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家用电冰箱设计和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玉[1](2021)在《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丁俊[2](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谢浩江[3](2021)在《2019~2020年度中国电器附件(细分)行业发展报告》文中提出2020年11月前言迎接"十四五",开启新征程2020年10月,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佘玉龙[4](2020)在《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日益严重的世界能源问题的突显,对于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改善用户侧能效优化策略成为了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部分。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并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组成单元的智能家居,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因而,构建智能家居负荷模型,分析用户侧电能消费习惯,制定用电设备的控制策略,将会对智能家居系统的能量优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构建智能家居系统的结构、通信方式及智能网关三个方面内容作出详细描述。选用CC2530芯片的Zig Bee模块,以Zig Bee的通信方式对家居设备进行内部组网,选用ESP8266芯片的Wi Fi模块,以Wi Fi的通信方式与终端设备进行外部通信,提出应用Zig Bee和Wi Fi相联合的网络数据传输方式,构建Zig Bee-Wi Fi智能网关。其次,对家庭环境中几种典型负荷的工作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工作特性将家庭负荷分为刚性负荷与柔性负荷两大类,分别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针对用户用电舒适度中环境舒适度以及家居负荷优先级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市场电价机制,提出以家庭负荷中的空调设备为目标的控制策略,设定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据此,提出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并研究此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编程仿真验证,针对空调的控制策略,在分时电价的基础之下,考虑用户环境舒适度以及减少用电费用的目标,分别对无优化控制、粒子群算法控制和改进粒子群算法控制下的空调进行仿真对比,最终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控制策略优化后的空调运行能耗有着明显的降低,减少了家庭用电费用,同时,室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满足用户舒适度的需求。图[33]表[8]参[84]
袁鹏丽[5](2020)在《北方农村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区域住宅为某镇或市或省尺度下的多个农村住宅构成,农村区域宅终端(供暖、炊事、家用电器、照明、生活热水)能耗的预测是探索针对区域农宅节能减排措施、完成高强度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缺少较全面的适用于北方农村的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供暖与用电终端(含炊事)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炊事能耗预测方法与模型(除电炊事外)的研究为辅。传统供暖能耗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量大、所需信息详细且无法考虑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建立基于有限参数、同时考虑建筑特性与经济社会宏观因素的农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十分必要;我国农村人员用电行为规律不清晰,多数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未考虑不同季节农村人员行为,无法预测逐时用电负荷,建立基于行为的可预测逐时用电负荷的北方农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对有效指导政府制定节能政策、区域配电及能源系统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与学术价值。针对我国农村住宅信息获取困难、影响因素众多、经济社会等宏观因素对供暖需求的影响不可忽略等问题,提出了农村区域住宅供暖能耗预测方法:农村住宅采样与调研测试方法、基于定量指标的三步变量筛选法的农村住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农村区域住宅供暖能耗计算方法。以赤峰市农宅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明确了赤峰农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的最佳输入参数组合,模型在单体农宅上的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可达0.85,由赤峰单体农宅供暖能耗推算的内蒙古农村住宅总供暖能耗预测值比节能研究报告中的能耗数据高20.15%。为解决农宅用电行为规律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提供了一种非侵入式与侵入式结合的负荷分解方法,可辨识农户在供暖季与非供暖季各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以赤峰农宅为研究对象,在供暖季与非供暖季对该地区农户使用用电设备的全天运行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非供暖季电炊事设备的使用频次约为供暖季的2倍,电炊事设备及电冰箱或电冰柜的季节性开启是造成北方农村住宅不同季节用电能耗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用电终端能耗确定性预测模型未考虑人员用电行为季节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行为随机性与季节性的北方农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以赤峰市1083户农宅为例,该区域农宅非供暖季与供暖季的总用电量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均低于10%,与确定性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提高了 30%以上。