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

论我国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

一、论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凤洋[1](2020)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文中提出作为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借助采购规模、实施效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调节经济、产业扶持和政策引领方面的发挥了巨大作用。政府采购的购买力非常巨大,国际范围来看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0%左右。政府采购在不仅在规范公共支出过程、提高公共支出使用效益、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利得成本目标方向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各国政府实现更广泛政策目标和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途径。因此,政府采购既体现市场竞争的属性,又发挥其契约合作下产业前伸后延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部分发达国家奉行单边贸易主义政策和投资争端加剧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嵌入政府采购议题在内的高标准贸易协定来应对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以及预期陷入衰退的不利影响。对此,本文的思考是,WTO框架下的诸边协定GPA能否成为未来全球贸易体制的深度发展方向?通过什么模式能有效开放本国政府采购市场?这些模式对双边贸易影响有何区别?在当前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应该选择何种模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本文试图指出,通过扩大以GPA为代表的诸边贸易协定成员国范围和签订嵌入政府采购议题在内的高标准FTA等途径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促进多边贸易体制深度发展的重要优化方案之一。进一步的,以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研究如何深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我国加入GPA和签订高标准贸易协定,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模式选择为研究目标,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概念,构建研究边界,以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作用、流程、采购方式和政府采购规模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探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围绕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整体贸易、贸易边际、不同国家、不同产品产业的影响进行理论机制分析,提出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贸易促进效应、贸易边际影响效应、国家差异化效应和产品行业外溢效应。特别的,本文通过引鉴多部门双边贸易的动态模型,分别探讨了单边不歧视、双边协定以及诸边协定等情境下对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模式进行特征化事实分析,我们从中发现代表多边贸易体制类型、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具体途径就是加入GPA和签订嵌入政府采购条款的FTA。据此,深入探究不同途径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贸易影响,从而提出不同类型国家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优化方案。由此,本文利用50项嵌入政府采购条款的FTA以及225个国家和地区和国家产品层面的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GPA模式和FTA模式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这里不仅考察了 GPA模式和FTA模式对贸易的促进效应,而且考察了促进贸易的实现途径、不同国家影响差异性以及影响条件等具体内容。论文在探究国际政府采购规则与典型国家政府采购内在逻辑和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进一步加入GPA和签订高标准贸易协定的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结果和经验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开放政府采购市场GPA模式和FTA模式显着地促进了国际贸易;GPA模式和FTA模式会同时增加贸易扩展和集约边际;GPA模式和FTA模式的贸易促进作用在不同国家方面存在差异,GPA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促进作用更大,而FTA模式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促进作用则更大;GPA模式贸易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单边加入GPA的贸易促进作用不显着;FTA模式的贸易促进作用存在产品和行业的外溢效应,嵌入政府采购条款的FTA不仅会对政府采购特定产品和行业产生促进作用,对广泛一般产品和行业都会一定促进意义。本文以全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对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模式的贸易促进效应进行多维度诠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政府采购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经验研究。本文还基于跨国经验、机制设计、制度经验、发展取向构建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扩大双边贸易、加强国别契约合作的政策建议体系,对我国通过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实现进一步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政策建议。

刘胡升[2](2020)在《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余年的历史,在这40余年间,我国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走进新时代,国际上中国的巨大成就引起称赞的同时,也引来极少数国家的敌视、甚至打压。面对新时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开放,坚定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统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经验,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双边或多边共同发展。回顾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可以说,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既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国内的改革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也为我国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奠定了基础,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需要。从现实意义而言,为了我国更加深入、高效地推进对外开放,我们认为极有必要对我国40余年来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做一个历史性的回顾与考察,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吸取与继承前期对外开放的经验,也是进一步发展丰富对外开放战略的前提条件。从既有的学术研究来看,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新时期以来对外开放战略的研究尚有完善、补充的空间。学术界大都专注于研究我国新时期以来对外开放战略的具体举措,以及对外开放思想的具体演变,忽略了从宏观层面对对外开放战略进行认识与考察,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外开放战略以及拓展改革开放史的整体性研究,遗留下一定的空间。本文则会对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进行整体性的历史考察:首先,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来源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其次,梳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历史发展进程;再者,整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分析我国新时期以来对外开放战略的经验启示。以下是对本文四个主要部分的概述。第一部分是,关于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产生的思想来源与历史背景的研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可追溯至三个主要源头: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世界普遍交往”的思想、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以及毛泽东关于“向外国学习”“洋为中用”的思想。历史背景而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发展战略、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内外局势的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产生的国内历史背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产生的国际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是,关于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性研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具体实施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1年,“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确立后,对外开放区域和形式初步探索与发展的起步时期;1992—2001年,“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引进来”与“走出去”方针相结合指导下,对外开放重心转移的全面启动与推进时期;2002—2012年,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以及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全面开放背景下,全方位、多领域融入世界时期;2013年至今,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转变,以及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落实的全新建构时期。值得强调的是,这四个时期的战略并非前后替代的关系,而是步步推进、逐步深化的关系。对外开放战略的递进式演进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际变化,因应了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国家治理转型,推动了中国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且仍在持续走向发展深化。第三部分是,关于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主要内容的研究。首先,是“引进来”战略。这一战略是以引进外资与先进管理技术经验为主要内容、以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的建立等为主要依托、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为载体的对外开放战略。第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战略。这一战略与前期内容上的主要变化是战略格局开始由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扩散;战略重心开始由以国有企业为主要载体开放的体制试点向全面制度建设转型。