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和P~(2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

P~(53)和P~(2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

一、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吴景景[1](202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LncRNA HCG1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口腔癌,目前采用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疗法进行治疗,虽然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是OSCC晚期患者的预后仍不太理想,倘若能够早期发现,则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因此深入研究OSCC发病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高效的生物标记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ncRNA长度一般超过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可以作为一种竞争性内源性RNA(ce RNA)吸附miRNA,从而参与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已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HLA复合体11(LncRNA HCG11)影响并参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其在口腔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口腔鳞癌细胞株以及通过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MT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技术、双荧光素酶实验、免疫组织化学、裸鼠皮下移植瘤等实验方法,首先分析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HCG11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S(PTPRS)的表达差异,然后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抑制或过表达LncRNA HCG11对三种口腔鳞癌细胞株(TSCCA、CAL-27和Fa Du)增殖的影响,并且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研究了LncRNA HCG11影响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能力的潜在机制,并探讨LncRNA HCG11/miR-455-5p分子轴是否能够通过靶向调控PTPRS参与OSCC的发展,最后成功转染稳定抑制LncRNA HCG11的TSCCA细胞株,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观察其在体内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通过探讨LncRNA HCG1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OSCC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为寻找OSCC新的生物标记物奠定基础。第一部分口腔鳞状细胞癌LncRNA HCG11和PTPRS的表达水平研究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恶性肿瘤,其侵袭性强,预后差,生存率低。研究表明LncRNA HCG11和PTPRS在肿瘤的发展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分别检测LncRNA HCG11和PTPRS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1.使用qRT-PCR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HCG11和PTPRS mRNA的表达水平。2.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PR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 HCG11的表达水平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LncRNA HCG1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34±0.008和0.019±0.005。经统计分析,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LncRNA HCG11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q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TPRS mRNA的表达水平PTPRS mRNA在口腔癌旁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00±0.008和0.022±0.002,PTPRS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有统计学意义(P<0.01)。3.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PTPRS蛋白的表达PTPRS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4±0.096和0.631±0.153,PTPRS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小结:1.LncRNA HCG11在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2.PTPRS mRNA及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3.LncRNA HCG11和PTPRS有可能成为新的生物标记物去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第二部分LncRNA HCG11/miR-455-5P分子轴调控PTPRS对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的机制研究目的:体外实验通过建立多个共转染系统探讨LncRNA HCG11对OSCC细胞的调控作用,验证miR-455-5p与LncRNA HCG11和PTPRS的靶向结合关系。探讨LncRNA HCG11/miR-455-5p/PTPRS分子轴对于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1.qRT-PCR检测TSCCA细胞、CAL-27细胞和Fa Du细胞3种口腔鳞癌细胞株中LncRNA HCG11的表达水平。选择表达量高的两株细胞进行抑制LncRNA HCG11的表达实验,选择表达量低的细胞进行过表达LncRNA HCG11实验。2.抑制或过表达LncRNA HCG11后,通过MTT、q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观察LncRNA HCG11对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3.在TSCCA、CAL-27两株细胞中抑制LncRNA HCG11的表达,qRT-PCR检测miR-455-5p的表达水平;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检测TSCCA细胞中LncRNA HCG11和miR-455-5p的富集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两者的结合关系。4.分析LncRNA HCG11是否通过miR-455-5p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在TSCCA和CAL-27两株细胞中,对miR-455-5p进行功能挽救实验,观察miR-455-5p抑制剂对LncRNA HCG11干扰介导的细胞增殖的逆转情况。5.分析miR-455-5p对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对PTPRS的调控作用。qRT-PCR检测TSCCA、CAL-27和Fa Du 3株口腔鳞癌细胞中miR-455-5p的表达水平。在口腔鳞癌细胞株中转染miR-455-5p inhibitor或miR-455-5p mimics后,通过MTT、qRT-PCR、Western Blot技术观察miR-455-5p对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PTPR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两者的靶向结合关系。6.分析miR-455-5p是否通过PTPRS下游信号通路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EGFR/PI3K/AKT)影响口腔鳞癌细胞株的增殖。对PTPRS进行功能挽救实验,观察抑制PTPRS对miR-455-5p抑制剂介导的细胞增殖能力的逆转情况,并观察对PTPRS及下游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水平变化影响。7.分析LncRNA HCG11/miR-455-5p分子轴对于PTPRS下游信号通路EGFR/PI3K/AKT的影响。在TSCCA和CAL-27两株细胞中共转染HCG11si RNA和miR-455-5p inhibitor,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TPRS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PRS及及下游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1.LncRNA HCG11在三种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LncRNA HCG11在TSCCA表达水平最高(1.30±0.13),其次是CAL-27细胞(1.00±0.00),在Fa Du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低,相对表达水平为0.74±0.08。因此选择TSCCA、CAL-27两种细胞株进行抑制HCG11表达实验,选择Fa Du细胞进行过表达HCG11实验。2.LncRNA HCG11参与调控OSCC细胞株的增殖成功构建能有效抑制HCG11表达的TSCCA、CAL-27细胞株以及有效高表达HCG113000-5000的Fa Du细胞,抑制细胞株中LncRNA HCG11的表达,显着增强细胞增的殖能力;过表达LncRNA HCG11,显着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3.调控HCG11对于miR-455-5p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它们的靶向结合验证抑制TSCCA和CAL-27的LncRNA HCG11表达后,miR-455-5p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RIP实验表明LncRNA HCG11和miR-455-5p处于高度富集状态;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两者存在靶向结合关系。4.LncRNA HCG11通过miR-455-5p影响OSCC的增殖miR-455-5p的表达水平受LncRNA HCG11的负向调控,miR-455-5p抑制剂可以部分逆转LncRNA HCG11抑制引起的细胞活力增强、Ki67增加、cyclin D1和E2F1水平升高、p21水平下降这些情况。