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其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1](2021)在《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如今已经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糖尿病肾脏病起病隐匿,治疗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传统实验室检查指标对于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敏感性低。Endocan(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ESM-1)作为一种新型内皮细胞分子,主要在肺、肾内皮细胞中表达。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是与肾病相关的血管生长因子,对肾脏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ndocan、VEGF-C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病程相关,其中发现endocan与CKD的分期、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微量蛋白表现出相关性。故推测二者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病情评价与预测的生物标志物。目的:1.探究血清endocan和VEGF-C在DKD早、中、晚期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观察endocan和VEGF-C与肾脏相关指标的关系,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以期说明其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评估价值。2.观察DKD不同证候组间endocan和VEGF-C的分布规律,探究endocan和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课题第一部分共收集了 215例患者,其中正常健康组18例,糖尿病组21例,糖尿病肾脏病组17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其中血清endocan、VEGF-C采用Luminex抗体芯片检测。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观察各组间血清endocan、VEGF-C的变化规律。第二部分共收集了 164例DKD患者,其中早期组48例,中期组67例,晚期组49例,根据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定,分析DK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endocan和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虚证总体上以阴虚证为主,其次为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其中早期以阴虚证为主,中、晚期阴虚证和气虚证比例下降,晚期则以阳虚证为主。邪实证总体上以火热证为主,其次为湿热证、痰湿证、气郁证、血瘀证。早期以火热证为主,中、晚期火热证和气郁证的比例下降;晚期则以湿热证为主,中、晚期血瘀证的比例高于早期。湿热证的血清endocan水平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血清endocan与湿热证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4)。湿热证与非湿热证相比,收缩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血尿酸均较高(P<0.05)。2.血清endocan在DKD早、中、晚三期中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经两两比较,DKD早期和晚期、DKD中期和晚期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endocan与eGF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8;endocan与Scr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45。血清endocan与24小时尿蛋白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73;与血清白蛋白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3.血清VEGF-C在DKD早、中、晚三期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P<0.05),经两两比较,可见DKD早期和晚期、DKD中期和晚期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VEGF-C与eGFR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为0.239;与Scr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95。VEGF-C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3;与血清白蛋白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0。4.对eGFR的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eGFR≥9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 ≤ eGFR<90 ml/min·1.73 m2 和 15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三组,发现血清endocan在三组中依次升高(P<0.05),经两两比较发现,15 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与 eGFR≥90ml/(min·1.73 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在eGFR≥90ml/min·1.73 m2和15 ml/min·1.73 m2 ≤ eGFR<60 ml/min·1.73 m2、60 ml/min·1.73 m2≤eGFR<90 ml/min·1.73 m2和 15 ml/min·1.73 m2≤eGFR<60 ml/min·1.73 m2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将其分成24hUTP<500 mg/24h、500 mg/24h ≤24hUTP<10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 三组,其中 endocan 在 24hUTP<5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500 mg/24h<24hUTP<10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中发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血清VEGF-C在24hUTP<500 mg/24h 和 24hUTP≥1000 mg/24h 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清endocan随着DKD病程的进展而升高,而血清VEGF-C则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降低;血清endocan、VEGF-C与肾功能评价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eGFR)存在相关性,血清endocan与VEGF-C可以较好地评估糖尿病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并有可能成为新的疗效评价指标。2.湿热证与血清endocan存在相关性,endocan是炎症及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物,也有可能成为“热证”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新的理论思路。
姚安琪[2](2021)在《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因子PTX3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微炎症因子PTX3以及IL-6、TNF-α水平差异,来评价微炎症因子PTX3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2)评价中药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DKD的临床疗效,其对患者肾功能、尿白蛋白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3)观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在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前后的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的水平,评价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改善DKD微炎症状态的效果,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中医院接收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收集同期ACR<30mg/gCr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糖尿病组,检测两组血PTX3、IL-6、TNF-α水平并比较。