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ead Can Inhibit NMDA-,K~+-,QA/KA-Induced Increases in Intracellular Free Ca~(2+) in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论文文献综述)
贾瑞华[1](2019)在《氢气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神经科的急危重症。目前的治疗原则主要为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前提下,尽快终止癫痫发作。但是,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癫痫发作仍然难以被控制进而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癫痫发作的时间越长,其对患者的危害越重。目前观点认为,持续的癫痫样放电会引起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神经元死亡,从而造成很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尽快终止癫痫发作、如何保护神经元和其他神经细胞、以及如何改善发作后遗留的认知功能损害已经成为神经科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研究发现,在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氢气都可发挥保护性作用。例如脑缺血模型、帕金森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等。氢气具有很强的自由扩散能力,可穿透血脑屏障快速扩散到组织中,甚至可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而且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氢气能够选择性地减少最具细胞毒性的活性氧自由基:·OH。另外,研究表明氢气还可发挥抗炎、调控离子通道受体等作用。例如,在治疗痛觉过敏时,氢气可以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亚单位NR2B的膜转运,进而调控NMDA受体功能,降低神经兴奋性。基于氢气的这些功能特性,我们推测氢气可能对RSE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对氢气在RSE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期望为解决神经科临床中的难点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目的:1、探讨氢气治疗对RSE大鼠癫痫发作的作用以及对NR2B亚基在海马细胞膜上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2、探讨氢气治疗对RSE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3、观察氢气治疗对RSE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1、建立大鼠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后,通过行为学评分(Racine Scores)观察氢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RS)治疗对模型大鼠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影响,通过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析观察HRS对脑电图的波幅和功率的影响。然后利用Western blot对NR2B及p-NR2B在膜上的表达进行研究,观察它们在治疗后的变化。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海马内细胞的死亡方式、其所在的区域以及炎症反应等的变化。3、通过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进入目标象限的频率等指标对各组大鼠在RSE后14天的认知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行为学Racine评分和脑电图结果。行为学评分:与RSE+saline组的相比,RSE+HRS组的大鼠Racine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脑电图结果:与RSE+Saline组的大鼠相比,RSE+HRS组中大鼠的脑电图波幅及功率均降低。2、NR2B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Con组)相比,癫痫发作后RSE组的大鼠海马细胞膜上NR2B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均随时间逐渐升高;NR2B的表达水平在RSE+Saline组和RSE+HRS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RSE+HRS组的大鼠NR2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RSE+Saline组。3、细胞凋亡的变化。与Con组相比,RSE组在CA1区、CA3区和DG区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CA1区和DG区的凋亡细胞比例下降,CA3区没有明显变化。更进一步,对凋亡细胞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在CA1区,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神经元发生凋亡的比例降低,存活数量增加,而两组间发生凋亡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总数量均没有差异;在DG区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发生凋亡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4、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变化。(1)形态学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RSE组的大鼠海马内发生坏死性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Western blot结果和电镜结果进一步充分证实了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坏死性凋亡主要分布在CA1区和DG区;在CA1区内发生坏死性凋亡的细胞主要为神经元,而在DG区内发生坏死性凋亡的细胞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2)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坏死性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在CA1区域明显降低,包括MLKL、p-MLKL以及RIP3等。(3)CA1区的染色结果提示,相比于Con+Saline组和Con+HRS组,在RSE+Saline组的CA1区神经元群体中,MLKL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而在RSE+HRS组,MLKL阳性的神经元相比RSE+Saline组有明显减少(4)DG区的染色结果提示,在DG区的星形胶质细胞中,MLKL阳性的细胞所占比例在RSE+Saline组和RSE+HRS组中,均显着高于Con+Saline组以及Con+HRS组,而RSE+HRS组中MLKL阳性的细胞所占的比例又明显低于RSE+Saline组。5、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的变化。RSE+Saline组和RSE+HRS组的大鼠海马Iba1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均高于Con+HRS组和Con+Saline组的大鼠。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大鼠的Iba1阳性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6、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变。RSE+Saline组和RSE+HRS组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Con+HRS组和Con+Saline组的大鼠,而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则明显少于Con+HRS组和Con+Saline组的大鼠。与RSE+Saline组相比,RSE+HRS组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进入目标象限的次数明显增加。结论:1、HRS治疗对RSE大鼠的行为学发作评分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减轻RSE大鼠发作时的脑电幅度和功率;HRS治疗降低了NR2B亚基的磷酸化水平。2、HRS对RSE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有改善作用,可减少RSE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性凋亡,尤其对阻止CA1区神经元的坏死性凋亡具有很好的作用效果;HRS对海马部位小胶质细胞活化也有明显的减轻作用。3、HRS治疗可以改善RSE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4、HRS既能减轻发作期RSE大鼠脑电发作,又能增加RSE后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存活数量并改善RSE大鼠的认知功能。这提示临床上减轻脑电异常放电,可能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艾丽婧[2](2019)在《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星形胶质细胞显着活化,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水平显着上调。但由于传统药理学方法无法实现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调控,其与DNP发病机制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旧不清楚。本实验在STZ诱导的DNP模型大鼠及野生型大鼠上,采用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调控PFC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活性,分析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促炎细胞因子及其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明确PFC星形胶质细胞在DNP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本实验在STZ诱导的DNP模型大鼠上,借助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通过腺相关病毒分别将载有星形胶质细胞GFAP启动子或神经元CaMKⅡ启动子的抑制性受体hM4Di表达在大鼠双侧PFC上。