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田素萍,孙文杰,史曙霞,朱海霞[1](2021)在《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治疗ⅡB~ⅢB期宫颈鳞癌疗效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治疗ⅡB~ⅢB期宫颈鳞癌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鳞癌病人86例,其中57例行同步放化疗方案设为A组,29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设为B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和毒副作用发生率,并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分层分析,同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A、B组随访1年(96.5%比93.1%)、3年(80.7%比75.9%)及5年(70.2%比58.6%)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病人B组盆腔局部复发率显着高于A组(25.0%比0.0%,P<0.05);无淋巴结转移病人两组治疗失败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病人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病人B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显着高于A组(52.9%比31.7%,P<0.05);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证实,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同步化疗方式是影响ⅡB~ⅢB期宫颈鳞癌病人生存时间危险因素(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对ⅡB~ⅢB期宫颈鳞癌总体生存获益接近,其中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状态及同步化疗方式是影响病人临床预后危险因素;同时新辅助化疗可导致病人盆腔局部复发和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风险升高。
胡江琼[2](2021)在《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及手术综合治疗后的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ⅠB3-ⅡB期(FIGO 2018)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mbase),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截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研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后使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影响因素的效应值,以OR、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各效应量区间范围。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8篇,外文文献13篇,5篇随机对照研究,16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文献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其中病例组(手术组)2406例,对照组(放化疗组)18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与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相比较,3年无进展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5年OS、近期Ⅲ/Ⅳ级毒性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综合治疗组5年DFS高于同步放化疗组,复发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且亚组分析显示远期Ⅲ/Ⅳ级阴道、泌尿系、肠道毒性反应低于同步放化疗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ⅠB3-ⅡB期宫颈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较标准治疗方案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生存获益相当,近期Ⅲ/Ⅳ级迟发型毒性反应发生率相近,但复发率及远期Ⅲ/Ⅳ级迟发型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2.在全面术前评估后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式。第二部分ⅠB3-ⅡB期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后的生存分析目的: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至2015年ⅠB3-ⅡB期(FIGO 2018)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ⅠB3-ⅡB期以手术综合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门诊复查或电话进行随访,统计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复发率和近、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使用SPSS 25.0软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纳入研究病例的生存曲线,通过对数秩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影响的单因素分析,并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198例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ⅠB3期54例,IIA期118例,IIB期26例。3年DFS、OS分别为84.8%、86.3%,5年DFS、OS分别为81.8%、84.8%。复发率为18.2%,死亡率为15.2%。近期、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9%、3.5%。对生存结局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21)、淋巴结转移(P=0.013)、宫旁浸润(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0)、肿瘤大小(P=0.000)、脉管转移(P=0.037)均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大小(P=0.000,OR=6.806,95%CI=[2.468-18.774]),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13,OR=0.297,95%CI=[0.073-2.1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1.通过对本院198例ⅠB3-ⅡB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转移是影响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肿瘤大小和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可视为影响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需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生存率。2.手术综合治疗对于ⅠB3-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在全面评估后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式。
于明月[3](2021)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IB1~ⅡA2期[按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列线图风险模型。以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B1~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71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符合度分别用一致性系数(C-index)和校准曲线来评估。第二部分:验证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列线图风险模型。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6例ⅠB1~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前期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对每个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风险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列线图风险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次>2次(OR=1.951,95%CI为1.355~2.808,P<0.001)、鳞状细胞癌抗原≥1.5 ng/ml(OR=2.021,95%CI为1.444~2.829,P<0.001)、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ⅠB3期(OR=1.933,95%CI为1.139~3.282,P=0.015);ⅡA1期(OR=2.723,95%CI为1.556~4.765,P<0.001);ⅡA2期(OR=3.159,95%CI为1.502~6.646,P=0.002)]、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OR=1.867,95%CI为1.051~3.318,P=0.033)、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OR=1.997,95%CI为1.127~3.537,P=0.018)、未行新辅助治疗[术前行辅助治疗1疗程(OR=0.402,95%CI为0.207~0.783,P=0.007)]、行腹腔镜手术(OR=2.177,95%CI为1.524~3.112,P<0.001)为宫颈癌术后追加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变量所构建的预测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702)和符合度。