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机市场监督管理亟待加强(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东[1](2021)在《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文中提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技术支撑,农业机械对于提升农牧业生产率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近年来众多因素造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面临发展瓶颈,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是一个方面,而农机购置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农业机械购置投资相对来说是农户最大额的生产性投资,农户自身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往往难以满足购机资金需求,而不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情况,信贷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那么农户农机购置是否面临融资约束?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是否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行为?近年发展起来的融资租赁业务政府将其视为解决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金融创新服务,农机融资租赁作为一项有效缓解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金融创新服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提倡。但是一项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除了基于供给侧的考虑以外更应该基于需求者的视角进行设计,承租者农户作为参与主体是否愿意参与以及倾向于什么样的融资租赁合约方案是值得探讨的。鉴于此,本文选取通过对内蒙古部分盟市的农牧区进行调研获得一手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农户的农机购置行为以及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进行研究,总结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特征以及农机融资租赁的选择意愿及偏好,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1)尽管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但是农机购置需求依然旺盛,农户的自有财力无法满足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需求。农村普遍存在“小型农机无需融资,大型农机无处融资”现象。现有融资的金融机构渠道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机融资困难在于贷款额度小、利率高、到账时间长和周期不灵活,农户在购买农机时存在结构性融资约束问题。(2)基于农户农机购置的融资需求的调研数据,应用直接识别法识别在农农户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农户是否受融资约束是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其中需求型融资约束并不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而供给型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均有显着影响。除了本文重点探讨的融资约束因素以外,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等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和以往的研究文献一致。(3)基于承租人视角探讨农户对农机融资租赁的认知及参与意愿,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主要因素。农机购置过程中受到融资约束是选择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前提。农户除了基于自身条件的考虑,更关注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的费率水平、融资期限、抵押担保、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属性,其中抵押担保影响最大、其次是融资周期、最后是增值服务。而不同特征的农户对于这些属性的偏好也存在一定异质性,农户对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也不同。所以要想推广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必须从农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合约,创新模式。(4)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加大政府支农政策力度,破解农户农机购置需求的融资约束;加强新型金融模式宣传,提高农户农机融资租赁认知水平;加快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增强农机融资租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农机融资租赁各参与主体利益;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购置行为。从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特征的角度为农户个人农机投资不足提供新的解释,以期为国家下一步出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借鉴;(2)从承租方的微观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融资租赁的参与意愿,结合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分析基于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目的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这方面的文献做一点有益补充;(3)应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选择偏好。应用选择实验法探究农户对于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偏好及其支付意愿,以期为承租方在设计农机融资租赁合同方案或者国家出台鼓励农机融资租赁发展政策建议的时候提供现实参考。
申佩怀[2](2020)在《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兆霞[3](2020)在《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对于黑龙江农业发展给予了重要指示。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自然备受关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农业机械的事故率也非常高,导致农户返贫甚至倾家荡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机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农机保险目前是农机风险管理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研究和发展农业机械保险,对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黑龙江农机保险经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农机保险文献的研究整理和学习,阐述了农机、农机风险以及农机保险的概念和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机保险市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从农机保险的供给经营和服务情况两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的经营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同时,分析了陕西、河北、浙江的农机保险经营模式,从中取其精髓、借鉴其好的发展方式。最后,对黑龙江农机保险市场发展提出对策,旨在探究解决黑龙江农机保险政府引导、市场建设、经营主体经营质量提升以及培育农户客户群体等方面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黑龙江省的农机保险发展找到新模式,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提升我国农机保险以及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宋娜娜[4](2020)在《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中亚国家与我国睦邻友好,有着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背景。