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若干地质问题探讨

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若干地质问题探讨

一、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婧[1](2017)在《内外流因素对海底悬跨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海上油田的生命线。然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海底管道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悬跨段,悬跨段的出现是管道发生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海底悬跨管道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对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海底悬跨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悬跨管道的形成原因和悬跨类型,将管道以微元形式对管内流体以及管壁进行受力分析,系统分析了海洋环境载荷条件下波浪对管道产生的作用力,研究了描述流动特征、结构特征以及流固耦合特征的无量纲参数。针对渤海埕岛油田悬跨管道,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悬跨管道模型和流体域模型,对悬跨管道在不同内外流因素的影响下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跨管道的前六阶自振频率和应力随着管内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且相邻两阶频率相同而方向不同。悬跨管道的自振频率随着海流速度的增加随之缓慢增加。进一步探索内流因素对悬跨管道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海底悬跨管道在不同内流速度和不同管内压强条件下的中节点竖向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相应的关系曲线图。根据目标海域埕岛油田海底悬跨管道的现状,总结了挠性软管跨接法、水下短桩支撑法等可靠的防治措施,为悬跨管道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程斌[2](2016)在《原油和烃源岩中C5-C13轻烃馏分定性定量分析及分子标志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C5–C13轻烃馏分是原油及烃源岩中烃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析手段的局限,该部分烃类中C8–C13馏分一直是有机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本博士论文研究借助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建立了原油中C5–C13轻烃馏分的分离分析方法,通过标样共注、标样对比及文献对比共检测C5–C13轻烃馏分中的化合物127个,其中包括:1)对C8–C10轻烃馏分的48个化合物进行定性并计算保留指数;2)验证前人C5–C8、C10–C13轻烃馏分化合物的定性结果,并分别计算C5–C8、C10–C13轻烃馏分中的53个、26个化合物在当前实验条件下的保留指数。自主研制真空球磨振动粉碎-加热解析-氦气吹扫-冷阱捕集-气相色谱在线分析装置,借助该装置建立了烃源岩中C5–C13轻烃馏分的提取分析方法。应用典型原油及烃源岩样品对装置及实验方法进行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分析平行性理想。C5–C13轻烃馏分中单萜烃的定性-定量分析表明:在4个大型沉积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北部湾盆地、东海盆地)的96件原油样品中普遍存在2,6-二甲基辛烷、2-甲基-3-乙基庚烷、1,1,2,3-四甲基环己烷、反-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1-甲基-3-异丙基苯和1-甲基-4-异丙基苯6种单萜烃,且其含量存在2,6-二甲基辛烷>2-甲基-3-乙基庚烷>1,1,2,3-四甲基环己烷>1-甲基-3-异丙基苯>反-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1-甲基-4-异丙基苯的大小关系。高等植物精油及其催化加氢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2,6-二甲基辛烷、1,1,2,3-四甲基环己烷、反-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和1-甲基-4-异丙基苯均可由高等植物成因的单萜类化合物演化生成,而2-甲基-3-乙基庚烷和1-甲基-3-异丙基苯则可能具有不同的来源或/及演化途径。根据全油及馏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类异戊二烯类、甾烷类及藿烷类等生物标志物特征,结合原油样品的地质背景提出:新分子标志物参数C10单萜烷比值(2-甲基-3-乙基庚烷/2,6-二甲基辛烷)可以有效区分海相、陆相成因原油。定量研究揭示,海相、陆相成因原油C10单萜烷比值的差异源于其2-甲基-3-乙基庚烷含量的不同,参数C10单萜烷比值及2-甲基-3-乙基庚烷的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源岩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新指标:C10单萜烷比值>0.4、2-甲基-3-乙基庚烷含量>3.5 mg/g全油反映偏还原性的沉积环境;C10单萜烷比值<0.3、2-甲基-3-乙基庚烷含量<2.5 mg/g全油反映偏氧化性的沉积环境。该参数对于生标匮乏的轻质油及凝析油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判断十分重要。烷基苯类分子极性高于链烷烃和环烷烃,其在全油样品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中因为具有更高的二维保留时间而与链烷烃和环烷烃完全分离。研究发现,原油样品中普遍存在苯、甲苯及C2–C5烷基苯化合物共43个,其分布受有机质输入、成熟度、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C0–C4烷基苯碳数分布、C4烷基苯异构体分布所分别构建的C3-4/C0-2烷基苯比值、(对-+间-)/邻-丙基甲苯和(3,5-+3,4-)/(2,5-+2,4-乙基二甲苯)比值可以有效反映成熟度对烷基苯分布的影响。根据正烷烃、姥鲛烷和植烷、甾烷类、藿烷类等生标特征及全油、馏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合样品的地质背景提出:比值1,2,3,5-/1,2,3,4-四甲基苯可有效区分源自偏还原性、偏氧化性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前者具有相对较低的1,2,3,5-/1,2,3,4-四甲基苯值(<1.0),后者则具有相对较高的1,2,3,5-/1,2,3,4-四甲基苯值(>1.5)。定量数据表明,两类原油间1,2,3,5-/1,2,3,4-四甲基苯值的差异源于1,2,3,5-四甲基苯含量的不同,即源于偏氧化性沉积环境源岩的原油含有更为丰富的1,2,3,5-四甲基苯。因此,1,2,3,5-/1,2,3,4-四甲基苯可以作为判断源岩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新分子标志物参数。它可以作为C10单萜烷比值之外的另一个判断源岩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新指标。