第二部分: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8(95%CI为0.610~0.805,P<0.001),能较好地预测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结局。结论孕次>2次、鳞状细胞癌抗原≥1.5 ng/ml、FIGO分期为ⅠB3~ⅡA2期、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影像学检查伴有危险因素、未行新辅助治疗、行腹腔镜手术为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外部验证结果提示列线图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肖婷[4](2021)在《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对LACC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疗效及其对血细胞分析指标、血生化指标、人乳头瘤病毒(HP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Ki67、CA125、CEA、GPX4、SLC7A7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LACC患者40例为LACC组,给予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并收集同期病理检查为良性疾病患者36例为BCD组。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感染情况,采用RT-q PCR法检测GPX4、SLC7A7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EGF、CEA、SCC、CA125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活检组织P53、Ki67、VEGF表达情况,分析SIB-IMRT联合顺铂在LACC中的疗效,以及血清CA125、CEA、SCC、VEGF与宫颈分泌物HPV阳性率以及癌组织p53、Ki67、VEGF表达水平与LACC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治疗前LACC组RBC、MCV、MPV、LDL-C、HDL-C水平均显着低于BCD组(P<0.05),LACC组血清VEGF、CEA、SCC、CA125及宫颈分泌物HPV阳性率均显着高于BCD组(P<0.05);两组WBC、PL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C组活检组织VEGF、p53、Ki67阳性率均显着高于BCD组(P<0.05);LACC组血清VEGF阳性率为55.00%(22/40);IHC法检测LACC组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62.50%(25/40);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χ2=0.464,P=0.496,kappa=0.641)。2、疗效评价结果显示,CR 23例(57.50%),PR 12例(30.00%),SD 5例(12.50%),PD 0例(0.00),总有效率为87.50%(35/40);LACC患者化疗后GPX4、SLC7A7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化疗前(P<0.05)。3、将CR患者归为敏感组(23例),PR+SD+PD患者归为抵抗组(17例),敏感组血清VEGF、宫颈分泌物HPV及活检组织VEGF、p53、Ki67阳性率均显着低于抵抗组(P<0.05)。敏感组血清CA125、CEA、SCC阳性率与抵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VEGF与IHC法检测活检组织VEGF一致性较好,LACC患者血清VEGF、分泌物HPV阳性率及活检组织VEGF、p53、Ki67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治疗LACC疗效较好,化疗后GPX4、SLC7A7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血清VEGF、宫颈分泌物HPV及活检组织VEGF、p53、Ki67表达水平与LACC患者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敏感性有关。
宋庆玲[5](2021)在《MRI在预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及同步放化疗预后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联合根治性手术与CCRT(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同步放化疗)方式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治疗前MRI-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扩散加权成像)对于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70例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新辅助治疗或CCRT的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新辅助组患者100例,CCRT组患者70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鳞癌、腺癌或腺鳞癌。患者于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收集患者临床指标即治疗前SCC-Ag(squamous-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血红蛋白及新辅助患者术后病理因素(淋巴结转移、深间质浸润及脉管癌栓)。两位放射科医师于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病灶最大径和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值(ADCmax、ADCmean及ADCmin)。通过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局部复发、转移(近处或远处转移)、死亡情况,计算患者DFS(disease-free survival,无病生存期)。记录新辅助组和CCRT组患者治疗副反应。采用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组内相关系数)对两位医师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之间各临床指标、病理因素及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临床病理影像联合预测模型。ROC(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分析各单因素及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Delong检验用于分析单因素于联合模型之间AUC(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的差异。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用于分析各变量和DFS的关系。结果:1、170患者中复发转移26例,其中新辅助组复发患者15例,CCRT组复发11例。2、两位医师测量肿瘤最大径与ADC值的ICC范围为0.772~0.877,具有较高的一致性。3、新辅助组与CCRT组患者之间各临床指标及影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所有患者中,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治疗前SCC-Ag具有明显差异(P=0.042);新辅助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SCC-Ag、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深间质浸润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CCRT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各临床及病理指标均无差异(P均>0.05)。所有患者中,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ADCmax及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新辅助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肿瘤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CCRT组复发与无复发患者之间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ADCmax及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所有患者中肿瘤ADCmin具有最大AUC为0.722,敏感度84.00%,特异度57.70%;联合预测模型AUC为0.977,敏感度92.30%,特异度95.80%,其AUC值显着高于ADCmin的AUC值(P<0.05)。