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道现场安装插头加工设备及工艺操作(论文文献综述)
覃雨苗[1](2011)在《管道现场安装插头加工设备以及工艺操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玻璃钢管道的现场安装中,往往在现场会碰到对插头实施一些临时且必要的处理,插头常见的有圆柱面插头和圆锥面插头两种形态,为了顺利且完美的完成安装任务,就必须涉及到现场安装插头加工处理,本文分别就两种不同的插头谈谈设备的结构和切削原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第11号关于批准发布《钢铁及合金硅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45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4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钢铁及合金硅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45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4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现予以公布。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谯珊[3](2020)在《大口径管道施工现场组对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石油、天然气、市政、船舶、化工建设等多方面迅速发展,大口径管线建设需求日益增加,管网规模也不断扩大。管道组对是管线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管线建设的工期和质量。大口径管道组对是施工过程面临的难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弯头角度和位姿的测量、过渡管尺寸测量及指导现场切割的方法。弯头角度和位姿多是采用人工现场拉线测量的方式,很大程度依靠工人的经验技能,易受测量环境的影响,精度不能保证;过渡管的尺寸测量采用人工现场打样的方式,劳动强度大,造成打样材料的浪费,切割出的过渡管不能保证精度要求,存在反复修整或者暴力对口的情况。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弯头角度和位姿测量、过渡管尺寸测量及指导现场切割的方法,实现大口径管道现场组对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管道组对任务要求,结合大口径管道施工现场的特点,采用基于全站仪对在位管道进行现场测量,获取测量点坐标数据。制订具体测量方案,基于全站仪测量设备对在位管道上有限测量点完成现场测量。针对现役普通全站仪的数据传输方式,升级为无线通讯,开发蓝牙通讯电路,便于现场测量数据长距离自动传输。2.完成管道组对的总体方案设计。基于全站仪测量的点坐标数据,构造雅可比矩阵,进行迭代计算完成圆柱面拟合,确定在位管道的空间尺寸与位置,计算出中间连接弯头的角度和位姿。根据选定用于组对的弯头的多个参数,确定弯头端面空间位置。建立过渡管坐标系,由已知的管道几何参数计算出过渡管管口分割点对应的母线长度,绘制管口斜切轨迹,指导过渡管切割。3.完成数据处理软件的程序编写,实现管道组对的控制过程。针对管道组对控制的总体方案,制订程序设计流程,基于MFC框架编写数据处理程序,生成安装文件可安装于PC端。细分软件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数据导入与坐标读取功能,圆柱拟合功能,施工要求参数录入功能,过渡管尺寸计算与切割轨迹显示功能,完成管道组对控制的参数计算。4.给定具体的管道施工工况以及施工参数,由计算机编程生成测点坐标的实验数据,基于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将计算的参数与给定的参数比较分析。搭建现场进行模拟组对,完成组对的现场测量及解算,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戴钜文[4](2019)在《RJ45辅助插拔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现代数据中心机房中的高密度服务器设备RJ45线缆插拔问题为工程背景,以RJ45辅助插拔器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力学性能分析和模流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针对高密度网络设备间使用RJ45连接器互连的使用场景需求,采用空间人机学分析、功能分解与求解、多因素模糊评价法、力学仿真和模流分析等方法,研制了一种适用于RJ45插头的辅助插拔器。以实际应用中RJ45插头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开展辅助插拔器的方案设计研究。在多方案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杠杆方式解锁卡销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占用最小的面板空间情况下,提供便捷的操作方式插拔和拆换线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价值。针对RJ45辅助插拔器的应用场景,分析辅助插拔器的功能需求,对每一个功能需求进行求解,得到实现各功能的所有解,利用价值工程筛选出两个最具竞争力的备选方案,通过多因数模糊评价法进行比较后确定最终方案。以Creo三维设计软件建位几何模型,并对几何模型进行装配分析,分析结构对操作影响。根据RJ45辅助插拔器的使用方式,分析其在暴力插拔时的受力情况,针对结构中的薄弱点提出了改进方法;分析在长期使用中最先发生疲劳的弹性力臂部位,在保证具有一定变形活动量和强度前提下,提出具有最佳安全系数的结构设计方法;分析在装配体在各方向的抗变形情况,通过优化结构获得最佳的装配体整体刚度。对RJ45辅助插拔器展开加工优化的研究,分析注塑模具的结构,对加工复杂的特征进行结构优化以简化模具结构,获得最佳的成型加工的效率。运用注塑成型CAE技术模拟产品的加工过程,分析加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前解决制造过程产生的问题。
