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压试验系统研制

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压试验系统研制

一、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态压力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攀,刘建臣[1](2022)在《国产磁悬浮轴承电驱管道离心压缩机组研发思路》文中提出与油润滑轴承压缩机组相比,磁悬浮轴承压缩机组更加高效、可靠、安全、环保。为了推动国产管道磁悬浮轴承机组的研发,介绍了磁悬浮轴承的基本构成、基本控制与保护、控制器的技术特点,从技术性能、安全环保、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比了磁悬浮轴承机组与油润滑轴承机组用于天然气管道增压的主要优势。对国内外磁悬浮轴承机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借鉴国外磁悬浮轴承机组设计理念与先进标准,梳理了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难点,从多角度提出了国产磁悬浮轴承机组的研发思路及建议。磁悬浮轴承机组在中国陆上天然气管道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对于中国天然气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工作升级具有深远意义,宜大力推动其产品研发工作。(图3,参33)

查睿[2](2020)在《液氦温区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探测技术和超导技术的蓬勃发展,作为其重要支撑的低温制冷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脉冲管制冷机在低温区无运动部件,具有可靠性高、机械振动小、寿命长、效率高、电磁噪声低等突出优点,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合备受青睐。多级脉冲管制冷机通过采用多级结构可获取更低的制冷温度且实现多个不同温区的制冷量。本课题在国内首次开展针对液氦温区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研究,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深入探索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运行机理,为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实现其在空间探测、低温超导等重要领域中的独立自主应用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澄清了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内部运行机理与损失机制建立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二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研究蓄冷器内部三种不可逆损失的所占比例和分布情况,分析第四段蓄冷器内部混合填料比例与损失的关系,优化出最优的填料比例,研究充气压力和工作频率对蓄冷器内部压降损失和非理想换热损失的影响。利用CFD模型分析了冷指内部的相位特性。研究工作频率和低温调相温度对蓄冷器内部相位分布的影响。根据第四级的制冷性能确定最优的工作频率和调相温度。(2)揭示了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级间耦合特性和性能耦合关系建立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数值分析模型。系统研究各级之间制冷温度的耦合关系,澄清各级制冷性能对其它级制冷性能的影响。研究输入功率、充气压力和工作频率对各级制冷性能的影响。对第四级冷指的蓄冷器和调相机构的几何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3)探索出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复合耦合结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新型结构,并完成复合耦合结构的优化设计。将四级高频脉冲管冷指的前两级和后两级设计成气耦合的结构,然后两者之间再进行热耦合。采用两台线性压缩机进行驱动,前两级和后两级的工质分别为He-4和He-3。(4)建立了四级复合耦合型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分析理论体系建立每一级冷指的?流模型,探索各级之间的质量分配和?流分配的基本原理。研究各级蓄冷器和脉冲管的几何尺寸对?流分布的影响,研究运行频率和输入功率对?流分布的影响。提出采用?效率来评估气耦合结构的复合制冷效率,模拟四级复合耦合型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制冷性能。(5)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四级高频脉冲管和制冷机样机并完成实验验证完成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设计、加工和装配,搭建实验台。研究压缩机运行参数对各级制冷性能的影响;研究各级之间制冷性能的相互影响与耦合关系;比较后两级分别采用He-4和He-3工质的制冷性能的差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前述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根据实验结果,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无负荷制冷温度分别为62.40 K、35.70 K、13.50 K和4.23 K。当采用He-3作为工质时,第三级冷指和第四级的制冷温度进一步降低到9.5 K和3.3 K。四级同时取冷的制冷量分别为:4.4 W/70 K、1.0 W/40 K、0.29 W/15 K和0.025 W/5 K。该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制冷性能已达到同类型机型的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际上四级脉冲管制冷机的最优性能为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得,无负荷制冷温度3.0 K,制冷量0.29 W/15 K和0.025 W/5 K)。

李泓霏[3](2020)在《天然气加气站能耗评价与技术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发现天然气可作为替代燃料以缓解车用汽油、柴油供应紧张的问题。我国经过近五十年的探索和推进,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已得到广泛应用。天然气加气站作为天然气燃料推广的基础设施之一,已在我国大量建成。然而在加气站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气站能耗也在大幅增长。因此,需要对加气站用能进行研究,对耗能设备进行能耗测试和能效水平分析,以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和管理方法,降低加气站运行成本,提高效益。本文在掌握各类加气站工艺流程与耗能环节的基础上,确定了加气站能耗分析总体方案,建立了涵盖CNG、LNG、L-CNG三大类共9项指标的加气站能耗指标体系,并重点对CNG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这一关键能耗指标进行研究。本文应用用能系统能量平衡原理,首次提出基于热力学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数学模型;同时研究确定了加气站能耗指标体系中其他8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这项研究填补了加气站能耗测试计算方面的空白。在确定各项能耗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统计学原理,结合加气站现场实际情况,明确了加气站现场测试要求与测试方法。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对全国范围内126台加气站的增压设备进行现场测试。测试过程及分析结果表明:加气站能耗指标测试和计算方法切实可行;降低槽车余压、增大槽车水容积可有效降低加气站能耗;得到目前我国加气母站与常规站单位加气量电耗的节能参考值;相关部门或企业可应用本文提出的加气站能耗指标测试和计算方法,按需结合抽样方法对加气站能耗进行测试以获得天然气加气站能耗指标的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从而加快推进加气站的节能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气站建设运行技术经济分析。将现场测试数据的计算与统计结果应用于加气站生产成本的估算,并给出各类场站的单位加气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以指导加气站建站方案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Matlab编程,综合考虑5种影响因素,对常用天然气运输车类型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加气站压缩机组的选型原则,推荐液压活塞式压缩机组作为加气子站的增压设备。

