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陈瑞华[1](2021)在《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八大争议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中国法律评论》(以下简称《中法评》):2020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启动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改革。作为检察机关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改革举措,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重大争议。
何亭洁[2](2020)在《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约谈效力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02年首次出现行政约谈,自此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柔性执法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行政约谈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行政约谈已在食品安全、税收征管、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领域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行政约谈作为行政管理手段中的新兴事物,其本身的性质和实践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和不足。其中食品安全行政约谈也被大量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遇到了大量的问题引得学界纷纷关注和不断深入探讨。目前学界关于行政约谈制度的研究文献较多,而专门对食品安全领域对该制度的研究权威文献却较少。本课题结合实证分析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厘清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相关性质和定义。理论界对行政约谈这一新兴事物的定义还存在很大争议,所以要了解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概念就必须研究清楚行政约谈的相关性质和定义。其次,寻找近年来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典型案例找出其在实践中的困惑,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得知的行政约谈在食品安全实践中存在的立法、程序、监督救济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寻求在实践中提升行政约谈的效力与效能优化路径。
李建丽[3](2019)在《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职能定位研究 ——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W县民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W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支柱,也是W县税收的重要贡献者。如今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刺激消费消化期、结构调整整合期三个时期交叠的时期,经济发展从高速转向中速期,并已进入了新的常态。作为国家各类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县级政府服务于企业发展一线,是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的重要一环。W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民营企业的创建、经营和发展各阶段起了重要作用,在民营企业发展各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W县依靠传统行业、低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方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企业下行压力大,新常态对政府职能定位和如何服务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W县政府如何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市场、对企业的不必要干预,更好地发挥好地方政府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例,从W县民营企业典型代表—核桃加工企业入手,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核桃加工企业发展历程,对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的情况进行调研。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从营造发展良好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源要素问题、引导企业克服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四个方面,描述在核桃加工企业成长过程中W县政府具体实践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对W县核桃加工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厂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W县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找出W县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列出W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服务核桃加工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W县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持核桃产业发展。但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在政策制定、政府服务、要素保障、财政资金等方面存在问题,政府经济职能还需完善。分析原因,尝试使用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理论,公共政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和外国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先进做法,联系W县的实际情况,提出W县政府如何服务于民营企业,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从政策制定、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助推企业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推进金融、工业用地等制约企业发展的资源要素方面的改革,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用地难”困境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特定环境中县级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力图微观呈现县级政府服务民营企业的全态。并提出了W县政府如何服务民营企业意见和建议,为县级政府服务民营企业做出分析样本,提供参考。