同时预测了该区域农宅不同季节下的逐时用电负荷,发现非供暖季区域农宅尖峰负荷约为供暖季时的1.6倍,该结果的发现为区域农宅在不同季节下进行配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建立了炊事能耗(除电炊事外)预测模型,总结了以赤峰农宅为基础推算的内蒙古农村住宅总能耗约为1587.44万tce,获得了内蒙古农村住宅能耗流图。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北方农村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应用于河北省农村住宅供暖能耗、炊事能耗、家用电器能耗、照明及生活热水能耗的预测,将各终端能耗预测值与多个文献相应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获得了河北省农村住宅能耗流图,清晰展示了河北省农村住宅各燃料消费量为各用能终端服务的能耗比例。本文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北方农村区域住宅各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以内蒙古和河北省农宅为基础,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为农村住宅区域能源规划、能源系统配置等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庞范烨[6](2020)在《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冰箱是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常用必备品。对电冰箱的开门行为则是人们使用过程中最为常见、发生频次最高且直接影响用户对电冰箱的使用体验和评价的至关重要行为,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目标用户群体的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标准,建立相关度量指标体系,以对目前相对模糊空泛的电冰箱开门行为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评估,为优化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开门体验乃至整体使用体验,进行产品设计迭代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促进电冰箱等家电生产企业有效提升用户忠诚度,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以推动家电产品设计应用研究的深化。在此背景与目的之下,本课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研究关于电冰箱产品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梳理与概述了用户体验度量理论,分析并确立了目标用户群体并总结其特征,同时分析了认知层面的行为体验要素,找出不足之处,确定对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接着本文在前面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确定初步的用户体验度量维度为感官体验、效能体验、情感体验三个评价维度;使用观察法、半结构化的访谈法提取目标用户群体的体验影响因素;利用卡片分类法进行目标用户群体体验影响因素的分类归纳,并调整、聚类共计10个同维度影响因素;再通过问卷法、Cronbach’s Alpha系数法对以上评价体系进行信度检验;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的用户体验度量体系的维度及指标。继而得出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模型的四个层次——目标层、维度层(准则层)、指标层、产品层;维度层(准则层)分为维度1:感官体验,维度2:效能体验,维度3:情感体验;指标层分别为门把手颜色美观、形状易辨、高度适宜、材质舒适;开门力度适宜、开门后壁灯亮起、开门声音适宜;满足感、愉悦感、安全感10个指标。而后,使用直接评价法和SUS量表对目标用户群体的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评价量化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实际偏好结果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对具有典型性的目标用户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度量的量化模型能够发现用户对不同电冰箱产品开门行为的不同方面的真实体验水平。在维度层方面:效能体验排名第一位,情感体验排名第二位,感官体验排名第三位。表明对目标用户来说,相对而言关于冰箱门自身的机械性能所带来的效能体验对该用户群体的用户体验水平影响更大。开门力度合适、安全感和开门后壁灯亮起是占据总排序前三名的影响因子,表明目标用户希望电冰箱门可以让人用不费力也不那么轻松的力度开启,并能在使用时满足基本的质量优质的安全感,也能解决目标用户对打开电冰箱门时同时对内部光照的需求。综上所述,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量化模型的理论意义在于目前国内外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模型较为匮乏,该模型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相关理论;实践意义上,相关产品研发人员可以关注电冰箱门体的整体功能,提升用户体验水平,给用户带来最佳的与积极的用户体验。同时本文也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
何依琴[7](2020)在《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昆明地区气候温和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住宅建筑基本无空调能耗,采暖能耗也很小。而且,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在全国居于前列,太阳能光伏使用率大幅提高。上述条件为实现零碳住区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本文选取昆明某建成住区为研究对象,在现状碳排放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零碳住区的可行性。首先,本文建立了住区全生命周期(包括建材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模型,采用文献查阅、数据演算分析等方法得到了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基础数据。其次,基于温和地区住宅采暖能耗小、基本无空调能耗的情况,选取该住区1栋典型建筑计算了建筑系统的采暖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生活热水能耗、家用电器能耗、烹饪设备能耗、动力设备能耗,还计算了地下室能耗。然后,根据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相关基础数据和建筑使用阶段总能耗,得到了该住区建筑系统、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及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最后,根据可行碳减排措施分析了零碳住区的可行性。