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杰,孙存龙,江臣[1](2021)在《常顶换热器铵盐垢下腐蚀防护措施优化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某石化公司常顶换热器管束频繁发生腐蚀泄漏,管束内壁铵盐结垢严重,部位蚀坑较多,呈线状,且有明显腐蚀沟槽,表现为典型的铵盐垢下腐蚀特征。针对装置电脱盐工艺、操作及检监测进行了管理优化,结果表明:装置电脱盐二级脱后盐含量明显下降,仅有0.15%的数据超标。对常顶换热器采取馏出线实施多点注水、每条注水线安装喷头、常顶注水量提升至24 t/h且确保有30%的液态水、选择结盐温度较低的中和剂、管束材质升级为钛合金等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后,应用效果显示:管束结盐区域缩小、结盐轻微,常顶换热器进、出口管线无异常减薄,已运行3年的钛合金管束腐蚀轻微。
于洋[2](2020)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炼油企业中最常见的生产装置类型,常减压蒸馏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可靠性一直是限制行业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具体的项目案例,首先介绍了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的腐蚀情况,其次结合项目的腐蚀情况,对造成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则结合分析结果,探讨了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的防护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改善使用现状,提升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张典元[3](2020)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塔顶换热器腐蚀泄漏及预防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原油品质不断劣化,其盐、硫及氯等腐蚀性杂质含量增大,加工过程中破乳困难,脱盐脱水难度增加,导致现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塔顶系统低温腐蚀加剧,成为原油加工过程中制约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结合现场实际,从低温腐蚀产生过程、低温腐蚀部位及设备材质等方面对常压塔顶换热器泄漏进行技术分析,同时针对现有的"一脱三注",加强腐蚀监检测等一系列防腐蚀措施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进一步探讨改进措施。
侯艳宏,李强[4](2020)在《常顶换热器出口弯头泄漏分析》文中提出某炼油厂常顶换热器(E-301A)出口弯头发生泄漏,分析认为E-301A处于HCl-H2O-H2S腐蚀环境,其出口温度处于露点以下,因管线标高偏差使E-301A支路油气分配多,注水量严重不足,因此导致其发生露点腐蚀和冲刷腐蚀,造成弯头泄漏。通过增加塔顶注水量、调整塔顶管线标高偏差和在分支前加注中和剂等来控制E-301A出口腐蚀。
杨馥娴[5](2020)在《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管道腐蚀速率模型研究》文中指出管道是炼化装置运行的重要连接。因此,为了保证装置的平稳运行需要加强对管道的腐蚀分析和管理。管道腐蚀因素较多且都具有较大模糊性和随机性,这些因素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相关性。随着炼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炼化过程的不断增多,从前的管道腐蚀诊断和预测方法逐渐无法适应管道腐蚀分析如今出现的问题。而智能数据分析算法具有较好的线性映射功能,能够对多种数据并行处理,能够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无法确定多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问题。因此,运用数据分析和开挖方法预测管道的腐蚀速率是管道腐蚀控制和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的重点改进方向。本文采用了查阅文献、现场腐蚀检查来获取数据和基础信息,并对所得到的管道腐蚀数据进行了腐蚀因素和损伤机理分析。在管道腐蚀检查的基础上,运用智能数据分析算法,构建PSO-MGM(1,1)模型和PCA-GA-BP模型,对管道腐蚀速率进行预测。结合某石化常压装置管道的实际情况,对PSO-MGM(1,1)模型和PCA-GA-BP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和验证。通过模型可靠性验证,两种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管道腐蚀速率。基于模型特点分析,PSO-MGM(1,1)模型更适用于单一且数据量小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PCA-GA-BP模型更适用于成套或数据量大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在PSO-MGM(1,1)模型预测的基础上,对管道进行腐蚀评价,分别计算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和对管道进行RBI定量分析,并结合腐蚀评价结果提出有效风险检验和管理措施。本文将智能数据分析算法引入炼化装置管道腐蚀速率预测,并以某石化常压装置管道为例进行分析和验证,可以给同类装置管道腐蚀损伤分析和腐蚀速率预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依据。
