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水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周开欣[1](2021)在《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文中研究说明智慧水利的应用是智慧社会建设的一个环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了有关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实施的相关内容,主要用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项全新的信息数据,让水利对象和项目全面互联、认知度、泛在服务与智能物联得以推动,致使水治理模式和能力现代化得到质的提升。南水北调东线起源是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地位特殊,作用巨大,效益显着,特色鲜明,在多方面具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系统回顾了江都水利枢纽智慧水利枢纽建设现状,通过三层架构制定智慧水利的发展方向,本文还就江都水利枢纽自身的特点将智慧水利建设落地生根,形成智能泵站、智能水闸、智能园区等应用。主要研究成果有:(1)构建江都水利枢纽的总体架构及布局,主要采用了物联网、云计算、Web服务、移动互联等技术进行建设。主要涵盖智能感知体系、智慧云服务中心、智慧应用系统三部分。(2)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建成泵站智能感知体系,健全保障支撑环境,推动泵站综合业务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管理水平,最终形成“更透彻的感知、更精准的研判、更科学智能的控制管理、更形象的展示”的智能泵站管理体系,推动“智慧水利”的发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展开江都水利枢纽泵站群优化调度研究。(3)采用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工程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化闸门,高度聚集的职掌及管理得以实现。能及时精准开关闸,实时预警保护,实现经济高效、安全运行,减少人员投入。研发智能感潮系统,减少管理人员工作强度。
张锐[2](2021)在《南水北调泵站故障类型与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东线泵站工程全部建成后,已进入全面调水运行管理阶段。运行阶段,确保泵站的稳定、安全运作是主管部门承担的主要责任,而泵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正常供水,发挥工程效益的关键。因为故障或事故停机而造成供水中断会带来较大的经济亏损,以及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大型泵站的稳定性事关泵站抗旱、排涝、调水效果的发挥。调查收集南水北调泵站常见的故障,分析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水泵机组的常见故障主要有:水泵导轴承及轴径磨损,水泵汽蚀,叶轮损坏,电机推力瓦烧毁,叶调机构失效,定、转子故障,电机绝缘等;辅机系统的主要故障有:管道、阀芯的锈蚀老化,异物堵塞,零部件的功能失效,油压装置压力不足,空压机散热不足,超负荷运行,结构稳定性不够;断流设施的主要故障有:电磁阀密封圈失效、电磁阀线圈烧毁,油缸内活塞密封失效,油液污染,阀组密封圈损坏,油缸内活塞杆的支撑结构磨损,门铰断裂,拍门掉落。(2)依据各系统发生的典型故障,进行故障树模型的建立,并对故障树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水泵主机组故障停机的概率是29.73%,电机绝缘问题是主机组故障的最主要因素;辅机系统故障概率是15.41%,清污机超负荷问题是导致辅机系统故障的最主要因素;断流设施故障概率是9.8%,密封失效问题是导致断流设施故障的最主要因素。(3)基于故障树理论,对宝应站以及蔺家坝站进行工程故障实例分析。通过对两个泵站故障的搜集,建立故障树,得出宝应站故障概率为16.14%,电磁阀密封问题是影响宝应站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蔺家坝站故障概率为12.93%,电机绝缘受潮问题是影响蔺家坝站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4)针对泵站各系统故障,建立泵站故障分析系统,主要进行系统综合功能结构开发、结构设计和操作系统主界面的开发,阐述了集信息采集、绘图功能、定性、定量研究功能以及部分其余功能的研究系统。基于故障树模型和故障分析系统,可以准确清楚地了解到影响泵站可靠性的最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对关键部位进行检修和维护,建立合理的维护和保养制度,采取提前预防、及时处理的措施可大大提高大型泵站的安全可靠性。
吴玉贤[3](2021)在《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原来的城市供水已不能满足高层居民的用水需求,因此二次供水系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施。二次供水系统是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城市高层住宅正常供水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许多早期的二次供水系统的供水性能存在严重问题,包括高层建筑设计设施老化,系统设计不良,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对高层住宅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给整个城市的供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有必要研究和设计一种符合需求的新型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本文通过系统归纳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现代城市社区现有远程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趋势。通过VPN网络框架,设计了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统一管理平台。根据二次供水系统的需要,在建立二次供水终端和监控视频中心之间的同步输送数据时,必须注意VPN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稳定性。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平台选用Fame View组态软件,操作人员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组态软件的画面和数据。系统采用研华科技的基于B/S模式的组态软件Web Access来设计上位机界面,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来完成系统上位机的整个工程设计、数据库相关设备、屏幕构建和软件管理,在本地或异地均可通过浏览器操作。