主要计算结果如下:(1)地上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16×105t,地下室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2.66×104t,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3.48×103t,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为3.97×104t,该住区内全生命周期现状碳排放量为1.06×105t。(2)若减少该小区建筑栋数,只保留6a栋。此时,建筑系统碳排放量为3.62×104t,道路系统碳排放量为1.69×103t,绿地系统固碳量为5.06×104t,则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为-1.27×104t。(3)若降低建筑层数至6层,同时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此时,建筑系统全生命碳排放量为3.11×104t,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48×103t,光伏发电系统和绿地系统中和的碳排放量3.97×104t,则住区全生命系统碳排放量为-5.15×103t。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建筑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建材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占比最高,分别为38.40%和54.56%。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中,混凝土、钢材和水泥占比最高,分别为57.63%、28.43%、5.83%。(2)在保持建筑层数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建筑栋数以减少建筑及道路用地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可实现零碳住区。此时,住区绿地率为77.67%,容积率为0.83,建筑密度为4.17%。(3)在保持绿地面积和建筑栋数不变并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情况下,减少建筑层数以减少建筑面积和建筑能耗可实现零碳住区。此时,住区绿地率为60.83%,容积率为0.73,建筑密度为13.36%。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8](2020)在《冰箱行业质量报告(2019)》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我国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冰箱的生产已经占据全球电冰箱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我国消费者家庭中已经有了很高的普及率,2017年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电冰箱的百户保有量达到了95.3台。作为耐用消费品,又是国家实施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电冰箱质量情况受到普遍关注,为了进一步提升行业产品质量,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意识,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与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中心联合编制了《2019年电冰箱行业质量报告》。本报告对近一年来电冰箱行业质量做出了评价,并希望以
佟可心[9](2019)在《S公司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得废弃产品的利用价值,将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包装从制造商、经销商或消费者处流向回收地点,进行技术性处理,实施处理规划以及全流程控制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也正处于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高峰期,因此我国积极建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推动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业的发展,努力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目前,非法拆解业和非正规流通渠道长期占领市场,导致废旧家电回收市场环境复杂,使得逆向物流网络布局和建设问题成为家电制造商的一大难题。对此,本文基于制造商的角度,深入研究制造商如何构建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市场环境分析和数据收集,对废旧家电的回收量和销售量进行了预测。其次通过分析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特点和运作流程,构建了S公司主营五种商品的多层次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再次通过分析各环节产生的收入和成本,以实现最大收益为目标,构建选址和流量分配模型,利用免疫克隆算法,提出了求解思路,得到了合理的选址和流量分配方案。最后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S公司在天津市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回收网络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姜璐[10](2019)在《青藏高原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文中提出家庭能源活动已经逐步成为区域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转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家庭部门已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方,同时,面向家庭尺度的精准能源政策亦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调控工具。既有研究表明,家庭能源消费受收入水平、建筑特性、家庭属性、气候环境以及地方文化等多因素差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多时空背景下家庭能源消费调查,系统揭示区域家庭用能的基本模式,探究家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发掘家庭节能的潜力与主要障碍,有利于提升关于家庭能源消费情景的高精度阐释,并为走向可持续能源转型决策提供依据。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系统脆弱区和典型的文化多样区,因此立足青藏高原开展人地关系分析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地域意义和科学及实践意义。