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5](2019)在《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特点及技术应对》文中认为前言为了规范医院建筑工程接管验收工作的查验技术要求,维护业主方的合法权益,降低业主和管理单位后期的管理风险和运营成本;根据国家相关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国标规范,以及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套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技术标准。
邓静音[6](2019)在《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工产业也逐渐往更深更细方面研究,国家对于科技人才及其科学研究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因此无论是化工企业还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也持续增加,危化品实验室具有内容复杂性、实验过程未知性且都进行独立实验等特点,因此其发生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针对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法规少之又少,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为评估实验室安全提供有利依据,对减少事故的发生,顺利进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危化品实验室特点与近20年的事故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危化品实验室安全管理差异性分析,并结合工艺保护层分析(LOPA)将实验室安全划分为实验室设备设施、实验室平面布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防护、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应急救援六个方面。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共包括21个二级指标和78个三级指标。在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后,运用DEMATEL-ANP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实验室设备设施、实验室平面布局、危险化学品管理、实验室防护和安全管理要比实验室应急救援略重要,这也符合实验室的实际安全管理状况。最后以某科研院危化品实验室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安全现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金浩[7](2019)在《长输管道SCADA系统的培训系统的研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运用到教学和实验当中。在现代油气工业中,SCADA系统是长输管道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是油气储运工程自动化的根本所在。但是,由于实际现场工况复杂、操作危险、环境恶劣,学生以及学员在SCADA系统的学习上困难重重。因此,需要开发一套安全、微型、完备、可操作的实验设备供大家学习。基于此背景,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专业的国家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一套长输管道SCADA培训系统被开发出来。该培训系统包括实验装置、软件程序和教学理念三部分。实验装置是对长输管道的全仿真设计,包括首站、3个中间站和末站,配置了手动阀、电动阀、电动泵以及压力传感器,具备完善的SCADA系统,可以实现就地/远程的切换。软件程序主要有PLC控制程序、组态王上位机程序以及实验评分系统。其中,实验评分系统基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用程序框架,利用Java、Groovy、My SQL等语言开发而成。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三个,分别是基于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OBE教学理念;基于实物可实操的模型教学理念;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课堂理念。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本实验装置的稳定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并且,借助实际的培训,形成了优秀的教学案例。
高晓静[8](2019)在《基于模块化结构的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变电站作为电力网络节点,衔接智能电网中能源转换、传输和配送各个环节,对于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至关重要。当前已投运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存在诸多问题,设备种类较多、接线复杂、信息共享性差、后期运维不便。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开展模块化设计,可将二次系统进行相同功能、相同设备上的整合,还可从一、二次系统间的整合角度考虑,研究两者间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而减少二次设备数量,减少设备投资,节约占地面积,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基于模块化结构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极为重要。本文首先以某500 kV变电站为依托,说明模块化二次系统设计的意义和现状,然后描述了某500 kV变电站的详细情况。结合某500 kV变电站的工程概况,提出全站二次设备采用“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户外预制式智能控制柜”的“金字塔”式二次设备模块化的设计方案。站内电源、通信、辅助系统等站控层设备按功能进行模块组合,模块内屏柜拼接在统一底座上,厂内接线,整体运至现场,作为金字塔的顶层;结合采样优化方案,500 kV二次设备按串模块化布置于预制舱内,每两串配置1个I型预制舱,220 kV每段设置1个Ⅱ型预制舱,采用前接线前显示装置,厂内接线,整体运至现场,为金字塔的第二层;采用预制式智能控制柜就地化方案,500 kV、220 kV间隔过程层装置下放布置于就地智能控制柜,提升间隔内模块化,组建金字塔的底层。通过进行某500 kV变电站的二次系统设计,本文研究分析出一套适用于大多数智能变电站的、相对完善的基于模块化结构的500 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方案。