近年来,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农业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对新时代农业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制造行业有较快发展,与中亚国家相比,我国农机产品在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具有显着的比较优势。农机产品在满足本国农机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机产品出口,不仅能够促使农机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还将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机行业的发展。中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与我国农机出口贸易有密切联系,研究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出口影响因素、中国对中亚农机出口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其进行评述。基于2004-2018年的贸易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指标测算,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机产品贸易现状与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影响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的因素,本文首先对农机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市场规模等,并将这些因素进一步概括为三大要素,即我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进口国农机市场需求量和供需匹配度。本文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出口中亚的农机产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案例部分基于钻石模型对一拖集团农机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农机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基于以上研究,得出本文的结论:扩展引力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农机产值、两国人均GDP、人口总量、进口国农业产值、国家间接壤、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口国的贸易自由度、货币自由度、政府效率、政体水平、物流绩效对我国农机产品出口中亚具有促进作用,国家间距离、中亚国家劳均耕地面积则阻碍出口。CMS模型实证结果显示,竞争力效应是促进我国农机产品出口中亚的主要因素。案例研究表明,一拖集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农机产品结构仍不尽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进口国市场需求。结合本文的结论并联系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分别从国家、企业层面对农机出口提出对策建议。
刘欣[5](2019)在《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文中认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有效助推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普及。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在南北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环节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近两年来,部分丘陵山区县(市)农机购补资金使用量呈断崖式下跌,农机“产品少、住房少、行路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这些问题都对农机管理部门和生产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机械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农机社会化服务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作业与农田设施建设相统一”的转型升级改革,及时调整农机配套政策,着力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农业机械化环保、高效、舒适的新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生产作业习惯等精准施策。基于此,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江西省2008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及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改革进程,梳理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数据,并在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由高速发展阶段正式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改革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结论。同时,选取江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县——安福县、丰城市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两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的统计年鉴、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和典型案例材料等资料,尝试分析配套扶持政策等因素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通过走访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乡镇农机站开展座谈方式,收集基层当前在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机工业、精简操作流程、鼓励交流创新、加强源头管理、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引导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为相关地区农机化政策的改革调整提供参考。
米明伟[6](2019)在《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机械属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其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是推动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核心要素之一。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科技集中度越来越高,而农业机械正是承载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农业机械的出现是对于人类劳动能力的延伸,使农业生产突破了生产运营规模与生产效率的局限,在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发展等级、发展水平。欧美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是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0亿千瓦,农机工业产值达4500亿元,已经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主要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农机生产制造、质量效率、机械化程度、营销策略、服务理念、服务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这主要源于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与此同时,生产力水平还仍旧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前急需逐步推进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运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推动农业发展,并逐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但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深入,农机行业面临着生存压力和行业大洗牌。