5.miR-455-5p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对PTPRS的调控作用研究miR-455-5p inhibitor能够明显提高Fa Du和CAL-27细胞中PTPR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显着降低细胞活力;在TSCCA细胞中转染miR-455-5p mimics可以明显降低PTPRS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且显着增强细胞活力。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两者存在靶向结合关系。6.miR-455-5p通过PTPRS下游信号通路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EGFR/PI3K/AKT)影响OSCC细胞增殖抑制miR-455-5p的表达可以显着增加Fa Du和CAL-27细胞株PTPRS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但同时抑制PTPRS后可以部分逆转miR-455-5p抑制引起的上述细胞活动。7.HCG11/miR-455-5p轴对PTPRS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LncRNA HCG11 si RNA转染后,TSCCA、CAL-27细胞株PTPRS表达水平显着降低,然而在抑制HCG11的同时抑制miR-455-5p的表达又可明显提高PTPRS的表达水平(P<0.05)。EGFR/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NC si RNA转染的细胞组相比,抑制HCG11表达组细胞中p-EGFR和p-Akt的表达水平更高,EGFR和Akt无明显变化;而同时抑制miR-455-5p和HCG11的表达水平时,p-EGFR和p-Akt的表达水平又显着降低(P<0.05)。小结:1.LncRNA HCG11参与调控OSCC细胞株的增殖,抑制LncRNA HCG11的表达显着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LncRNA HCG11显着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2.LncRNA HCG11和miR-455-5p存在结合关系,miR-455-5p表达受LncRNA HCG11的负向调控。3.PTPRS和miR-455-5p存在靶向结合关系,PTPRS的表达受miR-455-5p的负向调控。4.PTPRS的表达受LncRNA HCG11的正向调控,LncRNA HCG1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可作为抑癌基因,抑癌机制可能为:LncRNA HCG11吸附miR-455-5p,使下游靶基因PTPRS的表达增加,阻断下游信号通路EGFR/PI3K/AKT的激活,发挥抑癌作用。第三部分LncRNA HCG1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影响的研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LncRNA HCG11对于口腔鳞癌细胞株裸鼠荷瘤的影响。方法:1.通过脂质体2000将携带有HCG11 sh RNA或NC-sh RNA序列的p RNAH1.1载体转染到TSCCA细胞中。经过筛选获得抑制HCG11表达的稳转细胞株。2.将转染好HCG11 sh RNA(或NC sh RNA)的TSCCA细胞(1×107)注射到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实验分为TSCCA组、NC sh RNA组、HCG11sh RNA 3组。当肿瘤开始形成时,每4天测量一次肿瘤大小。27天时处死小鼠,收集肿瘤并对肿瘤组织称重。3.qRT-PCR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LncRNA HCG11、miR-455-5p和PTPRS mRNA的表达水平。4.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E2F1、p21、PTPRS、p-EGFR、EGFR、p-AKT和AKT蛋白的表达水平。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抑制HCG11表达后促进裸鼠肿瘤生长与NC sh RNA组相比,抑制HCG11表达组的裸鼠肿瘤生长更快、肿瘤重量也更大(P<0.01)。2.HCG11、PTPRS和miR-455-5p在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与NC sh RNA组相比,抑制HCG11表达组中LncRNA HCG11和PTPRS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降低,而miR-455-5p在抑制HCG11表达组的肿瘤组织中表现出较高的表达(P<0.01)。3.增殖相关蛋白以及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抑制HCG11表达组肿瘤组织中p21明显减少,cyclin D1和E2F1表达增加。同时抑制HCG11表达组肿瘤组织中PTPRS水平降低,p-EGFR和p-Akt的表达反而增强。4.Ki67蛋白在裸鼠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抑制HCG11表达组的肿瘤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率显着增加。小结:1.成功构建能够稳定抑制LncRNA HCG11的TSCCA细胞株,并成功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抑制LncRNA HCG11后可使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加快,重量加重。3.抑制LncRNA HCG11后,移植瘤中Ki67阳性表达显着增加,提示口腔鳞癌细胞增殖活性增强。4.抑制LncRNA HCG11后,移植瘤中HCG11和PTPRS表达水平降低,而miR-455-5p表现出较高的表达,其下游信号通路中p-EGFR和p-Akt的表达反而增强。说明LncRNA HCG11/miR-455-5p分子轴靶向调控PTPRS影响口腔鳞癌的进展。结论:1.LncRNA HCG11及PTPRS在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2.LncRNA HCG11参与调控OSCC细胞株的增殖,抑制LncRNA HCG11的表达显着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LncRNA HCG11显着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3.miR-455-5p分别与LncRNA HCG11和PTPRS存在靶向结合关系,miR-455-5p表达受LncRNA HCG11的负向调控,PTPRS的表达受miR-455-5p的负向调控。4.LncRNA HCG1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可作为抑癌基因,抑癌机制可能为:LncRNA HCG11吸附miR-455-5p,使下游靶基因PTPRS的表达增加,阻断下游信号通路EGFR/PI3K/AKT的激活,发挥抑癌作用。5.抑制LncRNA HCG11后能显着加快人口腔鳞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王玲[2](2021)在《双硫仑联合铜通过调控应激反应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胃癌对人类生命和经济造成严重负担。化学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胃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差及不耐受副作用等原因,导致其预后不佳。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成为胃癌研究的热点。双硫仑作为一种临床用戒酒药,在癌症中表现出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双硫仑与铜联合可以增强其抗肿瘤能力。因此,为了给胃癌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药物,我们研究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同时探讨其效应机制。方法:在体外细胞实验中,以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双硫仑联合铜对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的毒性和增殖活力作用;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研究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迁移效应;使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凋亡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研究双硫仑联合铜对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的凋亡作用;采用透射电镜、免疫印迹、瞬时转染和慢病毒稳定转染等多种方法从结构、分子和蛋白水平研究双硫仑联合铜对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的自噬作用;使用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21、P53、γ-H2AX、Fzd7、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使用Seahorse XF24分析仪检测细胞中氧耗率和细胞外酸化率,研究双硫仑联合铜通过调节应激反应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对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在体内研究中,以雄性Balb/C裸鼠为动物模型,使用MKN-45细胞建立胃癌的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研究肿瘤体积大小,对肿瘤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的表达,研究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体内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记录裸鼠的体重,研究双硫仑联合铜在体内的毒副作用;通过Tunel凋亡染色及免疫组化(Beclin1、LC3、P53、γ-H2AX、Fzd7、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研究双硫仑联合铜抑制胃癌细胞体内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双硫仑联合铜抑制MKN-45细胞和BGC-823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力和侵袭迁移能力,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双硫仑联合铜也可以在体内抑制胃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为48.24%)和增殖(Ki67的表达降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在体外,双硫仑联合铜可以诱导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发生凋亡,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BCL2和BAX蛋白;在体内,双硫仑联合铜可以诱导凋亡,Tunel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增加。双硫仑联合铜可以在体外诱导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发生自噬和自噬流,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自噬体,在蛋白水平上调Beclin 1和LC3的表达;通过瞬时转染GFP-LC3和稳定转染m RFP-GFP-LC3分别构建表达GFP-LC3和m RFP-GFP-LC3的胃癌细胞,双硫仑联合铜可以上调MKN-45细胞和BGC-823细胞中GFP-LC3和m RFP-GFP-LC3的表达。双硫仑联合铜可以增加活性氧、抑制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在蛋白水平上调P53、P21和γ-H2AX的表达,下调β-catenin、Cyclin D1、C-myc、Fzd7的表达。结论:双硫仑联合铜具有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能力,可以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通过调控应激反应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且在体内无明显毒性作用。双硫仑有潜力成为治疗胃癌的抗肿瘤药物。