6、170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两年,随访中位数为41.77月(3.15-71.47月)。其中新辅助患者2年DFS率为87%,CCRT患者2年DFS率为85%,两组患者2年DFS率无明显差异(P=0.701)。7、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ADCmax、ADCmin及SCC-Ag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组ADCmin、SCC-Ag及脉管癌栓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CCRT组ADCmax、ADCmin和肿瘤大小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8、新辅助组与CCRT组患者之间血液系统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有显着差异(P均<0.05);新辅助组与CCRT组患者之间膀胱炎的发生无显着差异。结论:1、新辅助联合根治性手术与同步放化疗对于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相似。治疗前SCC-Ag、脉管癌栓及深间质浸润影响患者预后。2、MRI-DWI对于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预后有潜在的预测价值。原发肿瘤ADC值有助于预测ⅠB2及ⅡA2期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ADCmin对新辅助患者预后影响更大,ADCmax对同步放化疗患者预后影响更大。3、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与同步放化疗治疗预后相似,但其引起的副反应更小,因此对于ⅠB2及ⅡA2期患者或许是一种潜在的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本研究结果需更大的临床随机试验及更长的随访时间加以验证。
张倩,唐均英[6](2020)在《ⅡB期宫颈癌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B期宫颈癌是一种局部晚期宫颈癌,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困难大的ⅡB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放(化)疗也是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可行方案,而且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也被用于研究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由于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不一,患者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ⅡB期宫颈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呈多样性。该文就ⅡB期宫颈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张倩[7](2020)在《Ⅱ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与预后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Ⅱ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及肿瘤科初治的ⅡB期宫颈癌病人147例,收集有关临床信息资料,根据不同治疗的方案,分成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70例与手术综合治疗组(RH组)77例,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近/远期并发症、5年总生存率(OS)及无进展生存率(PFS)。评估可能独立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CCRT组发生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概率较RH组高,而RH组下肢发生水肿概率高于CCRT组,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CRT组与RH组的5年PFS分别为75.2%、83.6%,5年OS分别为72.4%、78.9%,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为独立影响ⅡB期宫颈癌预后的因素(P<0.05),鳞癌的总生存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情况较非鳞癌好。结论:1.手术综合治疗在5年总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上不劣于同步放化疗。2.相比同步放化疗,手术综合治疗虽增加了下肢发生水肿的概率,但降低了发生放射性膀胱炎及放射性肠炎的概率。3.病理类型是影响ⅡB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鳞癌的总生存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情况较非鳞癌好。
闫文星[8](2020)在《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IB-IIA期宫颈癌的预后意义和新辅助化疗在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2.寻找可能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耐药的宫颈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0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IB-IIA期宫颈癌和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IB2和IIA2期)患者进行分析。IB-IIA期宫颈癌患者均行C型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苏木精-伊红(H&E)染色鉴定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评价其对IB-IIA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紫杉醇联合铂类)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Kaplan-Meier曲线用于计算患者的生存率,采用对数秩检验比较生存率,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2.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与肿瘤放化疗抵抗性有关的信号通路,对差异变化的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将筛选的目的基因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相同分期但预后差异的患者中进行验证。将筛选的目的基因利用慢病毒进行敲除,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转染Hela细胞及联合顺铂对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转染Hela细胞后P21、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发生率与间质浸润深度(P=0.009)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IB-IIA期宫颈癌患者OS(P=0.009)和PFS(P=0.006)的独立预后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2.144例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60例(41.7%)接受新辅助化疗,84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反应,但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3级以上不良反应。新辅助化疗对两组无进展生存率(P=0.453)和总生存率(P=0.933)无明显影响。3.利用基因芯片最终筛选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HDAC6,p21(CDKN1A)进行验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预后好的宫颈癌患者,HDAC6表达降低,P21表达增高,细胞增殖受抑制;预后差的宫颈癌患者,HDAC6表达增高,P21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显着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株HDAC6蛋白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CCK-8检测发现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的Hela细胞P21的表达提高,降低了Bcl-2的表达,但增加了Bax的表达。相比于对照慢病毒+顺铂组,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联合顺铂对Hela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对Hela细胞诱导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发生率与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呈正相关,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IB-IIA期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于那些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序贯治疗的狭义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铂类新辅助化疗对她们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改善。3.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显着降低Hela宫颈癌细胞株HDAC6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癌细胞发生凋亡。转染敲减HDAC6慢病毒与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敲减HDAC6后影响p21增殖和凋亡信号通路相关。
