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孙永文[1](2021)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方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在现代化工业控制当中已普遍运用,在一些复杂的环境当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常常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干扰影响,这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可能会使控制系统的各种性能和控制指标下降,甚至产生不良后果。论文分析探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作用方式,并对抗干扰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李瑞瑞[2](2021)在《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与抗干扰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相控阵雷达是目前战场中常用雷达体制。随着雷达技术的高速发展,雷达干扰技术越来越成熟,灵巧噪声干扰、切片转发类干扰等新型雷达有源干扰层出不穷。雷达有源干扰具有获得雷达脉压增益和转发时延小等特点,能够降低甚至破坏雷达对于战场环境的监控能力,使得我方雷达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雷达有源干扰的感知方法与抗干扰措施的选取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围绕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的智能感知与抗干扰决策方法选取展开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分析相控阵雷达面临有源干扰场景及其时频特性,针对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研究了噪声卷积干扰、噪声乘积干扰、全脉冲密集转发干扰、间歇采样直接转发干扰、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干扰及间歇采样循环转发干扰的产生机理,提取了干扰信号在时域、频域两方面的特征参数。2、在分析基于BP网络的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SO-BP(粒子群算法和BP网络结合)网络的雷达有源欺骗干扰和雷达有源压制干扰智能感知方法,该方法以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进一步提升网络对雷达有源干扰的识别性能。3、在分析基于CNN网络的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雷达有源欺骗和雷达有源压制干扰智能感知方法,并得出该网络对上述6种雷达有源干扰在不同干信比下的识别概率。提升了网络对有源干扰的识别性能。同时分析并比较了基于统计的传统有源干扰识别方法及上述智能感知算法的性能差异。4、针对相控阵雷达抗干扰决策优化选取问题,给出了雷达抗干扰决策优化选取的数学模型,分别提出了基于Q-Learning和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雷达抗干扰决策优化选取方法。

耿欣[3](2020)在《高铁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干扰效应研究》文中提出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我国高速铁路已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高速列车运行数量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高铁技术体系最全、运营场景和管理经验最丰富的高速铁路网。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大幅提高和运输量的飞速增长为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CTCS)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日益增多的列控、行车和地面等信息需要通过车地无线传输链路进行数据交换。而高速铁路本身是集高功率牵引电气设备与微功率列车控制设备于一体的复杂巨系统,其中以牵引供电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为主的用电、用频设备的有意、无意发射使得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易受环境中各种电磁骚扰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高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为了保障高速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研究成为高铁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信息能够安全可靠地传输的关键问题。在列车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高速铁路系统环境中的电磁骚扰有很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同时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采用了多种无线传输制式以适用不同应用对数据传输的需求,这使得电磁骚扰与无线链路的性能指标之间难以直接建立量化关系。为了保证在高铁这种复杂应用场景中无线通信链路的性能,需要评价采用不同调制、编码方式的无线通信链路在脉冲骚扰下的干扰效应,从而提出合适的抗干扰措施以减弱脉冲骚扰的影响。本文首先从高铁环境中影响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主要骚扰出发,通过分析典型脉冲电磁骚扰信号的时域统计特性,建立了脉冲电磁骚扰的统计参量模型。接着,基于电磁骚扰信号的统计参量估计电磁骚扰对无线链路的瞬时效应并进行长时间的等效,构建了电磁骚扰信号联合统计参量与采用数字信息传输(包括不同调制和差错编码方式)链路差错性能上界之间的量化关系。然后,针对脉冲骚扰的突发性,从提高敏感设备抗扰度的角度,提出了分散短时性能恶化的方法以解决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电磁兼容干扰防护的技术难题。最后,搭建了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多统计参量同步测量系统,实现了在有用信号共存的情况下电磁骚扰统计参量的准确测量,并通过联合仿真平台验证了无线链路干扰效应评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具体如下:一、由于电磁骚扰对采用不同调制方式的无线链路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别,且现有评估结果和实际值的误差非常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准确的通用方法来评估采用数字调制的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通过基于骚扰统计参量的调制信号比特级干扰效应评估模型,建立了电磁骚扰信号统计参量与采用不同调制方式数字信息传输差错性能上界之间的量化关系,为辐射发射骚扰限值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参考。