盛晓丽[3](2021)在《HTR7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喉鳞状细胞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仍较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治疗和生命。目前仍需要有效并且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以提高早期诊断。虽然近几年来靶向药物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较多,但尚缺乏有效治疗喉癌的靶向药物。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药物靶点,GPCRs是否可能作为头颈鳞癌基因治疗的药物靶点目前尚未见研究涉及。关于GPCRs与在喉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如何,以及GPCRs是否可以调控喉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是基于TCGA数据库中喉癌数据文件的分析发现5羟色胺受体7(HTR7),GPCRs家族的一员,在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拟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HTR7是否呈现表达异常,以及其表达水平是否与喉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探讨HTR7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从而为喉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研究方法1.随机选取我科喉鳞状细胞癌标本库中的8对新鲜喉癌及癌旁组织,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TR7的表达情况;对113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TR7蛋白在喉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2.构建过表达HTR7和敲减HTR7表达的细胞,进行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BrdU增殖实验、soft agar assay实验及裸鼠成瘤模型实验,分析HTR7表达水平不同的情况下喉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3.我们通过GSEA分析发现,HTR7表达水平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下游蛋白表达正相关。于是行FOXO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了解HTR7过表达是否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将喉癌细胞株进行HTR7过表达或敲减,进行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在HTR7过表达的细胞株中抑制PI3K/Akt通路,观察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1.使用8对新鲜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喉癌组织中HTR7 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增高。使用113对喉癌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发现喉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的HTR7表达明显增高,对喉癌组织中HTR7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生存分析发现,HTR7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喉癌组织中HTR7高表达是导致喉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BrdU增殖实验、soft agar assay实验表明,HTR7过表达可以促进喉癌细胞的增殖生长,敲减HTR7的表达可以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裸鼠成瘤模型实验显示,HTR7过表达的细胞株在裸鼠内成瘤速度快、瘤体体积较大,而敲减HTR7的细胞株在裸鼠内成瘤速度较慢、瘤体体积较小。3.FOXO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HTR7高表达可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细胞实验发现,HTR7过表达促进Akt的磷酸化,可以增加P13K/Ak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 BCL2L1、BCL2A1、BIRC5、BCL2、XIAP、CCNE2、CCND2、CDK2、CDK4和BAD的表达;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soft agar assay实验,发现HTR7过表达的细胞株中通过抑制/干扰Akt的表达能够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能够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结论本研究发现HTR7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HTR7高表达与喉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HTR7促进喉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是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因此HTR7有可能作为预测喉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并且有可能成为喉癌基因靶向治疗的药物靶点。

陈创茂,宋静琴,陈志俊,陈文[4](2021)在《槲皮素通过调控p21/cip1和p27/kip1蛋白的稳定性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槲皮素通过调控p21/cip1和p27/kip1蛋白的稳定性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CCK-8试剂盒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SCC-15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CDK复合体、p21/cip1、p27/kip1、p-GSK3β、GSK3β、p53和c-Myc蛋白表达;qRT-PCR检测SCC-15细胞p21/cip1和p27/kip1 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SCC-15细胞中p21/cip1和p27/kip1蛋白亚细胞定位;放线菌酮蛋白合成抑制实验检测SCC-15细胞中p21/cip1和p27/kip1蛋白半衰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抑制SCC-15细胞增殖(P<0.05),槲皮素在48 h对SCC-15细胞的IC50为80.0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40μmol/L和80μmol/L)可显着升高SCC-15细胞中G1/G0期细胞比例,显着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P<0.05),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yclinD1/CDK复合体、p-GSK3β和c-Myc蛋白表达(P<0.05),促进p21/cip1和p27/kip1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GSK3β和p53的蛋白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80μmol/L)促进SCC-15细胞中p21/cip1蛋白由细胞质转移至细胞核(P<0.05),显着提高p21/cip1和p27/kip1蛋白生物半衰期(P<0.05),对p27/ki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调控p21/cip1和p27/kip1蛋白的稳定性抑制口腔鳞状癌细胞增殖。

周建军[5](2020)在《利用CRISPR/Cas9文库和RNA-Seq技术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顺铂耐药相关基因》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根据CRISPR-Cas9文库筛选方法,利用人类Gec KOv2(A)文库在CAL27细胞上进行全基因组顺铂耐药基因筛选。同时,用体外药物浓度递增法筛选培养出一株对顺铂耐药的CAL27/Cisplatin细胞,检测分析CAL27/Cisplatin和CAL27细胞在正常培养状态下和顺铂处理后各组细胞中mRNA表达谱差异。将CRISPR/Cas9文库高通量筛选数据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在CAL27细胞顺铂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并初步验证其相关功能和机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顺铂耐药机制及开发顺铂耐药逆转药物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1、将携带嘌呤霉素抗性的人类Gec KOv2(A)文库病毒感染CAL27细胞,嘌呤霉素抗性选择感染阳性细胞获得稳转细胞。再分别给予溶剂DMSO和药物顺铂进行阳性筛选,提取存活细胞的g DNA。PCR扩增包含g RNA的目的片段,高通量测序各组g RNA丰度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具有显着差异的CAL27细胞顺铂耐药相关基因。2、体外药物浓度递增法筛选培养出一株对顺铂耐药的CAL27/Cisplatin细胞,分别对正常培养状态下的CAL27细胞、CAL27/Cisplatin细胞和顺铂处理后的CAL27细胞、CAL27/Cisplatin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出与顺铂耐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3、CRISPR/Cas9文库高通量筛选数据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联合分析,最终甄别出在CAL27细胞顺铂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4、通过CAL27细胞及动物实验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作初步功能和机制验证。研究结果1、通过CRISPR/Cas9文库高通量测序筛选,共获得112个CAL27细胞对顺铂耐药相关候选基因。其中与顺铂耐受相关候选基因有ERCC8、SMEK1、PVRL3、PPP4R2、UVSSA、ZNF98、SLFN12L、PCDHGB2、HTRA1和C12orf42等13个,与顺铂敏感相关候选基因有PMVK、EXOSC3、DHRSX_X、PPP1R35、C16orf59、ATP5I、C18orf21、AASDHPPT、IRF7和NMD3等99个。2、体外药物浓度递增法筛选出顺铂耐药CAL27/Cisplatin细胞株,并培养成功。3、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共获得25个对顺铂耐药相关候选基因。这25个候选基因都表现为,在顺铂处理后的CAL27/Cisplatin细胞中相对低表达、CAL27细胞中相对高表达,而在正常培养状态培养下的CAL27/Cisplatin和CAL27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4、CRISPR/Cas9文库高通量测序筛选数据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联合分析,最终筛选出的IRF7基因是CAL27细胞在顺铂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5、细胞功能实验和动物实验初步证明,敲减IRF7表达可以降低CAL27细胞对顺铂敏感性,产生顺铂耐药。研究结论本课题研究发现IRF7基因是OSCC在顺铂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敲减IRF7表达可以降低CAL27细胞对顺铂敏感性,产生顺铂耐药。因此,IRF7有望成为预测人OSCC顺铂耐药的标志物以及逆转人OSCC顺铂耐药潜在的治疗靶点。

