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论文文献综述)
董维春,袁家明,刘晓光[1](2021)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文中提出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社的一批核心成员学成归国来到南京,他们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含其前身)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中心,促成了清末农务学堂办学模式向现代农业科学教育模式的转型。这批农学家先后参与创办了民国时期10个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了50多种学术期刊,促进了现代农业与生物科学知识在中国的引进、传播、本土化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为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以中央大学农学院和金陵大学农学院为主线,对其师生参与创建的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学术期刊的创立过程、主要负责人、关注主题、发展演变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整理,为研究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演变提供系统史料。
顾亮亮[2](2016)在《农业专业领域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科研用户的需求特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等专业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机构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信息资源深度关联整合和集成化、知识化服务平台构建以及应用方面存在三个不足之处:(1)资源类型覆盖面相对较窄,资源关联整合深度不够;(2)缺乏一站式情景敏感的服务平台支撑;(3)缺少面向特定领域的成功的可复制的范例。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以农业科研用户为调查对象,以农业专业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平台构建为研究目标,深入开展专业领域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研究构建面向科研用户的一站式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同时面向粮食安全领域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并分析了农业科研人员具体的资源与服务需求,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研用户在日常科研活动中获取、利用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情况、需求和问题。(2)在分析农业专业领域资源体系基础上,研究设计了资源整合的流程和框架,并从基于元数据仓储、分类主题词表的知识组织、科研本体模型的语义关联和关联数据技术的整合发布等方面,进行了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探讨,初步实现了多源异构农业综合科技数字资源的知识组织与关联融合。(3)设计了农业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体系架构,给出了平台建设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农业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及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主题分类标引、实体抽取与规范以及多维关联构建等后台功能实现了多源异构资源的管理与整合,设计并实现了统一资源搜索、学科资源导航、专家学术信息聚合、知识关联展示和学科态势分析等前端服务功能。(4)选择粮食安全领域开展了实证研究。经过领域资源抽取、平台实现搭建了粮食与食物安全专题服务平台,为粮食安全领域科研团队提供了一站式资源检索与获取和深层次知识服务,初步建立了“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使用反馈。本论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综合集成应用了基于元数据、分类主题词表、科研本体模型和关联数据的资源整合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农业综合科技数字资源的知识组织与关联融合的新技术方法,对构建形成富含语义关联关系的农业科技数据和知识网络,以及为各类资源的统一搜索和知识关联发现导航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2)提出了集资源、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知识服务平台构建解决方案,实现了多源异构知识资源的统一发现与深度揭示,并面向粮食安全领域进行实践验证,解决了面向不同专业领域快速部署和应用服务的问题,是知识服务的创新实践。本文紧密结合我国农业专业领域科研人员具体的资源与服务需求情况、信息资源整合以及服务平台构建的研究与分析,形成了一些观点、方法、成果与思路,对我国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李丽敏[3](2014)在《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人口大国,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国家农业图书馆作为推进农业进步、收集和传播农业信息、知识文化的重要机构,其地位不容质疑。为了进一步发挥国家农业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需要不断提升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提高农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服务水平,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本文研究了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和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情况。通过介绍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将两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资源建设、用户服务、信息交互、特色服务项目五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其中的优势劣势,结合新时期下国家农业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综合两国的国情、人口、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国家农业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对我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笔者认为,要使我国国家农业图书馆更好地发展,必须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成将会加大文献利用率,让更多的人使用计算机阅读图书馆文献,有利于文献资料的传播。同时,国家农业图书馆需要通过与高校农业图书馆合作,达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还能够实现资源的流动。为了更好的管理图书馆,还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规范,加强科学研究,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将使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更规范,更具有竞争力。
唐研[4](2011)在《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工作重点由图书、期刊的采访、编目、借阅变成了电子资源的采购与管理,纸质文献的保存也开始向电子文献的利用转变。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越来越多,包括中外文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专利全文数据库等,在文献管理、咨询服务、数据库维护与管理及读者培训等方面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子文献资源一般是通过IP地址捆绑的方式进行访问,或者采用用户名、密码的方式访问,单位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终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都可以进行文献检索,其服务范围、服务时间都得到了最大化。从目前情况看,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可能二十四小时进行在线服务,为了使读者能更方便快捷的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最新文献资料,并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服务,建立一个统一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既是图书馆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山东省农科院农业科研创新工作的需求,同时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电子资源管理水平、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的需求。