系统利用PLC控制和PID调节功能,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实现恒压输出自动供水。其核心操作方式是根据恒压供水系统中水泵的运行状态和转换过程设计的PLC控制程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管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大提高了城市供水管理水平和供水专业管理水平,节约了成本。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GIS技术,实现了对泵房的全程监控和无人值守运行,实现了科学调度,有效提高了城市二次供水过程中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水量。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供水服务质量。本文创新的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从整体框架和管理的框架泵室到监控平台。结合市内现有的二次供水情况,综合管理平台框架,为子泵间的关联和通信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4](2020)在《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前言1980年至2000年建成的全国老旧小区住宅建筑面积达80亿平方米,地产每年的开工面积从最初2000年的每年6亿平米到今天80亿平米。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的资料显示,"年龄"超过30岁的老旧居民楼保有量约4万栋。老旧小区硬件破损不堪,能耗高,物业公司维护成本高;因建管不当而引起的水量、水质、水压问题成为业主投诉的重要因素;因泵房缺乏反恐防护而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等问题频发。从国家到地方,
任庆旺[5](2020)在《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文中认为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够顺利有效发挥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新建大型泵站都采用了自动化运行管理方式,但是目前的自动化系统还不够完善,在泵站实际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变压器、电机、水泵和水位等主要设备出现误报警的现象,导致泵站在未实际出现误动作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机检查和排除设备出现的故障,严重影响了泵站的正常运行。为此,根据多年泵站实际工作中处理设备保护误动作问题的体会,本文对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主设备保护误动作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变压器温度保护系统误动作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变压器温度保护系统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即设备安装不规范,现场温度测量保护仪表信号输出电缆出现接头,导致芯间短路,导致保护装置接收错误信号,从而触发保护误动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故障的应急措施和防止类似误动作故障发生的预防措施及建议。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消除了变压器温度保护误报警,有效提升了泵站安全运行率。2、对电机温度过高保护系统的误动作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保护误动作的原因:主电动机温度测量回路及保护逻辑判断程序存在缺陷,导致温度测量保护系统易出现温度瞬时突变值,且无法过滤,从而引起保护误动作;提出了改进温度测量线缆连接方式和优化逻辑判断程序的措施。通过优化改进,减小了温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性,提升了温度测量保护系统的可靠性。3、对水泵冷却润滑水断水保护系统误动作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保护误动作原因: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泵站运行方式特殊,热式示流信号器损坏率较高,使用寿命较低,同时示流信号器测量信号的单点测量导致系统容错率太低,从而导致保护误动作;提出了改善示流信号器使用条件和优化逻辑判断程序的措施,提升了保护系统的容错率和可靠性。4、对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水位误报警的主要原因,即:水位传感器通气管堵塞,无法连通大气获得准确的大气压,从而导致最终测得水位随外界温度进行变化,从而引起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提出了消除和防止水位误报警的措施,消除了水位计故障后,水位超高报警消失,水位测量数据恢复正常。对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近几年已发生的误动作、误报警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从传感器安装方式、信号传输线路安装方式、设备保护逻辑判断程序设置、设备保护参数设定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设备保护误动作原因,找到了保护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了设备保护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南水北调其他大型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问题的分析判断、设备保护系统的优化改进和可靠性的提升等具有主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张爽[6](2020)在《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文中提出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背景下,引入和应用现代自动化管理技术,进行城市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是我国在城市供热系统管理方面的重要技术革新方向。