甘旭超[4](2019)在《风电制造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及“中国制造2025”大环境下。风电行业驶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有20多年,风资源比较丰富的新疆、内蒙、青海、山东等区域已经基本开发完毕,风电开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陆上到海上、高原、沙漠,从常温到低温、高温、超低温、超高温,智能化风机、电网友好型风机、环境友好型风机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不断增长的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给风机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风火同价”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风电企业发展需求,标准化管理是提升产品可靠性,降低成本,提升效能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只有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研制具有高可靠性、高质量、低成本的风电装备,风电装备制造企业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本文在对风电行业标准化管理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后,针对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为切入点,总结分析适用于风电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管理研究的要素,确定了技术标准化基础保障、研究规划、应用实施、监督检查、价值评估5个一级评价指标,并采用德尔菲法分析评估出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从而构建出风电装备制造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评估风电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引入成熟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针对二级指标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结合构建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对指标评价体系做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案例总结分析评价模型实施效果及改进目标。本文希望通过案例的标准化管理方案的研究,为风电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管理发展研究做出贡献。通过本文研究可知,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模型能够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使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在本文中共有图14幅,表22个,参考文献57篇。
李琼[5](2019)在《从企业自由走向企业社会责任》文中研究指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学界探讨颇多,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然而,尽管它在理论上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从现实中“假疫苗”、“伪造健康蛋”等等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来看,它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为什么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在理论界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之后,在现实中依然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呢?由此可以推测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讨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众多文献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大多局限于从责任的角度来分析,从道德上来要求企业应该如何行动,尽管这的确十分必要,但是,这却未能从权利的角度来思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问题。若是在权利与责任原本相互对应、不可分割的情况下,回避权利来探讨责任一定会使有些问题模糊不清,从而无法真正解决责任履行的困境。企业与人一样,在其所拥有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是自由权利,那么就有必要从企业自由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来探讨如何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一旦把企业的自由权利纳入到探讨的视野,就不难发现企业自由的外部约束(广义)一定会影响到企业的自由,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如何进行道德行为选择从而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使得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探讨的触角进一步深入到“制度”这一更为核心的领域。因此,有必要在以“企业自由”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围绕“‘企业的外部约束’——‘企业自由’——‘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的基本结构和动态关系来探讨如何解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困境,增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通过大致介绍了研究课题的缘起后,论文围绕研究课题对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通过指出了这些研究对研究选题的启发之点以及尚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突出了研究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在对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论文从企业自由的主体、约束(狭义)、边界及实现路径等四个要素对企业自由进行了探索,并从这四个方面来界定企业自由;同时论文还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客体、范围以及内容等四个方面对责任进行了分析,并从这四个方面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基于自由权利与责任的相对关系,论文对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对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二者关系的探讨中发现,企业自由的缺失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非常有意义,尤其从企业生产性、契约性以及道德性的本质出发进行分析更加突出企业自由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论文接着对我国企业自由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追寻企业自由缺失的原因。