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都掌门”岩画研究

川南“都掌门”岩画研究

一、川南“都掌蛮”岩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锋,吴梦[1](2019)在《论僰人岩画与坡芽歌书、东巴文字造型的相似性及其民族渊源》文中研究指明僰人岩画与云南富宁的坡芽歌书及纳西族的东巴文字在符号造型层面有较多的相似性特征。通过对僰人岩画图像与其他两种"图像文字"的符号造型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三个民族的历史渊源,试图寻找僰人岩画与图像文字相似性的根源所在。

吴梦[2](2019)在《珙县僰人岩画图像造型研究》文中提出珙县僰人岩画是西南地区、甚至全国岩画的典型代表之一,最早(1935年)被美籍华人学者葛维汉发现。岩画为悬棺墓主而绘,两者同生共存。僰人岩画与僰人悬棺均是僰人的遗物,亦都是僰人丧葬习俗的主要形式。僰人岩画大致可以分为单体类图像造型和组合类图像造型,主要由人物图像、动物图像和几何形的符号图像构成,题材内容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图像采用红色和白色两种颜料绘制,主要以红色为主。造型手法以平面剪影式造型为主,部分以线勾勒或线面结合造型,图像造型简练、结构完整、动态丰富、形神兼备,兼具具象性与抽象性描绘。僰人岩画图像的造型不仅在形式层面具有艺术审美特征,在功能层面具有类似象形文字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僰人岩画承担着“文本”的角色,无声的“叙述”着这个已经消亡了的民族的记忆、信仰和文化。僰人无文字流传于世,高悬的棺木和悬棺周围的岩画是僰人遗存在悬崖峭壁之上的青壁史诗,诉说着他们曾经的兴盛与衰败。僰人岩画图像便是其记录历史的重要“图像文本”,集“图文一体”,以图言说。本文首先对僰人、僰人岩画、僰人悬棺进行了论述;其次,在此基础上,探究僰人岩画图像的造型特征及寓意;然后,结合僰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岩画的造型特征及寓意,分析僰人岩画图像的叙事功能和叙事类型;最后,对僰人岩画造型与富宁坡芽歌书和纳西族的东巴文字字形的相似性等有关僰人岩画研究的其他若干问题作以论述。僰人岩画是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丧葬文化属性的图像。本文以美术学科为本位,从图像学和叙事学等角度,对珙县僰人岩画图像的造型及寓意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僰人岩画这种介于图文之间的过渡形态的图像叙事属性和象形文字特征。

邓琴[3](2019)在《珙县“僰人悬棺”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悬棺主人"都掌蛮"是历史上行悬棺葬的最后一批民族,是治西南民族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中外学者对"僰人悬棺"及其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都掌蛮民族属性、悬棺葬文化、铜鼓等方面的内容,但是还未有人对珙县"僰人悬棺"的整体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其文化保护和开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梳理"僰人悬棺"的研究现状可以丰富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了解整体情况,提供发展策略。

胡文强[4](2018)在《四川铜鼓文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铜鼓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和东南亚国家及人民使用的礼乐器,也是象征权力和财富的重器,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四川是铜鼓文化发展传播的主要地区之一,文献古籍中多有关于四川铜鼓的记载,境内也发现有大量的铜鼓,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从未中断。在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历程中,其不断吸收巴蜀文化的精华,与巴蜀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铜鼓与古代四川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被民众顶礼膜拜,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品,也融注了人们深厚的思想情感。对四川铜鼓文化研究,探讨铜鼓文化在四川的起源与发展,并对铜鼓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铜鼓的社会价值的分析是本文的重点。

魏丽,孙德朝[5](2016)在《川南僰人悬棺岩画中身体活动形态的阐释》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川南僰人悬棺岩画内容进行研究。旨在对僰人悬棺岩画中所表达的身体活动内容进行描述与分析。主要结论:渔猎、战争、巫术舞蹈等内容岩画中反映的身体活动形态,具有西南民族活动的雏形。对研究中国传统体育具有知识考古学意义。

刘宇统,徐艳[6](2015)在《记忆重构: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类型分析与城市文化营造》文中研究说明川南僰人音乐文化是当地独有的城市文化资源,它可以在给当地城市旅游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发展动力的同时完成城市文化记忆重构。厘清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类型有利于城市音乐环境的营造和音乐节事的策划,对其文化记忆重构具有支撑性作用。

