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努力实现幼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苗露[1](2021)在《价值理性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及改进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作为振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引起了我国政府及业界人士的普遍重视。由于多方面的现实因素,目前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普遍不高,严重影响到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尤其是在专业信念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相当突出,对此只有加以彻底改观,才能真正使幼儿教师普遍达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专业追求的理想状态,因此必须重视对幼儿教师专业信念问题全面深入的专门研究。为了准确认识和掌握幼儿教师在专业信念方面的现实状况,有效促进专业信念的积极改善,本研究通过选取成都市部分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幼儿教师专业信念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专门研究之后,发现我国幼儿教师在近些年来确实获得了较为明显的专业发展进步,同时确实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专业信念方面的严峻现实状况。主要表现在:第一,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在工具理性层面的物质保障和价值理性层面人文关怀,从而严重存在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及其流动性过大等现实困境;第二,幼儿教师专业信念需要被重新审视,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使得幼儿教师常常面临信念空虚、精神涣散,进而导致她们在缺乏良好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容易缺乏专业信仰的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大厦犹如空中楼阁,缺乏牢固的基础。第三,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的培养缺乏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相互契合,使幼儿教师长期陷入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之中,难以协调和平衡二者的相互影响,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追求迷茫。本研究通过对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的基本现状及现实困境的调查分析,认为导致这种状况的现实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教育部门对幼儿教师较多关注科层制的约束,较多强调了教学技能,而对他们的专业生涯发展的信念及追求则缺乏充分关注;二是从自身方面来看,幼儿教师普遍面临物质条件的明显欠缺,受功利主义浸染,其专业信念兑换成为物质需求,使得他们在精神层面的专业信念渐行渐远,从而导致其自我发展方向迷失,对幼教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专业追求的意识和动机不足,严重影响其幼教职业生涯的积极进展,不利于他们终身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追求。幼儿教师现实困境的调查及现实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们探寻其积极的改进路径,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前提保障。作者认为,要改进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的现实困境,必须考虑的改进路径主要包括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两大部分,观念层面,其一,幼儿教师应着眼于自身可持续发展,努力深植内心价值观;其二,幼儿教师要着眼于自我的不断反思,更新迭代学习观;其三,幼儿教师应着眼于对自我的认同,完整赋能生命观;实践层面,其一,社会和幼儿园应积极变革观念,重新审视丰盈幼儿教师的物质观;其二,教育行政部门要着眼于激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变革创新幼儿教师培训的观念和方式方法;其三,家庭及社区工作人员与幼儿教师连接共生,着眼于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合作共赢;其四,幼儿园和政府部门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建设发展,增强幼儿教师认识自我的意识水平与心理调节技能,提高心理认知能力,完善和保障幼儿教师健康的心理环境。
侯典牧,黄河,李莹,马良,李慧波,戴昭,魏开琼,周应江,陈虹,孙晓梅[2](2020)在《不负历史重托 谱写新的篇章(笔谈)》文中研究指明追溯历史,再展宏图。2020年是北京世妇会召开25周年。1995年9月4—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联合国系统各组织、专门机构及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7万余人出席了会议。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率81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可谓盛况空前。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为契机,早在1990年,陈慕华主席提议,把妇女干部学院扩建升格为女子大学,其前身是1949年8月15日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等革命前辈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海内外筹集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一砖一瓦来之不易。1995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成为一所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的学校。1995年9月,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妇女代表团来新校址参观。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院校。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为中华女子学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校承载着重托,实现了从更名—并轨—转制为普通高校—开办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2019年中华女子学院迎来了70华诞,中华女子学院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学校又迈向了新的征程。中华女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凝结着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展现出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事业和妇女高等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校正肩负着建设成为妇联干部、妇女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中国妇女对外民间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培养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家庭的人才摇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家庭建设研究与创新的基地的使命担当而砥砺前行。
陈晓芳[3](2020)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快速而稳步的大发展,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仍存在很大缺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人才的主力军。然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质量不容乐观。据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较为普遍的存在着缺乏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突出问题。其原因虽然是综合性多方面的,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亦是其重要影响性因素。面对中职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的困境,本研究从具体的调查研究入手了解西藏中职学前的课程设置现实状况,探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结合既有研究和实践调查提出自己的相关改进建议和思考,从而指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以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促进西藏幼儿园师资培养并促进学校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展开具体研究。