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治理技术

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治理技术

一、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控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池秀莲,孙楷,王铁霖,李晓琳,杨光,郭兰萍[1](2021)在《中药生态农业中杂草对作物的影响及其生态防控》文中研究说明杂草是中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药用植物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该文分析了杂草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并从种间相互关系、土壤微生态环境、光环境、有害生物自然控制等方面阐释了杂草对中药材产生有利影响的可能机制,提出了3个杂草防控的基本原则,即"药草平衡,总体最优""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保益除害,增益控害"。最后梳理了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几种常见的杂草生态防控技术,包括免耕控草、秸秆覆盖治草、轮作治草、以草治草、利用作物竞争性治草、化感作用治草等。该文旨在应用生态学理论指导杂草管理和防控,兴利除弊,变害为宝,促进中药材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杂草多样性的保护。

张苗苗[2](2020)在《果园生草对杂草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文中认为果园生草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果实品质且可以抑制杂草,果园生草已经成为新的管理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对于果园生草的研究集中在生草品种的筛选以及对土壤肥效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而对生草枯草期以及刈割再覆盖对杂草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甚少。本实验选用常见的生草品种植株腐解液对杂草化感作用及其植株覆盖与田间两种常见除草方式对比,旨在明确生草腐烂后对海南常见杂草种子及幼苗的化感作用,并对比几种处理方式对杂草多样性的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从而探明生草植株刈割及腐烂后对杂草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利是弊,哪种除草方式对土壤更有利。本实验选用禾本科绿肥大叶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豆科绿肥柱花草(Stylosanthes)、蝶豆(Clitoria ternate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平托花生(Desmodium heterocarpum)几个品种植株覆盖土壤,草甘膦除草剂喷施以及除草黑膜覆盖几个处理来探究对杂草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紫花苜蓿、大叶油草、蝶豆、柱花草、黑麦草和平托花生植株腐解液在高浓度以及低浓度时均对海南常见4种杂草种子的萌发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高浓度时,紫花苜蓿、大叶油草、黑麦草和平托花生对马唐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00%、89.67%、86.78%和79.35%。低浓度腐解液紫花苜蓿、平托花生和柱花草对马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其他杂草萌发均有抑制的作用。几种植株腐解液对杂草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干重及鲜重的影响不大。综合化感效应指数表明,不同浓度紫花苜蓿、大叶油草和蝶豆腐解液对几种杂草都有抑制的化感作用。2.生草植株、黑膜覆盖和除草剂处理3种处理方式均能有效减少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总密度、杂草多度以及改变杂草群落多样性。调查中出现最多的杂草为禾本科(Bacteroidetes)、菊科(compositae)和莎草科(Cyperaceae)。其中黑膜覆盖后,杂种种类最少,相对对照杂草种数减少的顺序为:黑膜>蝶豆>紫花苜蓿>大叶油草>黑麦草>平托花生>除草剂>柱花草。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杂草总密度下降,具体为:对照(165.50%)>平托花生(91.09%)>除草剂(61.40%)>蝶豆(60.40%)>紫花苜蓿(59.80%)>大叶油草(55.00%)>黑麦草(40.40%)>柱花草(34.00%)>黑膜(1.00%)。通过研究调查,我们发现除草剂、黑麦草、黑膜覆盖、柱花草以及蝶豆几种生草品种植株覆盖下的群落结构最稳定,最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3.通过筛选选择大叶油草及蝶豆覆盖与除草剂处理、黑膜覆盖进行微生物高通量。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覆盖方式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的影响不同。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相比对照,植株覆盖增加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土壤细菌多样性;除草剂和黑膜覆盖降低土壤真菌及细菌多样性。土壤真菌测定Chao1指数大小为:大叶油草植株覆盖>黑膜覆盖>对照>蝶豆植株覆盖>除草剂喷施;细菌Chao1指数大小为:对照>蝶豆植株覆盖>除草剂喷施>黑膜覆盖>大叶油草植株覆盖。不同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度(>0.1%)排前10的物种种类没有影响,但是相对丰度影响较大。真菌Bate多样性分析:大叶油草覆盖物种丰度差异最大的物种为红菇科(Russulaceae),蝶豆覆盖差异最大的物种为小囊菌科(Microascaceae);黑膜覆盖差异最大的物种为:假毛球壳科(Trichosphaeriaceae)、Chaetomellaceae和发菌科(Trichocomaceae);除草剂喷施差异最大的物种为:伞型束梗孢菌科(Agaricostilbaceae)、伞菌科(Agaricaceae)和线虫草科(Ophiocordycipitaceae);对照与其他处理差异最大的物种为:假球壳科(Pleosporaceae)、毛壳科(Chaetimiaceae)和线黑粉菌科(Cystofilobasidiaceae)。细菌Bate多样性分析:蝶豆覆盖与其他处理在门水平物种丰度差异最大的物种为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大叶油草覆盖处理差异最大的物种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 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柔膜菌门(Tenericutes);黑膜覆盖与其他处理差异最大的物种为: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除草剂差异最大的物种较多,共有7种,分别是:patescibacteria、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和Euryarchaeota。对照最有差异的物种为:匿杆菌门(Latescibacteria)、达达菌门(Dadabacteria)和硝棘菌门(Nitrospinae)。

艾炳伟,李鹏鹏,李建明[3](2018)在《甘肃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认为苹果产业作为甘肃省静宁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30多年的不懈发展,在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全县苹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建成了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前列。截至2016年底,挂果苹果园面积60万亩,产量72万吨,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4725元。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全国苹果产