由于从企业自由的主体、约束、边界以及实现路径等四个要素界定了企业自由,随之也从这四个要素分析了我国企业自由缺失的现状;所以,论文也从企业自由的外部约束(广义)出发,重点围绕产权制度、行政干预、政府角色、市场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自由缺失的原因。此外,在分析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之后,必须重视企业自由的缺失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虽然我国政府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从我国现实问题来看,还有更多地提升空间。由企业自由的约束、边界以及实现路径这三个要素所形成的企业外部约束条件,使企业主体在受到外部约束下的束缚状态体现了企业自由实现程度,体现了从企业自身体验和外部环境出发的企业自由感。而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则很好地体现了企业自由完善程度,于是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市场化程度指数与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一分析对企业自由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有力地论证,强调在合理约束条件下的企业自由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问题,突出了企业自由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意义。论文经过围绕企业自由缺失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合理约束条件下的企业自由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要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就应该结合企业自由的四个要素,从深化产权制度建设、推进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角色以及发展市场经济等四个方面来积极探索,实现如何通过扩大企业自由来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目标。通过企业的战略行为选择过程可以实现从企业自由走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将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在对自由与责任二者及其关系分析基础上,最后论证了企业在合理约束条件下如何自由选择从而实现从企业自由到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转变,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寻找动力源泉,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社会,服务于人们美好幸福生活的终极目标。
郑乐[6](2019)在《价值链视角下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并通过对国外内部控制及相关理论的引用学习以及我国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实践研究,使得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与规范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都有初步的解释与说明,但是对于行业中特定某一模块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还有待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关于本文引入的M企业这一案例研究对象所处的餐饮连锁行业的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规范也还有待完善。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式,为了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的风险并提升企业的价值增值,我们又不得不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本文将价值链与内部控制结合,分析M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的缺陷给予一定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这样使得M企业在价值链视角下,完善其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有着深远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是运用了案例研究法、文献阅读法及实地调研法将价值链理论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有机的结合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解释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来源于企业的价值链中的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实施是可以优化提升企业的价值增值,两者相辅相成,以此形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在实地了解以获取资料后,引入M企业的案例,从价值链角度考虑,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督等五大基本要素对其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薄弱、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未贯穿于价值链业务流程中、未构建企业整体的信息平台,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以及基于价值链的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等。基于以上缺陷,提出的优化方案有:营造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构建基于价值链的风险评估、内控措施贯穿于价值链活动中、从外部价值链角度健全信息交流渠道以及完善内控的监督反馈。最后针对本文的案例研究对象实施价值链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优化后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基于价值链视角下完善M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增强其竞争力及提高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此,企业要想实现价值增值,从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方面着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韩卫霞[7](2019)在《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微观作用关系探究 ——基于江苏省商业银行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务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文化能够对一个组织的内部审计产生重要影响。也有学者尝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研究内部审计问题,但是已有的研究多侧重研究企业文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直接影响,并没有揭示企业文化为什么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本文不仅研究企业文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对企业文化影响内部审计的原因进行探索。