问卷调查从培养规格目标、课程设置整体看法、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效果来阐述西藏中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然后结合职业能力教育思想,分析西藏中职学前专业当前课程设置现状,将中职学前的职业要求与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并且深入分析,并结合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态度发现中职学前课程设置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进而,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综合运用了访法、问卷调查以及文本分析法,在纵向分析比较个案对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该专业一、二、三年级随机抽取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结构与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课程设置对升学和就业的偏重性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整体看法;从安排的课时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及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难易程度调查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从课程重要性、课时及内容安排的满意度、学习效果及原因、与幼儿园的关联程度等方面调查了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本研究还选取了6名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来了解个案对象的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实训建设、课程内容、园校合作情况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整体构建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课程与幼儿园实际脱节,理实分离未一体化;缺乏统一的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民族文化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等。进一步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缺乏紧跟时代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引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没有调研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未健全保障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体系、形式主义严重,对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解读把握不到位等。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和思考,基于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相关课程理论建设理念,论文最后,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职业能力教育新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现代儿童观;第二,调研西藏当前幼儿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明确培养目标;第三,加强校企联办,密切园校合作,沟通搭建继续教育桥梁;第四,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五,完善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从师资建设、课程整合、实训基地、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有关西藏中职学前课程设置的思考。
谷峥霖[4](2021)在《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研究》文中认为资源配置是学前教育发展及其理论深化研究历久弥新的主题。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优质协调”正逐步成为特定区域空间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容回避的热点命题和长期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随着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从量的均衡向质的均衡转变,积极推进区域学前教育普及与普惠、均衡与公平、优质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区域学前教育协调发展是指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对学前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区域间逐步缩小学前教育差距,使学前教育区域差距小于区域经济社会差距,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区域均衡配置;在区域内调控学前教育水平,使区域学前教育水平高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学前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云南集边疆、山区、民族、美丽于一体的特殊省情,更进一步彰显了“协调”对其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的多元价值,直指区域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学前教育症结”。为此,本研究特以“云南省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为研究切入,集中探讨其深层内涵、测度其现实状况、厘定其短板制约、提出其改进策略。既有研究多为学前教育水平分布、呈现或者配置情况的单方面考察,未将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问题之中。本研究主要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资源视角对学前教育的区域水平和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区域学前教育的诸多内外部因素进行探讨。在理论上重新界定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协调性”的内涵,具体解析为“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和“区域内学前教育与经济社会条件协调”。在区域实证中引入影响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外部条件——个人需求度、政府支持度和国家支持度,并分析外部条件对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的影响关系。基于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协调性”的理论认知,研究确定了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构建了“学前教育资源水平评价指标集合”和“学前教育发展条件评价指标集合”,并借此展开区域实证研究。区域实证研究包括态势分析、趋势分析和决策分析3部分内容:在态势分析中,研究对2010~2018年云南与全国、云南与其他省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在全国中的位序状态、云南学前教育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耦合协调度,以及云南学前教育对全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对2010~2018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对云南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揭示了云南对全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程度的影响趋势及各级区域中学前教育资源汇集上共时存在的“零和博弈”与“马太效应”现象。在趋势分析中,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驱动因子的相关程度及影响趋势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果使用ARIAM模型对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度未来6年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决策分析中,承接内涵界定的两条主线,根据驱动机制及预测结果分析,从“要素-地域”交融互动的二元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发展的操作性举措。研究预期可为“实现云南省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学前教育整体实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为“贯彻落实云南学前教育改革举措,提升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相应的实践支撑。
马璇[5](2020)在《“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前教育事业一直深受国家重视和民众关心,其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对幼儿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也是影响深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助力民族地区贫困幼儿学生顺利接受学前教育,着重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10月率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启动了“一村一幼”计划,2017年之后由最初凉山州的17个县(市)增加到全省范围内51个县(市)。“一村一幼”计划的顺利实施,大幅提高了全州学前教育的覆盖率,助力凉山州脱贫攻坚,保障每一位适龄幼儿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效缓解了凉山州幼儿学生接受学前教育难以及进入幼儿园费用高等问题,为幼儿学生进入小学义务教育学习阶段奠定基础,促进幼儿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五年来,在肯定“一村一幼”计划执行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村一幼”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尚未成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确保“一村一幼”计划的顺利推进,发现并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最要紧的。本研究除摘要与结论外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一是绪论中对于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的介绍,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并解释说明学前教育政策的相关概念与政策执行研究的理论基础等等;其二是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四川省教育厅、凉山州教育局以及X、Y幼教点掌握近几年凉山州实施“一村一幼”计划的执行现状并根据统计数据和实际情况肯定“一村一幼”计划取得的功绩与劳绩;其三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史密斯政策分析模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四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与探究;最后借助政策分析工具对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执行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唯愿该研究结论能够助力凉山州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并为继续顺利开展“一村一幼”计划工作建言献策。