在野生型大鼠上,借助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通过腺相关病毒分别将载有星形胶质细胞GFAP启动子或神经元CaMKⅡ启动子的兴奋性受体hM3Dq表达在大鼠双侧PFC上。3 w后,病毒表达稳定,腹腔注射外源性配体氯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 N-oxide,CNO),测定机械痛阈,观察特异性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活性对机械痛的作用。行为学实验结束后,脑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确认病毒感染部位。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GFAP荧光强度及Fos蛋白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PFC促炎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水平。结果:(1)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抑制DNP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后,行为学结果显示,STZ诱导的机械痛敏显着改善;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呈活化状态,GFAP荧光强度增强,并且Fos蛋白表达显着上调;抑制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后,其细胞形态趋向静息状态,GFAP荧光强度减弱,Fos蛋白表达显着下降;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组大鼠PFC促炎细胞因子TNF-α与IL-1β水平均显着升高;抑制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后TNF-α与IL-1β水平显着下降;(2)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抑制DNP大鼠PFC神经元活性后,行为学结果显示,STZ诱导的机械痛敏显着缓解;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PFC区域Fos蛋白表达显着上调,星形胶质细胞呈活化状态,GFAP荧光强度增强;抑制PFC神经元活性后Fos蛋白表达显着下调,并且GFAP荧光强度减弱、细胞形态趋向静息状态;(3)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野生型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后,行为学结果显示,大鼠出现机械性触发痛;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形态趋向静息状态,GFAP荧光强度较低,Fos蛋白极少表达,激活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后,细胞呈活化状态,GFAP荧光强度增强,并且Fos蛋白表达显着上调;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与IL-1β水平较低,激活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后TNF-α与IL-1β水平显着升高;(4)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野生型大鼠PFC神经元活性,行为学结果显示,大鼠出现机械性触发痛;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PFC极少表达Fos蛋白,星形胶质细胞形态趋向静息状态,GFAP表达较低,激活PFC神经元后大鼠Fos蛋白表达显着上调,并且GFAP荧光强度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呈活化状态。结论:1.PFC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诱导糖尿病大鼠产生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2.PFC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可能通过上调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促进神经元活化,从而起到对DNP的调控作用。
李悦[3](2019)在《TFEB参与铅暴露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分别用SD大鼠和Neuro-2a(N2a)细胞系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铅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效应,明确细胞自噬异常在铅诱导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探索TFEB在铅诱导自噬异常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铅暴露组大鼠饮用含有300 ppm醋酸铅水溶液5周,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模型建立结束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铅和脑铅水平;水迷宫实验检测铅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2.建立铅暴露体外细胞模型,使用含有50 μmol/L醋酸铅的培养液处理N2a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铅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3.Western blot法检测铅暴露后海马组织和N2a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铅暴露后N2a细胞自噬的改变;使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观察抑制自噬对铅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4.Western blot法检测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和N2a细胞中TFEB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siRNA技术抑制TFEB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变情况。研究结果:1.铅暴露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铅暴露组大鼠血铅和脑铅水平显着升高(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发现铅暴露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显着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铅暴露后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体外实验也证实,铅暴露后N2a细胞活力呈时间依赖性降低(P<0.05);并伴随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铅暴露可以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2.自噬异常在铅暴露诱导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铅暴露后海马组织和N2a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Atg5表达水平和LC3 Ⅱ/LC3 Ⅰ比值均显着增高;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铅暴露后N2a细胞LC3聚集泡的数量比对照组显着增加。TUNEL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使用细胞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可以减少铅暴露引起的N2a细胞凋亡,并降低了铅暴露后Caspase-3剪切体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抑制细胞自噬可以减少铅暴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3.TFEB对铅暴露诱导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控作用铅暴露后大鼠海马组织和N2a细胞中,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TFEB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使用siRNA技术抑制TFEB的表达后,可以导致N2a细胞LC3 Ⅱ/LC3Ⅰ比值、Atg5蛋白和Caspase-3剪切体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提示TFEB可能参与了铅诱导的细胞自噬及凋亡的调控。结论:1.铅暴露导致大鼠海马组织和N2a细胞凋亡增加和自噬水平增强,抑制自噬可缓解铅暴露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显示铅诱导的自噬在神经细胞凋亡中发挥了调控作用;2.铅暴露可诱导TFEB表达增加,抑制TFEB表达可使铅诱导的细胞自噬和凋亡增加,表明TFEB可调控铅暴露诱导的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发生。