本文针对目前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以哈尔滨某热源厂为例,通过对现有节能优化技术的研究,利用物联网、监控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结合自控技术的应用,围绕现有供暖设施的自动化改造和科学的计算对系统进行合理的数据采集与调节控制,建立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平台,对换热站的运行控制调节机制与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优化供热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本文通过对换热站系统的实例分析,对供热调度监控系统进行节能优化设计,正确选择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对不同调节技术应用运行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提出分阶段质量-流量的调节方式,是供热系统运行节能节电的首选方案。根据供热调度监控系统的能源数据分析,将供热系统中实际发生的煤、水、电、热等能源消耗参数进行统一折算,选取不同时间(如:某天、某周、某月、某供暖期)对单位面积能耗进行横纵向比较和统计分析,分析能耗高或者能耗低的原因,为节能改造以及可靠运行提供最准确的数据,更好地指导供热系统高效运行。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节能优化改造后,通过能耗信息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该系统节能优化效果明显。在保证供热系统优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节能优化设计使系统平衡性有较大的提高,减少系统的失调损失,节能降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形象。
张诗茵[7](2020)在《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识别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长,公共建筑节能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重点方向。空调系统运维管理效果不佳、运行策略无法实时满足建筑负荷需求,导致空调系统能耗在公共建筑能耗中占比居高不下。本研究充分利用建筑现有数据资源,解决建筑空调系统实际运行策略获取方法的局限性,帮助加强建筑空调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优化空调系统运行策略,实现建筑空调系统节能为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空调系统设备用能特点进行设备分类,接着根据设备类型、设备台数、设备型号对空调系统分项支路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支路类型,考虑设备自身调节及支路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分别提出了支路设备开关策略识别方法、设备运行台数策略识别方法及设备运行组合策略识别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设备启停策略识别,帮助管理者了解空调系统历史及实时的运行状态,为优化空调系统设备运行策略优化提供依据。其次,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为空调系统运行调节的重要控制参数之一,是受时间、室外环境、室内负荷等诸多因素影响的主观控制参数。在工程现场,该参数主要由运维人员手动记录或频繁导出,造成信息获取困难或信息缺失的情况。因此,采用冷冻水供水温度关系系数替换表达的方式,建立冷冻水供水温度与空调系统分项计量数据及室外环境数据的联系,并采用极限学习机算法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空调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识别模型。该模型通过空调系统分项计量能耗数据及室外环境数据对该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进行预测,其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可实现空调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可脱离现场约束条件获得。最后,针对配备建筑分项计量系统的项目实例进行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识别的应用演示,得到该建筑全年9个阶段的空调系统设备运行策略,并指出该系统存在支路设备异常启停及供热期及过渡期冷却塔设备空转等问题作为优化空调系统设备运行策略及运维管理工作的方向。该论文有图37幅,表31个,参考文献68篇。
陈松林[8](2020)在《煤矿供水传输泵站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传输泵站是煤矿供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证。但其存在能耗、成本、安全、设备监测监控、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监测量不全面以及集中监控系统缺乏的问题,本文以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二号井生产用水传输泵站的供水系统自动化监测监控技术改造项目为依托,利用工业以太网作为传输环节、PLC控制系统作为控制终端、结合数据库OPC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具有节能策略的泵站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文中首先对中间水池和高位各水池的供需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PLC控制的泵站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上位机采用西门子组态软件进行平台管理,上位机与PLC控制柜通过工业环网连接,实时上传各水池水位、管道流量、设备状态等在线数据,同时实现了远程集中控制。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优化调度理论提出了一种具有节能控制策略的控制算法。在优化调度控制策略研究中,遵照“避峰就谷”原则,建立了以泵组节能和节电两种不同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第一类采用动态规划模型,在离心泵总供水量为定值条件下,建立了求解总供水量在泵组之间的最优分配模型,使得消耗的电能最小;第二类将每个供水周期划分成多段,每时段内电费支出最小的优化问题。该项目成功地进行了实验测试,并顺利地通过了矿方验收。其中,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于矿区集中控制室,提供了友好直观的人机操作界面,能够实现现场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以及设备远程集中监控和自动化无人值守。该系统操作简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集控管理水平。