窦玉芳[6](2019)在《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研究 ——以福建省G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学前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广纳幼儿园新教师成为顺应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新加入到幼教岗位的幼儿园教师呈现出多元化的显着特点,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招聘渠道的多样化,也体现在队伍构成的多元化。由于幼儿园新教师的从业坚定性会受到个体对这份职业的感受、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离职率高也成为幼儿园新教师队伍的又一显着特点。为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稳定其从业心态,我们尤其需要关注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的现状及其困境,探寻促进其获得良好职业体验的思路与策略,优化其职业环境生态。本研究以福建省G市工作0-3年的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了解幼儿园新教师在自我专业素质和外部条件两方面的职业体验,并对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的建议,使幼儿园新教师坚定职业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研究发现:在自我专业素质体验方面,幼儿园新教师专业认同与专业信念相对较差;城区的幼儿园新教师情感体验显着好于乡/村的幼儿园新教师;幼儿园新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不足;不同教龄、聘用方式的幼儿园新教师知识体验有显着差异;幼儿园新教师反思与发展能力不足;不同教龄的幼儿园新教师在能力体验上有差异。在外部条件体验方面,幼儿园新教师在同事关系、领导与管理、社会认可以及工作环境与条件维度体验较好,工作强度与压力和收入福利维度体验较差,即幼儿园新教师认为幼儿园工作强度与压力较大,且收入与福利不好;不同教龄、不同园所性质、不同地区幼儿园新教师外部条件体验情况有差异。基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进而提出改善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的建议:首先,新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学思结合,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机制;其次,职前教育要自觉培养专业敬畏感并且将教育实习规范化;最后,幼儿园要为新教师提供有效的入职培训与指导、完善幼儿园工作管理机制。最终使幼儿园新教师爱上教师职业,自觉提高保教工作水准,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事业贡献专业智慧。
刘媚祺[7](2019)在《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现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幼儿体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来自国家政策、师资力量、教材等等。但其中,场地器材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物质条件,是基础,是前提。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整体水平影响着幼儿体育的发展,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全省独立设置幼儿园达到2.06万所,居全国第一,截止2018年初,“河南省示范幼儿园”共334所,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是河南省幼儿园中的最高等级,其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可为本省幼儿园的发展提供经验,树立典型。因此,本文以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体育科研方法,调查河南省31所示范幼儿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深入了解场地器材的拥有、使用现状,寻找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为推动河南省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促进幼儿体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研究结果如下:(1)河南省示范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面积差距大,55%的幼儿园能达到《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均2㎡”的要求。70%的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的类型满足《标准》要求,但总体缺乏创新性。(2)超过一半的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拥有室内专属体育活动场地,部分幼儿园临时室内活动场地但体育条件建设不足,约16%的幼儿园不满足《标准》缺少室内活动场地。(3)塑胶、草地是当前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的常用材质。按照场地材质性质分类,人工地面比例多于天然地面。按照场地材质安全性分类,保护性地面比例多于硬质地面。(4)河南省示范幼儿园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材的数量和种类分布不均衡。58%的幼儿园达到“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材班均2件”的要求。滑梯、爬网是当前幼儿园常用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材,器材种类功能不均衡集中于攀登滑行类。器材材质以硬性塑料、塑铁混合为主。器材布局根据各园特点各不相同。(5)河南省示范幼儿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的数量较充足和种类较丰富,87%的幼儿园可保证在器材使用期间人手一件。沙包、球类是当前幼儿园常用小型体育活动器材。小型器材的存放以班级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结合。(6)河南省示范幼儿园自制体育活动器材数量和种类情况较好,自制器材占小型器材比例在20%-50%,部分幼儿园自制器材创意十足、一物多用。(7)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使用时间较集中。多功能场地利用率低,少数幼儿园没有实现幼儿器材自选。场地器材的使用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和幼儿年龄特点进行调整。综合性教师体育专业知识欠缺,体育责任感不强。少数幼儿园需加强场地器材的安全卫生管理。多数厂商售后不到位。(8)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大中型器材、小型器材,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灵活性、趣味性、实用性满意度较高。
曹楠[8](2019)在《生态学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肯定学前教育资源数量提高的同时,确保质量成为了当前与今后努力的方向,而幼儿教师正是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中最重要的支撑因素。目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质量危机、精神危机与处境尴尬等挑战,对其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关注与研究不仅可以促使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也是保障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质量、学前教育品质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借助生态学理论,研究者将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角度把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全貌,从而推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与访谈法。首先,搜集了有关生态学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文献资料,从教师教育研究的生态学转向、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以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基于生态系统论、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以及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其次,本研究基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理论框架自编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回收了来自F省共526名幼儿教师的问卷数据,并运用SPSS23.0进行数据检验与分析,分别采用描述统计与差异分析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总结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生态学原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最终提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优化的原则与策略。