李璐[6](2019)在《HPV E6/E7通过IFI16/p53通路调控宫颈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每年有超过50万的新增病例,其中超过26万的患者死于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步骤。目前已经证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如 HPV16、18、33、52 和 58 型等,是其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HPV16、18是最常见最致癌的高危型HPV,导致超过75%的子宫颈癌病例。高危型HPV E6和E7基因的不受控表达,在功能上相当于p53和pRb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永生化、遗传不稳定、遗传突变的积累以及由此产生的恶性转化。E6和E7癌蛋白在被感染的宫颈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所导致的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以及涉及到的具体的分子机制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干扰素诱导蛋白 16(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6,IFI16)是 HIN-200(The Interferon(IFN)-inducible p200-protern)家族成员之一。IFI16 蛋白具有家族成员共有的结构基序,N末端的PYRIN结构域(PYRIN domain,PYD)以及C末端包含两个相对保守的约200个氨基酸的HIN结构域。PYD常见于细胞死亡相关蛋白,如热蛋白(PYRIN),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也被称为PAAD/DAPIN结构域,已发现在IFI16的N末端存在PYD,表明IFI16可能在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FI16蛋白中的PYD是同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域,其允许IFI16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包括BRCAI、pRb、p53、E2F以及NF-K B等。HIN结构域含有两个联系的寡核苷酸/寡糖结合折叠(Oligonucleotide/oligosaccharide-binding folds,OB-folds),其允许IFI16结合单链或双链DNA。此外,在HIN结构域还含有pRb结合区域和p53结合区域。与其他家族成员相比,IFI16具有更加广泛的功能:1)IFI16可以作为双链DNA感受器,引起针对某些病原体或破碎细胞的免疫反应;2)参与损伤组织或肿瘤形成过程中的血管形成;3)作为促炎蛋白,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4)参与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衰老和细胞周期的调控。与此同时,IFI16与癌症发生相关的证据也正在积累。目前,已经发现了 IFI16在肝细胞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等9种人类实体瘤中的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IFI16与宫颈癌以及HPV感染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IFI16在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其表达还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等级呈显着负相关,并与HNSCC的生长、凋亡、血管生成和炎症密切相关。另外有研究表明,前列腺上皮细胞中IFI16基因的组蛋白去乙酰酶依赖性转录沉默有利于前列腺癌的发展。与IFI16在乳腺癌、HNSCC和前列腺癌中的抑癌作用相反,有研究人员在睾丸癌和化学抗性上皮卵巢癌组织中发现了 IFI16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此外,IFI16与p53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持续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有研究表明,IFI16可以在DNA损伤、电离辐射或者氧化应激等状态下激活p53的表达,影响p53下游靶蛋白的表达以及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和周期调控,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已经明确,高危型HPV E6蛋白主要通过影响p53的表达,调控p53介导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从而诱导宫颈癌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在与E6配合的复合物中,细胞泛素连接酶E6-associated protei n(E6AP)靶向p53,对其进行泛素化和降解,从而导致HPV诱导的宫颈癌。E6以一种未知的机制作为E6AP强有力的激活剂发挥功能。尽管有研究表示E6AP的LxxLL基序可以与E6结合,引起构象变化,使E6能够与p53结合,但人们对肪蛋白与p53之间具体的作用机制仍然不甚清楚。第一部分:IFI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研究目的:研究IFI16在宫颈癌组织和其他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1.使用GEPIA在线工具分析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中9,736个肿瘤和8,587个正常样本的RNA测序表达数据,分析IFI16在泛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和预后的关系。检索PUBMED数据库中IFI16在各肿瘤中的研究现状。2.免疫组化检测:使用宫颈癌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IFI16的表达水平,以及IFI16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GEPIA分析结果显示,在数据库的31种肿瘤中,IFI16在胆癌(CHOL)等11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在嫌色细胞癌(KICH)等4种肿瘤中表达下调。生存分析发现,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肾乳头状细胞瘤(KIRP),低级胶质瘤(LGG)中,IFI16低表达的患者预后好(P<0.05),同时我们发现在数据库提供的31种肿瘤数据中,IFI16在宫颈癌(CESC)中表达水平最高。2.在PUBMED中,我们检索了 IFI16肿瘤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结果显示,IFI16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体外实验中,IFI16在前列腺细胞和甲状腺髓样癌细胞,乳腺癌,头颈鳞状癌细胞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在淋巴瘤、Wilms肾细胞癌及肝细胞癌中IFI16的过表达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对于IFI16在宫颈癌中的研究仍少有报道。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宫颈癌组织中,IFI16的阳性表达率为67.7%,而在癌旁组织中,IFI16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2.9%,有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的病理特征分析统计结果显示,IFI1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p>0.05),但是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肿瘤组织中,IFI16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肿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在TCGA和GTEx数据库中,IFI16在11种肿瘤中表达上调,在4种肿瘤中表达下调。所有肿瘤中,IFI16在宫颈癌中表达最高。文献检索显示IFI16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而在宫颈癌中尚少有报道。IFI16在宫颈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低分化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趋势。第二部分:HPV18 E6E7通过下调IFI16的表达影响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目的:构建过表达HPV-ME7蛋白的H8稳转株细胞,并探究HPV E6/E7通过抑制IFI16的表达影响H8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方法:1 从pcDNA3.1-HPV18-E6 和 pcDNA3.1-HPV18-E7质粒中分别扩增出 HPV18 E6和E7基因,将E6,E7基因经重叠PCR(OVERLAP PCR)扩增连接后再克隆到穿梭质粒pLVX-mCMV-ZsGreenl-Puro上,以空载体为对照,使用重组质粒进行慢病毒包装。慢病毒感染H8细胞后使用嘌呤霉素筛选H8-E6E7稳转株细胞,利用荧光观察以及PCR检测两种方法鉴定稳转株。2利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E6E7表达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迁移、侵袭和细胞凋亡的影响,3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8细胞中HPV-E6E7的过表达对IFI16蛋白表达的影响。4分别在野生型(WT)H8细胞和H8-E6E7细胞中上调IFI16的表达,利用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IFI6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IFI1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究HPV-E6E7是否通过调控IFI16的表达来影响H8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1.通过荧光观察以及PCR检测,成功的筛选出稳定表达HPV-E6E7蛋白的H8稳转株细胞。