刘国强[9](2020)在《深度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促使自动控制水平及生产工艺在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推动着工业生产能力及效率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水的生产利用也不在局限于简单的过滤,而是越来越追求处理后的水质情况、生产效率及自控程度,深度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也也收到越来越多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热爱与研究。在深度水处理系统方面,如何实现无人值守、自我检测运行参数与状态、自动调整生产运行模式、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运行,这些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目标,PLC自动控制系统便成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种很好的工具。人们越来越热衷于控制程序的研究,不断的应用于先进的在线监测仪表及电动阀门、变频器等电控设备,不断朝着目标前行,使得自动控制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但是,目前的自动控制系统在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像人的思维那样思考与执行,还需要借助大数据和更加完美的程序才能去不断完善,因此深度水处理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去共同推进。近几年,随着自动控制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行各业对自动控制能力追求也越来越高,自动控制系统的建立也为人们带来了举足轻重的效益,人们对于创新也越来越重视,对深度水处理过程全自动控制系统的不断优化与升级也逐渐变成了现代工业生产的一个重点研究的方向,全自动控制系统、智慧控制系统已成为该领域的一种潮流,原有的单台设备控制模式正在逐渐向整个生产系统的智慧控制模式转变着。就当今国际形式而言,世界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的利用,在国家的政策引领下衍生出水深度处理技术、污水处理利用及水资源管理,同时,引领着水的深度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水平、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等方面得到了大跨步式的发展,在管理领域更加注重过程管控,深度水处理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处理效果越来越好,从而带动深度水处理自控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提升。自动控制设备在智能化方面的不断提升,也带动着深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越来越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
宋震[10](2020)在《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现代生活中人们对饮用水供水质量,特别是供水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国家对发展绿色节能工业、实现节水减耗等有关指示,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以及通讯技术,设计高效节能、稳定智能化的供水系统成为必然的要求。具体到供水行业最后一公里与民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恒压供水业务,其工作核心主要为安全供水与节能减耗,而传统的恒压供水服务存在厂站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供水服务滞后、节能效果差等问题。本文针对供水服务要求提高与供水现状落后的矛盾,研究了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组成结构及运行原理,以市区某供水站点为研究对象,经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对设备进行选型,系统采用DCS测控技术,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通讯连接,以现场PLC设备控制变频器驱动电机水泵等供水设备实现恒压供水,并配合各类传感器设备采集现场数据完成监控管理,恒压供水系统还与节能型无负压供水系统原理技术相结合,实现安全供水条件下节能减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水务发展的研究及分析,针对系统应用背景及存在问题,结合济南市某泵站恒压供水项目改造工程,依据变频恒压供水理论与节能技术分析,进行了无人值守要求下的控制系统与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完成了水泵、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设备选型及总体设计。并区别传统分区供水方式,利用节能型分区无负压供水系统技术改造供水工艺以实现节能。(2)模糊PID控制器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明确实现高质量恒压为恒压供水系统重要目标,如遇非线性、变化多、时间延迟长的较复杂系统,模糊PID控制根据其特性可达成高效快速调控目的。针对本恒压供水系统进行模糊控制系统模型搭建,并通过MATLAB搭建了仿真模型。经论域及隶属度函数设计、模糊规则表设计等,完成了模糊PID控制系统搭建,得出模糊PID仿真结果。(3)控制系统组态设计。根据泵站现状及系统要求选择S7-300 PLC并进行硬件配置,采用STEP7编程软件完成硬件组态、程序编制,通过恒压供水自动程序及水箱子程序等设计,完成恒压供水自动运行、恒压运行、手动运行、液位控制及运行模式切换程序编程,实现系统机组运行、液位控制、数据采集等功能,并选择工业以太网连接PLC与WinCC实现通讯,使控制系统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及恒压供水,自动化运行彻底取代了人工运维等落后供水管理方式。(4)监控系统组态设计。基于WinCC V7.3软件作为监控系统组态,依据监控系统功能实现,进行系统开发,重点通过恒压供水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完成对水务相关作业人员登录页面、泵站工艺监控、水务自动参数、消息管理、数据曲线及数据记录界面展示。根据供水区域中各站点分布较为广泛分散,加压供水数据量庞杂的特点,利用MySQL数据库完成水务分区表、站点表、流量历史记录表等数据库的建立,并与WinCC完成数据对接。系统还增加预测维修功能、绩效考评应用等部分智能化功能,使供水业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5)试验验证与运行情况分析。针对改造前泵站自动化程度低、设备老旧故障及能耗较高问题,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系统的应用,完成了泵站改造工作,经过约四个月试运行跟踪后,从安全运行、智慧化应用等方面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采集自供电、供水单位提供的计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出泵站实现安全供水条件下节能约60%结果,验证了恒压供水系统与节能型分区无负压供水系统技术工艺相结合的可行性与良好效果。本文恒压供水系统的研究,通过济南市区某泵站系统及节能技术应用,实现了高质量恒压供水、节能减耗,对安全供水、智能化控制及绿色节能应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二、供水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水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建设现状 |
