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

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

一、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勇[1](2020)在《碳基纳米催化材料及超重力强化反应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科学发展中,催化反应的研究是科学界最活跃最有生机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推动能源、材料、化学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多年来,以铂、钌、钯等贵金属为代表的金属基催化材料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但这类催化材料普遍存在资源有限、价格昂贵、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随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化学发展的推动,非金属材料作为催化剂的应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探索,其中以碳纳米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催化剂被发现可应用于多类需要金属参与的催化反应,有望替代传统的金属基催化剂。目前在碳纳米材料催化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工作主要还集中在新型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活性位点的识别以及催化过程的探索等方面。而碳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的催化反应体系普遍为非均相催化过程,催化性能受相间混合传质的影响明显。常规反应器存在混合效果弱及相间传递效果差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纳米催化剂的优势。超重力技术是一种典型的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它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超重力环境,可极大强化相间传质效率。基于此,本论文探索了碳基纳米材料的结构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非金属催化反应体系的过程规律,并提出了超重力强化碳基非金属催化反应新过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商业石墨和硫粉为原料,采用球磨法制备了硫原子掺杂含量为3.4 wt.%的硫掺杂石墨片非金属催化剂。硫掺杂石墨片可用于催化苯甲醇氧化制备苯甲醛反应中,在温度80℃,催化剂用量2 mg,反应时间3小时下,反应物苯甲醇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苯甲醛选择性分别为18.2%和96.8%。当其用于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制对氨基苯酚时,实验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2874min-1,表观活化能为24.21 kJ mol-1,反应熵为-146.34 kJ mol-1 K-1,反应焓为21.57 kJ mol-1。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硫原子掺杂到碳骨架中时,会引起电子云的重排,从而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结合反应动力学研究,提出了非金属催化氧化和还原反应过程机理;(2)以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镁为模板和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可控制备了双层石墨管非金属材料,石墨管的长度在10-20μm范围内,平均管径约为500 nm。在电催化氧还原及电催化析氧反应过程中,双层石墨管较单层石墨管具有更大的正起始电位、半波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且具有更好的双功能活性。将其作为催化剂载体用于电催化合成氨反应中,探索了催化剂载体亲疏水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在-0.4V过电位下,NH3产率最高,为2.24 μg h-1 mgcat.-1,且外层疏水的双层石墨管结构可有效提高电催化合成氨的选择性;(3)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尿素为氮源,泡沫镍为模板合成了三维宏观氮掺杂石墨烯-Ni复合整体式催化剂,催化剂可高效催化硝基苯还原制苯胺。其反应遵循拟一级动力学过程,表观活化能为30.50 kJ mol-1。基于反应动力学数据,选用Langmuir-Hinshelwood吸附反应模型进行拟合,最终模型拟合值和实验值误差小于10%;采用水热耦合冷冻干燥法,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尿素为氮源,制备了可用于催化硝基苯还原反应的非金属氮掺杂石墨烯泡沫整体式催化剂,石墨烯泡沫内部孔道大小约为100 nm;(4)在旋转填充床超重力反应器内进行硫掺杂石墨片催化苯甲醇氧化反应过程,反应温度为60℃时,苯甲醇的转化率较搅拌反应釜反应器内转化率可提升3倍,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在旋转管式超重力反应器内进行整体式非金属材料催化硝基芳香化合物还原过程,超重力水平为6484g(g=9.81 m·s-2)时,反应表观速率可达到常规搅拌反应釜反应器内速率的6倍。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数据表明,超重力水平越高,液体表面更新速率越快,从而提高表面反应效率。

张明明[2](2020)在《金属Ir@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氢化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超支化聚合物为载体,利用超支化聚合物的溶剂选择性自组装,设计构筑新型的金属Ir@超支化聚合物及铱钯双金属@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催化材料,制备高稳定的铂族金属Ir及其合金超细纳米粒子,并考察其在温和条件下对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饱和醛的选择性催化氢化性能,建立新型高活性、高选择性及高稳定性纳米催化体系。采用油浴法,利用H102在异丙醇中超支化自组装,以IrCl3为金属前驱体,异丙醇为溶剂和还原剂,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102)为载体,在适量NaHCO3存在下,100℃还原1h,制备得到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负载的Ir纳米复合材料(Ir@H102),进而在350℃煅烧2 h,成功制备得到超支化碳骨架支撑的新型复合纳米材料Ir@H102-350。采用TEM、SEM、STEM、XRD、XPS、FT-IR、TG等对所合成的Ir@H102-350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Ir@H102-350复合纳米材料中超支化载体形貌呈球形状,金属Ir纳米粒子高度分散并嵌入在载体材料碳骨架的三维网络空腔中,平均粒径1.5±0.05 nm,获得了高稳定的超细金属Ir纳米粒子。考察了所合成的新型复合纳米材料Ir@H102-350在室温下催化硝基苯加氢的性能。在甲醇溶剂中,1.5MPa H2压力条件下,在室温(25℃)下加氢反应30min,硝基苯转化率达到100%,苯胺的选择性达到99.9%;且该催化剂在硝基苯的催化氢化中重复使用10次催化活性及选择性保持不变,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在相同条件下,Ir@H102-350用于不同硝基苯衍生物的催化加氢,在室温下加氢反应30min,同样高选择性得到对应的胺类化合物,转化率均为100%,选择性均在99.9%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所合成的催化剂Ir@H102-350对硝基苯及其衍生物的氢化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可应用于硝基苯及其衍生物室温下的快速高效选择性氢化。所合成的Ir@H102-350催化剂对肉桂醛(CAL)同样表现出极高的室温催化氢化活性和选择性。在2.0MPa H2压力下,室温(25℃)下加氢反应6h,CAL转化率达到100%,肉桂醇(COL)选择性高达94.6%;且该催化剂在CAL加氢反应中重复使用10次仍保持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采用油浴法,以IrCl3和PdCl2为金属前驱体,异丙醇为溶剂和还原剂,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H102)为载体,120℃下还原1h,制备得到的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负载的Ir-Pd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在350℃煅烧2 h,成功制备了超支化碳骨架支撑的新型复合双金属纳米材料Ir-Pd@H102-350。采用TEM、SEM、STEM、XRD、XPS等对所合成的Ir-Pd@H102-350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Ir-Pd@H102-350复合纳米材料中Ir-Pd纳米颗粒是由双金属组成的合金结构,超支化载体形貌呈空心球形状分布;双金属Ir-Pd合金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5 nm,高度分散并嵌入在载体材料碳骨架的三位网络空腔中,获得了高稳定的超细Ir-Pd合金纳米粒子。考察了所合成的新型复合纳米材料Ir-Pd@H102-350对硝基苯的催化加氢性能。结果显示,在异丙醇溶剂中,1.5MPa H2压力条件下,60℃下反应2h,硝基苯加氢转化率达到99.9%,苯胺选择性达到99%;且该催化剂重复使用7次催化活性及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王素亚[3](2019)在《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化工业带来的水体污染最为严重。