一、线粒体DNA与人精子活力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辉,陈柳青,吴远菲[1](2021)在《弱精子症的线粒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线粒体作为精子中最重要的产能细胞器,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精子活动提供能量,对维持精子细胞活力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线粒体DNA(mtDNA)遗传改变直接影响线粒体参与氧化磷酸化功能,会导致诸如弱精子症的发生。目前研究发现mtDNA发生序列缺失或突变或各种表达异常包括:4977bp、7345bp、7599bp,7436bp等片段缺失,细胞色素氧化酶Ⅲ15bp缺失,MTCYB、MTATP6片段缺失,CoxⅠ、Ⅱ、Ⅲ、ATPse6,ATPse8发生基因突变,ND3、ND4l基因发生G10310A、A10398G和C10400T等突变,tRNA(His)突变、CoxⅠ,Ⅱ表达下调,MiR-4485-3p下调,UCP2,MFN2下调,PARK7缺乏,ACO2降低,SDH降低,miR-151a-5p升高等,mtDNA拷贝数增加,mtDNA单体型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为弱精子症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
赵岩[2](2021)在《锌转运蛋白6(ZnT6)与肥胖引起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锌转运蛋白家族(Zinc transpoter,ZnT)在小鼠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筛选出优势蛋白成员,探究该蛋白在组织和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构建肥胖小鼠模型和检测临床弱精子症样本,探索调节锌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因素,最终为男性不育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我们以正常C57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ZnT家族成员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m RNA表达水平,筛选出在附睾头部、附睾尾部组织中表达量高而又有差异的ZnT6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的蛋白;同时运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ZnT6蛋白在小鼠附睾头部、尾部组织及附睾头部精子和尾部精子的分布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其次,我们通过构建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小鼠模型,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ZnT6蛋白在肥胖小鼠附睾头部、尾部组织及附睾头部精子和尾部精子的荧光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最后,收集临床精液样本,分为正常组和肥胖致弱精子症组,分别检测ZnT6在精子和精浆中的蛋白差异。结果:1.ZnT家族十个成员在正常小鼠各器官组织中的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ZnT6在小鼠附睾头部和尾部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从头部至尾部逐渐升高,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的蛋白。2.ZnT6蛋白在附睾头部和尾部管壁上皮细胞的分布主要位于上皮细胞顶部胞质中,头部至尾部荧光逐渐增强。在附睾头部和尾部精子中主要位于精子颈段和中段,荧光也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3.在高脂饮食饲养所构建的肥胖小鼠模型中,小鼠的体重、血脂、肝脏和睾丸的形态结构均显示成功构建小鼠肥胖模型,同时肥胖小鼠ZnT6蛋白的分布与正常对照小鼠没有明显差距,但无论附睾头部还是附睾尾部,肥胖小鼠体内ZnT6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的结果和间接荧光染色的结果是一致的。肥胖小鼠ZnT6在附睾尾部精子颈段和中段上的荧光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4.临床精液样本分为肥胖致弱精子症组和正常组,两组精子中ZnT6分布与小鼠精子类似,主要分布在人精子尾部颈段和中段,弱精子症中荧光量较正常精子中减弱。免疫印迹技术显示弱精子症精浆中ZnT6蛋白表达量是减少的。结论:1.ZnT各成员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其中附睾中ZnT6表达量较高,且附睾头部和附睾尾部中ZnT6的表达差异明显,ZnT6是附睾中锌转运的主要承担者之一。2.明确了动物实验中肥胖可以引起ZnT6蛋白表达变化,ZnT6蛋白和肥胖间存在相关性。3.明确了人体肥胖致人弱精子症患者中ZnT6蛋白表达和肥胖致弱精子症间确实存在相关性。4.ZnT6锌转运蛋白与肥胖致弱精子症间确实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
杨梓涵[3](2021)在《精子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与精子运动能力及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验证活性氧(ROS)对精子的损伤作用及对精子抗氧化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过氧化物酶6(PRDX6)表达的影响;探究SOD2和PRDX6与弱精症发生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结局的相关性。背景:世界范围内约有六分之一的夫妇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扰,且男方因素约占50%。研究表明ROS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影响因素,过量水平的ROS可损伤精子功能。精子中的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被证明在抵抗ROS的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仍然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对SOD2和PRDX6与弱精症发生以及IVF的关系进行阐明。我们推测弱精症患者精子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与其精子中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的变化有关,且两者在精子中的表达变化可能影响IVF结局。本研究有助于寻找弱精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弱精症,提高体外受精成功率提供实验证据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外源性H2O2处理正常精子,检测精子活力及存活率的变化及对胞内ROS水平和精子细胞凋亡的影响,验证ROS对精子运动能力的损伤作用,以及对精子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表达的影响;2.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集弱精症患者精液标本(PR<32%,PR+NP<40%,精子密度>15×106/ml)共84例,精子活力正常精液对照标本(PR>32%,PR+NP>40%,精子密度>15×106/ml)共55例。运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computer-aided sperm analysis,CASA)检测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运动参数;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和Western Blot同时对精子中SOD2和PRDX6进行定量检测,进一步统计分析SOD2和PRDX6的表达与与精液参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并验证调控PRDX6的mi RNA,探讨精子中PRDX6的下调机制。