姜磊[4](2020)在《航改燃气轮机燃烧室头部结构参数及燃烧特性研究》文中认为航空发动机改型燃气轮机具有研制基础好、研发风险小、设计周期短、开发成本低、技术升级快等优势,可用于发电、分布式能源、天然气输气管线、机械驱动、坦克装甲车动力以及舰船推进等军民用非航空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产品谱系越来越完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广。英、美、俄罗斯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航空发动机基础在航改燃气轮机领域技术领先,并且其代表机型市场占有率高。我国的航改燃气轮机型号少,燃烧技术发展起步晚,借鉴国外成熟航改机型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改进,成为相对快速、经济地发展新型发动机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国内和国外在用的相当数量的航改燃气轮机的母型机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燃烧室燃烧技术滞后,存在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航改燃气轮机中应用较多的旋流杯环形燃烧室头部结构参数进行研究,为旋流杯燃烧室头部优化及性能改善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航改燃机燃烧室中燃气喷嘴和旋流杯文氏管的组合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单头部燃烧室性能验证实验;随后揭示了壁面及周期旋流边界条件下流场的异同,由此引出旋流喷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喷嘴间距设计的问题,系统分析了喷嘴间距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在对单元喷嘴以及喷嘴间距等结构参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头部燃烧室实验件,并完成了性能验证和指标考核。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1)基于单元喷嘴和单头部模型燃烧室开展了一系列冷热态实验研究。通过改变燃料喷嘴与旋流杯文氏管的组合结构以及旋流杯流通面积,研究了燃烧室的流阻特性、贫油点熄火特性、排放特性以及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燃料喷嘴嵌入旋流杯文氏管的深度对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和贫油点熄火极限都有影响,根据文氏管几何构型的不同,存在一个最佳的燃料喷嘴位置使上述性能最优;在相同入口气流参数下,增大旋流杯流通面积有利于减小总压损失系数、提高火焰稳定性以及降低火焰筒壁面振动幅度,但不利于促进燃料和空气掺混,导致污染物排放浓度增大。(2)针对壁面约束对流场结构的影响开展研究,并通过将单元喷嘴与多喷嘴的冷态流场进行对比,分析了喷嘴间相互作用对旋流流场的影响。发现相对于开放空间流场,在壁面约束作用下,回流区尺寸变小,旋流射流径向速度变小,轴向速度变大,回流强度增大;多喷嘴流场展现出了一些异于相同受限比条件下单元喷嘴流场结构的特点,在喷嘴相互作用区,速度脉动值明显增大,并且回流区尺寸也不相同。由此可知,旋流相互作用将引起喷嘴性能发生变化,有必要进行多头部燃烧室性能研究。(3)针对旋流喷嘴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喷嘴间距设计问题,实验研究了双喷嘴实验件在不同初始当量比下的最大联焰距离和火焰传播动态过程,并且还研究了喷嘴间距对贫油熄火当量比、冷热态流场、均方根速度场以及NO排放水平的影响规律,对燃烧室头部喷嘴间距设计和燃烧室性能提高有重要意义。结果显示:增大空气质量流量和初始当量比都有利于延长联焰距离,当量比每增加0.1,无量纲最大联焰间距增大0.2左右;所有双喷嘴结构的贫油熄火当量比都小于相同空气流量下单个喷嘴的情况,随着喷嘴间距减小,贫油熄火当量比先变小后增大,这种变化趋势是喷嘴间放热耦合与流动耦合相互竞争的结果;随着喷嘴间距减小,旋流射流逐渐融合并且射流峰值速度变大,喷嘴间相互作用区域内的均方根速度增大,分布区域变广,喷嘴作用明显增强;所有双喷嘴结构的NO排放量都大于相同入口条件下单个喷嘴的情况,随着喷嘴间距变小,NO排放水平升高。(4)基于优化的单元喷嘴结构和喷嘴间距设计参考,并参照原型机燃烧室火焰筒结构和尺寸,提出了新的三头部燃烧室实验件设计方案。结果显示除了由于入口空气没有预热温度较低导致燃烧效率低于考核指标外,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出口温度分布以及污染物排放均满足考核要求或优于原型机燃烧室性能,表明三头部实验件的头部优化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郭志钒[5](2020)在《基于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天然气冷却过程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被逐步替代。在太阳能与氢能等新能源获得规模化应用之前,作为相对清洁的能源,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日益显着的地位,液化天然气(LNG)技术作为天然气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其发展至关重要。针对现有天然气液化流程和装置中,广泛采用的板翅式换热器对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杂质容忍度低,易堵塞的核心问题。本文依托新型LNG冷箱研制和开发工程项目,采用理论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基于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新型天然气液化冷箱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基于能量与物料守恒,介绍了天然气流程设计计算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液化流程中各关键设备的热力学模型,设计并分析了采用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并给出各节点热力学状态参数。理论计算此液化流程单位能耗为0.467 KW·h/Nm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大温度跨度下钎焊板式换热器中天然气的冷却换热过程。基于合理简化假设,并重点考虑低温工质变物性插值拟合,主要模拟计算并分析了预冷、液化与过冷三台换热器的温度与压力特性。开展了新型冷箱实验测试,分别测试了冷箱的液化性能及其对于二氧化碳的容忍度,同时揭示了钎焊板式换热器中二氧化碳阻塞的现象与动态平衡过程。结果表明冷箱具有35000Nm3/d连续稳定出液能力,采用钎焊板式换热器(比表面积约为500m2/m3)的冷箱在原料气压力为3.3MPa,液化温度为-138℃并过冷至-150℃的条件下对于二氧化碳的容忍度为2000ppm-5000ppm,相较于采用传统的板翅式换热器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对比分析了理论设计、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平均误差为7.78%,验证了模拟计算采用的简化假设、数值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理论设计值与实验测试数据平均误差为4.08%,校核了设计参数并验证了理论设计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涉及大温度跨度下低温工质传热的钎焊板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并为天然气液化冷箱的工程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指导。