谢俊杰[6](2020)在《常减压装置初常顶钛制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加工高硫高酸原油时常减压装置初常顶低温部位腐蚀现象较为严重,部分炼厂常减压装置通过改用钛制换热器以减轻初常顶低温部位的腐蚀情况。但改用钛制换热器后仍有泄漏现象出现,因此,需要分析泄漏原因并采取一些防护措施。结合常减压装置生产情况,分析初常顶钛制换热器泄漏原因主要有机械腐蚀,焊接缺陷,电化学腐蚀以及盐酸酸蚀,并提出以加入有机中和剂,改进加注方法,视情况进行原油注碱等方法进行更好的保护,延长初常顶钛制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何昌春,徐磊,陈伟,徐晓峰,欧阳鹏威[7](2019)在《常顶系统流动腐蚀机理预测及防控措施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国内某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常压塔顶冷却系统换热器频繁出现腐蚀失效问题。基于物料衡算原理,采用逆向推导的方法及工艺过程模拟计算分析了该常压塔顶冷却系统的流动腐蚀失效机理,包括露点腐蚀、铵盐结晶沉积垢下腐蚀以及多相流冲刷腐蚀。注水是一种方便且非常有效的破除露点腐蚀和铵盐结晶沉积垢下腐蚀的工艺防护措施。但由于该炼油厂常压塔顶注水量有限,每台换热器采用不同的注水方式,依然出现了流动腐蚀失效问题。通过模拟计算,提出根据不同的注水量应选择不同的注水方式(总管注水、换热器定点注水和程控注水),从而实现该常顶冷却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王广勤[8](2017)在《常减压蒸馏装置长周期运行技术分析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国内常减压蒸馏装置近年来的长周期运行概况,阐述了设备的腐蚀机理和原因,并对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和应用探讨。
龚传波,涂连涛,赵永山,刁宇,杨有文[9](2017)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低温部位腐蚀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独山子石化)常减压蒸馏装置常压塔顶低温部位腐蚀较为严重,正常生产周期内,常压塔顶换热器管束及空冷管束发生了多次泄漏。通过分析,常压塔顶低温部位存在HCl-H2S-H2O环境下的露点腐蚀,同时塔顶注中和剂后与塔顶酸性介质反应生成铵盐,沉积在管束中形成垢下腐蚀,最终造成管件减薄穿孔后泄漏。通过采取优化装置电脱盐运行,评选低盐点中和剂、注剂注水位置改造、提高注水总量、单台常顶换热器改装雾化喷头、加装注水流量计及换热器浸泡等有效工艺防腐蚀措施,迅速提高了常顶低温部位露点区域内介质的pH值,减少了盐垢的形成,减缓常压塔顶低温部位的露点和垢下腐蚀速率,实现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宣明凯[10](2017)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及预防思考》文中研究指明蒸馏装置是炼油企业中最为常见的生产装置,我国有大量的炼油厂,一般都是采用常减压蒸馏作为首要的加工工序,但是这一工序的腐蚀情况也较为常见。虽然大多数炼油厂在材质以及工艺方面都有防腐的改进措施,但是在常减压蒸馏装置在检修过程中,常顶换热器仍然发现表面腐蚀,同时存在轻微裂纹。对此,为了做好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防腐工作,本文详细分析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常顶换热器铵盐垢下腐蚀防护措施优化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常顶换热器的腐蚀及机理 |
1.1 腐蚀情况 |
1.2 腐蚀机理 |
2 防护措施优化 |
2.1 垢下腐蚀部位 |
2.2 电脱盐优化 |
2.3 注水优化 |
2.4 注剂优化 |
2.5 材料防护优化 |
3 应用效果 |
3.1 电脱盐效果明显改善 |
3.2 结盐区域减少,管底结盐轻微,中和剂和注水优化措施取得实效 |
3.3 常顶换热器进、出口管线无异常减薄 |
3.4 钛合金管束适合常顶腐蚀环境,抵抗垢下腐蚀效果良好 |
4 结语 |
(2)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况概述 |
2 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
2.1 E1301出口弯头泄漏分析 |
2.2 E1301出口阀门直管数据异常分析 |
2.3 换热器E1301出口集合管数据异常分析 |
2.4 常顶换热器多次测量结果分析 |
3 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应对策略 |
3.1 实施设备升级改造 |
3.2 采取注碱处理模式 |
3.3 采取有机胺进行中和处理 |
3.4 其他应对策略 |
4 结语 |
(3)常减压蒸馏装置塔顶换热器腐蚀泄漏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常顶换热器泄漏情况 |
1.1 流程简介 |
1.2 常顶换热器使用条件 |
1.3 常顶换热器泄漏情况 |
2 常顶换热器腐蚀泄漏分析 |
2.1 低温腐蚀产生过程分析 |
2.1.1 低温HCl-H2S-H2O型腐蚀 |
2.1.2 冲刷腐蚀和垢下腐蚀 |
2.2 低温腐蚀部位设备材质分析 |
3 改进措施及建议 |
3.1 控制原油中腐蚀性杂质 |
3.2 工艺调整和一脱三注 |
3.3 设备管线材质升级 |
3.4 加强设备腐蚀监检测 |
4 结束语 |
(4)常顶换热器出口弯头泄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情况介绍 |
2 生产工况和防腐蚀情况分析 |
2.1 生产工况 |
2.2 工艺防腐蚀情况 |
2.2.1 电脱盐 |
2.2.2 塔顶“三注” |
2.3 泄漏后现场采样情况 |
2.4 探针监测 |
2.5 其他部位测厚监测情况 |
3 原因分析 |
3.1 偏流冲刷影响 |
3.2 常压塔顶流速计算 |
3.3 盐酸腐蚀 |
4 结论及建议 |
(5)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管道腐蚀速率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管道腐蚀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管道腐蚀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管道的腐蚀分析及数据处理 |
2.1 原料分析 |
2.2 主要腐蚀因素及机理分析 |
2.3 管道的腐蚀类型 |
2.4 管道腐蚀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
2.4.1 管道腐蚀数据收集 |