张国华[9](2018)在《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热水器在现代社会家庭、旅馆、公寓、学校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普遍,其带来的方便性越来越受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使用安全问题,造成了人身伤亡事故,给社会、家庭留下了不和谐因素,甚至是人间的悲剧。如何杜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目前我们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和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本研究拟采用理论分析、实地勘验调研及模型构建等方法针对电热水器工艺结构安全及司法鉴定支持开展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理论创新性和工程实用性。本文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总结如下:(1)依托近今年发生在辖区内的几起电热水器人身伤亡事故,经过法院委托、业务受理、当事人问询、现场实物勘验、试验室内检验检测,并根据当前家用电热水器国家标准,依据法院委托的鉴定事项分别给出结果及原因分析,得出判定结论,为法院解决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划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提出基于STAMP方法的电热水器系统安全触电事故分析方法,明确触电事故中的风险演化路径及关键节点,指出不同安全控制结构在阻断事故演化路径中的作用,探索电热水器不同触电方式对于触电者的后果严重程度,根据事故调研和电热水器的结构分析,考虑多种情况下电流来源;基于STAMP方法,提出电热水器的全寿命周期内的风险管控措施。(3)结合案例,阐述产品质量鉴定工作的必要性、必备要素。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出具数据、给予判定结论用以司法机关责任认定的主体,其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公正公平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司法部门的责任认定警示设备生产方、消费者,房屋住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产品生产、安装、使用等环节上必须严格按法律法规、条例规范要求,真正落实好主体责任,以最大程度减小安全隐患。
沈照月[10](2018)在《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研究与实验测试》文中研究说明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Subsea Control Module,SCM)是水下生产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控制设备,主要用来控制和监测水下生产设施的运行。而我国在电液复合式SCM的设计和研发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研制一台电液复合式SCM原理样机对提高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台1500米水深电液复合式SCM原理样机,具体工作如下:在明确电液复合式SCM功能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对其壳体、对接盘、锁紧机构和压力补偿器等机械零部件进行设计;根据液压系统功能要求,构建出液压系统方案原理图,对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进行集成配置并对关键元件进行选型;根据电控系统功能要求,制定电控系统总体控制方案,并进行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对液压集成阀板内部的油道结构进行设计,建立内部油路孔道流场数学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典型流道(直角转弯、“Z”型转弯和工艺孔流道)内液压油的流动特性和不同流道中产生压力损失的原因进行仿真分析,确定液压集成阀板的相关参数,应用Fluent软件对阀板内各油路压力损失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其压力损失满足系统要求。对水下板-板式液压接头进行设计,应用Ansys Workbench和Matlab软件对其动密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与数据处理,确定不同的压缩率、密封环厚度、插入速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对水下4芯板-板式电气接头进行设计,建立电接触件力学模型,利用材料力学经典理论和Matlab软件对其接触压力和插拔力进行分析与计算;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电接触件插拔过程进行接触分析,得出在接触过程中插孔弹片的变形量、应力以及插针插拔力的变化规律。搭建由测试液压站、测试台、主控站、外部信号发生装置和手动高压泵等组成的测试系统,对SCM原理样机进行高压舱测试、机械系统测试、液压系统测试和电控系统测试,对试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验证本文所研制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原理样机满足各项设计要求和性能指标。
二、管道现场安装插头加工设备及工艺操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道现场安装插头加工设备及工艺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论文提纲范文)