本研究则以青海省为案例靶区,以家庭能源活动为主要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开展其家庭能源消费调查,通过开展农区、牧区、农牧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入户调查,建立区域和家庭尺度的家庭能源消费基础数据库,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空间特征、多维效应及优化策略研究,认识青藏高原家庭能源活动和能源贫困情况。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家庭能源消费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构建了家庭能源消费文献综述分析框架,进而基于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深度总结出国外家庭能源消费研究主题、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揭示中外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过程及其驱动力,充分论证了本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创新尝试,为问卷设计、实地调研和后续深度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指引。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并结合青海省的环境地理及人文社会特征分析,设计完成了包含调研家庭基本情况、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和来源、家庭能源消费用途、能源效用和偏好、政策机制及效应、节能意识与行为调查等六部分86个具体问题的问卷,并对青海省8个市州、22个县区的498户家庭用能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随后从牧区、农区、农牧交错区累计抽取50余个家庭开展实地访问,进而构建了基于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地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基础数据库。基于上述数据库并结合统计年鉴及其他学者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Tobit计量模型分析非商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研究家庭收入与能源消费支出关系,评估能源贫困程度;分区域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分析,结合青海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家庭收入分组,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用途量化、能源的可得性以及认知分析,系统阐明区域家庭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量,研究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和健康效应;应用物质流分析可视化软件,建立典型家庭的能源流模型,准确辨识家庭能源收集-消费-排放过程的关键行为,从时空视角探索家庭能源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发现:1)家庭收入、人口规模、能源可得性及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资源禀赋则决定了家庭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空间差异,如牧区、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家庭用能中非商品能源占比分别为71.6%,49.6%和52.89%;牧区以畜粪(61.25%)为主要家庭能源;农区家庭以柴薪(31.9%)、秸秆(22.3%)为主,而农牧交错区则兼具二者特征,以煤炭(21.97%)、畜粪(21.11%)和薪柴(16.7%)为主;煤炭对非商品能源消费的替代作用显着低于沼气;交通用能已经成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并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2)青海的能源贫困表现为现代能源短缺而非能源可得性,由于现在能源供给不足,仍有超过50%的人口处于能源贫困,为实现家庭向现代能源转型,应提高现代能源在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目前以收入贫困人群为主要对象的能源政策需要做出调整。3)相较于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费种类更丰富,消费体量更多。在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转向多种能源组合,煤炭的消费比重增加,在能源用途上,平均每户家庭比农区和农牧交错区需要消费更多的能源满足取暖(2507 kgce)、炊事(2575 kgce)和交通(581 kgce)的用能需求;在农区,尽管电力是家庭认为最重要的能源,但电力使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4%;在农牧交错区,受农业政策和牧业政策的双重影响,家庭能源消费转向以煤炭为主的多种能源组合结构。区域兼具不同文化,环境意识差异导致家庭能源消费存在差别;4)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生态效应具有复合特征。牧区、农区和农牧交错区CO2人均年排放量分别为3857 kg、2977 kg、4119 kg,其次依次是CH4和NO2,牧区的CH4排放最大,增温效应明显。SO2是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主要产生的污染物,人均年排放量为12.98 kg,TSP是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最主要污染物,人均年排放量为20.12 kg。
二、调研:家用电冰箱设计和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研:家用电冰箱设计和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2)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
1.1.1 研究问题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架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2019~2020年度中国电器附件(细分)行业发展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迎接“十四五”,开启新征程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产业发展环境 |
2.1政策环境(2019~2020) |
2.1.1新型城镇化建设 |
2.1.2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2.1.3市场准入 |
2.2经济环境 |
2.2.1国内经济环境 |
2.2.2国际贸易环境 |
2.3社会环境 |