研究结果表明:F省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显着高于中等程度,学校软件生态显着高于中上程度。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人口学变量中,家庭情况、职称与编制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整体有显着影响;在园所变量中,园所地区对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整体有显着影响。通过对现状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者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微观个人生态环境、中观学校生态环境与宏观社会生态环境出发,论述其生态的失衡现象,包括:幼儿教师的从业动机各不相同、幼儿教师一日生活状态疲惫、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困难、幼儿园物质环境条件水平差异性较大、幼儿教师专业制度仍需完善、幼儿园组织氛围仍需优化、幼儿教师的物质与制度条件有待改善、幼儿教师的社会评价不容乐观等,并针对现状借助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耐力定律”、“群体动力”、“边缘效应”与“整体效应”等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凸显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本化、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动性、激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创造性与把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体性四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应遵循的原则。同时,提出三个方面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优化策略:第一,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建设,改善微观个人生态环境;第二,形成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机制,优化中观学校生态环境;第三,确保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软硬件条件,提升宏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
王建[9](2019)在《Y幼教机构在大庆地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政策和人民期望对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学前教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办学前教育应运而起,占据了我国学前教育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幼教行业不可忽视的组成力量,形成了与公办学前教育激烈竞争的格局。伴随着信息化大环境的逐步覆盖,经济发展模式不断转变,学前教育产业快速进入到市场转型阶段。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给民办幼教机构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压力,家长消费者对于学前教育偏好的差异性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模式提出了挑战。实现民办幼教机构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基于现代营销理念在学前教育产业中引入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最终达到公益普惠性与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结合。本文选择一个以开办民办幼儿园为主要经营范围的Y幼教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研究、比较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Y幼教机构在大庆地区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Y幼教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运用PEST理论对Y幼教机构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及探讨;进而阐述了Y幼教机构的营销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找出企业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找出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通过STP分析,运用4Ps营销理论,制定出适合Y幼教机构在大庆地区的市场营销策略,并确定了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以确保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实施。本文旨在通过对Y幼教机构在大庆地区的营销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对学前教育市场中其他幼教企业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张令玺[10](2019)在《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以福州市30所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性教育事业,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开端地位。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力求学前教育走向跨越式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显示出现实问题,尤其是多地出现的“入园难、入园贵”等状况。为应对以上问题,国家提出普惠性幼儿园这一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惠性幼儿园教育,目的是面向全体幼儿实行普惠、均衡、质量有保证的学前儿童教育。国家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大力提倡是我国发展学前教育之路的重要一步,而在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点和不足之处,学习环境正是诸多薄弱点中的重中之重。学习环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发展品质,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基于学习环境在幼儿发展以及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将围绕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以福州市30所普惠性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将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ECERS-R)对30个普惠性幼儿园的30个班级进行观察和评定。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学习环境量表中的空间与设施、个人日常照料、语言——推理、活动、互动、课程结构、家长与教师,共七个维度的观察数据进行检验和统计。接着,从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的总体现状、学习环境各维度现状以及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差异三个方面做现状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园长和教师的访谈,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学习环境的影响因素,涉及的因素涵盖政府、质量评估和检查部门、园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最后,深入分析政府及相关部门、园长、教师和家长在学习环境的建设中应有的角色定位,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下提出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提升的相关教育建议。
二、努力实现幼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实现幼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价值理性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及改进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专业信念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领域 |
1.1.2 幼儿教师存在专业信念的严峻困境 |
1.1.3 幼儿教师对专业信念的领悟学习严重匮乏 |
1.2 研究意义 |
1.2.1 丰富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 |
1.2.2 为教育者提供理论支持,发掘和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
1.2.3 促进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教师专业信念的研究 |
1.3.2 关于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的研究 |
1.3.3 相关研究评析 |
1.4 概念界定 |
1.4.1 幼儿教师 |
1.4.2 专业信念 |
1.4.3 专业发展困境 |
1.4.4 价值理性 |
1.5 理论基础 |
1.5.1 马克斯·韦伯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理论 |
1.5.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内容 |
2.3.1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的基础文献研究 |
2.3.2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现实困境研究 |