第三,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战略。这一战略是以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现国内体制与国际接轨的制度性开放为主要内容,力求能够实现全方位融入世界的目标。第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战略。这一战略主要涉及到“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等主要内容。第四部分是,关于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经验启示的研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经验与启示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推动开放战略必须高效有序地展开。落实对外开放战略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金永梅[3](2017)在《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对外工程承包作为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以对外工程承包业为基础的经济合作机会,将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展示,寻求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行工程项目的承包与建设。此外,在对外工程承包市场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维持本国承包商的竞争优势,设置了各种壁垒,并提高了项目审核标准和工程质检要求,国际权威机构对工程承包企业的资格认证和检查也越来越严格。通过观察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情况,作者了解到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完成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两项指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完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行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进入欧美市场中常常遭遇技术和法制限制。在充分认识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对外工程承包的合理规划离不开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充分认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影响因素,有助于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趋利避害,为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本文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了解了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对外工程承包业的研究范围和结论,发现对外工程承包的研究历史较悠久,且涉及到竞争力分析、问题分析、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然后简单介绍了工程承包的相关理论,其中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接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介绍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情况,分别从行业分布、市场分布和地区分布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也增加了市场风险。然后利用波特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等层面进行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竞争力分析,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因此接着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部分主要考虑了经济发展理论,劳动力迁移理论,汇率影响机制等,实证分析部分主要对代表性影响因素在199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展开了平稳性检验,回归分析,同时为了了解各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最后,在前文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我国政府应该提供完善的制度保证和良好的宏观环境,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加强人员管理,优化承包市场的结构,各方应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对外工程承包的科学发展。

李云,张意翔[4](2010)在《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基于WTO背景》文中认为以进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环境为背景,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具备的优势、弱点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结论认为,进入WTO后中国建筑企业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在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遇到很多威胁。为了促使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战略和措施:从提高国际市场应变速度、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调整建筑企业的竞争策略;从建立统一的行业组织、进行不断的制度创新、鼓励承包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等方面推进建筑业体制改革。

李震[5](2008)在《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过渡期已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包括建筑设计服务、工程服务、集中工程服务和城市规划服务(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除外)在内的专业服务过渡期也于2006年12月11日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建筑市场最终必将全部开放,进入“后过渡期”。建筑行业竞争将日益加剧,中国企业将按照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来参与竞争。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解决建筑业面对的问题,这对我国建筑业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扩大与发展自己的实力都很有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WTO"后过渡期”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在WTO"后过渡期”,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行业所具备的优势包括: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劳动力价格优势,地缘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所表现出的劣势可以归纳为:工程技术上的劣势,工程管理上的劣势,人力资源的劣势;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在该行业所面临的机遇有: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快,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步伐不断加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与此并存的挑战则突出表现为:对国内建筑市场和现行建筑业管理制度产生冲击,国内建筑企业的政策优势减弱,人才竞争和流失加剧。基于以上分析,作者提出:政府方面要健全建筑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实施灵活策略,构筑人才优势;企业方面要加快战略调整,强化科技创新,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注重品牌战略,提高融资能力。

吴滨[6](2008)在《基于全球视角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是科技部国家软科学课题“国有大型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政策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6GXS2B040)的子课题成果。国际工程承包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等于一身的综合载体。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二十多年以来,国际工程承包业发展迅速。大力发展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产业,有利于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不但要对各个地区的市场有深入的研究,对于整个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应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本文力图通过数量分析对于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并尝试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量变动因素进行了初探,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肤浅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⑴对国际工程承包产业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提炼;⑵通过对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对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并探究了国际工程承包产业的发展决定因素。从总量上对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测度与分析;⑶对比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研究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定性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国际承包市场的一些建议。