王瑶[6](2019)在《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原理与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往复压缩机在石油、化工、天然气运输等行业应用广泛,是企业的高能耗设备。由于其容积式压缩原理,往复压缩机存在压缩流量固定、与系统变化的气量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造成实际大量机组依赖回流阀进行流量调节,大量气体被压缩做功后通过回流阀流回进气管道,机组做功效率低,能耗高。因此对于往复压缩机而言,需要对其排气流量进行连续调节,使压缩机设备满足不同气量工况下高效运行的要求。目前已有的国外节能型气量调节技术及相关系统存在成本高、使用模式僵化、技术成果对国内封锁等问题,使其在国内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研发低成本、宽适用范围、高可靠性、高灵活性的压缩机节能流量调节技术,对实现国产压缩机组的高性能(高效率、工况自适应)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往复压缩机进气阀回流变流量调节的机理出发,基于流体动力学对变流量调节工况下的压缩机热力学循环特性和气阀运动规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优化改进了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方法,基于电液分体式原理设计了一套流量无级调控装置,并对调控系统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经过了实验与实际应用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首先,将进气阀延时关闭气体回流调节特性以及压缩机各级压力动态平衡引入压缩机工作循环模型,并将压缩机各进气阀作为独立启闭单元建模,建立了改进的变流量工况下往复压缩机工作循环理论计算模型。实现了变流量工况下气阀动力学和压缩腔热力学循环特性的计算分析,利用实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研究,揭示了进气阀回流节能调节的机理和特性。其次,提出了采用单周期均匀负荷回流调节、双周期差别负荷回流调节和多周期可调占空比回流优化组合的气量无级调节方法,进一步拓宽了压缩机组高效稳定运行工况范围和适用的压缩机转速范围。通过进气阀回流节能调节模型,分析了少量气阀参与回流的压缩机工作循环特征,提出了基于进气阀通流面积动态自适应调整的气量调节方法并开发了基于控制时序的非全部进气阀回流气量偏差补偿修正算法,为使用较少气阀实现气量无级连续调节、降低实际应用成本奠定了基础。构建了多级压缩机缓冲腔压力动态预测模型,可实现各级压力稳态特性与加入阶跃下的动态响应特性预测,为多级压缩机流量调控奠定了基础。针对多级多缸压缩机在变流量条件下,各级压力的变化是一个多耦合、时变、非线性强的复杂过程,研究并提出了多级压缩机系统嵌套式的多回路压力控制方法。继而,以一台DW2/12往复压缩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气阀液压卸荷机构与电气元件分离的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一个电气元件驱动多个液压执行机构的“一带多”架构设计设计了硬件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压缩机组全流量负荷范围的高效节能稳定调控。研制了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原理样机,并搭建了相关实验测试平台,在实验平台上对调控系统性能、无级气量调节与控制方法和不同流量负荷的运行工况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在流量调节原理与控制方法方面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然后,深入分析了卸荷器顶开力、顶开位移、顶出相位、执行机构撤回速度、气阀升程、气阀弹簧等参数对进气阀动态性能和压缩机热力循环的影响。并在功能完备保证节能效果的前提下,以低加工成本、少能量消耗、长寿命为目标对系统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提高了调控系统对机组的适用性,避免了变流量调节对机组和工艺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在国内多个石化企业的往复压缩机上应用了本文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进一步对本文往复压缩机气量调控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

