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

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

一、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琪[1](2017)在《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近年来许多城市频繁遇到城市内涝问题。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成区过大、不可渗透地面过多、市政设施不完善,雨水管网设计标准过低等因素造成城市地表雨水径流量过大。我国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洪涝灾害,还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因此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其中城市人工湿地这样一种兼具净化、调蓄、景观等多元化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上有两种趋势:风景园林学科设计的人工湿地更多的关注景观效果,但对污染物的控制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效果。环境学科从污染物去除的有效性方面出发,但景观视觉效果不理想。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使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发挥其综合性功能:净水功能、蓄水功能、景观功能、科普功能等。这种多功能的发挥,就需要兼顾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这两个方面。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海绵城市及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已建成的城市人工湿地的优缺点。第二,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玉渊潭人工湿地和颐和园葫芦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年水质监测、径流模拟、调研分析等方式对人工湿地污染物控制能力、径流控制能力和景观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区人工湿地TP均严重超标;污染控制能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玉渊潭湿地>葫芦河;径流调蓄能力:奥森>葫芦河>玉渊潭;景观效果:玉渊潭>奥森>葫芦河。针对研究区人工湿地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第三,根据对文献、国内外案例、实地监测等的分析研究提出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实现净水、蓄水、景观等多元化功能的综合设计建议,为今后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人工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第四,选取西宁市湟水河人工湿地项目对论文中的海绵城市人工湿地设计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和验证。

杜昊宇[2](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数据挖掘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被发现的知识仅被要求是可以被运用、可以被理解、可以被接受和支持特定发现问题的,而并不要求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随着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因此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中的应用,因此,在论文书写过程中,既给出了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也给出了Apriori算法的瓶颈问题,以此来突出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意义与可行性。通过对经典关联规则算法的分析,结合商场热点区域规划问题的实际,作者研究并设计了改进的关联规则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系统设计。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组建动态数据库实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的设计。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是什么,本系统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实现哪些功能。2、详细介绍了两大经典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和FP-tree算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3、基于两大经典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原理,结合比特的逻辑运算和集合论的相关运算,提出了基于链表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实例解析和算法分析。4、搭建系统开发环境,以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对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架构模块、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实现与数据库设计,并向用户展示系统界面。5、对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研究,针对登录模块、客户管理模块、商品管理模块和关联规则挖掘模块进行逐一验证,系统通过测试并可以投入使用。

赵文静[3](2009)在《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继电保护技术无论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还是在电力系统技术开发、专业教学和员工培训中均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针对微机型继电保护功能强大、操作复杂、内部工作原理不易被理解等特点以及现有微机保护实验装置的不足,本文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使其具有可视化功能,清楚地表达内部动作逻辑,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微机保护装置的实现原理、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该系统可用于实践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本文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微机保护实验系统进行设计。硬件由主计算机和测控终端组成,其中测控终端采用4U标准机箱结构,整体面板,带有锁紧的插拔式功能组件,主要完成输入量的变换、低通滤波和采集,并通过USB总线将采集数据传送给主计算机;软件以图形化编程软件LabVIEW为开发平台,主要从距离保护、数据采集和人机界面等几方面进行设计,每一部分程序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理解,便于调试、连接和修改。本文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信号采集、数字滤波、分析判断、人机设置等功能,构建了一个从外观到功能均与实际装置相同的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系统。该系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具有通用性强、数据处理简单、维护方便和功能扩充容易等优点。