2.CCK8实验结果显示,H8-E6E7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8-WT细胞。在培养72h后,H8-E6E7细胞的OD值显着高于H8-WT细胞的OD值(P<0.05)。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H8-E6E7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和克隆大小明显高于对照组 H8-WT 细胞(K0.05)。3 Transwell实验检测发现,在相同时间内,H8-E6E7细胞完成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目都明显高于对照组H8-WT细胞。统计分析结果表明,H8-WT细胞完成迁移的细胞数目为63±4个,完成侵袭的细胞数目为73±6个;而H8-E6E7细胞完成迁移的细胞数目为140±14个,完成侵袭的细胞数目为168±13个;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E6E7的过表达抑制了 H8细胞的凋亡。对照组H8-WT细胞的凋亡比例为7.65%±0.95%,而H8-E6E7细胞的凋亡比例显着降低,仅为 1.86%±0.33%(P<0.05)。western blot 的实验结果显示,H8 细胞中 E6E7的过表达能够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会抑制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 的表达。5.H8细胞中HPV E6E7的过表达下调了细胞内IFI16的表达。H8-WT细胞中IFI16 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H8-E6E7细胞(p<0.01),是H8-E6E7细胞中IFI16 mRNA表达水平的20倍以上。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H8-WT细胞中IFI16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H8-E6E7细胞(p<0.01),是H8-E6E7细胞中IFI16蛋白表达水平的5倍左右。6.CCK8实验结果表明,IFI16的过表达能够抑制H8细胞的增殖。同时,过表达IFI16能够部分抵消E6E7蛋白表达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四个实验分组中,细胞的增殖速率为:H8-E6E7>H8-E6E7+IFI16>H8-WT>H8-WT+IFI16,实验结果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K0.05)。克隆形成实验中,各组实验结果与CCK8实验结果一致,四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为:H8-E6E7>H8-E6E7+IFI16>H8-WT>H8-WT+IFI16,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IFI16的过表达能够影响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H8细胞中过表达IFI16抑制了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上调了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表达。在E6E7过表达的H8细胞中,上调IFI16的表达能够减弱E6E7引起的抗凋亡作用。研究结论:在H8细胞中,过表达E6E7后,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细胞的转移能力增强,同时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加,E6E7蛋白的过表达使永生化的宫颈上皮细胞获得了肿瘤细胞的特性。E6E7的上调会抑制IFI16mRNA和蛋白的表达。H8细胞中IFI16的上调会减弱E6E7引起的促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能力,IFI16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第三部分:IFI16参与调控H8细胞内p53的表达研究目的:通过研究H8细胞中IFI16与抑癌基因p53之间的关系,探究IFI16参与调控H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蛋白结合预测工具STRING在线预测IFI16的结合蛋白,挑选p53蛋白进行后续验证。2.将pcDNA3.1-IH16-FLAG和pcDNA3.1TP53-HIS质粒共转染到H8细胞中,48h后收集细胞总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IFI16和p53蛋白的结合。3.分别在H8细胞和H8 E6E7细胞中过表达IFI16基因,Westernblot检测IFI16过表达后对p53蛋白表达量的影响。4.在H8细胞中过表达IFI16,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加入放线菌酮,抑制新蛋白的合成,分别在0,1,2,4,6h收集蛋白,Westernblot检测p53的表达,探究IFI16的表达对p53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在H8细胞中过表达的IFI16和p53蛋白能够互相结合。2.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在H8细胞中,过表达E6E7能够降低p53蛋白的表达(p<0.05);上调IFI16后,两组细胞中p53的蛋白表达量均上升(p<0.05)。3.蛋白降解实验结果显示,IFI16过表达组中P53蛋白的降解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说明IFI16的表达有利于P53蛋白的稳定性。研究结论:在宫颈上皮H8细胞中,IFI16可以上调p53的表达,E6和E7蛋白可能通过抑制IFI16表达来降低p53水平发挥促癌作用。IFI16可以与H8细胞内的P53蛋白相结合,维持P53蛋白的稳定性,增加细胞内P53蛋白的积累,可能通过此途径来发挥抑癌作用。研究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发现IFI16在宫颈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然后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成功构建了 HPV-E6E7稳定高表达的H8细胞株,使细胞的增殖,转移,抗凋亡能力增强,使细胞具有了肿瘤细胞的特性。后续实验结果证明了 E6E7的过表达会抑制IFI16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H8细胞中IFI16的上调会减弱E6E7引起的促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能力,表明IFI16起到了抑癌基因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结合,增加其稳定性而实现的,而HPV-E6E7的促癌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IFI16-P53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 IFI16与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癌变和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探索了高危型HPV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具备的新的分子机制,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途径。

王陈飞[7](2019)在《干扰MSI1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文中提出目的明确MSI1(Musashi-1)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增殖、侵袭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临床收集30例配对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磷酸化的STAT3和总的STAT3的蛋白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方法检测临床收集的配对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SI1的表达变化。筛选OSCC细胞株,选择实验细胞,检测MSI1干扰及过表达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研究MSI1干扰及过表达后细胞周期蛋白(c-myc,cyclin D,p21,p27)以及STAT3表达量的变化。构建口腔鳞状细胞癌裸鼠模型,研究干扰MSI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SI1及磷酸化的STAT3均表现为高表达。MSI1促进OSC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干扰MSI1引起c-myc,cyclin D表达降低而p21、p27表达增加,也抑制了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实验也证明了MSI1与c-myc之间存在结合位点。结论MSI1激活了STAT3信号通路,并且与c-myc基因结合,促进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进程。

李克义[8](2019)在《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中CDKL1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已被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对HCPT表现出耐药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耐药的机制,寻找能够用于个体化地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HCPT化疗增敏提供潜在的靶点。方法1.探讨CDKL1是否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对HCPT耐药应用浓度梯度递增法筛选HCPT耐药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RIPA裂解液提取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CPT耐药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CDKL1表达;应用慢病毒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稳定敲除CDKL1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应用MTT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程和细胞凋亡。2.探讨CDKL1是否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耐药RIPA裂解液提取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BIP表达;应用IRE1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评价内质网相关蛋白IRE1和BIP的结合。应用BIP抑制剂HA15处理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细胞,降低内质网应激阈值,MTT实验检测HCPT处理后细胞增殖,评价降低内质网应激阈值能否增加细胞对HCPT的敏感性。