3.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收集接受IVF治疗患者取卵当天男方精液标本62例。q RT-PCR检测精子SOD2和PRDX6的表达,分析SOD2和PRDX6的表达与IVF结局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研究结果:1.外源性H2O2处理优选正常精子标本后,精子细胞ROS水平增加,活力和存活率下降,凋亡数量增加,精子各项运动参数呈剂量依赖式下降,表明高浓度的ROS对精子具有毒性损伤作用,可损伤精子运动能力,通过促进精子凋亡使精子存活率下降。精子的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在外源性H2O2刺激后剂量依赖式上调,表明SOD2和PRDX6可被高水平ROS上调而发挥抗氧化作用。2.弱精症患者精子中SOD2和PRDX6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且SOD2和PRDX6m RNA与精子活力有相关性,PRDX6m RNA表达具有预测精子运动能力的潜能。弱精症患者精子mi R-24-3p表达高于正常且与PRDX6蛋白表达及精子活力呈负相关。3.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精子SOD2和PRDX6m RNA表达水平相较正常受精患者降低。结论:本研究验证了ROS对精子的损伤作用,并且证实了ROS可以上调精子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的表达。临床标本数据显示SOD2和PRDX6在弱精症患者精子中表达下调,我们推测正是这两种抗氧蛋白的表达下调导致精子更容易受到ROS的攻击而造成精子运动功能受损,引发弱精症。而mi R-24-3p可能靶向负调控PRDX6的表达而参与弱精症的发生。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RDX6具有预测精子运动能力的潜能。SOD2和PRDX6表达下调影响精子体外受精能力,提示了其抗氧化作用对体外受精过程中的精子仍是不可或缺的。本研究为阐释弱精症的发病机制和IVF失败的原因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苏梦驰[4](2021)在《线粒体DNA变异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研究线粒体DNA(Mitochondiral DNA,mtDNA)单倍型类群(Haplogroup,HG)、mtDNA拷贝数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性。[方 法]收集2020年05月至2020年08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3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精液标本,对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根据精子活力和浓度,将上述指标不正常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包括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组,以指标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共81例(少精子症组6例,弱精子症组42例,少弱精子症组33例),对照组共50例。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研究对象精子基因组DNA,并进行mtDNA控制区序列的扩增、测定、序列比对、单倍型类群划分,结合患者单倍型类群和临床数据分析mtDNA单倍型类群和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mtDNA拷贝数是否对男性精子质量存在影响,我们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标本进行了 mtDNA拷贝数的测定,并结合其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果]1.在mtDNA单倍型类群水平分析:通过比较研究组(合并少、弱及少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发现,研究组中mtDNA单倍型类群R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43.2%和25.9%),且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mtDNA单倍型类群B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24.0%和6.0%),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 1)。将研究组细分为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及少弱精子症组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mtDNA单倍型类群R和B在弱精子症组(52.4%和31.0%)高于对照组(24.0%和6.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在mtDNA拷贝数水平分析:通过比较研究组(合并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组)与对照组发现,研究组mtDNA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组细分为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及少弱精子症组后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发现,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及少弱精子症组患者精子mtDNA拷贝数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发现少精子症组和弱精子症组患者的mtDNA拷贝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基于mtDNA单倍型类群的研究,提示mtDNA单倍型类群R和B可能与男性少、弱精子症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进一步探讨mtDNA单倍型类群影响男性少、弱精子症的可能机制。2.基于mtDNA拷贝数研究,提示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质量下降后其mtDNA拷贝数呈现上升趋势,可能因为精子发生异常导致线粒体清除障碍,或者通过补偿机制来弥补少弱精子症对其生育力降低的影响。
刘海娟[5](2021)在《精子DFI异常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补肾生精方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索精子DNA碎片化指数(sperm 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讨中医证型分布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意义;探索不同的中医证型组间研究对象的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精子形态学参数的相关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拟发掘精子DFI与中医证型的分布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另外观察补肾生精方干预后部分研究对象的精子DFI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填写《中医证型判定量表》调查问卷,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评判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的判定,另外收集研究对象的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和精子形态学参数,收集补肾生精方治疗前后不同患者的精子DFI。