白淑英[4](2009)在《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及其动态演进研究》文中提出电子政务对政府产生的重大影响之一就是改变了政府的组织结构,催生了协同管理模式。本文运用关系——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所赖以实现的多主体网络关系的形成和进化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所谓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是指政府部门为了进一步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在依托电子政务实行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与社会其他管理主体建立起来的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关系结构。它具有集成性、动态平衡性、自适应性与进化性、主体平等性、松散性等特征。根据管理主体以及电子政务的内容不同,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可分为单网和混合网、服务网和治理网等类型。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环境与文化以及组织结构的保证。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效用表现为,提供和接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建立多元协商的合作关系、降低交易费用等。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本质上是各网络主体在是否采用电子政务进行政府协同管理这个问题上的策略博弈,是政府和社会对政治生态环境发展的适应性进化。因此,本文构建了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进行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策略选择的进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雅可比矩阵方法确定进化过程的稳定策略,证明选择电子政务策略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可以形成互惠共生关系、植入源关系和战略关系等基本关系类型。一方面,制度信任和政务规则是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中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间的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各网络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又增进了制度信任,并且创新了政务规则。这样,既符合政务规则,又具有信任基础的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就步入到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中。本文认为,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是指其初始形成之后的从一种结构形态向另一种结构形态的转变,即协同网络的渐进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这一复杂过程从量上表现为网络主体的增长,从质上表现为网络关系的增强,故而可以从网络主体和网络关系两个方面来确定其进化的标度。由此,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机制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网络主体进化机制,包括聚集机制、结果驱动与行动选择的互动;其二是网络关系进化机制,包括共生能量的推动、电子政务系统升级的驱动。基于对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研究,结合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与进化机制,并借鉴先进国家的有关经验,本文提出了关于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政策建议。其要点是:以关系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公民社会培育的共同推进;提升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电子化互动能力;加强政府推销电子政务服务的能力;构建以信任和规则为基础的电子政务治理模式;以网络演进规律指导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

李莉[5](2004)在《数据仓库技术在路政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东路政管理信息系统》是一套供路政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路政管理工作进行实际业务操作、信息处理、档案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由于路政管理工作主要是关于各公路/高速公路的管理,所以涉及到的数据类型众多,数据量庞大,需要一种技术能自动从这些数据中得出规律,为领导者提供参考。本文以数据仓库及其相关技术为出发点,主要致力于研究路政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制定适合于路政系统的决策支持方案。数据仓库是实现决策支持的基础,本文作者通过比较现有的几种数据仓库建模方式,得出一种最优的建模方式,并基于该方式提出对经典的数据仓库三层建模方式的改进。在决策支持的实现上,作者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即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这两者是决策支持的逐步深入。作者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了统计分析功能,即数据转换、数据集市的建立和OLAP(联机分析处理)展示。在对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上,作者综合考虑了路政工作的需求,选用了一种最优的分类算法CMAR,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该算法提出改进方法。本文在论述理论基础的过程中给出系统设计和实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增强了路政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功能。

刘宝旭,许榕生[6](2003)在《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文中提出第14届FIRST年会于2002年6月23-28日在夏威夷召开,一年一度的FIRS下会议旨在团结全世界的网络安全组织以及专家,针对日益严重的网络攻击破坏行为采取应急安全防范措施。在本届FIRS下年会上,中国正式加入国际F IRST组织.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让我们来关注本届FIRST年会。