袁光文,李晓光,张蓉,李宁,吴令英[9](2020)在《119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长期随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宫颈腺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9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生存情况。结果 11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88个月。83例ⅠB1期~ⅡA2期患者中,3例ⅡA1期患者接受了单纯放疗,1例ⅠB2期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疗;另79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4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其余35例患者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治疗。26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放疗,3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同步放化疗,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其余14例患者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30例ⅡB~ⅢB期患者中,12例患者接受了单纯放疗,18例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疗。6例Ⅳ期患者中,4例患者接受了化疗+姑息性放疗,2例患者仅接受了化疗。119例患者中,36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0.3%,中位复发时间为9.5个月(0~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88个月,5年生存率为74.8%。ⅠB1期、ⅠB2期、ⅡA1期、ⅡA2期、ⅡB期、ⅢB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77.8%、75.0%、65.0%、40.0%和0%,6例Ⅳ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3、10、15、21、26个月。不同年龄、临床分期和早期(ⅠB1~ⅡA2期)治疗方式的宫颈腺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是宫颈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宫颈腺鳞癌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或同步放化疗,预后较好;晚期患者应选择同步放化疗,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Ⅳ期患者,预后极差。
杨琳俐[10](2020)在《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全球女性因癌症死亡的肿瘤中排名第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人数有一定的上升,因此,掌握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明晰老年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模式现状,对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材料与方法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简称1538数据库)调取所有明确诊断为子宫颈恶性肿瘤的4631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宫颈癌包括IA1期、IA2期、IB1期、IIA1、局部晚期宫颈癌包括IB2期、IIA2期;晚期宫颈癌包括ⅡB~ⅣB期。将合并≥1个高危因素(淋巴结阳性、阴道切缘阳性、宫旁阳性)的患者作为高危组,将合并≥1个中危因素(腺癌、肿瘤直径>4cm、淋巴脉管阳性、宫颈间质浸润≥1/2)且不合并任一高危因素的患者作为中危组,无高危因素及中危因素的患者作为无危险因素组。高危组术后辅助治疗以同步放化疗作为标准组,合并≥2个中危的中危组以放疗±化疗作为标准组,合并1个中危因素的中危组及无危险因素组以无辅助治疗作为标准组。对比中/老年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特点。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 两组患者不同年份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13年间老年组的构成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中年组的构成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χ2=6.817,P=0.009)。2 临床特点2.1 FIGO 分期老年组早期宫颈癌的比例较中年组高,局部晚期的比例较中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合并晚期宫颈癌的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IB1期、IB2期的比例较中年组低,IIA1期、IIA2期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大体类型早期宫颈癌:外生型比例较中年组低,内生型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型和颈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外生型比例较中年组低,内生型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型和颈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不同大体类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织病理3.1 组织学分级早期宫颈癌:老年组高分化比例较中年组低,中分化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组织学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不同组织学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 组织学类型早期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组间比较,P=0.000,说明老年组鳞癌比例较中年组高,腺癌比例较中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危险因素4.1 不同危险因素组早期宫颈癌:老年组中危组比例较中年组高,无危险因素组比例较中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危险因素分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老年组无危险因素组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及中危组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 高危组4.2.1 高危因素数目早期宫颈癌:不同高危因素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高危因素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不同高危因素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2 不同数目高危因素构成早期宫颈癌:老年组合并单个淋巴结阳性比例低于中年组,合并单个阴道切缘阳性,单个宫旁阳性、阴道切缘+宫旁阳性比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同数目的高危因素构成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同数目的高危因素构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不同数目的高危因素构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3 高危因素类型4.2.3.1 淋巴结转移早期宫颈癌:老年组淋巴结阳性比例低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淋巴结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淋巴结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3.2 阴道切缘受累早期宫颈癌:老年组阴道切缘阳性比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阴道切缘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阴道切缘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3.3 宫旁受累早期宫颈癌:宫旁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宫旁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宫旁阳性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 中危组4.3.1 