徐艳[7](2015)在《僰人音乐与仡佬族音乐民间术语系统初探》文中认为通过民间音乐术语系统研究少数民族之间音乐文化传承关系是音乐社会学的一种研究方式。僰人和仡佬族同为西南少数民族,都源于最早的濮人和僚人,通过比较他们的民间音乐术语及符号发现,僰人和仡佬族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大部分音乐传统区别明显。二者的构成要素相同,但比例不同、使用群体相似而实质不同、文化属性相类但意义不同,因此,无法完全支撑学界关于二者文化同源的既有结论。

刘宇统[8](2014)在《音乐图像研究的实践意识培养——以僰人岩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川南僰人岩画是僰人悬棺葬遗存伴出的图像文献,其中的音乐图像是我国音乐图像研究的重要资料。由于这些图像自身的特殊性,需要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实践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对象、实践方案、实践方法和手段等内容。

屈川[9](2012)在《川南僰人文化遗存概览及其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川南僰人,是古代四川宜宾南部山区的土着居民,是一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消亡民族。从先秦时期到明代中叶,多民族杂居与融合为宜宾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尤以僰人及其创造的历史文化最具历史底蕴,最能彰显宜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弘扬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深入挖掘、研究川南僰人文化遗存并开发其当代价值,当为宜宾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李飞[10](2012)在《魂兮归去:从贵州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文中认为从部分崖葬(岩洞葬、悬棺葬)棺木上的图案(棺画)出发,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西南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崖葬与岩画遗存,发现二者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独如此,岩画亦可能与除崖葬以外的火葬、土葬等葬俗间有关联。结合民族学和神话学的相关研究,对部分西南系统岩画进行重新释读,发现这些地点的岩画用较大篇幅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的有关题材,祖灵崇拜是西南系统岩画的重要内容,也正因此故,其与包括崖葬在内的墓葬间关系密切。西南系统岩画主要应是汉至明之间的作品,壮侗语族中的壮、傣、仡佬等族先民是西南系统岩画的主要创造和使用者;随族群的移动,宋代以降,与之相接的苗、瑶、彝、怒、佤等族先民亦开始使用岩画,佤族大房子壁画、画布、苗瑶棺画等,均可视作岩画的孑遗。早期岩画(汉至宋代)普遍与创世神话关系密切,借此营造祖居世界,招引亡灵归去与祖先团聚,并实现信仰中的再生。晚期岩画(宋明时期)则以马为主要图式,可能与宋廷在广西设立马市从而促进了当地马匹饲养的勃兴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崇拜祖灵,是一种万物有灵观念下取悦祖灵(并使之远离),使之造福于子孙的精神信仰,其核心是对生者有利,是禳灾祈福,这亦可视作西南系统岩画的主要功能。初步研究发现,运用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特别是创世神话来释读西南系统岩画是可行的,并可能是未来岩画研究的有效路径。

二、川南“都掌蛮”岩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南“都掌蛮”岩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论僰人岩画与坡芽歌书、东巴文字造型的相似性及其民族渊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僰人岩画造型与坡芽歌书的相似性
    1. 坡芽歌书“绸裤”字形与僰人岩画造型元素比较
    2. 坡芽歌书“星星”字形与僰人岩画造型形象比较
    3. 坡芽歌书“石块”字形与僰人岩画造型类型比较
    4. 坡芽歌书“七日”字形与僰人岩画造型结构比较
二、僰人岩画造型与东巴文字的相似性
    1. 东巴文“日”字形与僰人岩画造型结构比较
    2. 东巴文“覆”字形与僰人岩画造型语境比较
三、珙县僰人与富宁壮族及纳西族的族属渊源
    1. 僰人族属与富宁壮族的关联性
    2. 僰人族属与纳西族的关联性

(2)珙县僰人岩画图像造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
    2.研究现状
    3.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和难点
    4.研究方法及价值
第1章 僰人岩画概述
    1.1 僰人葬俗
        1.1.1 关于僰人
        1.1.2 僰人悬棺
    1.2 僰人岩画
        1.2.1 岩画图像
        1.2.2 岩画与悬棺
第2章 僰人岩画图像造型
    2.1 僰人岩画单体图像造型
        2.1.1 人物图像
        2.1.2 动物图像
        2.1.3 几何形图像
    2.2 僰人岩画组合图像造型
        2.2.1 人物与动物的组合图像
        2.2.2 其他类型组合图像
第3章 僰人岩画图像叙事
    3.1 僰人之文字·文本
        3.1.1 僰人岩画与文字
        3.1.2 僰人岩画之文本
    3.2 僰人图像文本之叙事
        3.2.1 僰人岩画图像之日常生活叙事
        3.2.2 僰人岩画图像之战争叙事
        3.2.3 僰人岩画图像之宗教信仰叙事
    3.3 僰人岩画之场域空间叙事
        3.3.1 自然场域
        3.3.2 人文场域
第4章 僰人岩画图像研究的其他若干问题
    4.1 僰人岩画造型与坡芽歌书的相似性
        4.1.1 富宁坡芽歌书
        4.1.2 僰人岩画图像与坡芽歌书造型比较
    4.2 僰人岩画造型与东巴文字的相似性
        4.2.1 东巴文字
        4.2.2 僰人岩画图像与东巴文字造型比较
    4.3 珙县僰人与富宁壮族及纳西族的族属渊源
        4.3.1 僰人族属与富宁壮族
        4.3.2 僰人族属与纳西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3)珙县“僰人悬棺”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研究概况
二、具体研究
    1、悬棺葬主人的族属问题
        1.1傣族说
        1.2濮人说
        1.3僰、濮、僚一脉相承说
        1.4古越人说
        1.5僚人或仡佬说
    2、都掌蛮消亡原因探析
    3、岩画文化研究
    4、铜鼓文化研究
    5、保护与开发
三、结语