201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35.3亿吨,污水中的对硝基苯酚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体污染物,人们发现将对硝基苯酚还原为对氨基苯酚是一条绿色无污染的工艺路线,但是还原对硝基苯酚的过程中用到的催化剂一般需要具有高活性、易回收的优点,因此发展高活性低成本的催化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蔗糖为碳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成碳球,Cu(NO3)2·3H2O作为合成催化剂的铜源,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出四种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CS-Cu(NO3)2/C-N2、CS-Cu(NO3)2/C-Air、CS-N2-Cu(NO3)2/C-N2、CS-N2-Cu(NO3)2/C-Air),并且通过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XRD、以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外观形貌、官能团以及晶相结构等进行了逐一分析,系统研究了四种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分别对不同浓度的对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并得到如下结论:(1)首先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系统分析了水热合成温度和时间对碳球粒径的影响,随着水热时间和温度的升高碳球的交联情况会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和温度降低碳球粒径小且均匀分散,发现加热时间为170 min加热温度为180℃时所得碳球1.0μm。水热合成的碳球经过红外分析发现依然存在很多官能团,而经过管式炉高温焙烧后的碳球官能团消失。(2)在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实验中,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CS-Cu(NO3)2/C-N2、CS-N2-Cu(NO3)2/C-N2、CS-N2-Cu(NO3)2/C-Air、CS-Cu(NO3)2/C-Air中,用CS-Cu(NO3)2/C-N2和CS-N2-Cu(NO3)2/C-N2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由于焙烧时有氮气作保护气所以碳球仍然存在,这时的铜为Cu2+1O和Cu晶面结构。用CS-N2-Cu(NO3)2/C-Air和CS-Cu(NO3)2/C-Air方法制备的酮基碳微球催化剂由于在马弗炉中焙烧所以碳球消失,铜基催化剂为CuO晶相结构。(3)在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实验中,经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发现,四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CS-Cu(NO3)2/C-N2、CS-N2-Cu(NO3)2/C-N2、CS-N2-Cu(NO3)2/C-Air、CS-Cu(NO3)2/C-Air)分别催化不同浓度的对硝基苯酚(0.5 mmol/L、1.0 mmol/L、1.5 mmol/L、2.0 mmol/L、2.5 mmol/L)均表现出对硝基苯酚浓度为1.5 mmol/L时催化效果最好。当固定对硝基苯酚浓度为1.5 mmol/L,使用四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铜基催化剂进行催化时,测得的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 s-1、0.005 s-1、0.0051 s-1、0.0061 s-1,可以看出以CS-Cu(NO3)2/C-Air法制备的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催化剂,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杨春丽[4](2019)在《基于墨鱼汁碳量子点的对硝基苯酚检测与催化还原研究》文中指出碳量子点(CQ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零维纳米功能材料。良好的水溶性、荧光稳定性、低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使其备受关注。CQDs制备材料来源广泛如大蒜、番茄等无污染可再生资源,并且不同碳源制备出的CQDs具有不同的特性。目前,CQDs在生物成像、传感器、药物传输、催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硝基苯酚在水生环境及土壤广泛分布,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也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具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建立更快速更灵敏更便捷的测定方法有利于对硝基苯酚有效监控。对氨基苯酚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在医药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对硝基苯酚的还原是对氨基苯酚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高效催化剂是提高还原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催化还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富含蛋白质与黑色素球形颗粒的墨鱼汁为材料利用水热法制备水溶性荧光CQDs。对该CQDs进行系统表征,并探讨其在对硝基苯酚的检测与还原中的应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墨鱼汁CQDs的制备与表征。以墨鱼汁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新一类CQDs。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探究;利用XPS和FTIR对其元素及所含官能团进行分析;采用TEM对其形态及颗粒大小进行分析;研究三种因素NaCl、pH值、金属离子对CQDs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CQDs无毒性,主要由C、H、N、O元素组成,量子产率为3.25%;在波长300-450 nm之间和450-600nm之间产生最大发射峰,有明显的双发射波长特性;呈均匀分散的球状,粒径范围在2-5 nm之间,平均粒径为3.47 nm;在自然光下呈淡黄色,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2、基于墨鱼汁CQDs荧光特性建立对硝基苯酚的检测方法。在320 nm和390 nm的激发波长下,研究CQDs在不同浓度的对硝基苯酚中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建立对硝基苯酚的检测线性范围及线性方程;讨论了该方法在苯酚,对苯二酚,邻硝基苯酚,对氨基苯酚,间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甲酸中对对硝基苯酚的选择性;利用单光子计数法和循环伏安法对荧光淬灭机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用于实际水体检测。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20 nm和390 nm时对硝基苯酚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50μM和1.25-27.50μM,两者的检测限均达到0.05μM并都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与已报道的对硝基苯酚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检测范围;对硝基苯酚和CQDs存在电子转移及内滤效应使荧光淬灭。用于水体检测的回收率在88.06-108.71%之间具有很好的重复性。3、建立MXene-墨鱼汁CQDs银复合物二维对硝基苯酚还原的催化剂。以墨鱼汁CQDs为还原剂合成银CQDs复合物(Ag@CQD),通过负载在新型二维材料MXene上,获得MXene-墨鱼汁CQDs银复合物(Ag@CQD/MXene);对Ag@CQD和Ag@CQD/MXene采用TEM、SEM进行形貌分析和XRD、XPS进行元素组成及所含基团分析;在NaBH4存在的条件下,对比纳米银、Ag@CQD、Ag@CQD/MXene催化对硝基苯酚的还原效果;进一步探讨MXene的最佳加入量及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测试和吸附实验对催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CQD和Ag@CQD/MXene都具有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活性;由于二维材料MXene的引入使Ag@CQD/MXene表现出更佳的催化性能,可实现在2 min内完成反应及10次以上循环仍保持优良的催化活性。总结,本论文以墨鱼汁为碳源获得了波长可调性、具较高量子产率且有荧光上转换性质的CQDs;利用该CQDs的双波长荧光特性,通过电子转移和内滤效应实现了对硝基苯酚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为对硝基苯酚的检测提供一种新型可选择的有效监控方法;利用Ag@CQD/MXene实现了对硝基苯酚的快速还原,为催化还原提供一种新型二维高效可重复利用的催化剂体系。

杨晨晨[5](2019)在《铜基纳米催化剂催化硝基芳烃加氢制备氨基芳烃》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应用是科学研究重要方向。在非贵金属Cu纳米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其它金属元素,设计构筑一系列具有特定结构、形貌的二元铜基纳米金属催化剂,可以达到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电子性能和几何结构、改善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目的。本论文研究铜基纳米催化剂的组成、形貌、结构与催化硝基芳烃加氢制备氨基芳烃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在纳米Cu基催化剂中引入贵金属Pt,采用湿法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双金属CuPtx纳米粒子。Cu和Pt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60 nm和3 nm。将小尺寸的Pt纳米粒子均匀地结合在大尺寸的Cu纳米粒子表面。在双金属CuPtx纳米粒子中,电子从铂转移到铜,通过抑制金属铂的高氢化活性,提高了1-氨基蒽醌的选择性。双金属CuPt0.1纳米催化剂催化1-硝基蒽醌加氢生成1-氨基蒽醌,在140oC下反应4 h,1-硝基蒽醌转化率为98.9%,1-氨基蒽醌选择性为99.3%。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修饰剂,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湿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粒径小(1725 nm)、尺寸分布窄(740 nm)的Cux Niy合金纳米金属颗粒,用于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研究证明,双金属CuxNiy合金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生成对氨基苯酚的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高于一元纳米镍的催化活性。在120 oC的反应温度,0.8 MPa H2压力条件下,Cu0.2Ni0.8合金纳米金属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时间4 h,对硝基苯酚的转化率和对氨基苯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采用湿法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金属铜、单金属镍和双金属CuxNiy纳米金属粒子。在双金属CuxNiy纳米颗粒中形成了铜镍合金相。在铜镍合金相的作用下,双金属CuxNiy纳米颗粒对3-硝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与H2加氢成3-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催化活性高于单一镍纳米颗粒。在140 oC的反应温度下,双金属Cu0.7Ni0.3催化剂催化该加氢反应2 h,3-硝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转化率达95.7%时,3-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选择性达99.4%。该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0=-dn0/(dt·Wcat)=13.59 exp(-19.74/RT)C00.45.45 P01.15.15 mol h-11 g-1,反应活化能为19.74kJ/mol。