付强[4](2017)在《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决蔬菜无土栽培营养液利用效率低和叶菜硝酸盐含量过高的问题,结合课题组前期进行的蔬菜相关雾培试验,本文以传统农业精华-轮作栽培为基础,提出仿轮作无土栽培方式,设计并加工完成了适宜该栽培方式的小型无土栽培装置,开发具备消毒功能的营养液自动调控系统,筛选了一种较优的仿轮作无土栽培模式,最终初步确立了仿轮作无土栽培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耦合雾培和岩棉培无土栽培技术,采用立体栽培方式,设计了一套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装置。该装置包括雾培箱、岩棉栽培床、营养液缓冲箱、可向营养液缓冲箱输送臭氧进行营养液消毒的臭氧发生器以及配备了紫外灯的营养液池等部件。该套栽培装置可应用于课题组现有小型植物工厂,也可在其他环境下独立运行,为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的实现提供装置保障。2.通过硬件和软件开发,设计了可实现营养液循环供液,且利用臭氧和紫外线组合方式实现营养液杀毒功能的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营养液自动监控系统。在硬件设计中,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处理器,设计了pH和EC信号的采集电路、电磁阀驱动电路;在软件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整体软件系统分为信号采集模块、自动调控模块和显示模块,使整个系统设计简单、运行流畅。经测试,系统的稳定性较好:pH测量最大误差为0.16,50min对酸性、中性及碱性溶液持续测量的数据方差均小于0.003;EC测量最大误差为5μs/cm,50min持续测量的数据方差为24。3.建立两种仿轮作栽培模式:(1)雾培生菜与岩棉培樱桃萝卜;(2)雾培生菜与岩棉培豌豆苗。与前期相同气候条件下传统雾培生菜的栽培效果进行比较,仿轮作模式栽培效果更好:生菜的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4.14%和28.29%;栽培系统氮素利用率分别增加了41.76%和62.73%;生产单位生物量的能源投入分别降低了30.71%和47.19%;相同能耗下,栽培系统总产值分别增加了30.30%和53.88%。两种仿轮作栽培模式相比模式(2)优于模式(1),与模式(1)相比,模式(2)氮素利用率高出近13%;单位生物量能耗降低23.8%;总产值高出44.45%。

李鹏[5](2017)在《渭北苹果园土壤钙素演化趋势及其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钙是影响果树健康和果品质量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在延缓果树衰老、调节果实品质和改善果实贮藏性能等方面,具有其他矿质元素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受苹果对钙素的特殊生理需求、果树根系分泌物以及苹果园土壤管理措施的综合影响,苹果园土壤碳酸钙溶解并被大量吸收利用,钙素有效性显着降低,引起果实苦痘病、水心病等生理性病害和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等大面积发生,导致树体衰老、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着渭北地区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黄土地区土壤不缺钙的传统观念固化着人们的思维,苹果园土壤钙素营养问题未能得到足够重视。针对果树立地条件中的关键性因素以及渭北地区苹果园土壤管理研究工作空白点,以土壤学、农业地质学和植物营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从预警和阻控苹果园土壤钙素递减趋势、建立可持续果业发展目标出发,在渭北苹果主产区的洛川、白水等县域内采集了不同园龄段苹果园土壤剖面样品、果树叶片样品和果实样品,从空间角度和时间尺度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域、不同园龄、不同土层深度、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施肥方式、树冠下不同采样位置等条件下,渭北苹果园土壤碳酸钙、水溶性钙、交换性钙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对苹果品质和果树健康的影响,同时深入研究了苹果园土壤有机质、酸碱度、紧实度等变化趋势及其与土壤钙素之间的关系,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1)碳酸钙是渭北地区石灰性土壤的钙库。渭北苹果园0100 cm土层碳酸钙含量和贮量,皆随园龄增长明显递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碳酸钙含量递减最明显的果园是园龄>25 a,最明显的土层是030 cm土层。洛川苹果园碳酸钙总贮量随园龄增长直线下降,白水苹果园则在园龄>25 a时递减剧烈。白水苹果园碳酸钙含量和贮量,皆高于洛川苹果园。长期植果和施用化肥导致苹果园0100 cm土层碳酸钙明显退化,苹果园土壤碳酸钙含量显着低于农田土壤,化肥与农家有机肥配合施用能够延缓苹果园土壤碳酸钙的递减趋势,对维持苹果园根区土壤钙素稳定供给具有重要作用。渭北苹果园因果品生产、清园时移出叶片以及枝条修剪,每年从土壤中携出的钙量约为152.15191.26 kg/hm2,相当于消耗土壤碳酸钙380.38478.15 kg/hm2,其中销售到异地的大量果品中的钙素,难以参与本地区生物循环。(2)水溶性钙既是土壤中最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也是易遭受淋溶的钙素形态。渭北苹果园0100 cm土层水溶性钙平均含量为0.201 g/kg,70%以上分布在0.10.3 g/kg之间。洛川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含量和贮量,皆随园龄增长明显递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白水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含量,随园龄增长呈现高—低交替变化规律,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030 cm土层水溶性钙含量随园龄变化剧烈。长期植果树导致030 cm土层(土粪覆盖层)水溶钙含量与农田相比显着降低。果树根区长期施用化肥和根系对钙素的吸收与利用,是导致土壤水溶性钙递减与退化的主要原因。距树干1.5m处土壤水溶性钙平均含量比距树干1.0m处减少22.4%,040cm土层二者差异显着。苹果园土壤碳酸钙和有机质含量都与水溶性钙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指数函数关系。苹果树根系分泌物的累积促进了碳酸钙的溶解,增加了土壤水溶性钙含量,同时也增大了迁移风险。(3)土壤钙素供给能力既与交换性钙含量有直接关系,还与土壤钙饱和度关系密切。渭北苹果园0100cm土层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为3.789g/kg,56%以上分布在3.54.0g/kg之间。渭北苹果园交换性钙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缓慢增大;在园龄≤25a时随园龄增长递减缓慢,在园龄>25a时递减剧烈,洛川苹果园更为明显。交换性钙贮量随园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现增大趋势。渭北园龄>25a苹果园0100cm全剖面土壤钙饱和度低于阈值(60%),洛川苹果园钙饱和度随园龄增长明显递减,白水苹果园土壤钙素供应障碍也已出现。苹果园0100cm土层交换性钙含量与农田相比显着降低,单施化肥比化肥与农家有机肥配合施用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显着减少,距树干1.5m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于距树干1.0m处。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碳酸钙和水溶性钙含量之间具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化学肥料的长期大量施用破坏了石灰性土壤中各形态钙素之间转化的平衡关系,土壤钙素退化特征明显。(4)运用综合指标法对不同园龄、不同品种、不同地域苹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渭北苹果优生区的苹果质量并不稳定,“相对稳定的优果期”仅为园龄在1625a的10a时间,期间富士苹果的综合品质最佳;园龄>25a苹果品质次之,园龄<15a苹果品质较差。富士品种的综合品质明显好于嘎啦和秦冠品种,嘎啦品种又好于秦冠品种。洛川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比白水苹果好,白水苹果的内在品质比洛川苹果好。目前两地苹果品质都符合特级红富士苹果理化指标要求。随园龄增加,渭北富士苹果单果质量和单果体积明显增加,进入盛果期(1625a)后基本稳定;随园龄增加,不同园龄果实比重差异不显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显着,果实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钙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变化趋势。土壤碳酸钙、水溶性钙、交换性钙含量均与富士苹果硬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单果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洛川苹果质量下降较为明显,与土壤钙素退化有一定关系。(5)土壤有机质是苹果园土壤肥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渭北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渭北苹果园040cm土层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79g/kg,85%以上<15g/kg,属于较低水平,不符合我国丰产优质苹果园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有机质要求。1982年到2012年,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先减小后增加再缓慢下降态势,30a间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增加1.5g/kg。0100cm土层有机质含量,随园龄增大而增加,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040cm土层递减程度剧烈。白水苹果园土壤有机质总体水平高于洛川苹果园。长期单施化学肥料比化肥与农家有机肥配施苹果园010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减少19.9%。渭北苹果园农家有机肥投入不足,是土壤有机质提升缓慢以及土壤钙素退化程度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6)碳酸钙是土壤酸碱度的缓冲基质,也是石灰性土壤的重要特点之一。