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过表达CDKL1,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RE1、BIP表达,并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细胞中IRE1和BIP的结合;在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细胞中敲除CDKL1,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RE1、BIP表达,并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细胞中IRE1和BIP的结合,以评价CDKL1对内质网应激阈值的调控作用。3.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细胞中CDKL1表达的调控机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测CDKL1蛋白表达,应用9RT-PCR检测CDKL1mRNA表达;应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CDKL1启动子活性报告基因;应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检测CDKL1启动子活性;应用定点诱变技术依次突变CDKL1启动子上可能的Sp1结合位点;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p1是否与CDKL1启动子结合。结果1.CDKL1过表达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应用HCPT处理对数生长期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筛选出其中的耐药细胞,并通过挑选单克隆,选出2株HCPT耐药细胞株CAL-27H1和CAL-27H2。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证实,HCPT对CAL-27H1和CAL-27H2的增殖抑制程度明显弱于对CAL-27的抑制程度。选取CAL-27H1进行后续试验,将其命名为CAL-27H,将CAL-27H和CAL-27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皮下,成瘤后腹腔注射HCPT,测量肿瘤的体积和质量发现,CAL-27H组肿瘤体积和质量低于CAL-27组。应用Trizol法提取CAL-27和CAL-27H两种细胞中RNA,反转录后,应用qRT-PCR评价两种细胞中CDKL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AL-27H细胞中CDKL1 mRNA水平高于CAL-27细胞中;分别裂解CAL-27和CAL-27H两种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CDKL1表达,结果显示CAL-27H细胞中CDKL1蛋白表达高于CAL-27细胞。将CAL-27和CAL-27H细胞进行裸鼠荷瘤实验,成瘤后,取肿瘤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肿瘤组织中CDKL1表达,结果显示CAL-27H组阳性着色明显多于CAL-27细胞,提示CAL-27H细胞中CDKL1表达较CAL-27细胞中表达增高。应用慢病毒感染技术,将CAL-27细胞感染Lv-shCDKLl,敲除CAL-27细胞中CDKL1,检测CDKL1敲除对CAL-27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MT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敲除CDKL1较不敲除CDKL1,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检测发现敲除CDKL1后,G0/G1期细胞明显所占比例明显增多,提示敲除CDKL1能够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应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检测敲除CDKL1和未敲除CDKL1的CAL-27细胞中凋亡细胞比例,结果显示敲除CDKL1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通过慢病毒感染技术,在CAL-27细胞中过表达CDKL1,应用HCPT处理过表达CDKL1和未过表达CDKL1的细胞,应用检测细胞增殖,MT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HCPT能够抑制两组细胞增殖,但对过表达CDKL1的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明显弱于未过表达CDKL1的细胞。应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检测凋亡细胞比例,结果显示,应用HCPT能够诱导CAL-27细胞和CAL-27H细胞凋亡率增加,应用HCPT处理后,CAL-27H凋亡率较CAL-27细胞低。提示过表达CDKL1后,细胞对HCPT的耐药性增强。2.CDKL1通过内质网应激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耐药应用HCPT处理CAL-27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RE1,结果显示,HCPT能够上调CAL-27细胞中IRE1表达,提示HCPT能够激活内质网应激。分别提取CAL-27细胞和CAL-27H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BIP表达,结果显示CAL-27H细胞中BIP表达明显高于CAL-27细胞;此外,应用IRE1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实验,结果发现,CAL-27H细胞中,免疫沉淀中BIP的量明显高于CAL-27细胞,因此,在CAL-27H细胞中BIP与IRE1结合能力更强,提示激活CAL-27H细胞内质网应激的阈值较CAL-27细胞更高。应用BIP抑制剂HA15处理CAL-27H细胞后,向细胞中加入HCP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应用HA15预处理后,细胞在HCPT的作用下细胞增殖抑制程度较未用HA15预处理者更高,提示抑制BIP,降低内质网应激阈值能够增加CAL-27细胞对HCPT的敏感性。分别提取了过表达和未过表达CDKL1的CAL-27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BIP表达,发现过表达CDKL1能够上调细胞中BIP的表达;应用免疫沉淀实验评价过表达CDKL1对细胞中BIP和IRE1结合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CDKL1的CAL-27细胞BIP和IRE1结合较未过表达CDKL1的细胞增强。而敲除CDKL1能够下调BIP,减弱BIP与IRE1结合。提示CDKL1能够使CAL-27细胞内质网应激阈值增高。3.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p1上调CDKL1表达本实验构建了 CDKL1启动子活性报告基因pGL3-CDKL1,将其转染至CAL-27细胞和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细胞CAL-27H细胞中,应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细胞中CDKL1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CAL-27H细胞中CDKL1启动子活性较CAL-27细胞中增高。提取CAL-27细胞和CAL-27H细胞RNA,反转录后,qRT-PCR检测两种细胞中转录因子Sp1表达,结果显示在CAL-27H细胞CDKL1 mRNA水平高于CAL-27细胞;提取CAL-27细胞和CAL-27H细胞蛋白,检测两种细胞中转录因子Sp1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CAL-27H细胞中CDKL1表达增高。在CAL-27细胞中过表达Sp1,检测CDKL1启动子活性,发现过表达Sp1能够上调CDKL1启动子活性;而敲除Sp1下调CDKL1启动子活性。CDKL1启动子上存在5个可能的Sp1识别位点,将各位点依次突变,检测各突变报告基因的活性,发现突变位点A和位点C能够下调CDKL1启动子活性,其中突变位点C能够阻断Sp1对CDKL1启动子活性的上调作用。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p1通过调控CDKL1启动子活性,在转录水平上调CDKLI表达。CDKL1表达增多能够通过上调BIP,上调内质网应激阈值,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耐药。Sp1/CDKL1/BIP能够作为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敏感性的潜在肿瘤标志物以及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和HCPT化疗增敏药物研发的潜在靶点。

杜勇[9](2019)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5年死亡率约为50%。尽管近年来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方案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其预后仍然很差,易发生严重副作用,术后生存率也未得到明显提高。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碱基,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在肿瘤研究领域,许多数据表明lnc RNA的异常表达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侵袭与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为了探讨lnc RNA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我们从pubmed下载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全基因组芯片数据GSE31056,分析其中包含的lnc RNA信息,筛选出一批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lnc RNA,并进一步筛选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显着高表达的lnc RNA LINC01137,分析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以期能为揭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应用Real-time CR(RT-C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对LINC01137进行表达水平验证,同时应用RT-CR检测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SC3、HSC4、Tca8113中的表达;然后设计靶向LINC01137的两个si RNA,转染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敲低LINC01137的表达,应用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下调LINC01137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研究敲低LINC01137的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低LINC01137的表达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增殖和EMT过程中关键蛋白的影响;最后,通过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到mi R-22-3p能够靶向LINC01137,应用双荧光素酶实验、细胞功能实验等,分析LINC01137与mi R-22-3p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我们从pubmed GEO Data Sets下载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全基因组芯片数据GSE31056,这个芯片检测了2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及相邻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其中的lnc RNA探针信息,结果显示LINC01137是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差异表达最显着的lnc RNA分子之一,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然后应用RT-CR的方法在3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SC3、HSC4、Tca8113)及2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配对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中进行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显示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及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上调。