钱门辉[3](2010)在《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湖凹陷是我国海域一个重要的油气探区,是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中古近系最大的沉积凹陷之一(仅次于莺歌海盆地),烃源岩质量较好,下第三系平湖组和花港组煤系烃源岩巨大优质生烃岩体构成了西湖凹陷油气成藏的最主要物质基础。西湖凹陷优质煤系烃源岩体的存在是否可以直接等同于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石油地质勘探家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加强对西湖凹陷烃源岩的研究尤其是生烃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近海富烃凹陷资源潜力再评价和新区、新领域勘探方向”课题,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分析西湖凹陷有机质的主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西湖凹陷两种类型的有机质进行生烃模拟,分析不同有机质组分对生烃的贡献、最终的烃类产物(油、气);在生烃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西湖凹陷烃源岩的埋藏史,分析有机质生烃演化过程,最终建立了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煤岩和泥岩的演化模式,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系和空间展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烃源岩发育的强非均质性造成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贫富不均。2、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海陆过渡带相,高等植物陆相沉积充填是本区煤系烃源岩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3、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地球分析结果表明,花港组原油主要来源于成熟的平湖组煤和部分成熟的花港组下暗色泥岩,平湖组原油则来源于平湖组煤。4、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是本区主力供烃源岩体,花港组下部是次要供烃源岩体,原油甾萜类特征和单体烃同位素特征差异性表明平湖组底部供烃存在可能。5、煤系烃源岩在生烃母质上存在两种分布特征,分别以镜质组占优模式和以壳质组+腐泥组占优的模式,模拟实验表明,两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类型不同,花港组以类型二为主,平湖组以类型一为主,显微组分的差异型导致了西湖凹陷上油下气分布格局。6、通过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详细刻画了本区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建立了适合本区的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模式。

郑冰,高仁祥[4](2004)在《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文中指出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有3类原油,各类原油有显着的特征参数,经过筛选,芳烃的δ13C可作为原油的标记指纹。在油藏内 原油自西南向东北运移,并且也可从下部H6储层向上运移至H2储层中,运移主要受构造隆起控制。油藏的连通性良好,成藏后 虽有脱沥青作用影响,但不是很强,对储层的损伤影响较小,仍保持较好的连通性。