二、由于脉冲骚扰对采用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目前并没有十分有效的通用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高铁电磁环境的方法评估采用信道编码的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通过有效信干噪比映射算法,建立了电磁干扰信号联合统计参量与采用不同纠错编码方式信息传输与差错性能之间的量化关系,为脉冲型时变骚扰影响下无线链路的编码性能提供了理论参考,比数值仿真方法更加灵活和有效。三、由于无线链路的开放性限制了用于隔离骚扰源和切断耦合途径等抑制干扰的电磁兼容技术的有效性,本文从改善敏感设备抗干扰性能的角度,引入了解决高铁环境中脉冲骚扰引起的无线信息传输的干扰问题的新思路。针对高铁环境中骚扰的突发性和随机性,提出了将突发脉冲干扰效应分别从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离散化的防护措施,用于提高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抗干扰性能,保证列控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本文中无线链路干扰效应的研究建立了无线传输差错概率限值与骚扰统计特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制定电磁骚扰的统计参量限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由于本文的评估方法适用于各种骚扰共存的复杂场景,且不需要骚扰的先验信息,适用于高铁环境中的实际应用,例如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实时监控、风险分析和干扰预警等。

张凯龙[4](2020)在《基于DSP的矿用馈电开关智能型保护器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低压馈电开关作为煤矿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低压馈电开关保护器作为馈电开关的核心控制单元,肩负着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的任务,最终发出动作命令,决定设备分闸、合闸还是闭锁。随着近年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及连续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电子式保护器都逐步升级成了智能型保护器,但是依然存在因为硬件设计或者软件编写的缺陷,导致设备的可靠性与灵敏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对馈电开关保护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DSP处理器的低压隔爆型馈电开关保护器,具有测量、保护、通信的功能。论文主要介绍了低压隔爆型馈电开关的使用、功能等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和介绍了低压隔爆型馈电开关的主要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具体阐述了煤矿井下漏电常用的保护方法及特性,给出了保护器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案,根据方案完成了各个功能模块,最后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功能实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最终证明达到了设计要求。保护器的硬件设计采用了两块DSP作为处理器,一个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实现各个保护功能;另外一个用于参数的设定、实时时钟、数据的显示以及与上位机或其它设备之间的RS-485通信,两块DSP之间使用串口通信。在软件设计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包括主程序模块、检测与保护模块、按键与显示模块、通信模块三大部分,增加了程序使用的灵活性以及可移植性。在系统的软件与硬件上使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进而确保了保护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提升。本文重点实现了电网信号保护与显示数据的分开处理,在不影响保护程序处理速度的同时,也可以让电流的显示更加准确;对比多种选择性漏电保护方式,选择了可靠性及准确度比较高的方式。最后完成了该保护器的性能测试,验证其工作的可靠性及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李传龙[5](2020)在《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异步电机具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工作可靠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但异步电机的起动性能并不是十分理想,直接起动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对电机本身及所带负载造成严重损害。为了抑制异步电机起动时的冲击电流,改善异步电机起动性能,本文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对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进行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异步电机软起动器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通过构建异步电机等效电路数学模型,对异步电机软起动器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由于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以晶闸管为限流器件,因此重点分析了晶闸管调压原理。在控制算法方面,本文先是对PID控制算法与模糊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两种控制算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终采用将两者结合的模糊PID控制算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基于PID控制算法的软起动系统和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软起动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在异步电机软起动控制中的正确性与优越性。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模块化设计原则,分别对软起动器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包括STM32最小系统、主电路、同步检测电路、触发电路、电压检测电路、电流检测电路、通讯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包括主程序及相关子程序设计。最后本文对设计出的软起动器进行了实物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软起动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异步电机起动时的冲击电流,实现异步电机的软起动。

