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雷骏轩,戴琳,黄卓凡,林昊泓,邓克淋,夏静娴,李敏[1](2021)在《基于“上病下治”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方法以"血管性痴呆""针灸""针刺"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近10年国内发表的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结果共纳入106篇相关文献,相关穴位33个。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下肢穴位主要归属的经脉为胃经与脾经,使用频数较多的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丰隆、血海与悬钟,其中使用频数高的穴位主要为特定穴。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委中、大钟-涌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足三里-三阴交、悬钟-血海-太溪-丰隆-太冲组成。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丰隆-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结论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基于"上病下治"配伍使用下肢穴位进行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临床疗效。

史梦龙,赵敏,张杰,孙田烨,蒋亚楠,董紫琲,李艺鸣[2](2021)在《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频率学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inoMed、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中成药联合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受体拮抗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2名调查员进行独立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并对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用RevMan5.4、Stata/MP1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0个RCT,涉及天智颗粒、养血清脑颗粒、银杏叶、脑心通胶囊、脑脉泰胶囊、脉血康胶囊、复方海蛇胶囊、脉血疏口服液8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改善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脑心通胶囊(88.2%)>联合脑脉泰胶囊(78.6%)>联合天智颗粒(56.3%);(2)治疗有效率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复方海蛇胶囊(86.4%)>联合脉血康胶囊(73.3%)>联合脑心通胶囊(72.3%);(3)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银杏叶(90.2%)>联合脑心通胶囊(71.7%)>联合养血清脑颗粒(65.3%);(4)改善痴呆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Mo CA)]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脑心通胶囊(99.9%)>联合天智颗粒(67.7%)>联合脑脉泰胶囊(57.3%);(5)安全性方面,最优的前3种方案为化学药联合银杏叶(62.8%)>联合复方海蛇胶囊(62.2%)>单用化学药(60.1%)。结论中成药联合化学药在治疗有效率、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临床痴呆程度方面均优于单用化学药,且未发现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但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结论仍待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王曼洁[3](2021)在《岐黄针疗法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

原彬蔚[4](2021)在《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对比化痰通络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和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对于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标准分治疗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片+化痰通络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盐酸多奈哌齐片)。通过观察和分析每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的相关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ADL评分的数值,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组间、组内差异情况,疗效与疗程相关关系等问题。结果最终纳入68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5例),脱落4例。1.确保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经检验P<0.05,说明治疗4周后统计学存在差异,治疗组较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两组各量表评分上均进一步改善,经检验,在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方面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在ADL上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从均值来看两组均有所上升。2.各组组内两两比较,观察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MMSE、Mo CA、ADL评分指标,经检验P<0.05,认为中、西药均可改善痰瘀阻窍型SCVCI患者的临床疗效。3.从疗程与疗效看各量表的变化,治疗12周后的疗效比治疗4周后的疗效更显着,认为在一定治疗时长内,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关系。4.观察中医疗效评定,治疗组临床痊愈0、显效1例、有效26例、无效6例,对照组临床痊愈0、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2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31.42%,说明化痰通络汤在治疗该病总有效率上作用显着。结论痰瘀阻窍型SCVCI患者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行为能力,还能缓解患者头重头痛、纳呆腹胀、面色晦暗等不适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任思思[5](2021)在《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益气活血治疗法则是将补益元气与活血行血相结合而成的中医治疗法则。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衍化源流,其形成、发展、确立,建立在对气血理论、瘀血理论的逐渐深刻认识之上。气血为人身之本,其二者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二者一损俱损,荣辱与共。气血认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疾病抗争史。益气活血法萌发于秦汉时期,从认识到气血调和人体安和,气血失调遂生病证,再到瘀血病因辨证,气虚血滞的逐步出现,为益气活血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直到明清时期,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明确出现在医学典籍中,益气活血法随着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创立,逐渐得以完善、确立。气血二者,气旺促血行,气虚血生滞,益气则可以活血。若是正气虚损,气机失调,运血无力,经脉瘀阻,血行不畅无法濡养四肢百骸,则成气虚血瘀证。气为阳主煦之,血为阴主濡之,气虚致阳虚无力温养机体,且寒从中生,易为邪所侵袭;同时无力推动血液濡养周身,则脑髓清窍失养,周身经脉不利,行动障碍,麻木不仁;血液瘀阻,经脉气血更为滞涩,肢体失养,经脉拘挛,肌肤色变,不通而痛。历代医家皆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人体气血失调紧密相关。