马铭[7](2019)在《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振动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离心式压缩机是天然气处理厂的主要动设备,具有远距离输送、排气流量大的优点,但也具有发生喘振导致管道结构及其线路上的仪表、阀门等装置损坏而造成重大事故及经济损失的缺点。所以,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离心式压缩机系统的稳定度及防喘振系统的设置。本文以俄罗斯某天然气处理厂使用的PCL803型离心式压缩机为例,在研究离心式压缩机工作原理和防喘振机理的前提下,进行两个现场测试,分别是性能曲线测试和喘振线测试。性能曲线测试是将现场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在不同转速下离心式压缩机多变效率、多变能头、轴功率与压缩机流量的关系,确认控制系统各功能性能和安全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将实测性能曲线与设计性能曲线做对比,分析其偏差度,最终得到离心式压缩的流量-转速-多变能头和流量-转速-效率实测曲线。喘振线测试是分别测试65%、80%、90%、100%、105%转速下的5个喘振点,验证防喘控制和性能边界,并对照防喘振保护控制线,判断其设定值以保证压缩机单元处于安全工作的状态下。搭建压缩机单元HYSYS仿真平台,在实现动态模拟调整参数的过程中,对传统的“集中参数法”进行一定的改进,提出了“时间—空间梯度”方法,将两者组态研究,探究不同工况下管道式离心压缩机组喘振规律,探讨压缩机流量、阀门开度、阀门Cv值等因素对喘振工况的影响,确定消除喘振发生的措施。

黄孟瑶[8](2019)在《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循环性能实验台研制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往复式压缩机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生产系统影响重大,因此在实际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对压缩机进行性能实验来获得相关性能参数。通过对性能参数的分析和对实验工况的监测,对于促进改进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实验平台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平台测试系统研制、实验结果数据分析、气流脉动实验方案设计和气流脉动采集程序研制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了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循环性能实验方案。基于大型实验台架的试验方案,根据实际实验的工况确定小型闭式循环实验方案,用于验证闭式循环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实验系统设备进行选型计算然后进行实验系统的搭建与调试;(2)研制了小型活塞压缩机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台测试方案采用LABVIEW软件进行编程设计并结合PCI-1716板卡和ADAM4015模块研制设计了用于测量压力与温度的数据采集与测试软件;(3)压缩机性能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段试压的方法完成了实验系统不同管道在最大设计压力下的实验系统泄漏量的计算,然后通过二级节流的实验方案完成了节流降压实验,实现进排气压力的恒定系统稳定运行,验证了大型试验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风冷器的散热能力以及充气过程中压力和温度的动态特性变化。最后对对轴功率、排气量、指示功率、容积系数等性能参数随进气压力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为大型压缩机性能测试系统的方案提供论证和依据;(4)设计了小型活塞压缩机气流脉动实验的实验方案。基于原有的压缩机性能实验平台采取在压缩机排气管路安装缓冲罐以及不同尺寸的孔板的设计方案来研究缓冲罐和孔板对气流脉动的抑制作用;(5)小型活塞压缩机气流脉动实验测试程序的研制。采用PCI-1716板卡采集脉动压力,通过LABVIEW软件设计实验测量系统以及采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的滤波程序,能较好地实现对脉动压力的测量,并且抑制干扰信号的存在。

谭磊[9](2019)在《基于有限元的高压气缸动态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压气缸作为天然气压缩机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件,对压缩机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动态机械载荷和热载荷共同作用,高压气缸长期处在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常出现变形、裂纹甚至断裂等疲劳失效现象,从而导致压缩机的故障甚至引发重大的机械事故。为确保天然气压缩机的正常运作,对高压气缸进行研究是一项关键性的任务。本文以国内首座52MPa超高压天然气压缩机的工作气缸为研究对象,采用载荷耦合分析与动态响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运用材料力学、传热学、气体动力学、机械振动、疲劳损伤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有限元动态特性研究,探究其内部动态运行规律及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为天然气压缩机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52MPa天然气压缩机高压气缸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况,对高压气缸工作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动态和静态载荷进行了重点而细致的研究,包括交变气体压力载荷、动态热载荷、螺栓预紧力载荷和缸体缸套过盈配合压力载荷等,获取了各自准确的时间经历曲线或动态变化云图。动态响应是结构动态特性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研究单个载荷和热—机载荷耦合作用下气缸的结构动态响应,探究了各个载荷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程度及规律;通过分析气缸关于形变、应力和应变等响应参数的整体动态变化云图和各节点的时间经历曲线,并结合疲劳寿命预测,找到气缸内高应力、低寿命的局部危险区域,对其进行结构优化探究,提升高压气缸整体安全系数。模态分析也是结构动态特性的一重要方面,本文基于模态分析理论,对高压气缸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和约束模态分析,通过研究前10阶的振型与频率等模态特性参数,掌握了高压气缸的固有振动规律,同时对高压气缸在额定转速工况下进行共振校核,并就提高结构抗振能力提出了改进意见。