渭北苹果园0100 cm土层pH平均值为8.15,80%以上分布在8.08.5之间。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pH数据为背景值,渭北苹果园植果30 a来,土壤pH平均值下降了0.3个单位。0100 cm土层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园龄增长明显递减。园龄>20 a苹果园020 cm土层pH值已经下降到8以下。洛川苹果园土壤pH总体高于白水苹果园。长期植果树导致0100 cm土层pH值比农田下降0.16个单位。苹果园土壤pH与土壤水溶性钙和交换性钙含量之间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土壤酸化加速了碳酸钙的溶解,增加了土壤活性钙的供给,这种作用在目前似乎有助于苹果树对钙素的吸收与利用,但同时加速了土壤钙素向深层淋溶与淀积,从长远看是土壤钙素退化的有力证据,对苹果园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7)碳酸钙是土壤团聚体的胶结剂,作为气凝材料影响着土壤紧实度。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度随园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在3045 cm土层达到最大值,超过2000 kPa。渭北苹果园和农田土壤紧实度差异不显着,说明苹果园土壤紧实化属于土壤自身团聚体不稳定造成的自然压实。长期施用化学肥料苹果园土壤紧实度高于化肥与农家肥有机肥配施苹果园,表明化学肥料施用加速了土壤脱钙、破坏了土壤团聚体,间接印证了土壤钙素和粘粒向土体深层移动与积聚是深层土壤紧实化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化层位较深,且受干湿交替和冻融交替等自然过程的干扰与修复的可能性小,对苹果树根系的危害程度相对持久。

何凯[6](2016)在《间作作物与生物药剂对梨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同作用》文中研究指明高剂量的化学农药输入是导致砀山梨园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中国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是梨园主要虫害,对梨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威胁。梨木虱若虫通常会分泌一些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以保护梨木虱若虫的生长,所以一些杀虫剂很难杀死若虫,且对各类农药品种均可产生抗药性。2012年在不同品种梨树上调查梨木虱及天敌的发生规律,并筛选出有效的生物药剂。2013年和2014年采用梨园控制实验,系统研究了梨园间作白三叶草、桔梗与生物药剂结合对梨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动态的协同调控作用。设置了三种处理:(1)梨园间作白三叶草+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化肥用量的20%+SAVONA替代常规化学杀虫剂用量的50%+申嗪霉素替代常规化学杀菌剂用量的50%。(2)梨园间作桔梗+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化肥用量的20%+SAVONA替代常规化学杀虫剂用量的50%+申嗪霉素替代常规化学杀菌剂用量的50%。(3)对照:梨园化学除草+常规施肥+常规施杀虫剂+常规施杀菌剂。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白三叶草、桔梗作物间作区捕食性天敌总数显着高于清耕裸地区。2013年白三叶草间作区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为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桔梗间作区捕食性优势种天敌为梭形毒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2014年三叶草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中华小步甲Tachys chinensis。桔梗间作区优势种捕食性天敌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a和草间小黑蛛E.graminicolum。2013年,两种作物间作+生物药剂区梨树上梨木虱若虫种群数量除6月18日显着高于裸地常规施药区外,其余时期与裸地常规施药区均无显着差异。2014年,在梨木虱为害的各个时期两种作物间作+生物药剂区梨树上梨木虱成虫、若虫种群数量均显着低于裸地常规施药区。梨园间作多年生白三叶草、桔梗一年后与生物药剂SAVONA结合可替代50%化学农药施用量,对全年各代梨木虱成虫、若虫的控制效果显着高于清耕裸地常规施药。我们分别检测了0-20cm,20-40cm,40-60cm土壤主要化学农药检出率和残留量。结果显示:主要杀虫剂检出率和残留量为:0-20cm>20-40cm>40-60cm,秋季>春季,表明土壤化学农药残留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来源于当年施用的化学药剂。通过两年调控试验,处理(1)和(2)的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分别为5.67ppb、17.00ppb,显着低于对照57.67 ppb;毒死蜱分别为2ppb、3ppb,显着低于对照4 ppb;吡虫啉分别为180.00ppb、103.33ppb,显着低于对照401.67 ppb。桔梗对土壤中的氮吸收作用显着,白三叶草固氮作用显着。桔梗、白三叶草对土壤中的磷拦截作用显着。晴天测试的土壤含水量处理(1)和(2)显着高于对照。7月27日12:30地表温度处理(1)和(2)均显着低于人工除草地。

屈雅莉[7](2014)在《链霉菌TOR3209对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与密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梨是河北省的主产水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近年来,老果园普遍发生病树、死树现象,给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果区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威胁。研究表明,这与土壤退化,老龄梨树发生根腐、线虫危害和不发根等有关。采用根际有益微生物修复老果园土壤退化问题是有效方法之一。链霉菌TOR3209是一株多功能根际益生菌,有显着的促生、抗病、抗虫、耐盐、解除根系毒素危害等作用,以该菌株为核心开发的生物肥料已在赵县、晋州等老梨区应用,收到了快速激发新根、恢复树势、产量和品质显着改善的效果,深受果农欢迎,但该菌发挥作用的生态学机制尚不清楚,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链霉菌TOR3209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该菌对不同生长时期梨树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和密度的影响,同时对“响应细菌”进行了功能鉴定。本实验采用可培养方法,以树龄30年以上的黄冠为试验对象,以TOR3209生物肥为试验材料,在老果园构建根际土壤模型,分别在开花期、坐果初期、成熟期和落叶期,从梨树的毛细根、主根、枝条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和根际细菌;采用16S rDNA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分析细菌群体结构及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采用培养基平板检测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拮抗病原真菌、解有机磷、溶无机磷、固氮、产嗜铁素和产IAA等生物功能的检测;对优势菌株进行了生物测定。通过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在不同生长时期,从梨树的不同组织内共分离获得421株细菌,分属38个属,80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有21种;短芽孢杆菌属4种;类芽孢杆菌属3种;假单胞菌属7种;短小杆菌属3种;微杆菌属4种;普罗威登斯菌属2种;土壤杆菌属2种,其他菌株34种。其中,菌株Q223和Q479的16S rDNA序列与相近细菌的相似度都为97%,可能是两株细菌新资源。2. TOR3209介入梨树根系后,对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的群体结构多样性、密度和功能菌的数量都产生了显着影响。(1)内生菌总量都大幅度提高,其中以落叶期的提高幅度最大,毛细根、主根和侧枝内生细菌及根际细菌总量分别提高了650.80%、122.22%、122.93%和611.54%,与其他时期比较达极显着水平(p<0.01)。(2)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显着增强。在落叶期,TOR3209处理的主根、毛细根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的种类分别提高了40%、100%和28.57%。其他时期的增幅不显着。(3)不同组织内的腐生葡萄球菌、萎蔫短小杆菌等人畜和植物条件致病菌数量显着减少。(4)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功能有益细菌的数量显着增加,主根中拮抗菌、解有机磷、固氮、产IAA和产铁载体的功能内生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36.59%、57.14%、38.46%、21.95%和60.61%;毛细根中的拮抗菌及产铁载体细菌分别提高了40.74%和31.71%;侧枝的拮抗菌提高了28.57%。有益细菌数量的增加,对减轻根系、枝叶和果实上的病害,快速恢复树势都十分有利。3.以冬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幼苗促生试验。发现了具有明显促生功能的菌种6株,其中5株来自于TOR3209处理的梨树组织。这5株细菌包括:巨大芽孢杆菌Q207、巨大芽孢杆菌Q210、巨大芽孢杆菌Q408、枯草芽孢杆菌Q410和蕈状芽孢杆菌Q452。这些菌株可使小麦种子提早发芽4h以上;使整株鲜重、整株干重、根系鲜重和根系干重分别提高26.35%、33.81%、20.83%和31.26%以上。