脑主神明,为元神之府,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主感觉、肢体运动等功能。孙思邈有云“头者,人之元首,人神气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手足三阳经络汇于头面、行于四肢百骸,因而气血失调,脑髓失养,或外感邪气,则有瘫痪、肌肉萎缩、抽搐、震颤的症状。《黄帝内经》提出“血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指出气血的变化是厥病发生的基础。气虚而致清阳不升、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脑失濡养,导致神明失用。刘完素认为“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血涩难行,瘀滞不通,滋养不能,则人体肢节肌肉痿软,活动不利。“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说明气血流畅,肢骸贯通,则恢复如故。关于中风,张景岳认为“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王清任同样赞成中风肢体痿厥为“非风”,因此正气虚损,血液瘀滞,气虚血瘀成为脑病常见病因病机。由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而致的肢体筋脉拘挛、震颤、行动不利、大脑神机不用神志障碍,可用益气活血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正气充足,血行通畅,气血通和,神机得运,人体安和。现代益气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有学者对其相关方剂进行实验室研究,有证据显示,益气活血法类方能很好的修复和改善人体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病发病初期以及恢复期,运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病理上的损伤,而且在残障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认知以及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上均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因此,对益气活血法理论源头进行梳理,并对20年来益气活血法关于脑病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益气活血法则在现代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中医文献理论的支撑、循证医学的证据。第一部分基于中医古籍探讨"益气活血"理论源流及运用目的全面检索古代医经典籍中有关“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认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古代各个时期益气活血相对应的病因病机理论分析、临床运用情况,并从整体上讨论益气活血法发展规律,探寻其历史源流,发展衍化。从整体上总结历代中医学家临症运用益气活血法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为现代中医药关于益气活血法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医古籍文献检索与现代文献检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秦汉时期到清末的中医古籍经典中,有关益气活血相关的气血理论分析、气虚血滞、瘀血、辨证论治、用药思路等内容。梳理源流脉络时以时间顺序为经纵向体现益气活血思想发展进程,以作者、着作为纬横向展开论述,整理各个时期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字描述,提炼相关学术思想,归纳总结益气活血法的发展衍化。结果益气活血的治疗法则发展经历了萌芽、奠基、充实、发展、完善五个阶段。全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分为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1萌芽阶段(秦汉时期)。本阶段充分阐释了气血理论,认为二者不可缺一,功能相辅成,气血为人体之本,气充成形,血畅则流行于全身,气充血足,人体安和。其中,《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血瘀的概念,并有相应活血化瘀,攻补兼施,治疗法则,见于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2奠基阶段(晋隋唐时期)。对气血的理论认识逐渐深刻,辨证论治需察明气血,诸病寻源,明确病因病机,论证瘀血致病之时,常考虑气虚成分,多见于外科、妇产科。随着唐朝本草类专着的问世,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不断被总结、运用,为后世益气活血治疗法则,相应的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用药思想构建起到了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充实阶段(宋时期)。丰富了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上阐述了气血二者对人体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强调了气的重要性,并从内、外、不内外三方面探讨了血瘀症的产生,认为“虚”是血瘀产生的内在因素。益气活血法则在此阶段得到了充实,益气从补元气、益卫气具体到健脾气。4发展阶段(金元时期)。随着医家流派的出现,益气活血法在此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血二者载运相因,气虚无力,血生瘀滞,瘀血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血不生,易成症瘕积聚。此时期,益气活血多用于外科、女科。益气包括益正气、卫气、脾胃之气,药物多用黄芪、人参、白术等,活血药物多用归地芎芍、干漆、桃红。5完善阶段(明清时期)。本阶段在气血之中,突出了气的作用,气虚血瘀作为益气活血法则的病因病机开始明确出现在本时期的医学着作中,相应用药则益补之活之,于活血之时增加参、芪等补中益气。直至益气活血代表方BYHWD的问世,补气益气,以大剂量黄芪为君,配以桃红四物,补气活血化瘀生新,益气活血法则正式确立下来。常见使用于临床各科。结论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历史衍化脉络,发现益气活血法始终伴随着历代医家对气血认识的深入程度而不断升华。形成最初,不仅认识到了气血二者生理关系,还需继续挖掘气血二者病理上的关系,益气活血法开始萌发。随着气血理论的认识逐渐深刻,开始探讨气为二者关系的主要部分,认识到气机变化确实能影响血行变化,再到在瘀血的形成过程中不离气虚,即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开始纳入研究,这为益气活血法的形成起到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益气活血不断充养、成熟的道路上,益气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对益气的认识也随着医学的积累,分别有了益元气、益卫气、益脾胃中焦之气的升华,用药思路也出现了参芪、白术、补中益气,但仍为随症加减,没有形成固定的方药配伍。直到清朝王清任,集大成者,创立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才将益气活血法正式确立起来。方中120g黄芪为君,以促气复血行,益气生血,归地芎芍稍加桃红,则为桃红四物,多用则破血,少用则活血,共同起到益气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与此同时,益气活血法正式出现。第二部分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治疗脑病(中风、多发性硬化、癫痫、痴呆、头痛、头晕等)的临床疗效,为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本研究由2名独立研究员按照PRISMA国际标准,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1999.6-2020.6的中文、英文数据库,如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对脑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本研究制定的纳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以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和GRADE系统推荐级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合并数据,评价指标为RR、MD。结果本研究共有21项原始文献,1946例患者纳入研究。