(2)将60例DKD患者随机分配至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组在此之上服用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疗程均为2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Alc、Scr、BUN、ACR、MAlb、eGFR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3)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PTX3、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与ACR、MAlb,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DKD组患者较DM组患者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Alc、Scr、BUN、ACR、MAlb、eGFR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1或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3)两组治疗后血PTX3、IL-6、TNF-α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TX3、IL-6与ACR、MAlb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TNF-α与ACR、MAlb呈正相关,与eGFR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1)微炎症因子PTX3预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2)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在治疗DKD中展现较好临床疗效,降低了血糖及尿蛋白水平,降低肌酐、尿素氮,提高eGFR。(3)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PTX3、IL-6、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DKD炎症反应,改善其微炎症状态,减少肾脏损害。
孙海力[3](2021)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新诊断T2DM患者MS与24hUM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825例。收集详细的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分析MS的患病率及不同年龄段MS各组分的分布特点。根据有无MS分组,分成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的临床资料、24hUMA阳性率。在MS组,根据MS组分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24hUMA阳性率。根据24hUMA是否阳性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一般的临床资料,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4hUMA阳性的危险因素。结果:825例新诊断T2DM患者中,608例合并MS,患病率为73.7%。24hUMA阳性114例,阳性率为13.8%。不同年龄组间,女性MS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MS患病率逐渐增加(P<0.05),男性MS患病率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非MS组相比,MS组的24hUMA阳性率较高。当MS组分数增加,24hUMA阳性率随之增加(P<0.05)。MS、BMI、血尿酸是新诊断T2DM患者24hUMA阳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93;1.099;1.003)。结论:新诊断T2DM中,MS患病率为73.7%,24hUMA阳性率为13.8%。合并MS者24hUMA阳性率较高,且随着MS组分数的增多,24hUMA阳性率逐渐增高。MS、BMI、血尿酸是新诊断T2DM患者24hUMA阳性的危险因素。
田伟刚[4](2020)在《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是多种多样的,其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引发因素是多元化的,与许多因素有关,本篇论文将主要介绍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以供各位学者进行参考,从而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赵庆[5](2020)在《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初步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其它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医症候特点,以寻找中医治疗的有效切入点。方法:通过纳排标准,纳入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运用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或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单因素及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将具有显着性的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年龄分布情况:共纳入CKDⅢ~Ⅳ期患者217例,男129例,女88例,年龄最大值85岁,最小值23岁,平均年龄60.73±14.526岁;其中伴有高尿酸血症者为131人,平均年龄60.37±15.474岁;未伴有高尿酸血症者86人,平均年龄61.28±13.018岁。纳入所有患者中年龄≤50岁的有53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4.4,51~65岁的患者有79例,占总人数36.4%,年龄在66~75岁之间的患者有49人,占总人数22.6%,年龄在76~85岁之间的患者有36人,总体占比为16.6%;伴有高尿酸血症的131人中,34人年龄≤50岁,占比为26.0%,有44人年龄在51~65岁之间,占比为33.6%,有28人年龄在66~75岁之间,占比为21.4%,25人的年龄在76~85岁间,占比为19.0%。2、CKD不同分期中高尿酸血症情况:纳入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Ⅲa期患者59人,Ⅲb期患者77人,Ⅳ期患者81人;Ⅲa期中伴发高尿酸血症的有26人,占比44.1%,其中男性16人,占比27.1%,女性10人,占比16.9%;Ⅲb期中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有51人,占比66.2%,其中男性28人,占比36.4%,女性23人,占比29.9%;Ⅳ期中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54人,占比为66.7%,其中男性25人,占比30.9%,女性29人,占比35.8%。3、服用治疗尿酸药物情况: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平素服用降尿酸药者有40人(30.5%),在痛风的16人中,有11人平素服用降尿酸药(68.8%)。在降尿酸药物的使用上,无论是否为痛风患者,碳酸氢钠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非布司他,次之为别嘌醇;Ⅲa、Ⅲb、Ⅳ期各期中伴有高尿酸血症的人数分别为26,51,54人,各期服用降尿酸药物的人数占各期高尿酸血症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6.9%,33.3%,29.6%。4、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在CKD不同分期中,本证的分布呈现基本相同的规律,脾肾气虚证独占鳌头,气阴两虚证位居第二,其次为肝肾阴虚证,次之为脾肾阳虚证,次之为阴阳两虚证;CKD不同分期中标证的分布多集中在瘀血证、湿浊证与湿热证这三证中,其中瘀血证更为突出;在本证中,高尿酸血症组脾肾气虚证占比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54.2%VS 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标证中,高尿酸血症组瘀血证占比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1.2%VS 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在证型分布中具有相似的规律,在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次之为肝肾阴虚证,次之为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少;在标证中,高尿酸血症组与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证型集中在瘀血证、湿浊证与湿热证这三种证型之中,高尿酸血症组瘀血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湿浊证,次之为湿热证,非高尿酸血症组湿浊证占比最高,其次为湿热证,次之为瘀血证。5、CKDⅢ~Ⅳ期合并HUA的相关因素分析:SUA与BMI、BUN、Scr、Fe、iPTH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GFR、尿PH、24h尿蛋白、LVEF呈负相关,相关性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A与糖尿病呈负相关,与痛风、脑梗死、左室肥厚、左室舒张或收缩功能减低、颈动脉硬化或伴斑块、下肢动脉硬化或伴斑块、肾结石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P<0.05)。经回归分析得出,尿PH>6.2、糖尿病、杓型血压可能为CKDⅢ~Ⅳ期伴HUA患者的保护因素,女性、BUN、脾肾气虚证、瘀血证、肥胖、肾结石可能是CKDⅢ~Ⅳ期伴HUA的危险因素。结论:1、CKDⅢ~Ⅳ期患者在50岁到85岁期间,HUA患病率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2、CKD伴HUA患者尿酸的药物治疗率偏低,其中碳酸氢钠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非布司他,次之为别嘌醇。3、HUA与CKDⅢ~Ⅳ期患者的其他合并症相互关联、影响。4、CKD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主要影响证型是脾肾气虚证与瘀血证。