2021年第11号 |
2021年第12号 |
(3)大口径管道施工现场组对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道现场测量技术 |
1.2.2 管道组对控制技术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口径管道组对现场测量 |
2.1 管道施工现场组对控制问题分析 |
2.1.1 管道组对任务分析 |
2.1.2 管道组对特点及要求 |
2.1.3 管道组对精度要求 |
2.2 基于全站仪的现场测量 |
2.2.1 全站仪测量方案 |
2.2.2 测量数据传输分析 |
2.3 全站仪无线蓝牙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
2.3.1 全站仪串口通信接口介绍 |
2.3.2 蓝牙适配器模块电路设计 |
2.3.3 蓝牙模块功能验证 |
2.4 本章小节 |
3 大口径管道现场组对控制 |
3.1 管道空间几何参数计算方法 |
3.1.1 拟合圆柱面 |
3.1.2 构造雅可比矩阵 |
3.1.3 弯头角度及位姿计算 |
3.1.4 弯头端面计算 |
3.2 过渡管尺寸控制 |
3.2.1 过渡管三种切割方式 |
3.2.2 建立过渡管坐标系 |
3.2.3 过渡管斜口切割尺寸计算 |
3.2.4 绘制过渡管斜切轨迹图 |
3.3 组对控制具体方案 |
3.4 本章小节 |
4 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设计 |
4.1 数据处理软件整体设计 |
4.1.1 设计目标及性能要求 |
4.1.2 编程环境及MFC控件简介 |
4.1.3 程序总体设计流程 |
4.2 程序主要功能的实现 |
4.2.1 数据导入与坐标读取 |
4.2.2 圆柱拟合模块 |
4.2.3 施工要求参数录入模块 |
4.2.4 过渡管尺寸与切割轨迹显示模块 |
4.3 程序测量流程 |
4.4 本章小节 |
5 管道施工现场组对实验 |
5.1 仿真验证 |
5.1.1 准备基础数据 |
5.1.2 方法有效性验证 |
5.1.3 过渡管尺寸计算结果分析 |
5.2 搭建现场模拟实验验证 |
5.2.1 调试测量设备 |
5.2.2 现场测量 |
5.2.3 测量结果 |
5.3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RJ45辅助插拔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RJ45连接器辅助插拔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辅助插拔边界条件分析 |
2.2.1 几何空间条件分析 |
2.2.2 人机学条件分析 |
2.3 功能分解与求解 |
2.3.1 功能分解 |
2.3.2 功能求解 |
2.4 多方案评价与决策 |
2.4.1 候选方案介绍 |
2.4.2 方案评价 |
2.5 模型设计 |
2.5.1 建模软件介绍 |
2.5.2 底座结构件设计 |
2.5.3 杠杆结构件设计 |
2.5.4 装配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RJ45辅助插拔器CAE分析 |
3.1 引言 |
3.2 RJ45辅助插拔器受力分析 |
3.2.1 底座结构件受力分析 |
3.2.2 杠杆结构件受力分析 |
3.3 有限元分析简介 |
3.4 前处理和仿真条件设定 |
3.5 固定卡勾仿真分析 |
3.6 弹性臂仿真分析 |
3.7 整体刚度仿真分析 |
3.7.1 上部负载分析 |
3.7.2 下部负载分析 |
3.7.3 侧部负载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RJ45辅助插拔器模流分析 |
4.1 引言 |
4.2 模具结构初步分析 |
4.2.1 分型面及脱模分析 |
4.2.2 模穴数分析 |
4.3 模流分析 |
4.3.1 模流分析流程 |
4.3.2 最佳浇口位置分析 |
4.3.3 浇注系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RJ45辅助插拔器实物试验 |
5.1 试验内容简介 |
5.2 试验方法介绍 |
5.3 试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特点及技术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总则 |
1.1查验规范性引用文件 |
1.1.1验收标准 |
1.1.2物业管理行业法律法规 |
1.1.3竣工资料 |
1.2承接查验的目的 |
第二章术语解释 |
第三章一般规则 |
3.1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的程序 |
3.2查验方法 |
3.3查验工具 |
3.4承接查验的前提条件 |
第四章房屋本体和公共设施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4.1房屋本体和公共设施的验收内容 |
4.2验收标准 |
4.2.1幕墙(玻璃、金属、石材) |
4.2.2房屋结构 |
4.2.3墙面、天花抹灰工程 |
4.2.3.1一般抹灰 |
4.2.3.2装饰抹灰 |
4.2.3.3淸水砌体勾缝工程 |
4.2.4门窗(金属、玻璃、塑料、木质) |
4.2.5轻质隔墙(板材、骨架、玻璃和活动隔墙) |
4.2.6饰面板(砖) |
4.2.7地面铺装 |
4.2.7.1地砖、石材地面 |
4.2.7.2木地板地面 |
4.2.8细部(护栏、扶手等) |
4.2.8.1护栏和扶手的查验 |
4.2.8.2窗帘盒、窗台板和散热器罩 |
第五章医院强电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5.1强电系统的验收内容 |
5.2验收标准5.2.1变配电房 |
5.2.1.1安全防护 |
5.2.1.2配套设施 |
5.2.2发电机房 |
5.2.3强电竖井 |
5.2.3.1母线与桥架 |
5.2.3.2配电箱 |
5.2.3.3接地 |
5.2.3.4其它 |
5.2.4高低压配电柜 |
5.2.4.1外观与结构 |
5.2.4.2基本功能 |
5.2.4.3开关柜 |
5.2.4.4避雷器 |
5.2.4.5操作机构 |
5.2.4.6母线 |
5.2.5干式变压器 |
5.2.5.1外观质量 |
5.2.5.2风机及保护装置 |
5.2.6发电机组 |
5.2.6.1外观质量 |
5.2.6.2启动电池 |
5.2.6.3接地 |
5.2.6.4排烟风机 |
5.2.6.5接地与线路绝缘 |
5.2.7照明灯具 |
5.2.7.1普通灯具 |
5.2.7.2应急灯具 |
5.2.8电气线路 |
5.2.8.1封闭母线 |
5.2.8.2桥架线槽 |
5.2.8.3电线电缆 |