师东阳[6](2018)在《自组装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零价铁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文中研究说明纳米零价铁(NZVI)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还原能力强等优点在环境污染物的去除中受到广泛关注。NZVI颗粒能够有效去除多种废水中污染物,例如重金属、芳香卤化物和有机染料等。然而,由于颗粒之间较强的范德华力和磁力,纳米零价铁颗粒容易团聚成微米或毫米级尺度的较大粒子,同时,由于其强还原活性,在环境中极易被氧化而导致其活性、稳定性和效率急剧下降。此外,纳米零价铁在使用过程中与反应物作用后被氧化成铁的氧化物,很难循环利用。这些缺点极大地阻碍了纳米零价铁在环境污染物治理中的大规模应用。所以,目前在纳米零价铁材料的修饰和改性研究中控制纳米零价铁的团聚,使其保持高活性和高稳定性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由于纳米零价铁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在制备和储存过程中,必须用惰性气体保护。这就增加了制备方法的复杂性和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成本。因此,开发纳米零价铁新的制备技术来精准控制纳米零价铁的粒径和形貌,提高纳米零价铁的活性和稳定性,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囊泡辅助法、胶束辅助法和NH2-SiO2负载法,常温常压下分别制备了具有高分散性、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三种新型纳米零价铁颗粒,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大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S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动态光散射(DLS)等技术手段对所制备材料的晶相、形貌和微观结构、粒径分布和元素分布等进行了表征,在表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三种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以硝基苯、对硝基苯酚和六价铬作为模板污染物,系统研究了新型纳米零价铁的反应活性、稳定性以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水相四氢呋喃介质中,通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自组装形成囊泡,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通过配位作用进入囊泡,经硼氢化钠还原在囊泡内制备了纳米零价铁。借助各种技术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纳米铁颗粒被很好的包裹在囊泡中,且纳米尺寸分布均匀(从70到100 nm),囊泡状纳米铁颗粒具有非常好的分散性,而且在水溶液中纳米铁颗粒可以很容易地从囊泡中释放,继而发挥其活性。以六价铬和硝基苯为模板污染物,考察了囊泡状纳米铁的稳定性和活性,并与相同条件下(不加聚合物)合成的裸露的零价铁颗粒比较。结果发现,囊泡状纳米零价铁即保持了很高的反应活性,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直接存放三个月后对六价铬的反应活性仅仅下降了4.4%,而裸露的纳米零价铁的活性却下降了88%。此外,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考察了其对六价铬和硝基苯的去除机制和反应动力学。(2)常温常压下,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的辅助下制备了粒径<1 nm的零价铁纳米簇。CTAB胶束作为软模板直接参与组装零价铁纳米颗粒,硫脲作为控制剂以控制最终纳米簇的尺寸。借助多种技术对制备的超小纳米零价铁表征后发现,纳米零价铁颗粒由大量的粒径约为5 nm的组装体构成,而每个组装体又由许多粒径<1 nm的零价铁纳米簇组成,零价铁纳米簇由于CTAB碳氢链的缠绕和包覆具有非常好的分散性。以对硝基苯酚为模板污染物考察了零价铁纳米簇的反应活性和循环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该新型超小的纳米铁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显着的催化还原活性。零价铁纳米簇的催化还原活性及可重复利用性可以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贵金属催化剂相媲美。例如,在有氧环境中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仅在60 s内完成,催化活性系数高达68.3 s-1 g-1,相同条件下该超小纳米铁颗粒能够循环利用八次且每次完全反应所需时间均小于60 s。(3)在温和条件下通过设计一种简单巧妙的组装方法合成了NH2-SiO2微球,并成功地将纳米零价铁颗粒修饰嫁接到了微球的表面。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Fe0@NH2-SiO2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表征技术分析发现,NH2-SiO2微球表面分布着大量分散的球形零价铁聚集体(粒径约50 nm),每个聚集体又有许多粒径约为5到10 nm的零价铁颗粒组成。这些微小的纳米铁颗粒因为硅烷化试剂的碳氢链的缠绕和包覆具有了较好的分散性。以对硝基苯酚和六价铬为模板污染物研究了Fe0@NH2-SiO2复合材料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并详细考察了硼氢化钠和反应物的浓度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循环利用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相同条件下合成(不加硅烷化试剂)的普通的纳米零价铁颗粒相比较,Fe0@NH2-SiO2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是普通NZVI颗粒的10倍,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通过NH2-SiO2微球的修饰嫁接作用,不仅抑制纳米零价铁的团聚,而且很好地控制了纳米颗粒的粒径。

殷跃[7](2018)在《成对电合成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化学工业产品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享受化学工业产品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因为在其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开始逐步对绿色化学进行深入研究。电化学在生产过程中,以绿色清洁的电能为能源,产生氢气和氧气,因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已成为绿色化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电化学在众多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当前世界上众多热门的研究课题,都或多或少与电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化学合成技术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技术相比,操作过程更容易控制,生产的产品纯度更高,副产品少,对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作为有机化工产品,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茴香醛,又称对甲氧基苯甲醛,是一些醚类油的天然成分,可用作肥皂和其他化妆品的香料成分,也可用作制药和香料工业中的化学中间体;同时,作为无氰镀锌DE添加剂的良好的光亮剂,它可以有效地提高阳极极化,并且可应用的电流范围较广,可以获得光亮镀层,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对氨基苯酚,又被称为"对羟基苯胺",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细化学品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研究中,其主要用于染料和医药行业。因此,对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制备方法的积极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用电合成技术制备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的反应条件近似,即都可在酸性条件下电解,电解温度和槽电压相近,理论上符合成对电合成的反应条件,故本实验采用绿色清洁的成对电合成技术,在一个电解反应中,同时在阴阳两极制备得到了对氨基苯酚和茴香醛这两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物,实验内容如下:首先,本实验采用石墨材料作为电解阳极,对石墨电极进行了循环伏安分析,探究了不同扫描速率对酸性溶液中石墨电极上对甲基苯甲醚氧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石墨电极上对甲基苯甲醚氧化为茴香醛的电化学反应是扩散控制过程。其次,在H型隔膜电解槽中,以自制石墨电极为阳极,自制铜电极为阴极,在硫酸和乙腈的混合体系中电解合成了茴香醛。通过正交试验和相关条件的补充实验,探讨了对甲基苯甲醚的加入量、硫酸的加入量、反应温度、电流强度和乙腈的体积分数等电解条件对阳极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电氧化制备茴香醛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为0.015mol,硫酸浓度为0.04mol/L,反应温度为45℃,电解电流为0.04A,乙腈的体积分数为40%,其电流效率可以达到62.81%。