段江倩[6](2019)在《游泳运动通过上调CTRP9-AMPK-eNOS-NO系统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随着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也日益俱增,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之升高。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且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不仅心脏和血管是高血压损害及累及的靶器官,肾脏同样也是。长时间高血压可引发肾小球出现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内血管硬化等肾功能异常现象发生。目前有研究提出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可以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且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lq/TNF-related protein 9,CTRP9)作为一种新型的脂肪因子与APN有高度同源性,其对心脏和血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目前CTRP9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并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的症状。但目前运动对高血压肾脏的保护作用鲜有报道,尤其是CTRP9在其中的作用及其CTRP9-AMPK-eNOS-NO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为研究对象,探讨游泳运动对高血压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CTRP9-AMPK-eNOS-NO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为有效防治高血压疾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购买四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4只和其同源对照组大鼠24只,第一周对其适应性喂养,一周结束后,将其同源对照组大鼠随机分为WKY安静组大鼠(Wistar-Kyoto rat,WKY)(WKY=12),WKY 游泳运动组大鼠(Wistar-Kyoto rat+exercise,WE)(WE=12);将 SHR 大鼠分为 SHR 安静组大鼠(SHR)(SHR=12),SHR 游泳运动组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exercise,SE)(SE=12)。在室温下饲养,自由饮食饮水,定期更换垫料。运动方案为:第二周对WE组和SE组大鼠进行一周的适应性游泳训练,第一天适应性游泳15min,以后每天增加15min直至每天游泳训练时间达到60min为止;第三周开始对WE组和SE组大鼠进行正规游泳训练,每天训练60min,每周训练5天;此后按照每天训练60min,每周训练5天的方案进行训练直至8周正规游泳训练结束。训练过程中于每周五对各组大鼠进行称重并作记录。训练结束后,12-24h内取材,将大鼠固定,大鼠腹腔注射3%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血流动力学对大鼠血压进行测量后迅速腹腔取血,离心分装-80℃保存。取血后迅速取肾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f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液中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变化评价肾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研究结果:1.大鼠体重,肾脏指数测量结果显示:与WKY组大鼠相比,SHR组大鼠体重显着低于WKY组,WE组大鼠体重也呈显着下降趋势;与SHR组相比,SE组大鼠体重略微降低。肾脏指数,与WKY组相比,WE组和SHR大鼠肾脏指数均呈明显升高趋势。与SHR组相比,SE组大鼠肾脏指数略微下降,并无显着性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大鼠体重明显下降,运动可以抑制SHR组大鼠的体重下降;高血压大鼠的肾脏指数明显增加,运动可以调节SHR大鼠肾脏指数的变化。2.大鼠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与WKY组大鼠相比,SHR组大鼠收缩压呈显着性升高趋势;与SHR组大鼠相比,SE组大鼠收缩压呈显着性下降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游泳运动能够显着降低SHR大鼠的收缩压。3.HE染色结果显示:WKY组大鼠肾脏结构整齐排布;与WKY组相比,WE组大鼠肾脏结构排列致密,呈整齐均匀分布,SHR组大鼠肾脏表现出肾小球系膜增生,系膜区增宽,肾间质纤维化,皮质和近髓质肾小球形态发生异常;与SHR组相比,SE组大鼠肾脏形态结构明显好转,肾间质纤维化减少。提示运动可以改善SHR大鼠的肾脏结构。4.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WE组大鼠血清BUN、Scr含量有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SHR组大鼠血清BUN、Scr含量均呈显着性增高趋势;与SHR组相比,SE组大鼠血清BUN、Scr含量均呈显着性降低趋势;以上结果表明SHR大鼠肾功能损伤,游泳运动可以显着改善其肾功能。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WE组大鼠肾组织中CTRP9、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ioR1)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量呈明显性升高趋势,SHR组大鼠肾组织中CTRP9、AMPK、AdipioR1及eNOS的表达量呈显着性下降趋势;与SHR组相比,SE组大鼠肾组织中CTRP9、AMPK、AdipioR1及eNOS的表达量呈显着性升高趋势。以上结果表明SHR大鼠肾组织中CTRP9、AMPK、AdipioR1及eNOS的表达量降低,游泳运动可提高SHR大鼠肾组织中CTRP9、AMPK、AdipioR1及eNOS的表达,上调CTRP9-AMPK-eNOS-NO 信号通路。结论:1.SHR大鼠肾脏结构受损,肾脏功能降低,肾组织中CTRP9、AMPK、AdipioR1及eNOS的表达量均降低。2.游泳运动可以改善SHR大鼠肾脏结构,提高其肾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运动上调SHR大鼠肾组织中CTRP9、AMPK、AdipioR1及eNOS的表达、上调CTRP9-AMPK-eNOS-NO 信号通路有关。
赵静[7](2016)在《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模型特点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方证相关及其生物学基础是中医方剂学中的重要问题。而中医证候模型是方证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目前由于中医证的内涵缺乏确定性,而基于现代疾病为背景的病证结合模型以其具有较为明确的病生理基础而更多地受到重视。目前关于病证结合模型的评价还只是停留于中医证候外观表征与系统病生理层面,很少有研究在整体分子层面上(如蛋白组学)对其进行评价。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应用iTRAQ标记蛋白组学技术,对单纯高脂高糖喂饲和高脂高糖喂饲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复制出的两种T2DM大鼠模型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及血清蛋白组学特征进行比较观察,从“中医证候表征-系统病生理-蛋白质组学”不同维度上评价两种模型的生物学特点,探查其潜在的病、证生物学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观察了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对高脂高糖联合STZ复制的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探查其分子作用靶标,以揭示该方与该病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方法:1.模型评价: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其中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高糖组和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所有大鼠连续饲养12周。于实验第36天,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mg/kg STZ,3天后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大鼠纳入。12周末,观察并记录大鼠外观表征(毛发色泽、行为状态、情绪、舌质、臀尾评分、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大便量、小便量、抓握力),乙醚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快速分离脏器组织。