韩明玉,冯宝荣,许志强[8](2013)在《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文中指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自2007年启动以来,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市)建设综合试验站25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展示、推广该我国苹果生产新技术和新成果,成绩明显。

郝璠[9](2014)在《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效益评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通过对铜川市100个果园的调查数据,研究矮砧集约栽培模式与乔砧栽培模式下苹果生产在成本结构、产出结构、成本收益、生产效率及要素密集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1)盛果期矮砧果园的单位面积可变资本投入较乔化高出15.73%,劳动投入节约32.90%,总成本低于乔砧果园的9.55%。(2)矮砧果园的产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以及产品售价水平都高于乔砧果园,收益好的矮砧果园产量达到65250kg/hm2,产值达到39.67万元/hm2,产品均价为6.08元/kg,分别比收益好的乔砧果园高出12.99%、39.96%、23.58%。(3)矮砧栽培模式苹果生产的收益率大大高于乔化栽培模式苹果生产的收益率,收益好中差三种类型矮砧果园可变物质成本收益率分别高于乔砧果园的14.96%、16.87%、3.99%;变动成本收益率分别高于乔砧果园的60.43%、69.95%、68.8%;总成本收益率分别高于乔砧果园的61.30%、71.94%、67.71%。(4)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及平均生产率、总生产率都高于乔化栽培模式,说明矮砧集约栽培模式苹果生产整个生产系统对资源和要素投入的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率高于乔化苹果生产。(5)矮砧栽培的要素相对密集度依次为资本、劳动、土地,乔化技术的要素相对密集度依次为劳动、资本、土地。矮砧集约栽培的总体经济效益优于乔化栽培。第二,采用净现金流量法和折现法,分析了样本区域内矮砧果园的现金流量与投资回收期,并与乔砧果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样本区域内,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技术,20年一个生命周期的内部收益率为49.12%,投资回收期为5.39年,累计净现值为74万元/hm2;比同等条件下的乔砧栽培苹果园的经济效益更加显着。第三,对凤翔苹果专家大院果园的投入产出构成、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回收期进行了分析,并与普通农户种植苹果园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在20年一个生命周期内,凤翔专家大院苹果园的累计净收益是普通农户种植苹果园的2.6倍,收益成本比3.34大于普通农户种植苹果园的2.69,内部收益率48.54%略低于49.12%,投资回收期比普通农户种植苹果园缩短0.25年。第四,从生态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得出结论: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果农收入,提高果农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政府应加大科技推广和服务力度、积极鼓励果农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要因地制宜改进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配套技术协同发展等建议。

孙海涛[10](2012)在《中国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生防放线菌菌株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苹果主要栽植区,苹果栽培历史悠久,在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老果园的更新及新果园的建立,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很多果园是在老果园中进行换茬更新,由此引起的苹果重茬障碍成为苹果园更新换茬的主要限制因素。果园重茬障碍是影响果树发展的世界性难题,研究其发生机理及其控制技术也是果树栽培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黄土高原地区老果园及重茬果园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具体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黄土高原地区8个县区分两批采集的共84份土壤样品(每批42份)中分离纯化得到土壤真菌16属,利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种群优势度等指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8个县区的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的数量和类群分布在该地区不同果园土壤中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不同县区中,果园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总体趋势始终是老果园行内土壤真菌的物种总数和物种数量最高,大多数重茬果园的物种总数、物种数量和均匀度最低。而老果园行间和小麦正茬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性。同一县区中,老果园行内土壤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明显高于重茬果园。上述结果说明,老果园行内的真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是经过多年的微生物间相互适应及协同进化等因素使土壤真菌不同物种间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重茬果园由于老果树的移开,使真菌群落的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真菌群落结构失衡,可能是造成苹果园重茬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2.分别对比分析8个县区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规律,结果表明,老果园行内土壤中具有生防作用的木霉属和粘帚霉属真菌数量占整体物种百分数高于重茬果园;而重茬果园土壤中具有较强致病性的镰孢属和轮枝孢属真菌数量所占整体物种百分数高于老果园,这说明,重茬园中某些具有致病作用的真菌类群数量相对增多,同时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类群的相对降低是造成重茬障碍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镰孢属和轮枝孢真菌可能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茬果园果树重茬病害的主要致病菌。3.为了进一步验证常规土壤真菌分离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的可靠性,对第二批采集的42个土壤样品在进行常规分析的基础上又利用PCR-DGGE技术对该地区土壤中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试剂盒提取的土壤微生物总基因组DNA片段在17kb左右,使用带有“GC”夹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以后获得扩增片段在230bp左右。结果表明,同一个地区内,老果树行内的土壤微生物获得的条带数量最多,而重茬果园的土壤微生物获得的条带数量最少,老果树行间和小麦正茬的土壤微生物获得的条带数量波动较大。依据不同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构建聚类分析树可以看出,同一地区,重茬果园的土壤真菌结构相似性很高,同时老果园行内的土壤真菌的相似性也很高。此分析结果与常规土壤真菌分离方法进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具有相似的趋势。4.利用稀释平板法从采集的土样中还分离得到513株放线菌菌株。室内对峙培养法选择了对4种致病镰孢菌(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腐皮镰孢菌F. solani和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放线菌菌株21株。对1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mia solani AG-4)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放线菌菌株6株。