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为兵服务新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郭建斌,朱君超,王江,赵霞[1](2020)在《新体制下集团军医院转型建设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部分军队医院转隶为集团军医院,被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该文针对某集团军医院成立后,医院建设既无现成模式可套用又无旧有经验可借鉴的实际,分析了医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实际,着力从思想观念、研训方式、服务基层、发展路径、作风形象等方面,对集团军医院如何顺应改革形势、调整抓建思路,解决好"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的问题进行梳理思考,为完善和促进队属医院转型建设提供启示和参考。
杨馥瑜[2](2020)在《双改革背景下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研究 ——以军队某综合性医院为例》文中认为自2009年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至今,围绕“一个目标、四个体系、八项支撑”的改革框架,逐步完成了改革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医保付费方式、推行“医药分开”等政策,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日渐完善。与“新医改”并驾齐驱的还有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全军部队全面停止对外有偿服务的背景下,军队卫生医疗机构担当的责任和使命得到进一步明确,即军队卫生医疗机构在完成为军服务保障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融入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新发展模式,继续为地方民众提供医疗服务。在两股改革大潮中,军队医院面临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保持特色优势和有效履行使命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军队医院无论出于被动还是主动都必须尽快转到优质、高效、低耗的内涵发展方向,改革医院的管理模式,尤其是经济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得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长期以来,军队综合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建设发展受医疗市场和国家医疗政策影响。军队医院从功能定位来看类似公立医院,同样要执行国家医疗改革政策。但目前的相关政策中却缺少针对军队医院的政策条款。加之国防和军队改革对军队医院建设和经费管理的重大影响,军队医院面临医疗收入下滑、收支结余下降、资金运行压力增大、财务自主权削弱等多重困境的夹击,其传统的经费管理模式必将受到严肃挑战。本文结合规模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采取文献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双改革背景下,政策对于军队综合性医院的影响,在对国内外卫生医疗机构卫生经济相关文献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军队综合性医院现行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军队某综合性医院为例,对其2015年至2017年卫生经费收入支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陆婷娟,斯友良,施方也,胡艳[3](2020)在《医院信息化为部队服务举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绕后勤建设要着力于一切为了保障打赢,强国强军必须强后勤的指导思想,提出军队医院改善军人就诊环境,优化全阶段保障流程,适应新时期下为兵服务的要求,建立信息化助力为兵服务的保障新模式。本文从"服务化"、"全时空"、"智慧化"三个方面阐述信息化服务部队的特点;从"一站就诊"、"网络门诊"、"军人第一"三个方面列举信息化服务部队的具体举措;体现军队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为兵服务的质量,延伸为兵服务的模式,体现医院卫勤保障体系由"伤病防治"向"全面健康防护"的转变。
翟琳瑶[4](2019)在《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军队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军队医院原有编制军人已不能满足现有工作需求,因此聘用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近年来军队医院劳动争议高发,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劳动关系潜在风险,需要对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本文以桑德沃劳动关系模型做为理论依据,从导致劳动争议的三要素入手,构建了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预警指标体系:首先,通过对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现状进行分析,在外部环境、工作场所和个人需要三大类因素中设计初选指标;再采用德尔菲法对预设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共分为三级,一级指标由外部环境、工作场所、个人需要3个指标构成,二级指标由法律与行业环境、军队环境、培训、组织支持、劳动保护、劳动纠纷发生与处置、人才流动情况、工资收入、其他福利待遇、高级需要等10个指标构成,三级指标由学习进修覆盖率、离职率、社会保险覆盖率等26个指标构成。并以西安A军队医院为例,应用该预警指标综合评价了该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的现状,及时发掘潜在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策略和建议。结合应用情况,对该劳动关系预警指标进行评价,认为该指标具有较好的整合性、区分性及实用性。由此可得该预警指标体系有利于军队医院及时发现劳动风险,对维护劳动关系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希望通过本文,进一步推动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研究的发展。
吴晓玲,王妍,邹宏[5](2019)在《浅谈新形势下部队医院如何做好为兵服务工作》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意识形态多极化的发展,武警部队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担负的任务由以静态执勤为中心逐渐向动态处突、维稳、反恐、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复杂化任务拓展[1],部队职能任务的拓展对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军队全面停止对外有偿服务和军队医院编制体制改革的全面落实,也使得军队医院的外部发展形势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军人健康内涵从单纯诊疗向预防医疗保