运用SPSS23.0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 共发放量表125份,回收有效量表118份,BMI分布主要在23~25(kg/m2)之间,体型偏胖。2 精子DFI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数的高低依次为肾精亏虚型(n=31,26.27%)、肾阴亏虚型(n=25,21.19%)、肾阳亏虚型(n=22,18.64%)、肝郁气滞型(n=18,15.25%)、湿热下注型(n=12,10.17%)、无证可辨型(n=7,5.93%)、瘀血阻滞型(n=3,2.54%)。单一证型(n=68,61.26%)多于复合证型(n=43,38.74%)。3 研究对象的精子常规参数和形态学参数均正常者15例,频率为12.71%;精子常规参数或精子形态学参数异常的患者103例,频率为87.29%,异常者中以弱畸精症的分布最多,其次为畸精症,再次为少弱畸精症。4 肾精亏虚证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各证型(P<0.05);肾阴亏虚证的精子前向运动力显着高于其他各证型(P<0.05);肾阳亏虚证的精子总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各证型(P<0.01);湿热下注证的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肾精亏虚和肝郁气滞证(P<0.05);肾阴亏虚证的精子DNA完整性明显优于肾精亏虚和肝郁气滞证(P<0.05)。5 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可以解释精子密度信息的40%(R2=0.040,F=4.842,P<0.05),BMI可以解释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信息的61%(R2=0.061,F=7.485,P<0.01)。6补肾生精方进行加减,干预肾精亏虚(n=26)、肾阴亏虚(n=24)和肾阳亏虚(n=18)的68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这些研究对象的精子DFI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其中肾精亏虚和肾阴亏虚的患者改善作用尤为显着(P<0.01)。结论精子DFI异常患者主要以肾虚为主,这类患者同时多数伴有弱畸精症;中医证型的分布不同,在精子DFI、精液常规参数和精子形态学参数方面存在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补肾生精方的干预对精子DFI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可加减使用。总而言之,精子DFI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精子的各项实验室参数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补肾生精方对精子DNA的完整性有修复作用,未来的临床中可参考借鉴。
庞艳芳[6](2020)在《铝暴露与大鼠精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Ⅱ、Ⅲ亚基基因表达及突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铝暴露对精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Ⅱ、Ⅲ亚基(COXⅠ、COXⅡ、COXⅢ)的影响,探讨铝损伤精子线粒体及引起精子质量下降的分子作用机制,为铝引起的男性精子质量下降的临床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周龄体质量130-15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根据饮水中三氯化铝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设立1/20、1/10、1/5 LD50三个剂量铝暴露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12只,采用饮水法染铝,剂量分别为:对照组[纯水,0 mg/(kg·d)]、低剂量组[1/20 LD50,64.18mg/(kg·d)]、中剂量组[1/10 LD50,128.36mg/(kg·d)]及高剂量组[1/5 LD50,256.72 mg/(kg·d)]。造模时间为110天,造模完成后获取大鼠睾丸、附睾组织及附睾精子,称量睾丸及附睾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仪检测大鼠精子活动力和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亚基m RNA差异表达,再用PCR扩增大鼠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基因后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序列,并通过Bioedit软件将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上所提供的参考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铝暴露是否导致大鼠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基因突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及睾丸重量较低(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睾丸及附睾重量和脏器系数均下降(P<0.05);在精子质量参数检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死精子百分比均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铝暴露剂量上升,其损伤效应越明显,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铝暴露剂量与大鼠体重、睾丸重量、睾丸脏器系数、附睾脏器系数呈中度负相关(P<0.001);与附睾重量、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COXⅠ、COXⅡ及COXⅡm RNA相对表达量呈高度负相关(P<0.001);与死精子百分比呈高度正相关(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铝暴露组大鼠COXⅠ、COXⅡ、COXⅢ亚基m RNA相对表达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随着铝暴露剂量上升,其表达下降越明显,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XⅠ、COXⅡ、COXⅢ亚基m RNA相对表达量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呈高度正相关(P<0.001);与死精子百分比呈高度负相关(P<0.001);PCR扩增产物测序所得序列与NCBI所提供的参考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各均检出1例样本发生了基因突变,在低剂量组中,1例样本(1/12)在COXⅢ基因第8812位碱基处发生1处点突变C8812T;在中剂量组中,1例样本(1/12)在COXⅢ基因相同位置处也发生了C8812T点突变;在高剂量组中,1例样本(1/12)在三个基因共发生了4处点突变:COXⅠ(T5715C、C5940T)、COXⅡ(G7499A)、COXⅢ(T8962C),对照组大鼠均未发现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产生任何突变。结论:铝暴露可导致大鼠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m RNA表达显着下降,并可引起部分大鼠COXⅠ、COXⅡ、COXⅢ基因产生突变,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及雄性生殖损害。