为了研究企业文化对内部审计的作用机理,文章对内部审计在组织内的微观环境进行梳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管、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人员之间存在不同互动关系,构建了内部审计三角互动关系图,并考察企业文化对内部审计三角关系的影响,提出企业文化影响内部审计的命题。内部审计三角关系互动关系构成了实地调研和访谈的研究视角,以实现对研究问题的探究。在选定调研和洽谈视角以及提出初步命题后,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江苏省10家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与调研单位的高管、审计部门负责人、被审计人员围绕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进行深度访谈,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问题,并在内部审计微观环境中获得对这些问题和现象解释性理解。通过调研本文发现,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下,内部审计职能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企业文化下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高管之间的互动关系引起的,具体的研究发现和对现象的解释如下:(1)团队型文化下,组织的氛围是开放的、共享的、合作的,被审计单位与业务部门能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内部审计人员会在审计工作中树立服务意识,来自业务部门的人员也能对审计报以更加开放和欢迎的心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呈现为以咨询项目为主,而不是确认项目;(2)层级型文化下,组织成员之间是基于制度下的正式交流,内部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内部审计部门和业务单位之间由于存在冲突关系,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并不会主动开展咨询活动,他们更倾向于基于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呈现为以确认项目为主,而不是咨询项目;(3)外倾型文化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受到内部审计部门与高管层、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当高管与内部审计部门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内部审计工作以咨询活动为主;当业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时,内部审计工作以咨询活动为主。反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以确认项目为主。
黄剑锋[8](2016)在《《案例》:N电池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在经历了160多年的发展后,铅酸电池产品成为成熟、安全、可靠而且经济的储能产品,但其能量密度问题在锂离子电池等新兴储能产品面前愈显无力,整个行业进入“夕阳时期”,行业内进入激烈竞争状态,铅酸电池企业需要进行战略研究,寻求生存与发展之路。本文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正文和案例分析。作者在案例部分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案例:一家于1988年成立于深圳的铅酸电池企业(“N公司”),经历了创建、发展壮大、被外资企业收购而得以升级、再次发展发展壮大、应环境变化而进行战略转移、在现阶段发展停滞等多个阶段,目前陷入了多重困境,包括铅酸电池行业处于“夕阳产业”的普遍困境、N公司自身规模小而造成的困境、N公司因管理链条较长而造成对市场变化反应慢的困境等。在案例分析部分,作者在整理铅酸电池企业战略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铅酸电池行业背景及N公司所在地位进行分析,进而运用PEST分析、五力分析、内部分析、SWOT分析等战略分析模型对N公司进行了战略系统分析。分析发现,N公司所处环境中,法律法规在收紧、传统制造业在下滑、社会对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铅酸电池技术已经接近瓶颈,客户、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占优势、锂离子电池等替代品的挑战步步紧逼、潜在进入者和现有对手的竞争力强大,N公司在面临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同时有着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因而作者的研究认为N公司应该走差异化道路,进而为N公司提出差异化战略的设计方案,包括在产品、服务、渠道和形象等方面,并且对N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预测并提出对策。
李洪国[9](2005)在《中国企业破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企业破产问题。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企业破产的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企业破产的现实状况,中国企业破产制度的国际比较,中国企业破产的制度建设。论文的中心思想:(1)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时期,发生少量企业破产现象;在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企业破产数量快速增长;在初步建成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破产。国有企业破产呈现出明显的转型期特征:政策性破产和市场性破产并存,安置职工成为企业破产的首要事宜,政府在企业破产中发挥主导作用。(2)我国的企业破产制度,集中于《企业破产法(试行)》之中。这部破产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参照发达国家企业破产法制定的。在企业破产法(试行)中,包含了绝大部分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制度,并在企业破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规范作用。但是,该破产法固有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3)中国企业破产的制度建设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企业破产的基本制度建设,一个是企业破产的具体制度建设,后者又称企业破产的法律制度建设。企业破产的基本制度建设,就是把政府主导型企业破产制度变成市场主导型企业破产制度。企业破产的法律制度建设,就是修订试行多年的《企业破产法》。
高艳芬[10](2004)在《谈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工作》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8602厂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工作的目的和形式,分析了监督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二、谈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八大争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企业与关联人员刑事责任的分离问题 |
三、系统性单位犯罪与非系统性单位犯罪的区分问题 |
四、合规出罪的正当性问题 |
五、合规不起诉的适用对象问题 |
