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WebClass 从单机版应用软件迁移到网络版

使用 WebClass 从单机版应用软件迁移到网络版

一、用WebClass进行从应用软件的单机版到网络版的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张昊[1](2018)在《基于物联网的门式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文中提出众所周知,起重机械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大型机械,其在各类建筑建造工程中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近年来,大型起重机事故的频繁发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引起了社会对现代化工业的安全生产的强烈诉求,国家和企业对于起重机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事故预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化的重要产物,已应用到交通、建筑、博物馆藏、古迹监测、数字图书馆等各个社会信息领域,本文将通过对物联网的研究,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门式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本文将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架入手,立足大型门式起重机,开发基于MCGS组态软件的感知层实时监测软件、基于WinCC组态软件开发出门式起重机数据处理软件和基于C#开发出门式起重机的远程数据查询软件。保证对起重机运行参数,结构健康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远程传输,并实现数据保存和远程查询等功能。本文分析了现有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内容和方案,将钢丝绳寿命评估方法运用在起重机安全评估中,实现长期实时在线远程监测的功能。参照现场在役大型门式起重机,有针对性的建立门式起重机的简化计算模型,利用弹性力学计算和有限元ANSYS软件分析,从现场角度寻找门式起重机危险点位置进行应变长期在线监测。在实际厂区搭建一整套物联网构架,将硬件设施安装在在役门式起重机上,并实现局域网功能,支持数据的存储、远程用户查询等功能。本文取得的成果如下:(1)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门式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弥补了当前起重机安全监测软件的不足,实现了长期在线远程监测的功能。(2)基于MCGS、WinCC和C#三种软件开发了分别满足物联网三层架构的管理软件,完成了从前端数据采集到后端的数据远程访问功能。(3)针对门式起重机开发了现有监测系统都不具备的具有设备运行状态评估功能的监测软件,可以进行危险点的应变监测、荷载分析、运行机构统计、易损部件寿命统计。(4)本文将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应用在监测软件的荷载分析功能中,可以给出钢丝绳的剩余疲劳寿命,给用户更换钢丝绳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翊凡[2](2012)在《关于UTM中网络访问控制和反病毒引擎嵌入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安全在当前的网络时代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解决方案繁多,没有UTM之前,防火墙、入侵检测、VPN、反病毒、身份验证等功能分布在多个设备上,它们之间的配合,统一策略,统一部署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UTM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个UTM系统,在其中实现UTM的防火墙功能、网络流量反病毒、Web身份认证、双机热备功能。本论文首先对UTM的背景及现状、课题的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进而确定了UTM系统开发的意义和可行性。然后详细介绍了网络的相关知识,接着详细阐述了UTM各功能实现的过程。本课题使用的是x86平台,在OpenBSD操作系统中通过配置系统自带的PF防火墙实现了UTM中最基本的防火墙功能,并对PF防火墙进行了性能测试,基本上符合要求。然后在OpenBSD系统中安装了反病毒的软件HAVP和ClamAV,对HAVP和ClamAV分别进行配置,通过它们的协作对指定的网络流量进行扫描来完成反病毒的功能。主要针对现在用的最多的HTTP流量进行扫描。接着,就是实现了Web身份认证功能。这个功能的实现共分三个阶段来完成的。利用Kerberos和Radius实现了基于静态口令和IP的身份验证。最后,使用OpenBSD自带的CARP协议初步实现了双机热备功能。总之,本课题初步实现了一个UTM的几个基本功能项,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测试,实现了预期的目的,有效的把防火墙、网络访问控制、反病毒引擎、双机热备整合在一起。但这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以后还需修改和完善。UTM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其仍然不是很成熟,根据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UTM产品市场在近几年会维持高速的增长态势。能有效的把网络访问控制、反病毒引擎、双机热备和UTM整合在一起,UTM产品将会更加的受到网络安全设备市场的欢迎,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而且本课题的研究对UTM产品的推广和发展也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朱越[3](2011)在《路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网络的不断扩大,针对于道路交通情况的管理越来越复杂,同时管理部门所要管理的信息量与日俱增。此时,传统的管理方法严重滞后,传统的报表,独立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今路政管理的需求,同时路政管理也不再是单独的一个部门的管理问题,它涉及到道路管理的方方面面,即有道路使用,道路保养管理方面的需求,又有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车辆路政管理信息等需求。本文建立的基于GIS的路政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涉及到道路,部门人员等等内容的信息管理,能将道路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独有的地理信息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化输出等功能,从而满足路政管理部门在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为各个部门提供道路信息分析或者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本文针对目前传统道路管理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使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将道路信息与地理信息相结合方式,更好,更直观地对道路提供管理与监控本文提出并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以及层次结构,构建了支持系统的数据库平台以及地图平台。本系统是一个包括了系统管理,地图显示,图层管理,地图编辑,地理信息数据查询,管理,分析,统计等功能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本文除了使用GIS技术外还应用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也向对可靠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实现了系统。