二、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内外流因素对海底悬跨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海底管道悬空机理及受力分析
    2.1 海底管道悬空机理
        2.1.1 海底悬跨管道的形成原因
        2.1.2 海底管道管跨段的形成类型
    2.2 海底悬跨管道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2.3 海洋环境载荷分析
    2.4 波浪对悬跨管道的作用力
        2.4.1 莫里森方程的应用
        2.4.2 波浪理论选择
    2.5 海流对悬跨管道作用力
        2.5.1 漩涡发放的形成机理
        2.5.2 漩涡对悬跨管道的作用力
    2.6 水动力系数的确定
    2.7 无量纲数
第三章 流体速度对海底悬跨管道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
    3.1 ANSYS 15.0 概述
    3.2 海底管道参数确定
    3.3 悬跨管道模型及流体域模型的建立
        3.3.1 边界条件的处理
        3.3.2 悬跨管道有限元模型建立
        3.3.3 流体域模型的建立
    3.4 悬跨管道模态分析
        3.4.1 内流速度对悬跨管道自振频率与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
        3.4.2 海流速度对悬跨管道自振频率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海底悬跨管道的振动特性分析
    4.1 内流因素对悬跨管道的影响分析
        4.1.1 内流速度对管道中节点竖向变形及应力变化的影响
        4.1.2 管内压强对管道中节点竖向变形及应力变化的影响
    4.2 海底悬跨管道的治理措施
        4.2.1 抛砂袋结合混凝土覆盖法
        4.2.2 挠性软管跨接法
        4.2.3 水下短桩支撑法
        4.2.4 仿生水草覆盖法
        4.2.5 重新挖沟埋管法
        4.2.6 加重法
        4.2.7 安装扰流器法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2)原油和烃源岩中C5-C13轻烃馏分定性定量分析及分子标志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支持
        1.1.1 选题依据
        1.1.2 项目支持
    1.2 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1.2.1 原油中轻烃馏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1.2.2 岩石中轻烃馏分的分离分析
        1.2.3 轻烃馏分的成因与地球化学应用
        1.2.4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原油分析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样品描述
    2.1 标样
    2.2 原油样品
        2.2.1 塔里木盆地原油样品
        2.2.2 渤海湾盆地原油样品
        2.2.3 北部湾盆地原油样品
        2.2.4 东海盆地原油样品
    2.3 高等植物精油样品
第3章 样品预处理与仪器分析
    3.1 样品预处理
        3.1.1 标样
        3.1.2 原油样品
        3.1.3 高等植物精油样品
    3.2 仪器分析
        3.2.1 气相色谱分析(GC)
        3.2.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
        3.2.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GC×GC-TOFMS)
    3.3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稳定性检测
    3.4 原油保存过程中轻烃馏分的挥发验证
第4章 原油中C_5–C_(13)轻烃馏分的检测定性
    4.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C_5–C_(13)轻烃馏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
        4.2.1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的工作原理
        4.2.2 C_5–C_(13)轻烃馏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
    4.3 标样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结果
        4.3.1 单一标样的定性
        4.3.2 混合标样的定性
    4.4 C_5–C_(13)轻烃馏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结果
        4.4.1 C_5–C_8轻烃馏分的分离定性
        4.4.2 C_8–C_(10)轻烃馏分的分离定性
        4.4.3 C_(10)–C_(13)轻烃馏分的分离定性
第5章 烃源岩中C_5–C_(13)轻烃馏分的提取分析
    5.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5.2 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
    5.3 装置分析实验方法及操作流程
    5.4 装置分析平行性检测
    5.5 装置应用初探
    5.6 装置局限性与改进
第6章 原油中单萜烃的分布及地球化学意义
    6.1 原油中单萜烃的研究进展
    6.2 原油中单萜烃的检测定性
    6.3 原油中单萜烃的来源与演化-高等植物精油催化加氢模拟实验
    6.4 分子标志物参数C_(10)单萜烷比值的建立及地球化学意义
        6.4.1 原油样品及其地质-地球化学背景
        6.4.2 C_(10)单萜烷比值用于区分海、陆相成因原油
        6.4.3 C_(10)单萜烷比值用于指示源岩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
        6.4.4 原油次生改造作用对C_(10)单萜烷比值的影响
        6.4.5 C_(10)单萜烷比值指示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验证
第7章 原油中C_0–C_5烷基苯的分布及地球化学意义
    7.1 原油中C_0–C_5烷基苯的研究进展
    7.2 原油中C_0–C_5烷基苯的检测定性
    7.3 原油样品及其地质-地球化学背景
        7.3.1 渤海湾盆地原油样品
        7.3.2 北部湾盆地原油样品
        7.3.3 塔里木盆地原油样品
    7.4 结果与讨论
        7.4.1 烷基苯的分布与来源
        7.4.2 次生改造作用对样品中烷基苯分布的影响
        7.4.3 热演化对原油中烷基苯分布的影响
        7.4.4 分子标志物参数 1,2,3,5-/1,2,3,4-四甲基苯的建立及应用
        7.4.5 1,2,3,5-/1,2,3,4-四甲基苯指示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的验证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2、陆相与煤系烃源岩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4、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5、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质概况
    1.2 构造特征
        1.2.1 构造划分
        1.2.2 构造发展阶段
    1.3 地层特征
    1.4 沉积及充填特征
第二章 烃源岩成烃条件及生烃潜力
    2.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2.1.1 区内烃源岩评价标准建立
        2.1.2 区内烃源岩横向及纵向对比评价
    2.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2.2.1 生油岩热解划分有机质类型
        2.2.2 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
    2.3 有机质成熟度及热演化程度
    2.4 主力烃源岩成藏贡献
第三章 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分析
    3.1 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3.1.1 烃源岩族组成特征
        3.1.2 烃源岩类异戊二烯烃特征
        3.1.3 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3.1.4 烃源岩二萜系列特征
        3.1.5 烃源岩甾萜系列特征
    3.2 煤系烃源岩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
    3.3 煤系烃源岩微量元素特征对比
    3.4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来源分析
第四章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主要母质类型及生烃贡献
    4.1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及对生烃贡献的意义
    4.2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母质类型及生烃贡献
        4.2.1 西湖凹陷生油母质类型特征
        4.2.2 西湖凹陷生烃母质生烃贡献
第五章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模拟
    5.1 煤系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
        5.1.1 封闭体系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5.1.2 开放体系实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5.1.3 实验方法划分生烃模式
    5.2 西湖凹陷煤系地层生排烃史数值模拟
        5.2.1 HY14-1-1井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5.2.2 HY7-1-1井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5.2.3 JX31-1-1井烃源岩生排烃特征
    5.3 应用实际地球化学资料建立煤系烃源岩生烃模式
    5.4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特征
    5.5 高等物源输入对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影响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东海陆架盆地地层简况
2 某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2.1 原油碳同位素特征
    2.2 原油分类和对比
    2.3 原油芳烃碳同位素指纹标记
    2.4 油藏的连通性
    2.5 原油运移方向
3 结语

四、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内外流因素对海底悬跨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D]. 吴婧.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2]原油和烃源岩中C5-C13轻烃馏分定性定量分析及分子标志物探索[D]. 程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02)
  • [3]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研究[D]. 钱门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4]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几个地质问题探讨[J]. 郑冰,高仁祥. 石油实验地质, 2004(06)

标签:;  ;  ;  

东海平湖油气田某油藏若干地质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