倪吴花[7](2020)在《精子DNA完整性与基因甲基化及时间节律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精子DNA完整性的损伤是现代男性常见的精液异常,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是判断精子DNA损伤的常用指标。目前对于特定基因甲基化以及时间节律变化与精子DNA完整性的关系仍不清楚。第一部分 人精子印迹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DNA损伤的关系研究目的:分析精子DNA损伤与印迹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人精液样本,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测定DFI,并检测印迹基因H19、IGF2、KCNQ1、MEG3、MEST、PEG3和SNRPN 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其甲基化与精子DNA损伤的关系。结果:与低DFI组相比,高DFI组精子印迹基因IGF2(cg17037101)位点的甲基化显着降低(13.7±3%vs.31.5±5.3%,P=0.0053)。而其余印迹基因的甲基化水平无显着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IGF2(cg17037101)甲基化水平与精子 DFI 呈负相关(r=-0.448,P=0.0038),而KCNQ1(cg24932449)甲基化水平与精子DFI呈正相关(r=0.354,P=0.0273)。结论:IGF2和KCNQ1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变化可能与人精子DNA损伤有关。第二部分人精子DNA损伤的全基因组甲基化谱及BRCA1基因的功能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筛选与精子DNA损伤相关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并分析BRCA1基因的功能。方法:收集20例人精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分析,并利用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技术检测267个精液样本BRCA1基因启动子上24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定量PCR分析BRCA1基因表达。进一步利用siRNA敲除小鼠精母细胞GC-2中BRCA1的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增殖、凋亡以及yH2AX焦点形成的影响。结果:通过无监督分层聚类方法可以将精子样本分为高中低(H、M、L)DFI三组,并发现在L vs.M、M vs.H和L vs.H组之间分别存在959、738和93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GO功能分析主要富集于涉及配子生成的DNA甲基化、男性减数分裂期的核分化、男性减数分裂I、P颗粒和pi-body等。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发现BRCA1基因多个CpG位点在高低DFI两组中存在显着甲基化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CpG4、CpG11和CpG20甲基化水平与精液DFI显着相关;并且高DFI组中BRCA1表达降低。在精母细胞GC-2中敲低BRCA1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并显着降低H2O2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增加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和γH2AX焦点形成。结论:提示精液中高DFI与DNA甲基化异常相关,BRCA1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降低在男性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第三部分时间节律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目的:探讨精子DFI在小鼠模型和男性精子中的时间节律变化。材料与方法:成年雄性小鼠24小时内连续6个时间点收集精子,检测DFI变化。收集生殖医学中心男性门诊患者和社区大学生人群共11382份精液样本。生殖医学中心人群于上午7点至11点采集精液,大学生人群于上午8点至20点采集精液,并测定DFI,分析射精时间点与DFI的关系。结果:小鼠精子DFI时间变化呈余弦模式分布,上午10点为最低点。大学生人群中,精子DFI的时间变化也符合余弦模式分布,峰值位于-343°,表明在上午11点为DFI最低点。生殖医学中心人群数据显示,早上7点到11点DFI呈下降趋势。对于有多次样本收集的患者,不同时间点比较也显示上午7点后DFI连续降低。结论:精子DFI可能发生时间节律的变化。
元辉雄[8](2019)在《基于线粒体损伤研究铝暴露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铝对精子线粒体的损伤作用,阐明铝对精子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作用机理,为铝引起的男性精子质量减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体重为180200g雄性Wistar大鼠96只,根据饮水中三氯化铝对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采用自然饮水法给予雄性Wistar大鼠慢性铝暴露,设置正常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随机分配24只,各组实验大鼠每千克体重每天的暴露剂量依次为(纯水,0 mg)、(120LD50,64.18mg)、(110LD50,128.36mg)及(51LD50,256.72mg),暴露时间为16周。16周后,获取大鼠睾丸组织、附睾头部组织及附睾精子。对睾丸组织进行SOD活性及MDA含量检测;对附睾头部组织进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其内的精子线粒体;对于附睾精子,除进行精子质量分析外,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的线粒体膜电位及精子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状态,运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精子线粒体DNA的完整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精子线粒体DNA的相对拷贝数。结果:各剂量铝暴露组大鼠睾丸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与铝暴露剂量呈负相关(rs=-0.861,P<0.001);睾丸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与铝暴露剂量呈正相关(rs=0.459,P<0.001)。精子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各剂量铝暴露组大鼠其附睾的精子密度(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铝暴露剂量的增加,其数值降低越明显;死精子百分比(P<0.01)、畸形精子百分比(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铝暴露剂量的增加,其百分比增高越明显。电镜下观察到随着铝剂量的增加,铝暴露组大鼠附睾精子线粒体肿胀越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结果显示,各剂量铝暴露组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均低于对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与铝剂量呈负相关(rs=-0.819,P<0.001);精子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处于病理性开放状态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性开放状态的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百分比与铝剂量呈正相关(rs=0.867,P<0.001)。各剂量铝暴露组精子线粒体DNA拷贝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线粒体DNA拷贝数与铝剂量呈正相关(rs=0.782,P<0.001);未检测到线粒体DNA存在大片段的缺失。结论:铝暴露可引起精子线粒体肿胀、膜电位下降、膜通透性转换孔病理性开放及mtDNA拷贝数上调,并因此导致精子质量下降。铝损伤精子线粒体的机制可能与ROS攻击有关。