我们进一步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中LINC01137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LINC01137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没有明显相关性。我们应用CPAT(Coding-Potential Assessment Tool)软件对LINC01137的编码能力进行预测,结果显示LINC01137的可能的开放阅读框(ORF)比较小,总的编码概率为0.019,小于0.05,不具有编码标签。2.敲低LINC01137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CCK-8增殖实验绘制敲低LINC01137的表达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表明下调LINC01137的表达后明显抑制了HSC3和Tca8113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下调LINC01137的表达显着抑制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HSC3和Tca8113的集落形成能力,表现为LINC01137敲低组集落形成数目及集落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LINC01137敲低组中Cyclin D1、Survivin的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下调LINC01137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展和促进凋亡而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LINC01137表达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HSC3和Tca811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检测,随机选择十个视野计数穿过小孔进入下室的细胞数,结果显示,LINC01137敲低组平均每个视野穿过的细胞数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下调LINC01137可以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下调LINC01137表达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因子Twist、Snai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均明显下降,提示下调LINC01137通过抑制EMT,从而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3.LINC01137受mi R-22-3p的负调控我们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 Rcode预测到mi R-22-3p可以靶向LINC01137,过表达mi R-22-3p可以显着降低细胞内源性LINC01137的表达水平,提示mi R-22-3p能够负调控LINC01137的表达。与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相反,mi R-22-3p在同样的肿瘤标本中表达明显下调,并且与LINC01137的表达存在显着地负相关关系。胞浆胞核分离实验发现LINC01137和mi R-22-3p在HSC3和Tca8113细胞中胞浆中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胞核,表明两者主要定位于细胞浆,这为两者发挥相互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 R-22-3p使荧光素酶活性显着下降,而载体中mi R-22-3p的结合位点突变后,mi R-22-3p对荧光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消失,证实mi R-22-3p能够直接靶向LINC01137。CCK8和Transwell实验发现过表达mi R-22-3p能够增强si LINC01137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HSC3和Tca8113生长、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而敲低mi R-22-3p的表达则能部分取消si LINC01137对HSC3和Tca8113细胞生长、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论:1.LncRNA 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敲低LINC01137的表达显着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LINC01137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发挥癌基因功能;3.mi R-22-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并与LINC01137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关系;mi R-22-3p通过直接靶向LINC01137而负调控LINC01137的表达和功能。

霍奇[10](2017)在《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研究结果显示MDIG基因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和肺癌等)的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是MDIG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肝细胞癌细胞中过表达IKZF1或干扰IKZF1的表达可以影响MDIG的表达水平,MDIG与IKZF1两者之间的m 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 IP)结果显示,IKZF1直接结合MDIG的启动子区域,在转录水平上调控MDIG的表达。体外功能实验结果显示,MDIG促进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稳定干扰MDIG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裸小鼠肝脏原位成瘤实验结果显示MDIG促进肝细胞癌细胞体内成瘤。体外进一步实验显示,MDIG降低肝细胞癌细胞对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的敏感性。MDIG含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实验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细胞中MDIG影响组蛋白3赖氨酸9三甲基化表达水平(H3K9me3),H3K9me3在表观遗传上调控p21(CIP1/WAF1)的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H3K9me3直接结合p21(CIP1/WAF1)的转录区而影响其表达水平。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5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样本分析,发现MDIG在肝细胞癌中表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MDIG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MDIG在肝细胞癌中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有望作为临床治疗肝细胞癌的一个候选分子靶标。

二、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口腔鳞状细胞癌LncRNA HCG1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口腔鳞状细胞癌LncRNA HCG11和PTPRS的表达水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ncRNA HCG11/miR-455-5P分子轴调控PTPRS对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LncRNA HCG1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影响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非编码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双硫仑联合铜通过调控应激反应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胃癌的研究进展
        1.1.1 胃癌的治疗现状
        1.1.2 应激反应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作用
    1.2 双硫仑的研究进展
        1.2.1 双硫仑的抗肿瘤作用
        1.2.2 双硫仑联合铜的抗肿瘤作用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双硫仑联合铜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外作用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实验药物
        2.1.3 质粒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仪器
        2.1.6 实验相关抗体
        2.1.7 相关液体的配置及保存方式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CCK-8细胞增殖(活力)检测
        2.2.3 细胞克隆形成检测
        2.2.4 细胞划痕实验
        2.2.5 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
        2.2.6 细胞凋亡检测
        2.2.7 细胞自噬检测
        2.2.8 活性氧的检测
        2.2.9 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自噬、DNA损伤修复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
        2.2.10 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的检测
        2.2.11 统计学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
        2.3.2 双硫仑联合铜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