六、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分离问题 |
七、合规考察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 |
八、合规监管人制度的设置 |
九、合规整改和合规验收的标准问题 |
十、几个基本结论 |
(2)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约谈效力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渊源 |
(二)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研究现状 |
一、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性质 |
(一)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界定 |
(二)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法律属性 |
(三)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价值定位 |
二、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的实践困惑 |
(一)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现状分析 |
1.食品安全领域行政约谈的立法现状 |
2.食品安全领域行政约谈的实践现状 |
(二)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存在的问题 |
1.立法冲突使约谈法律地位不高 |
2.约谈程序混乱使约谈治理效力不强 |
3.约谈透明度较低及公众参与度较少使公众发挥作用较少 |
4.有关部门滥用约谈滥用使其效率较低 |
5.约谈的监督与救济机制缺失使相对人权利得不到保障 |
三、食品安全行政约谈效能优化路径 |
(一)完善约谈立法以提高其公信力 |
(二)规范约谈程序以提高其治理效率 |
(三)加强行政约谈透明度以使公众发挥作用最大化 |
1.加强信息公开 |
2.提高公众参与度 |
(四)构建监督与救济机制以强化约谈的权利保障能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职能定位研究 ——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基本思路 |
第二章 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实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新公共管理 |
二、服务型政府 |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
第二节 W县核桃加工企业发展历程 |
一、起步阶段(1980-1991 年) |
二、发展阶段(1992-2009 年) |
三、成熟阶段(2010 年至今) |
第三节 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实践 |
一、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
二、提升服务水平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三、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资源要素问题 |
四、引导企业克服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 |
第三章 W县政府在服务核桃加工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 |
一、政府干预市场和企业管理现象依旧存在 |
二、未有效引导核桃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
三、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途径和发声渠道狭窄 |
四、政策落实不彻底和缺少反馈机制 |
第二节 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经济职能需理顺 |
二、W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服务水平有限 |
三、未发挥各类商会和协会的职能作用 |
第三节 解决制约企业发展要素问题作用有限 |
一、解决企业筹资难问题上效果不明显 |
二、工业用地规划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三、缺少对引进人才和助力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
四、为企业提供走出去服务作用有限 |
第四节 财政补助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一、财政资金项目申报复杂 |
二、政府补助规范管理不足 |
三、财政支持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方面力度不够 |
第四章 W县政府服务企业职能完善的对策措施 |
第一节 细化政策措施营造公平健康营商环境 |
一、结合地方发展规划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有效政策措施 |
二、引导民营企业产品改造升级 |
三、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政 |
四、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
五、建立政策监督和评估反馈机制 |
第二节 完善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 |
一、多部门联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
二、加强政府人才队伍建设 |
三、加大对发挥第三部门的重视 |
四、加强对民营企业规范引导 |
第三节 发挥职能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
一、创新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
二、引导企业制度创新 |
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
四、鼓励企业文化创新 |
第四节 简政放权提升企业获得资源能力 |
一、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 |
二、简化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操作程序 |
三、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用地需求 |
附录一 访谈提纲及内容 |
附录二 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风电制造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标准化研究 |
1.2.1 国外标准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标准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3 国外风电行业标准化研究现状 |
1.2.4 国内风电行业标准化研究现状 |
1.3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
1.3.1 成熟度模型的研究状况 |
1.3.2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历史背景 |
1.3.3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模型应用情况 |
1.3.4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的迫切需求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 |
1.5.1 研究方法 |
1.5.2 预期目标 |
1.6 本章小结 |
2 理论基础 |
2.1 标准化管理的概念 |
2.1.1 标准 |
2.1.2 标准化 |
2.1.3 技术标准化管理 |
2.2 技术标准化管理理论支持 |
2.2.1 系统工程理论 |
2.2.2 PDCA理论 |