王鑫[10](2019)在《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特性研究及降噪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的研制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环保要求,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压缩机噪声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在噪声分析和测试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压缩机噪声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完成声波波动方程的推导,对比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适用于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的噪声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有限元和边界元理论相结合,完成了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辐射声场的仿真计算,获取了声场声压云图及噪声显着频段。其次,以塔榆增压站压缩机为测试对象,依据相关标准制定合理可行的噪声测试方案,对运行工况下的噪声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噪声特性及显着位置,并与仿真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考虑到A计权声级在噪声评价中的不足,基于Zwicker响度理论计算了各测点响度,对压缩机噪声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然后,将理论分析方法应用于海洋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预测,建立海洋压缩机分析模型,确定边界条件,计算了压缩机辐射声场,由1/3倍频程分析结果可知,海洋压缩机噪声呈明显的低频特性,由声场声压云图可知,海洋压缩机气缸处噪声较为显着,且由于甲板的反射作用使得下方声压级较高;通过噪声预测,在设计阶段即可获取海洋压缩机噪声特性和主要噪声源的位置,为压缩机的降噪设计提供参考。最后,系统地分析了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气缸噪声、排气噪声、机械噪声和电机噪声的产生机理及特点,结合压缩机运行参数和测试分析结果,采用频谱分析法确定了压缩机各部分噪声源对总声压级的贡献,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降噪方法。

二、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态压力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态压力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国产磁悬浮轴承电驱管道离心压缩机组研发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AMB机组概况
    1.1 系统构成
        1.1.1 轴承
        1.1.2 传感器
    1.2 AMB基本控制原理
    1.3 AMB的保护
    1.4 AMB控制柜
2 AMB机组的主要优势
    2.1 技术性能
    2.2 安全环保
    2.3 经济效益
3 国内外应用现状
    3.1 国外
    3.2 国内
4 研发思路
    4.1 研发机构及职责
    4.2 相关标准
    4.3 功率选择
    4.4 AMB选择
    4.5 MBC选择
    4.6 转子动力学分析
    4.7 制造与装配
    4.8 工厂测试与检查
    4.9 现场测试和试运行
5 结束语

(2)液氦温区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低温制冷机
        1.1.1 间壁式制冷机
        1.1.2 回热式制冷机
    1.2 脉冲管制冷机
    1.3 液氦温区制冷技术
        1.3.1 透平-布雷顿制冷机
        1.3.2 多级斯特林加JT节流复合制冷机
    1.4 多级脉冲管制冷技术
        1.4.1 两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
        1.4.2 三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
        1.4.3 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
    2.1 模型建立
    2.2 模拟结果
    2.3 蓄冷器损失分析
    2.4 相位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级间耦合特性分析
    3.1 模型建立
    3.2 各级之间制冷温度的耦合关系
    3.3 运行参数对各级制冷性能的影响
    3.4 四级高频脉冲管冷指的优化设计
        3.4.1 蓄冷器的优化设计
        3.4.2 调相机构的优化设计
    3.5 压缩机与冷指的匹配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级复合耦合型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分析模型
    4.1 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复合耦合结构的设计
    4.2 ?分析模型的建立
        4.2.1 动态压力与体积流率
        4.2.2 动态温度
        4.2.3 ?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四级复合耦合型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运行机理与性能模拟
    5.1 四级高频脉冲管冷指中的?流分析
    5.2 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分配
    5.3 第三级和第四级的?分配
    5.4 制冷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实验验证
    6.1 实验设计
        6.1.1 四级高频脉冲管冷指的结构尺寸设计
        6.1.2 线性压缩机
        6.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6.2 前两级制冷性能
    6.3 第三、四级采用He-4 工质时的制冷性能
        6.3.1 工作频率与充气压力
        6.3.2 输入功率
        6.3.3 制冷性能的耦合关系
    6.4 第三、四级采用He-3 工质的性能
        6.4.1 工作频率与充气压力
        6.4.2 制冷性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天然气加气站能耗评价与技术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气源概况
        1.2.1 天然气
        1.2.2 压缩天然气
        1.2.3 液化天然气
    1.3 加气站的工艺流程与耗能环节
        1.3.1 CNG加气母站
        1.3.2 CNG常规加气站
        1.3.3 CNG加气子站
        1.3.4 LNG加气站
        1.3.5 L-CNG加气站
    1.4 研究现状
        1.4.1 加气站的设计建设
        1.4.2 加气站的安全管理
        1.4.3 加气站的节能降耗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加气站能耗指标分析方法研究
    2.1 加气站能耗分析总体方案
        2.1.1 加气站能耗指标体系的建立
        2.1.2 总体思路及框架设计
    2.2 CNG加气站压缩机组效率数学模型
        2.2.1 加气站能量平衡分析
        2.2.2 加气站压缩机组的理论效率
        2.2.3 加气站压缩机组的平均效率
        2.2.3.1 加气站压缩机组测试阶段内新增气量
        2.2.3.2 天然气比内能与比焓值
        2.2.3.3 加气结束时储气设施内气体温度
    2.3 CNG加气站压缩机组单位加气量电耗
    2.4 液压平推子站液压系统效率
    2.5 LNG与 L-CNG加气站能耗指标
        2.5.1 LNG加气站能耗指标
        2.5.1.1 潜液电泵的单位加液量电耗
        2.5.1.2 潜液电泵机组效率
        2.5.2 L-CNG加气站能耗指标
        2.5.2.1 柱塞泵的单位加气量电耗
        2.5.2.2 柱塞泵机组效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气站能耗指标测试方法研究
    3.1 参数收集与测试仪器要求
    3.2 测试方法
        3.2.1 测试抽样理论分析
        3.2.1.1 样本统计与分析
        3.2.1.2 抽样方法与抽样误差
        3.2.2 测试要求与测试方法
        3.2.2.1 测试要求
        3.2.2.2 测试方法
    3.3 现场测试与分析
        3.3.1 加气母站压缩机组现场测试分析
        3.3.1.1 测试方案
        3.3.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2 国内部分CNG加气站能耗测试统计分析
        3.3.2.1 测试方案
        3.3.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3 LNG加气站现场测试与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气站建设运行技术经济分析
    4.1 加气站建站方案研究
        4.1.1 单位加气量成本计算方法
        4.1.2 计算方法应用案例
    4.2 天然气运输车选择方案研究
        4.2.1 天然气运输车概况
        4.2.2 层次分析法概述
        4.2.3 应用层次分析法选择运输车
    4.3 加气站压缩机组设备选型
        4.3.1 加气母站与常规加气站
        4.3.2 加气子站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1