闫永泽[6](2019)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这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计算机作为重要的工具正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如何有效地保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李东阳[7](2019)在《便携式高压电气设备一体化试验装置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可靠的电力供应来支撑,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故障或检修导致的电力设备停运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巨大,在满足设备正常运行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可用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着电力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电力设备的管理维护已逐步由基于时间周期的预防性检修向针对性更强的状态检修模式过渡。设备运行风险评估需要以了解设备状态为前提,所以要对高压设备状态施行状态检修。目前对高压设备单特征量的测试技术成熟可靠,但检测装置功能单一缺乏检测装置的整合性,导致现场试验时往往需要携带十几种检测装置。而现有的综合检测试验装置功能相对简单且存在电磁干扰问题,影响精确性,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本文以便携式一体化试验装置的硬件软件集成化设计及电磁抗干扰措施为研究,对便携式高压电气设备一体化试验装置进行设计。本文首先对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输电线路参数测试、介质损耗测试、直流电阻测试、变压器损耗参数测试、变压器容量分析、变压器的短路阻抗测试等七项检测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对此,在硬件方面将单体测试设备做功能模块化布局,提出便携式一体化试验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传感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电源模块等硬件设施进行了设计。其次,测试通常在变电所等电磁干扰强的环境下进行,此强电环境中难免产生感应电磁场,所以抗干扰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对装置干扰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及受干扰程度。通过利用滤波技术及屏蔽技术对干扰进行抑制,从传导干扰及辐射干扰两方面进行装置的设计,并验证其可行性。最后,具体制定了试验装置的软件总体规划与实现路线。着重对运行逻辑、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采集程序和人机接口软件进行设计。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主页面及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设计进行具体实现,建立数据库,完成数据压缩和高效的分析及管理。

魏其深[8](2019)在《基于DCPD方法的裂纹扩展实时监测系统研制》文中提出在模拟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的高压釜中测试核电结构材料环境致裂裂纹扩展速率是核电重要结构选材和安全评价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高压釜中特殊环境制约,实时监测实验过程中裂纹扩展速率的手段相对较少,直流电位降法(Direct Current Potential Drop method,DCPD)是其中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鉴于长期以来基于DCPD法的裂纹扩展监测依赖进口仪器,价格昂贵,本论文在本实验室常用进口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DCPD方法的高压釜环境下裂纹扩展速率实时监测仪的集成化、国产化研究。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直流电位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分析,研究了影响裂纹扩展监测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基于翻转直流电位降技术的裂纹扩展速率实时监测仪系统方案设计,以及硬件模块选型、电路设计、子程序与总程序编制等工作,并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结合监测仪系统原理图,搭建并逐步完善了监测系统实验平台。(2)基于理论分析与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研制了 3套模拟裂纹扩展的原始信号源发生装置,设置了合理的实验参数,进行了实验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3)基于进口通用仪器测得数据、数值模拟实验结果与本项目研制监测系统测得数据,研究并制定了合理的干扰抑制技术,并利用数字滤波技术进行了结果的优化,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度。(4)研制完成了基于翻转直流电位降技术的裂纹扩展速率实时监测仪的样机和一代机型,并进行了实验室标定测试,其中一代机测试精度可达到毫伏级。对于自研模拟裂纹信号源试样,裂纹监测分辨率可达1mm。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为高温高压水环境中裂纹扩展实时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方案与实验装置,为裂纹扩展实时监测系统的智能化与高度集成化奠定了基础。