该平台的构建将会使山东省农业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本篇论文全文共分5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思路以及技术路线。第二章分析了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现状。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三章分析了山东省农科院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研究基础来源于对农科院读者进行的100份问卷调查。在“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需求调查表”中,通过针对读者、信息资源、图书馆服务、建议和意见四部分调查数据的分析,将读者分为专业型、浏览型、临时型三类,阅读现象呈现出到馆人数下降、电子文献需求上升、外文资料需求上升的“一降两升”特点,提出了“中文坚持纸本、电子资源相结合,外文以电子资源为主;减少纸本资源,增加电子资源”的总体建设原则,采购方式也由传统的报纸订阅向网络采购、集团采购发展。第四章是“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首先对山东省农科院现有的传统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指出现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将平台建设分为整合现有资源、数字化馆藏、合理利用引进资源三个步骤,整体规划,分步进行建设。通过资源集成发布、服务管理、信息加工3个子系统12个具体栏目,构建出依托山东省农科院网络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检索、下载、远程传递、咨询、用户管理、自建数据库等全方位的资源服务,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文献信息服务支撑。在第五章,本文总结了农业文献服务平台建设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模式特点、功能特点、存在问题等,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建立农业图书馆联盟,壮大行业发展的规模;加强农业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提高科学性、理论性;将文献服务平台拓展成为服务三农的文献信息支持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减少地方上的重复建设;基于文献资源建设的服务平台向基于集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利用。
陈益忠[5](2010)在《发挥学会优势促进农业科技情报学会的创新与发展》文中指出新时期如何发挥学会优势,促进学会自主创新发展值得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学会结合学科建设、资源管理、科技培训、人才举荐、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发挥学会优势,推进农业科技情报学会的自主创新发展作了全面论述,并就学会创新发展中的工作思路、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陈益忠[6](2009)在《繁荣学术 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新时期如何做好学会工作,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值得研究。就近几年来学会结合体制改革、学科发展、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人才举荐、科技创新、农业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繁荣学术推进农业信息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并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许世卫[7](2008)在《繁荣发展农业信息科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我受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审议并提出意见。一、第五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回顾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五届理事会,自2003年9月成立以来,在中国农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体会员以及广大农业信息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讨、科学普及、合作交流、期刊编辑、人
陈益忠[8](2007)在《学术交流,促进农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25年来学会在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农业图书馆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做好学会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谢坤生[9](2004)在《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 2 0年来 ,在全国的农业文献资源建设和共建共享、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农业情报用户培训 ,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 ,进行了多次学术研讨会 ,加强了学科的理论研究 ,从而提高了农业图书馆的学术水平 ,培育了一支农业图书馆人才队伍。在为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服务上做出了成绩 ,推动了我国的农业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孟宪学[10](2002)在《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系统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中,如何加快建设一个适应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需要的多样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现代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是本项研究提出的背景。本项研究是国家948项目“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一个研究专题。 本项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的发展问题,提出系统的技术选择、系列设计、系统建设模式与利用模式及发展对策。为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的有序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信息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重点实例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信息分析、管理分析的相应方法,通过历史的比较分析和国内外的比较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了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模式选择和管理策略。 关于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技术等方面,国内外有不少研究,但是在农业领域,通过检索来看,本项研究是第一次从农业行业的整体上对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行了以下4个方面新的探索: 1.在分析了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数据库的理论与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而对数据库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描述了各类型数据库的特征。 2.比较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数据库产业发展和国内外主要数据库建设的6条宝贵的经验,找出了中国数据库建设的6个方面的差距。 对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发展进行了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找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所处的环境。 3.对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提出了6项重大技术领域的选择;提出了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3个层次的布局和系列设计。 4.提出了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可能选择的4种模式以及数据库利用模式的选择。提出了12条相应的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建议。 文中把我们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国农业科技基础信息系统建设与共享服务》作为分析的案例。这个系统的建设属于一种典型的公益类合作建设模式,为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及其系统的长远建设积累重要经验。 这项研究为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及其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分析的基础,对于国家规划和管理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及其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1)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一)《中华农学会报》/《作物学报》 |