其中菌株35-5抗菌谱较广,对实验真菌生防效果好;对层出镰孢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放线菌菌株有35-7、25-15、18-5;对串珠镰孢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放线菌菌株有24-6、37-12、35-5;对尖孢镰孢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放线菌菌株有33-8;而此次实验未筛出对腐皮镰孢菌有理想抑制效果的放线菌菌株。37-12和24-6两株放线菌菌株对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最强。5.综合考虑各放线菌菌株对测试菌株的抑制效果,从中选出9株土壤放线菌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9株放线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复筛,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37-12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达到95%,而且对其他测试菌的抑制率也达到50%以上,具有较高的广谱生防效果。其次是放线菌菌株24-6,对测试菌抑制率达到40%-80%。6.利用16SrDNA区序列分析方法对放线菌菌株24-6和37-12进行了序列测定,利用Balst方法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2株放线菌菌株都是属于链霉菌属。

二、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控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生态农业中杂草对作物的影响及其生态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杂草对中药材生产的双重影响
2 杂草影响中药材生产的可能机制
    2.1 调节种间相互关系
    2.2 调节土壤微生态环境
    2.3 调节地上光环境
    2.4 调节有害生物自然控制作用
    2.5 其他
3 中药农业系统中的杂草防控
    3.1 杂草防控的基本原则
        3.1.1 “药草平衡总体最优”原则
        3.1.2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
        3.1.3 “保益除害,增益控害”原则
    3.2 几种常见的杂草生态防控技术
        3.2.1 免耕控草
        3.2.2 秸秆覆盖治草
        3.2.3 轮作治草
        3.2.4 以草治草
        3.2.5 利用作物竞争性治草
        3.2.6 化感作用治草
4 结论与展望

(2)果园生草对杂草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果园杂草的危害
    1.2 果园杂草的防治
        1.2.1 化学防治
        1.2.2 覆膜除草
        1.2.3 其他除草方式
    1.3 生物防治——果园生草及覆盖物抑草
        1.3.1 果园生草及覆盖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果园生草的化感作用
    1.4 果园生草及其他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1 覆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2 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4.3 生草及覆盖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计
        2.2.2 不同处理模式对杂草多样性的调查
        2.2.3 果园生草腐化物对常见果园杂草化感作用的测定
        2.2.4 果园土壤微生物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
        2.3.1 杂草多样性
        2.3.2 化感作用数据处理
        2.3.3 土壤微生物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果园不同处理对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3.1.1 果园不同处理模式对杂草种类的影响
        3.1.2 不同覆盖模式的杂草密度
        3.1.3 不同处理模式的杂草多度
        3.1.4 不同处理模式的杂草重要值
        3.1.5 不同处理模式的杂草群落特征
    3.2 生草腐解液对杂草的化感作用
        3.2.1 生草腐解液对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生草腐解液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3.3 不同模式覆盖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3.3.1 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真菌OTU数分析
        3.3.2 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3.3.3 真菌Beta多样性分析
    3.4 不同模式覆盖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3.4.1 不同处理模式对土壤细菌OTU数分析
        3.4.2 细菌Alpha多样性分析
        3.4.3 不同处理模式土壤细菌的物种分类学分析
        3.4.4 细菌Beta多样性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处理模式对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4.2 6种生草腐解液对杂草的化感作用
    4.3 不同处理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甘肃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园苗木质量差, 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2 品种结构单一,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
3 果园标准化管理程度不高, 重栽轻管问题仍然存在
4 郁闭园提质增效、老果园更新改造步伐缓慢, 果品质量均一性差
5 有机肥投入不足, 农药化肥不合理或过量使用, 果实品质逐年退化
6 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苹果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4)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1 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核心技术
        1.2.2 传统农业精华对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意义非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无土栽培的分类
        1.3.2 无土栽培装置
        1.3.3 无土栽培营养液管理
        1.3.4 间作与轮作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的设计思想
    2.1 引言
    2.2 传统轮作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2.2.1 轮作的概念及形式
        2.2.2 轮作的原理
        2.2.3 轮作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2.3 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的总体设计
        2.3.1 设计思路来源
        2.3.2 栽培方式的选择
        2.3.3 栽培管理的设计
        2.3.4 栽培装置结构的设计
    2.4 小结
第3章 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装置的设计
    3.1 引言
    3.2 装置的功能、结构与工作原理
        3.2.1 装置的功能
        3.2.2 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3 主要工作装置的设计
        3.3.1 雾培装置的设计
        3.3.2 岩棉培装置的设计
        3.3.3 营养液池的设计
    3.4 装置的加工成本
    3.5 小结
第4章 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营养液调控功能的实现
    4.1 引言
    4.2 系统功能与设计原则
    4.3 硬件设计
        4.3.1 处理器的选择
        4.3.2 pH信号的采集
        4.3.3 EC信号的采集
        4.3.4 电磁阀的控制
        4.3.5 A/D转换
        4.3.6 液晶显示
    4.4 软件设计
        4.4.1 编程语言与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4.4.2 主程序设计
        4.4.3 子程序模块化设计
    4.5 系统稳定性试验测试
        4.5.1 pH检测试验及结果分析
        4.5.2 EC检测试验及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的栽培效果评价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栽培对象的确定