杜飞[9](2019)在《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电路的快速发展,使得对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进行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提高模拟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研究,来提高模拟电路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对模拟电路的屏蔽、接地、隔离及滤波措施的研究与模拟电路的硬件滤波电路的设计、软件滤波去噪算法的提出,完成了模拟电路实际抗干扰措施的分析、模拟电路电源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以及对软件滤波去除模拟电路信号中干扰噪声的方法的改进。本文按照模拟电路抗干扰的分析流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对模拟电路抗干扰措施的研究。针对模拟电路受到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问题,对接地、屏蔽、隔离与滤波几个方面的抗干扰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模拟电路为研究对象,对其抗干扰措施的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模拟电路的硬件滤波抗干扰设计及分析。为了更好地防止从电源串入的高频噪声对模拟电路的有用信号造成影响,通过对滤波元件的基于Matlab分析的选取,完成了电源滤波器的仿真设计。并从插入损耗的角度出发,对滤波器在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下的等效电路分别考虑,在PSPICE中在对滤波器理想与高频参数、不同的高频分布参数、不同的源负载情况下的插入损耗分别进行了分析验证,验证了本文设计的电源滤波器能较好地滤除从模拟电路电源引入的高频干扰噪声,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同时通过对滤波器不同参数的插入损耗的分析,得出了该滤波器模型下不同的高频参数、不同的源负载对插入损耗的影响;从滤波器信号增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在PSPICE仿真软件中对考虑分布参数的电源滤波器不同的电感参数、电容参数下进行了不同频率的信号扫描分析,得出了在该滤波器模型下不同电感、不同电容参数对滤波器输出响应曲线的影响,为交流测电源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对模拟电路的软件滤波抗干扰研究。模拟电路经过硬件抗干扰措施后,抗干扰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但为了获得高质量有用信号,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有必要对夹杂干扰噪声的的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去噪,从而获得更纯净的有用信号,更有利于后续对模拟信号地处理。针对模拟电路信号小波阈值去噪传统算法中存在恒定偏差、阈值函数不连续和现有的一些改进方法不足,导致去噪效果差和信号特征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降噪算法,通过算法的实现,并在典型含噪信号及模拟电路含干扰噪声信号中进行去噪验证,证明了该降噪声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耿凯迪[10](2019)在《雷达干扰效果在线评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雷达对抗是干扰方与雷达方之间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在该过程中,干扰效果是用来描述雷达系统在干扰前后性能的下降程度,它是对抗双方都十分关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雷达干扰效果会受到干扰方、雷达方和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传统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大多是基于雷达方来描述干扰效果的,通过分析干扰前后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发现概率、信号处理时间等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干扰效果,目前评估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然而在实战应用场景中,雷达方作为非合作目标,它的性能参数干扰方很难获得,所以传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难以实现。因此,如何有效地在战场环境中对已经实施的干扰进行效果评估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实战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方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新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以认知电子对抗系统作为雷达干扰效果评估的应用平台,详细介绍了雷达干扰技术与抗干扰技术,为后续的干扰因素指标构建和抗干扰措施与雷达行为参数对应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和已有的基于干扰方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更加完善的干扰效果评估方案。包括基于干扰因素匹配程度的干扰效果预评估和基于雷达受干扰前后行为参数变化的干扰效果主评估。根据评估方案,设计基于干扰方的干扰效果在线评估算法。首先从数学角度研究了该方案中应用的赋权算法和多属性决策评估算法,包括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主客观赋权法及逼近理想解排序法。通过分析影响干扰资源的干扰因素,构建干扰因素指标集。在给出每个指标的效益函数后采用仿真验证了各个效益函数的有效性。然后分析了雷达在受到干扰后所做出的行为和侦察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雷达行为参数指标集。最后实例化了几种干扰样式和不同的情况下的侦察参数,按照设计的方案,依据基于干扰方的干扰效果在线评估流程对雷达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量地给出不同情况下的干扰效果评估值,有效地解决了实战应用场景中,基于干扰方干扰效果评估所面临的困难。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
3 计算机控制系统干扰因素的作用方式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4.1 抑制空间感应干扰的策略
    4.2 抑制电源系统干扰的策略
    4.3 借助软件设计实现抗干扰
    4.4“地”线配置实现抗干扰
5 结语

(2)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与抗干扰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分析
    2.1 相控阵雷达面临的有源干扰场景
        2.1.1 相控阵雷达有源欺骗干扰
        2.1.2 相控阵雷达有源压制干扰
    2.2 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特征分析
        2.2.1 基于特征参数提取的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特征分析
        2.2.2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