温海成[7](2007)在《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和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每一家中国承包商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大型综合承包商需要同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谋划自己的发展策略,中小型专业承包商也必然要在国际化的承包链条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在现实中,多数中国建筑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还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战略准备。鉴于此,本文选择“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国际化”这一主题,旨在通过前瞻性的研究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参考。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企业国际化双钻石模型(Double-Diamond f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D2fICC),以指导建筑企业如何分析和进入国际市场。该模型由三部分组成:(1)本国和东道国建筑市场的双钻石模型;(2)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的SWOT分析;(3)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战略。基于D2fICC模型,论文系统地分析了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涉及其竞争规则、市场风险、能力要求以及一般竞争战略;同时,论文也总结分析了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状况和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历程。随后,通过全面的SWOT分析,论文提出了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和措施。这些战略和措施包括个两方面:一是改革中国建筑业体制,建设能够孕育优秀承包商的市场环境;二是改造中国建筑企业自身,使建筑企业能够尽快成长为有竞争力的国际竞主体。进而,论文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为案例,研究以其为代表的典型国际化战略和国际化道路,这既可以反映中国建筑行业的国际化状况,又能够给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理论贡献在于:论文拓展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竞争理论,加入了建筑行业尤其是中国建筑市场这一特殊的环境,验证了这些理论在中国建筑市场的适用性,所提出的理论模型既综合了前人理论中的优点,又摒弃了某些不适合中国建筑市场的部分,丰富了这些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其现实意义是:论文对国际国内建筑行业和建筑市场做了系统详细的分析,是了解国际国内建筑业不可多得的系统资料。本文提出的战略措施,可以为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提供有益指导,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国际化战略。

张家瑾[8](2007)在《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研究》文中认为政府采购制度是在长期的政府采购实践中形成的旨在管理政府采购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惯例。政府采购制度自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其具有经济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推动廉政建设等多重功效,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推崇。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政府采购的国内法律法规,世界银行、欧共体(欧洲联盟前身)、WTO、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和区域组织也相继制定了各自关于政府采购的规则,政府采购制度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在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则中,WTO的《政府采购协定》(以下简称GPA)占据重要地位,该协定因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加入而成为政府采购法律逐渐向多边化演变的重要的国际法制度,因而最具法律影响力。因此,本文重点围绕GPA来论述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问题。非歧视原则是GPA三个基本原则中的重要核心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是非歧视性原则的体现和保障。由于GPA具有诸边性质,WTO成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该协定,GPA参加方可以根据本国具体情况谈判具体的承诺条件,不同的谈判可以确定不同成员方各自的政府采购待遇原则,且协定条款仅对签字加入的成员发生效力,这就直接导致了GPA奉行的非歧视原则不具备WTO要求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内容,从而形成一种在政府采购协定内,各成员方可因分别谈判的承诺不同而各自分享政府采购资源的局面。此外,非歧视原则指导下的GPA有相当多可以作为协定例外的规定。例如,协定规定了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非歧视例外,允许成员方在政府采购方面强调公共利益,可以采取本国的非歧视待遇的例外实施规范,但却没有对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又如,GPA允许成员方协商以排除非歧视原则的适用,这就使成员方留有了准入保护的空间。诸如此类的条款在GPA中有很多,加上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这些实际上都可以作为具体条件,为参加该协定的谈判提供广泛的空间。综上所述,GPA目前还不是已经实现了自由化的协定,它回避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GPA只是为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创设了一个谈判场所和提供承诺的条约框架,并要求成员方在此种谈判承诺条件下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谈判结果也只在签字成员间生效。GPA所确定的非歧视原则以及协定例外的特殊内容,是直接保证贸易自由化的WTO规则以及其他协议所不具备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政府采购市场也正在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早在1996年,我国政府向APEC提交的单边行动计划书中,就明确了我国最迟于2020年与APEC成员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2001年,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就尽快加入GPA作出承诺。在200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欧政府采购研讨会上,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表示,我国将于2007年12月底以前,启动加入GPA的谈判程序,并向WTO提交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清单。随着我国加入GPA谈判在即,政府采购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政府采购活动的国际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宏观趋势,对GPA条款内容,尤其是对非歧视性原则的适用例外内容的深入研究,就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具有两面性,在享受他国开放市场好处的同时,也要承担开放本国市场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对像我们这样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时间不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应以辨证和战略眼光来看待我国加入GPA。与GPA成员相比,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时间尚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自1996年进行政府采购试点以来,特别是1998年以后,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2003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我国的政府采购更是走上了法制规范的轨道,全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各项改革逐步推进。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小、规模效益低、结构不合理、采购范围狭窄等问题依然很突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创新、推广和完善,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政府采购的政策工具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与经济有效性的作用相比,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不足,而且目前我国对政府采购公共政策运用范围和程度,尚没有达到GPA所允许的发展中国家使用水平,特别是GPA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的规定。此外,我国有关政府采购的立法及其配套还不完善,电子政府采购建设亟待加强,而且我国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整体能力不强,具有全面素质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缺乏。但加入GPA谈判并不意味着政府采购市场立刻开放,从GPA成员方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实践看,我国加入GPA谈判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应抓紧加入GPA之前的时间,充分借鉴国外政府采购立法和实施政策功能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与政府采购相关的立法和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不发达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同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尽快形成国内利用政府采购实施公共政策的体系,以此作为加入GPA的条件。此外,还应大力加强电子政府采购建设以及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以适应政府采购的国际发展趋势。GPA的诸边协定的性质和非歧视原则的适用例外为我国加入协定的谈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加紧对《GPA2006修订本》条款的研究,充分运用该协定的例外条款和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条款,在借鉴国外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各行业的发展状况,逐步、适度地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并尽快确定既不违背GPA基本原则,同时又能保护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科学对策。本文共分15章。为避免给读者造成阅读不便和跳跃的感觉,本文采取类似于专题的形式,重点选取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前最突出的、同时也是重点要解决的几方面问题,如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偏小偏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挥不足、有关政府采购立法不完善、电子政府采购有待加强以及具有全面素质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缺乏等,逐章进行阐述或论证,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相同的章中提出建议和措施。本文第1章引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写作方法以及论文新颖与创新之处,并进行了文献回顾。第2章和第3章分别概括阐述了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制度、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的理论渊源及其缺陷。论文第4章阐述了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则,其中重点研究GPA。论文自第5章开始对我国的政府采购及政府采购市场开放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其中第5章和第6章分别论述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及完善历程和我国政府采购及市场发展现状。第7章和第8章论述我国加入GPA的承诺及其背景以及我国履行加入承诺的情况。第9章论述了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应采取的渐进性策略。第10章至第13章论述了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其中第10章是针对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第11章针对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第12章针对政府采购相关立法的完善;第13章针对我国电子政府采购。第14章针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建议。论文的第15章为结论和下一步研究计划。