中危因素数目早期宫颈癌:不同数目的中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组合并1个中危比例较中年组低,合并2个中危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3个中危、4个中危的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不同数目的中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2 不同数目中危因素构成早期宫颈癌:老年组合并单个AC、单个LVSI(+)、AC+LVSI(+)、AC+DSI>1/2比例较中年组低,合并DSI>1/2、LVSI(+)+DSI>1/2比例较中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同数目中危因素构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组合并单个TD>4cm的比例低于中年组,合并TD>4cm+DSI>1/2的比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同数目中危因素构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同数目中危因素构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3 中危因素类型4.3.3.1 病理类型早期宫颈癌:老年组AC 比例低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AC的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AC的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3.2 肿瘤直径晚期宫颈癌:TD是否>4cm的比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3.3 淋巴脉管早期宫颈癌:老年组LVSI(+)比例低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LVSI(+)的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老年组LVSI(+)比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3.4 宫颈间质早期宫颈癌:老年组DSI>1/2比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晚期宫颈癌:老年组DSI>1/2比例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DSI是否>1/2的组间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治疗模式分析5.1 手术治疗5.1.1 手术途径老年组IA1期开腹比例低于腹腔镜,ⅠA2期、ⅠB1期,ⅡA1期、ⅡA2期、ⅡB期开腹比例均高于腹腔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2期、IIIA~IVB期不同手术途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2 子宫切除类型老年组ⅠB1期、ⅡA1期、ⅡA2期B型子宫切除比例较C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期的不同的子宫切除类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 术后辅助治疗高危组标准组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非标准组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11.802,P=0.001);合并≥2个中危因素的中危组标准组与非标准组的构成比均未随时间呈上升或下降趋势(χ2=0.180,P=0.671);合并1个中危因素的中危组标准组构成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非标准组的构成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χ2=10.387,P=0.001);无危险因素组标准治疗组(无辅助治疗组)的比例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非标准治疗(有辅助治疗组)的比例随时间呈上升趋势((χ2=0.629,P=0.428)。结论(1)老年组的构成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中年组的构成比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老年组FIGO分期较中年组相对较晚。(2)老年组大体类型以外生型为主,ⅠA1-ⅡA2期宫颈癌外生型比例较中年组低,内生型比例较中年组高。(3)老年组组织学分级以中分化、低分化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早期(ⅠA1期、ⅠA2期、ⅠB1期、ⅡA1期)宫颈癌老年组高分化比例较中年组低,中分化比例较中年组高,鳞癌比例较中年组高,腺癌比例较中年组低。(4)早期(ⅠA1期、ⅠA2期、ⅠB1期、ⅡA1期)宫颈癌高危组的老年组淋巴结阳性比例低于中年组,阴道切缘阳性比例高于中年组。(5)ⅠA1-ⅡA2期宫颈癌中危组的老年组DSI>1/2的比例高于中年组。(6)老年组手术途径以经腹途径为主,大部分患者手术范围不足。(7)老年组中高危组的术后辅助治疗趋向规范性;合并≥2个中危因素的中危组术后辅助治疗规范性无改善;合并1个中危因素的中危组及无危险因素组趋向过度治疗。
二、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治疗ⅡB~ⅢB期宫颈鳞癌疗效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同步放化疗 |
1.2.2 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生存获益比较 |
2.3 两组失败治疗模式比较 |
2.4 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 |
2.5 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2.6 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及手术综合治疗后的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系统评价技术路线图 |
2.2 文献检索策略 |
2.3 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1 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4 文献筛选与质量分析 |
2.5 数据提取 |
2.6 统计学分析 |
2.6.1 异质性分析 |
2.6.2 合并统计量 |
2.6.3 敏感性分析 |
2.6.4 发表偏倚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3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
3.4 meta分析结果 |
3.4.1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3 年DFS比较 |
3.4.2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3 年OS比较 |
3.4.3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5 年DFS比较 |
3.4.4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5 年OS比较 |
3.4.5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总复发率比较 |
3.4.6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近期Ⅲ/Ⅳ级毒性反应比较 |
3.4.7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比较 |
3.4.8 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亚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手术综合治疗与同步放化疗对ⅠB3-ⅡB期宫颈癌生存率的比较 |
4.2 手术综合治疗与同步放化疗对ⅠB3-ⅡB期宫颈癌复发率的比较 |
4.3 手术综合治疗与同步放化疗对ⅠB3-ⅡB期宫颈癌近、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的比较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第二部分 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后的生存分析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资料统计分析与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资料特征描述分析 |
3.1.1 年龄 |
3.1.2 分期 |
3.1.3 危险因素统计 |
3.1.4 术前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放化疗 |
3.1.5 近、远期Ⅲ/Ⅳ级毒性反应 |
3.2 影响生存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
3.3 影响生存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3)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列线图风险模型的验证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英语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B 个人简历 |
附录C 综述 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对LACC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1.1 病例收集 |
2.1.2 试剂 |
2.1.3 主要仪器与材料 |
2.2 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指标检测方法 |