杜云霞[4](2010)在《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不同的部门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甚至在不同的城市,而现有的指纹考勤系统多为单机版或基于局域网环境的,而且在大规模集中应用条件下,其性能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从应用的角度看,一方面,考勤工作往往都是集中在一个很有限的时间段进行,考勤系统必须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考勤功能;另一方面,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规模都比较大、员工数量很多,这对考勤系统的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选择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为研究课题,研究、开发了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并重点研究了系统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指纹比对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及数据安全。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一、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并对系统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及功能设计进行了介绍。本文对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师生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和总结,采用UML(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对软件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本系统采用了C/S和B/S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并采用MVC设计模式进行系统设计,将指纹识别算法、系统功能操作和用户界面分开考虑,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和系统集成性。二、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本文提出了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所涉及指纹比对、传输、安全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针对大规模考勤系统中指纹比对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客户端比对和服务器端比对,并分别从使用背景、比对过程、存在的主要异常问题及对应的解决办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灵活使用这两种指纹比对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大规模网络化指纹考勤的要求。三、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本文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做了详细介绍,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要求进行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开发,并在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测试。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指纹比对速度快、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但受到网络速度及硬件设备的限制,在服务器端比对速度较慢。因此,下一步工作是升级网络、提高服务器配置、增加服务器台数,对系统进行进一步测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莫振龙[5](2009)在《基于GIS的南昌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南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道路网不断扩大,道路管理部门管理的信息量与日俱增,管理工作越来越繁杂。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水平。而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南昌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将道路信息与地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出地理信息系统特有的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的功能,从而满足道路管理部门在信息检索及数据分析方面的需求,为其分析与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针对南昌市道路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空间可视化的南昌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构建出支撑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和地图平台。论文首先对系统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道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系统的基本需求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完成对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并利用GIS组件产品MapX、SQL Server数据库和Visual Basic开发语言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本系统是一个包括了系统管理、地图显示、图层管理、地图编辑、数据管理、数据查询、空间分析、道路信息专题图生成和测量工具等功能模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是本文研究的基础,而道路、桥梁和人行地下通道等信息的查询显示和输出则是研究的重点。论文还针对道路网评价指标和最短路径搜索问题进行了研究。

曾丽娜[6](2009)在《模块化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接口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比较了国内外远程医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远程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模块化技术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思路。在对模块抽象划分的方法上,论文借鉴了电脑辅助工艺的设计方法,并结合远程医疗自身特点,提出根据模块内部与模块之间的信息数据流动来抽象模块功能,并研究和实现了各模块内部的关键处理技术。在模块组织方式上,论文以类似“数据总线”方式管理和组织各个模块。根据模块接口处的信息流:知识流、数据流、模块功能数据和用户交互数据的内容,设计并实现了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患者信息管理中心、文件传输系统和医学影像工作站这三个主要模块。采用该抽象和组织方式实现的远程医疗系统平台逻辑清晰、组织简单、易于管理,保证了该系统平台在功能分析、设计和实现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最后,论文将该远程医疗系统平台各模块组织成“专家可视远程门诊会诊系统”,并与某省远程医疗网站进行数据整合,规范会诊流程,形成了该省的远程会诊系统,并投入使用。