本文以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对影响黑龙江农机公司(农机流通销售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公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机公司当前拥有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详细刻画后,提出了4C营销理论指导下黑龙江省农机公司的营销策略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为黑龙江省农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武佳[7](2019)在《农机购置与报废补贴政策的协同性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随后,在2012年选取部分省份作为试点开始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旨在解决目前农机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等问题。近年来,农机补贴依然是引导农机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从不同环节作用于农机市场,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发挥好两项政策协同的作用优势,有助推动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动农机节能减排、促进农机安全生产、激发农机消费市场活力。本文在充分阅读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政策协同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后,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评述。随后,本文以对山东省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状况的了解为基础,深入山东省临沂市进行调研,首次对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进行政策量化及协同性研究。具体来说,即通过对目前农机政策实施的现状以及现行的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梳理和研究,确定政策力度,归纳出政策的目标体系及措施体系,并以目标体系和措施体系为基础,对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进行量化,计算出两项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年度值,进而计算出协同度。最后结合协同性分析给出政策实施的现存问题以及对应的对策建议。经过分析,影响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发挥协同作用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捆绑、政策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和不明确性以及补贴依据和补贴要求等,而外部环境的阻碍主要来自法律法规、技术瓶颈、主体参与积极性和监管这四个方面。未来提升两项政策的协同性,发挥政策的协同作用主要从提高两项政策的可操作性、加强农机科研创新与完善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来展开。通过对国家层面现行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研究分析,深入调研基层实践,了解了农机主管部门、农机户以及报废农机回收拆解企业在两项政策实施中的直接感受,找出当前我国农机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提高两项政策的协同性,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在政策的实施中,逐渐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拓宽农机服务领域,持续完善政策运行机制,更好地规范农机消费市场。
车雯[8](2018)在《石河子开发区建立农机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基础性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装备的需要趋向于高质量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农业主产区的新疆而言,机械化水平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因素,在本文的研究中,是以石河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阅读与SWOT分析方法探讨了农机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新疆石河子在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农业机械装备行业优势得到凸显,由此出现了新的一批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包括天露、天佐、科神以及天振等;与此同时,新疆石河子将全国规模最大的生产棉花机械公司、全国最大的生产节水器的公司、全国最大的生产引犁公司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精量播种机械公司集中了起来。产值约占全疆农机装备制造业产值的40%,这都夯实了石河子作为农业机械装备大市的优势地位,但是分析结果表明,石河子农机产业园在发展规化中面临龙头企业缺少、品牌建设不足、人才欠缺等诸多劣,同时面临市场严峻的挑战,据此,石河子农机产业园应该在发展规划中,立足于科学化的项目总体定位、项目规划构想,合理确立发展建设方向与发展建设思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加上游与下游的企业,为农机产业的产品制造与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物资供给、公共服务等条件,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优势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大幅提高,这也就成为农机产业园促进关联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同时要为农机产业园的发展规划从产业优惠政策、人才技术队伍、农机龙头企业、关联产业等方面提供保障。
胡幼棠[9](2018)在《云南洪顺甘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阶段,我国农业持续存在着规模小和商业模式陈旧的问题。2017年,全国范围内规模以上的农机企业共有2319家,总体年收入为4283.68亿元,只近似于三家国际行业翘楚一年的总营业额①。而在云南,专门用于对农业科技领域的财政专项的资金拨款也不充足,2017年此数据为2100万元,而2010年为3700万元,七年间缩减度达43.2%②。另外,在特殊的客观自然环境、农业产业特有机制、以及不成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因素的限制下,云南的农机企业实际发展受到较多制约,诸如经营成本逐步增长、竞争愈发激烈、农机产品的同质化情况尤为严重,致使企业利润被上述各项制约因素挤压。2017年,全省农业机械行业平均利润率在2016年为6.08%,2017年降至5.71%,企业经营亏损率为8.93%③。因而在此背景下,农机经营企业需要改变思路,以农机价值链的拓宽与延长为目标、以服务形式的链条化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为创新点进行商业模式的改革。本文立足国内农机发展实际,以云南洪顺甘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运用商业模式理论对农机经销企业的资源配置、核心竞争力、客户关系以及产业链定位等要素进行分析,依托商业模式、价值链、融资租赁、开放式创新和蓝海战略等理论,从企业的核心业务、利益相关者、价值主张、渠道等各个方面要素出发,分析案例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即传统的农机设备销售方式存在哪些桎梏,并分析该企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探索企业经营发展模式的创新之路。本文运用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产业思维以及平台思维等对农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探析,立足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为企业自身和农机用户创造经济效益,以信息化、集约化的发展思维来促进农机销售产业链的增值,以融资租赁的创新经营模式分析促进农机销售的途径,以期探索出适合农机经销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模式,以及思考间接推动云南省农业金融发展和完善的可能性。
陈妮萍,姚雷,肖宝塔[10](2017)在《西安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2015年6月,西安市蓝田县泄湖镇麻坡村二组村民,就高陵机手在该村作业时小麦抛洒严重一事,因协调未果,投诉到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蓝田县农机管理站了解实际情况,深入该村作业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实地对抛洒情况进行取样。调查组分别在36户村民提供的53.9亩麦田中,以科学标准的方法,随机取样5份。小样带回后,经过除杂、晾晒等流程后,进行了称量,确
二、农机市场监督管理亟待加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机市场监督管理亟待加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及结构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机械 |
2.1.2 农机购置行为 |
2.1.3 融资租赁 |
2.1.4 农机融资租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理论 |