5.2.9建筑防雷与接地 |
5.2.9.1接地装置 |
5.2.9.2避雷引下线 |
5.2.9.3避雷针/带 |
5.2.9.4等电位体 |
第六章医院给排水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6.1医院给排水系统的验收内容 |
6.2验收标准 |
6.2.1组合式供水设备 |
6.2.2离心清水泵 |
6.2.3排污泵 |
6.2.4中水处理设施设备 |
6.2.5热水器 |
6.2.6室内卫生间器具 |
第七章医院空调通风系统的承接查验 |
7.1医院空调通风系统的验收内容 |
7.2验收标准 |
7.2.1蒸汽压缩式冷水(热泵)机组 |
7.2.2燃汽(油)锅炉 |
7.2.3空调机组(新风机、风柜、通风机) |
7.2.4冷却塔 |
7.2.5风机盘管 |
第八章医院洁净工程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8.1医院洁净工程的验收内容 |
8.2验收标准 |
第九章医院医气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规范 |
9.1医院医气系统工程的验收内容 |
9.2验收标准 |
9.2.1医用气体源 |
9.2.2医用气体管道及其附件 |
9.2.2.1管材与管件 |
9.2.2.2管道设置 |
9.2.2.3阀门与设置 |
9.2.2.4其它管道附件 |
9.2.2.5医用气体颜色和标识 |
9.2.3医用气体供应的末端设施设备 |
9.2.3.1医用压缩气体和真空的终端组件 |
9.2.3.2麻醉废气排放终端组件 |
9.2.3.3医用供应设备 |
9.2.4气体监测报警设备 |
第十章医院消防系统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10.1医院消防系统的验收内容 |
10.2消防系统验收标准 |
10.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10.2.1.1集中式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器 |
10.2.1.2火灾报警探测器 |
10.2.1.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
10.2.1.4可燃性气体报警控制器 |
10.2.1.5消防电话 |
10.2.1.6消防应急广播 |
10.2.1.7消防应急电源 |
10.2.1.8气体灭火系统 |
10.2.1.9防火卷帘 |
10.2.2消火栓灭火系统 |
10.2.2.1消火栓 |
10.2.2.2消防泵房 |
10.2.2.3消防水泵、自动喷淋水泵 |
10.2.2.4消防管网 |
10.2.2.5系统模拟灭火功能试验 |
10.2.2.6报警阀组 |
10.2.2.7喷淋头 |
10.2.2.8系统模拟灭火功能试验 |
10.2.3固定消防水炮 |
第十一章医院安防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11.1医院安防设施设备的验收内容 |
11.2验收标准 |
11.2.1视频监控 |
11.2.1.1前端设备 |
11.2.1.2监控主机 |
11.2.1.3系统整体功能 |
11.2.2出入口控制(门禁) |
11.2.2.1门禁 |
11.2.2.2控制系统数据记录 |
11.2.2.3电源的自动切换 |
10.2.2.4软件功能 |
11.2.3楼宇对讲 |
11.2.4周界防范系统 |
11.2.5电子巡更系统 |
11.2.5.1离线式巡更设备 |
11.2.5.2在线式巡更设备 |
第十二章医院弱电及楼宇智能化系统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12.1医院弱电及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验收内容 |
12.2验收标准 |
12.2.1楼宇智能化系统 |
12.2.1.1楼宇自控中央管理站 |
12.2.1.2网络控制器 |
12.2.1.3中央空调子系统 |
12.2.1.4给排水子系统 |
12.2.1.5变配电子系统 |
12.2.1.6公共照明子系统 |
12.2.1.7电梯子系统 |
12.2.2数字会议系统 |
12.2.2.1中央控制系统 |
12.2.2.2投影显示系统 |
12.2.2.3网络接入系统 |
12.2.2.4图像跟踪系统 |
12.2.3停车场系统 |
第十三章电梯设施设备的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13.1电梯设施设备的验收内容 |
13.2验收标准 |
13.2.1电梯轿厢 |
13.2.2电梯机房设备 |
13.2.3电梯井道设备 |
13.2.4层站与厅门 |
13.2.5电梯终合性能测试 |
第十四章气动传输物流设备设施承接查验技术要求 |
14.1气动物流传输设备设施验收内容 |
14.2气动系统设备设施验收标准 |
14.2.1系统电源 |
14.2.2通讯技术: |
14.2.3中央主控器 |
14.2.4转换器 |
14.2.5控制系统 |
14.2.6空压机系统 |
14.2.7载物桶 |
14.2.8管路及安装材料 |
14.2.9回收站 |
14.2.10其它要求 |
14.3轨道物流设备验收标准 |
14.3.1轨道 |
14.3.2转轨器 |
14.3.3弯轨和曲轨 |
14.3.4防火门 |
14.3.5防风门 |
14.3.6 UPS电源 |
14.3.7电缆及网线的布线 |
(6)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事故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
2.1 危化品实验室事故统计分析 |
2.1.1 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
2.1.2 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
2.1.3 事故物质类型统计分析 |
2.1.4 事故发生环节分析 |
2.1.5 事故原因分析 |
2.2 危化品实验室风险分析 |
2.2.1 危化品实验室特征及风险 |
2.2.2 危化品实验室安全制约因素分析 |
2.3 中外危化品实验室管理差异性分析 |
2.3.1 中外实验室安全管理差异性分析 |
2.3.1.1 实验室安全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
2.3.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
2.3.2 中外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差异性分析 |
2.3.2.1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法律体系建设 |