(1)实验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清胰岛素(Fins)、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栓素B2 (TXB2)、6-酮前列腺素Fla (6-keto PGFla)、内皮素(ET-1)、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肌肉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脂肪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2)血清蛋白组学检测。2.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及靶标探查: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5只)。其中正常组大鼠给予正常饲料,造模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于实验第36天,造模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30mg/kg链脲佐菌素,3天后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大鼠列入模型组。10周末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高糖联合STZ组、盐酸吡格列酮组(2.7mg·kg-1*天-’)、益气养阴方组(3.37g生药·kg-1·天-1)、益气养阴化痰方组(3.84g生药·kg-1·天-1)、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4.80g生药·kg-1·天-1),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4天。观察并记录正常组、高脂高糖联合STZ组、盐酸吡格列酮组、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大鼠外观表征(毛发色泽、行为状态、情绪、舌质、臀尾评分、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大便量、小便量、抓握力),于12周末,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脏器组织。实验室检测指标同上。运用血清蛋白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正常组、高脂高糖联合STZ组、盐酸吡格列酮组、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血清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评价:(1)高脂高糖组模型:大鼠出现毛发油腻、脱毛,嗜睡少动、舌淡、臀尾潮湿、色暗,多饮、多食、多尿、多便,FBG、cGMP含量显着升高,抓握力、ISI水平、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含量、cAMP/cGMP比值、HDL-C、 6-keto PGF1α含量显着下降;血清差异蛋白101个(上调55个、下调46个),其涉及153条生物学途经,存在显着差异的信号通路11条,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2个。(2)高脂高糖联合STZ组模型:大鼠出现毛发油腻、脱毛,萎靡扎堆,舌、尾瘀斑,多饮、多食、多尿、多便、消瘦、抓握力显着减弱,FBG、HOMA-IR、 Fins、GHbAlc、cGMP、 TC、LDL-C含量、TXB2/6-keto PGFla比值显着升高,ISI水平、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cAMP含量、cAMP/cGMP比值、HDL-C、6-keto PGF1α含量显着下降;血清差异蛋白48个(上调40个、下调8个),其涉及20条生物学途经,存在显着差异的信号通路4条,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2个;选择性ELISA验证结果显示血清FCN2、 apoC4、apoB100、CYR6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3)高脂高糖组与高脂高糖联合STZ组比较,共有差异蛋白97个(上调37个、下调60个)、无显着变化蛋白32个,差异蛋白涉及116条生物学途经,存在显着差异的信号通路13条,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2个;与高脂高糖组相比,高脂高糖联合STZ组大鼠血清a1I3蛋白表达量显着下调,血清HSP71、FXII、PPKARIA、FCN2蛋白表达量显着上调,血清UN13D、LBP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2.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及靶标探查:(1)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组:显着改善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大鼠的外观表征(皮毛、行为、情绪、舌、尾部瘀斑),显着升高摄食量、体重、抓握力、ISI、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cAMP、cAMP/cGMP、 6-keto PGF1α水平,显着降低饮水量、大便量、FBG、GHbAlc、Fins、HOMA-IR、cGMP、 TG、TC、LDL-C、TXB2、TXB2/6-keto PGF1α、ET-1水平;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后共有23个差异蛋白(上调5个、下调18个),其涉及7条生物学途径;ELISA结果显示,CDC42、RhoA、CYR61在高脂高糖联合STZ组中显着升高,在益气养阴方、益气养阴化痰方、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作用效果最好。(2)盐酸吡格列酮组:显着改善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大鼠的外观表征(皮毛、行为、情绪、舌),显着升高摄食量、体重、抓握力、ISI、肝脏GLUT-2、肌肉GLUT-4、脂肪GLUT-4、 cAMP、6-keto PGF1α水平,显着降低饮水量、大便量、小便量、FBG、GHbA1c、Fins、HOMA-IR、cGMP、TG、TC、LDL-C、TXB2、TXB2/6-keto PGF1α、ET-1水平;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共有12个差异蛋白(上调1个、下调11个)。(3)两种药物比较共有8个相似的治疗靶标。结论:1.模型评价:(1)在实验12周末,两种造模方法均可以成功复制出T2DM大鼠模型,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医气阴两虚及痰浊血瘀的证候表征,其中高脂高糖模型大鼠处于T2DM初期,伴有明显的气阴两虚证,病机上开始涉及到痰浊和血瘀;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复制的模型大鼠T2DM损伤较重,伴有更为明显的气阴两虚痰瘀证的变化。(2)两种方法复制的T2DM病证结合模型产生的机制在胰岛素分泌、凝血、糖酵解方面确有不同;炎症损伤是二者产生的共同机制,但引起炎症损伤的诱因不尽相同。(3)FCN2、apoC4和apoB100和可作为潜在的T2DM生物标志物,CYR61可作为潜在的气阴两虚痰瘀证生物标志物。2.药物治疗作用评价及靶标探查:(1)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与盐酸吡格列酮对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治疗作用。(2)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可通过显着改善大鼠体内炎症反应、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相关蛋白的含量来治疗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从而实现对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及其并发症的多通路、多靶点治疗。(3)CDC42、RhoA、CYR61同是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的潜在靶标之一。综上所述,本课题发现,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法诱导的T2DM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中医气阴两虚痰瘀证特点,通过血清蛋白组学发现FCN2、apoC4和apoB100可作为潜在的T2DM生物标志物、CYR61是气阴两虚痰瘀证的可能生物标志物;因证组方方药(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对此T2DM气阴两虚痰瘀证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血清蛋白组学发现其作用的潜在靶标有CDC42、RhoA、CYR61。