本文系统地回顾和论述了我国政府采购开放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紧密结合GPA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最新形势;首次论述了GPA最新发展动态对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影响;首次提出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应逐步扩大政府采购客体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界定政府采购客体;重新划分了我国政府采购阶段,并将2006年作为划分我国政府采购新阶段的起点;系统论述了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诸如规模小、范围窄、效益低、工程采购尚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以及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立法及配套措施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并深入地提出建议和主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兼顾政府绿色采购与扶持自主创新产品等其他政府采购政策目标间的矛盾的主张,以及加强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首次提出国有企业是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应把握好时机,采取渐进和有序的方式进行;明确提出对《政府采购法》第59条的修改建议。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在大量文献及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大量实例、统计数据和原创的图形、表格及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引用近年来经济数据绘制成图表对我国加入GPA的背景、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状况以及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等问题予以论证。此外,为便于读者查阅,论文将我国近20年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进行整理,并编制成附录。另外,还将本文写作过程中浏览的国外涉及政府采购的重要网站收录至附录。本文的研究贡献不在于提出创新理论,而是侧重于现有的理论、实践、方法的新的应用,以期达到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试图以此弥补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些许不足和对我国政府采购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

韩涛[9](2007)在《国际工程承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有大型企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政策与机制研究”的子课题成果。国际工程承包是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内容,是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是对外经济贸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这项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特别是近几年,为了贯彻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相当一部分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截至到2005年底,我国累计签订承包合同1859.05亿美元,完成承包合同额1358.18亿美元,共有46家企业入围2005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榜单,可谓成绩卓着。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小,入选225强的企业排名整体靠后,主要市场集中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在欧洲与美洲市场则表现平平。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有利环境下,如何推进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发展,进而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现状及特点,研究了国际工程承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其中包括对我国GDP的影响,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格局的影响以及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而就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扶持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来推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姜明珠[10](2007)在《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的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从经营战略的角度阐述了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如何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论文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于指导该行业今后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力量,对自身的劣势和发展中的威胁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对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在对外工程承包中要想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在对内外环境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和自身条件,确定对外工程承包的经营思路,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最终实现行业的总体目标。

二、论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国际认定的规则
        1.2.1 政府采购与公共采购
        1.2.2 政府采购的原则
        1.2.3 政府采购制度及其目标
        1.2.4 政府采购流程和一般采购方式
        1.2.5 政府采购宏观调控措施和风险评价
    1.3 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内容和逻辑框架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机制分析
    2.1 文献综述
        2.1.1 多边贸易体制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2 政府采购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3 GPA模式和FTA模式对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2.1.4 衡量政府采购市场规模的文献综述
        2.1.5 文献简评
    2.2 理论机制分析
        2.2.1 整体理论框架分析
        2.2.2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整体贸易的影响机制
        2.2.3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贸易边际的影响机制
        2.2.4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不同国家贸易的影响机制
        2.2.5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不同产品行业的影响机制
    2.3 相关理论模型
        2.3.1 单边不歧视情境下的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
        2.3.2 双边协定情境下的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
        2.3.3 诸边协定情境下的贸易与福利水平效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模式的特征化事实分析
    3.1 GPA模式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1.1 GPA的历史沿革
        3.1.2 GPA的制度设计特征与贸易价值评估
    3.2 FTA模式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2.1 主体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2.2 客体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2.3 市场门槛价发展与贸易价值取向
    3.3 GPA模式与FTA模式相互作用的机理
        3.3.1 GPA模式对FTA模式的主导作用
        3.3.2 FTA模式对GPA模式的补充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GPA模式与双边贸易
    4.1 计量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4.1.1 计量模型设定
        4.1.2 数据说明
        4.1.3 描述性分析
    4.2 计量结果和分析
        4.2.1 GPA的贸易促进效应
        4.2.2 GPA促进贸易的边际分析
        4.2.3 GPA促进贸易的国家差异化效应
        4.2.4 GPA的贸易模式选择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4.5 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与双边贸易
    5.1 计量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5.1.1 计量模型设定
        5.1.2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分析
    5.2 计量结果和分析
        5.2.1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的贸易促进效应
        5.2.2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促进贸易的边际分析
        5.2.3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促进贸易的国家差异化效应
        5.2.4 政府采购市场开放FTA模式促进贸易的外溢效应
    5.3 稳健性检验
    5.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5.5 结论
    5.6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两种模式的比选与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采购国际制度发展与国际经验启示
    6.1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
    6.2 欧盟《公共采购指令》
    6.3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
    6.4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与现实经验
        6.4.1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现状
        6.4.2 美国政府采购制度现实经验
    6.5 日本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与现实经验
        6.5.1 日本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现状
        6.5.2 日本政府采购制度现实经验
    6.6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现状与现实思考
        6.6.1 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历程
        6.6.2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谈判进程
        6.6.3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模式选择的现实思考