        5.2.2 栽培模式的设立
        5.2.3 栽培管理
        5.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5.2.5 评价方法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仿轮作无土栽培系统的种植效果评价
        5.3.2 不同仿轮作无土栽培模式的比较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5)渭北苹果园土壤钙素演化趋势及其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立题背景与分析
    1.2 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2.1 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2.2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2.3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关于土壤与植物钙素营养问题研究进展
        1.3.1 土壤中钙素营养研究进展
        1.3.2 植物中钙素营养研究进展
        1.3.3 钙素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5.1 本课题是探索石灰性土壤苹果树钙素营养亏缺机理的迫切需求
        1.5.2 本课题是探索现代施肥制度影响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机理的迫切需求
        1.5.3 本课题是探索植被更替对土壤钙素演化作用的需要
        1.5.4 本课题是分析气候干旱对苹果树钙素营养作用机理与效应的需要
        1.5.5 本课题是全面评价苹果缺钙机理的需要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洛川县概况
        2.1.2 白水县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碳酸钙的变化趋势
        2.2.2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有效钙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2.2.3 渭北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及影响因子
        2.2.4 渭北苹果品质状况及其与土壤钙素的关系
        2.2.5 渭北苹果园土壤质量退化及其与钙素的关系
        2.2.6 渭北苹果园生态系统中钙素平衡状况研究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采集和处理
        2.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3.3 果园管理情况调查
        2.3.4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渭北苹果园土壤碳酸钙的演化态势及影响因子
    3.1 渭北农田土壤碳酸钙平衡与果园土壤钙素退化机理
    3.2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碳酸钙的演化趋势
        3.2.1 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碳酸钙含量的演化趋势
        3.2.2 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碳酸钙贮量的演化趋势
    3.3 植果对渭北土壤碳酸钙的影响
    3.4 施肥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碳酸钙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渭北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状况及其变异性
    4.1 渭北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含量状况
    4.2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的演化趋势
        4.2.1 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含量的演化趋势
        4.2.2 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贮量的演化趋势
    4.3 植果对渭北土壤水溶性钙的影响
    4.4 施肥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的影响
    4.5 树冠下不同采样位置土壤水溶性钙的分布特征
    4.6 渭北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与碳酸钙和有机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渭北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状况及其变异性
    5.1 渭北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状况
    5.2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的演化趋势
        5.2.1 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演化趋势
        5.2.2 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贮量的演化趋势
    5.3 渭北苹果园土壤钙饱和度的演化趋势
    5.4 植果对渭北土壤交换性钙的影响
    5.5 施肥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的影响
    5.6 树冠下不同采样位置土壤交换性钙的分布特征
    5.7 渭北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与碳酸钙和水溶性钙含量之间的关系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渭北苹果品质变异及其与土壤钙素的关系
    6.1 不同园龄富士苹果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6.1.1 园龄对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影响
        6.1.2 园龄对富士苹果食用品质的影响
        6.1.3 不同园龄富士苹果品质综合评价
    6.2 不同品种苹果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6.2.1 不同品种苹果品质差异分析
        6.2.2 不同品种苹果品质综合评价
    6.3 不同区域富士苹果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6.3.1 洛川富士苹果品质分析与评价
        6.3.2 白水富士苹果品质分析与评价
        6.3.3 洛川和白水富士苹果品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6.4 渭北苹果园土壤钙素与富士苹果品质的相关性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渭北苹果园土壤质量演化趋势及其与钙素的关系
    7.1 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演化趋势
        7.1.1 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
        7.1.2 渭北苹果园30年土壤有机质演化趋势
        7.1.3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的演化趋势
        7.1.4 施肥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7.2 渭北苹果园土壤pH演化趋势
        7.2.1 渭北苹果园土壤pH现状分析
        7.2.2 渭北苹果园30年土壤pH演化趋势
        7.2.3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pH演化趋势
        7.2.4 植果对渭北土壤pH的影响
        7.2.5 渭北苹果园土壤pH与有机质及钙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7.3 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度演化趋势
        7.3.1 渭北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紧实度演化趋势
        7.3.2 植果对渭北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7.3.3 施肥方式对渭北苹果园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渭北苹果园土壤碳酸钙的演化态势及影响因子
        8.1.2 渭北苹果园土壤水溶性钙状况及其变异性
        8.1.3 渭北苹果园土壤交换性钙状况及其变异性
        8.1.4 渭北苹果品质变异及其与土壤钙素的关系
        8.1.5 渭北苹果园土壤质量演化趋势及其与钙素的关系