2.3.2.2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内容 |
2.4 基于LOPA理论的实验室安全指标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 构建实验室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流程 |
3.1.1 构建原则 |
3.1.2 构建流程 |
3.2 指标的选取 |
3.2.1 指标体系的初步筛选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3 指标的确定 |
3.3 指标的阐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研究 |
4.1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的建立 |
4.1.1 DEMATEL-ANP方法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4.1.3 建立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模型 |
4.2 危化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4.2.1 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 |
4.2.2 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要素层权重计算 |
4.2.3 最终混合权重的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例研究 |
5.1 实例概况 |
5.1.1 某科研院危化品实验室情况简介 |
5.1.2 科研院评价范围 |
5.1.3 实验室设备设施 |
5.1.3.1 通风空调系统 |
5.1.3.2 电气系统 |
5.1.4 实验室安全管理 |
5.1.4.1 安全科研生产责任制 |
5.1.4.2 HSE检查 |
5.1.5 实验室防护 |
5.2 该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计算 |
5.2.1 各指标专家评判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5.3 评估结果分析及建议措施 |
5.3.1 结果分析 |
5.3.2 存在问题与建议措施 |
5.4 本结果与安全检查表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筛选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间影响关系的问卷调查 |
附录3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重要性的问卷调查 |
附录4 —关于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评估的问卷调査 |
附录5 —某科研院安全检查表评估结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长输管道SCADA系统的培训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长输管道SCADA系统研究现状 |
1.2.2 OBE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培训系统的教学理念 |
2.1 OBE教学 |
2.2 模型教学 |
2.3 智慧课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实验台的设计与搭建 |
3.1 实验台设计 |
3.1.1 设计思路 |
3.1.2 操作台设计 |
3.1.3 控制台设计 |
3.1.4 电路设计 |
3.2 实验台设备 |
3.2.1 基本构成 |
3.2.2 泵的选取 |
3.2.3 软管的选取 |
3.2.4 PLC的选取 |
3.2.5 压力变送器的选取 |
3.3 水力计算 |
3.4 画图建模 |
3.5 设备搭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程序与评分系统 |
4.1 控制理论与设计 |
4.2 PLC程序设计 |
4.2.1 西门子 |
4.2.2 松下 |
4.3 组态程序设计 |
4.4 实验评分系统设计 |
4.4.1 评分指标 |
4.4.2 技术支持 |
4.4.3 用户管理 |
4.4.4 界面设计 |
4.4.5 功能设计 |
4.4.6 算法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培训系统的评价与验证 |
5.1 可靠性试验 |
5.2 实验值分析 |
5.3 理论值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 |
6.1 培训方案 |
6.2 实验示例 |
6.2.1 教学计划 |
6.2.2 实验流程 |
6.2.3 教学分析 |
6.3 培训效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模块化结构的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关键技术 |
1.3.1 主要工作 |
1.3.2 关键技术 |
第二章 南昌东 500 KV新建智能变电站的必要性及电气设计方案 |
2.1 引言 |
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
2.2.1 区域电网现状分析 |
2.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
2.3 站址概况 |
2.4 工程建设规模 |
2.5 配电装置及电气总平面 |
2.5.1 电气总平面布置 |
2.5.2 500 kV配电装置 |
2.5.3 220 kV配电装置 |
2.5.4 主变及 35 kV配电装置 |
2.6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 |
2.6.1 二次设备布置方案 |
2.6.2 二次设备组柜原则及方案 |
2.6.3 二次屏柜的柜体要求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二次设备模块化设计 |
3.1 引言 |
3.2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划分与布置设计 |
3.2.1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划分方案比较 |