杨美媛[4](2019)在《hnRNP U介导铅暴露对REST影响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当金属铅在人体内蓄积时会导致身体多个系统的损伤。有研究显示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repressor element 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REST)是含有锌指结构的蛋白,可以结合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元件(neuron-restrictive silencer element,NRSE),从而影响某些特殊基因的表达。hnRNP U(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U)是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家族中的一员,作为一种RNA结合蛋白,参与转录及转录后调控过程。近期研究表明,hnRNP U与REST有特异性结合。本实验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在铅暴露环境下REST和hnRNP U表达的变化,为揭示铅的毒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REST和hnRNP U表达的影响:检测到怀孕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低铅暴露组(LLG)和高铅暴露组(HLG),CON饮用双蒸水,LLG饮用0.05%醋酸铅水溶液、HLG饮用0.2%醋酸铅水溶液。以自由饮水的方式进行铅暴露,直至仔鼠断乳(出生后3周)用于后续实验。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大鼠全血和海马组织中的铅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t,IF)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REST和hnRNP U的表达情况。2、铅暴露对PC12细胞REST和hnRNP U表达的影响:PC12细胞中分别加入0μM、1μM和100μM的醋酸铅,采用RT-PCR、WB方法检测PC12细胞REST和hnRNP U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采用IF方法检测PC12细胞hnRNP U的表达情况。3、铅暴露环境下干预hnRNP U对REST表达的影响:PC12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加入0μM醋酸铅,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加入100μM醋酸铅处理后,空白组和对照组转染DDW,实验组转染hnRNP U-si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hnRNP U和REST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IF方法检测RE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铅暴露会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1)逃避潜伏期:与CON相比,LLG和HLG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时间显着延长,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穿越平台次数:与CON相比,LLG和HLG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显着下降(P<0.05);且LLG和HLG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2、全血和海马组织中铅含量:CON未检测出铅含量,HLG血铅和海马铅含量均高于LLG,且LLG和HLG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3、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REST表达的影响:(1)RT-PCR实验表明,与CON比较,LLG和HLG大鼠海马组织RES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且LLG和HLG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2)WB实验表明,与CON比较,LLG和HLG大鼠海马组织RES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且LLG和HLG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3)IF实验表明,与CON比较,LLG和HLG大鼠海马组织CA3、CA1和DG区RES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且LLG和HLG在DG区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4、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hnRNP U表达的影响:(1)RT-PCR实验表明与CON比较,LLG和HLG大鼠海马组织hnRNP U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WB实验表明,与CON比较,LLG和HLG大鼠海马组织hnRNP U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核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3)IF实验表明,与CON比较,LLG和HLG大鼠海马组织CA1区hnRNP U核内分布增多,胞浆分布减少,核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且LLG和HLG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5、铅暴露对PC12细胞REST表达的影响:(1)RT-PCR实验表明,与0μM组比较,1μM组和100μM组RES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且1μM组和100μM组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2)WB实验表明:与0μM组比较,1μM组和100μM组RES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且1μM组和100μM组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6、铅暴露对PC12细胞hnRNP U表达的影响:(1)RT-PCR实验表明,与0μM组比较,1μM组和100μM组hnRNP U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WB实验表明:与0μM组比较,1μM组和100μM组hnRNP U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IF实验表明,与0μM组比较,1μM组和100μM组hnRNP U核内分布明显增多,胞浆分布明显减少,核蛋白表达量显着上调,且1μM组和100μM组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P<0.05)。7、干预hnRNP U对REST表达的影响:(1)RT-PCR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hnRNP U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nRNP U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RES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RES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2)IF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RES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REST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结论:铅暴露通过促进hnRNP U发生核转位,上调REST的mRNA表达水平,使其蛋白表达量增加,进一步影响REST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学习记忆造成损伤。这为探讨铅的神经毒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寻找治疗铅中毒的新药物提供新思路。
张丹参,苏晓梅[5](2019)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记忆网络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属于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其与突触的可塑性和学习记忆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如以胆碱受体、腺苷A1受体等为代表的诸多受体及递质,以谷氨酸(glutamate,Glu)为代表的氨基酸能神经通路,以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等为代表的脑内神经电活动,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为代表的基因蛋白遗传信息改变,甚至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Glu的神经毒性等,都与NMDA受体相关,通过NMDA受体功能的改变调控学习记忆功能,进而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换句话说,如果把学习记忆的信息传递系统看做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那么NMDA受体就是学习记忆相关神经网络中一个相对中心的关键位点。因此,以探讨NMDA受体在学习记忆错综复杂网络中的关联为切入点,以微观深入研究为基础、以宏观视野分析为引领,全方位评价NMDA受体在学习记忆网络中的作用,或许可以引领未来脑功能及相关疾病系统的研究。
娄志义[6](2018)在《L—苏糖酸镁对铅致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重金属对食品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安全问题,而铅污染显得更为严重。人体铅中毒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食品中的铅,铅能够严重危害人的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生长发育,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是毒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铅暴露能损伤儿童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这已经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使用L-苏糖酸镁(magnesium-L-threonate,MgT)提高脑中的镁的含量,能增强记忆功能以及突触可塑性,那么提高脑中的镁对铅暴露导致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损伤是否有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在大鼠的发育期,铅暴露对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果蝇 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的表达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的表达都有影响,并且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具有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活性的Ezh2,通过促进组蛋白的甲基化能够调节很多基因的表达,那么铅是否会通过调节Ezh2的表达进而调节NMDA受体亚单位基因的表达,MgT对铅暴露引起的NMDA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均未见报道。