    8.2 主要创新点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间作作物与生物药剂对梨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2012 年梨园害虫发生规律调查及生物药剂药效试验
    2.1 梨园害虫发生规律调查
        2.1.1 2012 年不同处理区梨树上虫害及天敌种群数量动态
        2.1.2 结果与分析
    2.2 2012 年生物药剂防治梨木虱试验
3.作物间作与生物药剂互作对梨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3.1 试验地点与处理设计
    3.2 各处理施药方案
    3.3 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取样调查
    3.4 结果与分析
    3.5 不同处理区梨树上梨木虱种群数量动态
4.作物间作与生物药剂互作对梨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群落结构 的影响
    4.1 试验地点与处理设计
    4.2 施药方案
    4.3 节肢动物种群数量取样调查
    4.4 节肢动物群落研究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处理区梨树上梨木虱种群总量分析
        4.5.2 不同处理区间作作物上捕食性天敌种群总量分析
        4.5.3 不同处理区间作作物对捕食性天敌种群结构特征值的影响
5.作物间作与生物药剂互作对土壤化学农药残留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5.1 试验地点与处理设计
    5.2 施药方案
    5.3 土壤样品的采集
    5.4 土壤有效养分分析方法
    5.5 土壤农药残留
    5.6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5.7 数据处理和分析
    5.8 结果与分析
        5.8.1 不同处理对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5.8.2 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5.8.3 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影响
        5.8.4 不同处理对土壤表层温度的影响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链霉菌TOR3209对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与密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梨的生产现状
        1.1.1 基本情况
        1.1.2 河北省梨产区存在的问题及防控措施
    1.2 退化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1.2.1 土壤生态与土壤退化现状
        1.2.2 退化土壤修复技术
        1.2.3 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
    1.3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1.3.1 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
        1.3.2 植物内生细菌的来源及其定殖过程
        1.3.3 植物内生细菌的特性
        1.3.4 植物内生细菌的功能
        1.3.5 内生细菌对植物产生的负面影响
        1.3.6 内生细菌研究方法
        1.3.7 内生细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1.3.8 根际益生菌-链霉菌 TOR3209 的研究与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TOR3209 对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根际修复模型的构建
        2.1.3 实验方法
        2.1.4 内生和根际细菌 16SrDNA 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TOR3209 生物肥对梨长势的影响
        2.2.2 可培养内生及根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2.3 16SrDNA 全序列测定结果及分析
        2.2.4 梨树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总量的动态变化
        2.2.5 梨树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多样性分析
    2.3 小结
3 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生物功能检测及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内生菌对土传病病原真菌的拮抗功能的检测
        3.1.3 内生菌解有机磷功能检测
        3.1.4 内生菌溶无机磷功能检测
        3.1.5 内生菌固氮能力检测
        3.1.6 内生菌产铁载体能力的定性检测
        3.1.7 内生菌产吲哚乙酸能力的定性检测
        3.1.8 优势菌株促生长功能的生物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物功能检测
        3.2.2 梨树内生细菌的功能分析
        3.2.3 优势菌株促生长功能的生物测定
    3.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 技术指导培训情况
    (二) 成果展示或应用情况
二、示范基地建设成效
    (一) 增产增收情况
    (二) 新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成本显着降低
三、运行管理机制创新
四、发展建议

(9)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效益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
        1.1.2 矮砧集约栽培替代乔砧栽培是中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必然
        1.1.3 鲜有专门研究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效益评价分析文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1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要点
        1.3.2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现状及发展建议
        1.3.3 技术经济评价分析
        1.3.4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2.1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特征
        2.1.1 单位面积产量高,早期丰产
        2.1.2 通风透光,果品质量好
        2.1.3 品种更新及产量恢复快
        2.1.4 用工投入减少,便于省力化机械使用
        2.1.5 土地利用率高
    2.2 中国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状况
        2.2.1 我国苹果矮砧集约栽培面积
        2.2.2 我国主要应用的矮化砧木现状
第三章 铜川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样本数据来源
    3.2 样本果园的苹果种植规模和品种结构
    3.3 样本果园的投入—产出构成及分析
        3.3.1 成本结构对比分析
        3.3.2 产出结构对比分析
        3.3.3 成本收益对比分析
        3.3.4 生产效率对比分析
        3.3.5 要素密集度对比分析
    3.4 样本果园的现金流量与投资回收期分析
        3.4.1 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一个生命周期生产成本构成
        3.4.2 乔砧栽培苹果园一个生命周期生产成本构成
        3.4.3 矮砧集约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表
        3.4.4 乔砧栽培苹果园现金流量表
第四章 凤翔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4.1 样本数据来源
    4.2 样本果园的苹果种植规模和品种结构
    4.3 样本果园的投入产出构成及分析
        4.3.1 样本果园分年度的投入构成分析
        4.3.2 样本果园分年度的产出结构分析
        4.3.3 样本果园现金流量表
第五章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5.1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生态效益分析
    5.2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的社会效益分析
        5.2.1 增加果农收入,提高果农生活质量
        5.2.2 提高果农科技意识,加强果农素质教育