2.2.3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3 成熟度模型理论 |
2.3.1 成熟度模型的内涵 |
2.3.2 成熟度模型的类比 |
2.4 本章小结 |
3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
3.1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 |
3.1.1 构建总体思路 |
3.1.2 构建基本原则 |
3.1.3 成熟度等级 |
3.2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指标建立 |
3.2.1 初始指标体系 |
3.2.2 评价指标体系 |
3.2.3 量化标准 |
3.3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 |
3.3.1 评价方法 |
3.3.2 评价模型 |
3.3.3 数据处理 |
3.3.4 指标权重 |
3.3.5 模型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应用 |
4.1 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 |
4.1.1 研究背景 |
4.1.2 研究对象概况 |
4.2 研究对象的技术标准化管理现状 |
4.2.1 技术标准化基础保障 |
4.2.2 技术标准化研究规划 |
4.2.3 技术标准化应用实施 |
4.2.4 技术标准化监督检查 |
4.2.5 技术标准化价值评估 |
4.3 问卷设计 |
4.4 抽样方案 |
4.5 评价过程 |
4.6 结果分析 |
4.7 改进措施 |
4.7.1 夯实技术标准化基础保障 |
4.7.2 提升技术标准化研究规划 |
4.7.3 强化技术标准化应用实施 |
4.7.4 强化技术标准化监督检查 |
4.7.5 重视技术标准化价值评估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从企业自由走向企业社会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对象 |
三、研究问题相关说明 |
第二节 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企业自由研究现状 |
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点及不足之处 |
一、本文的创新之点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企业自由、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关系 |
第一节 自由、责任及其关系 |
一、何谓自由? |
二、何谓责任? |
三、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
第二节 企业自由、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关系 |
一、何谓企业自由? |
二、何谓企业社会责任? |
三、企业自由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
第三章 我国企业自由缺失的分析 |
第一节 企业自由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
一、从企业生产性看企业自由的重要性 |
二、从企业契约性看企业自由的重要性 |
三、从企业道德性看企业自由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我国企业自由缺失的现状 |
一、从企业自由的主体来分析企业自由缺失的现状 |
二、从企业自由的约束来分析企业自由缺失的现状 |
三、从企业自由的边界来分析企业自由缺失的现状 |
四、从企业自由的实现路径来分析企业自由缺失的现状 |
第三节 我国企业自由缺失的原因 |
一、企业产权制度影响企业自由主体的自主行为能力 |
二、过度的行政干预导致企业自由缺乏合理的约束 |
三、政府角色不明引起企业自由边界模糊不清 |
四、市场经济不完善使企业自由缺少实现路径 |
第四章 我国企业自由缺失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及论证 |
第一节 我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 |
第二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
第三节 我国企业自由缺失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
一、企业自由缺失导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自主意识淡薄 |
二、企业自由缺失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客体对象不明 |
三、企业自由缺失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范围模糊不清 |
四、企业自由缺失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有的经济实力 |
第四节 我国企业自由缺失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实证分析 |
一、企业自由感:市场化程度体现企业自由完善程度 |
二、我国企业自由缺失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五节 “企业自由缺失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及论证”的启示 |
第五章 通过完善企业自由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
第一节 完善企业自由的四种途径 |
一、深化产权改革——提高企业主体的自主行为能力 |
二、推进制度改革——形成企业自由的合理约束 |
三、转变政府角色——明确企业自由的清晰边界 |
四、发展市场经济——增加企业自由的实现路径 |
第二节 通过扩大企业自由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
一、自由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基础 |
二、让自由的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美好生活 |
参考文献 |
(一)英文文献 |
(二)中文文献 |
致谢 |
(6)价值链视角下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介绍 |
2.1 价值链理论 |
2.1.1 价值链的概念 |
2.1.2 价值链的内容 |
2.1.3 价值链的特点 |
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
2.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3 内部控制的作用 |
2.3 价值链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第三章 价值链视角下M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缺陷分析 |
3.1 行业及企业概况 |
3.1.1 行业概况 |
3.1.2 M企业概况 |
3.2 M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价值链分析 |
3.2.1 M企业业务流程 |
3.2.2 M企业价值链分析 |
3.3 M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分析 |
3.3.1 控制环境现状 |
3.3.2 风险评估现状 |
3.3.3 控制活动现状 |
3.3.4 信息与沟通现状 |
3.3.5 企业监督现状 |
3.4 M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分析 |
3.4.1 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3.4.2 价值链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
3.4.3 内控措施未贯穿于价值链业务流程中 |
3.4.4 行业价值链的内控信息交流渠道不畅 |
3.4.5 基于价值链活动的监督系统不健全 |