目的1.探究食品源性的MgT对铅暴露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2.探究铅暴露对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的调节机理及MgT的作用方法1.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MgT对铅至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的影响。2.Golgi-cox染色实验用于树突棘密度及分支数量的形态学分析。3.用Western Blot检测成年大鼠海马中突触相关蛋白,检测PC12细胞、发育期大鼠海马细胞及成年大鼠海马细胞中Ezh2,H3K27me3和H3等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发育期和成年大鼠海马、原代海马神经元和PC12细胞NMDA受体亚单位、AMPA(alh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α-氨基-3-轻基-5-甲 基异恶唑-4-丙酸)受体亚单位以(PSD-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突触后密度蛋白-95)的mRNA表达。结果1.在水迷宫实验中,铅暴露显着的损伤了大鼠的记忆功能,而MgT能修复铅暴露大鼠的记忆功能的损伤。2.MgT提高了铅暴露大鼠海马的树突棘密度及树突分支的数量。3.MgT提高了 GluRl和NR2A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及铅暴露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而NR2B和PSD-95仅在正常对照组中有提高。4.镁能修复铅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同时提高了铅损伤的NR2A、NR2B、GluRl、GluR2以及PSD-95等基因mRNA表达量。5.铅降低了 PC12细胞和14天大鼠海马中Ezh2,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了 NR1 mRNA表达。6.铅提高了 60天成年大鼠海马中Ezh2,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 NR1 mRNA表达;7.MgT提高了正常对照组和铅鼠海马中NR1的表达以及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1.MgT对铅暴露引起的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这种作用与MgT能够增加铅损伤的大鼠海马组织树突棘密度及分支数量有关,而树突棘密度的增加又与MgT促进突触相关蛋白GluR1和NR2A的表达有关。2.镁能够增加铅损伤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PC12细胞突起生长,而树突棘密度的增加又与MgT促进突触相关蛋白NR2A、NR2B、GluR1、GluR2以及PSD-95的表达有关。3.铅可能通过Ezh2介导的H3K27三甲基化调节NR1的转录,MgT能够修复铅对NR1的表达的损伤作用,但是这种修复作用并非通过H3K27三甲基化的调节实现的。
陈瑶[7](2018)在《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毒重金属,在体内具有蓄积性和多脏器毒性,尤其对神经系统会产生很强的毒性,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损害人们的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学习和工作,因此,如何防治铅污染导致的神经毒性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桑葚为多年生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穗,花色苷为桑葚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多酚类色素,因具有神经保护和抗氧化等活性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此,本文以桑葚花色苷单体为研究对象,分析鉴定其在体内、体外代谢产物,探讨其代谢规律;采用大鼠慢性铅暴露模型,研究桑葚花色苷单体及其代谢产物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筛选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物质;并从分子水平上探明桑葚花色苷单体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干预机制,为桑葚花色苷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通过营养干预途径预防铅致神经毒性提供基础,该研究对环境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Amberlite XAD-7HP大孔树脂和高速逆流色谱(HSCCC),从桑葚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三种高纯度的桑葚花色苷单体,核磁和质谱结构鉴定显示,这三种花色苷单体分别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D3R)。(2)采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鼠肠道菌群代谢分析鉴定三种桑葚花色苷单体(C3G、C3R、D3R)在体外代谢产物,探讨桑葚花色苷的体外代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花色苷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少量花色苷代谢成甲基化的形式;在模拟肠液中,花色苷发生降解与转化,C3G与C3R主要代谢为原儿茶酸(PCA)与2,4,6-三羟基苯甲醛,D3R主要代谢为没食子酸与2,4,6-三羟基苯甲醛;在鼠肠道菌群试液中,三种桑葚花色苷单体在前4 h迅速代谢,C3G在6 h代谢完全,C3R和D3R到8 h代谢完全,C3G和C3R主要代谢为PCA、香草酸、对香豆酸和2,4,6-三羟基苯甲醛;D3R主要代谢为没食子酸、丁香酸和2,4,6-三羟基苯甲醛。可见,桑葚花色苷通过糖苷键的断裂和苷元的降解,产生大量酚酸及酚酸衍生物。(3)采用健康SD大鼠,研究C3G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代谢产物,探讨桑葚花色苷的体内代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C3G在体内的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MRT和AUC0→∞)符合一室模型。大鼠血浆中C3G的浓度在1 h达峰,并迅速分布至胃、肠、肝脏、肾脏及脑组织。液质联用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脏器(脑、肝、肾、胃、肠)、血浆及排泄物(尿液、粪便)中均有原型及甲基化花色苷检出;而血浆及肝脏中,代谢产物以PCA、原儿茶酸-葡萄糖苷、原儿茶酸-硫酸盐、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为主;肾脏、尿液及粪便中,主要代谢产物为马尿酸、阿魏酸以及羟基苯甲酸;肠中,主要代谢产物为PCA、香草酸、羟基苯甲酸、2,4,6-三羟基苯甲酸。(4)采用大鼠慢性铅暴露模型,研究桑葚花色苷单体C3G及其主要代谢产物之一PCA对铅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影响,发现桑葚花色苷单体C3G是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干预效果好的活性物质。行为学实验显示,C3G低、中、高剂量可显着降低水迷宫定向航行和主动回避的逃避潜伏期(p<0.05);大鼠体内金属含量研究显示,C3G低、中、高剂量可显着降低大鼠血液及组织中的铅含量(p<0.05),C3G中、高剂量可显着降低大鼠骨中的铅含量(p<0.05);大鼠体内生化指标的研究结果显示,C3G低、中、高剂量可显着提高脑组织中的ACH、EEA、DA、NE、5-HT和NO的含量,以及NOS、SOD和GSH-Px的活性;显着降低的MDA含量;同时,C3G低、中、高剂量可显着提高肝脏中SOD的活性,显着降低MDA含量;C3G中、高剂量可显着提高肾脏中SOD的活性,显着降低肾脏中的MDA含量,并显着提高血液中转氨酶(ALT和AST)的含量。可见,C3G可通过减少铅在机体内的蓄积,改善铅致大鼠机体氧化损伤,提高与学习记忆相关酶的表达。(5)采用大鼠慢性铅暴露模型,研究C3G对铅致神经细胞cAMP-PKA-CREB信号通路抑制的干预机制。结果表明,C3G可通过促进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的表达,促进胞外Ca2+通过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和NMDA受体通道进入细胞内,激活CaMKⅡ和PKC,并进一步激活nNOS的氧化活性,促进nNOS氧化L-精氨酸产生NO;Ca2+内流,激活钙调蛋白,钙调蛋白通过腺苷酸环化酶合成cAMP,进而激活PKA,并通过扩散反馈到突触前膜,产生大量谷氨酸递质;而PKA和PKC进入细胞核内后,通过磷酸化激活CREB,p-CREB促进合成新的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蛋白;同时,第二信使cAMP激活PKA,促使PKA的催化亚基释放并进入核内,启动第三信使即早基因的表达,促使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形成LTP,从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可见,桑葚花色苷C3G可调节cAMP-PKA-CREB神经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改善铅诱导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在饮食营养干预防治铅致神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古军旺[8](2017)在《RyRs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环境铅(Lead,Pb)所致的健康损害,尤其是对儿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损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脑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记忆的生物学基础。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研究突触可塑性的理想模型。钙在LTP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铅和钙同为二价离子,铅可以阻断和模拟钙离子的作用干扰钙介导的细胞生化过程。