该实例证明了远程医疗系统平台不仅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与其他远程医疗资源或网络互连,成为其他网络的一个功能完备的子系统,并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夏光峰[7](2008)在《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与部署设计》文中认为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架构,属于规模较大的园区网络,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现阶段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现阶段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校园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需求,阐述了校园网络安全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技术,论文概述了合肥学院校园网现状,从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系统面临的风险,提出了安全需求和安全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校园网安全方案。重点分析了网络流分析技术、SSL VPN等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中的部署要点,最后以OSSIM开源平台为例,探讨了校园网中安全事件关联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邱小雷[8](2008)在《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精确农作是近年来国内外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对于数字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精确农作技术思想为指导,以作物管理知识模型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构建和实现了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包括单机版(KMPSPF)和Web Services版(KMPSPFWS)。系统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推广人员和科技人员提供智能化和便携式的信息服务,实现了区域尺度和田块尺度上精确管理方案的制定,从而为精确农作管理提供了新的服务载体,也为便携式信息农业系统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在已有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软件开发技术,构建了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类库;并结合PDA技术、嵌入式GIS技术、GPS技术,研制了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单机版(KMPSPF),系统不但实现了基于知识模型的精确设计功能,还具有定位导航、农田信息采集等功能;最后结合Web Services技术,构建了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Web Services版(KMPSPFWS),将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的决策功能与Web服务功能进行了有机耦合,同时在单机版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时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等功能。KMPSPF和KMPSPFWS中,采用紧密集成方式对作物管理知识模型和嵌入式GIS进行有效耦合,实现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直接传递与调用,模型和GIS具有共同的界面。嵌入式GIS开发采用了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eHotGIS,该平台的数据结构为嵌入式设备量身定做,结构紧凑、精炼,非常适合在资源紧缺的PDA设备上使用。GPS通讯和数据处理采用OpenNETCF的Smart Device Framework来实现,通过调用GPS相关类的接口函数实现了与GPS模块的通讯和空间数据的提取,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率。Web Services是在VisualStudio.NET平台下,使用C#语言构建和实现的。在江苏省吴江市的应用结果表明,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结构框架符合精确农作系统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确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可帮助用户随时随地按照不同生态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或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基础信息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从而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效益。

郝立柱[9](2008)在《汉语文本自动分类 ——市长公开电话数据的统计分析》文中提出文本自动分类作为自动信息管理的一项核心技术,其研究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从市长公开电话文本分类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在真实数据集上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了能对市长公开电话的海量文本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研发了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控制平台.该平台是集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大型工具软件,内含笔者设计的独立的平台语言和大量的通用化功能模块,其代码的高度可重用性避免了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它的研发成功为后续的众多统计分析提供了便捷的环境,也是后续所有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本文介绍了平台构建的原理及关键性技术,在平台之上建立了单位分类机和行业分类机、统计分析与预警预报系统.在文本预处理阶段提出了提取未登录词及套话的一种方法,在特征提取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加权的卡方统计量提取停用词的方法,删除停用词后的分类器效率有了显着提高.虽然仅删除了500停用词,但由于停用词占训练集总词量的43.7%,因而数据噪音得到大幅度降低.在低频词方面提出了针对每一类按一定比例删除低频词,分类效果增加了一个百分点,如70%,低频词由13909降为3445,向量空间维数显着降低.在分类器构建方面,针对市长公开电话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有其自己的特点,算法简单且速度快,更适合要求实时的分类数据,但正确率较低,在项目早期的实际测试中,通过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假设检验的特征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其优点是在正确率有所提高的情况下速度更快,缺点是参数选择较为困难.鉴于实际数据的类别数目较多,单层分类提高性能较为困难,基于地域信息提出了一种文本分类层次结构模型,和特征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相比较,该模型构建更简单、实用,同时误判率更低.考虑到工单派发的实际需要,将几个分类器有机组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委员会的文本分类模型构成单位自动分类机,它极大地减轻了受理处和办理处的工作压力,同时使投诉受理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直接派发率高达80.76%,派发准确率81.04%.