    3.1 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识别现有方法分析
    3.2 基于BP网络的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
        3.2.1 理论基础
        3.2.2 仿真实验
    3.3 基于CNN网络的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
        3.3.1 理论基础
        3.3.2 仿真实验
    3.4 基于PSO-BP网络的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
        3.4.1 算法原理
        3.4.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5 基于Faster R-CNN的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感知
        3.5.1 算法原理
        3.5.2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6 雷达有源干扰的感知算法性能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控阵雷达抗干扰决策方法研究
    4.1 相控阵雷达抗干扰技术分析
    4.2 基于Q-Learning的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
        4.2.1 算法原理
        4.2.2 仿真实验
    4.3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雷达抗干扰决策算法
        4.3.1 方法原理
        4.3.2 仿真实验
    4.4 相控阵雷达抗干扰决策方法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高铁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干扰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中国高铁列控系统中的无线信息传输链路
        1.1.2 中国高铁系统的电磁环境特性
        1.1.3 脉冲骚扰统计特性的描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铁系统中关于电磁骚扰限值的规定
        1.2.2 统计参量方法的提出和发展
        1.2.3 统计参量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研究进展
        1.2.4 基于脉冲骚扰的统计参量评估无线链路干扰效应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2 影响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主要骚扰的统计特性
    2.1 弓网离线放电辐射骚扰的统计特性
        2.1.1 弓网离线放电辐射骚扰对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干扰
        2.1.2 弓网离线放电辐射骚扰的统计特性
    2.2 公共移动网络信号的统计特性
        2.2.1 公共移动网络信号对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干扰
        2.2.2 公共移动网络信号的统计特性
    2.3 高功率电磁脉冲的统计特性
        2.3.1 高功率电磁脉冲对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危害
        2.3.2 高功率电磁脉冲的统计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CTCS-3 级列控系统不同调制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研究
    3.1 高铁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传输链路的模型
        3.1.1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无线链路的传输制式
        3.1.2 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干扰效应评估模型
    3.2 基于骚扰APD评估数字调制无线链路干扰效应的方法
        3.2.1 基于骚扰APD的一维调制比特级干扰效应评估模型
        3.2.2 PAM调制信号的干扰效应
    3.3 基于骚扰APD的 QAM调制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评估
        3.3.1 方形QAM调制信号的干扰效应
        3.3.2 矩形QAM调制信号的干扰效应
        3.3.3 仿真与验证
    3.4 基于骚扰APD的 PSK调制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评估
        3.4.1 PSK调制信号的干扰效应
        3.4.2 仿真与验证
    3.5 基于骚扰APD的 FSK调制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评估
        3.5.1 FSK调制信号的干扰效应
        3.5.2 仿真与验证
    3.6 基于骚扰APD的多载波调制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评估
        3.6.1 多载波调制信号的干扰效应
        3.6.2 仿真与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CTCS-3 级列控系统不同编码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研究
    4.1 基于有效信噪比映射的无线链路干扰效应评估方法
        4.1.1 有效信噪比映射方法
        4.1.2 基于互信息有效信噪比映射的动态评估模型
    4.2 长期等效编码块接收信息速率
        4.2.1 脉冲骚扰影响下的编码块接收信息速率
        4.2.2 编码块接收信息速率与误块率的关系
        4.2.3 长期等效编码块接收信息速率的计算
    4.3 基于骚扰APD及 PDD的信道编码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干扰效应评估
    4.4 仿真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高铁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抗干扰措施
    5.1 CTCS-3 级列控系统无线信息传输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
    5.2 基于自适应的列控系统无线链路抗干扰措施
        5.2.1 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自适应方案
        5.2.2 列控系统无线链路的跨层自适应方案