(4)航改燃气轮机燃烧室头部结构参数及燃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航改燃气轮机发展概况
        1.2.1 航改燃机改型介绍及技术特点
        1.2.2 航改燃机的应用及发展
        1.2.3 航改燃机燃烧室结构及其燃烧技术的发展
    1.3 本文研究对象及目标
    1.4 双旋流环形燃烧室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单元双旋流喷嘴结构参数的研究
        1.4.2 受限壁面对旋流流动影响的研究
        1.4.3 多喷嘴相互作用及喷嘴间距的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测量系统
    2.1 本研究所用的实验装置
        2.1.1 基准双旋流喷嘴结构
        2.1.2 单元喷嘴性能测试实验系统
        2.1.3 间距可调的多喷嘴实验系统
    2.2 实验测量系统
        2.2.1 流量测量
        2.2.2 温度测量
        2.2.3 总压和动态压力测量
        2.2.4 烟气组分测量
        2.2.5 壁面振动测量
        2.2.6 燃油喷嘴雾化特性测量
        2.2.7 图像视频采集
        2.2.8 数据采集系统
    2.3 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
        2.3.1 PIV测量系统组成
        2.3.2 PIV测速原理
        2.3.3 PIV使用中需关注的问题
    2.4 燃烧室性能参数计算
        2.4.1 燃烧效率
        2.4.2 总压恢复系数
        2.4.3 出口温度分布系数
        2.4.4 污染物浓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头部燃烧室性能实验研究
    3.1 结构参数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3.1.1 实验方案和内容
        3.1.2 燃料喷头与旋流杯文氏管不同组合的影响
        3.1.3 旋流器流通面积的影响
    3.2 进气参数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3.3单头部燃烧室常压模化实验
        3.3.1 实验件及实验系统
        3.3.2 实验内容及方案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壁面与周期旋流边界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分析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内容
        4.1.2 2D-3C PIV参数设置
    4.2 壁面约束对流场结构的影响
        4.2.1 旋流流场的三维特征
        4.2.2 冷态流场
        4.2.3 热态流场
    4.3 相邻喷嘴对流场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喷嘴相互作用研究及喷嘴间距设计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和内容
    5.3 喷嘴间距对点火联焰的影响
        5.3.1 当量比与最大传焰距离关系
        5.3.2 传焰动态过程
    5.4 喷嘴间距对贫熄特性的影响
    5.5 喷嘴间距对流场结构的影响
        5.5.1 PIV参数设置
        5.5.2 冷态流场
        5.5.3 热态流场
    5.6 喷嘴间距对NO排放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头部燃烧室性能验证实验
    6.1 引言
        6.1.1 实验目的
        6.1.2 燃烧室性能要求
        6.1.3 模化实验方法
    6.2 实验件与实验台
        6.2.1 燃油喷嘴结构
        6.2.2 三头部燃烧室结构
        6.2.3 实验台介绍
    6.3 测试方案及内容
    6.4 三头部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燃油喷嘴雾化特性
        6.4.2 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
        6.4.3 出口温度分布
        6.4.4 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成果
    7.3 展望
符号表
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误差分析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天然气冷却过程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型撬装式天然气液化流程的相关研究
        1.2.2 板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
        1.2.3 天然气液化冷箱研制与实验测试的相关研究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天然气液化冷箱的流程设计与等效
    2.1 新型天然气液化冷箱的流程设计
        2.1.1 相平衡与焓熵的计算方法
        2.1.2 液化流程的热力学模型
        2.1.3 混合制冷剂循环的液化流程构建
        2.1.4 混合制冷剂循环的热力学参数与性能分析
    2.2 液氮制冷的等效流程
        2.2.1 液氮等效目的与方法
        2.2.2 液氮等效流程与参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天然气冷却数值模拟研究
    3.1 钎焊板式换热器的数值计算方法
        3.1.1 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与基本方法
        3.1.2 研究对象选取
        3.1.3 基本假设与简化
        3.1.4 网格划分与无关性验证
        3.1.5 边界条件与求解方法
    3.2 变物性拟合方法
        3.2.1 流体热物性拟合方法
        3.2.2 固体热物性拟合方法
    3.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3.3.1 液氮制冷的模拟结果分析
        3.3.2 混合制冷剂制冷的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天然气冷箱液化性能测试
    4.1 新型天然气液化冷箱结构
    4.2 实验测试方案
        4.2.1 实验原理与流程
        4.2.2 实验系统组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冷箱液化性能测试结果