刘佳[10](2008)在《葛洲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整编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一环,为了便于管理和解读大坝安全信息,对监测资料进行整编是必要的,同时利用这些观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模型作出解释,可以协助分析人员及时发现大坝性态的异常情况,掌握大坝的工作性态。有效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的研制开发及其应用有助于充分发挥观测资料的作用,所以进行大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水电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坝安全监测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时也对大坝安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监测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继工程上具有先进可靠的数据采集、数模转换及数据传输仪器设备之后,建立先进的大坝安全监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成为提高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本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了加强大坝安全监测网络功能的必要性。通过对C/S和B/S结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介绍,指出B/S、C/S混合结构的大坝安全监测Web系统软件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比较了常见的B/S结构Web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确定了B/S结构大坝安全监测Web应用系统的最佳开发工具,并介绍了其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本论文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大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意义和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对目前监测信息系统常用的数据库进行分类介绍;第三章,介绍了基于C/S结构的大坝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第四章,介绍了基于B/S结构的监测信息系统的技术研究;第五章,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进行介绍;第六章,通过对葛洲坝水利枢纽监测信息系统的介绍,从实际操作上介绍了基于B/S结构的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研究成果;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大坝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二、用WebClass进行从应用软件的单机版到网络版的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WebClass进行从应用软件的单机版到网络版的移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门式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起重机械监测系统
        1.2.2 结构健康监测现状
        1.2.3 物联网在起重机行业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起重机结构健康评估方法
    2.1 起重机结构健康评估的原理
    2.2 起重机结构健康评估的原则
    2.3 起重机结构健康评估的方法
    2.4 起重机金属结构剩余寿命估算
        2.4.1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2.5 起重机钢丝绳构件疲劳寿命估算
        2.5.1 钢丝绳的受力种类
        2.5.2 钢丝绳的疲劳寿命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门式起重机建模分析
    3.1 简化计算
        3.1.1 主梁简化计算
        3.1.2 支腿简化计算
    3.2 门式起重机有限元分析
        3.2.1 FEM分析计算步骤
        3.2.2 软件概述
        3.2.3 门式起重机结构分析常用单元
        3.2.4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载荷
        3.2.5 起重机金属结构校验核工况
        3.2.6 模型简化处理
        3.2.7 箱型梁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
        3.3.1 建立模型
        3.3.2 网格划分
        3.3.3 施加载荷
    3.4 本章小结
4 门式起重机监控系统中物联网架构
    4.1 物联网基本概念
    4.2 门式起重机监控系统物联网感知层
        4.2.1 感知层传感系统
        4.2.2 感知层数据采集
    4.3 门式起重机监控系统物联网网络层
        4.3.1 网络层与感知层通讯方式
        4.3.2 网络层与应用层通讯方式
    4.4 门式起重机监控系统物联网应用层
    4.5 本章小结
5 物联网架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1 国家标准对软件的基本要求
    5.2 物联网架构软件平台的选择
        5.2.1 组态软件
        5.2.2 感知层组态软件——MCGS
        5.2.3 网络层组态软件——SIMATIC WinCC
        5.2.4 应用层客户端开发环境一一C#Winform
    5.3 基于MCGS的感知层监测软件
        5.3.1 MCGS软件开发环境
        5.3.2 实时数据库设计
        5.3.3 数据采集设备组态
        5.3.4 用户窗口与功能设计
        5.3.5 数据转发设备组态
        5.3.6 用户权限管理组态
    5.4 基于WinCC的网络层数据管理软件
        5.4.1 变量管理配置
        5.4.2 窗口画面设计
        5.4.3 数据归档存储
    5.5 基于C#的应用层数据查询客户端软件
    5.6 本章小结
6 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网络平台工程案例
    6.1 本文研究对象介绍
        6.1.1 被测起重机基本参数
        6.1.2 被测起重机使用概况
    6.2 现场安装及系统搭建
        6.2.1 传感器布置原则及方法
        6.2.2 网络构建及客户端访问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关于UTM中网络访问控制和反病毒引擎嵌入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本课题的应用前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网络相关知识简介
    2.1 网络概述
        2.1.1 网络的基础概念
        2.1.2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2.1.3 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2.2 网络安全概述
        2.2.1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