2.3.1中国大陆人口概况 |
2.3.2年龄结构 |
2.3.3城乡结构 |
2.3.4人户分离人口及流动人口数量(见表 5) |
2.4技术环境 |
2.4.1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 |
2.4.2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 |
2.4.3直流电器及电器附件 |
第三章 市场需求 |
3.1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 |
3.1.1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度数据 |
3.1.2全国商品房通用测算单位的选取 |
3.1.3通用测算单位的有效需求套数测算与计算模型归纳 |
3.1.4商品房细分类别发展情况 |
1)商品住宅 |
2)办公楼 |
2)办公楼施工、竣工面积分地区数据(见表13和图13~15) |
3)商业营业用房 |
3.1.5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见表16和图20) |
3.2通用测算单位的电器附件配置数量测算 |
3.2.1电源插座及墙壁开关 |
3.2.2信息设施系统插座 |
3.3住宅建筑设置智能家居系统需求 |
3.3.1地方标准探索(以上海为例) |
3.3.2房地产企业实践(商品房装饰、设备标准案例)(见表20~22) |
3.4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对电器附件产品需求 |
3.4.1国内主要家电产品对电器附件产品的需求(见表23) |
3.4.2家电产品对电器附件产品的需求计算模型归纳 |
3.4.3国内主要家电产品对电器附件产品的需求测算 |
3.5电器附件行业市场表现 |
3.5.1国内市场 |
3.5.2国际市场 |
1)中国电器附件相关产品出口量、出口金额(见表40) |
2)全球英标墙壁开关插座市场 |
①使用范围 |
②市场规模 |
③出口规模(见图36、表42) |
④2019年英标墙壁开关插座重点企业产销情况(见表43、图37) |
⑤增长预测 |
A)有利因素 |
B)不利因素 |
(4)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家居系统构架研究现状 |
1.2.2 家庭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1.2.3 用户侧智能用电 |
1.3 课题主要内容 |
2 系统结构设计与通信方式 |
2.1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
2.1.1 需求分析 |
2.1.2 系统主要功能及设计要求 |
2.1.3 智能家居系统构架 |
2.1.4 各模块主要功能 |
2.2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通信方式 |
2.2.1 家庭设备内部网络选择 |
2.2.2 ZigBee模块芯片选择 |
2.2.3 外部联网技术选择 |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 |
2.3.1 电源模块 |
2.3.2 数据采集模块 |
2.3.3 无线收发与控制模块 |
2.4 智能网关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智能家居负荷工作特性及数学模型 |
3.1 典型家居负荷工作特性 |
3.2 智能家居负荷建模 |
3.2.1 家用电器分类 |
3.2.2 智能家居负荷建模 |
3.3 居民用电舒适度 |
3.3.1 环境舒适度 |
3.3.2 时间舒适度 |
3.4 本章小结 |
4 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优化策略与算法设计 |
4.1 电力市场与电价机制 |
4.2 智能设备用电策略 |
4.2.1 家庭设备用电模式 |
4.2.2 空调控制策略 |
4.2.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
4.3 算法设计 |
4.3.1 常用家庭负荷调度优化算法 |
4.3.2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1 智能家居能量管理系统仿真模型 |
5.1.1 负荷仿真参数设置 |
5.1.2 负荷运行模型 |
5.2 空调策略仿真 |
5.2.1 空调能耗仿真 |
5.2.2 空调电费仿真 |
5.2.3 约束条件对仿真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北方农村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降低农村住宅能耗刻不容缓 |
1.1.2 区域农宅生活用能终端能耗数据的重要性 |
1.1.3 区域农宅生活用能终端能耗数据特点 |
1.1.4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2.1 现有农村住宅能耗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 |
1.2.2 农村住宅生活用能终端能耗预测模型 |
1.2.3 农村住宅用能终端能耗预测模型的空间尺度 |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2 北方农村住宅供暖能耗预测方法 |
2.1 北方农村住宅供暖能耗影响因素 |
2.1.1 单体农宅层面供暖能耗影响因素 |
2.1.2 区域层面农宅供暖能耗影响因素 |
2.2 农村区域住宅供暖能耗预测方法 |
2.2.1 农村住宅采样与调研测试方法 |
2.2.2 农村住宅供暖需求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
2.2.3 农村区域住宅供暖能耗计算方法 |
2.3 农村住宅信息调研及测试方案——以赤峰为例 |
2.3.1 调研对象选取及典型性分析 |
2.3.2 实测方案 |
2.3.3 实验测试误差分析 |
2.3.4 供暖系统热效率计算 |
2.3.5 燃料质量单位折算系数 |
2.4 农村住宅供暖需求最佳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以赤峰为例 |
2.4.1 模型输出变量——供暖需求 |
2.4.2 Step 1:变量预筛选 |
2.4.3 Step 2:输入变量排序 |
2.4.4 Step 3:最佳输入变量组合确定 |
2.4.5 农村住宅供暖需求最佳预测模型结果分析 |
2.5 内蒙古农村住宅供暖能耗预测 |
2.5.1 基础条件 |
2.5.2 农村住宅分类 |
2.5.3 不同样本量下对内蒙古农村住宅供暖能耗预测结果的影响 |
2.5.4 内蒙古农村住宅年总供暖能耗预测 |
2.6 农村住宅供暖能耗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
2.7 小结 |
3 北方农村人员生活用电行为规律分析 |
3.1 农户用电行为获取方法 |
3.1.1 获取方法的选择依据 |
3.1.2 用电设备使用时间辨识方法 |
3.2 赤峰农村住宅用电特性分析 |
3.2.1 用电数据来源 |
3.2.2 年用电量分布特征 |
3.2.3 月尺度用电量特征 |
3.2.4 日尺度用电量特征 |
3.2.5 时尺度用电量特征 |
3.2.6 农业生产用电量特征 |
3.3 实验测试方案——以赤峰农宅为例 |
3.3.1 农宅研究样本选取方案 |
3.3.2 农村住宅用电设备信息调研及实验测试方案 |
3.3.3 用电设备使用时间辨识方法验证 |
3.4 赤峰地区农户用电行为规律分析 |
3.4.1 非供暖季与供暖季农户用电行为分析 |
3.4.2 主要用电设备的全天运行规律 |
3.4.3 农户用电行为对用电能耗的影响 |
3.5 小结 |