1有效率: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1.19(95%CI[1.14,1.24]),I2=21%,P<0.00001];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2.38(95%CI[1.59,3.55]),I2=0,P<0.05];表明在脑病常规治疗中加载BYHWD或者单用BYHWD的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2 NIHSS评分: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的NIHSS评分,结果为[MD=-2.38(95%CI[-3.32,-1.44]),P<0.00001,I2=81%],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中风基础上加用BYHWD,能够明显降低神经损伤NIHSS评分,提升患者神经功能;BYHWD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MD=-0.35(95%CI[-2.45,-1.75]),P>0.05,表明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对比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方面没有差异。3 ADL评分:单用BYHWD与常规西药对比治疗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MD=6.4(95%CI[5.23,7.57]),P<0.00001,I2=0];BYHWD+常规治疗与常规西药比较治疗中风的ADL评分,[MD=16.27(95%CI[13.73,18.80]),I2=0,];结果表明BYHWD的加载治疗对比单用西药,能够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ADL评分。4 GRADE证据质量评级: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的联合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纳入文献GRADE证据质量评级偏于中等。结论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语益气活血法是中医理论指导的治疗法则,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脑病的防治中的疗效优越,多受重视,广为推崇。1.益气活血法萌芽于秦汉时期,气血理论、瘀血概念深入人心;奠基于晋隋唐时期,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辩证逐渐清晰,并对益气活血之药进行总结;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充实于宋时期,对血瘀进行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方面的详细论述;发展于金元时期,血瘀病因病机辩证明确,用药思路渐趋成形;完善于明清时期,气虚血滞的病因病机的明确,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开始临床运用。2.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在脑病急性期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在脑病恢复期单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治疗脑病单用或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在源流衍化汇总中,仍有不足,总结梳理的不够全面,存在相关古籍遗漏的可能;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中,缺乏高质量RCT,整体文献质量等级不高,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同时,本研究未系统关注益气活血法的实验室研究进展,对益气活血法提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支撑。鉴于益气活血法的使用价值,今后有必要多利用生物学、免疫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有效成分和组方,对发挥作用的细胞、分子进行阐述,继续为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微观的、具体的理论支撑。

徐婧,程岩岩,张立德,丛国倩[6](2021)在《中医治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医学中没有对血管性痴呆的确切记录,但散见在"文痴""呆病""痴呆""善忘"等难治病范畴中。该病病变过程复杂多变,或从虚致病,或虚实夹杂。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既从整体出发,又着眼于局部,达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面论述该病的中医研究,为临床更好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李雪娜[7](2021)在《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深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支撑和临床研究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病例均来源于2020年3月至2020年1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特需科门诊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60例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均可接受中风病恢复期常规治疗,如降压、调节血脂、血糖等药物可按医嘱照常服用,以排除影响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干扰因素。治疗组取穴:神庭至风府之间的督脉,及其两侧旁开1.5寸的膀胱经:三线头部腧穴均每间隔1.5寸取1穴排刺、双侧颈夹脊穴排刺;对照组取穴: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针灸学》中痴呆的针刺处方:印堂、神庭、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足三里(双侧)、悬钟(双侧)、太溪(双侧)。疗程: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分别于入组即刻、第4疗程末,对两组患者进行ADL、MMSE、HDS-R评分及痴呆总疗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变化。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受教育程度及痴呆程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MMSE评定: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值较治疗前均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ADL评定: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HDS-R评定:两组治疗前、后HDS-R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值较治疗前均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30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无脱落病例及晕针、滞针等不良情况发生。研究结论1.本研究表明: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均有效果,均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2.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3.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疗效显着,可有效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宋晓晨[8](2021)在《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于痴呆的治疗,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课题拟从中医医籍及国内较为权威的学术数据库所记载的中医痴呆古今医案入手,梳理中医治疗痴呆的古今医案情况,呈现大历史观下医家临证诊治痴呆的演变与发展,挖掘整理古今医家对痴呆的病因病机等理论的认识及古今医家对痴呆的诊疗规律和经验,为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借鉴、拓展思路。同时,结合对痴呆古代文献的梳理与中医相关研究的概述,对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体论述。方法:1.基于《中华医典》对痴呆的古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应用理论归纳与分析法,按照病名溯源、病因病机、治疗沿革等进行分析。2.