        2.2.2 网络安全存在的威胁因素
        2.2.3 网络安全的目标
        2.2.4 网络信息安全的任务
        2.2.5 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2.3 网络边界介绍
        2.3.1 网络边界概念
        2.3.2 网络边界面临的安全威胁
        2.3.3 传统的网络边界的安全防护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UTM 中的防火墙功能
    3.1 防火墙的定义
    3.2 防火墙技术的发展
        3.2.1 第一代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
        3.2.2 第二代防火墙—代理类防火墙
        3.2.3 第三代防火墙—状态防火墙
        3.2.4 第四代防火墙—分布式防火墙
    3.3 OpenBSD 中的 PF 的特点和功能
    3.4 UTM 中防火墙功能的实现
        3.4.1 研究防火墙功能实现的拓扑图
        3.4.2 PF 的配置方法
        3.4.3 PF 规则集的配置
        3.4.4 PF 防火墙的负载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UTM 的反病毒功能
    4.1 病毒的定义
    4.2 病毒的起源、发展、现状
    4.3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4.3.1 电子邮件
        4.3.2 移动存储
        4.3.3 系统漏洞、应用软件
        4.3.4 即时通讯软件
        4.3.5 Web 浏览器
    4.4 反病毒技术介绍
    4.5 单机版、网络版、网关
    4.6 反病毒对于 UTM 的意义
    4.7 ClamAV 和 HAVP 特性及配置
        4.7.1 ClamAV 特性
        4.7.2 HAVP 特性
        4.7.3 HAVP 功能简述
        4.7.4 HAVP 和 ClamAV 协作工作原理
        4.7.5 ClamAV 和 HAVP 协调配置
        4.7.6 HAVP 和 ClamAV 配置的完成
        4.7.7 杀毒引擎调试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UTM 的双机热备功能
    5.1 基础概念
    5.2 故障检测方法
    5.3 UTM 与双机热备
    5.4 在 OpenBSD 中的实现双机热备的方法
        5.4.1 CARP 介绍
        5.4.2 双机热备实现流程图
        5.4.3 CARP 协议的配置过程
        5.4.4 查看配置文件和清单
        5.4.5 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UTM 的身份认证功能
    6.1 身份认证
        6.1.1 身份认证概述
        6.1.2 密码方式的身份认证的弊端
        6.1.3 口令管理
    6.2 动态身份验证
        6.2.1 动态身份验证技术
        6.2.2 高安全性双因子动态口令身份验证系统
    6.3 Kerberos 认证
        6.3.1 Kerberos 简介
        6.3.2 Keberos 的工作步骤
        6.3.3 Kerberos 缺陷
    6.4 Web 身份认证功能的实现方法
        6.4.1 Web 身份认证拓扑图
        6.4.2 开发环境
        6.4.3 身份验证流程图
        6.4.4 开发成果登录界面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路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1 GIS技术
        2.1.1 GIS的概念
        2.1.2 GIS的发展
        2.1.3 GIS的组成
        2.1.4 GIS的主要功能
        2.1.5 GIS的特点
        2.1.6 GIS的开发方式
        2.1.7 GIS组件产品MapX5.0介绍
    2.2 GPS技术
    2.3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路政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运行性能要求
        3.3.2 可扩展性需求
        3.3.3 易用性
        3.3.4 伸缩性
        3.3.5 可靠性
        3.3.6 可维护性
        3.3.7 安全性
    3.4 系统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主要模块设计
        4.2.1 客户端
        4.2.2 GIS服务层
        4.2.3 业务服务层
        4.2.4 数据服务层
    4.3 数据库设计
    4.4 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4.4.1 GIS管理对象与组成
        4.4.2 手持终端设计
        4.4.3 人员角色权限划分
        4.4.4 业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介绍
        1.1.1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
        1.1.2 指纹考勤系统
    1.2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组织、主要贡献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UML统一建模语言简介
        2.1.2 业务分析
        2.1.3 功能需求
        2.1.4 非功能需求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MVC设计模式简介
        2.2.2 C/S模式和B/S模式
        2.2.3 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2.4 系统的物理架构设计
        2.2.5 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指纹比对技术
        3.1.1 客户端比对
        3.1.2 服务器端比对
        3.1.3 实验及分析
        3.1.4 总结
    3.2 数据传输技术
    3.3 数据安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的详细设计
        4.1.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1.2 数据库设计
    4.2 系统的实现
        4.2.1 客户端模块
        4.2.2 服务器端模块
        4.2.3 浏览器端模块
    4.3 系统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工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于GIS的南昌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国外道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2 国内道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构架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功能需求
        2.1.2 性能需求
    2.2 可行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3.1 GIS 概述
    3.2 应用型GIS 的开发方式