4 基于行为随机性与季节性的农村住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 |
4.1 电炊事、照明、生活热水及家用电器设备的划分 |
4.2 农村住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结构 |
4.2.1 随机模型 |
4.2.2 季节分段模型 |
4.2.3 生活用电设备功率模型 |
4.2.4 区域农宅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 |
4.3 照明能耗预测模型 |
4.4 用电终端能耗预测模型的验证——以赤峰为例 |
4.4.1 单体农宅用电能耗验证 |
4.4.2 区域农村住宅用电能耗验证 |
4.5 赤峰农宅逐时用电负荷预测 |
4.5.1 单体农宅逐时用电负荷 |
4.5.2 区域农宅逐时用电负荷 |
4.6 小结 |
5 北方农村住宅炊事能耗预测模型(除电炊事外)及内蒙古总能耗 |
5.1 炊事能耗预测模型(除电炊事外) |
5.1.1 用于炊事的生物质能耗预测模型 |
5.1.2 用于炊事的LPG能耗预测模型 |
5.2 模型在单体农宅及区域农宅的验证 |
5.2.1 生物质炊事能耗预测模型 |
5.2.2 LPG炊事能耗预测模型 |
5.3 内蒙古农村住宅能耗流图 |
5.4 小结 |
6 河北省农村住宅终端能耗预测 |
6.1 河北省农宅调研信息 |
6.2 河北省农村住宅终端能耗预测 |
6.2.1 供暖能耗 |
6.2.2 炊事能耗 |
6.2.3 家用电器能耗 |
6.2.4 照明及生活热水能耗 |
6.2.5 河北省农宅能耗流图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北方地区农村住宅供暖能耗信息统计入户调查表 |
附录B 部分调研农宅的建筑信息 |
附录C 采暖与炊事混合型供暖的生物质燃料消费量分解 |
附录D 定性变量的虚拟变量表 |
附录E 内蒙古不同样本量下的农宅聚类结果 |
附录F 河北省不同样本量下的农宅聚类结果 |
附录G 北方农村空气源热泵供暖能耗相关信息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总结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流程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2 主要流程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用户体验度量理论概述 |
2.1.1 用户体验概念 |
2.1.2 用户体验度量概念 |
2.1.3 用户体验维度和指标 |
2.1.4 用户体验度量方法 |
2.2 认知层面的情感体验要素分析 |
2.2.1 视觉要素 |
2.2.2 触觉要素 |
2.2.3 听觉要素 |
2.2.4 嗅觉和味觉要素 |
2.3 目标用户群体特征及其影响 |
2.3.1 确立目标用户群体 |
2.3.2 目标用户群体的特征 |
2.3.3 目标用户群体特征对本课题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度量体系的构建 |
3.1 用户体验评价维度 |
3.1.1 评价维度的研究方法 |
3.1.2 目标用户半结构化访谈 |
3.1.3 提取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
3.1.4 归纳用户体验影响因素 |
3.2 用户体验度量指标 |
3.2.1 度量指标的研究方法 |
3.2.2 影响因素的聚类 |
3.3 用户体验度量体系 |
3.3.1 度量体系的信度检验 |
3.3.2 度量体系的输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层次分析法下的用户体验量化模型 |
4.1 用户体验层次结构模型 |
4.2 确定各指标权重实验 |
4.2.1 实验方法及被试者 |
4.2.2 分析结果-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
4.2.3 分析结果-检验一致性 |
4.3 确定用户体验量化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用户体验量化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
5.1 量化模型下电冰箱开门行为体验度量理论偏好结果 |
5.1.1 确定评价指标集和指标权重集 |
5.1.2 计算理论权重 |
5.1.3 输出理论结果 |
5.2 SUS量表下的电冰箱开门行为体验度量实际偏好结果 |
5.2.1 用户测试任务 |
5.2.2 用户测试量表 |
5.2.3 用户评分和收集数据 |
5.2.4 输出实际结果 |
5.3 验证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电冰箱开门行为用户体验的SUS量表 |
附录3 调研照片记录(部分) |
(7)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 |
1.3.2 低碳建筑研究现状 |
1.3.3 零碳建筑研究现状 |
1.3.4 住宅能源统计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 |
2.1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
2.1.1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 |
2.1.2 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 |
2.1.3 全生命周期评价基本框架 |
2.2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
2.2.1 研究目的 |
2.2.2 考察范围 |
2.2.3 清单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 |
3.1 住区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
3.1.1 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
3.1.2 建材碳排放因子获取途径 |
3.1.3 建材碳排放因子选取 |
3.2 住区建筑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 |
3.2.1 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
3.2.2 材料运输过程碳排放 |
3.2.3 建造施工本身碳排放 |
3.3 住区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 |
3.3.1 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
3.3.2 住宅各分项能耗研究 |
3.4 住区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 |
3.4.1 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公式 |
3.4.2 建筑物拆除施工过程碳排放 |
3.4.3 建筑垃圾运输过程碳排放 |
3.5 住区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
3.6 住区中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温和地区住宅使用阶段能耗研究 |
4.1 昆明地区概况 |
4.2 案例建筑基本信息 |
4.3 采暖、空调和照明能耗计算 |
4.3.1 模拟软件的选择 |
4.3.2 基础模型建立 |