二、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1)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绵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1.2.2 人工湿地的起源及发展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海绵城市与人工湿地基础研究
    2.1 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解析
        2.1.1 海绵城市
        2.1.2 弹性城市
        2.1.3 低影响开发
    2.2 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解析
        2.2.1 人工湿地
        2.2.2 自然湿地
        2.2.3 生态塘
    2.3 人工湿地的构成元素
        2.3.1 基质
        2.3.2 植物
        2.3.3 微生物
        2.3.4 动物
    2.4 人工湿地的类型
        2.4.1 表面流人工湿地
        2.4.2 潜流型人工湿地
    2.5 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2.6 人工湿地的功能
    2.7 人工湿地的优势和特性
    2.8 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阿德莱植物园FIRsT CREEK湿地
        3.1.1 案例概述
        3.1.2 水处理系统
        3.1.3 湿地科普系统
    3.2 美国波特兰坦纳斯普林斯公园
        3.2.1 案例概述
        3.2.2 水处理系统
        3.2.3 公共艺术
    3.3 布赖尔克雷斯特公园
        3.3.1 案例概述
        3.3.2 旱"河床"
    3.4 上海世博会后滩湿地公园
        3.4.1 案例概述
        3.4.2 水处理系统
    3.5 哈尔滨群力新区雨洪公园
        3.5.1 案例概述
        3.5.2 水处理系统
    3.6 成都活水公园
        3.6.1 案例概述
        3.6.2 水处理系统
    3.7 小结
第四章 城市雨水径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4.1 城市雨水径流特征
        4.1.1 城市雨水径流水文特征
        4.1.2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4.2 影响城市雨水径流的因素
        4.2.1 影响径流量的主要因素
        4.2.2 影响径流水质的主要因素
    4.3 北京市雨水径流特征
    4.4 海绵城市背景下人工湿地对雨水径流的作用
        4.4.1 人工湿地应对城市雨水径流的积极作用
        4.4.2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是海绵城市人工湿地建设的前提
        4.4.3 海绵城市人工湿地与传统意义人工湿地的差异
    4.5 小结
第五章 北京市城市人工湿地研究
    5.1 监测内容与方法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要求
        5.1.3 实验用具
        5.1.4 实验步骤
        5.1.5 研究方法
        5.1.6 地表水水质标准
    5.2 研究区概况
        5.2.1 玉渊潭公园人工湿地研究
        5.2.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研究
        5.2.3 颐和园葫芦河研究
    5.3 人工湿地水质监测结果与分析
        5.3.1 人工湿地水体水质及等级状况分析
        5.3.2 人工湿地水体水质动态变化
        5.3.3 单因子评价
        5.3.4 人工湿地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5.3.5 研究区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总结
    5.4 人工湿地污染控制能力分析
        5.4.1 出水水质对比分析
        5.4.2 污染物去除率对比分析
        5.4.3 提升策略
    5.5 人工湿地径流控制能力分析
        5.5.1 SWMM模型概化
        5.5.2 雨量计设计
        5.5.3 径流控制率分析
        5.5.4 径流洪峰分析
    5.6 人工湿地景观分析
        5.6.1 水体景观分析
        5.6.2 地形景观分析
        5.6.3 植被景观分析
        5.6.4 文化景观分析
    5.7 建议
    5.8 小结
第六章 海绵城市背景下人工湿地设计方法研究
    6.1 设计原则
        6.1.1 多学科合作原则
        6.1.2 遵循法律原则
        6.1.3 保护优先原则
        6.1.4 因地制宜原则
        6.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6.1.6 循环与再生原则
    6.2 设计策略
        6.2.1 人工湿地污染控制策略
        6.2.2 人工湿地径流控制策略
        6.2.3 人工湿地景观营造策略
    6.3 设计重点
    6.4 设计方法
        6.4.1 场地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6.4.2 人工湿地选址
        6.4.3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水体设计
        6.4.4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工艺的选择
        6.4.5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基质的选择
        6.4.6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6.4.7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驳岸的设计
        6.4.8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的防渗选择
        6.4.9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中其他LID设施的选择
        6.4.10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人工湿地宣教标识系统设计
    6.5 小结
第七章 西宁市湟水河海绵城市人工湿地设计实践
    7.1 湟水河海绵城市人工湿地设计背景
        7.1.1 建设目的
        7.1.2 区位条件
        7.1.3 自然条件
    7.2 湟水河湿地现状分析及建设策略
        7.2.1 现状分析
        7.2.2 湟水河海绵城市人工湿地建设策略
    7.3 湟水河海绵城市人工湿地污染控制设计
    7.4 湟水河海绵城市人工湿地径流控制设计
        7.4.1 设计目标
        7.4.2 排水防涝设计
    7.5 湟水河海绵城市人工湿地景观提升设计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8.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8.2 思考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技术研究动态
        1.2.1 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及定义
        1.2.2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经典关联规则算法描述与分析
    2.1 Apriori算法的描述
        2.1.1 相关定义
        2.1.2 频繁项目集生成算法
        2.1.3 关联规则生成算法
    2.2 FP-tree算法
    2.3 经典算法分析
第三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中基于链表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设计
    3.1 算法的设计
        3.1.1 相关概念
        3.1.2 初始链表的产生
        3.1.3 算法思路
        3.1.4 算法描述
    3.2 实例解析
    3.3 算法分析
第四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描述
        4.1.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1.2 数据库设计