    3.3 GIS 组件产品MAPX5.0 简介
    3.4 MS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 功能模块介绍
        4.3.1 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
        4.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4.4 总体数据流程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及功能模块实现
    5.1 系统管理模块的设计
    5.2 地图显示模块的设计
    5.3 图层管理模块的设计
    5.4 地图编辑模块的设计
    5.5 数据查询模块设计
    5.6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
        5.6.1 数据库备份
        5.6.2 数据输出
    5.7 最短路径分析
        5.7.1 经典最短路算法介绍
        5.7.2 在VB 中实现最短路算法
        5.7.3 起点和终点问题
    5.8 城市道路网评价指标查询
    5.9 专题图制作
    5.10 测量工具模块的设计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论文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最短路径搜索程序代码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模块化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接口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远程医疗的发展与应用
    1.2 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
    1.3 远程医疗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软件系统模块化设计理论
    2.1 模块化综述
        2.1.1 相关概念
        2.1.2 软件模块化的研究
        2.1.3 模块化的特点
    2.2 模块化的过程
        2.2.1 系统模块化原则
        2.2.2 抽象化系统的功能模块
        2.2.3 模块组织
    2.3 采用模块化的意义
第三章 模块化远程医疗系统平台设计及技术研究
    3.1 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设计原则
    3.2 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3.3 远程医疗系统平台的模块划分
    3.4 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模块内部设计
        3.4.1 患者信息管理中心
        3.4.2 文件传输系统
        3.4.3 医学影像工作站
第四章 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模块接口设计方案
    4.1 接口设计目标
    4.2 接口设计方案
        4.2.1 患者信息管理中心接口
        4.2.2 文件传输系统接口
        4.2.3 医学影像工作站接口
    4.3 模块组织
        4.3.1 接口组合方式
        4.3.2 接口调用方式
        4.3.3 模块组织
第五章 远程医疗系统平台应用实例
    5.1 远程会诊方案分析
        5.1.1 通过该省远程医疗网站实现的服务
        5.1.2 通过"专家可视远程门诊会诊系统"实现的服务
        5.1.3 设备组成
    5.2 远程会诊系统设计实现
        5.2.1 "专家可视远程门诊会诊系统"模块组织
        5.2.2 远程会诊系统数据整合
    5.3 远程会诊系统特点
第六章 总结
    6.1 总结
        6.1.1 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
        6.1.2 取得的软件开发成果
        6.1.3 系统特点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7)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与部署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安全现状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2 网络安全的现状
    1.2 校园网建设现状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现状与特点
        1.2.2 主要安全问题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2.1 典型的网络安全技术
        2.1.1 网络防火墙
        2.1.2 虚拟专用网络
        2.1.3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御
        2.1.4 内容过滤
        2.1.5 网络入侵监测与防御系统
        2.1.7 漏洞扫描技术
    2.2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2.2.1 现阶段网络安全技术的局限性
        2.2.2 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校园网安全分析与研究
    3.1 校园网络安全现状与需求分析
    3.2 分布广泛的安全问题
        3.2.1 接入层安全
        3.2.2 内部网络层安全问题
        3.2.3 网络边界安全问题
    3.3 校园网安全技术分析
        3.3.1 二层攻击防御技术
        3.3.2 网络层的安全防护技术
        3.3.3 应用层的安全管理技术
第四章 校园网络安全体系设计与部署
    4.1 校园网整体安全方案设计
    4.2 合肥学院校园网简介和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4.2.1 合肥学院校园网简介
        4.2.2 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
    4.3 合肥学院网络安全整体方案的部署策略
    4.4 部署效果分析
    4.5 安全事件关联初探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相关技术应用概述
        2.1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概述
        2.2 PDA技术应用概述
        2.3 GIS技术应用概述
        2.4 GPS技术应用概述
        2.5 Web Services技术应用概述
    3 相关研究进展概述
        3.1 国外研究进展
        3.2 国内研究进展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4.1 研究目标
        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1 研究思路
        1.2 技术路线
    2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
        2.1 模型基本结构与功能
        2.2 模型的技术原理
        2.2.1 管理方案设计
        2.2.2 指标动态设计
        2.2.3 实时管理调控
        2.3 基础数据
        2.3.1 气象数据
        2.3.2 土壤数据
        2.3.3 品种数据
        2.3.4 管理数据
    3 基于知识模型系统的UML设计
        3.1 UML基本理论及方法
        3.2 用例图设计
        3.3 类图设计