(二)《中国农学通报》 |
(三)《农学学报》 |
(四)其他期刊 |
二、中国林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一)《森林》 |
(二)《林学》 |
(三)《林业科学》 |
(四)其他期刊 |
三、中国园艺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四、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五、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一)《中国植物学杂志》 |
(二)《中国植物学汇报》/《植物学报》 |
(三)其他学术期刊 |
六、中国动物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一)《中国动物学杂志》/《动物学报》 |
(二)《生物学通报》 |
(三)《动物分类学报》 |
(四)其他学术期刊 |
七、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八、中国昆虫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
(一)《昆虫学报》 |
(二)《昆虫知识》 |
(三)《中国昆虫学会通讯》 |
(四)《环境昆虫学报》 |
九、中国土壤学会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创办情况 |
结语 |
(2)农业专业领域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数字科研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进入新常态 |
1.1.2 信息资源建设向深度关联整合聚焦转变 |
1.1.3 科学研究第四范式需要新资源服务模式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创新点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息资源 |
2.1.2 信息资源整合 |
2.1.3 知识服务 |
2.1.4 学科知识服务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 |
2.2.2 服务模式研究现状 |
2.2.3 学科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
2.2.4 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业专业领域用户资源与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
3.1 调查背景 |
3.2 调查概况 |
3.2.1 问卷内容设计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方法 |
3.2.4 问卷回收与访谈情况 |
3.3 调查结果 |
3.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3.3.2 科技资源需求 |
3.3.3 信息服务需求 |
3.3.4 信息来源及信息获取渠道 |
3.4 资源与服务需求分析 |
3.4.1 传统信息服务 |
3.4.2 新型专业领域知识服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业专业领域信息资源整合 |
4.1 农业专业领域资源体系 |
4.2 资源整合原则与特征 |
4.2.1 资源整合原则 |
4.2.2 资源整合特征 |
4.3 资源整合目标与框架 |
4.3.1 资源整合目标 |
4.3.2 资源整合框架 |
4.4 资源整合关键技术 |
4.4.1 基于元数据仓储的资源整合 |
4.4.2 基于分类主题词表的知识组织 |
4.4.3 基于科研本体模型的语义关联 |
4.4.4 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整合发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业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
5.1 构建目标 |
5.2 体系架构设计 |
5.3 平台建设流程 |
5.3.1 领域资源筛选 |
5.3.2 平台构建 |
5.3.3 运行反馈 |
5.4 主要功能及实现关键技术 |
5.4.1 资源管理与整合功能 |
5.4.2 服务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粮食安全领域资源整合与平台构建实证研究 |
6.1 建设背景 |
6.2 领域资源抽取 |
6.3 平台实现 |
6.3.1 技术架构 |
6.3.2 系统部署 |
6.3.3 系统运行 |
6.4 服务模式与应用反馈 |
6.4.1 服务模式 |
6.4.2 应用反馈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之处 |
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
2.1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简介 |
2.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
2.2.1 为国家农业图书馆和农业部图书馆提供信息 |
2.2.2 搜集、组织、管理、保护、提供农业信息 |
2.2.3 充当本国农业信息资源管理领导者 |
2.2.4 通过机构合作最大化满足用户信息需求 |
2.2.5 通过国家信息交换提高全球合作水平 |
2.3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
2.3.1 参考咨询服务 |
2.3.2 阅览服务 |
2.3.3 文献出借服务 |
2.3.4 馆际交流服务 |
2.3.5 复制服务 |
2.4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手段 |
2.4.1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
2.4.2 建立移动门户网站 |
2.4.3 购置大屏读报显示器 |
2.4.4 开通馆内无线局域网 |
2.5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
3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
3.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简介 |
3.2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
3.2.1 为农业部提供信息支撑 |
3.2.2 搜集、整理、管理、保存各类农业资料 |
3.2.3 为本图书馆资源的完善提供补充 |
3.2.4 满足农业人员的需求 |
3.3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
3.3.1 本馆借阅服务 |
3.3.2 短信服务 |
3.3.3 文献提供 |
3.3.4 馆际互借 |
3.3.5 参考咨询服务 |
3.4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手段 |
3.4.1 信息资源导航 |
3.4.2 文献信息传递 |
3.4.3 特色数据库建设 |
3.4.4 用户服务 |
3.5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
4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比较分析 |
4.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比较 |
4.1.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
4.1.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
4.1.3 个性化服务比较的优劣分析 |
4.2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资源建设比较 |
4.2.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资源建设概况 |
4.2.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资源建设概况 |
4.2.3 中美国家农业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比较分析 |
4.3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用户服务比较 |
4.3.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用户服务介绍 |
4.3.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用户服务介绍 |
4.3.3 中美国家农业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比较分析 |