4.3.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4.3.4 模拟结果的统计 |
4.4 生活热水能耗计算 |
4.4.1 集中太阳热水系统 |
4.4.2 热水能耗的计算 |
4.5 家电、烹饪能耗计算 |
4.5.1 现场调研 |
4.5.2 家电、烹饪能耗计算 |
4.5.3 结果统计 |
4.6 动力及其他能耗计算 |
4.6.1 动力设备统计 |
4.6.2 动力能耗计算 |
4.6.3 地下室能耗计算 |
4.7 建筑使用阶段能耗汇总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5.1 住区建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 |
5.2 住区建筑建造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 |
5.3 住区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计算 |
5.4 住区建筑拆除阶段碳排放计算 |
5.5 住区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5.6 住区地下室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5.7 住区道路系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
5.8 住区绿地系统全生命周期固碳量计算 |
5.9 住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 |
5.10 住区生命周期碳减排措施 |
5.11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
6.1 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分析 |
6.1.1 增加绿地碳汇实现零碳住区 |
6.1.2 增加光伏发电系统实现零碳 |
6.2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冰箱行业质量报告(2019)(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背景 |
1.行业及产品分析 |
1.1市场及品牌分析 |
1.2市场规模分析 |
1.3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2.质量分析 |
2.1相关标准 |
2.1.1整机相关标准 |
2.1.1.1安全标准 |
2.1.1.2性能标准 |
2.1.1.3电磁兼容标准 |
2.1.1.4电能效标准 |
2.1.1.5噪声标准 |
2.1.1.6健康卫生标准 |
2.1.1.7智能化标准 |
2.1.1.8其他标准 |
2.1.2零部件标准 |
2.1.3国际标准 |
2.1.4国内与国际标准差异 |
2.1.5企业标准领跑者 |
2.2现有检测认证情况 |
2.2.1产品检测认证情况 |
对于国家层面推行的产品认证包括: |
(a)CCC认证 |
(b)节能认证 |
(c)国推RoHS认证 |
(d)能效标识检测 |
对于行业内认证机构开展的产品认证包括: |
(a)A+认证 |
(b)家用电冰箱智能指数认证 |
(c)电冰箱保鲜认证 |
(d)家用电冰箱保湿性能认证 |
(e)静音认证 |
(f)制冷器具深冷速冻认证 |
(g)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防水认证 |
2.2.2企业实验室认可情况 |
2.2.3能源效率等级分析 |
2.3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
2.4监督抽查情况分析 |
2.4.1监督抽查 |
2.4.2统一监督检查 |
2.4.3定期监督检查 |
2.5流通渠道质量分析 |
3.质量评价 |
3.1质量评价说明 |
3.1.1标准体系维度 |
(a)标准体系健全度 |
(b)关键部件标准化 |
(c)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
3.1.2检测认证体系维度 |
3.1.3质量管理水平维度 |
3.1.4监督抽查结果维度 |
3.1.5渠道售后维度 |
3.2最终评价结果 |
4.总结 |
附录A备案企业能效实验室 |
附录B通过CNAS认可的企业实验室 |
附录C监督检查情况汇总 |
1、2018年电冰箱监督检查情况及结果如下: |
2、通过以上监督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
3、关键安全指标及分析 |
4、关键零部件情况分析: |
5、其他技术指标 |
(9)S公司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
2.2 逆向物流 |
2.2.1 逆向物流的概念 |
2.2.2 逆向物流的特点 |
2.3 目标优化方法 |
2.3.1 遗传算法 |
2.3.2 免疫克隆算法 |
2.3.3 遗传算法与免疫克隆算法的比较 |
第三章 S公司天津市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环境分析 |
3.1 基于天津市家电消费者行为的调研结果 |
3.1.1 调研对象与方法 |
3.1.2 调研结果分析 |
3.2 S公司天津市外部废旧家电回收环境分析 |
3.2.1 回收主体 |
3.2.2 回收渠道 |
3.2.3 处理流程 |
3.2.4 废旧家电现状 |
3.3 S公司天津市内部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建设环境现状 |
3.3.1 S公司简介 |
3.3.2 S公司逆向物流建设情况 |
第四章 S公司天津市废旧家电回收量预测 |
4.1 预测模型的选择 |
4.2 家电销售量预测 |
4.3 家电寿命分布比例 |
4.4 废旧家电废弃物产生量与总量的预测 |
第五章 S公司天津市废旧家电的逆向物流网络构建 |
5.1 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的构建原则 |
5.2 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的结构内容 |
5.2.1 废旧家电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网络的类型 |
5.2.2 S公司天津市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节点分析 |
5.3 S公司天津市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构建模型构建 |
5.3.1 问题描述 |
5.3.2 模型假设 |
5.3.3 符号说明 |
5.3.4 目标函数 |
5.4 模型求解 |
5.5 模型应用 |
5.5.1 相关数据 |
5.5.2 计算结果 |
5.5.3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青藏高原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应对气候变化与区域环境治理的共同需求 |
1.1.2 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需求 |
1.1.3 家庭尺度是能源地理研究精细化的必然趋势 |
1.2 研究意义与关键问题 |
1.2.1 研究意义 |
1.2.2 关键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 |
1.3.1 框架结构 |
1.3.2 理论基础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综述 |
2.1 中国家庭能源研究进展及述评 |
2.1.1 研究主题与热点 |