        5.2.3 基于摩尔状态机的跨层AMC-HARQ链路自适应方案
        5.2.4 仿真与分析
    5.3 基于频域均衡的列控系统无线链路抗干扰措施
        5.3.1 结合噪声预测的频域均衡方案
        5.3.2 仿真验证
    5.4 基于多天线分集的列控系统无线链路抗干扰措施
        5.4.1 多天线分集接收模型
        5.4.2 仿真验证
    5.5 BTM设备报文传输干扰故障处理实例
        5.5.1 故障现象分析
        5.5.2 理论分析与现场测量
        5.5.3 敏感设备分析
        5.5.4 整改建议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多采样数据的电磁骚扰统计参量同步测量系统
    6.1 基于多采样数据的电磁骚扰统计参量测量原理
        6.1.1 基于射频资源空间的非平稳随机信号采样方案
        6.1.2 基于多采样数据的电磁骚扰统计参量同步测量系统
    6.2 多统计参量同步联合测量接收机
        6.2.1 多统计参量同步测量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6.2.2 多统计参量同步测量接收机的硬件设计
        6.2.3 多统计参量同步测量接收机的软件设计
    6.3 多通道数据处理子系统
        6.3.1 多通道数据处理子系统的模型
        6.3.2 基于KL散度聚类的电磁骚扰特征提取与分类
    6.4 基于多采样数据的统计参量同步测量系统的实现
        6.4.1 基于虚拟仪器的多统计参量同步测量接收机的实现
        6.4.2 多统计参量同步测量接收机的验证
        6.4.3 多采样数据中电磁骚扰统计特征的提取
    6.5 基于多采样数据的电磁骚扰统计参量同步测量系统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DSP的矿用馈电开关智能型保护器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矿用馈电开关保护器的要求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煤矿井下馈电开关保护原理
    2.1 概述
    2.2 过压、欠压保护
        2.2.1 过电压的特征
        2.2.2 欠电压的特征
        2.2.3 过、欠压保护原理
    2.3 过载保护
        2.3.1 过载故障的特征
        2.3.2 过载保护原理
    2.4 短路保护
        2.4.1 短路故障的分析
        2.4.2 短路保护的原理
    2.5 断相及不平衡保护
    2.6 漏电保护
        2.6.1 漏电故障的特征
        2.6.2 漏电保护的原理
    2.7 绝缘监测保护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护器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方案
    3.2 保护模块DSP及外围电路设计
        3.2.1 CPU的选择
        3.2.2 DSPIC30F6014 的特点
        3.2.3 信号调理电路
        3.2.4 电压信号的采集
        3.2.5 电流信号的采集
        3.2.6 漏电保护模块
        3.2.7 继电器输出电路
    3.3 显示模块DSP及外围电路
        3.3.1 人机交互接口电路
        3.3.2 时钟电路模块
        3.3.3 12864液晶显示电路
        3.3.4 通信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保护器的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模块
        4.1.1 系统自检模块
        4.1.2 系统初始化
    4.2 电量采集算法
        4.2.1 算法的选择
        4.2.2 傅里叶算法
        4.2.3 均方根算法
        4.2.4 傅里叶算法与均方根算法的对比
    4.3 故障检测模块
        4.3.1 漏电闭锁检测程序
        4.3.2 漏电检测程序
        4.3.3 过压、欠压检测程序
        4.3.4 电流类故障检测程序
    4.4 按键及显示程序
        4.4.1 液晶显示驱动程序
        4.4.2 按键子程序
    4.5 通信模块子程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护器的抗干扰设计
    5.1 干扰的来源
    5.2 抗干扰的措施
    5.3 硬件抗干扰措施
        5.3.1 电源的抗干扰设计
        5.3.2 通信模块的抗干扰设计
    5.4 软件抗干扰措施
        5.4.1 软件防抖法
        5.4.2 CRC校验
        5.4.3 看门狗复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保护器的试验与结果
    6.1 试验设备介绍
    6.2 试验操作流程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漏电闭锁试验
        6.3.2 漏电试验
        6.3.3 过流保护试验
        6.3.4 过压、欠压保护试验
    6.4 检测报告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A 实物图
附录B 试验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基本情况
    2.教育背景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1 发表学术论文
        3.2 申请(授权)计算机软件着作权

(5)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概述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软起动器基本原理分析
    2.1 异步电机起动特性分析
    2.2 晶闸管调压原理
    2.3 晶闸管软起动的起动方式
    2.4 本章小结
3 软起动器控制算法研究
    3.1 传统的PID控制算法
    3.2 模糊控制算法
    3.3 模糊PID控制算法
    3.4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软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4.1 直接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4.2 PID控制软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4.3 模糊PID控制软起动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4.4 本章小结
5 软起动器的硬件设计
    5.1 硬件总体结构
    5.2 主电路设计
    5.3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5.4 电压同步检测电路设计
    5.5 触发电路设计