刘永生[8](2014)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高血压是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的治疗在我国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治疗依从性差,致残及致死率高等等。用于血压控制的五大类一线降压药已被明确写入高血压的诊治指南,但在中国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会选择中药来控制血压。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制剂也有很多种,虽然种类繁杂,但这些中成药中很多药的主要成分都含有杜仲,以杜仲为主要成分的杜仲平压片作为中成药制剂用于控制血压被很多高血压患者选择和接受,也是目前很经典的一种降压治疗的中成药。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动物实验,研究了经分离提纯的杜仲对SHR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及其降压效果,并与卡托普利进行了对比。在动物实验发现杜仲通过对NO及ET的影响发挥其降压作用。但是即使较高剂量的杜仲对大鼠血NO、ET的影响及降压作用也不如卡托普利,由此我们想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此结果是否依然存在,因而接下做了本研究的第二部分的临床实验。对比了以杜仲为主要成分的杜仲平压片及同是ACEI类的洛汀新对高血压患者的血NO、ET的影响及降压效果。NO、ET是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一对作用相互拮抗和制约的血管内皮因子,本研究通过临床实验发现如上这两种因子不只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还与高血压的程度及血压的正常节律消失有关,杜仲平压片对高血压患者的血NO、ET的影响及降压作用是不如洛汀新明显的。由于NO及ET与高血压具有的高度相关性,因此与二者代谢有关的基因必将成为高血压发病相关的重要的候选基因,针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望在基因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加以阐述,并为原发性高血压在基因水平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证据。因此接下来又作了与NO合代谢相关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方面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杜仲叶树脂提纯工艺优化及其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杜仲叶的纯化效果,通过SHR大鼠测定杜仲叶降压水平来研究杜仲叶树脂提纯工艺优化及其降压作用。经研究发现杜仲叶树脂提取纯化最优工艺为上样药液浓度6mg/ml,选用20%乙醇为洗脱剂,流速控制为3.0柱体积每小时,吸附柱径高比为1:6。杜仲叶提取物能降低SHR大鼠血压,降压相对平稳,且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其降压作用低于卡托普利。同时发现杜仲叶提取物降压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一氧化氮(NO)量、降低内皮素(ET)量来得以实现的。第二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NO及ET水平的变化,研究此变化与高血压轻重程度、血压节律异常的相关性。对比用药前后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值及NO、ET及二者比值的改善情况及中成药杜仲平压片与西药洛汀新如上诸值的改善情况,用以指导高血压的治疗。其中高血压病组232例,对照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各组分组依据血压水平、影响预后的因素及靶器官受累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各89、78、65例。将高血压病组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为74、69例。以上所有受试者进行血压测定、NO与ET检测、动态血压分析。经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得出以下结果:1、高血压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O降低而ET升高;2、随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度增加NO降低及ET升高以及二者比值下降的幅度有加大趋势;3、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节律性的丧失NO降低及ET升高以及二者比值下降的幅度有加大趋势;4、应用洛汀新治疗后患者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值有所下降,NO有所上升而ET相应下降、二者比值也较用药前明显变化,而中药组如上诸值均无明显变化。可见NO、ET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严重程度、血压节律均有一定相关性。而治疗方式中,洛汀新比以杜仲为主的杜仲平压片效果肯定。第三部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及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以215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08名健康中老年人的血白细胞为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的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C多态性及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G/T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高血压病组内按高血压的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各82、72、61例,按血压节律性分为杓型与非杓型组各102、113例,分别比较各组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和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通过两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研究两基因变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经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T/C和C/C基因型在高血压病组中分别为22.79%、50.70%、26.51%,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36.11%、52.78%、11.11%,此位点高血压病组与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着性。2、eNOS基因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G/G、G/T和T/T基因型在高血压病组中分别为69.30%、22.33%、8.37%,在正常中老年人组中分别为82.41%、15.74%、1.85%,此位点高血压病组与正常中老年人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显着性。3、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T/C和C/C基因型和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G/G、G/T和T/T基因型在原发性高血压低危、中危、高危各组中分布频率无显着差异,如上两位点基因型在依据血压节律的分组中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当如上两基因型为CC+TT或TC+TT时,经计算患原发性高血压的OR值明显大于基因型为TT+GG者。可见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及第七外显子第89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且eNOS基因启动子-786位点T/T及第七外显子894位点G/G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保护性基因。两基因变异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杨洪雁[9](2013)在《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抗血栓、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水蛭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领域日趋扩大,其药理作用正在被更多的挖掘出来并为人们所利用,被广泛用于临床,使其越来越成为预防、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其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水蛭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水蛭这一传统的中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随着心脑血管等血瘀证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对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中西医学者的关注。医用动物模型作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疾病的研究中,对疾病诊治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瘀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是由瘀血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表现。目前对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多从其病因病机制备模型,在造模时有采用单一因素造模的,也有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瘀证涉及多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归经是中药理论中的精髓,是在千百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累积和总结出来的,它是分析和阐述中药功效和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中药归经的研究对于更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药性、作用机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复合因素(饥饿+高脂+注射肾上腺素)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期40d,造模结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模型组,水蛭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蛭(0.30g/kg、0.15g/kg和0.075g/kg)治疗30d。