3.4.6 综合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价值链视角下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及其分析 |
4.1 营造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 |
4.1.1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体系 |
4.1.2 增强企业对组织制度实施的监管力度 |
4.1.3 优化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
4.2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风险评估体系 |
4.2.1 设定科学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
4.2.2 有效识别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
4.2.3 科学评估企业内部控制风险 |
4.2.4 加强企业应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 |
4.3 内部控制措施贯穿于整个价值链活动 |
4.3.1 构建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授权机制 |
4.3.2 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 |
4.3.3 加强对采购付款活动的控制 |
4.3.4 加强销售与收款活动的控制 |
4.4 从内外部价值链的角度健全信息交流渠道 |
4.4.1 重视企业内外部信息收集与传递 |
4.4.2 强化企业内外部主体间的沟通 |
4.5 通过价值链优化来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反馈机制 |
4.5.1 搭建企业内部监督反馈机制 |
4.5.2 重视企业外部监督力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价值链视角下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后的结果分析 |
5.1 对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后的情况分析 |
5.1.1 完善了内部组织架构体系 |
5.1.2 提升了对企业风险的应对能力 |
5.1.3 加强了对主要业务活动的控制管理 |
5.1.4 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
5.1.5 强化了监事会及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 |
5.2 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后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
5.2.1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
5.2.2 对企业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 |
5.2.3 对企业高管权利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启示与建议 |
6.1 案例启示 |
6.1.1 内部环境及内部监督薄弱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诱因 |
6.1.2 企业风险评估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
6.1.3 正确认识并积极整改缺陷是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 |
6.1.4 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保障 |
6.2 案例建议 |
6.2.1 加大力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维护 |
6.2.2 继续积极认识及整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 |
6.2.3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价值创造功能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微观作用关系探究 ——基于江苏省商业银行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主要概念 |
1.3.1 企业文化 |
1.3.2 内部审计 |
1.4 文章框架与技术路线图 |
1.4.1 文章框架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创新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
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内部审计三角关系 |
2.2 内部审计三角关系的特点 |
2.2.1 高管与内部审计人员关系 |
2.2.2 被审计单位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关系 |
2.2.3 内部审计人员与增值型内部审计 |
2.2.4 内部审计三角互动关系图 |
2.2.5 内部审计三角互动关系现状 |
2.3 企业文化作用审计三角关系假设 |
2.4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选择质性研究方法原因 |
3.1.1 质性研究含义与研究特征 |
3.1.2 质性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契合 |
3.2 代表性样本 |
3.2.1 确定调研对象 |
3.2.2 选样方法 |
3.2.3 样本数量 |
3.3 数据收集 |
3.3.1 企业文化数据收集 |
3.3.2 访谈提纲设计 |
3.4 质性研究有效性保证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数据分析 |
4.1 建立节点 |
4.1.1 建立节点原则 |
4.1.2 节点解释 |
4.1.3 信度检验 |
4.2 数据展示 |
4.2.1 企业文化 |
4.2.2 内部审计工作 |
4.3 本章小结 |
5 研究发现 |
5.1 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职能 |
5.2 企业文化影响内部审计的微观解释 |
5.2.1 团队型文化与内部审计 |
5.2.2 层级型文化与内部审计 |
5.2.3 外倾型文化与内部审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发表论文与完成项目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案例》:N电池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
N公司概要 |
N公司发展历史 |
N公司现阶段面临困境 |
铅酸电池的技术发展 |
铅酸电池行业的环保问题 |
铅酸电池市场需求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铅酸电池行业面临生存与发展困境 |
1.1.2 N公司面临发展停滞的困境 |
1.2 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竞争战略的研究 |
1.3.2 关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研究 |
1.3.3 关于铅酸电池行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研究 |
1.3.4 文献结论 |
1.4 思路与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N公司战略系统分析 |
2.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2.1.1 Political政治法律分析 |
2.1.2 Economic经济环境分析 |
2.1.3 Social社会环境分析 |
2.1.4 Technological技术环境分析 |
2.1.5 PEST分析结论 |
2.2 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