第三,通过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检测对氨基苯酚和苯胺阴极产物的方法。其中,HPLC方法较简单,检测结果比其他检测方法更准确。并且待测样品的挥发性和热不稳定性不会对其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本实验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对电还原硝基苯反应产物进行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了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PLC分析的最佳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235 nm,流动相为60%甲醇溶液,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其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0.8%107.3%、93.8%108.2%和92.0%103.4%之间,表明在硝基苯、苯胺和对氨基苯酚3组分同时存在的体系中,可用此方法进行3种物质含量的检测。第四,分别以自制的石墨电极和铜电极作为电解阳极和阴极,在硫酸/乙醇混合体系中研究了硝基苯在铜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研究了不同扫描速率对酸性溶液中铜电极还原硝基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硝基苯在铜电极上产生对氨基苯酚的电化学反应是一个扩散控制过程。在确保阳极生成茴香醛的最优条件下,将阴极制备对氨基苯酚的过程与阳极进行配对。在H型隔膜电解槽中,分别以自制的石墨电极和铜电极作为电解阳极和阴极,固定阳极最优的电解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和相关条件的补充实验,探讨了反应物硝基苯加入量、硫酸的加入量和无水乙醇的体积分数等电解条件对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为0.005mol,硫酸和无水乙醇的体积分数都为20%;在此基础上,该电解反应阴、阳极的总电流效率达到了141%以上,证明成对电合成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是完全可行的。对于单电极反应而言,该研究成果不仅极大提高了电解过程的电流效率和时空效率,而且为今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刘食力[8](2018)在《仿生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催化加氢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硝基苯酚是一种毒性强、结构稳定的有机污染物,已陆续从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以及土壤等环境要素中检出,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常规的处理方法如吸附法和萃取法难以处理污染严重的水源,也无法将污染物加以利用。对硝基苯酚的催化加氢是一种解决污染的新思路,能高效降解对硝基苯酚的同时,还能生成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对氨基苯酚,对工农业生产意义巨大,大量科研工作者对催化加氢反应的机理及催化剂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贵金属纳米颗粒在催化加氢反应中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但使用及回收过程中贵金属强烈的聚集倾向会严重影响到催化活性。同时,绝大多数纳米材料的合成都存在如使用有毒或昂贵试剂、生成有毒副产物、能耗过高等一系列隐患,影响了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潜能。因此,对催化剂原材料选择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持续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论文以对硝基苯酚的催化加氢作为反应的模型,以研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俱佳的催化剂为目标,设计了两种仿生金纳米催化剂。系统研究了不同的金前体用量对催化剂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产品的重复使用能力。本论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和结果如下:(1)原位合成的生物相容性金纳米材料及其催化应用研究:通过一种绿色、简便的方法成功合成了结构稳定的Fe3O4@PDA@Au催化剂。基底材料Fe3O4具有良好磁响应特性且尺寸可控。聚多巴胺作为反应的还原剂和稳定剂,能有效防止金纳米粒子团聚,催化剂合成过程无需其他还原剂或交联剂。采用不同浓度的金前驱体对Fe3O4@PDA纳米簇进行调控,结果表明,由浓度为130μM金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10分钟内对硝基苯酚的反应转换率超过99%,催化速率常数为39.2 s-1·g-1。同时,催化剂产品可利用外部磁铁高效回收,经过连续10次催化反应后仍能保持超过95%的反应转换率。(2)利用植物及生活垃圾制备的金纳米材料及其催化应用研究:实验通过水提法提取了几种校园常见植物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了还原性检测,证明了大花紫薇树叶的水提取物在室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选择了鸡蛋膜作为催化剂的生物模板,实验结果证明天然的鸡蛋膜材料是良好的分散金纳米粒子的平台。在室温下通过浸泡自发制备了ESM@LSE@Au催化剂,无需使用其他还原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或复杂的实验设备。实验结果表明,由浓度为0.6 mM的金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6分钟内对硝基苯酚转换率超过99.84%,催化速率常数为29.70s-1·g-1。此外,催化剂在完成反应后经离心可循环利用,重复使用10次后仍能保持92.40%以上的转化率。本论文的实验工作从反应模型和机理展开,致力于制备新型仿生金纳米催化剂来实现对对硝基苯酚的高效催化。在保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催化剂在原材料选择上力求绿色兼可持续性,合成路线尽可能的简单且低能耗,设计的两种仿生金纳米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均展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李军[9](2018)在《镍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氨基苯酚(PA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医药中间体,它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橡胶和照相等行业。医药方面主要用于生产退烧药、VB1等,染料方面主要应用于合成各种功能性染料。目前,国际上主要通过硝基苯一步加氢重排制备对氨基苯酚,普遍采用贵金属Pt、Pd作为活性组分,存在催化剂成本高,环境不友好等问题。随着催化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型催化剂和廉价易得的催化剂,同时液相加氢具有操作方便、条件温和等优点,由此本论文主要针对硝基苯(NB)加氢过程的开展研究,优化工艺以实现低成本、高收率生产对氨基苯酚,并着重探究了廉价易得的活性炭负载非贵金属镍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性能。采用GC-MS对液相加氢产物进行定性,产物主要有对氨基苯酚、苯胺、偶氮化物等,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采用外标法,测定标准曲线,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确立了最适宜的色谱分析条件。通过制备一系列镍基催化剂用于硝基苯液相加氢过程,通过BET、XRD、H2-TP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分别考察了镍的负载量、硫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一系列因素对加氢性能的影响,发现负载量20%Ni/AC催化剂在140℃C、1.OMPa、稀硫酸浓度为15%、反应时间为4h的催化性能相对最佳,硝基苯转化率达到75.56%,对氨基苯酚选择性接近30%。考虑到前期单一活性组分镍碳催化剂的性能问题,选择了 Pt、Zn、Co等五种金属对镍碳催化剂改性,对比了助剂的种类、助剂的加入量、还原温度等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的影响。发现助剂对Ni/AC的改性主要体现在降低氧化镍的还原温度,促进Ni/AC中氧化镍的还原,以及活性金属镍的分散,进而影响加氢效果。通过实验对比可以发现,1.0%Pt-20%Ni/AC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效果是最好的,在温度140℃、氢气压力1.OMPa、反应4h,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NB的转化率能够到达99.72%,PAP的选择性可达62.35%左右。本文最后还对固体酸进行了初步的考察,通过考察不同的硅铝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跟固体酸的酸位关系不明显。