    5.6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5.7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5.8 通信电路设计
    5.9 电源电路设计
    5.10 硬件抗干扰措施
    5.11 本章小结
6 软起动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物测试
    6.1 主程序设计
    6.2 初始化程序设计
    6.3 故障检测程序设计
    6.4 同步信号中断程序设计
    6.5 模糊PID控制程序设计
    6.6 软件抗干扰措施
    6.7 软起动器实物测试
    6.8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的内涵
    1.1 安全性
    1.2 实用性
    1.3 完善性
2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人们的发展观念不完善,发展不均衡
    2.2 硬件设施不完善,硬件软件不匹配
3 提升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的实践
    3.1 加强硬件开发,提升硬件质量
    3.2 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发展
    3.3 容错与避错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4 不良信息拦截技术的具体应用
4 结语

(7)便携式高压电气设备一体化试验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高压电气设备测试技术及试验装置设计
    2.1 基本测试技术
        2.1.1 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技术
        2.1.2 线路参数测试技术
        2.1.3 介质损耗测试技术
        2.1.4 直流电阻测试技术
        2.1.5 变压器损耗参数测试技术
        2.1.6 变压器容量分析技术
        2.1.7 变压器短路阻抗测试技术
    2.2 高压电气设备测量装置设计
        2.2.1 装置总体设计
        2.2.2 传感器设计
        2.2.3 电源设计
        2.2.4 人机交互模块
        2.2.5 接口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一体化试验设计中抗干扰措施的研究
    3.1 装置干扰状况分析
        3.1.1 电磁干扰的来源
        3.1.2 装置受干扰情况
    3.2 干扰抑制方法
        3.2.1 滤波技术
        3.2.2 屏蔽技术
    3.3 系统抗干扰措施
        3.3.1 辐射抗干扰设计及验证
        3.3.2 传导抗干扰设计及验证
    3.4 现场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试验装置软件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装置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软件运行逻辑
        4.2.2. 数字信号处理
        4.2.3 数据采集程序模块
        4.2.4 人机接口软件模块
    4.3 数据库管理系统
        4.3.1 系统主页面设计
        4.3.2 数据处理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软件系统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DCPD方法的裂纹扩展实时监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裂纹测量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位降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2 总体方案设计与分析
    2.1 实验平台方案设计
        2.1.1 裂纹测量理论基础
        2.1.2 监测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2 模拟裂纹扩展信号源方案设计
    2.3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与原则
        2.3.1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2.3.2 硬件电路设计原则
    2.4 DCPD实验平台研制
    2.5 监测系统抗干扰设计
        2.5.1 干扰的来源
        2.5.2 硬件抗干扰措施
        2.5.3 软件抗干扰措施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Cortex-M4 内核及STM32 处理器模块
        3.1.1 ARM Cortex-M4 内核
        3.1.2 STM32 微处理器
        3.1.3 基于STM32F429IGT6 微处理器的外围电路
    3.2 电源模块
        3.2.1 恒流源模块
        3.2.2 恒流驱动电路结构分析
    3.3 运放电路模块
        3.3.1 运放芯片
        3.3.2 运放模块电路结构分析
        3.3.3 失调电压处理
    3.4 光耦隔离模块
        3.4.1 光耦隔离模块
        3.4.2 光耦隔离模块在本文中的应用
    3.5 电流翻转模块
        3.5.1 固态继电器
        3.5.2 电流翻转电路结构分析
    3.6 系统主板设计
    3.7 系统辅助电路设计
        3.7.1 双电源充电电路
        3.7.2 电源电压显示电路
        3.7.3 键盘电路
        3.7.4 液晶显示电路
    3.8 本章小结
4 监测系统程序设计
    4.1 监测系统程序设计方案
    4.2 程序开发环境
    4.3 监测系统主程序设计
    4.4 监测系统子程序设计
        4.4.1 串行通信子程序设计
        4.4.2 ADC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4.4.3 电流翻转子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样机测试与数据分析
    5.1 监测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5.1.1 实验人员登录界面
        5.1.2 实验参数设置界面
    5.2 模拟裂纹信号源设计
        5.2.1 温控式微电阻变化装置
        5.2.2 动态程控模拟裂纹扩展装置
        5.2.3 固定片模拟裂纹扩展装置
    5.3 主要电路模块测试
        5.3.1 恒流源模块测试
        5.3.2 运放模块测试
        5.3.3 模拟信号源性能测试
        5.3.4 充电电路测试
        5.3.5 监测系统主板测试
    5.4 监测系统抗干扰措施