3.2.2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组合屏柜布置原则 |
3.3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组合设备屏柜结构设计 |
3.3.1 结构 |
3.3.2 技术要求 |
3.4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柜体接地方案 |
3.5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柜运输与固定 |
3.6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柜起吊与安装 |
3.6.1 起吊 |
3.6.2 现场安装及搬运 |
3.7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实施方案 |
3.7.1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组合方案 |
3.7.2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安装方案 |
3.7.3 装配式二次设备室模块化屏柜连接方案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模块化优化设计 |
4.1 引言 |
4.2 预制舱概述 |
4.2.1 舱体典型尺寸 |
4.2.2 舱体结构、材料及吊装方案 |
4.2.3 舱内二次设备组屏方案 |
4.2.4“前接线前显示”二次装置 |
4.2.5 舱内辅助设施 |
4.2.6 舱内布线及外部光电缆接口 |
4.3 预制舱结构优化 |
4.3.1 预制舱内结构改进思路 |
4.3.2 预制舱二次设备机架式设计方案 |
4.4 预制舱内二次屏柜设备布置及配线研究 |
4.4.1 机架内设备区划分 |
4.4.2 开放式维护通道研究 |
4.5 智能变电站预制舱模块化布置方案 |
4.5.1 500 kV预制舱布置方案 |
4.5.2 220 kV预制舱布置方案 |
4.5.3 站控二次设备预制舱布置方案 |
4.6 预制舱内模块化实施方案 |
4.6.1 预制舱内二次设备优化 |
4.6.2 500 kV预制舱二次设备 |
4.6.3 220 kV预制舱二次设备 |
4.7 小结 |
第五章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模块化设计 |
5.1 引言 |
5.2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总体要求 |
5.3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温湿度控制技术分析 |
5.3.1 相关规程规范对智能控制柜的温度要求 |
5.3.2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温湿度控制技术方案比较 |
5.4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设计方案 |
5.4.1 智能控制柜结构组成 |
5.4.2 热设计及温控设备选型 |
5.4.3 防护设计 |
5.4.4 可维护性 |
5.5 预制式智能控制柜内设备布置方案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电气主接线 |
附录B 电气总平面 |
附录C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案图 |
附录D 公用二次设备室屏位布置图 |
附录E 站控层设备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F 500 KV公用设备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G 500 KV第一、二串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H 500 KV第三、四串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I 500 KV第五、六串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J 220 KV A段二次设备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K 220 KV B段二次设备预制舱屏位布置图 |
附录L 500 KV过程层交换机拓扑图 |
附录M 220 KV过程层交换机拓扑图 |
附录N 站控层间隔层A网交换机拓扑图 |
附录O 站控层间隔层B网交换机拓扑图 |
个人简历 |
(9)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家用电热水器结构系统 |
2.1 结构及分类 |
2.2 电热水器用电环境因素 |
2.2.1 电源插座 |
2.2.2 住宅电气线路 |
2.2.3 住宅外部供配电 |
2.2.4 质量标准要求 |
2.3 触电事故的本质 |
第三章 触电事故案例现场勘验与分析 |
3.1 事故案例一分析 |
3.1.1 案例一现场勘验及检测 |
3.1.2 案例一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2 事故案例二分析 |
3.2.1 案例二现场勘验及检测 |
3.2.2 案例二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3 事故案例三分析 |
3.3.1 案例三现场勘验及检测 |
3.3.2 案例三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4 事故案例四分析 |
3.4.1 案例四现场勘验及检测 |
3.4.2 案例四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
3.5 电热水器触电事故案例总结 |
第四章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4.1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 |
4.1.1 电热水器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
4.1.2 电热水器事故树构建与分析 |
4.1.3 电热水器事故风险分析责任认定 |
4.2 基于STAMP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分析 |
4.2.1 电热水器STAMP模型构建 |
4.2.2 电热水器漏电模式分析 |