2.2.3 融资租赁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3.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机理分析 |
3.1.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内在动因 |
3.1.2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 |
3.1.3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效应分析 |
3.2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机制分析 |
3.2.1 融资约束的类型识别 |
3.2.2 农户融资约束直接识别法基本步骤 |
3.2.3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测算理论分析 |
3.3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3.3.1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理论分析 |
3.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分析 |
3.4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理论分析 |
3.4.1 农户融资行为理论分析 |
3.4.2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的理论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农业机械化及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
4.1.1 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
4.1.2 农业机械保有量下降,农机投资后劲不足 |
4.1.3 农机行业交易遇冷,在竞争中进行结构性调整 |
4.2 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4.2.1 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 |
4.2.2 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4.2.3 农业机械融资租赁发展存在的问题 |
4.3 本章小结 |
5 调研样本特征及农户农机购置金融服务供求分析 |
5.1 调研情况简介 |
5.2 样本特征描述 |
5.2.1 受访户主基本特征分析 |
5.2.2 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
5.2.3 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
5.3 农机保有情况及购置需求分析 |
5.3.1 农户农机保有状况分析 |
5.3.2 农户农机需求情况分析 |
5.4 调研样本金融服务供求特征分析 |
5.4.1 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
5.4.2 金融服务供给特征分析 |
5.5 农机购置金融服务状况分析 |
5.5.1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
5.5.2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供给情况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6.1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过程分析 |
6.1.1 需求型融资约束 |
6.1.2 供给型融资约束 |
6.1.3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结果 |
6.2 农户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
6.2.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
6.2.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6.2.3 实证结果分析 |
6.3 农户融资约束程度测算 |
6.3.1 模型构建 |
6.3.2 变量选取 |
6.3.3 实证结果分析 |
6.3.4 融资约束程度估算 |
6.4 本章小结 |
7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研究 |
7.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
7.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1.2 模型设定 |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7.2.1 数据来源 |
7.2.2 变量选取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7.3.1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意愿影响 |
7.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规模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8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缓解融资约束视角 |
8.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
8.1.1 理论分析 |
8.1.2 模型设定 |
8.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8.2.1 数据来源 |
8.2.2 变量选取及描述 |
8.3 实证结果分析 |
8.3.1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 |
8.3.2 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3)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机 |
2.1.2 农机风险 |
2.1.3 农机保险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产业政策理论 |
2.2.2 农业保护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现状分析 |
3.1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发展历程 |
3.1.1 起步阶段(1980-2013) |
3.1.2 发展阶段(2014年---) |
3.2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现状 |
3.2.1 农机保险市场供给规模不断增加 |
3.2.2 商业保险公司农机保险服务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农机保险经营存在的问题 |
4.1.1 农机保险管理措施不完善 |
4.1.2 农机保险经营市场缺乏规范 |
4.1.3 农机保险产品经营风险高 |
4.1.4 农机保险产品收益低 |
4.2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政策滞后影响经营积极性 |
4.2.2 农机保险经营市场体系不完善 |
4.2.3 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意愿有限 |
4.2.4 产品宣传与服务缺失 |
4.3 本章小结 |
5 国内其他省份的农机保险经营经验与启示 |
5.1 其他省份农机保险的经营经验 |
5.1.1 陕西省农机保险经营情况 |
5.1.2 河北省农机保险经营情况 |
5.1.3 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情况 |
5.2 其他省份农机保险经营对黑龙江的启示 |
5.2.1 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
5.2.2 农机保险市场体系完善 |
5.2.3 农机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
5.2.4 商业保险公司宣传取得实效 |
5.3 本章小结 |
6 提升黑龙江农机保险经营能力的对策 |
6.1 强化政府扶持与行政监督 |
6.1.1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
6.1.2 强化农机保险作用宣传 |
6.2 优化农机保险经营市场发展环境 |
6.2.1 促进农机保险经营市场体系建设 |
6.2.2 创新保险公司农机保险服务机制 |
6.3 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经营能力 |
6.3.1 提升农机保险产品服务水平 |
6.3.2 强化保险公司自身能力建设 |
6.4 培育农户参加农机保险意识 |
6.4.1 加大农机保险宣传力度 |
6.4.2 加强农机安全教育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农机产品出口的研究 |
1.2.3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的研究 |
1.2.4 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 |
1.4.1 创新点 |
1.4.2 局限性 |
第2章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
2.1 中亚市场概述 |
2.2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规模 |
2.3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结构 |