2.3.3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现实困境的改进路径研究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法 |
2.4.2 问卷调查法 |
2.4.3 访谈法 |
2.5 研究思路 |
3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调查及分析 |
3.1 问卷设计及信效度检验 |
3.1.1 问卷的编制与收集 |
3.1.2 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1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专业信念总体状况的差异分析 |
3.2.2 学历与幼儿教师职业认知的差异分析 |
3.2.3 学历与幼儿教师修养的差异分析 |
3.2.4 学历与幼儿教师态度行为的差异分析 |
3.3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存在的现实困境 |
3.3.1 幼儿教师对幼教职业理解存在明显偏差 |
3.3.2 幼儿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明显不足 |
3.3.3 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行为缺乏引导 |
4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的归因分析 |
4.1 社会功利主义浸染,致使自我迷失 |
4.2 职前培养模式偏离,引发矛盾冲突 |
4.3 学习机会保障不均,专业支持薄弱 |
4.4 自主学习动机低下,能力发展欠缺 |
5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的改进路径 |
5.1 观念层面 |
5.1.1 深植内心价值观,着眼可持续发展 |
5.1.2 更新迭代学习观,着眼于自我更新 |
5.1.3 完整赋能生命观,着眼于自我认同 |
5.2 实践层面 |
5.2.1 审视丰盈物质观,着眼于激发动力 |
5.2.2 变革创新培训观,着眼于提高效率 |
5.2.3 连接共生行动观,着眼于合作共赢 |
5.2.4 重视加强心理观,着眼于心理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的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不负历史重托 谱写新的篇章(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在与时俱进中凝练女院人才培养特色 |
一、与时俱进中的专业发展 |
二、在发展中凝练特色人才培养目标 |
三、在前进中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一)全面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标准化建设 |
(二)优化学分、学籍制度,立德树人释放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 |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释放自主发展的空间 |
(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参与、讨论与思考的机会 |
四、围绕妇女/性别、儿童、家庭、婚姻等主题培育优质课程/教材 |
五、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
(一)成立育慧书院,实施“卓越女性人才培养计划” |
(二)探索“三位一体”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方式 |
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
七、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妇女/性别研究的缩影及发展理路 |
一、妇女/性别研究的缩影 |
二、妇女/性别研究的发展理路 |
(一)描述性研究主导:以女性眼光探究妇女问题 |
(二)重视实证研究:妇女与社会结构的性别视角审视 |
(三)倡导多维度研究:在聚焦服务中推进妇女议题的精专化 |
三、妇女/性别研究的未来展望 |
女子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女性领导力和社会发展”专业硕士项目的分析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背景 |
(一)提高女性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各国政府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重要举措 |
(二)培训发展中国家妇女,是中国履行对国际社会庄严承诺的必要举措 |
(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战略,促进合作共赢,是中华女子学院办学职责 |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实施举措 |
(一)社会工作能力建设与领导力培训的有机结合 |
(二)女性领导力和妇女发展培训的有机结合 |
(三)女性领导力和了解中华文化与中国发展经验的有机结合 |
(四)女性领导力和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
(一)坚持国家政策引领,创造共同利益 |
(二)明确高校办学定位,创新发展模式 |
1.让推进性别平等、培养女性专门人才成为学校的重要使命 |
2.加强学科建设,成为妇女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
3.凝练办学特色,拥有女性领导力培训不可替代的优势 |
四、小结 |
图书馆特色立馆的实践探索 |
一、坚持特色立馆,建中国女性图书馆 |
(一)博采众长,摸索前进方向 |
(二)披沙拣金,确立建设目标 |
(三)厚积薄发,女性特色立馆 |
二、建设特色资源,提升文献保障能力 |
(一)资源获取方式多样 |
(二)妇女口述资料收藏 |
(三)女性专题分类探索 |
(四)相关特色文献整合 |
(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
(六)特色资源建设对比 |
三、加强科研助力,探索知识服务途径 |
(一)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
(二)探索知识服务途径 |
四、新时代,再出发:构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 |
(一)广搜特色资源 |
(二)打造特色平台 |
(三)开展读者共建 |
(四)探索学科交叉 |
从妇女问题研究走向学科化建设:女性学学科发展的脉络 |
一、从“妇运”到“妇女”: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的学科建设 |
二、从“妇女”到“女性”: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学科化探索 |
三、从“女性研究”到“女性学”:对标学科标准的学科化 |
(一)强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立场 |
(二)学科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三)培养具备从事妇女工作能力的人才 |
(四)学科建设支撑妇女干部培训工作 |
四、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 |
(一)坚持跨学科研究的使命 |
(二)博士人才培养是关键 |
(三)坚持本土问题与行动导向的视角 |
在推进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
一、深入研究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逐渐建立起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妇女法学特色学科 |
二、为妇女权益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出台建言献策,发挥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的智库作用 |
三、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成为妇女与法律领域的交流窗口 |
四、以妇女法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培养服务妇女发展与维权、推进性别平等的女性法律人才 |
五、组织师生参与妇女儿童法律服务,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探索与思考 |
一、从学术、技术取向到能力取向: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 |
二、从技能练习到专业素质内化:实践教学价值的澄清 |
(一)实践教学是学生全方位体验教师职业、深入理解幼儿教师工作特点、涵养师德和教育情怀、渗透理念的手段 |
(二)实践教学是学生内化重构专业知识、形成实践智慧的中介 |
(三)实践教学是学生发现自我、促进个人成长与终身发展的助推器 |
三、从割裂到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
(一)形成时间贯通、内容融合、空间拓展、形式多样的统整性实践教学体系 |
(二)建立系统规范的教育见实习指导与管理保障体系 |
(三)推进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
四、从封闭到开放: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形成 |
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和实施 |
一、申请举办世妇会:与国际反家暴研究接轨 |
二、筹备和召开世妇会:中国反家暴研究进入正轨 |
三、世妇会的后续行动:《反家庭暴力法》框架形成 |
四、坚持世妇会的精神:加快反家庭暴力立法进程 |
五、纪念世妇会:推进《反家庭暴力法》出台 |
(3)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顺应学前教育发展形势之必然需求 |
2.解决西藏学前教育发展所遇问题之应然选择 |
3.西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窘境之实然状态 |
4.个人兴趣之主要助推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2.国内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3.简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学校 |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3.课程设置 |
4.能力本位 |
(五)本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理性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
(一)基本课程定位 |
1.就业导向课程理念 |
2.能力本位课程理念 |
(二)一般原则 |
1.适应性原则 |
2.能力本位原则 |
3.整体性原则 |
4.循序渐进原则 |
(三)藏区特殊要求 |
二、西藏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1.个案基本情况 |
2.西藏中职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
