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室水泥池养殖乌鳢提早性成熟的原因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邹杰[1](2014)在《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筛选》文中认为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近海暖温水性底层鱼类,有海淡水生殖洄游习性,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区域,是一种经济和营养价值很高的水产品。然而近些年来,由于暗纹东方鲀原先的生活、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长江水文条件逐年改变以及人为的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了野生暗纹东方鲀资源枯竭现象日益严重,间接导致养殖产量锐减、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暗纹东方鲀的遗传改良、种质保护等工作迫在眉睫。本论文研究主要采用微卫星技术对上海、广州、江苏三个养殖区域的暗纹东方鲀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且对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进行筛选,不仅了解目前养殖的暗纹东方鲀种质资源情况,而且对今后的良种培育、遗传改良、种质提升、产量增高等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并明确了建立先进的鱼类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研究创新平台、提高鱼类遗传育种的效果和苗种质量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对暗纹东方鲀的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人工养殖技术、生态、毒素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概述能够清楚的看到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现状,结合研究技术和成果,可以更好的探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有利于填补暗纹东方鲀的研究空白和深化科研研究价值。为了给养殖暗纹东方鲀分子辅助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采用21对微卫星引物对广州(GZ)、江苏(JS)和上海(SH)三个养殖群体的暗纹东方鲀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可以成功扩增出具有一定多态性片段的微卫星位点共有19个。19个位点分析共得到12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范围从3到11,平均值是6.58,有效等位基因范围从1.7到7.8,平均值是4.5,平均观测杂合度范围从0.1556到1.0000,平均期望杂合度范围从0.3993到0.875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从0.3533到0.8577。三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由小到大依次为GZ、SH、JS群体。三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分别为0.0481、0.0617、0.0755,平均值为0.0808,可见发生遗传分化程度较小。GZ和JS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近(0.2039),GZ和S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3508)。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GZ群体和JS群体聚为一类,SH为一类。分析表明结果不仅基本符合三个养殖群体的养殖环境,也反映出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另外,本文为了筛选与暗纹东方鲀生长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采用SSR结合BSA技术对于同龄孵化群体的同池养殖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利用85对微卫星引物对暗纹东方鲀生长快、慢两个基因池进行分析,共筛选到14对微卫星具有差异片段。然后分析这14个差异微卫星位点在两个基因池的暗纹东方鲀个体的差异条带,结果表明:位点TOP03、TOG01、fms15、fms75的生长慢组特有条带的出现率分别达到:63.33%、53.33%、33.33%和43.33%,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3、-0.346、-0.333和-0.423,与生长性状呈现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fms89生长快组特有条带的出现率为33.33%,相关系数(r)为:0.388,与生长性状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验证实验结果只有位点fms15、fms75与生长性状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1和-0.384。经克隆测序得到了fms15的差异片段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与红鳍东方鲀同源性达到了98%,差别在于序列中有三个碱基发生置换(G-C、C-G、G-A)。说明该微卫星位点对于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有显着效应,可用于人工选育具有优良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为开展暗纹东方鲀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标记。