(4)四川铜鼓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中外合作
    五、四川铜鼓文化的研究概况
    六、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附图
第一章 四川铜鼓文化的起源、分布与发展
    一、历史文献记载
    二、考古发掘的铜鼓
    三、四川铜鼓分布
    四、使用铜鼓的族群
第二章 四川铜鼓的类型
    一、万家坝型铜鼓
    二、石寨山型铜鼓
    三、冷水冲型铜鼓
    四、遵义型铜鼓
    五、麻江型铜鼓
    六、其他类型铜鼓
第三章 铜鼓纹饰及文化内涵
    一、太阳纹
    二、翔鹭绕日纹
    三、人脸纹
    四、青蛙饰
    五、其他纹饰
第四章 铜鼓的社会功能
    一、作为炊具的铜鼓
    二、作为乐器的铜鼓
    三、作为礼器的铜鼓
    四、作为重器的铜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川南僰人悬棺岩画中身体活动形态的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1 僰人悬棺岩画及其分类
2 僰人渔猎岩画中的身体活动形态
3 僰人战争岩画中的身体活动形态
4 僰人巫术舞蹈中的身体活动形态
5 僰人休闲娱乐中的身体活动形态
6 结束语

(7)僰人音乐与仡佬族音乐民间术语系统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僰人音乐的主要类型及其术语系统
    (一) 音乐图像以及纹饰符号系统
        1. 僰人岩画中的乐舞图像
        2. 僰人岩画中的乐器图像
        3. 僰人服饰上的乐舞纹饰
    (二) 铜鼓术语系统
    (三) “僰蛮遗音”
二、仡佬族音乐类型及其术语构建
    (一) 歌曲术语
    (二) 器乐术语
    (三) 乐舞术语
三、两个民间音乐术语系统的异同
    (一) 构成要素相同但比例不同
    (二) 使用群体相似而实质不同
    (三) 文化属性相类但意义不同

(8)音乐图像研究的实践意识培养——以僰人岩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定实践目的找准实践对象
二、设计有效的实践方案
三、合理使用实践方法和手段
结论
    (一) 僰人岩画与悬棺总体研究
    (二) 僰人岩画的整体布局研究
    (三) 僰人岩画中音乐图像研究

(9)川南僰人文化遗存概览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丰富的川南僰人文化遗存
二 川南僰人文化遗存的研究概况
三 川南僰人文化遗存的当代价值
结语

四、川南“都掌蛮”岩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僰人岩画与坡芽歌书、东巴文字造型的相似性及其民族渊源[J]. 李彦锋,吴梦.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02)
  • [2]珙县僰人岩画图像造型研究[D]. 吴梦. 西南大学, 2019(12)
  • [3]珙县“僰人悬棺”研究综述[J]. 邓琴. 北极光, 2019(02)
  • [4]四川铜鼓文化研究[D]. 胡文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8(03)
  • [5]川南僰人悬棺岩画中身体活动形态的阐释[J]. 魏丽,孙德朝.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5)
  • [6]记忆重构:川南僰人音乐文化类型分析与城市文化营造[J]. 刘宇统,徐艳. 中国民族博览, 2015(04)
  • [7]僰人音乐与仡佬族音乐民间术语系统初探[J]. 徐艳.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1)
  • [8]音乐图像研究的实践意识培养——以僰人岩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为个案[J]. 刘宇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01)
  • [9]川南僰人文化遗存概览及其当代价值[J]. 屈川. 宜宾学院学报, 2012(10)
  • [10]魂兮归去:从贵州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J]. 李飞. 南方民族考古, 2012(00)

标签:;  ;  ;  ;  ;  

川南“都掌门”岩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