董珍[10](2017)在《复合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应对日趋严苛的环境要求,化学品的合成越来越追求温和条件下的集成反应,即集多步反应于一体,实现化学品的高效合成与最低排放。因此,对催化剂活性与产物分布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酸性条件下的催化加氢反应,一方面要求催化剂本身具有催化加氢性能,另一方面要求催化剂具有耐酸腐蚀与低流失特性。再如,费托反应中铁基催化剂催化CO转化的同时需抑制CO2的产生等。对催化剂性能提出的附加要求促进了复合纳米催化材料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分别研究了酸性条件下镍硅合金和半导体碳化硅包覆镍纳米颗粒催化硝基苯加氢异构制备对氨基苯酚,半导体/金属反向异质结的电子授受特性对负载其上的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以及γ-Al2O3负载Pd催化剂在甲苯氧化反应中的稳定性,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硝基苯在硫酸中经一步催化加氢异构制备重要的中间体对氨基苯酚。此反应中,硝基苯先被加氢生成苯基羟胺,后者在强酸性条件下发生Bamberger重排得到对氨基苯酚。采用活性炭或二氧化硅负载的贵金属如Pt作为催化剂,但反应副产物苯胺较多,对氨基苯酚选择性达到85%已属不易。而文献报道采用贱金属替代贵金属并与固体酸协同使用,催化效果也较差。因此,本文通过向金属镍晶格中引入硅原子,制备了系列负载型镍硅合金催化剂,提高了镍基催化剂在硫酸条件下的稳定性。催化反应结果表明,镍硅合金催化剂具有优异的耐酸性以及非常好的催化活性和突出的对氨基苯酚选择性。其中,酸处理活性炭负载的NiSi2纳米颗粒在硫酸中反应两小时,硝基苯转化率达到95%,对氨基苯酚选择性接近100%,说明其能高效转化硝基苯到对氨基苯酚并有望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应用于以上反应过程。采用诸如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证明镍硅合金中镍与硅之间的电子作用是耐酸性和加氢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2.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表明在半导体氮化碳与金属镍组成的反向异质结中,因金属镍对半导体氮化碳的给电子作用,使氮化碳包覆氧化铝负载镍催化剂(CN/Ni/Al2O3)表面呈富电子状态且具有吸附及活化H2的能力。本文以上述催化剂为结构模型制备了 6小时酸处理活性炭AC6负载碳化硅包覆镍催化剂(SiC/Ni/AC6)。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H2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确认,相关结果表明半导体碳化硅/金属间的电子授受特性是SiC/Ni/AC6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碳化硅包覆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耐酸性。继续以硝基苯加氢异构制对氨基苯酚反应为探针,研究催化剂的性能及反应条件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mol/L H2SO4中碳化硅包覆的镍催化剂有优异的加氢活性、稳定性和对氨基苯酚选择性。3.以表面呈富电子状态的CN/Ni/Al2O3催化剂作为载体,制备了铁基催化剂 Fe/CN/Ni/Al2O3,并以 CN/Ni/Al2O3 及 Fe/CN/Al2O3 催化剂为对比,研究了Fe/CN/Ni/Al2O3中富电子载体对于铁基催化剂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反应后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Fe3O4为测试条件下费托反应的活性物质。对比Fe/CN/Al2O3,Fe/CN/Ni/Al2O3的氢吸附与活化能力更强,铁氧化物与富电子态氮化碳间相互作用更强,因此低碳烃产物更多。另外,富电子态载体能够促进CO的转化并且抑制水-气变换反应与CO2的产生。4.γ-Al2O3是极重要的催化剂载体。但γ-Al2O3负载的催化剂在水相反应中易发生再水合,导致载体组成、结构及形貌等变化,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本文以γ-Al2O3作为载体,制备不同钯含量的xPd/Al2O3催化剂,再经硅烷处理得到相应的钯硅合金催化剂Si-xPd/Al2O3。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处理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沉积的硅物种与在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反应的氧气气氛中表面产生的二氧化硅,能有效阻止y-Al2O3再水合,避免金属颗粒聚集和催化性能下降。因此,Si-xPd/Al2O3在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制备含氧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

二、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碳基纳米催化材料及超重力强化反应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碳材料介绍
    1.2 碳材料的制备
        1.2.1 石墨烯的制备
        1.2.2 氧化及还原的氧化石墨烯
        1.2.3 杂原子掺杂石墨烯
        1.2.4 宏观整体式碳材料的制备
    1.3 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1.3.1 氧化反应
        1.3.2 还原反应
        1.3.3 偶联反应
    1.4 超重力技术介绍
        1.4.1 超重力技术原理
        1.4.2 超重力反应器强化传质-反应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掺杂型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合成与测试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材料制备
        2.2.3 材料表征
        2.2.4 催化性能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硫掺杂石墨片的合成与表征
        2.3.2 硫掺杂石墨片催化苯甲醇氧化性能研究
        2.3.3 硫掺杂石墨片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性能研究
        2.3.4 不同杂原子掺杂的催化性能理论计算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型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合成与测试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材料制备
        3.2.3 材料表征
        3.2.4 催化性能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多层石墨管的合成与表征
        3.3.2 多层石墨管的电催化ORR、OER性能研究
        3.3.3 基于双层石墨管复合材料在电催化合成氨中的应用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式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合成及测试方法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材料制备
        4.2.3 材料表征
        4.2.4 催化性能评价
        4.2.5 DFT理论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氮掺杂石墨烯/泡沫镍整体式催化剂(NG/NF)的合成与表征
        4.3.2 NG/NF的催化还原性能及动力学研究
        4.3.3 无金属NGF的制备及催化还原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重力反应器内碳基材料催化反应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合成与测试方法
        5.2.1 实验原料
        5.2.2 材料制备
        5.2.3 材料表征
        5.2.4 反应流程
        5.2.5 超重力水平的计算
        5.2.6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于旋转填充床超重力反应器内氧化反应过程的研究
        5.3.2 基于旋转管超重力反应器内还原反应过程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金属Ir@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氢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超支化聚合物概述
        1.1.1 超支化聚合物简介
        1.1.2 超支化聚合物的催化应用
    1.2 硝基苯加氢制备苯胺的研究进展
        1.2.1 硝基苯还原的方法
        1.2.2 硝基苯选择性加氢催化体系
        1.2.3 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1.3 肉桂醛加氢制备肉桂醇的研究进展
        1.3.1 肉桂醇合成方法
        1.3.2 贵金属催化剂在肉桂醛加氢中的研究
        1.3.3 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肉桂醛加氢中的研究
    1.4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金属Ir@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氢化性能
    2.1 引言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Ir@H102复合物的制备
        2.3.2 Ir@H102-350催化剂的制备
        2.3.3 催化剂的表征
        2.3.4 催化加氢实验
    2.4 催化材料分析和表征
        2.4.1 TEM及 EDS表征
        2.4.2 SEM表征
        2.4.3 XRD表征
        2.4.4 XPS表征
        2.4.5 FT-IR表征
        2.4.6 热重分析表征
    2.5 硝基苯加氢性能研究
        2.5.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5.2 不同催化剂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2.5.3 反应时间的影响
        2.5.4 反应压强的影响
        2.5.5 催化剂的稳定性
        2.5.6 硝基苯加氢机理探讨
        2.5.7 硝基苯衍生物的氢化
    2.6 肉桂醛加氢性能研究
        2.6.1 不同反应溶剂的影响
        2.6.2 不同催化剂的影响
        2.6.3 反应时间对肉桂醛加氢的影响
        2.6.4 压强对肉桂醛加氢反应的影响
        2.6.5 催化剂的稳定性
        2.6.6 肉桂醛加氢机理探讨
    2.7 不同催化剂加氢性能对比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r-Pd合金@端羟基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氢化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2 Ir-Pd双金属@超支化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3.2.3 Ir-Pd@H102-350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3.2.4 材料分析和表征
        3.2.5 催化硝基苯加氢反应性能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EM、EDAX表征
        3.3.2 SEM表征
        3.3.3 XRD表征
        3.3.4 XPS表征
        3.3.5 硝基苯加氢性能研究