    5.5 实验与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9)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拟电路可靠性的研究现状
        1.2.2 模拟电路抗干扰措施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模拟电路的抗干扰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2.1 模拟电路的可靠性模型
        2.1.1 基于经验的可靠性模型
        2.1.2 基于失效物理的可靠性模型
        2.1.3 FIDES模型
    2.2 可靠性设计
        2.2.1 按技术分类的通用可靠性设计准则
        2.2.2 电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
    2.3 模拟电路运行的可靠性与抗干扰措施的相关性
    2.4 模拟电路的干扰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拟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3.1 屏蔽抗干扰技术
        3.1.1 屏蔽原理
        3.1.2 屏蔽抗干扰措施
    3.2 接地抗干扰技术
        3.2.1 地线干扰机理
        3.2.2 接地抗干扰措施
    3.3 隔离抗干扰技术
    3.4 滤波抗干扰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拟电路的硬件滤波抗干扰措施
    4.1 开关电源EMI滤波器信号类型及特点
    4.2 滤波电路的设计原则
    4.3 滤波电路的设计及参数确定
        4.3.1 电路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4.3.2 共模和差模等效电路
    4.4 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分析
        4.4.1 理想电路与高频电路模型的比较
        4.4.2 高频分布参数的比较
        4.4.3 不同的源、负载阻抗的比较
    4.5 滤波器的输出幅频响应分析
        4.5.1 不同的共模元件参数值对幅频响应的影响
        4.5.2 不同的差模元件参数值对幅频响应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电路的软件滤波抗干扰措施
    5.1 小波分析用于信号处理的优势及发展
    5.2 小波分析理论与降噪原理
    5.3 小波变换降噪参数的确定原则
    5.4 新改进小波阈值降噪法的提出
        5.4.1 传统阈值降噪函数的不足
        5.4.2 新改进小波阈值降噪法的提出
    5.5 降噪方法的典型信号验证
        5.5.1 BLOCKS信号的测试验证
        5.5.2 DOPPLER信号的测试验证
    5.6 新改进降噪法在模拟电路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5.6.1 原始信号的获得
        5.6.2 新改进降噪法在含噪信号中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雷达干扰效果在线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工作内容安排
第二章 认知电子战及对抗理论
    2.1 认知电子对抗
        2.1.1 认知电子战概念内涵
        2.1.2 认知电子对抗系统
        2.1.3 认知电子战关键技术
    2.2 雷达干扰技术
        2.2.1 压制干扰
        2.2.2 欺骗干扰
    2.3 雷达抗干扰技术
        2.3.1 时域抗干扰技术
        2.3.2 频域抗干扰措施
        2.3.3 空域抗干扰措施
        2.3.4 其它抗干扰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雷达干扰效果评估原理分析
    3.1 干扰效果评估分析
        3.1.1 常用干扰效果评估方法分析
        3.1.2 干扰效果评估准则
    3.2 干扰效果在线评估方案设计
    3.3 干扰效果在线评估算法分析
        3.3.1 干扰效果评估层次结构模型
        3.3.2 干扰效果评估指标主客观赋权法
        3.3.3 干扰效果评估TOPSIS处理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扰效果预评估
    4.1 雷达及干扰信号分析
        4.1.1 雷达信号分析
        4.1.2 干扰信号分析
        4.1.3 扫频干扰信号
    4.2 干扰因素指标集分析
        4.2.1 干扰时机
        4.2.2 干扰频率
        4.2.3 干扰空域
        4.2.4 干扰功率
        4.2.5 干扰样式
    4.3 干扰指标权重设计
        4.3.1 干扰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4.3.2 指标权重设计
    4.4 干扰效果预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干扰效果评估实例分析
    5.1 雷达行为参数指标集设计
        5.1.1 雷达工作模式分析
        5.1.2 雷达工作状态分析
        5.1.3 雷达抗干扰措施分析
        5.1.4 雷达行为参数指标集构建
    5.2 行为参数指标集权重设计
        5.2.1 雷达行为参数指标结构模型
        5.2.2 指标权重设计
    5.3 雷达干扰在线评估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方法分析[J]. 孙永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06)
  • [2]相控阵雷达有源干扰智能感知与抗干扰决策方法研究[D]. 李瑞瑞.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高铁CTCS-3级列控系统无线链路干扰效应研究[D]. 耿欣.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4]基于DSP的矿用馈电开关智能型保护器的开发[D]. 张凯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器设计[D]. 李传龙.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J]. 闫永泽.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9(22)
  • [7]便携式高压电气设备一体化试验装置的设计[D]. 李东阳. 沈阳工程学院, 2019(01)
  • [8]基于DCPD方法的裂纹扩展实时监测系统研制[D]. 魏其深.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9]模拟电路的可靠性及抗干扰措施研究[D]. 杜飞.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10]雷达干扰效果在线评估技术研究[D]. 耿凯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