        4.3.2 结果对比与验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液化天然气冷箱CO_2容忍度测试
    5.1 实验测试方案
        5.1.1 实验原理与流程
        5.1.2 钎焊板式换热器CO_2阻塞判断依据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低CO_2 浓度结果与分析
        5.2.2 高CO_2 浓度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原理与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往复压缩机气量节能调控技术研究现状
        1.2.1 变流量工况下气阀动力学和压缩腔热力学循环特性的研究进展
        1.2.2 往复压缩机气量调节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1.2.3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设计和关键参数优化匹配研究进展
    1.3 问题的提出
        1.3.1 适合于中高转速往复压缩机的流量无级调控方法
        1.3.2 变流量复杂工况下的压缩机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1.3.3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设计
    1.4 本文主要学术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流量工况下压缩机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2.1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气量节能调节原理
    2.2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压缩机热力循环模型
        2.2.1 气缸容积与活塞位移关系式
        2.2.2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压缩机热力循环模型的建立
    2.3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进排气阀动力学模型
        2.3.1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工况气阀运动微分方程
        2.3.2 气阀有效通流面积
    2.4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变流量调节的压缩腔热力循环特性分析
        2.4.1 部分压缩行程回流工况各阶段微分方程
        2.4.2 各阶段微分方程求解流程
        2.4.3 模拟结果分析与验证
        2.4.4 变流量调节的压缩腔热力循环特性分析
    2.5 变负荷工况下多级压缩机缓冲腔充放气模型
        2.5.1 中间级缓冲腔内气体状态方程
        2.5.2 末级缓冲腔内气体状态方程
        2.5.3 多级往复式压缩机的压力动态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往复压缩机无级气量调节与控制方法研究
    3.1 基于多周期回流过程优化组合的气量无级调节方法
        3.1.1 单周期均匀负荷回流调节方法
        3.1.2 双周期差别负荷回流调节方法
        3.1.3 多周期可调占空比回流调节方法
        3.1.4 多列往复压缩机各活塞外止点相位计算
    3.2 基于进气阀通流面积动态自适应调整的气量调节方法
    3.3 全周期恒定力值加载调节方法
    3.4 多级压缩机压力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样机设计
    4.1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样机总体设计
        4.1.1.系统样机的组成
        4.1.2.执行机构与电液驱动元件分离式构型设计
    4.2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执行机构结构设计
        4.2.1.执行油缸标准化结构设计
        4.2.2.执行油缸与进气阀卸荷器压叉的安装
    4.3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液压单元组成
        4.3.1 流量无级调控液压单元设计原理和技术指标
        4.3.2 流量无级调控系统液压单元参数计算
        4.3.3 流量无级调控液压单元结构组成
    4.4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样机控制元件设计
        4.4.1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控制硬件架构设计
        4.4.2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原理样机实验研究与验证
    5.1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原理样机试制
    5.2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实验测试平台
    5.3 单周期均匀负荷回流调节实验
    5.4 非全部进气阀回流调节气量实验分析
    5.5 压缩机各级压力自动调节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系统关键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6.1 流量无级调控系统性能要求及关键参数
    6.2 执行机构关键参数对调控精度和气阀性能的影响分析和优化
        6.2.1 执行机构顶出力的影响分析
        6.2.2 执行机构顶出位移的影响分析
        6.2.3 执行机构顶出相位优化选择
        6.2.4 执行机构撤回速度优化设计
        6.2.5 执行机构装配误差的影响分析
    6.3 流量调节进气阀优化设计
        6.3.1 进气阀卸荷压叉复位弹簧优化设计
        6.3.2 进气阀最大升程的优化设计
        6.3.3 进气阀弹簧的优化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技术应用研究
    7.1 工业应用实例一: 某石化空分车间2D型氮压机
        7.1.1 机组结构及工艺条件
        7.1.2 针对2DW型氮压机的变流量无级调控方案
        7.1.3 流量无级调控效果讨论
    7.2 工业应用实例二: 某化肥公司4M压缩机
        7.2.1 机组结构及工艺条件
        7.2.2 针对4M16型压缩机的进气阀通流面积动态自适应调整流量无级调控方案
        7.2.3 流量无级调控效果讨论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录
附件