    6.7 借鉴与启示
        6.7.1 对标国际政府采购制度经典规范,健全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6.7.2 深度参与政府采购全球治理和制度安排,积极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6.7.3 充分利用国际规则例外条款和加强契约合作,保护扩大本国产业发展
第7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跨国经验层面的政策建议
        7.2.2 机制设计层面的政策建议
        7.2.3 制度经验层面的政策建议
        7.2.4 发展取向层面的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2)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来源与历史背景
    (一)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来源
    (二)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国内背景
    (三)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国际背景
二、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演进进程
    (一)对外开放战略的起步与探索(1978—1991)
    (二)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启动与推进(1992—2001)
    (三)对外开放战略的全方位、多领域拓展(2002—2012)
    (四)对外开放战略的全新构建(2013—)
三、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以“引进来”为主的对外开放战略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战略
    (三)全方位融入世界的对外开放战略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开放战略
四、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经验启示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
    (二)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不竭动力
    (三)对外开放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国内文献综述
        (二) 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对外工程承包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对外工程承包的相关概念
        (一) 对外工程承包的定义
        (二) 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模式
        (三) 对外工程承包的特点
    二、对外工程承包的理论基础
        (一) 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二) 要素禀赋理论
        (三)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四)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章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现状
        (一) 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竞争力分析
        (一)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分析
        (二)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得到的结论
第四章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二、货物出口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四、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五、对外劳务输出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六、其他影响因素
        (一) 政府政策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二) 对外承包企业的营销策略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三) 国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四) 东道国环境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
第五章 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代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检验
        (一) 实证方法说明
        (二) 对外工程承包代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二、实证结论
第六章 发展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 提供经济发展新环境,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市场
        (二) 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汇率机制
        (三) 鼓励建筑业对外投资,促进机械设备出口贸易
        (四) 与东道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发展的区位优势
    二、行业协会层面
        (一) 加大对工程承包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二) 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三) 提高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企业自身层面
        (一)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拓展工程承包业务
        (二) 加强对人员的引进和管理,提高工程承包能力
        (三) 增加欧美市场的承包份额,分散市场风险
        (四) 加强科技创新,扩大高附加值行业的承包范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基于WTO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入WTO对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二、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
    1.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具备的优势(Strengths)
    2.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弱点(Weaknesses)
    3.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的机遇(Opportunities)
    4. 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威胁(Threats)
三、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矩阵
四、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和措施
    1. 调整建筑企业的竞争策略
    2. 推进建筑业的体制改革

(5)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主要结构框架
    1.5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2 WTO"后过渡期"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优势分析
    2.1 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现状
        2.1.1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
        2.1.2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1.3 我国建筑业企业境外工程承包的现状
    2.2 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2.2.1 有利的国内发展环境
        2.2.2 劳动力价格优势
        2.2.3 地缘优势
        2.2.4 技术优势
        2.2.5 资本优势
3 WTO"后过渡期"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劣势分析
    3.1 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国内建筑市场还处于无序状态
        3.1.2 国内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依然缓慢
        3.1.3 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3.2 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劣势分析
        3.2.1 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差距
        3.2.2 在工程管理方面的差距
        3.2.3 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差距
4 WTO"后过渡期"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面临的机遇
    4.1 中国建筑业的对外开放
        4.1.1 中国建筑业对外开放的成效
        4.1.2 对外开放对建筑业的积极影响
        4.1.3 建筑业加入WTO后的对外开放政策
    4.2 加入WTO"后过渡期"给我国建筑业带来的机遇
        4.2.1 加速我国建筑业的市场化进程
        4.2.2 促进我国建筑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2.3 加快我国建筑业改革步伐
        4.2.4 我国建筑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放大
5 WTO"后过渡期"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5.1 国外建筑企业对国内建筑业的冲击
        5.1.1 国内建筑企业与国外大承包商的比较
        5.1.2 其它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问题
    5.2 加入WTO"后过渡期"对我国建筑业的挑战
        5.2.1 对国内建筑业及其市场产生冲击
        5.2.2 我国建筑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政策优势减弱
        5.2.3 对现行建筑业管理制度产生冲击
        5.2.4 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加剧
6 发展我国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6.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监督作用
        6.1.1 建立健全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6.1.2 建立良好建筑市场环境,保障市场秩序
        6.1.3 合理保护国内建筑市场
        6.1.4 实施灵活策略,加速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6.1.5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体制
    6.2 国内建筑企业的应对策略
        6.2.1 抓大放小,推动企业战略调整
        6.2.2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6.2.3 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6.2.4 注重品牌战略,提高国际建筑市场占有率
        6.2.5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全球视角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2章 国际工程承包相关理论综述
    2.1 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和特点
        2.1.1 国际工程承包的概念