李远发[9](2019)在《Wip1基因在人精子中的表达及与精子浓度和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基因在人类精子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精子浓度及活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门诊收集正常精液、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少弱精子症这四组就诊者的精液样本,每组样本各20例。然后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SCD法)检测各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拒染法检测各组精子存活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精子Wip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的表达特征。结果:(1)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与正常组DFI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少精子症组精子存活率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弱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存活率与正常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均<0.05);(2)DFI>25%和DFI≤25%两组存活率和活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精子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q-PCR结果显示,正常组与少精子症组Wip1 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而弱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r=-0.412,P<0.05),与精子浓度呈正相关关系(r=0.321,P<0.05),与DFI存在正相关(r=0.306,P<0.05);(4)4组免疫荧光结果相比较,正常组与少精子症组Wip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Wip1蛋白在弱精子症组、少弱精子症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过实验证实了Wip1在人类精子中是有表达的,Wip1的表达与精子DFI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精子DNA出现损伤后,Wip1的表达增加,可能负调控精子DNA损伤修复进程,导致精子活力降低,还可能去磷酸化其下游促凋亡靶点,从而影响精子浓度。
杨望[10](2019)在《线粒体损伤在B[a]P诱导的雄性生殖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化学物之一,主要通过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B[a]P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可通过呼吸作用、消化吸收以及皮肤暴露等多种方式进入体内。B[a]P在机体内通过代谢酶转化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终产物苯并[a]芘-7,8-二醇-9,10-环氧化物(Benzo[a]pyrene-7,8-dihydrodiol-9,10-epoxide,BPDE)。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a]P和BPDE除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也是重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B[a]P和BPDE可影响精子发生和激素合成过程,从而造成雄性生殖系统损伤,而相应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尚不明确。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的特殊细胞器,也是多种环境有毒物质的敏感靶点。精子线粒体功能不仅与精子质量密切相关,也在精子发生和激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B[a]P以及BPDE导致雄性生殖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生物合成是影响线粒体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同时,线粒体清除在线粒体质量控制中也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是清除受损线粒体的主要方式,而过度激活的线粒体自噬可增加细胞线粒体丢失,并加重线粒体损伤。目的:1.研究B[a]P和BPDE对生精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2.明确低剂量BPDE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以及线粒体靶细胞器的损伤和机制。3.分析精子线粒体功能与精液质量的关联,初步探讨线粒体功能影响精液质量的潜在机制。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BPDE处理小鼠精母细胞GC-2细胞,构建生精细胞体外染毒模型。为明确BPDE处理对GC-2细胞线粒体功能和生物合成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BPDE处理GC-2细胞72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NAO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质量,SIRT1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SIRT1活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TP含量,ROS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ROS水平,caspase-9/-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9/-3的活性;运用免疫沉淀结合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关键酶以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用SIRT1激动剂CAY10602和SIRT1 siRNA预处理细胞后,检测上述指标改变,以评价SIRT1在BPDE造成的GC-2细胞线粒体损伤中所发挥的作用。此外,使用经典的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和BPDE共同处理细胞,以明确ROS的过度产生对GC-2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功能的影响。2.在体外试验的基础上,构建B[a]P的动物染毒模型。为进一步验证细胞实验的结果,使用不同剂量的B[a]P灌胃雄性SD大鼠4周,并同时腹腔注射PGC-1α激动剂ZLN005或白藜芦醇。4周后处死大鼠,并通过称重检测睾丸指数,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生精细胞SIRT1表达情况。利用梯度离心分离生精细胞后,测定生精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线粒体质量、ATP含量、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活性、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以及氧化磷酸化关键酶的蛋白表达水平。3.使用BPDE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构建睾丸间质细胞体外染毒模型。通过台盼蓝染色试验检测BPDE处理后TM3细胞的存活率,选取不造成细胞明显死亡的剂量开展后续实验。不同浓度BPDE处理TM3细胞48 h后,睾酮ELISA试剂盒检测睾丸间质细胞睾酮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睾酮合成重要蛋白的表达水平,以评价BPDE处理对TM3细胞睾酮水平和合成的影响。