朱连荣[6](2019)在《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学等方法,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研究,并选取7所典型的部队卫生机构和军地医院进行了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系统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并论证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对于促进全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部队官兵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军队卫生资源整体利用率,推动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除了前言、国内外现状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中,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部分,分析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形势要求,论证提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严峻挑战;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部分,重点对代表性的部队卫生机构和军地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部分,论证提出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组织模式、分工协作机制与医疗资源的贯通共享机制;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部分,在组织体系管理、运行机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核心支撑平台管理等方面研究提出适合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特点和规律的发展对策建议与举措方法。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全面调研评价我国军队医疗服务保障发展现状,分析查找了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组织模式,并系统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分工协作机制与医疗资源的贯通共享机制;系统分析了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环境背景,提出了我军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策略和建议。
冯雪莲,叶晓花,蒲凤萍,潘丝娜,赵广臣[7](2019)在《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军各医院已基本实现了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型。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军改和医改"双重改革的新形势下,军队医院面临诸多挑战。要实现强军目标和"破除和平积弊,聚焦备战打仗"的要求,军队医院就必须顺应改革形势,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审视为部队服务工作。近年来,作者所在医院以聚焦打仗为主线,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以提高为部队服务质量为抓手,聚力为部队提供更有温度、更有质量、更有内涵的医疗保健服务,使多项"服务举措"落地见效。作者总结部分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如何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进行了思考。
杨义渊[8](2018)在《融合发展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融合发展是当前新疆兵地关系的主旋律。在新时代新背景,科学处理兵地关系,探索兵地行政协同治理,不仅是持续发挥兵团特殊作用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及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举措。乌鲁木齐市兵地双方应根据中央部署,在顶层设计、利益分享机制、服务体系建设、公安维稳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兵地行政协同。本文立足兵地融合发展大背景,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兵团第十二师和乌鲁木齐市地方政府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兵地在协同发展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同时运用协同治理、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尝试建立兵地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探索如何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首先,对乌鲁木齐市兵地融合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当下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其次,通过博弈分析,论证了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利与弊,构建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用于指导兵地行政协同政策机制的制订和执行、协同平台建设、监管机制优化升级等;最后,在对兵地融合发展前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加强兵地行政协同顶层设计、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深化干部人才交流、统筹城镇和园区规划建设、公安维稳等方面,提出推进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闫金波,郝明华[9](2017)在《基于整合医学理念 构建一体化为兵服务新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合医学是医学从专科化向整体化发展的新阶段[1]。随着医学分科向纵深划分的不断深入,整合医学作为对传统医学观念的创新和革命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已在中西方医学界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近年来,武警山东总队医院适应医改和军队改革新形势,结合整合医学理念,创新方法、标准与平台,初步建成了以一体化卫勤保障中心为管理平台、以军人病区为保障基础、以创伤急救中心为服务