(二)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解读分析 |
1.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
2.职业面向 |
(三)某个案课程设置的文本分析 |
(四)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体状况描述 |
1.对象选择和问卷设计 |
2.问卷调查的方法 |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情况总结 |
三、西藏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主要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 |
(一)主要问题 |
1.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向不够明确 |
2.课程设置整体构建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
3.课程与幼儿园实际脱节,理实分离未一体化 |
4.缺乏统一的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5.缺乏民族文化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 |
(二)主要影响因素 |
1.观念因素——课程设置缺少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 |
2.个体差异因素——课程设置未对职业能力要求调研分析 |
3.保障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体系不健全 |
4.形式主义严重,对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解读把握不到位 |
四、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
(一)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职业能力教育新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现代儿童观 |
2.调研西藏当前幼儿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明确培养目标 |
3.加强校企联办,密切园校合作,沟通搭建继续教育桥梁 |
4.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5.完善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 |
(二)关于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
1.加强师资建设 |
2.提升教学实践频次 |
3.整合课程,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4.熟悉国家发展的宏观政策,搭建中职学校——幼教行业联系平台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访谈提纲 |
致谢 |
(4)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政策背景:新时代思想赋予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新的内涵 |
1.1.2 时代背景:后普及时代要求学前教育普惠及优质的发展 |
1.1.3 现实背景: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亟待优化与质量提升 |
1.1.4 学科背景:学科交叉趋势中教育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用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相关研究 |
1.2.2 关于教育资源与区域发展关系相关研究 |
1.2.3 关于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相关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数理统计法 |
1.5.3 调查分析法 |
1.5.4 GIS空间分析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育资源配置 |
2.1.2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 |
2.1.3 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 |
2.1.4 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地关系理论 |
2.2.2 区域发展理论 |
2.2.3 资源配置理论 |
第三章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评价模型建构 |
3.1 相关理论应用 |
3.1.1 体系建构的理论应用 |
3.1.2 指标选取的理论应用 |
3.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1 全面可行原则 |
3.2.2 科学简易原则 |
3.2.3 合理适用原则 |
3.2.4 客观可测原则 |
3.3 指标体系建构过程 |
3.3.1 指标遴选 |
3.3.2 数据来源 |
3.3.3 权重确定 |
3.4 测度方法选择说明 |
3.4.1 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衡量指标 |
3.4.2 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与区域协调测度模型 |
第四章 区域实证:Ⅰ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分析 |
4.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的比较 |
4.1.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需求条件比较 |
4.1.2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区域条件比较 |
4.1.3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政府支持比较 |
4.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的比较 |
4.2.1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需求条件比较 |
4.2.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区域条件比较 |
4.2.3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政府支持比较 |
4.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条件的时空格局 |
4.3.1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需求条件比较 |
4.3.2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区域条件比较 |
4.3.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政府支持比较 |
第五章 区域实证:Ⅱ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分析 |
5.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比较 |
5.1.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水平比较 |
5.1.2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配置状态比较 |
5.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比较 |
5.2.1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水平比较 |
5.2.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配置状态比较 |
5.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 |
5.3.1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水平比较 |
5.3.2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配置状态比较 |
第六章 区域实证:Ⅲ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分析 |
6.1 云南与全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 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1 2010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2 2012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3 2014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4 2016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2.5 2018 年云南与其他省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 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时空比较 |
6.3.1 2010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2 2012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3 2014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4 2016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6.3.5 2018 年云南各州市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协调性的比较 |
第七章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的驱动机制及预测 |
7.1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驱动机制 |
7.1.1 驱动因子选取 |
7.1.2 计量模型建构 |
7.1.3 实证结果分析 |
7.2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的预测 |
7.2.1 单位根的检验 |
7.2.2 平稳序列分析 |
7.2.3 预测模型建构 |
7.2.4 情景预测结果 |
第八章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发展思路 |
8.1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地域的协调发展 |