        2.3.3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划痕愈合能力的作用
        2.3.4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中的侵袭效应
        2.3.5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凋亡效应的调控
        2.3.6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自噬的影响
        2.3.7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影响
        2.3.8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2.3.9 双硫仑联合铜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2.4 实验小结
第三章 双硫仑联合铜对人胃癌细胞的体内作用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相关仪器
        3.1.4 实验相关抗体
    3.2 实验方法
        3.2.1 胃癌皮下移植瘤的建立及药物干预
        3.2.2 苏木精-伊红染色
        3.2.3 Tunel染色
        3.2.4 免疫组化染色
        3.2.5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效应
        3.3.2 双硫仑联合铜对胃癌皮下移植瘤凋亡和自噬效应
        3.3.3 双硫仑联合铜对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中应激反应与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
    3.4 实验小结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 缩略词简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HTR7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背景与前言
第一章 喉鳞癌组织标本中HTR7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HTR7调控喉癌细胞增殖的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HTR7调控喉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1.主要仪器和试剂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本文结论
本文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附录2 实验所用仪器和器皿
附录3 实验所用试剂和耗材
附录4 主要溶液配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4)槲皮素通过调控p21/cip1和p27/kip1蛋白的稳定性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细胞培养
    1.3 CCK-8检测细胞增殖
    1.4 流式细胞术
    1.5 Western blot
    1.6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
    1.7 激光共聚焦成像
    1.8 放线菌酮(CHX)蛋白合成抑制实验
    1.9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槲皮素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
    2.2 槲皮素阻滞SCC-15细胞周期并抑制CyclinD1/CDK复合体的表达
    2.3 槲皮素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p21/cip1和p27/kip1表达
    2.4 槲皮素对p21/cip1和p27/kip1上游关键调控因子的影响
    2.5 槲皮素对SCC-15细胞中p21/cip1和p27/kip1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2.6 槲皮素提高p21/cip1和p27/kip1蛋白稳定性
3 讨论

(5)利用CRISPR/Cas9文库和RNA-Seq技术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顺铂耐药相关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全基因组CRISPR/Cas9 筛选OSCC顺铂耐药相关基因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CAL27细胞为顺铂敏感细胞
        二、2μMDDP为适宜顺铂阳性筛选浓度
        三、6对PCR扩增反应引物符合实验要求
        四、6组样本PCR扩增产物定量混合比例确定
        五、6组样本PCR扩增反应产物质检符合建库测序要求
        六、gRNA测序数据分布与序列组成
        七、测序数据质控合格
        八、测序数据定量分析结果
        九、测序数据差异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顺铂耐药CAL27/Cisplatin细胞株的筛选培养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顺铂耐药CAL27/cisplatin细胞株筛选培养成功
        二、细胞样本提取的RNA质控合格
        三、测序数据质控合格
        四、测序数据定量分析结果
        五、测序数据差异分析结果
        六、CRISPR/Cas9 文库高通量筛选数据与RNA-Seq筛选数据联合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IRF7在CAL27 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功能初步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一、sh-IRF7-2敲减效率最高
        二、敲减IRF7 表达降低顺铂对CAL27 细胞抑制率
        三、敲减IRF7 表达降低顺铂处理后CAL27 细胞凋亡率
        四、敲减IRF7 表达能降低CAL27 裸鼠移植瘤对顺铂敏感性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顺铂化疗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6)HPV E6/E7通过IFI16/p53通路调控宫颈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及英文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IFI1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HPV18 E6E7通过下调IFI16的表达影响人宫颈上皮H8细胞生物学功能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IFI16参与调控H8细胞内p53的表达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
综述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

(7)干扰MSI1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ARCT
引言
第一章 MSI1、STAT3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MSI1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生物学过程的分子机制探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MSI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中CDKL1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和中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CDKL1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耐药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CDKL1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介导口腔鳞状细胞癌对HCPT耐药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株中CDKL1表达上调的机制
    1.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与癌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IKZF1 在肝细胞癌中转录调控MDIG的表达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MDIG在肝细胞癌中表观遗传调控p21(CIP1/WAF1)的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MDIG在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P~(53)和P~(21)表达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口腔鳞状细胞癌LncRNA HCG11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D]. 吴景景.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双硫仑联合铜通过调控应激反应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D]. 王玲. 兰州大学, 2021(09)
  • [3]HTR7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D]. 盛晓丽.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4]槲皮素通过调控p21/cip1和p27/kip1蛋白的稳定性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J]. 陈创茂,宋静琴,陈志俊,陈文. 现代肿瘤医学, 2021(06)
  • [5]利用CRISPR/Cas9文库和RNA-Seq技术筛选口腔鳞状细胞癌顺铂耐药相关基因[D]. 周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HPV E6/E7通过IFI16/p53通路调控宫颈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机制研究[D]. 李璐. 山东大学, 2019(03)
  • [7]干扰MSI1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D]. 王陈飞.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8]口腔鳞状细胞癌HCPT耐药中CDKL1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李克义. 山东大学, 2019(02)
  • [9]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3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 杜勇.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2)
  • [10]MDIG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霍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P~(53)和P~(2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