        4.1.3 开发平台
    4.2 系统功能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2.1 登录模块设计
        4.2.2 客户管理模块设计
        4.2.3 商品管理模块设计
        4.2.4 订单查询模块设计
        4.2.5 关联规则挖掘模块设计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方法
    5.2 测试方案
    5.3 登录模块测试
    5.4 客户管理功能模块测试
    5.5 商品管理功能模块测试
    5.6 关联规则挖掘功能模块测试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1.1.1 继电保护概述
        1.1.2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
    1.2 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发展
    1.3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微机继电保护基础
    2.1 微机继电保护的基本构成
    2.2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
    2.3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探讨
    2.4 微机继电保护算法
        2.4.1 算法概述
        2.4.2 正弦函数模型的算法
        2.4.3 傅氏算法
    2.5 数字滤波器
        2.5.1 数字滤波器概述
        2.5.2 数字滤波器分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实现原理与组成
    3.2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与要求
        3.2.1 数据采集系统的作用
        3.2.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要求
    3.3 模拟量输入插件
        3.3.1 交流变换器
        3.3.2 模拟低通滤波器
    3.4 数据采集插件
        3.4.1 数据采集卡概述
        3.4.2 数据采集卡的工作方法
        3.4.3 数据采集卡的使用方法
    3.5 开关量输入输出插件
        3.5.1 开关量输入插件
        3.5.2 开关量输出插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距离保护软件设计
    4.1 LabVIEW 概述
        4.1.1 LabVIEW 的特点
        4.1.2 基于LabVIEW 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
    4.2 距离保护原理
    4.3 基于LabVIEW 的距离保护软件设计
        4.3.1 启动模块
        4.3.2 故障类型判别与选相模块
        4.3.3 阻抗继电器模块
        4.3.4 振荡闭锁模块
        4.3.5 其它程序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采集与人机界面的软件设计
    5.1 基于LabVIEW 的实验平台设计
    5.2 数据采集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3 微机保护实验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
    5.4 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西方国家管理危机与协同管理思想的兴起
        1.1.2 电子政务对政府协同管理的推进
        1.1.3 关于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协同管理的研究滞后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协同管理理念与政府协同管理研究
        1.4.2 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协同管理研究
        1.4.3 关于网络组织的相关研究
        1.4.4 文献评述
    1.5 研究设计
        1.5.1 基本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研究
    2.1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理论渊源
        2.1.1 电子政务技术所包含的网络结构
        2.1.2 政府协同管理中多主体间存在的伙伴关系
        2.1.3 网络分析方法所揭示的理论蕴含
        2.1.4 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的观念转型
    2.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涵义
        2.2.1 相关概念界定
        2.2.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概念
        2.2.3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特征
        2.2.4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类型
    2.3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组织模式
        2.3.1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物质技术基础
        2.3.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环境与文化
        2.3.3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组织结构
    2.4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效用
        2.4.1 提供和接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2.4.2 建立多元协商的合作关系
        2.4.3 降低交易费用
    2.5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态分析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进化博弈分析
    3.1 进化博弈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概念阐释
        3.1.1 进化博弈理论的核心思想
        3.1.2 进化稳定策略的概念和性质
    3.2 进化博弈理论对网络形成过程的适用性
        3.2.1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本质
        3.2.2 网络形成过程中主体的有限理性
        3.2.3 网络形成过程中主体的选择策略
        3.2.4 网络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学习和策略调整
    3.3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形成过程的多主体博弈模型
        3.3.1 多主体博弈模型的假设与构建
        3.3.2 网络形成过程的复制动态方程分析
        3.3.3 基于雅可比矩阵的进化稳定策略的验证
        3.3.4 纳什均衡与模型分析
    3.4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类型及运作逻辑
        3.4.1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类型
        3.4.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运作逻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态演进
    4.1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内涵
        4.1.1 系统演化观
        4.1.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概念
        4.1.3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进化特性
    4.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进化的标度及其数学表示
        4.2.1 网络主体的进化及其数学表示
        4.2.2 网络关系的进化及其数学表示