研究表明,铅暴露能够影响海马Ry R2和(或)Ry R3蛋白来调控海马神经元内静息钙离子浓度,提示Ry Rs可能作为铅的作用靶点介导铅的学习记忆损害。本研究通过电生理膜片钳相关技术,在整体突触功能以及细胞生理水平上,进一步探讨Ry Rs在铅暴露所致学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最终阐明铅暴露的神经毒理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研究方法:1、SD大鼠脑片制备:取自动物房的SD大鼠待其情绪安静后,用适量麻醉剂行腹腔注射。而后立即断头,再用剪刀沿大脑矢状线方向剪开,取出全脑并快速置于通有饱和95%O2+5%CO2混合气的冰水混合的切片液中。冷却后,取出全脑,修片后用滤纸轻轻吸干脑组织上的液体,用502胶水粘置于振动切片机的标本托台上,在通氧的切片液冰水混合物中切成待用脑片若干,将切好的脑片轻柔的转移至事先准备好的孵育槽中,孵育槽盛有饱和95%O2+5%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2、大鼠海马CA1区整体突触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 EPSP)和LTP的记录:(1)、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取3542天的大鼠制成400μm厚度的离体脑片,孵育后,用含有不同浓度铅和(或)其他药物的人工脑脊液进行灌流。在低倍镜目镜下观察脑片,分别用刺激电极放置于CA2-CA1交界的放射层(Schaefer侧枝)并压在脑片表面,记录电极扎入CA1区树突棘,记录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LTP记录:移动两根电极的相对位置以获得最佳的波形。玻璃记录电极充灌ACSF溶液,阻抗为36 MΩ。选择最大刺激强度的30%40%作为刺激强度,记录f EPSP稳定后10 min作为基线,给予高频刺激或药物诱导LTP。以上电流信号均由片钳系统电流钳(I=0)模式下记录采集。3、大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全细胞模式胞内钙信号记录:取1418天的大鼠制成350μm厚度的离体脑片,将CA1区椎体神经元细胞封接破膜后形成全细胞模式,电流信号由膜片钳系统电压钳模式下记录采集,将电压钳制在-30m V。记录铅染毒前后ACh和c ADPR诱发钙激活性氯通道电流来反映胞内钙信号的改变。研究结果:1、铅暴露对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影响:结果显示,待f EPSP基线稳定后,给予高频刺激,可以诱导大鼠海马CA1区LTP;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铅预灌流染毒,可以显着降低大鼠海马CA1区LTP,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10μmol/L铅全程灌流染毒可以完全抑制海马CA1区LTP(p<0.01)。2、Ry Rs在大鼠海马CA1区LTP中的作用:Ry Rs抑制剂ryanodine可以显着抑制大鼠海马CA1区LTP(p<0.01);单独Ry Rs激动剂caffeine能够诱导大鼠海马CA1区LTP;Ry Rs抑制剂ryanodine可以显着的抑制caffeine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LTP(p<0.05)。3、Ry Rs在铅致的海马CA1区LTP损伤中的作用:Caffeine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LTP可以被铅抑制(p<0.05);内源性Ry Rs激动剂c ADPR可以部分逆转铅对大鼠海马CA1区LTP的损伤(p<0.05)。4、Ry Rs介导钙信号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LTP损伤中作用:铅可抑制ACh诱导的钙信号振荡(p<0.05);铅可以抑制胞内c ADPR激活的钙信号振荡(p<0.05)。结论:1、铅暴露可损害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2、Ry Rs参与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形成。3、铅可以通过作用于海马神经元Ry Rs,干扰细胞内钙信号调控进而损害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
张伟[9](2016)在《铅暴露致老年大鼠认知障碍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铅因其自然环境的广泛分布,生产环境的大量使用、生活环境的普遍存在,对脑发育不可逆性的神经毒性而一直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铅神经发育毒性得到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清楚。然而,近期又有研究发现,铅可能诱导老年神经退行性病变。但是,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来源Stewart实验室。无论是铅神经发育毒性还是其所诱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均是以学习记忆损害、认知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RyRs作为细胞内钙信号枢纽介导学习记忆、认知分子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期待进一步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而增进脑学习记忆、认知能力分子机制的理解,同时期待为精神神经疾病如AD的预防治疗提供新的启示。因此,本研究首先构建不同模式终生铅暴露大鼠模型,通过Morris迷宫实验、透射电镜技术、流式细胞技术以及RT-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RyRs-细胞内钙信号-学习记忆、认知可能的分子机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1.不同模式铅暴露老年大鼠模型的建立:成年SPF级SD大鼠按2:1交配合笼,将受孕成功的雌性大鼠随机分至空白组(饮用单蒸水)、低铅暴露组(饮用0.05%醋酸铅溶液)与高铅暴露组(饮用0.2%醋酸铅溶液),分娩后仔鼠通过母乳继续染毒至断乳(PNW 3)后独立饲养,仔鼠分组为:空白组(CON)(饮用单蒸水,母鼠原为空白组);低铅暴露组(LLG)(饮用0.01%醋酸铅溶液,母鼠原为低铅暴露组);高铅暴露组(HLG)(饮用0.05%醋酸铅溶液,原母鼠为高铅暴露组);高空铅暴露组(HCLG)(饮用单蒸水,原母鼠为高铅暴露组),仔鼠饲养至其老年,即出生后97周(PNW 97)进行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对老年大鼠全血及脑组织内铅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确认模型构建情况。2.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对老年大鼠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价;采用透射电镜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3.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凋亡水平进行检测;采用RT-PCR法对不同模式铅暴露老年大鼠海马RyR、CaMKIIα与CREB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对不同模式铅暴露老年大鼠海马RyR、CaMKIIα、p-CaMKIIα、CREB以及p-CRE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不同模式铅暴露老年大鼠模型构建情况:不同模式铅暴露大鼠生长期间各剂量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暴露显着增加老年大鼠全血与脑组织内铅元素的含量,随着铅暴露剂量增加,全血和脑组织中铅离子含量逐渐增加。高空铅暴露组(HCLG,即仅仅在胚胎发育和哺乳期进行铅暴露,铅剂量与高铅暴露组剂量相同,之后脱离铅暴露饮用单蒸水,并与铅暴露组同样条件饲养至老年),全血及脑组织内铅离子含量与空白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铅暴露致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时间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而HCLG逃避潜伏时间较HLG有所恢复但仍高于CON。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随着铅暴露剂量增加,胞浆及细胞核密度增加,细胞核不规则,核内染色质聚集成团边集,形成不规则的高电子密度团块,核膜凹陷;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出现肿胀和固缩,嵴断裂溶解,模糊不清,核糖体解聚;而HCLG大鼠海马细胞的细胞核仍然出现核膜凹陷,核内染色质聚集,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出现肿胀且嵴断裂消融,虽较HLG存在一定缓解,但与CON比较仍存在较严重的细胞核和细胞器损伤。3.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情况:(1)铅暴露致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程度增加;HCLG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活性氧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程度虽较HLG有所恢复,但依旧会高于CON。(2)铅暴露各组老年大鼠海马组织和皮层的RyR2、RyR3、CaMKIIα、CREB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高浓度铅暴露致海马蛋白p-CaMKIIα以及p-CREB表达水平下降;HCLG大鼠海马p-CREB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空白组。结论:1、铅暴露可能通过升高海马RyRs蛋白表达使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增高,发生钙超载现象,通过下调p-CaMKIIα与p-CREB影响认知功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引起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而致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引起认知功能障碍。2、仅仅在胚胎发育和哺乳期进行与高铅暴露组相同的铅暴露,之后脱离铅暴露至老年,铅暴露所造成的学习认知障碍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但是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