姚托[2](2014)在《长牡蛎、葡萄牙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牡蛎和葡萄牙牡蛎在分类学上为亚种关系,长牡蛎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沿海,葡萄牙牡蛎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这两种牡蛎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葡萄牙牡蛎的产量排在我国牡蛎产量的第一位,长牡蛎的产量仅次于香港巨牡蛎排在牡蛎产量的第三位。近江牡蛎在我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单产产量排在长牡蛎之后。长牡蛎、葡萄牙牡蛎和近江牡蛎同属于巨牡蛎属,是我国4种产量较高牡蛎之一(还包括香港巨牡蛎)。近年由于长期的种群内自繁,出现生长缓慢、小型化、抗病性低下等一系列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牡蛎养殖业发展。此次开展了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及葡萄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实验,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得到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其主要结果如下所述:(1)首先开展了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实验,结果发现这两种牡蛎可以受精,且为双向受精,由于配子兼容性比较差,受精率极低,GA组的受精率为0.16%,AG组的受精率为7.31%,显着小于种内自繁组。从生长上看,在浮游期由于母本效应的存在杂交子的生长速度都很快,但在稚贝期杂交子表现出了明显的杂种劣势现象;从存活上看,是浮游期死亡率较高具有明显的杂种劣势现象,在稚贝期虽然存活率比亲本低,但是存活率比较稳定。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发现较高的死亡率只出现在浮游期,幼虫变态后可以适应来自不同亲本的染色体联合而得到稳定的成活率。在实验中发现纯种牡蛎由于繁殖的原因往往在7月底会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杂交子也会发生死亡,但是死亡现象的发生往往会推迟半个月到一个月,如果对此进行选育,是否能够得到高温季节存活率较高的新品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为了确定种间杂交是否能够受精、孵化、存活甚至得到杂种优势,在本次研究中开展了葡萄牙牡蛎和近江牡蛎的2×2双列杂交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到葡萄牙牡蛎和近江牡蛎为双向受精,没有出现明显的受精和胚胎发育延迟现象。C. angulata×C. ariakensis的受精率要高于C. ariakensis×C. angulata,但杂交组的受精率都低于自交组。杂交组相对于自交组在浮游期的存活率较低。360日龄时,葡萄牙牡蛎的壳高最大,其次是angulata×C. ariakensis、C.ariakensis×C. ariakensis,C. ariakensis×C. angulata的壳高最小。(3)由于牡蛎生活的礁石上,形态可塑性比较强,牡蛎间不能通过外观进行鉴定,并且实验中杂交子代具有极低的受精率,后期成活率也比较低,稍有不慎就会混入其它牡蛎,因此必须对杂交子进行分子遗传学鉴定。在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杂交得到的杂交子进行鉴定时,使用了ITS1分子学鉴定方法,而对葡萄牙牡蛎和近江牡蛎杂交得到的杂交子鉴定时,使用了ITS2遗传学鉴定方法。通过凝胶电泳发现这两个杂交组合中纯种牡蛎都出现一条带,杂交子都出现两条带,可以初步判定得到杂交子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性融合杂交子。但是杂交子的两条带与亲本对应带并不处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对所有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经过与基因库对比发现所用亲本为纯种牡蛎,杂交子也为两性融合杂交子。360日龄时对杂交子进行表型观测发现,所有子代与长牡蛎或葡萄牙牡蛎相似,这从杂交子和亲本序列的相似性上也能体现出来。(4)为了评估杂交子的对环境的适应性,以长牡蛎自繁组GG(Crassostreagigas×C.gigas),近江牡蛎自繁组AA(C. ariakensis×C. ariakensis)、正交组GA(Crassostrea gigas×C. ariakensis)、反交组AG(C. ariakensis×C.gigas)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稚贝对盐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发现长牡蛎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5-35,最适生长盐度为25-35;近江牡蛎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0-25,最适生长盐度为20-25;GA的最适生存盐度为15-30,最适生长盐度为15-30,AG的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最适生长盐度为20-25。GG对低盐度敏感,AA对高盐度敏感,AG具有高盐度存活的杂种优势,在盐度30时,中亲杂种优势HG×A为13.32,单亲杂种优势HGA和HAG分别为1.89和27.88,在盐度40时,HAG上升到400,GA和AG都不具有生长优势。杂种稚贝对盐度适应介于双亲之间,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父系遗传特点。(5)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的杂子交培育一周年后进行解剖,发现杂交子的性腺发育饱满,与纯种牡蛎没有区别,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杂交子不仅具有雌性和雄性个体,同样具有雌雄同体的个体存在。基于此现象,利用杂交子与亲本杂交,以观测回交子代是否具有生长或存活优势。在AG与亲本的回交实验中,AG杂交子的自繁组AgAg的受精率、孵化率较高,但后期的生长和存活率都比较低,表现了杂交子的自繁衰退现象。AG自繁后表型性状比较统一,没有出现明显分离现象。回交各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比较高;回交各组在浮游期和稚贝期具有生长和存活上的优势(除AAg组存活率低)。稚贝后期回交组壳高生长速度小于纯种牡蛎,360日龄时壳高GG> GAg>AAg>AA>AgG>AgA>AgAg,具有明显的母本效应,以AG为母本的回交组表现出回交劣势;GAg壳高虽然小于GG但差异不显着,且具有存活优势。在GA与亲本的回交实验中,实验各组的受精率、孵化率较高,GaG回交组具有生长和存活优势,90日龄时壳高GaGa> GaG> GGa> GG> GaA> AA> Aga,GA自繁组表现出明显的生长和存活优势。(6)为了研究三元制种效果并评价杂交子对自然环境中其它牡蛎的影响,在此次研究中开展了AG与葡萄牙牡蛎的三元杂交实验。研究发现杂交子可以与葡萄牙牡蛎双向受精,且受精率、孵化率高;杂交子的生长和存活率介于葡萄牙牡蛎和AG之间。通过此次实验发现杂交子可以与其它牡蛎进行杂交,对生态多样性具有潜在威胁,但考虑到葡萄牙牡蛎为长牡蛎亚种,杂交应该容易进行,杂交子是否可以与其它牡蛎杂交是需要进行的下一步研究,以评价杂交子的基因渐渗风险。