(7)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振动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心式压缩机振动研究的发展现状
        1.2.2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心压缩机组振动机理
    2.1 离心压缩机基本理论
    2.2 平面波动理论
        2.2.1 连续方程
        2.2.2 运动方程
        2.2.3 波动方程
    2.3 离心式压缩机组振动原因分析
        2.3.1 机械振动
        2.3.2 气流脉动
        2.3.3 设备共振
        2.3.4 旋转脱离与喘振
    2.4 离心式压缩机组减振措施研究
        2.4.1 安装限流孔板
        2.4.2 安装气流脉动阻尼器
        2.4.3 安装缓冲罐
        2.4.4 防喘振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离心式压缩机相关参数计算
    3.1 水力计算
    3.2 压缩机进出口管道力学计算
    3.3 气柱固有频率计算
    3.4 压缩机性能参数
        3.4.1 压缩机多变能头
        3.4.2 压缩机轴功率
        3.4.3 压缩机多变效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场测试及分析
    4.1 现场设备概述
    4.2 离心式压缩机性能曲线测试
        4.2.1 操作程序
        4.2.2 测试点的选取
        4.2.3 测试结果
        4.2.3.1 压缩机处于氮气工况且转速为4480r/min
        4.2.3.2 压缩机处于氮气工况且转速为4299r/min
        4.2.3.3 压缩机处于天然气工况且转速为5400r/min
        4.2.3.4 压缩机处于天然气工况且转速为5200r/min
        4.2.4 压缩机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离心式压缩机组喘振线测试
        4.3.1 操作程序
        4.3.2 喘振线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心式压缩机组防喘振设计实例研究
    5.1 压缩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模拟
        5.1.1 初始参数
        5.1.2 搭建压缩机仿真平台
    5.2 工况1:GPU2 压缩机紧急停机工况
    5.3 工况2:GPU2 压缩机紧急停机工况后重启
    5.4 工况3:GPU2 压缩机出口堵塞(空冷器出口阀门损坏)
    5.5 工况4:GPU2 压缩机进口堵塞(过滤器下游阀门损坏)
    5.6 工况5:GPU2 压缩机进出口堵塞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循环性能实验台研制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性能实验
    2.1 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循环性能实验研究背景
    2.2 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循环性能实验台
    2.3 性能实验测试系统的研制
    2.4 本章小结
3 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性能实验数据分析
    3.1 压缩机实验系统补气实验分析
    3.2 压缩机实验系统节流降压实验分析
    3.3 压缩机实验系统风冷器冷却实验分析
    3.4 压缩机实验系统变工况运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小型活塞压缩机气流脉动实验研究
    4.1 气流脉动实验方案设计
    4.2 气流脉动测试方案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9)基于有限元的高压气缸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高压气缸模型建立
    2.1 高压气缸的结构与原理
    2.2 高压气缸三维模型及简化
    2.3 高压气缸有限元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高压气缸模态分析
    3.1 模态分析概述
    3.2 高压气缸模态分析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高压气缸动静态载荷研究
    4.1 交变气体压力载荷研究
    4.2 动态热载荷研究
    4.3 螺栓预紧力载荷研究
    4.4 缸体缸套过盈配合压力载荷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高压气缸热—机耦合动态响应分析
    5.1 热—机耦合动态有限元分析理论
    5.2 高压气缸单载荷结构响应
    5.3 高压气缸热—机耦合结构动态响应
    5.4 高压气缸疲劳寿命分析
    5.5 局部结构改进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特性研究及降噪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缩机概述
        1.2.2 压缩机噪声概述
        1.2.3 压缩机噪声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理论分析
    2.1 噪声分析理论
        2.1.1 声学基本参数
        2.1.2 声波波动方程
        2.1.3 声学边界元理论
    2.2 压缩机声场仿真分析
        2.2.1 压缩机振动响应计算
        2.2.2 压缩机辐射声场计算
        2.2.3 压缩机噪声特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测试分析
    3.1 压缩机噪声测试方案
        3.1.1 测试仪器
        3.1.2 测试方法与测点布置
    3.2 压缩机噪声测试结果分析
        3.2.1 噪声特性测试分析
        3.2.2 面声压测试分析
    3.3 压缩机噪声评价方法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洋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预测
    4.1 压缩机声场仿真分析
        4.1.1 压缩机振动响应计算
        4.1.2 压缩机辐射声场计算
    4.2 压缩机噪声特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源种类及降噪措施
    5.1 压缩机噪声源分析
    5.2 压缩机降噪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态压力测试系统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产磁悬浮轴承电驱管道离心压缩机组研发思路[J]. 刘攀,刘建臣. 油气储运, 2022(01)
  • [2]液氦温区四级高频脉冲管制冷机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查睿.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0(01)
  • [3]天然气加气站能耗评价与技术经济分析[D]. 李泓霏.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4]航改燃气轮机燃烧室头部结构参数及燃烧特性研究[D]. 姜磊.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0(08)
  • [5]基于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天然气冷却过程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D]. 郭志钒.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往复压缩机流量无级调控原理与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王瑶.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7]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振动与控制研究[D]. 马铭.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8]小型活塞压缩机闭式循环性能实验台研制及实验研究[D]. 黄孟瑶.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基于有限元的高压气缸动态特性研究[D]. 谭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大功率往复式压缩机噪声特性研究及降噪方法[D]. 王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标签:;  ;  ;  ;  ;  

ZTY265天然气压缩机动压试验系统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