2.1.2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其趋势 |
2.1.3 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 |
2.1.4 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
2.1.5 中国家庭能源转型政策 |
2.2 国际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进展与述评 |
2.2.1 家庭能源消费研究热点及其主题 |
2.2.2 发达国家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其趋势 |
2.2.3 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
2.2.4 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 |
2.3 国内外家庭能源消费研究对比及启示 |
2.3.1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差异 |
2.3.2 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差异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采集 |
3.1 青藏高原区情概述 |
3.2 研究靶区概况及能源地理特征 |
3.2.1 自然地理特征 |
3.2.2 社会经济特征 |
3.2.3 自然资源概况 |
3.2.4 民族文化特征 |
3.3 数据采集过程及处理 |
3.3.1 数据采集步骤 |
3.3.2 数据标准化及预处理 |
第四章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贫困评估 |
4.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 |
4.1.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
4.1.2 家庭能源用途及其分布 |
4.1.3 非商品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 |
4.2 能源贫困内涵与方法 |
4.2.1 能源贫困内涵 |
4.2.2 能源贫困测量方法 |
4.3 青海省能源贫困测量 |
4.3.1 基于现实情景 |
4.3.2 基于以电取代固体能源的情景 |
4.3.3 能源贫困和收入贫困 |
4.4 小结 |
第五章 家庭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异特征 |
5.1 牧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特征 |
5.1.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
5.1.2 家庭能源用途量化 |
5.1.3 家庭能源重要性认知分析 |
5.1.4 家庭能源可得性分析 |
5.2 农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特征 |
5.2.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5.2.2 家庭能源用途量化 |
5.2.3 家庭能源重要性认知分析 |
5.2.4 家庭能源可得性分析 |
5.3 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特征 |
5.3.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
5.3.2 家庭能源用途量化分析 |
5.3.3 家庭能源重要性认知分析 |
5.3.4 家庭能源可得性分析 |
5.4 家庭用能结构空间比较(交通用能) |
5.4.1 出行交通方式 |
5.4.2 交通用能结构 |
5.4.3 节能政策响应 |
5.5 小结 |
第六章 家庭能源消费环境效应分析 |
6.1 环境效应机理及排放测算 |
6.2 总体分析 |
6.3 空间对比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典型家庭能源消费物质流建模 |
7.1 牧区典型家庭能源活动建模分析 |
7.2 农区典型家庭能源活动建模分析 |
7.3 农牧交错区典型家庭能源活动建模分析 |
7.4 小结 |
第八章 家庭能源消费优化策略 |
8.1 加强政策制定,夯实数据统计 |
8.1.1 分区制定政策 |
8.1.2 加强生活能源消费统计工作 |
8.1.3 加强交通部门能源政策制定 |
8.2 优化炉灶设备,改造住宅外墙 |
8.2.1 优化炉灶设备 |
8.2.2 改造住宅外墙 |
8.3 推广清洁能源,缓解能源贫困 |
8.3.1 扩大太阳能应用方式 |
8.3.2 提高沼气利用技术 |
8.3.3 倡导清洁能源消费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1.1 青海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能源贫困评估 |
9.1.2 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9.1.3 农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9.1.4 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9.1.5 家庭能源消费环境效应空间特征 |
9.1.6 家庭能源消费优化策略 |
9.2 创新点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信息 |
附录2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3 调研实图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调研:家用电冰箱设计和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D]. 李玲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3]2019~2020年度中国电器附件(细分)行业发展报告[J]. 谢浩江. 日用电器, 2021(01)
- [4]智能家居系统能效优化管理的研究[D]. 佘玉龙.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5]北方农村区域住宅终端能耗预测方法及模型[D]. 袁鹏丽.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6]电冰箱开门行为的用户体验度量研究[D]. 庞范烨.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7]温和地区零碳住区可行性研究 ——以昆明市某住区为例[D]. 何依琴.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冰箱行业质量报告(2019)[J].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 家用电器, 2020(01)
- [9]S公司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 佟可心.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10]青藏高原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D]. 姜璐. 兰州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