        3.4 顺序图设计
        3.5 状态图设计
    4 知识模型与 GIS集成模式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1 Windows Mobile平台应用与开发
        1.1 Windows Mobile平台简介
        1.2 .NET Compact Framework开发概述
    2 SQL Server CE 开发
        2.1 SQL server CE 概述
        2.2 SQL Server CE 本地数据访问
        2.3 SQL Server CE 远程数据访问
    3 嵌入式 GIS 开发
        3.1 嵌入式 GIS 概述
        3.2 eHotGIS简介
        3.3 eHotGIS开发环境
        3.4 通用 GIS功能实现
    4 GPS应用开发
        4.1 GPS工作原理与定位方式
        4.1.1 GPS工作原理
        4.1.2 GPS定位方式
        4.2 GPS通讯与数据处理设计
        4.3 GPS面积测量方法
    5 Web Services开发
        5.1 Web Services体系结构
        5.2 基于 Web Services的应用解决方案
        5.3 Web Services开发平台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研制
    1 KMPSPF的研制
        1.1 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内容
        1.2 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技术原理
        1.2.1 地图操作
        1.2.2 方案设计
        1.2.3 信息管理
        1.2.4 帮助
        1.3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1.3.1 系统开发环境
        1.3.2 系统运行环境
        1.4 系统实现
        1.4.1 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类库实现
        1.4.2 用户界面
        1.4.3 数据库及信息管理
        1.4.4 地图操作与专题图制作
        1.4.5 GPS定位与测量
        1.4.6 精确管理方案生成
        1.4.7 智能学习
    2 KMPSPF~(ws) 的研制
        2.1 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2.1.1 系统的组织结构
        2.1.2 系统的主要内容
        2.1.3 系统的基本功能
        2.2 系统开发环境与工具
        2.2.1 系统开发环境
        2.2.2 系统开发工具
        2.3 系统程序设计
        2.3.1 基于 Web Services的集成架构设计
        2.3.2 服务提供者的设计
        2.3.3 服务请求者的设计
        2.4 系统实现
        2.4.1 Web Services的实现
        2.4.2 客户端调用 Web Services的实现
        2.4.3 精确管理方案生成
        2.4.4 消息发送和接收的实现
        2.4.5 基础数据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
    1 系统测试技术
        1.1 系统测试概述
        1.2 系统测试的基本内容
        1.3 系统测试的方法
    2 KMPSPF和KMPSPF~(ws) 的测试
        2.1 概述
        2.2 系统测试用例设计
    3 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3.1 系统应用概况
        3.2 前期资料收集
        3.3 系统实例应用与分析
        3.3.1 精确农作管理实例分析
        3.3.2 消息互动实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1.2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1.3 今后工作的设想
    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登记的国家计算机软件着作权
致谢

(9)汉语文本自动分类 ——市长公开电话数据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文本分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文本分类的简单介绍
    §1.3 常用的几种分类器的介绍
    §1.4 文本分类结果的评价方法
    §1.5 应用实例简介-市长公开电话
        §1.5.1 市长公开电话简介
        §1.5.2 市长公开电话流程图
        §1.5.3 实行自动文本分类的意义和必要性
        §1.5.4 市长公开电话投诉文本的自身特点
    §1.6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文本文档的表示
    §2.1 汉字的机内码
    §2.2 疑难字的输入
        §2.2.1 问题的提出
        §2.2.2 解决的方法
    §2.3 分词预处理
        §2.3.1 基于字典、词库匹配的分词方法
        §2.3.2 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
        §2.3.3 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
    §2.4 向量空间模型
        §2.4.1 向量空间模型的基本思想
        §2.4.2 常用的词条权重表示法
    §2.5 市长公开电话文本的表示
        §2.5.1 市长公开电话文本的切分
        §2.5.2 获取未登录词的一种方法
        §2.5.3 提取投诉数据中的套话
    §2.6 小结
第三章 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
    §3.1 特征选择的几种常用方法
        §3.1.1 停用词和低频词
        §3.1.2 互信息
        §3.1.3 优比
        §3.1.4 卡方统计量
    §3.2 特征选择在市长公开电话上的应用
        §3.2.1 基于卡方统计量的停用词提取
        §3.2.2 卡方与优比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
        §3.2.3 低频词的删除
    §3.3 特征抽取
        §3.3.1 隐性语义索引
        §3.3.2 词条聚类
    §3.4 小结
第四章 汉语文本分类器的设计
    §4.1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4.1.1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模型
        §4.1.2 在市长公开电话上的应用
    §4.2 基于多重假设检验的特征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4.2.1 基于多重假设检验的特征加权系数的确定
        §4.2.2 在市长公开电话数据集上的应用
    §4.3 基于地域信息的文本分类层次结构模型
    §4.4 基于分类委员会的文本分类模型
    §4.5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多级分类器
    §4.6 数据对分类器的性能影响
    §4.7 小结
第五章 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控制平台
    §5.1 引言
    §5.2 平台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