8.1.1 优化区域间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
8.1.2 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与区域协调发展 |
8.2 云南学前教育资源要素的协调发展 |
8.2.1 提升区域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条件 |
8.2.2 增加云南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量 |
8.2.3 改善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状态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之处 |
9.2.1 界定“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的新内涵 |
9.2.2 建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的评价模型 |
9.2.3 基于模型测度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协调性 |
9.3 不足与展望 |
9.3.1 研究不足 |
9.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学前教育政策 |
2.1.2 政策执行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2.2.2 渐进决策理论 |
第3章 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取得成效与执行现状 |
3.1 “一村一幼”计划的背景目标及主要内容 |
3.1.1 “一村一幼”计划实施背景与政策目标 |
3.1.2 “一村一幼”计划主要内容 |
3.2 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取得成效 |
3.3 个案研究:“一村一幼”计划X.Y幼教点执行现状 |
3.3.1 “一村一幼”计划X幼教点的执行现状 |
3.3.2 “一村一幼”计划Y幼教点的执行现状 |
第4章 探究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执行中存在问题与原因 |
4.1 “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本身的影响因素 |
4.1.1 学前教育总体资源投入不足,资金短缺 |
4.1.2 政策目标的偏移,治理形式化 |
4.2 “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主体的影响因素 |
4.2.1 执行主体执行效能不高,未落实细化管理系统制度 |
4.2.2 师资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政策最终执行者的压力大 |
4.3 “一村一幼”计划的相关目标群体的影响因素 |
4.3.1 幼儿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
4.3.2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 |
4.4 “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因素 |
4.4.1 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教育发展 |
4.4.2 经济发展落后,物质生活条件低 |
第5章 提升凉山州“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一村一幼”计划政策内容 |
5.1.1 强化经费投入保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5.1.2 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
5.2 提高“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主体效能 |
5.2.1 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实现公共事业均等化 |
5.2.2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5.3 重视“一村一幼”计划的相关目标群体 |
5.3.1 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强化安全保教管理 |
5.3.2 科学合理宣传政策,构建有效沟通渠道 |
5.4 优化“一村一幼”计划的政策执行环境 |
5.4.1 减轻环境劣势,科学布局幼教点 |
5.4.2 提高物质生活质量,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研究 ——以福建省G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扩充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 |
(二)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迫切性 |
(三)幼儿园新教师入职阶段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
(四)个人疑惑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职业体验的相关研究 |
(二)教师职业体验的相关研究 |
(三)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的相关研究 |
(四)幼儿园新教师的相关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幼儿园新教师 |
(二)职业体验 |
(三)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五)问卷的调整与修订 |
第一章 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现状分析 |
一、幼儿园新教师自我专业素质体验现状分析 |
(一)情感体验 |
(二)知识体验 |
(三)能力体验 |
二、幼儿园新教师外部条件体验现状分析 |
(一)幼儿园新教师外部条件体验总体情况 |
(二)外部条件体验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情况 |
三、调查结论 |
(一)自我专业素质体验 |
(二)幼儿园新教师外部条件体验 |
第二章 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原因 |
(一)职业认同不强 |
(二)职业信念不坚定 |
(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与反思能力较差 |
二、客观原因 |
(一)职前教育相对滞后 |
(二)入职培训与指导缺乏 |
(三)职场条件正向影响欠缺 |
第三章 促进幼儿园新教师获得良好职业体验的建议 |
一、新教师自身 |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
(二)学思结合,提升专业化水平 |
(三)形成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节机制 |
二、职前教育 |
(一)自觉培养专业敬畏感 |
(二)教育实习规范化 |
三、幼儿园 |
(一)提供有效的入职培训与指导 |
(二)完善幼儿园工作管理机制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幼儿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
1.1.2 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重要性 |
1.1.4 河南省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相关基础理论 |
3.1.1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的定义与分类 |
3.1.2 幼儿园体育活动器材的定义与分类 |
3.2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拥有现状调查 |
3.2.1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 |
3.2.2 幼儿园大中型体育活动器材 |
3.2.3 幼儿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 |
3.2.4 幼儿园自制体育活动器材 |
3.3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使用调查 |
3.3.1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使用现状 |
3.3.2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使用反馈 |
3.3.3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满意度分析 |
3.4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3.5 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发展对策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配置园长、教师问卷 |
附录 B 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配置访谈提纲 |
附录 C 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量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生态学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理论依据与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一、生态系统论 |
二、教师职业生涯理论 |
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生态环境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
三、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 |
第二章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理论模型研究 |
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结构体系 |
第二节 幼儿教师专业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过程 |
一、问卷编制 |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
三、设计访谈提纲及实施 |
四、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现状 |
第一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 |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
第二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差异情况 |