2.4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2.4.1 出口贸易的特点 |
2.4.2 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中国农机产品出口中亚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 农机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
3.1.1 经济因素 |
3.1.2 政治因素 |
3.1.3 市场规模 |
3.1.4 其他贸易相关因素 |
3.2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 |
3.2.1 农机产品的竞争力 |
3.2.2 供需匹配度 |
3.2.3 进口市场需求量 |
第4章 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农机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4.1.2 模型构建 |
4.1.3 模型检验 |
4.1.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2 基于CMS模型的农机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理论 |
4.2.2 模型设定 |
4.2.3 数据来源及农机产品分类 |
4.2.4 CMS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拖集团农机出口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
5.1 一拖集团概况 |
5.2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机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
5.2.1 生产要素 |
5.2.2 需求状况 |
5.2.3 相关支持性产业 |
5.2.4 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 |
5.2.5 政府行为和机遇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国家层面对策 |
6.2.2 企业层面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附录 |
(5)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
1.1.2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政策背景 |
1.1.3 南方农机化现实背景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农机化发展及政策选择研究综述 |
1.2.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效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
1.3.1 选题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2 国外农机化政策实施情况及经验 |
2.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政策 |
2.1.1 韩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1.2 美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1.3 日本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1.4 德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
2.2 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经验借鉴 |
2.2.1 发展农机工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
2.2.2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径 |
2.2.3 多元扶持政策是助推农业机械化的动力 |
2.2.4 完备法律体系是护航农业机械化的保障 |
3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式与成效 |
3.1 江西省农机化发展情况 |
3.2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方式 |
3.2.1 2008年以前江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式 |
3.2.2 2009年~2012年“差价购机”模式 |
3.2.3 2013年“全价购机”模式 |
3.2.4 2014年“自主购机”模式 |
3.2.5 2015~2017年“双补贴”模式 |
3.2.6 2018年“三合一”补贴模式 |
3.3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
3.3.1 资金使用情况及分析 |
3.3.2 补贴资金地域分布 |
3.3.3 补贴机具类型分布 |
3.3.4 补贴产品企业分布 |
3.4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典型案例分析 |
3.4.1 安福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析 |
3.4.2 丰城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析 |
3.5 小结 |
4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政策实施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
4.1.1 流程复杂制约政策高效实施 |
4.1.2 配套政策可操作性有待提升 |
4.1.3 队伍薄弱影响农机部门履职 |
4.2 农机市场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
4.2.1 耕收环节市场趋于饱和 |
4.2.2 消费需求发生显着变化 |
4.2.3 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畸形 |
4.3 技术推广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
4.3.1 机插秧推广成效有限 |
4.3.2 合作社发挥作用不足 |
5 完善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 |
5.1 精简操作流程,努力提升政策可操作性 |
5.2 振兴农机工业,积极推广环保机具应用 |
5.3 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农机市场有序竞争 |
5.4 多元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组织 |
6 总结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1.2.1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2 理论基础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黑龙江农机公司营销环境及现状分析 |
2.1 黑龙江农机公司营销内部环境分析 |
2.1.1 黑龙江农机公司简介 |
2.1.2 黑龙江省农机公司销售情况 |
2.1.3 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现状 |
2.1.4 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问题 |
2.2 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
2.2.1 基于PEST分析理论的宏观环境分析 |
2.2.2 行业环境分析 |
2.3 黑龙江省农机公司SWOT分析 |
2.3.1 SWOT各要素的识别与整理 |
2.3.2 SWOT矩阵构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策略设计 |
3.1 消费者策略 |
3.1.1 找准目标群体 |
3.1.2 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 |
3.2 愿意付出的成本策略 |
3.2.1 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
3.2.2 调查消费者心理价格 |
3.2.3 实现第三方支付 |
3.3 便利策略 |
3.3.1 营销渠道策略 |
3.3.2 线上线下策略 |
3.4 沟通策略 |
3.4.1 企业的营销策划 |
3.4.2 顾客体验式沟通 |
3.4.3 多渠道全方位立体传播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黑龙江农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4.1 组织管理 |
4.1.1 业务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 |
4.1.2 渠道管理和监督 |
4.1.3 整合营销模式 |
4.2 营销网络建设 |
4.2.1 营销系统建立和经销商选择 |
4.2.2 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 |
4.2.3 经销渠道网络化布局 |
4.3 客户关系建设 |
4.3.1 建立网络社群 |
4.3.2 建立大数据 |
4.3.3 挖掘潜在需求 |
4.4 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
4.4.1 建立营销培训机制 |
4.4.2 加强终端用户培训 |
4.4.3 完善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