通过对血瘀证家兔血清中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II、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肝脏中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载脂蛋白E基因(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内皮素基因(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四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理。同时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血瘀证家兔和正常家兔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胆中SOD、MDA含量进行测定来研究中药水蛭的归经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发生异常,血清中TC、TG、LDL-C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进行调节,以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2)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内皮功能发生异常,血浆中ET-1、AngII含量显着高升高,NO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损伤进行调节,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3)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体内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血浆和肝脏中MDA明显升高、肝脏中SOD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两个指标均呈现恢复的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4)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对ApoE基因和LDL-R基因调节作用分别以给药第30d、高剂量组水蛭、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5)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效果最好。6)水蛭不论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基本上与水蛭传统归经相一致,但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MDA含量影响的选择性更符合传统的水蛭归经理论,结果提示水蛭归肝经,对肺、肾、胃、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综上,采用复合因素多因素(饥饿+高脂+肾上腺素)能够成功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代谢紊乱、内皮功能异常、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过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三个剂量组均能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内皮功能、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调节,能够显着上调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调ET-1基因的表达量,说明水蛭能够治疗家兔血瘀证模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调节血脂代谢水平及血脂代谢相关基因LDL-R、ApoE基因的表达量;2)调节内皮功能及相关基因ET-1、eNOS基因的表达量;3)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水蛭的归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水蛭的这种选择性调节能基本反应水蛭的归经,提示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研究中药的归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杨雪[10](2010)在《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O、HCY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探讨本实验方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Wistar大鼠67只,均为普通级,雄性,体重150-180克。中药方:黄芪、人参、白芍、山萸、生地、水蛭、泽泻、半夏、山栀。西药: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 10mg/片。链脲佐菌素(STZ):临用前溶于0.1mol/L,PH4.2无菌枸缘酸钠缓冲液中,配成1%溶液。2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DM)动物模型。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一个月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mg/kg诱导制备DM动物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阳性药组、预防组。预防组在给予高脂高糖饲料的同时立即给予中药灌胃,治疗组在造模完成(1个月)后给予中药灌胃治疗,阳性药组在造模完成后给予西药福辛普利(蒙诺)灌胃治疗。治疗8周。3检测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NO、HCY、PAI-1。各组大鼠12周后处死,提取血清、肾脏,用生化法检测血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β2-MG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PAI-1的表达。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NO、HCY水平,血β2-MG含量及PAI-1表达明显升高(P<0.01),提示糖尿病肾病(DN)模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治疗组、阳性药组肾NO、HCY水平,血β2-MG含量及PAI-1表达明显下降(P<0.05);特别是预防组下降得更明显,且与治疗组相比(P<0.05)。提示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DN有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结论: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治疗作用。特别是中药预防组对DN的保护作用更明显,优于治疗组和阳性药组,说明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不仅对DN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有重要的预防作用。提示DN早期服用中药加以预防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其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其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与内皮细胞损伤 |
1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结构 |
2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功能 |
3 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与DKD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Endocan、VEGF-C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
1 Endocan:一种新型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 |
2 VEGF-C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作用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 |
3 中医药防治内皮细胞损伤 |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病程及相关指标的关系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西医诊断 |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4 研究内容 |
5 数据管理 |
6 数据统计 |
二、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DKD组各期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 血清endocan、VEGF-C的变化规律 |
三、讨论 |
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一般情况分析 |
2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及相关指标 |
第二部分 血清Endocan、VEGF-C与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关系 |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 |