杜桂花[10](2015)在《长期铅暴露对钙介导的学习记忆损害及RyRs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环境重金属铅污染可导致以学习记忆损害为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铅和钙同为二价金属,具有较大的共性,可干扰钙依赖性生化过程。研究表明铅可导致细胞内静息钙升高,并与Ryanodine受体(Ryanodine receptors,RyRs)相关,提示RyRs可能是铅的作用靶点。然而在神经发育期和退化期铅暴露模型中:钙的变化及其介导的学习记忆损伤通路是否一致,RyRs的作用及是否一致,均未曾报道。为此,本项目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长期铅暴露对钙介导的学习记忆损伤及RyRs的作用。方法:成年大鼠以雌雄2:1进行配对,阴道涂片提示受孕成功后随即分配至空白组(control)、低剂量组(Low lead group,LLG)和高剂量组(High lead group,HLG),分别予一蒸水、0.05%三水合醋酸铅和0.2%三水合醋酸铅通过饮水染毒至仔鼠断乳(出生后3周,Postnatal week 3,PNW3)。断乳后,继续分别以一蒸水、0.01%三水合醋酸铅和0.05%三水合醋酸铅分别对control、LLG和HLG进行饮水染铅至出生后52周(一年,Postnatal week 52,PNW52)。(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检测血铅和海马铅;(2)采用水迷宫系统(Morris water maze,MWM)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3)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测定海马细胞内静息钙离子浓度;(4)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5)采用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铅暴露导致了PNW3及PNW52大鼠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并在空白组和高剂量组间表现出差异性(P<0.05)。(2)铅暴露显着增加了血和海马铅含量,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3)铅暴露使海马神经元内静息钙离子浓度上升:不论是断乳还是中年,铅暴露均造成了海马神经元内静息游离细胞钙浓度增加,除PNW3低剂量组仅上升7.49%外,其余染铅组静息钙升高均超过20%且表现出组间差异(P<0.01)。(4)铅暴露导致了学习记忆损伤,表现出染铅组大鼠水迷宫潜伏时间延长及穿越平台次数减少。(5)铅暴露大鼠钙介导的学习记忆蛋白和抗凋亡蛋白发生改变:PNW3低剂量组p-Ca MKIIα和p-CREB表达下调;PNW3高剂量和PNW52染铅大鼠海马不仅p-Ca MKIIα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外,还出现p-CREB表达下调;本研究模型中Ca MKIIα的激活扮演了学习记忆和凋亡的双重作用。(6)铅暴露大鼠RyRs蛋白发生改变:PNW3时,高剂量RyR2表达下调;PNW52时,染铅大鼠海马RyR2和RyR3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铅可能通过影响海马RyR2和(或)RyR3蛋白调控海马神经元内静息钙离子浓度,并通过提高钙信号阈值和(或)诱导细胞凋亡损害学习记忆能力。同时,细胞内静息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可能对RyRs蛋白水平存在反馈性的调节作用。
二、Lead Can Inhibit NMDA-,K~+-,QA/KA-Induced Increases in Intracellular Free Ca~(2+) in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ead Can Inhibit NMDA-,K~+-,QA/KA-Induced Increases in Intracellular Free Ca~(2+) in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论文提纲范文)
(1)氢气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HRS对 RSE大鼠癫痫发作的作用及机制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HRS对 RSE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HRS对 RSE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作用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字表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品和试剂 |
1.3 仪器和耗材 |
2 方法 |
2.1 总体实验方案 |
2.2 STZ诱导制备大鼠DNP模型 |
2.3 大鼠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值测定法 |
2.4 化学遗传学技术 |
2.5 酶联免疫吸附法 |
2.6 BCA法 |
2.7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 |
2.8 统计分析 |
五、结果 |
1 抑制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 |
1.1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DNP大鼠痛阈的影响 |
1.2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DNP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GFAP荧光强度的影响 |
1.3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DNP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1.3.1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DNP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TNF-α的影响 |
1.3.2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DNP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IL-1β的影响 |
1.4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DNP大鼠PFC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
2 抑制PFC神经元活性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 |
2.1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PFC神经元活性对DNP大鼠痛阈的影响 |
2.2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PFC神经元活性对Fos蛋白的影响 |
2.3 化学遗传学技术抑制DNP大鼠PFC神经元活性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
3 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机械痛的作用 |
3.1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
3.2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GFAP荧光强度的影响 |
3.3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3.1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TNF-α的影响.. |
3.3.2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IL-1β的影响 |
3.4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
4 激活PFC神经元对大鼠机械痛的作用 |
4.1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神经元对大鼠痛阈的影响 |
4.2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神经元对Fos蛋白的影响 |
4.3 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FC神经元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
六、讨论 |
1 PFC星形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
2 PFC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对促炎细胞因子及神经元的影响及对DNP的调控作用 |
七、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TFEB参与铅暴露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铅暴露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自噬异常在铅暴露诱导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TFEB对神经细胞自噬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4)hnRNP U介导铅暴露对REST影响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铅暴露对大鼠REST和 hnRNP U表达的影响 |
2.1 概述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2.3.2 大鼠全血和海马组织中铅含量 |
2.3.3 大鼠海马组织REST和 hnRNP U mRNA水平 |
2.3.4 大鼠海马组织REST和 hnRNP U蛋白水平 |
2.3.5 IF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3、CA1和DG区 REST表达变化 |
2.3.6 IF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hnRNP U表达变化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铅暴露对PC12 细胞REST和 hnRNP U表达的影响 |
3.1 概述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铅暴露PC12 细胞REST和 hnRNP U mRNA水平 |
3.3.2 铅暴露PC12 细胞REST和 hnRNP U蛋白水平 |
3.3.3 IF检测铅暴露PC12 细胞hnRNP U表达变化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干预hnRNP U对铅暴露环境下REST表达的影响 |
4.1 概述 |
4.2 材料和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RT-PCR检测沉默hnRNP U后的hnRNP U和 REST mRNA水平 |