        §5.2.1 平台系统的数学抽象
        §5.2.2 数据集的有序化
        §5.2.3 控制集的有序化
        §5.2.4 平台系统的构成
    §5.3 平台系统的设计原理
    §5.4 平台语言的通用指令集
        §5.4.1 基础类指令
        §5.4.2 数据库类
        §5.4.3 文本操作类
        §5.4.4 网络信息发布类指令
        §5.4.5 多参数数据输入类
        §5.4.6 列表模式
        §5.4.7 图文模式
        §5.4.8 码表模式
        §5.4.9 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模式
        §5.4.10 自动化控制
    §5.5 平台系统的算法实现
    §5.6 平台系统的权限管理与安全机制
    §5.7 平台系统指令集的优化
        §5.7.1 指令效率分析
        §5.7.2 指令集优化后的执行效果
        §5.7.3 平台系统的优缺点
    §5.8 平台在市长公开电话中的应用
        §5.8.1 市长公开电话受理系统
        §5.8.2 全自动单位分类机
        §5.8.3 全自动行业分类机
        §5.8.4 统计分析系统
        §5.8.5 文档自动生成系统
        §5.8.6 单位预警预报和行业预警预报
    §5.9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平台系统的指令集列表
    附录2 疑难汉字速查软件界面(网络版页面)
    附录3 疑难汉字速查软件界面(单机版页面)
    附录4 计算机软机着作权登记证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控制平台
    附录5 计算机软机着作权登记证书-疑难汉字速查软件
    附录6 分类机工作界面
    附录7 统计分析与预警预报工作界面
    附录8 统计分析与预警预报网站界面
    附录9 大屏幕演示控制系统网站界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的学术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葛洲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及任务的提出
        1.1.1 国内情况
        1.1.2 国外情况
    1.2 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开发
    2.1 数据库的发展
    2.2 数据库内容和原则
    2.3 数据库的管理平台
    2.4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 Client/Server 模式的监测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3.1 Client/Server 模式的运行方式
    3.2 Client/Server 模式的软件开发方式
        3.2.1 软件开发的特点
        3.2.2 软件开发的任务
        3.2.3 软件开发的注意事项
        3.2.4 软件开发的要求
    3.3 Client/Server 系统的开发
        3.3.1 数据库的建立
        3.3.2 开发工具的选取
        3.3.3 人机界面
        3.3.4 开发步骤
        3.3.5 帮助系统
        3.3.6 软件的系统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 Browse/Server 模式的监测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4.1 B/S 系统的框架
    4.2 B/S 系统的技术要求及特点
    4.3 B/S 结构监测系统的开发
        4.3.1 数据库系统的选取
        4.3.2 开发工具的选取
    4.4 本章小结
5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开发技术的发展
    5.1 C/S 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5.2 Web技术(即 B/S 技术)和 Intranet在大坝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5.3 C/S 和B/S 混合模式的应用和开发
    5.4 葛洲坝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模式选择
    5.5 本章小结
6 葛洲坝水利枢纽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
    6.1 工程和监测概况
    6.2 监测系统开发的背景和目的
    6.3 系统的总体结构
    6.4 系统的流程
    6.5 系统功能设计
        6.5.1 系统管理功能
        6.5.2 数据录入
        6.5.3 数据管理功能
        6.5.4 报表功能
        6.5.5 定性分析功能
        6.5.6 水工专业网站
    6.6 系统的研制开发过程
        6.6.1 数据库的选取
        6.6.2 开发工具的选取
        6.6.3 开发步骤
        6.6.4 主要技术路线
        6.6.5 系统的测试和试运行
    6.7 部分程序样例及程序运行界面截图
        6.7.1 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清单
        6.7.2 部分程序样例
        6.7.3 程序运行界面截图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用WebClass进行从应用软件的单机版到网络版的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门式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管理系统[D]. 张昊.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2]关于UTM中网络访问控制和反病毒引擎嵌入的研究与实现[D]. 赵翊凡. 河北科技大学, 2012(05)
  • [3]路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越.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1)
  • [4]面向大规模人群集中使用的网络化指纹考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杜云霞. 山东大学, 2010(09)
  • [5]基于GIS的南昌市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 莫振龙. 华东交通大学, 2009(04)
  • [6]模块化远程医疗系统平台接口设计与实现[D]. 曾丽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 [7]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研究与部署设计[D]. 夏光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 [8]基于知识模型的便携式精确农作系统研究[D]. 邱小雷.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9]汉语文本自动分类 ——市长公开电话数据的统计分析[D]. 郝立柱. 吉林大学, 2008(11)
  • [10]葛洲坝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 刘佳. 重庆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使用 WebClass 从单机版应用软件迁移到网络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