3 中医辨证标准 |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5 研究内容 |
6 数据管理 |
7 数据统计 |
二、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 |
3 血清endocan、VEGF-C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
4 湿热证分组各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比较 |
三、讨论 |
1 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
2 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关系 |
3 湿热证分组间各指标的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临床观察表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2)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因子PTX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流行病学及概念 |
2.发病机制 |
2.1 血流动力学改变 |
2.2 糖代谢异常 |
2.3 脂代谢异常 |
2.4 氧化应激 |
2.5 炎症因素 |
2.6 自噬 |
2.7 遗传背景 |
3.治疗进展 |
第二节 PTX3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研究 |
1.糖尿病肾病与微炎症状态 |
2.PTX3生理功能 |
3.PTX3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
1.病因病机研究 |
3.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诊断标准 |
3.1 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 |
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4.纳入标准 |
5.排除标准 |
6.剔除标准 |
第二节 临床研究方法 |
1.分组方法 |
2.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治疗组 |
3.标本留取 |
4.观察指标 |
4.1 安全指标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5.实验方法 |
5.1 实验试剂与器材 |
5.2 采用ELISA检测血PTX3 |
6.疗效评价标准 |
6.1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6.2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7.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1.DM组与DKD组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水平比较 |
2.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基线比较 |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对比 |
3.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对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因子PTX3、IL-6、TNF-α水平的影响及其和ACR、GFR相关性分析 |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TX3水平比较 |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L-6、TNF-α水平比较 |
3.3 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总结讨论 |
第一节 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
1.结果分析 |
2.机制探讨 |
第二节 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在祖国医学理论分析 |
1.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中医基础 |
2.治疗原则 |
3.方义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三节 思考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入选对象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技术路线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保持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平衡 |
二、改善血小板的功能 |
三、改善水钠代谢功能 |
四、起着抗过氧化的作用 |
五、抗蛋白非酶糖化 |
六、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
七、对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
结语 |
(5)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1.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定义与诊断 |
1.1 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诊断沿革 |
1.2 高尿酸血症定义诊断及分型 |
2.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 |
2.1 高尿酸血症国内外流行病学 |
2.2 慢性肾脏病国内外流行病学 |
3.尿酸盐的生物作用概述 |
3.1 尿酸的生成、排泄及生理功能 |
3.2 HUA致病机制 |
4.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
4.1 慢性肾脏病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
4.2 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尿酸血症中医研究进展 |
1.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1.1 古籍文献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高尿酸血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
2.1 证型体质研究 |
2.2 临床治疗研究 |
3.单味中药降尿酸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排标准 |
1.4 临床数据收集 |
1.5 统计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患者基本资料 |
2.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2.3 不同血尿酸水平分组间各检查指标情况 |
2.4 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血尿酸的相关因素探讨 |
3.讨论 |
3.1 患者基本情况 |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3 CKDⅢ~Ⅳ期合并HUA的相关因素分析 |
3.4 绪论 |
4.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游泳运动通过上调CTRP9-AMPK-eNOS-NO系统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高血压概述 |
1.1.1 高血压及其患病率 |
1.1.2 高血压的分类及病因 |
1.1.3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1.1.4 高血压对其靶器官的损害 |
1.1.5 高血压的治疗 |
1.2 CTRP9分子概述 |
1.2.1 CTRP9的分子结构 |
1.2.2 CTRP9的生物功能 |
1.3 运动、高血压与CTRP9的关系 |
1.3.1 运动在高血压疾病中的肾脏保护 |
1.3.2 APN、NO在高血压疾病中的肾脏保护 |
1.4 选题依据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设计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2.1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
2.1.1 研究对象、分组及运动方案 |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1.3 实验主要试剂 |
2.1.4 实验主要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大鼠体重及肾脏指数的测量 |
2.2.2 大鼠血压的测量 |
2.2.3 取材及样品处理 |
2.2.4 肾功能检测 |
2.2.5 肾脏形态学检测 |
2.2.6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相关蛋白表达 |
2.2.7 统计学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大鼠体重及肾脏指数检测结果 |
2.3.2 各组大鼠收缩压检测结果 |
2.3.3 肾功能检测结果 |
2.3.4 肾脏形态学检测结果 |
2.3.5 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
2.4 分析与讨论 |
2.4.1 大鼠运动前后体重及肾脏指数检测结果分析 |
2.4.2 游泳运动对SHR大鼠血压的影响 |
2.4.3 游泳运动对SHR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
2.4.4 游泳运动对肾脏形态学检测结果的影响 |
2.4.5 游泳运动对SHR大鼠肾脏CTRP9、AdipoR1、AMPK和eNOS的影响 |