        3.3.5.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3.3.5.2 氢源对反应的影响
        3.3.5.3 温度对硝基苯加氢反应的影响
        3.3.5.4 反应时间对硝基苯加氢的影响
        3.3.5.5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3.3.5.6 催化剂的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成果

(3)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碳球的制备及应用
        1.1.1 水热合成法法制备碳球的简介
        1.1.2 水热合成法制备碳球所需的碳源
        1.1.3 水热合成法制备碳球的优缺点
    1.2 对氨基苯酚
        1.2.1 对氨基苯酚的发展和现状
        1.2.2 对氨基苯酚的制备
    1.3 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
        1.3.1 硼氢化钠的性质
        1.3.2 硼氢化钠制备成本问题
        1.3.3 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
    1.4 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1 贵金属催化剂
        1.4.2 负载型催化剂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1.6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用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2.2.2 球形催化剂的制备
        2.2.3 模板法制备空心铜基微球催化剂
    2.3 试验样品的表征
        2.3.1 金相显微镜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 扫描电镜分析(SEM)
        2.3.4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4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及相应动力学研究
        2.4.1 对硝基苯酚及硼氢化钠溶液的制备
        2.4.2 催化剂分散液的制备
        2.4.3 对硝基苯酚的吸光度与浓度关系的标准校正曲线
        2.4.4 实验样品的活性测试及相应动力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载体碳球的表征
        3.1.1 水热合成温度对碳球形貌的影响
        3.1.2 水热合成时间对碳球形貌的影响
        3.1.3 不同水热条件下碳球SEM表征
        3.1.4 碳球焙烧前后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3.1.5 不同方法焙烧后碳球的XRD和 SEM表征
    3.2 催化剂的表征
        3.2.1 催化剂的XRD表征
        3.2.2 催化剂的SEM表征
    3.3 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反应动力学分析
        3.3.1 CS-Cu(NO_3)_2/C-N_2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3.2 CS-Cu(NO3)2/C-N_2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3.3.3 CS-N_2-Cu(NO_3)_2/C-N_2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3.4 CS-N_2-Cu(NO_3)_2/C-N_2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3.3.5 CS-N_2-Cu(NO_3)_2/C-Air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3.6 CS-N_2-Cu(NO_3)_2/C-Air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碳微球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3.3.7 CS-Cu(NO3)2/C-Air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3.8 CS-Cu(NO3)2/C-Air法制备的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分析
    3.4 不同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反应动力学分析
        3.4.1 不同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3.4.2 不同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反应动力学分析
4 结论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基于墨鱼汁碳量子点的对硝基苯酚检测与催化还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碳量子点
    1.2 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1.2.1 电弧放电法
        1.2.2 电化学法
        1.2.3 激光消融
        1.2.4 微波热解法
        1.2.5 水热法
    1.3 碳量子点的应用
        1.3.1 分析检测
        1.3.3 生物成像
        1.3.4 催化
    1.4 碳量子点的碳源研究进展
    1.5 墨鱼汁及其应用
    1.6 对硝基苯酚及其研究进展
    1.7 本论文研究工作
        1.7.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7.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7.3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墨鱼汁碳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碳量子点的制备
        2.3.2 碳量子点的表征
        2.3.2.1 紫外光谱分析
        2.3.2.2 荧光光谱分析
        2.3.2.3 FTIR光谱分析
        2.3.2.4 TEM表征
        2.3.2.5 XPS分析
        2.3.3 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2.3.3.1 NaCl和 pH值的影响
        2.3.3.2 金属离子的影响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光谱分析
        2.4.2 形貌分析
        2.4.3 元素组成分析
        2.4.4 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4.4.1 NaCl和 pH值的影响分析
        2.4.4.2 金属离子的影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墨鱼汁碳量子点的双激发波长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对硝基苯酚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对硝基苯酚的检测实验
        3.3.2 对硝基苯酚检测的选择性实验
        3.3.3 碳量子点荧光淬灭机理
        3.3.4 实际样品检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对硝基苯酚的检测
        3.4.2 对硝基苯酚检测的选择性分析
        3.4.3 碳量子点与对硝基苯酚的作用机理
        3.4.4 水体中对硝基苯酚的检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Xene-墨鱼汁碳量子点二维复合物高效催化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
    4.1 引言
    4.2 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Ag@CQD的制备
        4.3.2 Ag@CQD/MXene的制备
        4.3.3 Ag@CQD及 Ag@CQD/MXene的表征
        4.3.3.1 TEM表征
        4.3.3.2 SEM表征
        4.3.3.3 拉曼光谱分析
        4.3.3.4 XPS和 XRD分析
        4.3.4 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实验
        4.3.5 MXene含量对催化剂影响实验
        4.3.6 循环实验
        4.3.7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
        4.3.8 吸附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Ag@CQD及 Ag@CQD/MXene形貌分析
        4.4.2 Ag@CQD及 Ag@CQD/MXene元素组成分析
        4.4.3 Ag@CQD及 Ag@CQD/MXene光谱分析
        4.4.4 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4.4.5 MXene用量影响分析
        4.4.6 催化剂稳定性和循环利用评价
        4.4.7 催化动力学及催化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全文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致谢

(5)铜基纳米催化剂催化硝基芳烃加氢制备氨基芳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氨基芳烃化合物的用途
        1.2.1 医药
        1.2.2 染料
        1.2.3 荧光材料
        1.2.4 橡胶
        1.2.5 高分子聚合物
    1.3 硝基芳烃化合物制备氨基芳烃化合物的方法
        1.3.1 金属还原法
        1.3.2 硫化碱还原法
        1.3.3 水合肼还原法
        1.3.4 CO/H_2O还原法
        1.3.5 硼氢化钠还原法
        1.3.6 电化学还原法
        1.3.7 催化加氢还原法
    1.4 液相催化加氢法制备氨基芳烃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反应机理
        1.4.2 液相催化加氢法常用催化剂
        1.4.3 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的影响因素