2.1.1 自动化监控系统 |
2.1.2 信息化管理平台 |
2.1.3 集中控制管理模式 |
2.2 存在问题 |
2.3 建设内容 |
2.3.1 智能感知体系 |
2.3.2 智慧云服务中心 |
2.3.3 智慧应用系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应用案例—智能泵站 |
3.1 总体架构与业务流程 |
3.2 智能泵站体系架构 |
3.3 智能感知体系 |
3.3.1 智能感知体系架构 |
3.3.2 智能感知的内容 |
3.3.3 智能感知相关技术 |
3.4 智能研判体系 |
3.4.1 智能研判体系架构 |
3.4.2 感知数据研判 |
3.4.3 智能系统研判 |
3.4.4 智能业务研判 |
3.4.5 智能研判相关技术 |
3.5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 |
3.5.1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架构 |
3.5.2 智能控制子体系的内容 |
3.5.3 智能管理子体系的内容 |
3.5.4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相关技术 |
3.6 智能展示体系 |
3.6.1 智能展示体系架构 |
3.6.2 智能展示体系主要内容 |
3.6.3 智能展示体系相关技术 |
3.7 智能泵站的构建 |
3.7.1 现地智能体系 |
3.7.2 智能支撑体系 |
3.7.3 智能泵站的一体化平台 |
3.8 江都泵站群优化调度系统 |
3.8.1 系统实现目标 |
3.8.2 泵站群设备资料 |
3.8.3 系统能耗计算 |
3.8.4 三种优化方案对比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应用案例—智能水闸 |
4.1 智能感知体系 |
4.1.1 智能感知体系架构 |
4.1.2 智能感知相关技术 |
4.2 智能研判体系 |
4.2.1 智能研判体系架构 |
4.2.2 感知数据研判 |
4.2.3 智能系统研判 |
4.2.4 智能业务研判 |
4.2.5 智能研判相关技术 |
4.3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 |
4.3.1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架构 |
4.3.2 智能控制体系的内容 |
4.3.3 智能管理体系的内容 |
4.3.4 智能控制管理体系相关技术 |
4.4 智能展示体系 |
4.4.1 智能展示体系架构 |
4.4.2 智能展示体系主要内容 |
4.4.3 智能展示体系相关技术 |
4.5 江都东闸感潮智能控制系统 |
4.5.1 感潮开闸 |
4.5.2 感潮关闸 |
4.5.3 感潮研判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南水北调泵站故障类型与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技术 |
1.2.2 故障树分析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南水北调一期泵站典型故障关联耦合体系 |
2.1 主机组 |
2.1.1 典型故障 |
2.1.2 故障原因分析 |
2.2 辅机系统 |
2.2.1 典型故障 |
2.2.2 故障原因分析 |
2.3 断流设施 |
2.3.1 典型故障 |
2.3.2 故障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南水北调一期泵站故障树的构建 |
3.1 故障树基础理论 |
3.2 故障树的建立步骤 |
3.3 主机组故障树构建 |
3.4 辅机系统故障树构建 |
3.5 断流设施故障树构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故障树理论的定性定量分析 |
4.1 定性分析 |
4.1.1 最小割集的求法 |
4.1.2 最小割集求解意义 |
4.1.3 主机组故障树模型定性分析 |
4.1.4 辅机系统故障树模型定性分析 |
4.1.5 断流设施故障树模型定性分析 |
4.2 定量分析 |
4.2.1 顶事件失效概率 |
4.2.2 重要度分析 |
4.2.3 主机组故障树模型定量分析 |
4.2.4 辅机系统故障树模型定量分析 |
4.2.5 断流设施故障树模型定量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泵站故障分析系统的应用 |
5.1 泵站故障树计算机建模 |
5.1.1 泵站故障树建模步骤 |
5.1.2 泵站故障树模型 |
5.2 泵站故障树分析系统 |
5.2.1 泵站故障分析系统的总体架构 |
5.2.2 泵站故障分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2.3 泵站故障分析系统界面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水北调一期泵站工程故障实例应用 |
6.1 宝应站 |
6.1.1 历史故障 |
6.1.2 故障树的构建 |
6.1.3 定性定量分析 |
6.2 蔺家坝站 |
6.2.1 历史故障 |
6.2.2 故障树的构建 |
6.2.3 定性定量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城市供水信息化的重要性 |
1.1.2 供水物联化 |
1.1.3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作用 |
1.2 二次供水研究现状 |
1.2.1 二次供水技术的发展历程 |
1.2.2 供水系统研究现状 |
1.3 城市二次供水系统发展趋势 |
1.4 论文研究课题 |
1.4.1 论文的研究工作 |
1.4.2 论文的内容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 |
2.1 城市供水特性 |
2.2 城市供水需求分析 |
2.2.1 供水系统对安全性需求 |
2.2.2 供水系统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
2.3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2.3.1 需求分析 |
2.3.2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
2.4 二次供水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
2.5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
2.6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监控系统整体框架 |