2.2.1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2.2.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2.2.3 锂电池等替代品的威胁 |
2.2.4 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
2.2.5 现有对手的竞争能力分析 |
2.2.6 行业环境五力分析结论 |
2.3 N公司内部分析 |
2.3.1 有形资源 |
2.3.2 无形资源与能力 |
2.3.3 内部分析结论 |
2.4 N公司SWOT分析 |
2.4.1 Strength优势分析 |
2.4.2 Weakness劣势分析 |
2.4.3 Opportunity机会分析 |
2.4.4 Threat威胁分析 |
2.4.5 战略组合与SWOT矩阵 |
2.5 N公司竞争战略选择:差异化 |
3 N公司差异化战略设计方案 |
3.1 以产品差异化为核心战略 |
3.1.1 引进技术和设备生产高倍率电池 |
3.1.2 研发耐高温、高可靠度等高规格电池 |
3.1.3 推广“蓄电逆变,削峰填谷”解决方案 |
3.1.4 转型进入锂离子电池产品市场 |
3.2 以服务差异化作为重要战略 |
3.2.1 为客户解决废旧电池处置问题 |
3.2.2 向客户提供专业培训与服务 |
3.2.3 向客户推广电池管理解决方案 |
3.2.4 推广客户储能电源系统租赁服务 |
3.3 以渠道差异化作为辅助战略 |
3.3.1 加强目前直营和代理模式 |
3.3.2 新增电子商务平台 |
3.3.3 有效利用东南亚销售渠道 |
3.4 以形象差异化作为辅助战略 |
3.4.1 加强产品的科技形象建设 |
3.4.2 加强企业的环保形象建设 |
3.4.3 加强人员的专业形象建设 |
4 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
4.1 实施的难点 |
4.1.1 产品差异化的难点 |
4.1.2 服务差异化的难点 |
4.1.3 渠道差异化的难点 |
4.1.4 形象差异化的难点 |
4.2 化解难点的对策 |
4.2.1 产品差异化难点的对策 |
4.2.2 服务差异化难点的对策 |
4.2.3 渠道差异化难点的对策 |
4.2.4 形象差异化难点的对策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企业破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1章 企业破产的基本分析 |
1.1 企业 |
1.1.1 企业的内涵 |
1.1.2 企业的性质 |
1.1.3 企业的组织形式 |
1.2 企业破产 |
1.2.1 企业破产的内涵 |
1.2.2 企业破产制度的历史演变 |
1.2.3 企业破产的作用 |
1.3 中国企业破产 |
1.3.1 传统国有企业与“关停并转” |
1.3.2 现代国有企业与企业破产现象 |
第2章 企业破产的前人思想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企业破产的思想 |
2.1.1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否是商品经济的论述 |
2.1.2 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规律的论述 |
2.1.3 马克思关于企业破产的论述 |
2.2 西方经济学家对企业破产的解释 |
2.2.1 企业破产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
2.2.2 企业破产的基本理论 |
2.2.3 企业破产的相机治理理论 |
2.3 国内专家学者对企业破产的研究 |
2.3.1 1978-1986年企业破产“姓资”“姓社”的争论 |
2.3.2 1986-1994年国有企业破产的理论探索 |
2.2.3 1994-现在企业破产理论的逐步完善 |
第3章 中国企业破产的现实状况 |
3.1 企业破产的具体情况 |
3.1.1 企业破产的数量情况 |
3.1.2 企业破产的结构情况 |
3.2 企业破产的环境和原因 |
3.2.1 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
3.2.2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 |
3.3 企业破产的转型期特征 |
3.3.1 政策性破产制度与市场性破产制度并存 |
3.3.2 安置职工成为国有企业破产的首要事宜 |
3.3.3 政府在国有企业破产中起主导作用 |
3.4 “企业破产逃债现象”剖析 |
3.4.1 国有债务企业的破产愿望 |
3.4.2 企业破产逃债的具体做法 |
3.4.3 企业破产逃债的产权原因 |
第4章 中国企业破产制度的国际比较 |
4.1 企业破产界限的国际比较 |
4.1.1 发达国家企业破产界限 |
4.1.2 我国企业破产界限 |
4.2 企业破产程序的国际比较 |
4.2.1 发达国家企业破产程序 |
4.2.2 我国企业破产程序 |
4.3 企业破产财产管理人制度的国际比较 |
4.3.1 发达国家企业破产财产管理人制度 |
4.3.2 我国企业破产清算组制度 |
4.4 企业破产免责制度的国际比较 |
4.4.1 发达国家企业破产免责制度 |
4.4.2 我国企业破产免责制度 |
4.5 企业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的国际比较 |
4.5.1 发达国家企业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 |
4.5.2 我国企业破产债权人会议制度 |
4.6 企业破产犯罪制度的国际比较 |
4.6.1 发达国家企业破产犯罪制度 |
4.6.2 我国企业破产法律责任制度 |
第5章 中国企业破产的制度建设 |
5.1 建立市场主导型企业破产制度 |
5.1.1 政府主导型企业破产制度及其缺陷 |
5.1.2 市场主导型企业破产制度及其特征 |
5.2 健全企业破产的市场经济环境 |
5.2.1 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5.2.2 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 |
5.2.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5.2.4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
5.3 加快企业破产的法律制度建设 |
5.3.1 建立企业破产预警制度 |
5.3.2 完善企业破产和解与重整制度 |
5.3.3 完善企业破产财产管理人制度 |
5.3.4 完善企业债权人会议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附件1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附件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谈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合规不起诉改革的八大争议问题[J]. 陈瑞华. 中国法律评论, 2021(04)
- [2]我国食品安全行政约谈效力优化研究[D]. 何亭洁. 山西大学, 2020(01)
- [3]地方政府服务民营企业职能定位研究 ——以W县政府服务核桃加工企业为个案[D]. 李建丽. 云南大学, 2019(02)
- [4]风电制造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及应用[D]. 甘旭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从企业自由走向企业社会责任[D]. 李琼. 湖北大学, 2019(05)
- [6]价值链视角下M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郑乐.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7]企业文化与内部审计微观作用关系探究 ——基于江苏省商业银行的质性研究[D]. 韩卫霞.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8]《案例》:N电池公司—差异化竞争战略研究[D]. 黄剑锋. 暨南大学, 2016(02)
- [9]中国企业破产问题研究[D]. 李洪国. 吉林大学, 2005(07)
- [10]谈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工作[J]. 高艳芬. 航天标准化,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