基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库存的中医学经典医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痴呆的古今医案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按照医案年代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病因分布情况、病性病位分布情况、症状分布情况、方药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3.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近10年来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发文年份、发文地域、发文单位、文献类型、研究内容、项目支持、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等进行分析。结果:1.痴呆首见于唐代的《华佗神医秘传》,又名“呆痴”“愚痴”“痴病”“神呆”“呆证”“呆病”等。明代以前多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可由药邪、先天因素、外伤、七情内伤、他病继发等诱发,病机以脏腑气血虚损为本,痰、瘀、火热为标。病位以心、脑为主,兼有肝、脾、肾。治疗兼见针灸与中药疗法。针灸选穴多为心经与肾经上的穴位。中药疗法包含藜芦、牵牛、石菖蒲、远志等化痰药及多个化痰补虚方的应用。2.共录入医案376则,分为少量的古代医案与近代医案,以及大量的现代医案。患者以60-79岁的男性居多。常见病因依次为他病继发、情志因素、毒邪、先天因素和外伤。常见病性依次为痰、血瘀、精髓亏虚、气虚、火热、气滞、阴虚等。常见病位依次为肾、心神(脑)、脾、心、肝、肺、胃、胆。常见症状依次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降低、性情改变等。常见方剂依次为补益剂、祛痰剂、活血剂、祛湿剂、行气剂、清热剂等。常见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等。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依次为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六味地黄丸、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等。常用药物可聚类为补虚类、活血类、化痰类。经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评估,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对支持度百分比最高的石菖蒲-远志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9个活性成分,73个潜在靶点,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c AMP信号通路、蛋白质去泛素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活性氧代谢过程、节律周期过程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及通路。3.共纳入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文献1558篇。年发文数量呈波动增长。主要发文地域依次为北京、湖北、广东、黑龙江、山东等。主要发文单位依次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研究内容包含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治未病、护理、康复等早期防护与病后调护的相关研究。治疗方法囊括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多项资助与支持。载文量最多的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等18种期刊为“核心区”期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结论:1.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由以虚、痰为主要病机演变为以虚及正虚夹痰夹瘀为主,并兼见火热、气滞、湿阻、寒凝、水停等,治法也由补虚、化痰发展为补虚、化痰、活血、开郁、清热、燥湿、驱寒、利水等。2.痴呆的病因有他病继发、七情内伤、外伤、毒邪、先天因素等,病性以痰、血瘀、精髓亏虚为主,病位以肾、脑、脾、心、肝为主,症状表现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低下等,证型以正气不足的虚证与虚中夹痰夹瘀的本虚标实证为主,治疗时多应用补虚药、化痰药、活血药、清热药等,依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3.常用方剂有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常用中药有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黄芪、半夏、郁金、当归等,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4.痴呆的中医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内服外治相结合、多靶点靶向治疗的日臻完善的治疗模式,研究趋势为痴呆的早期干预与病后调护。

寇晓宇[9](2021)在《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以记忆力为主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候等变化,来客观评价补肾活血汤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符合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将60例病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及降脂稳斑等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对照组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汤联合胞磷胆碱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12周为治疗时间,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Hachinski缺血量表(Hanchinski Ischemic Score,HIS)评分作为入组标准,在治疗前、12周后及入组一年后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词语流畅性试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评分,记录实验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实验前基础资料,MMSE、MOCA总分及各单项分数、VFT、ADL、SDSVD分数分布均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经过12周治疗后,对照组和中药组MMSE、MOCA总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中药组提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MSE单项分数比较,执行能力分数比对照组分数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MOCA单项分数比较,执行能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延迟回忆分数均比对照组分数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VFT分数,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MMSE、MOCA总分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各单项分数比较,在时间定向力、延时记忆力、计算力、执行能力方面中药组与对照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各单项分数比较,在执行能力、计算力、抽象概括能力、延迟回忆方面中药组与对照组分数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FT分数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能力:经过12周治疗后,ADL总分、BADL和IADL分数,中药组分数与对照组及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ADL总分数比较,中药组与治疗前相比分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分数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分数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DL分数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L分数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经过12周治疗后,对照组和中药组SDSVD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中药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1年后中药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SDSVD分数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肾活血汤可提高脑小血管病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且效果优于对照组。2.补肾活血汤对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年后中药组治疗的远期效果仍明显。