4.3.2 IF检测沉默hnRNP U后 REST蛋白水平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记忆网络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NMDA受体 |
1.1 NMDAR家族 |
1.2 NMDAR的亚基 |
1.3 NMDAR的结构 |
2 NMDAR的作用位点及调节因素 |
2.1 Glu作用位点 |
2.2 Gly作用位点 |
2.3 Mg2+作用位点 |
2.4 Zn2+作用位点 |
2.5 多胺作用位点 |
2.6 NMDAR的调节因素 |
2.6.1 pH值调节因素 |
2.6.2 氧化还原调节因素 |
2.6.3 突触后致密物调节因素 |
3 NMDAR与学习记忆 |
3.1 记忆网络中与NMDAR相关的受体 |
3.1.1 记忆网络中NMDAR与胆碱受体的相关性 |
3.1.2 记忆网络中NMDAR与腺苷A1受体的相关性 |
3.2 记忆网络中NMDAR与LTP的相关性 |
3.3 记忆网络中NMDAR与BDNF的相关性 |
4 NMDAR与神经毒性作用的相关性 |
5 NMDAR与相关疾病 |
6 结语 |
(6)L—苏糖酸镁对铅致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食品中的镁及其对动物的生理功能 |
1.1.1 食品中的镁及吸收 |
1.1.2 镁的临床学研究 |
1.1.3 镁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多种酶系统的活化剂 |
1.1.4 镁对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
1.1.5 镁对动物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
1.1.6 镁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 |
1.2 食品安全与铅污染 |
1.2.1 食品安全与环境中的铅 |
1.2.2 食品中铅的来源 |
1.2.3 铅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危害 |
1.3 铅的神经毒理作用及其机制 |
1.3.1 儿童血铅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
1.3.2 铅暴露对动物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
1.3.3 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机制 |
1.3.4 铅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
1.3.5 铅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
1.3.6 铅中毒治疗的研究 |
1.4 海马的结构、功能与学习记忆 |
1.4.1 海马的结构 |
1.4.2 海马的纤维联系 |
1.4.3 海马与学习记忆 |
1.4.4 海马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 |
1.5 树突棘与学习和记忆 |
1.5.1 树突棘的结构及可塑性 |
1.5.2 树突棘可塑性的调节 |
1.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章 大鼠慢性铅中毒模型的建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2.1.2 实验动物 |
2.1.3 血液铅含量测定 |
2.1.4 海马组织铅含量测定 |
2.1.5 Y迷宫实验 |
2.2 数据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铅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2.3.2 血铅浓度 |
2.3.3 海马铅浓度 |
2.3.4 铅暴露对大鼠空间识别记忆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MgT对Pb暴露大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 |
3.1 材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主要药品 |
3.1.3 Morris水迷宫实验 |
3.1.4 海马组织铅含量测定 |
3.1.5 组织收集 |
3.1.6 Golgi-cox实验 |
3.1.7 Western blot实验 |
3.1.8 荧光定量PCR反应 |
3.2 数据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MgT修复了铅暴露大鼠空间记忆的损伤 |
3.3.2 海马铅的浓度 |
3.3.3 MgT增加了铅暴露大鼠海马DG区树突棘密度 |
3.3.4 MgT增加了铅暴露大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 |
3.3.5 MgT增加了铅暴露大鼠海马树突分支的数量 |
3.3.6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7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AMPA受体亚单位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8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9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R2A和GluR1 mRNA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MgT修复Pb损伤学习记忆的可能机理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4.1.2 PC12细胞培养及处理 |
4.1.3 海马神经元培养及处理 |
4.1.4 荧光定量PCR |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实验结果 |
4.2.1 MgT和Mg对铅暴露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
4.2.2 MgT对铅暴露PC12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3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 |
4.2.4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NMDAR表达的影响 |
4.2.5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AMPAR表达的影响 |
4.2.6 Mg~(2+)对铅暴露原代海马神经元PSD95表达的影响 |
4.2.7 Mg~(2+)对海马神经元EZH2表达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MgT和铅对NR1作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5.1.2 实验细胞及培养 |
5.1.3 实验动物及处理 |
5.1.4 组织收集 |
5.1.5 大鼠脑组织中铅含量测定(同第二章) |
5.1.6 荧光定量PCR |
5.1.7 RT-PCR检测 |
5.1.8 Western blot |
5.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5.2 实验结果 |
5.2.1 铅对PC12细胞中NR1的转录调节 |
5.2.2 铅对发育期大鼠海马中NR1的转录调节 |
5.2.3 铅对成年大鼠海马NR1的转录调节 |
5.2.4 MgT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R1表达的修复作用 |
5.2.5 海马中铅浓度 |
5.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7)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与符号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铅的神经毒性研究概况 |
1.1.1 铅致神经毒性及其机制 |
1.1.2 铅致神经毒性的营养干预 |
1.2 桑葚的研究概况 |
1.2.1 桑葚的活性物质 |
1.2.2 桑葚的药理作用 |
1.3 花色苷的研究概况 |
1.3.1 花色苷的概述 |
1.3.2 花色苷的分离纯化 |
1.3.3 花色苷的代谢 |
1.3.4 花色苷的生物活性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路线图 |
第二章 桑葚花色苷单体的制备 |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桑葚预处理 |
2.2.2 大孔树脂纯化 |
2.2.3 HSCCC分离 |
2.2.4 pH示差法测定总花色苷 |
2.2.5 花色苷的结构鉴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大孔树脂纯化 |
2.3.2 HSCCC分离 |
2.3.3 花色苷单体结构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桑葚花色苷的体外代谢研究 |
3.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3.1.1 仪器 |
3.1.2 材料与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模拟胃肠液消化 |
3.2.2 肠道菌群代谢 |
3.2.3 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3.2.4 方法学建立 |
3.2.5 统计学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模拟胃肠液消化 |
3.3.2 肠道菌群代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桑葚花色苷的体内代谢研究 |
4.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4.1.1 仪器 |
4.1.2 材料与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给药方法及样品采集 |
4.2.2 样品富集 |
4.2.3 药动学参数考察及数据分析 |
4.2.4 代谢产物结构鉴定 |
4.2.5 方法学建立 |
4.2.6 统计学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3G及其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的代谢研究 |
4.3.2 C3G及其代谢产物组织分布研究 |
4.3.3 C3G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桑葚花色苷单体及其代谢产物对铅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5.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5.1.1 仪器 |
5.1.2 材料与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实验分组与给药 |