        2.1.2 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2.2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2.2.1 生产要素国际移动理论
        2.2.2 当代国际投资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优势理论综述
        2.3.1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2.3.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内部化优势
        2.3.3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区位优势
第3章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数据测度研究
    3.1 数据的选取
    3.2 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概况
    3.3 对外工程承包产业集中度分析
        3.3.1 厂商集中度系数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对ENR225 强企业国际营业额集中度的度量
        3.3.2 基尼系数法对ENR225 强企业国际营业额集中度的度量
        3.3.3 国别集中程度分析
        3.3.4 集中变动的原因分析
        3.3.5 小结
    3.4 国际工程承包商国际份额变动分析
        3.4.1 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国际份额变化
        3.4.2 国家的不同发达程度对国际份额的影响
        3.4.3 不同规模的承包企业的国际份额的比较
    3.5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行业和地区分布
        3.5.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行业结构分析
        3.5.2 不同行业中的典型企业简况
        3.5.3 各地区市场概况
第4章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规模决定因素及发展研究
    4.1 全球建筑业市场规模考察
        4.1.1 指标定义
        4.1.2 全球建筑工程市场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关系
        4.1.3 建筑业市场供给量的度量
        4.1.4 小结
    4.2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决定因素分析
        4.2.1 描述统计分析
        4.2.2 回归分析
        4.2.3 小结
    4.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规模短期变动分析
        4.3.1 误差修正模型(ECM)简介
        4.3.2 全球建筑业市场短期变动分析
        4.3.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短期变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产业发展状态分析
    5.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发展历史回顾
    5.2 我国进入ENR225 强的企业数量变化分析
    5.3 我国在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在全球地位变动分析
        5.3.1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所属国家国际份额绝对值的聚类分析
        5.3.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所属国分行业国际份额聚类分析
        5.3.3 小结
    5.4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结构分析
        5.4.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行业变动分析
        5.4.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国际比较
        5.4.3 小结
    5.5 我国企业进入ENR225 强的国际份额变动
        5.5.1 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5.5.2 我国企业国际份额对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5.5.3 小结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总规模决定因素及发展研究
    6.1 我国建筑业市场规模考察
        6.1.1 我国建筑业供给能力
        6.1.2 我国建筑业的国际比较
    6.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规模决定因素分析
        6.2.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发展的定量分析
        6.2.2 小结
    6.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产业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7章 发展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产业的政策和建议
    7.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当前面临的形势
        7.1.1 有利因素
        7.1.2 不利因素
    7.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定位
    7.3 我国对外国际工程承包产业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7.4 我国已实施的促进国际工程承包发展政策
    7.5 发达国家对其国际工程承包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7.6 加大我国对国际工程承包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
        1.1.2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的现状
    1.2 本研究的范围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本研究的意义
    1.6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化及相关概念:内涵和理论意义
        2.1.1 国际化:概念和内涵
        2.1.2 跨国公司:概念及内涵和对外直接投资
        2.1.3 国际化的演进和过程
    2.2 国际生产与跨国公司理论
        2.2.1 垄断优势理论
        2.2.2 内部化理论
        2.2.3 国际生产的折衷范式
        2.2.4 国际化经营理论的新进展
    2.3 国际服务贸易和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研究回顾
        2.3.1 服务业与典型制造业的差异
        2.3.2 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理论研究
        2.3.3 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
    2.4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
        2.4.1 竞争优势 ( competitive advantage ) 和竞争战略 (competitive strategy)
        2.4.2 资源学派(Resource-based view, RBV) 和核心竞争力理论(core-competence theory)
    2.5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学说
        2.5.1 战略管理学说及战略管理通用模型
        2.5.2 战略管理的优缺点
    2.6 国家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和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
        2.6.1 波特的钻石模型
        2.6.2 钻石理论模型的扩展
        2.6.3 小结
    2.7 跨国公司理论及竞争力理论在建筑业中的实证研究
    2.8 小结
3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分析和实际运作模型
    3.1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分析
        3.1.1 发展中国家国际化经营理论
        3.1.2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前提
        3.1.3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建筑业成长模式的转变
        3.1.4 建筑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态性和长期性
    3.2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运作模型
        3.2.1 本国和东道国建筑市场的双钻石模型
        3.2.2 对本国和东道国建筑市场进行SWOT 分析
        3.2.3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国际化竞争战略
        3.2.4 本国和东道国建筑市场的双钻石模型包含的子因素
    3.3 小结
4 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分析
    4.1 国际建筑市场概览
    4.2 WTO 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规则
        4.2.1 WTO 与国际建筑市场
        4.2.2 国际建筑市场的壁垒
    4.3 国际建筑市场的风险
        4.3.1 国际建筑市场风险的类别
        4.3.2 国际建筑市场风险的管理
    4.4 国际建筑市场的能力要求
        4.4.1 融资能力
        4.4.2 满足多种形式需求的能力
        4.4.3 组织和协调能力
        4.4.4 创新能力
    4.5 2007 年度225 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分析
        4.5.1 国际工程承包商概况
        4.5.2 国际着名工程承包商排名简析
    4.6 国际承包商的竞争策略
        4.6.1 改善治理结构
        4.6.2 占据价值链高端
        4.6.3 通过企业兼并增强实力
        4.6.4 利用外部资源
        4.6.5 争取政府支持
        4.6.6 国际承包商的竞争策略新趋势
    4.7 小结
5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业和建筑业企业
    5.1 中国建筑市场概览
    5.2 中国建筑业的改革
    5.3 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之路
        5.3.1 中国建筑业企业“走出去”
        5.3.2 中国建筑业的对外开放
    5.4 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现状
        5.4.1 国外营业额逐年增加但仍占较小份额
        5.4.2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升,但相比于欧美国家大企业仍属落后
        5.4.3 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但市场多元化程度不高,市场分布不均衡
        5.4.4 工程承包项目结构逐步优化,但结构仍不够合理
        5.4.5 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但和西方发达国家大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5.4.6 生产成本较低但优势逐渐减弱
    5.5 小结
6 中国建筑业企业的SWOT 分析及国际化战略
    6.1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SWOT 分析
        6.1.1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具备的优势(Strengths)
        6.1.2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弱点(Weaknesses)
        6.1.3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能的机遇(Opportunities)