    4.3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主体进化机制
        4.3.1 聚集机制
        4.3.2 结果驱动与行动选择的互动
    4.4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关系进化机制
        4.4.1 共生能量的推动
        4.4.2 电子政务系统升级的驱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经验研究与对策
    5.1 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5.1.1 加拿大在线政府的发展
        5.1.2 美国从 first. gov 到 usa .gov 的变化
        5.1.3 新加坡电子政务的类型化发展
        5.1.4 澳大利亚电子政务的四次“大跃进”
        5.1.5 英国的“平民化”电子政务
        5.1.6 德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
        5.1.7 日本的“电子政务工程”
    5.2 先进国家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动力机制
        5.2.1 加新澳三国服务效果与公众行动之间的互动
        5.2.2 加美英德四国通过聚集机制促进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升级
        5.2.3 加新日三国的共生能量推进
    5.3 先进国家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发展中的关系转型
        5.3.1 加美英澳四国由战略关系到互惠共生关系
        5.3.2 新德两国由植入源关系到互惠共生关系
        5.3.3 日本互惠共生关系的雏形
    5.4 先进国家发展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基本经验
        5.4.1 行政改革是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基础条件
        5.4.2 电子政务型协同网络成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组织制度
        5.4.3 电子政务是否具有收益优势主要取决于网络规模
        5.4.4 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发展要比电子政务复杂得多
    5.5 中国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政策研究
        5.5.1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般特点
        5.5.2 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视角下的问题分析
        5.5.3 推进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数据仓库技术在路政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数据仓库技术在路政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理论的推出与有关产品
        1.1.2 国内的现状
    1.2 数据仓库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 市场的需求导致数据仓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2.2 对于数据的理解是构造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
    1.3 山东省公路路政系统的项目背景和系统架构
        1.3.1 系统功能概述
        1.3.2 系统架构
    1.4 论文研究目标
    1.5 论文安排
第二章 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
    2.1 数据仓库的概念
    2.2 数据仓库的由来
    2.3 数据仓库的特点
    2.4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2.5 数据集市
第三章 数据仓库的设计
    3.1 从操作型系统到数据仓库
    3.2 数据仓库建模方式
        3.2.1 HubandSpoke结构
        3.2.2 独立的数据集市
        3.2.3 联合结构
    3.3 路政系统中联合结构的设计
        3.3.1 三层建模方式
        3.3.2 对三层建模方式的修改
        3.3.3 高层建模
        3.3.4 中间层建模
        3.3.5 底层建模
第四章 OLAP与数据挖掘
    4.1 OLAP的有关概念
        4.1.1 OLAP的定义
        4.1.2 多维数据模型
        4.1.3 多维数据模型的OLAP操作
        4.1.4 OLAP服务器类型
    4.2 数据挖掘
        4.2.1 数据挖掘的概念
        4.2.2 数据挖掘的类型
        4.2.3 数据挖掘的过程模型
    4.3 OLAM
        4.3.1 OLAM的由来
        4.3.2 OLAM的模式与特点
第五章 主要设计过程
    5.1 系统功能概述
    5.2 问题描述
        5.2.1 原先的工作方式
        5.2.2 原先工作方式的不足
        5.2.3 本系统要实现的功能
    5.3 系统各模块划分
    5.4 建立数据集市
        5.4.1 数据分析
        5.4.2 建立数据模型
        5.4.3 数据转换
    5.5 OLAP功能的实现
        5.5.1 工具的选择
        5.5.2 数据源
        5.5.3 各维度的类型
        5.5.4 用DSO建立OLAP
        5.5.5 OLAP展示
    5.6 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
        5.6.1 业务理解
        5.6.2 数据理解
        5.6.3 预处理
        5.6.3.1 对度量值的离散化
        5.6.3.2 面向属性的归纳
        5.6.4 建模
        5.6.4.1 算法的选择
        5.6.4.2 有关概念介绍
        5.6.4.3 带类分布的FP树算法
        5.6.4.4 对上一算法的改造
        5.6.4.5 规则的存储与剪枝
        5.6.4.6 用规则集进行分类
        5.6.4.7 实验结果
    5.7 本章结论
第六章 深入研究与展望
    6.1 建立开放式数据挖掘系统
    6.2 分布式数据仓库的开发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6)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会议主要议题介绍
    1. 大会热点内容
    2. 其它会议报告
三、FIRST年会的热点介绍
    1. 网络入侵取证技术报告
        (1)计算机取证介绍
        (1)会上列出的取证工具参考资料
        (2)计算机取证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进一步发展取证工具的要求
    2. 安全事件及响应报告
四、几点感受
五、结束语

四、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人工湿地设计研究[D]. 魏海琪. 北方工业大学, 2017(08)
  • [2]基于数据挖掘的商场热点区域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杜昊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3]基于虚拟仪器的微机保护实验系统开发[D]. 赵文静. 燕山大学, 2009(07)
  • [4]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形成及其动态演进研究[D]. 白淑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6)
  • [5]数据仓库技术在路政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 李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6]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J]. 刘宝旭,许榕生.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3(01)

标签:;  ;  ;  ;  ;  

从FIRST年会看网络安全技术热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