2.7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二次供水统一平台的结构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二次供水泵房控制监控系统设计 |
3.1.1 二次供水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2 系统设备选型说明 |
3.2 传输网络系统设计 |
3.2.1 二次供水网络需求 |
3.2.2 网络系统简介 |
3.2.3 网络技术简介 |
3.2.4 二次供水系统VPN网络设计 |
3.3 监控中心设计 |
3.3.1 设计原则 |
3.3.2 监控平台设计指标 |
3.3.3 监控中心主要硬件设备功能设备 |
3.3.4 监控中心调度管理功能详细设计 |
3.4 软件系统的设计 |
3.4.1 上位机界面设计 |
3.4.2 PLC软件程序设计 |
3.4.3 Fame View组态软件的系统设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备和系统调试 |
4.1 二次供水现场控制设备调试 |
4.1.1 设备电源调试 |
4.1.2 数据采集信号调试 |
4.1.3 输出信号调试 |
4.1.4 功能测试 |
4.1.5 通讯测试 |
4.2 系统调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背景 |
1.1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需求 |
1.1.1改善民生需求 |
1.1.2未来发展趋势 |
1.2老旧小区供水系统现状 |
1.2.1供水现状规模 |
1.2.2供水方式 |
1.2.3供水各方主体责任 |
1.2.4供水改造现状及模式 |
1.3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政策支持 |
1.3.1国家政策 |
1.3.2地方政策 |
1.3.3相关法规与规范性文件 |
第二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2.1供水问题 |
2.1.1水质二次污染 |
2.1.2水压难以保障 |
2.1.3用水量统计困难 |
2.1.4泵房布置不合理 |
2.1.5供水方式陈旧 |
2.1.6配套设施老旧 |
2.1.7维修效率较低 |
2.2改造资金来源问题 |
2.2.1旧改资金来源 |
2.2.2运行维护资金 |
2.3改造实施问题 |
2.3.1改造实施标准不统一 |
2.3.2改造实施技术方案不匹配 |
2.3.3供水设施改造牵头组织协调难 |
2.3.4供水设施基础资料缺失 |
2.3.5管网改造施工难度大 |
2.3.6泵房改造空间狭窄 |
2.3.7改造期间影响居民用水 |
2.4改造后运行维护服务问题 |
第三章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方案 |
3.1改造标准及流程 |
3.1.1改造标准 |
3.1.2改造流程 |
3.2实施方案/解决方案 |
3.2.1供水安全保障措施 |
3.2.2泵房改造方案 |
3.2.3管理水平提升方案 |
第四章进一步完善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建议 |
4.1政策引领支持 |
4.2行业辅助推广 |
4.2.1物业行业协会 |
4.2.2其他相关行业协会 |
4.3各方推动落实 |
4.3.1业主方 |
4.3.2物业服务企业 |
4.3.3供水改造服务企业 |
附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试点示范工程及产业化推广 |
结语 |
(5)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大型泵站变压器保护研究 |
1.3.2 大型泵站电动机保护研究 |
1.3.3 大型泵站水泵保护研究 |
1.3.4 大型泵站辅助电气设备保护研究 |
1.3.5 设备保护系统误动作研究 |
1.3.6 大型泵站自动化运行研究 |
1.3.7 大型泵站运行管理制度研究 |
1.4 工程概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主变压器温度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
2.1 主变压器及其保护系统简介 |
2.1.1 主变压器简介 |
2.1.2 主变压器保护系统简介 |
2.2 主变压器温度保护误动作案例 |
2.2.1 案情 |
2.2.2 现场检查情况 |
2.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
2.3 防止主变压器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措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
3.1 主电机及其保护系统简介 |
3.1.1 主电机简介 |
3.1.2 主电机保护系统简介 |
3.2 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案例 |
3.2.1 案情 |
3.2.2 现场检查情况 |
3.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
3.3 防止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
4.1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系统简介 |
4.1.1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系统 |
4.1.2 设备主要情况 |
4.2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案例 |
4.2.1 案情 |
4.2.2 现场检查过程 |
4.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
4.3 防止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分析 |
5.1 泵站出水池水位测量系统简介 |
5.1.1 水位测量系统 |
5.1.2 主要设备情况 |
5.2 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 |
5.2.1 案情 |
5.2.2 现场检查情况 |
5.2.3 水位误报警原因分析 |
5.3 防止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保护设置合理性分析 |
6.1 水泵冷却润滑水断水保护合理性分析 |
6.2 传感器安装、信号传输线路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
6.2.1 主电机出风口温度传感器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
6.2.2 主电机温度测量线路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
6.3 保护逻辑、保护参数设定合理性分析 |
6.3.1 温度保护逻辑程序合理性分析 |
6.3.2 主电机断水保护参数设置合理性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优化技术发展现状 |
1.2.2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节能优化技术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需求分析与结构设计 |