        5.2.3 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动农村脱贫致富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国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生防放线菌菌株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重茬障碍的研究进展
        1.1.1 重茬障碍的症状及特点与原因
        1.1.1.1 重茬障碍的症状及特点
        1.1.1.2 引起苹果重茬障碍的原因
        1.1.2 防治措施
        1.1.2.1 果树轮作
        1.1.2.2 清园和深耕改土
        1.1.2.3 土壤消毒
        1.1.2.4 肥水管理
        1.1.2.5 筛选抗性品种和砧木
        1.1.2.6 生物防治
    1.2 果园土壤真菌多样性
        1.2.1 土壤真菌的定义
        1.2.2 土壤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2.1 降解作用
        1.2.2.2 物理调控作用
        1.2.2.3 生防作用
        1.2.2.4 毒害作用
        1.2.2.5 拮抗作用
        1.2.2.6 生态调控作用
        1.2.3 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1.2.3.1 物种多样性
        1.2.3.2 生活环境多样性
        1.2.3.3 功能多样性
        1.2.4 果园土壤真菌多样性
    1.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
        1.3.1 PCR-DGGE技术基本原理
        1.3.2 PCR-DGGE技术的应用工作流程
        1.3.3 PCR-DGGE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3.1 分析群落多样性
        1.3.3.2 研究群落动态
        1.3.4 PCR-DGGE技术的优点和缺陷
        1.3.4.1 PCR-DGGE技术的优点
        1.3.4.2 PCR-DGGE技术的缺陷
    1.4 生防放线菌的研究现状
        1.4.1 放线菌形态学特征
        1.4.2 放线菌分类
        1.4.2.1 链霉菌属
        1.4.2.2 诺卡氏菌属
        1.4.2.3 放线菌属
        1.4.2.4 小单孢菌属
        1.4.2.5 链孢囊菌属
        1.4.2.6 游动放线菌属
        1.4.3 放线菌的生防机制
        1.4.3.1 抗生作用
        1.4.3.2 竞争作用
        1.4.3.3 溶菌作用
        1.4.3.4 影响植物生长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土壤来源
    2.2 培养基
    2.3 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2.3.1 土样采集
        2.3.2 土壤真菌的分离--稀释平板法(产孢真菌)
        2.3.3 土壤真菌的纯化
        2.3.4 土壤真菌的培养鉴定
        2.3.5 数据分析方法
    2.4 土壤总DNA提取及PCR扩增
        2.4.1 土壤总DNA提取
        2.4.2 土壤真菌18SrDNA的扩增
        2.4.2.1 真菌PCR的引物
        2.4.2.2 18SrDNA的PCR反应条件
    2.5 土壤微生物DGGE分析
        2.5.1 药品及试剂
        2.5.1.1 药品
        2.5.1.2 试剂
        2.5.2 试验方法
        2.5.2.1 丙烯酞胺变性凝胶胶溶液的配置
        2.5.2.2 水平梯度胶16mm×16mm制胶版的制备
        2.5.2.3 水平梯度胶的制备
    2.6 生防放线菌菌株的筛选
        2.6.1 放线菌菌株的分离--稀释平板法
        2.6.2 放线菌菌株的纯化
        2.6.3 放线菌菌株的筛选
        2.6.3.1 平板对峙培养
        2.6.3.2 放线菌抑菌活性测定
        2.6.4 放线菌菌株的DNA提取
        2.6.5 PCR扩增
        2.6.6 特异性扩增片段的回收
        2.6.7 回收产物检测
        2.6.8 特异扩增片段的克隆
        2.6.9 克隆反应体系的建立
        2.6.10 转化
        2.6.11 单克隆检测
        2.6.12 序列测定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3.1.1 山西平陆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2 山西临猗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3 陕西白水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4 陕西洛川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5 陕西铜川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6 甘肃天水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7 甘肃平凉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优势度及多样性分析
        3.1.8 综合分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苹果园土壤真菌物种的组成和变化情况
    3.2 土壤真菌的PCR-DGGE分析
        3.2.1 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PCR的扩增
        3.2.3 土壤基因组DNA的DGGE分析
        3.2.3.1 山西平陆和临猗地区土壤真菌基因组DNA的DGGE分析
        3.2.3.2 陕西白水和洛川地区土壤真菌基因组DNA的DGGE分析
        3.2.3.3 陕西铜川地区土壤真菌基因组DNA的DGGE分析
        3.2.3.4 甘肃天水和平凉地区土壤真菌基因组DNA的DGGE分析
    3.3 生防放线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3.3.1 对峙培养
        3.3.2 菌株活性筛选
        3.3.3 放线菌菌株37-12和24-6的鉴定
        3.3.3.1 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
        3.3.3.2 16S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4 讨论
    4.1 果园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4.2 土壤真菌的PCR-DGGE分析
    4.3 生防放线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5 结论
    5.1 果园土壤真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5.2 土壤真菌的PCR-DGGE分析
    5.3 生防放线菌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控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生态农业中杂草对作物的影响及其生态防控[J]. 池秀莲,孙楷,王铁霖,李晓琳,杨光,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2021(08)
  • [2]果园生草对杂草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D]. 张苗苗. 海南大学, 2020(07)
  • [3]甘肃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艾炳伟,李鹏鹏,李建明.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8(05)
  • [4]仿轮作蔬菜无土栽培系统研究[D]. 付强. 吉林大学, 2017(01)
  • [5]渭北苹果园土壤钙素演化趋势及其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D]. 李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6]间作作物与生物药剂对梨园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同作用[D]. 何凯. 安徽农业大学, 2016(05)
  • [7]链霉菌TOR3209对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与密度的影响[D]. 屈雅莉.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8]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J]. 韩明玉,冯宝荣,许志强. 中国果业信息, 2013(09)
  • [9]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效益评价分析[D]. 郝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10]中国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生防放线菌菌株筛选[D]. 孙海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苹果园连作障碍与综合治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