        6.1.4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威胁(Threats)
    6.2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SWOT 矩阵
    6.3 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和措施
        6.3.1 调整建筑业企业的竞争策略
        6.3.2 推进建筑业的体制改革
    6.4 小结
7 我国大型建筑业企业国际化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7.1 中建总公司基本情况
    7.2 中建总公司国际化的现状及优势
        7.2.1 国际化的现状
        7.2.2 国际化的比较优势
    7.3 中建总公司国际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7.4 中建总公司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7.4.1 总公司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7.4.2 总公司与目标企业差距不大
        7.4.3 提前四年挺进全球500 强
        7.4.4 2007ENR 排名给中建总公司的启示
    7.5 中建总公司国际化的战略措施
        7.5.1 统一思想观念、优化集团文化氛围
        7.5.2 开展集团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加速推进一体化经营
        7.5.3 抓好资产重组、资本运营工作,强化总公司的融资能力
        7.5.4 强化集团管理中心的科学管理,推进集团的有效运行
        7.5.5 重构总公司的人力资源
        7.5.6 增强总公司的行业影响力
        7.5.7 提高总公司的信息化程度
        7.5.8 建立敏捷的国际化伙伴选择机制
        7.5.9 建立国际化战略的保障体系
    7.6 小结
8 结论
    8.1 主要的研究结果和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新颖与创新之处
        1.4.1 紧密结合GPA最新发展动态,首次论述了GPA最新发展动态对我国加入GPA谈判的影响
        1.4.2 首次提出随着我国财政收入不断提高和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应逐步扩大政府采购客体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界定政府采购客体
        1.4.3 重新划分我国政府采购阶段,并将2006年作为划分我国政府采购新阶段的起点
        1.4.4 明确提出并量化分析了国际社会重重压力是我国承诺加入GPA的重要原因
        1.4.5 紧密联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和最新形势
        1.4.6 有针对性地提出兼顾政府绿色采购与扶持自主创新产品等其他政府采购政策目标间的矛盾
        1.4.7 首次提出国有企业是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应把握好时机,采取渐进和有序的方式进行
        1.4.8 首次明确提出将《政府采购法》第59条修改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
        1.4.9 研究方法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中比较新颖
        1.4.10 论文结构的处理较新颖
第2章 政府采购和政府采购制度概述
    2.1 政府采购的含义、特征及原则
        2.1.1 政府采购的含义
        2.1.2 政府采购的特征
        2.1.3 政府采购的原则
    2.2 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2.1 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2.2.2 政府采购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形成
        2.2.3 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3 政府采购制度的经济社会功能
        2.3.1 节约财政资金,规范财政支出管理
        2.3.2 调控宏观经济总量,实现社会供需平衡
        2.3.3 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3.4 促进竞争、有效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供应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第3章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的理论渊源及缺陷
    3.1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的理论渊源
        3.1.1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支出管理追求效率的必然结果
        3.1.2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必然产物
        3.1.3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是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理论来源之一
        3.1.4 布坎南的寻租理论是现代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3.1.5 市场失灵理论
    3.2 政府采购制度的先天缺憾
        3.2.1 理性政府的采购与"经济人"假设
        3.2.2 准市场行为
        3.2.3 信息不对称
        3.2.4 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出现偏差
第4章 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则
    4.1 WTO的《政府采购协定》
        4.1.1 GPA的签订背景
        4.1.2 GPA的签订
        4.1.3 GPA的性质
        4.1.4 GPA的基本原则
        4.1.5 GPA的适用范围
        4.1.6 GPA的其他主要内容
        4.1.7 GPA对国际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影响
    4.2 GPA的最新发展
        4.2.1 条款排序及内容更加合理和清晰,便于我国加入GPA的谈判工作
        4.2.2 发展中国家过渡性措施的规定为我国加入谈判提供了法律依据
        4.2.3 新增的环保条款有助于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控制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度
        4.2.4 新增的电子采购条款对我国政府采购和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
        4.2.5 有关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内容的增加和调整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
        4.2.6 新增的促进异议解决的仲裁程序有助于我国修改GPA涵盖的实体范围
    4.3 其他国际或区域组织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则
        4.3.1 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
        4.3.2 欧共体(欧洲联盟前身)的《公共采购指令》
        4.3.3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
        4.3.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政府采购非约束性原则》
第5章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发展历程
    5.1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萌芽
        5.1.1 和籴和买制度
        5.1.2 均输平准制度
        5.1.3 五均六管制度
        5.1.4 均输和市易制度
    5.2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及完善的背景
        5.2.1 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5.2.2 政府财政收支体制发生重大改革
        5.2.3 试行政府采购制度取得重大进展
        5.2.4 招标投标制度的普遍推行
        5.2.5 反腐倡廉的需要
        5.2.6 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5.3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及完善的阶段划分
        5.3.1 起步阶段(1996年—2002年)
        5.3.2 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1月—2005年底)
        5.3.3 完善阶段(2006年以后)
第6章 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现状
    6.1 2001年—2005年全国和地方政府采购状况分析
        6.1.1 采购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6.1.2 采购范围及构成逐步趋于合理
        6.1.3 中央单位政府采购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6.1.4 采购规模分布逐步趋于均衡
        6.1.5 公开招标已成为主要的采购方式
        6.1.6 集中采购成为主要采购模式的同时,分散采购管理得到逐步加强
        6.1.7 政府采购合同授予情况纳入政府采购统计分析范畴
        6.1.8 招标代理机构成为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6.1.9 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机制逐步健全
        6.1.10 信息公告、专家抽取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6.2 2006年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主要成绩
    6.3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工作重点
        6.3.1 深化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6.3.2 2007年我国政府采购工作重点
第7章 我国有关加入GPA的承诺及其背景
    7.1 我国有关加入GPA的承诺
    7.2 我国加入GPA和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大势所趋
        7.2.1 贸易自由化理论为政府采购市场由封闭走向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7.2.2 国际社会的重重压力是我国承诺加入GPA的重要原因
        7.2.3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必然趋势
    7.3 我国履行加入GPA承诺的情况
第8章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我国的影响
    8.1 我国加入GPA和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现实意义
        8.1.1 有助于我国公共市场体系的建立和规范,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8.1.2 有助于提高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合理利用国家财政资源
        8.1.3 有助于开拓国际政府采购市场,为我国具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国际政府采购市场创造条件
        8.1.4 有助于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开拓对外经济合作新渠道,为企业出口创汇提供更多机会
        8.1.5 有助于有理、有利地解决国际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争端
        8.1.6 有助于提高我国在WTO的地位,加重我国政府双边和多边谈判的筹码
    8.2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我国的冲击
        8.2.1 对国内制度的影响.