2.5 结论 |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模型特点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防治 |
1. T2DM的西医认识与治疗 |
2. T2DM的中医辨治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蛋白组学技术在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
1. 实验研究 |
2. 临床研究 |
3. 蛋白组学技术在T2DM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
前言 |
研究思路 |
研究一:两种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病证及其生物学特点比较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研究二: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痰瘀证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分子靶标探查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语 |
1. 综合讨论 |
2. 本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8)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
前言 |
1 材料 |
2 方法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实验研究的进一步设想 |
作者简历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水蛭的研究进展 |
1.1.1 水蛭的药理作用 |
1.1.2 水蛭化学成分及炮制方法 |
1.2 实验性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
1.2.1 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方法 |
1.2.2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方法 |
1.3 中药归经的研究进展 |
1.3.1 中药归经的概述 |
1.3.2 中药归经的依据 |
1.3.3 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
1.3.4 中药归经的意义及展望 |
1.4 实验性血瘀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载脂蛋白 E 基因(ApoE)研究进展 |
1.4.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研究进展 |
1.4.3 内皮素基因(ET-1)研究进展 |
1.4.4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研究进展 |
1.5 试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
2.2.2 组织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4 肝脏中总 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 |
2.2.5 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PCR)反应条件 |
2.2.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表征观察 |
3.2 家兔器官指数的变化 |
3.3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指标 |
3.3.1 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 |
3.3.2 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 |
3.3.3 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
3.4 mRNA 表达检测 |
3.4.1 家兔肝脏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
3.4.2 荧光定量候选基因的扩增及检测 |
3.4.3 GAPDH 基因标准曲线制作 |
3.4.4 ApoE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5 LDL-R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6 ET-1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4.7 eNOS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
3.5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
3.5.1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MDA 含量的影响 |
3.5.2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SOD 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家兔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
4.2 水蛭抗血瘀证作用机制的探讨 |
4.2.1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的调节 |
4.2.2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的调节 |
4.2.3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指标的调节 |
4.2.4 水蛭对血瘀证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
4.3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
4.3.1 归经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指标选择 |
4.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4.4 研究的创新点 |
4.5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4.5.1 关于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
4.5.2 关于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
4.5.3 关于水蛭的归经的初步研究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O、HCY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正文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分析讨论 |
1 选择益气养阴、化瘀祛浊法的理论依据 |
2 中药组成与药理分析 |
3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4 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防治大鼠DN的机理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一氧化氮、内皮素及其比值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证候与血清Endocan、VEGF-C的相关性研究[D]. 王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固肾泄浊和络浓煎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微炎症因子PTX3的影响[D]. 姚安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 孙海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黄芪对糖尿病肾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 田伟刚. 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4), 2020
- [5]慢性肾脏病Ⅲ~Ⅳ期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相关研究[D]. 赵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游泳运动通过上调CTRP9-AMPK-eNOS-NO系统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D]. 段江倩.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7]基于蛋白组学技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病证模型特点及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的研究[D]. 赵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性的研究[D]. 刘永生. 吉林大学, 2014(09)
- [9]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D]. 杨洪雁.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8)
- [10]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O、HCY的影响[D]. 杨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
标签:高血压论文; 蚂蝗论文; 水蛭的作用与功效论文; 糖尿病肾病论文; 内皮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