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检测TM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ROS水平,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水平、线粒体DNA拷贝数以及线粒体质量。以明确BPDE染毒对TM3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合成的影响。使用PGC-1α激动剂ZLN005预处理TM3细胞,检测上述指标以明确线粒体生物合成在BPDE对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激光共定位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和线粒体自噬诱导剂CCCP抑制或促进线粒体自噬水平,检测上述相关指标,以明确线粒体自噬在BPDE对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4.利用课题组前期开展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既往数据和资料,初步探索人精子线粒体功能与精子顶体酶活性和DNA断裂指数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使用CCCP体外处理人类精子,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顶体酶活性、顶体反应能力和DNA断裂指数,并检测精子内ROS水平和ATP含量,以进一步明确和验证精子线粒体功能和精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BPDE处理导致GC-2细胞ATP含量下降,并导致Cyt C释放增加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BPDE染毒造成GC-2细胞SIRT1活性降低(P<0.01),进而抑制PGC-1α去乙酰化,同时引起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SIRT1、PGC-1α、NRF1表达水平降低,最终导致线粒体质量下降(P<0.05)。增加SIRT1表达可明显改善BPDE所致的上述线粒体生物合成的改变,并显着恢复线粒体膜电位、细胞ATP含量和Cox IV蛋白水平。上调SIRT1表达可降低胞浆Cyt C水平,并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抑制SIRT1表达可加重BPDE诱导的GC-2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和线粒体功能障碍。2.BPDE处理细胞可明显增加GC-2细胞ROS水平,白藜芦醇处理细胞可明显增加G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ATP含量、Cox IV蛋白水平、线粒体DNA拷贝数、线粒体质量和SIRT1活性,减少乙酰化PGC-1α水平并增加SIRT1、TERT、PGC-1α、NRF1的蛋白水平。此外,白藜芦醇处理可减少GC-2细胞胞浆Cyt C蛋白水平,并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B[a]P暴露可造成雄性SD大鼠睾丸指数下降、生精小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凋亡生精细胞数量增多以及caspase-9/-3激活,而PGC-1α激活剂ZLN005或白藜芦醇给药可明显缓解上述改变。动物实验进一步的分析显示,B[a]P染毒导致大鼠生精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线粒体质量降低,并伴随SIRT1蛋白活性抑制以及SIRT1、TERT、PGC-1α和NRF1蛋白水平的下降。此外B[a]P暴露导致大鼠生精细胞Cox IV蛋白水平和细胞ATP水平剂量依赖性降低,ZLN005或白藜芦醇给药可显着改善上述部分或全部改变。4.在不造成明显的细胞活率改变的前提下,BPDE处理TM3细胞可导致细胞睾酮水平降低(P<0.01),睾酮合成相关蛋白TSPO、StAR、CYP11A1表达水平下降。BPDE处理导致TM3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降低、ROS水平升高。此外,BPDE处理导致TM3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和线粒体质量降低,并减少细胞PGC-1α、NRF1、TFAM蛋白水平。ZLN005预处理细胞可明显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恢复线粒体功能、增加睾酮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睾酮合成水平。5.BPDE处理TM3细胞可导致细胞PINK1/Parkin/P62/LC-3通路激活,导致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抑制线粒体自噬可明显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促进睾酮合成重要蛋白表达和增加细胞睾酮水平。反之,增加线粒体自噬可进一步减少线粒体生物合成、加重线粒体功能障碍、减少睾酮合成相关蛋白表达以及抑制细胞睾酮合成。6.人群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低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组,中、高线粒体膜电位组的精子顶体酶活性明显增加(Ptrend<0.0001),DNA断裂指数显着降低(Ptrend=0.0002)。进一步体外试验结果表明,CCCP诱导的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可减少精子ATP含量、增加ROS水平、并伴随精子顶体反应能力降低和精子DNA断裂增加。结论:1.B[a]P和BPDE通过抑制生精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激活线粒体途径凋亡,最终导致生精细胞损伤。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可改善B[a]P和BPDE导致的生精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雄性生殖毒性。2.B[a]P和BPDE处理可通过产生ROS抑制生精细胞SIRT1表达和活性,从而减少PGC-1α依赖的线粒体生物合成。3.低剂量BPDE在不明显改变细胞活率的前提下,通过损伤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导致线粒体内的睾酮合成相关蛋白含量的减少,最终造成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水平的降低。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可明显增加间质细胞睾酮水平。4.BPDE损伤睾丸间质细胞线粒体后导致线粒体自噬通路的过度激活,进一步加重间质细胞线粒体损伤和抑制睾酮合成。5.精子线粒体功能与精液质量密切相关,精子线粒体功能降低可减少精子受精潜能并加重精子DNA损伤。
二、线粒体DNA与人精子活力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粒体DNA与人精子活力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弱精子症的线粒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精子线粒体DNA序列缺失 |
2 线粒体DNA突变 |
3 蛋白质和核酸分子表达量异常 |
4 mtDNA容量 |
5 mtDNA单体 |
(2)锌转运蛋白6(ZnT6)与肥胖引起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课题资助情况 |
缩略语中英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锌转运蛋白6(ZnT6)在小鼠附睾组织和精子中的定位和表达 |
引言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试剂 |
1.1.2 主要仪器 |
1.1.3 实验动物 |
1.1.4 溶液 |
1.1.5 引物设计 |
1.2 实验方法 |
1.2.1 RNA抽提 |
1.2.2 RT-PCR |
1.2.3 实时荧光定量RCR |
1.2.4 冰冻切片 |
1.2.5 间接免疫荧光法 |
1.2.6 精子涂片 |
1.2.7 精子间接免疫荧光定位 |
1.2.8 附睾头部和尾部组织蛋白提取 |
1.2.9 蛋白样品浓度检测(BCA法) |