刘慧慧[10](2021)在《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VCI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物质的影响,分析针刺是否可以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从而对VCI大鼠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为针刺治疗V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一: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选取雄性SD大鼠8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动脉,模型组制备VCI大鼠模型,头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作为干预手段,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作为行为学检测指标;采用HE染色分析其形态学变化。实验二:针刺对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项针组、头针+项针组。假手术组仅暴露颈动脉;模型组制备大鼠VCI模型;头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项针治疗,头针+项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基础上给予头针+项针治疗;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 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l-2、Nrf2、HO-1 与 NQO1 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 mRNA和NQO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水迷宫实验评分比较:模型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造模成功;针刺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逃避次数、潜伏期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头针组与逃避次数、潜伏期中与项针组相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形态规则,排列致密整齐,分布均匀,细胞核大而规则,无明显的神经元丢失现象;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层次较差,形态不规则,排列疏松紊乱,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变宽,神经元丢失明显;头针组和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欠佳,排列不规则,细胞间质水肿,细胞核固缩,深染程度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丢失;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结构相对完整,排列比较均匀,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减轻,细胞核固缩减少,深染程度降低,神经元与周围组织间隙变小,神经元少量丢失。3.Elsia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明显增加(P<0.01),GSH、SOD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P<0.01),GSH、SOD表达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中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DA表达减少,GSH、SOD表达明显增加,与其他针刺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4.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明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ytC、cleaved Caspase-3、Bax表达减少(P<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各物质表达量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0-1与NQ01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头针组、项针组相比,头针+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增多(P<0.01);与头针组相比,项针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f2、HO-1与NQO1表达量相近,二者无明显差别(P>0.05)。5.RT-PCR检测结果:模型组、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针刺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头针+项针组大鼠Nrf2mRNA、HO-1mRNA、NQO1mRNA表达较其他针刺组明显增多(P<0.01);项针组大鼠 Nrf2mRNA、HO-1mRNA、NQO1mRNA 表达量与头针组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针刺能够改善VCI大鼠认知功能,并能减轻VCI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损伤,头针联合项针治疗效果最佳。2.针刺能够促进VCI大鼠海马组织抗氧化应激反应,增加抗氧化物的表达,减少MDA的合成。3.针刺能够抑制Cytc、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4.针刺可能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引起下游HO-1、NQO1合成增加,并激活抗氧化物GSH、SOD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的产生,从而对大鼠海马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上病下治”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穴位选用频次与频率
    2.3 经脉选用频次与频率
    2.4 穴位特性
    2.5 穴位聚类分析结果
    2.6 穴位配伍关联分析
3 讨 论
    3.1 中医理论依据
    3.2 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2)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对象
        1.1.2 干预措施
        1.1.3 结局指标
        1.1.4 研究类型
        1.1.5 其他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和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3 传统Meta分析
    2.4 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MMSE)
    2.5 总有效率
    2.6 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
    2.7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
    2.8 安全性评价
    2.9 小样本效应评估
3 讨论

(4)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
    3.治疗前后组内疗效分析
讨论
    1.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2.研究治疗痰瘀阻窍型CSVCI的必要性
    3.导师对CSVCI的认识
    4.导师从“痰瘀”论治CSVCI的思路
    5.导师诊疗CSVCI的经验总结
    6.化痰通络汤的相关分析
    7.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综述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2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益气活血”历史源流及运用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古籍检索