董斌,肖冬松,唐栋,王晓岭[10](2016)在《凝神聚气 共绘蓝图——“繁荣军事文艺打造强军文化”研讨会文稿摘编》文中研究表明研讨会通过大会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围绕"繁荣军事文艺打造强军文化",就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代表们直面问题,深入思考,相互切磋,形成共识,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代表们一致认为,军事文艺创作必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精神动力,必须助力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实现,必须满足部队文化建设需要和官兵文化需求;部队艺术教育必须"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必须加快转型和改革,为部队输送能够担当强军文艺建设重任的文艺人才。
二、打造为兵服务新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打造为兵服务新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新体制下集团军医院转型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集团军医院发展现状分析 |
1.1 战位意识不够强 |
1.2 中心工作不突出 |
1.3 内涵建设不充分 |
2 集团军医院转型的几点思考 |
2.1 转变思想观念,由“和平积弊”向备战打仗转变 |
2.1.1 摆脱松懈麻痹思想 |
2.1.2 摆脱经济主导观念 |
2.1.3 摆脱单一保障思维 |
2.2 转变研训方式,由在营训练向实战卫勤准备转进 |
2.2.1 突出实战性 |
2.2.2 增强机动性 |
2.2.3 强化前瞻性 |
2.3 转变服务模式,由平时保健康向战时保打赢转换 |
2.3.1 抓好基层临床军医轮训 |
2.3.2 抓好麻醉军医轮训 |
2.3.3 抓好小特专业卫生士官轮训 |
2.4 转变发展路径,由联勤抓建向队属职能转型 |
2.4.1 改革调整牵引 |
2.4.2 战创伤学科牵引 |
2.4.3 信息化牵引 |
2.4.4 应急任务牵引 |
2.5 转变作风形象,由“沉疴顽疾”向行业重塑转化 |
2.5.1 强组织 |
2.5.2 强监督 |
2.5.3 强文化 |
3 集团军医院转型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
3.1 全局规划,找准定位,做好顶层设计,确立转型方向 |
3.2 设定标准,制定方案,领导机关带头,强化转型组织 |
3.3 区别任务,集中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快转型速度 |
3.4 量化考评,有效激励,及时跟踪问效,确保转型质量 |
(2)双改革背景下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研究 ——以军队某综合性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医院经费管理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双改革 |
2.1.2 军队综合性医院 |
2.1.3 医院经费管理 |
2.2 医院经费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 |
2.2.1 规模经济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对本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双改革背景下的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分析 |
3.1 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基本概况 |
3.1.1 卫生经费供给方式 |
3.1.2 卫生经费投入使用情况 |
3.1.3 财经管理情况 |
3.2 双改革背景下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的特点 |
3.2.1 经费供给由“自谋自筹”向“军费保障”转变 |
3.2.2 资产管理由“重钱轻物”向“钱物并重”转变 |
3.2.3 预算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绩效管理”转变 |
3.2.4 成本管理由“传统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 |
3.2.5 经费结算由“分条块审批”向“一体化统管”转变 |
3.3 双改革对军队综合性医院的影响分析 |
3.3.1 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
3.3.2 军队医院面临的机遇 |
3.3.3 军队医院面临的挑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军队某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案例分析 |
4.1 调研背景 |
4.2 调研访谈 |
4.2.1 访谈提纲设计 |
4.2.2 访谈内容总结 |
4.3 医疗数据分析 |
4.3.1 医疗人次数据 |
4.3.2 经费收入数据 |
4.3.3 经费支出数据 |
4.3.4 医保数据 |
4.3.5 军免医疗经费数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的优化策略 |
5.1 抓管理理念把握经费投向与投量 |
5.1.1 转变经费管理理念 |
5.1.2 把握经费投向与投量 |
5.2 抓适度规模打造强势学科 |
5.2.1 开展规模经济研究适度发展 |
5.2.2 主动适应医改政策发挥特色优势 |
5.3 抓科学管理改革经费管理模式 |
5.3.1 建立高效的卫生经济管理机构 |
5.3.2 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机制 |
5.4 抓监督制约确保高效运营 |
5.4.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
5.4.2 建立持续动态的资产监查机制 |
主要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非结构式访谈提纲 |
致谢 |
附件 |
(3)医院信息化为部队服务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化为部队服务模式的鲜明特点 |
1.1“服务化”诊疗过程 |
1.2“全时空”保障手段 |
1.3“智慧化”卫勤能力 |
2 信息化为部队服务模式的配套举措 |
2.1 一站就诊优化官兵就诊流程 |
2.1.1线上预约挂号 |
2.1.2自动诊间划价 |
2.1.3 快捷诊间转诊 |
2.1.4 检验自助打印 |
2.2 网络门诊延伸卫勤保障模式 |
2.2.1 挂号问诊 |
2.2.2 报告解读 |
2.2.3 预约处置 |
2.2.4快递送药 |
2.2.5 常见病随访 |
2.3 军人第一强化军人首位意识 |
2.3.1 排队叫号优先化 |
2.3.2 满意度测评网络化 |
2.3.3 军人专区数字化 |
3 讨论 |
(4)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劳动关系 |
2.1.2 劳动争议 |
2.1.3 劳动关系预警系统 |
2.2 劳动关系预警研究现状 |
2.2.1 劳动关系预警主体 |
2.2.2 劳动关系预警影响因素及预警指标 |
2.2.3 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构建 |
2.3 军队医院劳动关系研究现状 |
2.4 理论依据 |
第三章 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的筛选与构建 |
3.1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的初步设计 |
3.1.1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构建的框架及侧重点 |