1.2.10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
1.3 实验结果 |
1.3.1 RNA抽提结果 |
1.3.2 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 |
1.3.3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ZnT6 在肥胖小鼠附睾组织和精子中的差异性表达 |
引言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1.3 实验动物 |
2.1.4 溶液 |
2.2 实验方法 |
2.2.1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的构建 |
2.2.2 肥胖小鼠模型的鉴定 |
2.2.3 肥胖小鼠附睾与肝脏组织冰冻切片 |
2.2.4 小鼠肝脏HE染色 |
2.2.5 附睾组织间接免疫荧光 |
2.2.6 肥胖小鼠精子涂片 |
2.2.7 精子间接免疫荧光 |
2.2.8 附睾组织蛋白提取 |
2.2.9 蛋白样品浓度检测(BCA法) |
2.2.10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
2.3 实验结果 |
2.3.1 肥胖小鼠模型的鉴定结构 |
2.3.1.1 小鼠体重变化结果 |
2.3.1.2 小鼠血脂检查结果 |
2.3.1.3 小鼠肝脏HE染色结果 |
2.3.2 肥胖小鼠附睾组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
2.3.3 肥胖小鼠附睾尾精子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2.3.4 肥胖小鼠附睾头部、尾部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ZnT6 蛋白在弱精子症患者中的差异化表达 |
引言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1.3 实验样本 |
3.1.4 溶液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分组与统计 |
3.2.2 人精子精浆分离 |
3.2.3 人精子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
3.2.4 人精浆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临床精液样本统计结果 |
3.3.2 精子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3.3.3 精浆蛋白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精子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与精子运动能力及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探讨ROS对精子运动能力及SOD2和PRDX6 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检测SOD2和PRDX6 在弱精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精子运动能力的相关性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探究精子SOD2和PRDX6 的表达与IVF结局的相关性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活性氧(ROS)与男性不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线粒体DNA变异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mtDNA与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精子DFI异常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补肾生精方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精子DNA碎片化的研究 |
1 病名认识 |
2 历史渊源 |
3 病因病机 |
4 辨证论治 |
5 精子DFI与中医证型的研究 |
6 补肾生精方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对精子DNA碎片化的研究 |
1 概念 |
2 精子DNA损伤的病理因素 |
3 精子DNA损伤的发生机制 |
4 精子DFI与不育症的相关性研究 |
5 精子DFI与精子常规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6 精子DNA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
7 精子DNA损伤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2 标本检测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2 中医证型的频数分布和构成比 |
3 精子常规及形态学参数的分布 |
4 组间精子常规、形态学、DFI、HDS的比较 |
5 证型与精子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6 年龄及BMI对精子各项参数影响的差异性 |
7 补肾生精方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估 |
小结 |
讨论 |
1 精子DFI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趋向性 |
2 精子DFI及其他参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
3 补肾生精方对精子DFI的疗效 |
结语 |
创新性 |
局限性 |
建议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技术路线图 |
附录三 中医证型判定表 |
附录四 实验室收集数据 |
附录五 临床收集数据表 |
附录六 精子稀释速查表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铝暴露与大鼠精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Ⅱ、Ⅲ亚基基因表达及突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铝暴露大鼠模型构建 |
2.2 一般观察 |
2.3 大鼠样品采集与脏器系数测定 |
2.4 大鼠精子质量参数检测与精子悬液制备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 mRNA表达 |
2.6 PCR扩增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基因及PCR产物测序 |
2.7 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大鼠脏器系数 |
3.3 大鼠精子质量参数检测结果 |
3.4 大鼠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 mRNA表达变化 |
3.5 大鼠精子线粒体COXⅠ、COXⅡ、COXⅢ亚基DNA测序结果 |
3.6 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与精子质量下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7)精子DNA完整性与基因甲基化及时间节律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人精子印迹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DNA损伤的关系 |
1.1 材料 |
1.1.1 样本 |
1.1.2 试剂 |
1.1.3 仪器 |
1.2 方法 |
1.2.1 样本收集 |
1.2.2 精子DNA碎片分析 |
1.2.3 提取精子基因组DNA |
1.2.4 印迹基因(H19、INS-IGF2、KCNQ1、MEG3、MEST、PEG3和SNRPN)甲基化检测 |
1.2.5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2 人精子样本中H19、INS-IGF2、KCNQ1、MEG3、MEST、PEG3和SNRPN基因位点的甲基化水平 |