4.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7)农机购置与报废补贴政策的协同性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
3.1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背景 |
3.2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目标体系 |
3.3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 |
3.4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协同性评估 |
4.1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协同性的含义 |
4.2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协同性评估 |
4.3 发挥政策协同作用的阻滞因素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高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协同性的对策建议 |
5.1 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现存问题 |
5.2 提高农机购置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协同性的途径及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石河子开发区建立农机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机产业园区建设与与运作的文献综述 |
1.2.2 农机产业园区发展中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3 农机产业园区发展中产业集群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1.2.4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新疆农业及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
2.1 新疆农业发展概况 |
2.1.1 新疆农业发展历程及概况 |
2.1.2 新疆农机产业发展历程及概况 |
2.2 新疆农机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 |
2.2.1 农机开发技术水平低,相关政策支撑力差 |
2.2.2 企业用地与资金受限,影响企业发展 |
2.3 乌昌石地区相关产业园发展情况 |
2.4 石河子农业及农机产业发展现状 |
2.4.1 石河子农业发展现状 |
2.4.2 石河子农机市场现状 |
2.4.3 石河子农机行业发展现状 |
第3章 石河子农机产业园项目规划 |
3.1 项目的简要介绍 |
3.2 项目的内容 |
3.2.1 立项依据 |
3.2.2 项目意义 |
3.2.3 项目的内容及目标 |
3.2.4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
3.2.5 需求预测与分析 |
3.2.6 完成项目采用的方法 |
3.3 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
3.4 政府支持与管理 |
3.4.1 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与投资方向 |
3.4.2 当地政府对该项目的鼓励措施与支持 |
3.4.3 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4章 对于建设农机产业园的保障措施 |
4.1 制定和实施产业优惠政策 |
4.2 加大人才技术队伍建设 |
4.3 建立农业园区对我区的影响 |
4.3.1 引进农机龙头企业 |
4.3.2 培养与应用龙头企业 |
4.4 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 |
4.4.1 科学合理性的规划布局 |
4.4.2 优化农机产业园产业结构的开发模式 |
4.5 搭建农机产业园产业互动的平台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9)云南洪顺甘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的思路 |
1.2.2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商业模式 |
2.1.2 商业模式创新 |
2.1.3 融资租赁 |
2.1.4 农业集约化 |
2.2 相关理论 |
2.2.1 价值链 |
2.2.2 蓝海策略 |
2.2.3 开放式创新 |
2.3 文献综述 |
2.3.1 关于商业模式的内涵 |
2.3.2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 |
2.3.3 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 |
3 云南洪顺甘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2 商业模式要素分析 |
3.2.1 价值配置 |
3.2.2 目标群体 |
3.2.3 分销渠道 |
3.2.4 客户关系 |
3.2.5 价值主张 |
3.2.6 核心资源 |
3.2.7 利益相关者 |
3.2.8 成本结构 |
3.2.9 盈利模式 |
3.3 原有商业模式存在问题 |
3.3.1 市场竞争加剧 |
3.3.2 客户支付能力相对不足 |
3.3.3 客户期望值升级 |
3.3.4 盈利模式单一 |
3.3.5 经营成本越来越高 |
3.3.6 多代理制拆分市场 |
3.3.7 电商及二手市场挣食 |
4 云南洪顺甘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
4.1 农机融资租赁模式的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4.1.2 劣势分析(Weakness) |
4.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
4.1.4 威胁分析(Threats) |
4.1.5 总结 |
4.2 原有模式问题解决思路 |
4.2.1 转移竞争焦点 |
4.2.2 解决客户资金问题 |
4.2.3 满足客户期望 |
4.2.4 拓宽盈利模式 |
4.2.5 以开源代替节流 |
4.2.6 发掘潜在客户 |
4.2.7 以服务创优势 |
4.3 销售模式创新 |
4.3.1 直接融资租赁 |
4.3.2 售后回租 |
4.3.3 联合租赁 |
4.3.4 杠杆租赁 |
4.3.5 厂商租赁 |
4.4 服务模式创新 |
4.4.1 智能管理服务 |
4.4.2 农资平台服务 |
4.4.3 财务顾问服务 |
4.4.4 租金优化服务 |
4.4.5 政策宣传服务 |
4.5 价值链延伸 |
4.5.1 客户价值延伸 |
4.5.2 合作伙伴价值延伸 |
4.5.3 供应商价值延伸 |
5 风险防范与保障措施 |
5.1 存在风险 |
5.1.1 信用风险 |
5.1.2 租赁物的自身性质风险 |
5.1.3 租赁物的物权变动风险 |
5.1.4 环境因素风险 |
5.2 防范措施 |
5.2.1 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5.2.2 租赁物自身性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5.2.3 租赁物物权变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5.2.4 环境因素风险的防范 |
5.3 保障措施 |
5.3.1 简化服务流程 |
5.3.2 二手设备回购 |
5.3.3 加强宣传力度 |
5.3.4 呼吁政府支持 |
5.3.5 加强内部管理 |
5.3.6 提高人员素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西安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安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现状 |
二、存在问题和对策 |
四、农机市场监督管理亟待加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D]. 王彦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转型升级战略研究[D]. 申佩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研究[D]. 李兆霞.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4]中国对中亚农机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D]. 宋娜娜. 江苏大学, 2020(05)
- [5]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D]. 刘欣.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 [6]黑龙江省农机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米明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农机购置与报废补贴政策的协同性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武佳. 吉林大学, 2019(12)
- [8]石河子开发区建立农机产业园发展规划研究[D]. 车雯. 石河子大学, 2018(02)
- [9]云南洪顺甘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商业模式研究[D]. 胡幼棠. 云南大学, 2018(04)
- [10]西安市农机质量投诉监督现状及对策[J]. 陈妮萍,姚雷,肖宝塔.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