3.1.2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选取的原则 |
3.1.3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的初选 |
3.2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研究专家的确定 |
3.2.1 专家基本情况 |
3.2.2 专家的可靠性分析 |
3.3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的确立 |
3.3.1 专家征询问卷的设计 |
3.3.2 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 |
3.3.3 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 |
3.3.4 第三轮专家意见征询 |
3.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 |
3.4.1 层次分析法的介绍 |
3.4.2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权重的计算 |
3.4.3 劳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西安A军队医院为例 |
4.1 西安A军队医院基本情况及劳动关系预警评分结果 |
4.2 西安A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现状评价 |
4.2.1 劳动关系中外部环境方面的现状 |
4.2.2 劳动关系中工作场所方面的现状 |
4.2.3 劳动关系中员工个人需求方面的现状 |
4.3 西安A军队医院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4.3.1 劳动关系中外部环境方面的问题 |
4.3.2 劳动关系中工作场所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3 劳动关系中个人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
4.4 改善西安A军队医院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
4.4.1 改善劳动关系中外部环境的对策建议 |
4.4.2 改善劳动关系中工作场所的对策建议 |
4.4.3 改善劳动关系中个人需求的对策建议 |
第五章 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的评价 |
5.1 指标的整合性 |
5.2 指标的区分性 |
5.3 指标的实用性 |
第六章 总结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分析 |
1.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 |
1.3.3 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
1.3.4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 |
1.3.5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调查研究法 |
1.4.3 比较研究法 |
1.4.4 统计学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医联体发展现状分析 |
2.1 国外医疗联合体的研究进展情况 |
2.1.1 美国 |
2.1.2 英国 |
2.1.3 新加坡 |
2.2 外军医疗保障军民联合研究进展情况 |
2.3 国内医疗联合体的研究与实践进展情况 |
2.4 我军医疗联合体研究发展趋势 |
2.5 医疗联合体的相关概念 |
第3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环境背景分析 |
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形势要求 |
3.1.1 外军全维、强健、能力医学观念的发展更新,军人健康模式和标准的转变刻不容缓 |
3.1.2 国家利益的拓展和军队使命任务要求,服务和保障战斗力生成日益突显 |
3.1.3 现代军事作业能力的形势任务与需求变化,军人能力强健模式转型亟需推进 |
3.1.4 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生物化科技革命初露端倪,创新性工作方式模式和前瞻性理论研究急待开展 |
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
3.2.1 党和国家出台的医疗卫生政策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
3.2.2 国家、军队全面深化改革和军队医疗卫生政策的颁布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
3.2.3 国外可参考的成熟管理模式有利于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的发展 |
3.3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 |
3.3.1 管理体制与配套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法律地位有待提高 |
3.3.2 高原边防哨所部队驻地医疗条件差,医疗联合体实施困难 |
3.3.3 区域型军民融合模式不够成熟,官兵应有权益保障不力 |
第4章 我军军民融合式医疗保障现状调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调查实施步骤 |
4.1.2 问卷编制 |
4.1.3 信效度检验 |
4.1.4 问卷发放 |
4.1.5 问卷结果计算机录入 |
4.1.6 问卷结果统计 |
4.2 结果 |
4.2.1 基层部队调查结果分析 |
4.2.2 部队卫生机构调查结果分析 |
4.2.3 军队医院调查结果分析 |
4.2.4 地方医院调查结果分析 |
4.3 结论 |
4.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相关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
4.3.2 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
4.3.3 部队官兵和军地医务人员了解医联体的程度不高 |
4.3.4 军地医务人员认可医联体的程度偏低 |
第5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 |
5.1 组建形式 |
5.1.1 城市区域军民融合型医联体 |
5.1.2 县域军民融合型医联体 |
5.1.3 跨区域军民融合型专科医联体 |
5.1.4 边远艰苦地区军民融合型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平台 |
5.2 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
5.2.1 组织领导 |
5.2.2 职责分工 |
5.3 保障方式 |
5.3.1 建立就诊取药绿色通道 |
5.3.2 畅通内部转诊渠道 |
5.3.3 支援帮带基层 |
5.4 医疗资源调配机制 |
5.4.1 人力资源内部流动常态化 |
5.4.2 信息平台一体化 |
5.4.3 辅诊检查设施共享化 |
小结 |
第6章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
6.1 聚焦强军胜战目标,探索构建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组织体系 |
6.1.1 明晰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管理组织架构 |