4.4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交互比较 |
4.4.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交互情况 |
4.4.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交互情况 |
4.4.3 中美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交互的比较分析 |
4.5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特色项目比较 |
4.5.1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特色项目概述 |
4.5.2 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特色项目概述 |
4.5.3 中美国家农业图书馆项目互助之处 |
5 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建议 |
5.1 加强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
5.2 加强数字化信息服务 |
5.3 加强国家农业图书馆与各类图书馆的合作 |
5.4 加强对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人才支持 |
5.5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5.6 建立国家农业图书馆的自身评价系统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
2.1 相关概念分析 |
2.2 国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
2.3 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
2.3.1 国内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研究总体概况 |
2.3.2 各省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
2.3.3 山东省农科院文献资源与服务现状分析 |
2.4 案例分析——江苏省农科院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分析 |
第三章 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
3.1 资源需求调研 |
3.1.1 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分析调查表 |
3.1.2 调查表分析 |
3.2 用户需求分析 |
3.2.1 读者分类 |
3.2.2 阅读现象分析 |
3.3 资源采购原则 |
3.3.1 图书采购原则 |
3.3.2 报刊采购原则 |
3.3.3 电子资源采购原则 |
3.4 资源采购方式 |
3.4.1 图书馆的传统采购方式 |
3.4.2 网络采购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
3.4.3 集团采购 |
3.5 资源共享原则 |
3.5.1 自愿原则 |
3.5.2 平等原则 |
3.5.3 互惠原则 |
第四章 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
4.1 平台建设整体思路 |
4.1.1 目标与定位 |
4.1.2 服务范围 |
4.1.3 建设原则 |
4.2 平台建设主要内容 |
4.2.1 现有资源的整合 |
4.2.2 数字化馆藏 |
4.2.3 引进资源的利用 |
4.3 建设构想 |
4.3.1 资源信息发布子系统 |
4.3.2 信息服务管理子系统 |
4.3.3 信息加工子系统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农业共享服务平台的共性问题 |
5.1.1 模式特点 |
5.1.2 功能特点 |
5.1.3 存在问题 |
5.2 平台研究的几点建议 |
5.2.1 加强农业图书馆的业务联合 |
5.2.2 建立农业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5.2.3 拓展成为服务“三农”的文献信息支持平台 |
5.2.4 向基于集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发展 |
5.3 结束 |
附件: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分析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发挥学会优势促进农业科技情报学会的创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
1.1 活跃学术思想, 探讨学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
1.2 促进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利用 |
1.3 促进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发展紧密结合 |
1.4 利用学会优势, 推广科学普及、技术应用发挥作用 |
1.5 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构建农业咨询体系 |
2 学会为举荐优秀人才发挥作用 |
3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完善管理机制 |
4 学会工作思路创新 |
5 学会创新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建议 |
(6)繁荣学术 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学会工作回顾 |
1.1 开展学术活动, 为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服务 |
1.2 开展科技创新研讨, 促进农业信息学科发展 |
1.3 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
1.4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促进农业信息科技管理创新 |
1.5 开展信息资源研讨, 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
1.6 开展各项专项活动, 培养学科优秀人才成长 |
1.7 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扩大学会的影响 |
1.8 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完善激励机制 |
2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提高学会服务能力 |
3 建议与对策 |
(7)繁荣发展农业信息科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五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
(一) 组织开展全国农业学术交流, 促进农业信息学科发展 |
(二) 搭建工作交流平台, 推动农业信息科技管理创新 |
(三) 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活动, 促进学科优秀人才成长 |
(四) 不断提高办刊质量, 为学术交流提供服务 |
(五)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提高学会服务能力与凝聚力 |
二、对下一届理事会的工作建议 |
(8)学术交流,促进农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促进体制改革,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
2 围绕问题, 开展调研和进行课题研究 |
3 强化资源建设, 加快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
4 国际交流与合作, 拓展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新领域 |
4.1 在IAALD支持下, 举办了三次国际农业信息管理高级研讨班 |
4.2 组织会员参加国际学术活动, 扩大与国际农业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 |
5 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促进农业图书馆事业发展 |
6 编辑出版学术专着, 提高《学刊》质量和效益明显 |
6.1 发挥学会人才优势, 积极组织专家撰写学术专着 |
6.2 办好《学刊》, 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
7 加强组织建设, 完善学会机制 |
7.1 组织召开学会常务理事会议 |
7.2 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效率 |
7.3 加强组织管理, 规范学会机制 |
8 学会扶持引导, 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队伍 |
9 学会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
(9)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1 学会规划活动, 推动农业图书馆工作前进 |
1.1 学会的建设 |
1.2 学会推进农业图书馆事业繁荣 |
1.2.1 全国农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
1.2.2 文献的加工和利用。 |
1.2.3 农业信息用户培训 |
1.2.4 农业图书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
1.2.5 农业图书馆的科学管理 |
1.2.6 图书馆员的培训 |
2 学会组织研讨, 提高农业图书馆员的学术水平 |
2.1 《学刊》和着作 |
2.2 学术研讨会 |