2.3 疗效评价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 |
3.2 治疗前LACC组与BCD组各项指标对比 |
3.3 治疗前LACC组与BCD组活检组织VEGF、P53、KI67表达水平对比 |
3.4 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一致性检验 |
3.5 SIB-IMRT联合顺铂在LACC患者中的疗效 |
3.6 LACC患者治疗前后GPX4、SLC7A7 MRNA相对表达水平 |
3.7 HPV、VEGF、P53、KI67与LACC患者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
3.8 随访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本课题的局限性与优势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放射治疗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5)MRI在预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及同步放化疗预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3、病例资料 |
4、临床指标 |
5、设备及检查方法 |
6、治疗前影像评估 |
7、治疗方法 |
8、随访 |
9、副反应评估 |
10、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MR影像指标一致性 |
2、随访结果 |
3、新辅助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患者临床及影像指标比较 |
4、临床指标及病理因素对复发的预测 |
5、MR影像指标对复发的预测 |
6、临床及影像指标预测复发的诊断效能 |
7、预后单因素分析 |
8、预后多因素分析 |
9、新辅助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副反应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治疗疗效及影像评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ⅡB期宫颈癌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根治性CCRT |
2 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 |
2.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
2.2 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
2.3 术后辅助治疗 |
3 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
4 小结 |
(7)Ⅱ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与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ⅡB期宫颈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在早期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
1.1.1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定义和分类 |
1.1.2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1.1.3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预后的影响 |
1.1.4 小结 |
1.2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
1.2.1 新辅助化疗的理论基础和起源 |
1.2.2 新辅助化疗序贯放疗与单纯放疗的比较 |
1.2.3 新辅助化疗序贯手术与放疗的比较 |
1.2.4 新辅助化疗序贯手术与单纯手术的比较 |
1.2.5 化疗方案的选择 |
1.2.6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的给药途径 |
1.2.7 小结 |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
1.3.1 HDACi的分类及治疗特点 |
1.3.2 HDACi抗肿瘤机制 |
1.3.3 HDACi在宫颈癌中的机制研究 |
1.3.4 小结 |
第二章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在IB-IIA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研究设计与患者资料 |
2.2.2 随访 |
2.2.3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患者的基线特征 |
2.3.2 生存情况 |
2.3.3 患者接受治疗情况 |
2.4 讨论 |
第三章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价值分析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研究设计与患者资料 |
3.2.2 新辅助化疗 |
3.2.3 手术治疗 |
3.2.4 术后辅助治疗 |
3.2.5 随访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患者的基线特征 |
3.3.2 生存情况 |
3.3.3 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多变量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HDAC6 通过p21 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组织样本来源的选择 |
4.2.2 实验试剂 |
4.2.3 实验仪器 |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3.1 Dateset数据库中宫颈癌放化疗抵抗基因的筛选 |
4.3.2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蛋白表达 |
4.3.3 细胞培养 |
4.3.4 顺铂药物浓度筛选 |
4.3.5 慢病毒设计及合成 |
4.3.6 慢病病毒感染细胞 |
4.3.7 使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HDCA6在Hela细胞中mRNA的表达丰度及目的基因的转染率 |
4.3.8 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 |
4.3.9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4.3.10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4.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4.5 实验结果 |
4.5.1 基因筛选 |
4.5.2 免疫组化结果 |
4.5.3 目的基因的转染及效果确认 |
4.5.4 顺铂药物浓度筛选 |
4.5.6 转染敲减HDAC6 慢病毒和(或)顺铂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4.5.7 转染敲减HDAC6 慢病毒对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4.6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及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10)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模式分析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放疗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治疗ⅡB~ⅢB期宫颈鳞癌疗效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J]. 田素萍,孙文杰,史曙霞,朱海霞. 安徽医药, 2021(08)
- [2]ⅠB3-ⅡB期宫颈癌手术综合治疗对比同步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及手术综合治疗后的生存分析[D]. 胡江琼. 南昌大学, 2021(01)
- [3]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影响因素及其列线图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于明月.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SIB-IMRT同步顺铂放化疗对LACC的疗效评价[D]. 肖婷. 南昌大学, 2021(01)
- [5]MRI在预测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及同步放化疗预后中的应用[D]. 宋庆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ⅡB期宫颈癌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J]. 张倩,唐均英.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4)
- [7]Ⅱ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手术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与预后研究[D]. 张倩.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其机制[D]. 闫文星. 吉林大学, 2020(08)
- [9]119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长期随访分析[J]. 袁光文,李晓光,张蓉,李宁,吴令英. 癌症进展, 2020(10)
- [10]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模式分析[D]. 杨琳俐.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