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情况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园所变量差异情况 |
第三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现状与差异比较 |
一、F省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显着高于中等程度,学校软件生态显着高于中上程度 |
二、人口学与园所变量在F省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各维度及整体的差异显着 |
第四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状况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状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状况在园所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四章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及生态学分析 |
第一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
一、F省幼儿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
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的生态学分析 |
一、限制因子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生态环境 |
二、工作强度超出幼儿教师的耐力界限 |
三、幼儿教师群体之间缺乏合作的群体动力 |
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边缘效应” |
五、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整体效应” |
第五章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优化原则与策略 |
第一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优化原则 |
一、凸显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本化 |
二、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能动性 |
三、激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创造性 |
四、把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体性 |
第二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 |
一、强化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建设,改善微观个人生态环境 |
二、形成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机制,优化中观学校生态环境 |
三、确保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软硬件条件,提升宏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Y幼教机构在大庆地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的综述简析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第2章 Y幼教机构基本概况及营销环境分析 |
2.1 Y幼教机构的基本概况 |
2.1.1 Y幼教机构的发展历程 |
2.1.2 Y幼教机构的组织架构 |
2.2 Y幼教机构宏观环境分析 |
2.2.1 Y幼教机构的政治环境分析 |
2.2.2 Y幼教机构的经济环境分析 |
2.2.3 Y幼教机构的社会环境分析 |
2.2.4 Y幼教机构的技术环境分析 |
2.3 Y幼教机构微观环境分析 |
2.3.1 大庆地区幼教行业现状分析 |
2.3.2 Y幼教机构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Y幼教机构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Y幼教机构主要营销现状分析 |
3.1.1 Y幼教机构的营销现状 |
3.1.2 Y幼教机构的实践结果 |
3.2 Y幼教机构SWOT模型分析 |
3.2.1 Y幼教机构的优势分析 |
3.2.2 Y幼教机构的劣势分析 |
3.2.3 Y幼教机构的机会分析 |
3.2.4 Y幼教机构的威胁分析 |
3.3 Y幼教机构目前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 |
3.3.1 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
3.3.2 营销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Y幼教机构营销策略优化组合及实施保障 |
4.1 Y幼教机构的市场营销目标 |
4.2 Y幼教机构定位调整 |
4.2.1 Y幼教机构的市场细分 |
4.2.2 Y幼教机构目标市场的选择 |
4.2.3 Y幼教机构的市场定位 |
4.3 Y幼教机构营销策略优化 |
4.3.1 采取优质化产品策略 |
4.3.2 确立差异化价格体系 |
4.3.3 构建多元化营销渠道 |
4.3.4 实现多样化促销方式 |
4.4 Y幼教机构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4.4.1 完善组织架构及管理机制 |
4.4.2 加强服务标准和细节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10)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以福州市30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工具与内容 |
一、研究工具 |
二、研究内容 |
第三节 数据统计处理与信效度检验 |
一、数据统计与处理 |
二、信效度检验 |
第二章 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学习环境总体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
一、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总体现状的结果 |
二、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总体现状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学习环境各维度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
一、空间与设施结果与分析 |
二、个人日常照料结果与分析 |
三、语言—推理结果与分析 |
四、活动结果与分析 |
五、互动结果与分析 |
六、课程结构结果与分析 |
七、家长与教师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结果与差异分析 |
一、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结果 |
二、不同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差异分析 |
第三章 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府方面 |
二、质量评估和检查部门 |
三、家长方面 |
第二节 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园所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一、园长方面 |
二、幼儿园教师方面 |
第四章 提升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的相关建议 |
第一节 政府及相关部门——“一把手”和“护航者” |
一、增加财政投入和支持,提供学习环境建设资金保障 |
二、加强对普惠园的规范和监管,促成普惠园学习环境良性发展 |
三、提高对普惠园的专业支持力度,明确学习环境专业发展方向 |
四、转变质量评估评价重点,关注普惠园过程性教育质量 |
第二节 园长——“领头羊”和“带领者” |
一、明确学习环境认知理念,把握学习环境创设正确方向 |
二、正确定位自身角色,构建和谐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
第三节 教师——“创造者”和“指导者” |
一、全面了解学习环境内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
二、重视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构建学习环境 |
三、做好家园合作工作,指导家长参与学习环境建设 |
第四节 家长——“后备军”和“陪伴者” |
一、保持家园之间沟通和理解,做学习环境创设的支持者 |
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参与学习环境建设 |
结语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四、努力实现幼教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价值理性视域下幼儿教师专业信念困境及改进路径研究[D]. 苗露. 成都大学, 2021(07)
- [2]不负历史重托 谱写新的篇章(笔谈)[J]. 侯典牧,黄河,李莹,马良,李慧波,戴昭,魏开琼,周应江,陈虹,孙晓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6)
- [3]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陈晓芳. 西南大学, 2020(05)
- [4]云南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协调性研究[D]. 谷峥霖.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一村一幼”计划政策执行成效研究 ——以凉山州为例[D]. 马璇.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7)
- [6]幼儿园新教师职业体验研究 ——以福建省G市为例[D]. 窦玉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河南省示范幼儿园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现状研究[D]. 刘媚祺. 河南大学, 2019(01)
- [8]生态学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研究[D]. 曹楠.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Y幼教机构在大庆地区的营销策略研究[D]. 王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10]普惠性幼儿园学习环境现状调查研究 ——以福州市30所幼儿园为例[D]. 张令玺.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