2.1 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的管理需求 |
2.2 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的管理原则 |
2.3 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2.3.1 供热系统调度监控中心 |
2.3.2 数据通讯网络 |
2.3.3 集中供热系统供热管道的监控点 |
2.3.4 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集中供热系统的WebSCADA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 |
3.1 系统的数据采集 |
3.2 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PLC工作原理和功能 |
3.2.2 PLC硬件选型 |
3.2.3 PLC控制系统现场设备选型 |
3.3 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
3.3.1 换热站PLC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3.3.2 热源中心DCS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3.3.3 供热调度监控系统报警和安全性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集中供热系统调度监控及节能优化方案 |
4.1 集中供热运行参数控制原理 |
4.2 集中供热运行参数调节方案 |
4.2.1 质量调节方案(质调节) |
4.2.2 流量调节方案(量调节) |
4.2.3 分阶段质量-流量调节方案(分阶段质-量调节) |
4.2.4 调节方案比较分析 |
4.3 温度调节控制 |
4.4 循环水流量调节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实例及效果分析 |
5.1 本工程供热节能监控系统优化设计实例 |
5.2 哈尔滨某供热节能监控系统优化节能功能应用 |
5.2.1 系统运行参数检测功能 |
5.2.2 系统全网平衡参数计算 |
5.2.3 系统数据分析和控制功能 |
5.3 节能优化效果分析 |
5.3.1 节能优化后煤量节约预测 |
5.3.2 节能优化后电量节约预测 |
5.3.3 节能优化后能耗节约预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空调系统设备及运行策略 |
2.1 空调系统耗能设备 |
2.2 空调系统运行策略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设备启停策略识别 |
3.1 空调系统设备启停策略识别方法 |
3.2 空调系统分项支路设备开关策略识别 |
3.3 空调系统分项支路设备运行台数策略识别 |
3.4 空调系统分项支路设备运行组合策略识别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识别 |
4.1 空调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识别方法 |
4.2 极限学习机算法 |
4.3 建立空调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识别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识别应用 |
5.1 项目实例基本信息 |
5.2 空调系统设备开关策略识别实例 |
5.3 空调系统设备运行台数策略识别实例 |
5.4 空调系统设备运行组合策略识别实例 |
5.5 空调系统冷冻水供水温度策略识别实例 |
5.6 空调系统运行策略分析及优化方向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煤矿供水传输泵站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章节安排 |
2 煤矿供水监测监控系统结构与研究 |
2.1 离心泵供水系统 |
2.1.1 离心泵简介 |
2.1.2 供水系统设备组成 |
2.1.3 离心式水泵的控制原理 |
2.2 系统总体研究方案 |
2.2.1 中间水池传输泵站 |
2.2.2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
2.2.3 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
2.3 本章小结 |
3 供水系统的硬件研究 |
3.1 PLC的选型与系统硬件结构组成 |
3.1.1 STEP7-200 SMART PLC选用 |
3.1.2 系统硬件结构组成 |
3.2 PLC监控系统研究 |
3.2.1 系统输入输出点数统计 |
3.2.2 PLC模块介绍 |
3.2.3 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
3.3 系统相关设备选型 |
3.3.1 传感器研究及选型 |
3.3.2 电磁阀研究及选型 |
3.3.3 触摸屏及变频器选型 |
3.4 本章小结 |
4 供水系统优化研究 |
4.1 优化调度的目标和内容 |
4.2 基于避峰就谷模型的优化策略 |
4.2.1 优化研究 |
4.2.2 避峰就谷化调度策略 |
4.3 基于动态规划模型的优化策略 |
4.3.1 动态规划模型的数学背景 |
4.3.2 节能调度模型 |
4.3.3 节省电费调度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供水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
5.1 下位机的研究与实现 |
5.1.1 STEP7-Micro/WIN SMART软件简介 |
5.1.2 PLC程序的研究 |
5.1.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2 上位机研究与实现 |
5.2.1 WinCC组态软件简介 |
5.2.2 软件整体研究结构 |
5.2.3 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讯和组态 |
5.2.4 主要界面的实现 |
5.3 触摸屏研究 |
5.3.1 触摸屏功能简介 |
5.3.2 触摸屏软件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深度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现状研究 |
1.2.1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 |
1.2.2 国内外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 |
1.3 课题选择和研究价值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深度水处理系统介绍 |
2.1 深度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
2.2 机械加速澄清池原理及运行要求 |
2.3 过滤器原理及运行要求 |
2.3.1 一次过滤 |
2.3.2 二次过滤 |
2.3.3 活性炭过滤 |
2.4 综合泵站工艺及运行要求 |
第三章 深度水处理系统恒压供水控制 |