1.3.3 印迹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精子参数和DFI的相关性分析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章 人精子DNA损伤的全基因组甲基化谱及BRCA1基因的功能研究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2 方法 |
2.2.1 精子DNA碎片分析 |
2.2.2 精液基因组DNA提取 |
2.2.3 基因组DNA重亚硫酸盐转化 |
2.2.4 芯片杂交及扫描 |
2.2.5 芯片数据分析 |
2.2.6 甲基化分型 |
2.2.7 差异和富集分析 |
2.2.8 WGCNA生信分析 |
2.2.9 MethylTarget~(TM)目标区域甲基化测序 |
2.2.10 精子RNA提取 |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2.12 细胞培养 |
2.2.13 siRNA的转染 |
2.2.14 Western blot分析 |
2.2.15 CCK-8细胞增殖 |
2.2.16 细胞凋亡分析 |
2.2.17 γH2AX焦点形成的的检测 |
2.3 结果 |
2.3.1 不同DFI水平的精液样本可以基于DNA甲基化模式分为三组 |
2.3.2 甲基化差异分析和富集分析 |
2.3.3 WGCNA生信分析 |
2.3.4 精子DFI样本中BRCA1基因甲基化水平 |
2.3.5 BRCA1基因甲基化与精子DFI的相关性 |
2.3.6 不同精子DFI样本中BRCA1基因的表达差异 |
2.3.7 siRNA敲低BRCA1表达对精母细胞GC-2生长的影响 |
2.3.8 敲低BRCA1表达后对H_2O_2损伤的G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2.3.9 敲低BRCA1表达对H_2O_2损伤的GC-2细胞凋亡的影响 |
2.3.10 敲低BRCA1表达对GC-2细胞γH2AX表达的影响 |
2.3.11 敲低BRCA1表达对H_2O_2诱导GC-2细胞γH2AX焦点形成的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生物节律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研究对象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方法 |
3.2.1 精液样本收集 |
3.2.2 精子DNA碎片分析 |
3.2.3 问卷调查和体检 |
3.2.4 动物实验 |
3.2.5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小鼠精子DFI时间节律变化 |
3.3.2 人群统计学特征和精子DFI |
3.3.3 精子DFI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变化:社区人群结果 |
3.3.4 精子DFI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变化:医院生殖中心的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在职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8)基于线粒体损伤研究铝暴露对精子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与材料 |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大鼠睾丸组织及精子样本采集 |
2.3 大鼠睾丸组织显微形态观察 |
2.4 大鼠精子质量分析 |
2.5 睾丸组织匀浆SOD、MDA检测 |
2.6 大鼠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
2.7 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2.8 大鼠精子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活性状态检测 |
2.9 大鼠精子总DNA提取 |
2.10 大鼠精子线粒体DNA完整性检测 |
2.11 大鼠精子线粒体DNA拷贝数检测 |
2.12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睾丸组织结构变化 |
3.3 大鼠附睾精子质量 |
3.4 睾丸组织的SOD活性及MDA含量 |
3.5 大鼠精子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
3.6 大鼠精子MMP的检测结果 |
3.7 大鼠精子MPTP活性状态检测结果 |
3.8 大鼠精子mtDNA完整性检测结果 |
3.9 大鼠精子mtDNA拷贝数检测结果 |
3.10 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铝暴露致精子质量减低的大鼠动物模型的建模分析 |
4.2 铝暴露通过损伤精子线粒体影响精子质量 |
4.3 铝暴露损伤精子线粒体的机制探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9)Wip1基因在人精子中的表达及与精子浓度和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文章 |
(10)线粒体损伤在B[a]P诱导的雄性生殖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B[a]P和 BPDE诱导生精细胞线粒体损伤中SIRT1 和活性氧的调控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BPDE抑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生成中的线粒体损伤作用和机制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人群研究和体外试验中人类精子线粒体功能与精液质量的关联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精子线粒体功能与精液质量关联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线粒体DNA与人精子活力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弱精子症的线粒体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杨旭辉,陈柳青,吴远菲.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1(03)
- [2]锌转运蛋白6(ZnT6)与肥胖引起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D]. 赵岩. 大理大学, 2021
- [3]精子抗氧化蛋白SOD2和PRDX6与精子运动能力及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分析[D]. 杨梓涵.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线粒体DNA变异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研究[D]. 苏梦驰.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精子DFI异常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补肾生精方干预的临床研究[D]. 刘海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铝暴露与大鼠精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Ⅱ、Ⅲ亚基基因表达及突变的相关性研究[D]. 庞艳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
- [7]精子DNA完整性与基因甲基化及时间节律的相关研究[D]. 倪吴花.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基于线粒体损伤研究铝暴露对精子质量的影响[D]. 元辉雄.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9]Wip1基因在人精子中的表达及与精子浓度和活力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 李远发.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10]线粒体损伤在B[a]P诱导的雄性生殖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
标签:线粒体论文; 弱精子症论文; 精子dna碎片化检测论文; 精子存活率论文; 精子畸形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