    1.5 铜基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6 论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Cu/Pt纳米催化剂催化1-硝基蒽醌加氢制备1-氨基蒽醌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CuPt_x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2.3 CuPt_x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2.4 催化性能评价
    3 结果与讨论
        3.1 用XRD和 ICP分析其化学结构和组成
        3.2 形貌、粒径和EDS元素映射分析
        3.3 表面化学状态的XPS分析
        3.4 催化活性测试
        3.5 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负载的影响
    4.本章小结
第三章 Cu/Ni合金纳米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生成对氨基苯酚
    1.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
        2.2 Cu_xNi_y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2.3 Cu_xNi_y合金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2.4 催化性能评价
    3 结果与讨论
        3.1 XRD分析
        3.2 TEM分析
        3.3 催化活性测试
    4.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Ni纳米催化剂催化3-硝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加氢制备3-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
    1.前言
    2.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Cu_xNi_y纳米催化剂的制备
        2.3 Cu_xNi_y纳米催化剂的表征
        2.4 催化性能评价
    3.结果和讨论
        3.1 XRD分析
        3.2 TEM和 HRTEM分析
        3.3 催化活性测试
        3.4 反应动力学
        3.5 催化剂的回收性能
    4.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报专利

(6)自组装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零价铁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零价铁简述
    1.2 传统的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方法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热解法
        1.2.4 电化学沉积法
        1.2.5 微乳液法
        1.2.6 碳热还原法
    1.3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及应用
        1.3.1 表面包覆
        1.3.2 表面乳化
        1.3.3 固体负载或基质装填
        1.3.4 纳米双金属
        1.3.5 磁场、电场和超声等技术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囊泡中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的纳米零价铁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药品与试剂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材料的表征技术
        2.2.4 囊泡包覆NZVI颗粒的合成
        2.2.5 囊泡包覆NZVI的活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2.2.6 囊泡包覆NZVI对水溶液中硝基苯的去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VV囊泡的合成及囊泡包覆NZVI的合成
        2.3.2 NZVI在囊泡中的结构和形态
        2.3.3 囊泡对NZVI颗粒活性的影响
        2.3.4 囊泡对NZVI颗粒稳定性的影响
        2.3.5 囊泡包覆的NZVI对于硝基苯的降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分散零价铁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对硝基苯酚的高效去除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材料的表征
        3.2.4 材料的制备
        3.2.5 ZVI纳米簇的反应活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ZVI纳米簇的形貌结构
        3.3.2 ZVI纳米簇的合成机理
        3.3.3 ZVI纳米簇对硝基苯酚的去除
        3.3.4 ZVI纳米簇的稳定性
        3.3.5 不同的NaBH4浓度对ZVI纳米簇的稳定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零价铁在NH_2-SiO_2 上的嫁接修饰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仪器和设备
        4.2.3 材料的表征
        4.2.4 材料的制备
        4.2.5对重金属Cr(VI)的活性实验
        4.2.6 对有机物的去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e~0@NH_2-SiO_2 的形貌结构表征
        4.3.2 NH_2-SiO_2 的制备方法设计及合成机理
        4.3.3 Fe~0@NH_2-SiO_2 的制备
        4.3.4 纳米零价铁负载改性前后对Cr(VI)的活性
        4.3.5 Fe~0@NH_2-SiO_2 对对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
        4.3.6 Fe~0@NH_2-SiO_2 的循环利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成对电合成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选题背景
    1.1 绪论
    1.2 有机电合成
    1.3 成对有机电合成
    1.4 茴香醛的性质与用途
    1.5 茴香醛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
        1.5.1 传统氧化法
        1.5.2 催化法
        1.5.3 臭氧氧化法
        1.5.4 电氧化法
    1.6 对氨基苯酚的性质与用途
    1.7 对氨基苯酚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
        1.7.1 化学还原法
        1.7.2 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法
        1.7.3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1.7.4 电解还原法
    1.8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氧化对甲基苯甲醚制备茴香醛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方法
    2.2 产物的分离和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对甲基苯甲醚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2.3.2 阳极电氧化对甲基苯甲醚合成茴香醛
        2.3.3 阳极反应条件的进一步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阴极电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2 色谱条件
        3.1.3 溶液的配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3.2.2 流动相的选择
        3.2.3 流速的选择
        3.2.4 柱温的确定
        3.2.5 线性关系的考察
        3.2.6 稳定性和精密度试验
        3.2.7 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率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成对电合成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
    4.1 实验原理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硝基苯在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4.3.2 成对电合成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仿生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催化加氢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对硝基苯酚
        1.1.1 对硝基苯酚的基本信息
        1.1.2 对硝基苯酚的危害
        1.1.3 对硝基苯酚的处理方法
    1.2 对氨基苯酚
        1.2.1 对氨基苯酚的基本信息
        1.2.2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
    1.3 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
        1.3.1 催化机制
        1.3.2 常用催化剂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原位合成的生物相容性金纳米材料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2.2.1 Fe_3O_4@PDA@Au催化剂的制备
        2.2.2 催化性能测试
        2.2.3 循环性能测试
    2.3 利用植物及生活垃圾制备的金纳米材料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2.3.1 ESM@LSE@Au催化剂制备
        2.3.2 催化性能测试
        2.3.3 循环性能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 原位合成的生物相容性金纳米材料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3.1.1 研究现状