6.1.2 做好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顶层设计筹划 |
6.1.3 拓展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各级功能定位 |
6.2 聚力配套政策制度,助力区域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转型 |
6.2.1 健全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政策法规 |
6.2.2 完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制度机制 |
6.2.3 制定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业务标准 |
6.3 紧盯保障能力提升,多手段锤炼专业队伍技术水平 |
6.3.1 加强基层部队卫生人员集中管理模式论证 |
6.3.2 建强区域型卫生专业技术训练平台 |
6.3.3 健全部队卫生人员终身培训教育机制 |
6.3.4 畅通区域型医疗联合体部队卫生人员成长渠道 |
6.4 着眼互联互通需求,构建区域型医疗联合体一体化信息平台 |
6.4.1 研发一体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网络信息系统 |
6.4.2 拓展远程医学信息网络应用范围 |
6.4.3 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
6.4.4 着力改进数据传输通信手段 |
6.5 着眼多样化功能需求,打造区域型医疗联合体核心支撑 |
6.5.1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医疗急救中心 |
6.5.2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卫生装备维修中心 |
6.5.3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健康维护中心 |
6.5.4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6.5.5 建立军队区域型医疗联合体心理服务中心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分析讨论 |
7.3.1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尚需进一步细化论证 |
7.3.2 军队区域型医联体配套政策标准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在聚焦备战打仗上见成效 |
1.1 不断增强为部队服务意识 |
1.2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养 |
1.3 坚持“卫勤与官兵同在” |
1.4 开展卫勤学术研究 |
2 在创新服务举措上下功夫[8-12] |
2.1 开创“新窗口”, 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
2.2 推出新举措, 提供有内涵的服务[13] |
2.3 增强“新质效”, 提供有质量的服务[19-20] |
3 在提高官兵健康水平上求进步 |
(8)融合发展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
2.2 理论依据 |
第3章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的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 |
3.1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的历史演进 |
3.2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的现状概述 |
3.3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章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理论分析 |
4.1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博弈分析 |
4.2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框架的建构 |
第5章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基本思路 |
5.1 兵地融合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 |
5.2 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研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整合医学理念 构建一体化为兵服务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化一体化卫勤保障中心建设, 突出为兵服务管理工作一体化 |
1.1 建立门诊诊疗一体化服务平台 |
1.2 完善卫勤保障一体化工作体系 |
1.3 探索一体化基层帮带模式 |
2 完善病区服务要素, 实现军人伤病员“医教训管”同步实施 |
2.1 规范医疗 |
2.2 同步教育 |
2.3 科学施训 |
2.4 严格管理 |
3 拓展创伤急救中心为兵服务功能, 构建平战结合创伤急救体系 |
3.1 设计集平战、军地保障功能于一体的创伤急救中心流程 |
3.2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勤保障快速救治通道和管理体系 |
3.3 优化创新战创伤救治方法和就诊流程 |
4 优化医院专业设置, 搭建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 |
4.1 注重专科集成, 合理控制规模 |
4.2 强化军事医学, 突出特色技术 |
4.3 坚持继承发展, 巩固优势学科 |
四、打造为兵服务新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体制下集团军医院转型建设的几点思考[J]. 郭建斌,朱君超,王江,赵霞. 人民军医, 2020(09)
- [2]双改革背景下军队综合性医院经费管理研究 ——以军队某综合性医院为例[D]. 杨馥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医院信息化为部队服务举措[J]. 陆婷娟,斯友良,施方也,胡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01)
- [4]军队医院聘用人员劳动关系预警指标研究[D]. 翟琳瑶. 西北大学, 2019(04)
- [5]浅谈新形势下部队医院如何做好为兵服务工作[J]. 吴晓玲,王妍,邹宏.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07)
- [6]基于军民融合的军队区域型医联体模式设计与策略研究[D]. 朱连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7]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做好为部队服务工作的思考[J]. 冯雪莲,叶晓花,蒲凤萍,潘丝娜,赵广臣. 人民军医, 2019(04)
- [8]融合发展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兵地行政协同治理研究[D]. 杨义渊.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6)
- [9]基于整合医学理念 构建一体化为兵服务新模式[J]. 闫金波,郝明华. 武警医学, 2017(10)
- [10]凝神聚气 共绘蓝图——“繁荣军事文艺打造强军文化”研讨会文稿摘编[J]. 董斌,肖冬松,唐栋,王晓岭.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