5.2.2 相关指标考察 |
5.2.3 统计学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对大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 |
5.3.2 对大鼠体内金属元素的影响 |
5.3.3 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桑葚花色苷单体对铅致神经细胞cAMP-PKA-CREB信号通路抑制的干预机制研究 |
6.1 仪器、材料与试剂 |
6.1.1 仪器 |
6.1.2 材料与试剂 |
6.2 实验方法 |
6.2.1 实验分组与给药 |
6.2.2 酶联免疫法 |
6.2.3 蛋白印迹法 |
6.2.4 统计学处理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对铅影响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1和NR2)蛋白表达的干预 |
6.3.2 对铅影响Ca2+浓度,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蛋白表达的干预 |
6.3.3 对铅影响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cAMP)含量减少的干预 |
6.3.4 对铅影响转录因子(CREB)和磷酸化转录因子(p-CREB)蛋白表达的干预 |
6.3.5 对铅影响即早基因(c-fos和c-jun)表达的干预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8)RyRs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试验试剂 |
2.1.3 试验试剂配制 |
2.1.4 主要试验仪器名 |
2.2 实验方法 |
2.2.1 溶液的制备与储存 |
2.2.2 电极的制备 |
2.2.3 玻璃电极的拉制 |
2.2.4 电生理记录 |
2.2.5 数据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铅对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
3.1.1 大鼠海马CA1区fEPSP的记录和LTP的诱导 |
3.1.2 预灌流铅暴露对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影响 |
3.1.3 全程灌流铅对大鼠海马CA1区LTP影响 |
3.2 RyRs在大鼠海马CA1区LTP所起的作用 |
3.2.1 RyRs拮抗剂可以抑制大鼠海马CA1区LTP |
3.2.2 RyRs激动剂可以诱导大鼠海马CA1区LTP |
3.3 RyRs在铅所致的大鼠海马CA1区LTP损伤中的作用 |
3.3.1 caffeine诱导的大鼠海马CA1区LTP可以被铅所抑制 |
3.3.2 cADPR可以逆转铅致大鼠海马CA1区的LTP损伤 |
3.4 RyRs介导钙信号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LTP损伤中作用 |
3.4.1 铅抑制Ach诱导的钙信号 |
3.4.2 铅抑制cADPR诱导的钙信号 |
第4章 讨论 |
4.1 铅暴露损害大鼠海马CA1区的LTP |
4.2 RyRs参与大鼠海马CA1区LTP的形成 |
4.3 RyRs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LTP损伤的作用 |
4.4 RyRs介导钙信号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LTP损伤中作用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会议交流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铅暴露致老年大鼠认知障碍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实验试剂及来源 |
2.1.2 主要实验器材及来源 |
2.1.3 主要试剂配制 |
2.1.4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不同模式铅暴露老年大鼠模型的建立 |
2.2.2 不同铅暴露模式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影响 |
2.2.3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情况 |
2.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不同模式铅暴露老年大鼠模型构建情况 |
3.1.1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2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全血、海马及皮层组织铅浓度的影响 |
3.2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
3.2.1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影响 |
3.2.2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的空间探索的影响 |
3.2.3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
3.3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 |
3.3.1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活性氧及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 |
3.3.2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海马认知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3 不同模式铅暴露对老年大鼠海马认知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课题创新之处 |
5.3 本课题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长期铅暴露对钙介导的学习记忆损害及RyRs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长期铅暴露对海马神经元静息钙改变及学习记忆损害 |
2.1 概述 |
2.2 实验材料 |
2.2.1 主要实验试剂及来源 |
2.2.2 主要实验仪器及来源 |
2.2.3 主要试剂配置 |
2.2.4 实验动物 |
2.3 实验方法 |
2.3.1 动物分组及染铅动物模型构建 |
2.3.2 实验前准备及取材 |
2.3.3 血及海马组织铅测定 |
2.3.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静息钙 |
2.3.5 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2.3.6 统计分析 |
2.4 结果 |
2.4.1 长期铅暴露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
2.4.2 长期铅暴露大鼠血及海马铅浓度 |
2.4.3 长期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静息钙水平的影响 |
2.4.4 长期铅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长期铅暴露对钙介导的学习记忆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3.1 概述 |
3.2 实验材料 |
3.2.1 主要实验试剂及来源 |
3.2.2 主要实验仪器及来源 |
3.2.3 主要试剂配置 |
3.2.4 实验动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实验前准备及取材 |
3.3.2 RT-PCR |
3.3.3 蛋白印记(Western blotting) |
3.3.4 统计分析 |
3.4 结果 |
3.4.1 长期铅暴露对钙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激酶基因蛋白表达影响 |
3.4.2 长期铅暴露对钙信号通路关键核转录因子的基因蛋白表达影响 |
3.4.3 长期铅暴露对凋亡敏感控件基因蛋白表达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RyRs在铅致大鼠海马神经元静息钙升高中的作用 |
4.1 概述 |
4.2 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4 结果 |
4.4.1 长期铅暴露对大鼠海马RyR2及RyR3 基因的影响 |
4.4.2 长期铅暴露对大鼠海马RyR2及RyR3 蛋白的影响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概述 |
5.2 主要结论 |
5.3 本课题创新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会议交流 |
综述 铅的神经毒性及RyRs介导钙紊乱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四、Lead Can Inhibit NMDA-,K~+-,QA/KA-Induced Increases in Intracellular Free Ca~(2+) in Cultur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s(论文参考文献)
- [1]氢气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 贾瑞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2]前额叶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作用[D]. 艾丽婧.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3]TFEB参与铅暴露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D]. 李悦.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4]hnRNP U介导铅暴露对REST影响机制的研究[D]. 杨美媛. 南昌大学, 2019(01)
- [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记忆网络中的作用[J]. 张丹参,苏晓梅. 神经药理学报, 2019(01)
- [6]L—苏糖酸镁对铅致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D]. 娄志义.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7]桑葚花色苷的代谢及对铅致神经细胞损伤的营养干预机制研究[D]. 陈瑶. 江苏大学, 2018(02)
- [8]RyRs在铅致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 古军旺. 南昌大学, 2017(03)
- [9]铅暴露致老年大鼠认知障碍及分子机制研究[D]. 张伟. 南昌大学, 2016(05)
- [10]长期铅暴露对钙介导的学习记忆损害及RyRs作用研究[D]. 杜桂花. 南昌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