4.2.3 电热水器触电模式分析 |
4.2.4 电热水器安全控制结构失效分析 |
4.3 电热水器风险防控措施 |
4.3.1 消费者 |
4.3.2 生产企业 |
4.3.3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
4.3.4 电力部门 |
4.3.5 电热水器全寿命周期触电风险管控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热水器事故处置预案及司法鉴定 |
5.1 电热水器事故处置预案 |
5.1.1 成立组织机构 |
5.1.2 事前制定程序文件 |
5.1.3 事中现场应急处置 |
5.1.4 事后调查处理 |
5.1.5 预案完善 |
5.2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 |
5.2.1 基本含义 |
5.2.2 司法鉴定必要性 |
5.2.3 司法鉴定必备要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研究与实验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水下控制模块的发展现状 |
1.2.1 水下控制模块国外发展现状 |
1.2.2 水下控制模块国内发展现状 |
1.3 水下液压接头和电气接头的发展现状 |
1.3.1 水下液压接头发展现状 |
1.3.2 水下电气接头发展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的功能原理及要求 |
2.3 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机械系统设计 |
2.3.1 壳体设计 |
2.3.2 压力补偿器设计 |
2.3.3 对接盘设计 |
2.3.4 锁紧机构设计 |
2.3.5 水下液压接头和电气接头设计 |
2.4 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液压系统设计 |
2.4.1 液压系统方案原理图 |
2.4.2 液压系统元件集成配置 |
2.4.3 液压系统关键元件选型 |
2.5 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电控系统设计 |
2.5.1 电电控系统总总体方案 |
2.5.2 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2.5.3 电控系统软件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液压集成阀板内部流道及液流特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液压集成阀板设计 |
3.2.1 液压集成阀板内部流道孔径及安全壁厚 |
3.2.2 液压集成阀板内部油道布局 |
3.3 液压集成阀板内部油道流场模型的建立 |
3.3.1 基本方程 |
3.3.2 标准k-ε模型 |
3.4 液压集成阀板内典型流道液流特性分析 |
3.4.1 直角转弯流道液流特性分析 |
3.4.2 “Z”型转弯流道液流特性分析 |
3.4.3 工艺孔流道液流特性分析 |
3.5 液压集成阀板内部油路压力损失数值模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下板-板式液压接头和电气接头设计与分析 |
4.1 引言 |
4.2 水下板-板式液压接头的设计与分析 |
4.2.1 水下板-板式液压接头设计要求及性能指标 |
4.2.2 水下板-板式液压接头的结构设计 |
4.2.3 水下板-板式液压接头动密封结构分析 |
4.3 水下板-板式电气接头设计与分析 |
4.3.1 水下板-板式电气接头设计要求及性能指标 |
4.3.2 水下板-板式电气接头结构设计 |
4.3.3 水下板-板式电气接头接触件结构力学分析 |
4.3.4 水下板-板式电气接头接触件结构有限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实验测试 |
5.1 引言 |
5.2 试验目的与内容 |
5.3 试验方案 |
5.3.1 水下控制模块试验方案图的拟定 |
5.3.2 水下控制模块试验所用装置 |
5.3.3 水下控制模块试验系统的搭建 |
5.4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
5.4.1 水下电子模块高压舱测试 |
5.4.2 水下控制模块机械系统测试 |
5.4.3 水下控制模块液压系统测试 |
5.4.4 水下控制模块电控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管道现场安装插头加工设备及工艺操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管道现场安装插头加工设备以及工艺操作分析[J]. 覃雨苗.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7)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J].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化, 2021(21)
- [3]大口径管道施工现场组对控制方法研究[D]. 谯珊.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4]RJ45辅助插拔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 戴钜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医院建筑工程物业承接查验特点及技术应对[A]. 深圳玖伊绿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9
- [6]危险化学品实验室安全指标体系研究[D]. 邓静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7]长输管道SCADA系统的培训系统的研制[D]. 金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8]基于模块化结构的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D]. 高晓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9]电热水器触电事故安全分析及司法鉴定研究[D]. 张国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10]电液复合式水下控制模块研究与实验测试[D]. 沈照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