    4 研究结果
    5 益气活血法源流总结
    6 益气活血法运用探讨
    7 结论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益气活血法对脑病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中医治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古今认识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2 对血管性痴呆辨证分型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3.1 经典方剂
        3.1.1 四物汤类方
        3.1.2 补阳还五汤
        3.1.3 地黄饮子
        3.1.4 通窍活血汤
        3.1.5 升降散
    3.2 经验方
    3.3 中成药
4 针刺对VD治疗的研究
    4.1 针刺治疗VD的动物实验研究
    4.2 针刺治疗VD的临床实验研究
5 讨论
    1)在辨证论治下选方治疗。
    2)临床试验多元化。
    3)基于“体质可调”预防血管性痴呆。
    4)拓展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
    5)病情评估指标统一化。

(7)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或中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基线资料收集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3.3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3 现代医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
    4 立题意义
    5 头穴理论依据
    6 颈夹脊穴理论依据
    7 排刺针法的应用
    8 观察指标的应用依据
    9 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
    10 存在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痴呆古代文献梳理
    一、病名溯源
        (一)痴呆释义
        (二)痴呆别名
        (三)痴呆内涵
    二、病因病机
        (一)痴呆病因
        (二)痴呆病机
        (三)痴呆病位
    三、治疗沿革
        (一)针灸疗法
        (二)中药疗法
    四、小结
第二部分 痴呆古今医案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选案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规范化处理
        (二)建立数据库
        (三)统计分析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医案梳理
        (二)数据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一)医案一般情况分析
        (二)因机证治规律分析
    六、小结
第三部分 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第四部分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调查
        (二)发病机制
        (三)风险因素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五)治疗现状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一)文献记载
        (二)病因病机
        (三)症状证型
        (四)治疗现状
    三、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病因病机
    二、症状证型
    三、类证鉴别
    四、治则治法
    五、治疗方法
    六、各时期杰出医家思想
    七、中医药治疗痴呆的现状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案来源
附录2 证素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9)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2 受试者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2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3 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学基础
    4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1.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名归类
        1.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及治疗
        2.1 VCI的危险因素
        2.2 VCI的病理机制
        2.3 西医治疗VCI
实验部分
    实验一 针刺对VCI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分
        4.2 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观察
    实验二 针刺对VCI大鼠海马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ELsia法检测大鼠MDA、GSH、SOD含量
        4.2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CytC、cleaved Caspase-3、Bax、Bc1-2、Nrf2、HO-1与NQO1蛋白表达情况
        4.3 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rf2mRNA、HO-1mRNA和NQO1mRNA的表达情况
讨论
    1 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理论依据
    2 探讨Nrf2-ARE信号通路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3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
    4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5 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6. 针刺通过调控Nrf2-ARE信号通路保护VCI海马组织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上病下治”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规律[J]. 雷骏轩,戴琳,黄卓凡,林昊泓,邓克淋,夏静娴,李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18)
  • [2]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网状Meta分析[J]. 史梦龙,赵敏,张杰,孙田烨,蒋亚楠,董紫琲,李艺鸣. 中草药, 2021(13)
  • [3]岐黄针疗法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王曼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化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窍型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原彬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D]. 任思思.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中医治法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J]. 徐婧,程岩岩,张立德,丛国倩. 世界中医药, 2021(08)
  • [7]头穴联合颈夹脊穴排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雪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D]. 宋晓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补肾活血汤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疗效观察[D]. 寇晓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D]. 刘慧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