冯俊荣[3](2001)在《温室水泥池养殖乌鳢提早性成熟的原因初探》文中研究表明
二、温室水泥池养殖乌鳢提早性成熟的原因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室水泥池养殖乌鳢提早性成熟的原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鱼类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进展 |
1 选择育种 |
2 杂交育种 |
3 转基因技术 |
4 多倍体 |
5 单性化育种 |
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7 展望 |
第二节 暗纹东方鲀相关研究进展 |
1 基础生物学 |
1.1 形态 |
1.2 年龄和生长 |
1.3 行为学 |
1.4 生理生化 |
1.5 食性和营养 |
2 繁殖生物学 |
3 人工养殖技 |
3.1 人工繁殖 |
3.2 养成技术 |
3.2.1 养殖方式 |
3.2.2 混养和套养 |
3.2.3 日常管理 |
3.2.4 疾病 |
4 生态学 |
4.1 温度 |
4.2 光照 |
4.3 盐度 |
5 毒素研究 |
5.1 毒素检测 |
5.2 控毒研究 |
6 分子生物学 |
6.1 线粒体基因 |
6.2 生长激素基因 |
6.3 其他基因 |
7 遗传学 |
8 加工流通 |
9 问题和展望 |
第三节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三个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1.3 PCR 反应及电泳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微卫星 PCR 扩增结果 |
2.2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2.3 群体 Hardy-Weinberg 平衡分析 |
2.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利用 SSR-BSA 技术筛选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及检测 |
1.2.2 BSA 基因池的建立及其 PCR 扩增 |
1.2.3 筛选差异条带及个体 PCR 扩增 |
1.2.4 生长性状差异条带分析 |
1.2.5 验证生长性状差异位点 |
1.2.6 差异等位基因片段切胶测序 |
2 结果 |
2.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2.2 BSA 基因池的差异条带筛选 |
2.3 统计个体中带型的差异等位基因片段 |
2.4 差异等位基因片段的 SPSS 相关性分析 |
2.5 验证生长显着差异的微卫星位点 |
2.6 差异等位基因片段切胶测序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发表及参与的论文 |
致谢 |
(2)长牡蛎、葡萄牙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我国贝类养殖状况 |
第二节 牡蛎及牡蛎的用途 |
第三节 牡蛎的杂交和回交育种 |
第四节 基因渐渗 |
第五节 展望 |
第二章 长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 |
第一节 近江牡蛎(?)×长牡蛎(?)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第二节 长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的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第三节 长牡蛎和近江牡蛎种间杂交子的遗传学鉴定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结果 |
2.3.3 讨论 |
第四节 AG 杂交子可育性分析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2 结果 |
2.4.3 讨论 |
第三章 葡萄牙牡蛎和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盐度对长牡蛎和近江牡蛎及其杂交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长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子的回交研究 |
第一节 AG(C.ARIAKENSIS(?) × C.GIGAS(?) )杂交子与亲本的回交研究 |
5.1.1 材料与方法 |
5.1.2 结果 |
5.1.3 讨论 |
第二节 GA(C.GIGAS(?) ×C.ARIAKENSIS(?) )杂交子与亲本的回交研究 |
5.2.1 材料和方法 |
5.2.2 结果 |
5.2.3 讨论 |
第六章 AG(C.ARIAKENSIS(?) ×C.GIGAS(?) )与葡萄牙牡蛎的杂交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论文 |
四、温室水泥池养殖乌鳢提早性成熟的原因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暗纹东方鲀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筛选[D]. 邹杰. 上海海洋大学, 2014(03)
- [2]长牡蛎、葡萄牙牡蛎与近江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D]. 姚托.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3]温室水泥池养殖乌鳢提早性成熟的原因初探[J]. 冯俊荣. 齐鲁渔业, 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