2.4.2 管道腐蚀数据标准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PCA-GA-BP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3.1 主成分分析法(PCA)数据分析 |
3.1.1 数据选取 |
3.1.2 数据预处理 |
3.2 BP神经网络预测管道腐蚀速率 |
3.2.1 BP神经网络原理概述 |
3.2.2 网络结构及参数 |
3.3 遗传算法(GA)优化的PCA-BP模型 |
3.3.1 遗传算法(GA)优化权值和阈值 |
3.3.2 PCA-GA-BP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3.4 结果分析和对比 |
3.4.1 结果可信度验证 |
3.4.2 结果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PSO-MGM(1,1)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模型 |
4.1 GM(1,1)预测模型 |
4.1.1 灰色理论(GM)预测模型基本原理 |
4.1.2 GM(1,1)模型建立 |
4.2 MGM(1,1)预测模型 |
4.2.1 马尔科夫链基本原理 |
4.2.2 MGM(1,1)模型建立 |
4.3 PSO-MGM(1,1)预测模型 |
4. 3.1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思路 |
4.3.2 PSO-MGM(1,1)模型建立 |
4.4 实例仿真及对比分析 |
4.4.1 数据选取 |
4.4.2 灰色GM(1,1)模型预测 |
4.4.3 MGM(1,1)模型预测 |
4.4.4 PSO-MGM(1,1)模型预测 |
4.4.5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5 与其它模型预测结果对比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腐蚀速率的管道腐蚀评价 |
5.1 管道剩余寿命预测 |
5.1.1 管道剩余强度 |
5.1.2 失效模型 |
5.1.3 管道剩余寿命 |
5.2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定量分析 |
5.2.1 分析流程 |
5.2.2 分析结果 |
5.3 实例分析 |
5.3.1 管道参数及概况 |
5.3.2 常顶换热器管道剩余强度分析 |
5.3.3 常顶换热器管道剩余寿命分析 |
5.3.4 常顶换热器管道失效可能性分析 |
5.3.5 常顶换热器管道失效可能性计算 |
5.3.6 常顶换热器管道失效后果分析 |
5.3.7 常顶换热器管道风险等级 |
5.4 管道的风险管理建议 |
5.4.1 风险控制 |
5.4.2 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6)常减压装置初常顶钛制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因分析 |
1.1 磨蚀与冲蚀 |
1.2 焊接缺陷 |
1.3 铁污染与电化学腐蚀 |
1.4 HCl腐蚀 |
2 建议 |
3 结语 |
(8)常减压蒸馏装置长周期运行技术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常减压蒸馏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因素 |
1.1 原油劣质化 |
1.2 三顶冷凝冷却系统的HCl-H2S-H2O腐蚀 |
1.3 低温烟气的露点腐蚀 |
1.4 高温硫腐蚀 |
1.5 高温环烷酸腐蚀 |
2 实现常减压蒸馏装置长周期运行采取的措施 |
2.1 常用工艺防腐措施 |
2.1.1“一脱四注” |
2.1.2 其他工艺防腐措施 |
2.2 低温烟气的露点腐蚀防护措施 |
2.3 选用高级耐蚀材料升级材质 |
2.4 阴极保护措施 |
2.5 选用防腐涂层 |
2.6 腐蚀监测 |
2.6.1 定点测厚技术 |
2.6.2 挂片监测技术 |
2.6.3 冷凝水分析监测技术 |
2.6.4 腐蚀在线监测系统 |
3 结语 |
(10)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及预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 |
2 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预防措施 |
(1) 应用有机胺中和剂 |
(2) 坚持原油注碱 |
(3) 优化注剂喷嘴效果 |
(4) 做好设备的升级与优化 |
3 结语 |
四、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常顶换热器铵盐垢下腐蚀防护措施优化及应用[J]. 马红杰,孙存龙,江臣.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2021(03)
- [2]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J]. 于洋. 清洗世界, 2020(12)
- [3]常减压蒸馏装置塔顶换热器腐蚀泄漏及预防措施[J]. 张典元.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20(03)
- [4]常顶换热器出口弯头泄漏分析[J]. 侯艳宏,李强.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20(03)
- [5]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管道腐蚀速率模型研究[D]. 杨馥娴.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常减压装置初常顶钛制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J]. 谢俊杰. 化学工程师, 2020(05)
- [7]常顶系统流动腐蚀机理预测及防控措施优化[J]. 何昌春,徐磊,陈伟,徐晓峰,欧阳鹏威. 化工学报, 2019(03)
- [8]常减压蒸馏装置长周期运行技术分析与应用[J]. 王广勤. 化工进展, 2017(S1)
- [9]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低温部位腐蚀及对策[J]. 龚传波,涂连涛,赵永山,刁宇,杨有文.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017(04)
- [10]常减压蒸馏装置常顶换热器腐蚀原因及预防思考[J]. 宣明凯. 化工管理,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