        3.1.2 Fe_3O_4@PDA@Au催化剂的表征
        3.1.3 催化性能评估
        3.1.4 循环性能评估
    3.2 利用植物及生活垃圾制备的金纳米材料及其催化应用研究
        3.2.1 研究现状
        3.2.2 不同植物合成金纳米颗粒效果比较
        3.2.3 使用大花紫薇叶提取液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
        3.2.4 ESM@LSE@Au催化剂的表征
        3.2.5 催化性能评估
        3.2.6 循环性能评估
4.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专业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镍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对氨基苯酚特点和用途
        1.1.1 对氨基苯酚的特点
        1.1.2 对氨基苯酚的用途
    1.2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需求情况
        1.2.1 国外对氨基苯酚产需介绍
        1.2.2 国内对氨基苯酚产需介绍
    1.3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
        1.3.1 对硝基苯酚法
        1.3.2 对硝基氯化苯法
        1.3.3 苯酚法
        1.3.4 硝基苯法
        1.3.5 其他方法
    1.4 硝基苯催化加氢研究进展
        1.4.1 载体的选择
        1.4.2 活性组分的选择
        1.4.3 添加剂的选择
    1.5 选题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5.1 选题的意义
        1.5.2 主要内容
第2章 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催化剂表征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操作
    2.3 对氨基苯酚的精制
    2.4 目标产物分析方法
        2.4.1 液相色谱分析
        2.4.2 液相分析条件
        2.4.3 计算方法
    2.5 催化剂表征
        2.5.1 BET表征
        2.5.2 H_2-TPR表征
        2.5.3 XRD表征
        2.5.4 TEM表征
        2.5.5 XPS表征
        2.5.6 酸位和酸量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Ni/AC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Ni/AC催化剂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表征
        3.3.2 镍负载量的影响
        3.3.3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影响
        3.3.4 硫酸浓度的影响
        3.3.5 温度的影响
        3.3.6 压力的影响
        3.3.7 反应时间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Ni/AC改性及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不同助剂改性Ni/AC催化剂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金属改性Ni/AC催化剂表征
        4.3.2 Pt-Ni/AC催化剂表征
        4.3.3 助剂改性Ni/AC催化剂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体酸负载镍基催化剂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探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5.2.2 Ni@HZSM-5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Ni@HZSM-5催化剂表征
        5.3.2 Ni@HZSM-5催化剂催化硝基苯的加氢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复合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1.2.1 对氨基苯酚的性质与应用
        1.2.2 对氨基苯酚的制备方法
        1.2.2.1 苯酚法
        1.2.2.2 硝基苯酚法
        1.2.2.3 对硝基氯苯法
        1.2.2.4 硝基苯法
        1.2.3 硝基苯催化加氢异构原理
        1.2.4 硝基苯加氢异构催化剂
    1.3 费托合成的研究现状
        1.3.1 费托合成催化剂
        1.3.1.1 铁基催化剂
        1.3.1.2 钴基催化剂
        1.3.1.3 钌基催化剂
        1.3.2 费托反应机理
    1.4 甲苯催化氧化研究现状
        1.4.1 气相甲苯催化氧化
        1.4.2 液相甲苯催化氧化
        1.4.3 氧化铝再水合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镍硅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催化剂制备
        2.2.2.1 催化剂载体
        2.2.2.2 负载型镍硅合金催化剂
        2.2.2.3 负载型镍硅合金催化剂再修饰
        2.2.3 催化剂表征
        2.2.4 硝基苯催化加氢性能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催化性能
        2.3.2 催化剂结构及形貌表征
        2.3.2.1 载体及催化剂结构
        2.3.2.2 微观结构及形貌
        2.3.2.3 催化剂组成和化学状态
        2.3.2.4 润湿性测试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碳化硅包覆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加氢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催化剂设计及制备
        3.2.2.1 催化剂载体
        3.2.2.2 催化剂制备
        3.2.3 催化剂表征
        3.2.4 硝基苯催化加氢性能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催化剂结构及形貌表征
        3.3.1.1 载体及催化剂结构
        3.3.1.2 微观结构及形貌
        3.3.1.3 催化剂组成和化学状态
        3.3.1.4 H_2吸附活化
        3.3.2 催化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富电子态氮化碳负载Fe_3O_4的费托反应催化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催化剂制备
        4.2.2.1 CN/Ni/Al_2O_3制备
        4.2.2.2 Fe/CN/Al_2O_3制备
        4.2.2.3 Fe/CN/Ni/Al_2O_3制备
        4.2.3 催化剂表征
        4.2.4 费托反应性能评价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载体结构表征
        4.3.2 载体及催化剂结构
        4.3.3 催化剂结构及形貌
        4.3.4 H_2吸附活化
        4.3.5 催化剂组成和化学状态
        4.3.6 费托反应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反应中γ-Al_2O_3负载催化剂的稳定性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与试剂
        5.2.2 催化剂制备
        5.2.3 催化剂表征
        5.2.4 甲苯液相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载体及催化剂结构
        5.3.2 载体及催化剂微观形貌
        5.3.3 催化剂组成和化学状态
        5.3.4 甲苯液相催化氧化性能
        5.3.5 催化剂表面及结构探究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附录
致谢

四、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碳基纳米催化材料及超重力强化反应过程研究[D]. 王志勇.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2]金属Ir@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氢化性能研究[D]. 张明明.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7)
  • [3]铜基碳微球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在对硝基苯酚还原中的应用[D]. 王素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6)
  • [4]基于墨鱼汁碳量子点的对硝基苯酚检测与催化还原研究[D]. 杨春丽.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5]铜基纳米催化剂催化硝基芳烃加氢制备氨基芳烃[D]. 杨晨晨. 江苏大学, 2019(02)
  • [6]自组装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零价铁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高效去除[D]. 师东阳. 河南师范大学, 2018(07)
  • [7]成对电合成茴香醛和对氨基苯酚[D]. 殷跃.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0)
  • [8]仿生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催化加氢的性能研究[D]. 刘食力.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镍基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研究[D]. 李军. 湘潭大学, 2018(02)
  • [10]复合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应用[D]. 董珍. 南京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硝基苯还原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