        8.2.2 与目前水平相比,对民族产业的冲击变化不大
        8.2.3 对我国经济消极影响的主要体现
        8.2.4 就具体产业分析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9章 实行渐进性策略,逐步、适度地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
    9.1 开放时间的渐进
        9.1.1 开放时间渐进的国际经验
        9.1.2 我国加入GPA的谈判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9.2 开放范围和程度的渐进
        9.2.1 在开放范围方面,有选择地开放具有优势的采购主体
        9.2.2 在对等开放方面,缔约方可通过总量平衡来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9.2.3 对于谈判结果,应与谈判方就谈判的出价问题签署排他性的互惠协议
    9.3 开放领域的渐进
        9.3.1 开放领域渐进的国际经验
        9.3.2 我国开放领域的渐进性原则
第10章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提高政府采购规模效益
    10.1 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小、规模效益低
        10.1.1 政府采购规模及政府采购规模效益的含义
        10.1.2 国外政府采购规模及效益水平
        10.1.3 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及效益现状
    10.2 政府采购结构不合理,采购范围狭窄
        10.2.1 政府采购结构不合理
        10.2.2 政府采购范围狭窄
    10.3 1978—2005年我国政府购买性支出相关项目对GDP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0.3.1 实证分析思路
        10.3.2 研究样本和数据
        10.3.3 回归结果分析
        10.3.4 统计结果分析
        10.3.5 经济意义分析
    10.4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措施
        10.4.1 科学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
        10.4.2 将工程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10.4.3 中央专项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10.4.4 合理编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预算
第11章 增强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导向,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11.1 加强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导向的原因
        11.1.1 抓紧加入GPA前的时间,形成国内利用政府采购实施公共政策的体系
        11.1.2 与经济有效性的作用相比,我国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不足
        11.1.3 扩大政府采购公共政策功能不会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发生影响
        11.1.4 我国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政府采购公共政策的扩大
    11.2 贯彻"国货优先"原则,保护本国经济和国家安全
        11.2.1 贯彻"国货优先"原则与我国加入GPA并不矛盾
        11.2.2 "国货"不敌"洋品牌"的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现状
        11.2.3 借鉴国际经验,贯彻"国货优先"原则
    11.3 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特殊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1.3.1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为其提供必要、有效的支持
        11.3.2 政府采购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11.3.3 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11.3.4 我国运用政府采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现状
        11.3.5 运用政府采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11.4 平衡地区间经济发展,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以及民族经济发展
        11.4.1 政府采购向国内企业、中小企业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国际经验
        11.4.2 我国中小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发展现状
        11.4.3 平衡地区间经济、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以及民族经济发展的建议
    11.5 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11.5.1 政府绿色采购国际经验
        11.5.2 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5.3 建立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建议与措施
    11.6 正确处理政府采购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11.6.1 正确处理政府采购政策与政府采购效率的关系
        11.6.2 兼顾政府绿色采购与其他政府采购政策目标的矛盾
第12章 完善与政府采购有关的立法及配套法规
    12.1 政府采购立法国际经验
        12.1.1 制定完备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
        12.1.2 修正国内现行有关政府采购立法
        12.1.3 建立完备的政府信息系统
    12.2 我国《政府采购法》与GPA的差异及整合
        12.2.1 关于政府采购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12.2.2 关于政府采购的范围
        12.2.3 关于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
        12.2.4 关于政府采购的质疑和投诉程序
        12.2.5 关于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12.3 我国《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衔接
        12.3.1 观点之争
        12.3.2 《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不协调之处
        12.3.3 衔接《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的建议
    12.4 制定外国供应商的准入标准
        12.4.1 明确规定本域保护原则和标准,在某些领域禁止采购外国产品
        12.4.2 设定适宜的政府采购准入门槛价
第13章 推进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发展
    13.1 实施电子化政府采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1.1 电子化政府采购的社会效益
        13.1.2 电子化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
        13.1.3 促进与国际化供应商的合作,使政府采购与国际市场接轨
        13.1.4 促进国内、国际经济贸易往来
    13.2 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现状分析
        13.2.1 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状况
        13.2.2 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瓶颈分析
    13.3.我国信息技术进步对政府采购规模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13.3.1 模型原理
        13.3.2 数据处理
        13.3.3 回归分析
        13.3.4 结论
    13.4 加快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对策措施
        13.4.1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规章,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
        13.4.2 精心准备,统一管理,加快与政府采购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
        13.4.3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府采购基础数据库
        13.4.4 制定和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14章 完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素质
    14.1 制定从业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14.2 完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14.3 扩大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培训范围,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14.4 把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培训高素质政府采购人才的基地
    14.5 做好电子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第15章 结论与展望
    15.1 结论
    1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表A1-A11
附录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中共中央发布的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重要文件
附录C 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等部委颁布的关于政府采购的规章和重要文件
附录D Useful links to Foreign/Regional Websites involve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国际工程承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本文结构
第二章 国际工程承包理论综述
    2.1 国际工程承包概念及特点
    2.2 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理论
    2.3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兴起
    2.4 国际贸易政策和经济周期理论
    2.5 国际工程承包理论综述
第三章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现状
    3.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阶段
    3.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的目前状况
    3.3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状况
第四章 国际工程承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1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
    4.2 国际工程承包对GDP 的影响分析
    4.3 国际工程承包对建筑业的影响
    4.4 国际工程承包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格局的影响
    4.5 国际工程承包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4.6 我国的经济环境对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影响
    4.7 国际工程承包业总部经济与北京经济的交互影响
    4.8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分行业与世界各国的比较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10)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的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对外工程承包的界定
    2.2 企业经营战略理论
    2.3 产业竞争力理论
    2.4 企业跨国经营理论
第三章 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经营环境分析
    3.1 国际环境
    3.2 国内环境
第四章 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现状分析
    4.1 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发展状况
    4.2 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的SWOT 分析
第五章 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经营战略研究
    5.1 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
    5.2 战略措施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四、论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 ——基于GPA和嵌入政府采购条款FTA的视角[D]. 孙凤洋.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2]新时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研究[D]. 刘胡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影响因素研究[D]. 金永梅. 安徽大学, 2017(08)
  • [4]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的SWOT分析:基于WTO背景[J]. 李云,张意翔. 理论月刊, 2010(06)
  • [5]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业在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 李震.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5)
  • [6]基于全球视角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研究[D]. 吴滨. 天津财经大学, 2008(08)
  • [7]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D]. 温海成. 重庆大学, 2007(06)
  • [8]我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研究[D]. 张家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5)
  • [9]国际工程承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D]. 韩涛. 天津财经大学, 2007(02)
  • [10]吉林省对外工程承包业的经营战略研究[D]. 姜明珠. 吉林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论我国加入WTO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