2.3 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
3 学会扶持帮助, 涌现了一支农业图书馆人才队伍 |
4 感想和建议 |
(10)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系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与数据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
2.1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 |
2.1.1 信息资源管理与数据库 |
2.1.2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与数据库建设 |
2.2 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及其性质 |
2.2.1 什么是农业科技信息 |
2.2.2 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 |
2.2.3 农业科技信息的性质 |
2.3 农业科技活动与农业科技信息 |
2.3.1 科技活动的分类 |
2.3.2 农业科技活动与农业科技信息 |
2.4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进展 |
2.4.1 数据库的定义与内涵 |
2.4.2 数据库发展阶段 |
2.4.3 数据库的分类 |
2.4.4 各类型数据库的特征 |
2.4.5 数据库技术新进展 |
第三章 国内外(地区)数据库建设分析 |
3.1 国外数据库产业发展和主要数据库建设 |
3.1.1 国外数据库产业及其特征 |
3.1.2 国外主要数据简介 |
3.2 中国数据库建设 |
3.2.1 中国数据库建设总体情况 |
3.2.2 中国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
3.2.3 中国国内主要数据库简介 |
3.3 国内外数据库建设的比较分析 |
3.3.1 国外(地区)数据库建设经验借鉴 |
3.3.2 我国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的发展分析 |
4.1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
4.1.1 国外数据库的引进 |
4.1.2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的研制 |
4.1.3 迅速加快数据库发展的时期 |
4.2 农业情报/信息系统对建设数据库的认识上的发展 |
4.3 我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取得的成绩 |
4.4 我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五章 我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的环境分析 |
5.1 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
5.1.1 新型信息载体的迅猛发展为数据库提供了新的环境条件 |
5.1.2 新型信息传播方式的兴起扩大了数据库的服务能力 |
5.2 农业数据库建设的国内外政策法律环境 |
5.2.1 国际信息产业政策宽松、法律规范 |
5.2.2 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
5.3 农业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数据库建设 |
5.3.1 农业科技信息用户构成 |
5.3.2 农业科技信息用户信息需求特点 |
5.3.3 农业科技信息用户信息意识明显增强 |
5.3.4 农业信息与数据库的需求不断增加 |
5.3.5 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和数据库服务存在的问题 |
5.3.6 加强用户与农业科技信息系统间的相互交流 |
5.4 数字鸿沟与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 |
5.4.1 数字鸿沟的缘起 |
5.4.2 中国面临三大数字鸿沟 |
5.4.3 我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面临“数字鸿沟”挑战 |
5.4.4 填平数字鸿沟,促进农业科技数据库的发展 |
第六章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的系统设计 |
6.1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选择 |
6.1.1 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发展基础和技术选择的原则 |
6.1.2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的技术选择 |
6.2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系列选择 |
6.2.1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系列选择的依据 |
6.2.2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的系列设计 |
6.3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的建设模式与利用模式 |
6.3.1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模式选择的原则和目标 |
6.3.2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模式的选择 |
6.3.3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利用模式的选择 |
第七章 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的管理 |
7.1 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扶持 |
7.2 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农业科技数据库产业的发展 |
7.3 加强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单位的协调管理 |
7.4 制定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统一规划 |
7.5 加强农业科技数据库的推广利用与共享服务 |
7.6 推进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的技术创新 |
7.7 合理调整农业科技数据库的类型结构 |
7.8 逐步扩大农业科技数据库的容量和规模 |
7.9 协调国外农业科技数据库的引进 |
7.10 加强数据库人才队伍建设 |
7.11 加强农业科技数据库系统的政策咨询与服务 |
7.12 加强对农业科技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
第八章 “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例 |
8.1 项目预期目标和成果 |
8.1.1 项目预期达到的目标 |
8.1.2 项目预期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以及为社会共享的方式 |
8.2 主要工作内容分解 |
8.3 技术路线 |
8.3.1 工作程序 |
8.3.2 项目组织 |
主要结论与建议 |
引文文献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十世纪前半叶农业与生物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考略——以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为主线[J]. 董维春,袁家明,刘晓光. 中国农史, 2021(01)
- [2]农业专业领域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D]. 顾亮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01)
- [3]中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与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比较研究[D]. 李丽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 [4]山东省农科院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 唐研.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2)
- [5]发挥学会优势促进农业科技情报学会的创新与发展[J]. 陈益忠.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11)
- [6]繁荣学术 促进农业科技信息事业的发展[J]. 陈益忠.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12)
- [7]繁荣发展农业信息科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 许世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12)
- [8]学术交流,促进农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J]. 陈益忠. 农业网络信息, 2007(08)
- [9]农业图书馆学会和农业图书馆事业——写在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分会成立20周年之际[J]. 谢坤生.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01)
- [10]中国农业科技数据库系统建设研究[D]. 孟宪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