3.1 水泵扬程特性 |
3.2 管道管阻特性 |
3.3 恒压供水系统控制原理 |
3.4 变频器工作原理 |
3.5 PID控制原理 |
3.5.1 比例调节 |
3.5.2 积分调节 |
3.5.3 微分调节 |
第四章 深度水处理自控系统设计 |
4.1 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指导思想 |
4.2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设计 |
4.3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
4.3.1 电气设备控制 |
4.3.2 自动控制方式 |
4.3.3 上位机控制系统 |
4.3.3.1 数据采集 |
4.3.3.2 实时监控 |
4.3.3.3 动态仿真 |
4.3.3.4 联锁、报警 |
4.3.3.5 报表打印输出 |
4.3.3.6 手动控制 |
4.3.3.7 安全保护 |
第五章 深度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
5.1 在线仪表、电动设备的控制实现 |
5.1.1 电动阀门 |
5.1.1.1 电动阀门介绍及工作原理 |
5.1.1.2 电动阀门控制原理 |
5.1.2 电导仪(TSD) |
5.1.2.1 电导仪(TSD)工作原理 |
5.1.2.2 电导仪(TSD)实时监测实现 |
5.1.3 余氯仪 |
5.1.3.1 余氯分析仪工作原理 |
5.1.3.2 余氯分析仪实时监测实现 |
5.1.4 变频器控制的实现 |
5.2 PLC硬件选型及配置 |
5.2.1 PLC硬件组态 |
5.2.2 PLC程序实现 |
5.2.3 PLC程序的梯形图编辑 |
5.3 工控机WinCC组态 |
5.3.1 Win CC Explorer监控系统的实现 |
5.3.1.1 创建项目 |
5.3.1.2 内部变量和过程变量的创建 |
5.3.2 WinCC监控系统组态 |
5.3.2.1 澄清站WinCC画面 |
5.3.2.2 过滤间WinCC画面 |
5.3.2.3 综合泵站WinCC画面 |
5.3.2.4 脱盐站WinCC画面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城市水务发展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变频恒压供水理论分析 |
2.1.1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基本特性 |
2.1.2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能耗分析 |
2.2 节能技术分析 |
2.2.1 节能原理介绍 |
2.2.2 节能原理分析 |
2.3 需求分析 |
2.3.1 总体需求 |
2.3.2 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
2.3.3 监控系统功能需求 |
2.3.4 其他功能需求 |
2.4 设计原则与总体设计 |
2.4.1 设计原则 |
2.4.2 总体设计 |
2.5 设备构成与选型 |
2.5.1 设备构成 |
2.5.2 变频器选型 |
2.5.3 传感器选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3.1 模糊控制 |
3.2 模糊PID |
3.3 MATLAB仿真 |
3.3.1 模糊PID控制器 |
3.3.2 论域及隶属度函数设计 |
3.3.3 模糊规则设计 |
3.3.4 模糊PID控制系统搭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组态设计 |
4.1 控制系统功能 |
4.2 PLC设备 |
4.2.1 PLC选型 |
4.2.2 PLC硬件配置 |
4.3 硬件组态设计 |
4.4 恒压供水程序设计 |
4.4.1 主程序设计 |
4.4.2 自动程序设计 |
4.5 恒压供水程序编程 |
4.5.1 STEP7 介绍 |
4.5.2 编程功能实现 |
4.5.3 程序编程 |
4.5.4 恒压供水程序 |
4.6 通讯组态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监控系统组态设计 |
5.1 监控系统功能 |
5.2 组态选择 |
5.3 项目创建与变量定义 |
5.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4.1 泵房工艺界面 |
5.4.2 自动参数界面 |
5.4.3 消息管理界面 |
5.4.4 数据曲线界面 |
5.4.5 数据记录界面 |
5.5 数据库设计 |
5.5.1 数据库的选择 |
5.5.2 数据库的设计 |
5.5.3 数据库与WinCC数据对接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试验验证与运行情况分析 |
6.1 改造前效果 |
6.2 改造后效果 |
6.2.1 安全运行 |
6.2.2 智慧化应用 |
6.2.3 其他效果 |
6.3 节能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论文展望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四、供水设备故障的自动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水利在江都水利枢纽的应用案例[D]. 周开欣. 扬州大学, 2021(08)
- [2]南水北调泵站故障类型与诊断研究[D]. 张锐. 扬州大学, 2021(08)
- [3]城市二次供水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吴玉贤.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老旧小区供水系统改造问题研究[A].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5]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D]. 任庆旺. 扬州大学, 2020(04)
- [6]集中供热调度监控系统设计及节能优化[D]. 张爽.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4)
- [7]基于分项计量数据的空调系统运行策略识别研究[D]. 张诗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8]煤矿供水传输泵站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陈松林.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9]深度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刘国强.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10]济南水务某加压泵站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震.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标签: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论文; 二次供水设备论文; 恒压供水设备论文; 故障树分析法论文; 功能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