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於江坤[1](2021)在《宏基因组学解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性及外源添加剂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的研究》文中指出反刍动物生产在食品安全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将人类不可食用的低品质植物木质纤维成分转化为高品质蛋白质食品肉和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古菌、真菌和原虫等,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基础,因此,调控瘤胃微生物组成,进而改善瘤胃功能是提高反刍动物生产的有效途径。解析复杂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其功能之间的联系,可为调控瘤胃功能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和目标。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比较不同类型日粮和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之间的差异,并鉴定出与改善瘤胃发酵的差异微生物功能高度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物种。通过百里香酚调节瘤胃微生物组成的体外发酵试验,进一步验证瘤胃微生物组成变化与瘤胃发酵功能之间的联系。主要试验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Kraken2方法的建立及在瘤胃微生物物种分析中的应用验证宏基因组学瘤胃微生物物种分析缺乏专用的数据库及方法,因此,本试验首先以NCBI(RefSeq)中细菌和古菌全基因组序列,以及最新的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序列为基础,建立了专用于瘤胃细菌和古菌物种分析的Kraken2数据库。利用新建立的Kraken2数据库及方法对已发表的宏转录组学数据进行了微生物物种分析,所选宏转录组学数据组中,试验动物为低饲料利用率(low feed efficiency,LFE)和高饲料利用率(high feed efficiency,HFE)的安格斯肉牛各6头。比较分析了新建立的Kraken2方法与原Kraken方法在物种分析上的差异。其主要结果如下:(1)Kraken2方法能注释出序列的比例为72.79%±11.01%,远高于Kraken中31.50%±6.74%。表明新建立的Kraken2方法相比原有的Kraken方法能解析更多的序列信息。(2)Kraken2与Kraken细菌组成差异较小,细菌门水平和属水平上优势菌种较为相似。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和嗜线虫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只在Kraken方法中鉴定到,并且嗜线虫致病杆菌属相对丰度在HFE组中显着低于LFE组(FDR<0.15)。细菌Christensenella属(1.08%)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0.27%)只在Kraken2中鉴定到,并且HFE组中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高于LFE组(FDR<0.15)。(3)在古菌物种组成上,Kraken2与Kraken在各物种水平优势微生物均差异较大。Candidatus Methanomethylophilus(16.02%)只在Kraken方法中鉴定出,而Kraken2则比Kraken多鉴定出多个古菌属,包括热球菌属(Thermococcus)、甲烷球形菌属(Me thanosphaera)等。(4)Kraken或Kraken2方法中,β多样性显示,不同饲料利用率的动物瘤胃细菌或古菌群落结构均差异不显着(P>0.05)。Kraken2方法中不同饲料利用率组古菌群落结构有一定差异趋势(P=0.092)。小结:本试验中新建立的Kraken2数据库及方法,较之前的Kraken方法在古菌物种分析上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因此,Kraken2方法更适用于后续宏基因组学物种分析。第二部分宏基因组学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物种和功能解析本试验采用北美野牛与安格斯肉牛各16头,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头动物,分别饲喂背景日粮和高谷物日粮,采用宏基因组学技术解析不同动物种类和日粮类型对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分类(SEED subsystems)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组成的影响。通过不同数据库中相同的序列ID将差异功能(包括差异CAZymes)与瘤胃细菌和古菌进行对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获得与差异微生物功能高度相关的细菌和古菌种类。其主要结果如下:(1)除14个共有的的细菌门,细菌软壁菌门(Tenericutes,0.58%)仅在安格斯肉牛中出现。除纤维菌门(Fibrobacteres)在安格斯肉牛HG组相对丰度差异显着低于BCK组(FDR<0.05)外,其他细菌门相对丰度均无显着差异(FDR>0.05)。在两种动物中,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八叠球菌属(Sarcina)均分别在HG日粮组和BCK日粮组中相对丰度更高。此外,日粮类型还显着影响安格斯肉牛中包括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另枝菌属(Alistipes)等细菌属相对丰度(FDR<0.05)。同饲喂BCK日粮,两种动物瘤胃细菌差异较小,而同饲喂HG日粮,安格斯肉牛奥尔森菌属、脱硫弧菌属、巨型球菌属等细菌属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北美野牛(FDR<0.05)。(2)古菌属水平上,除Candidatus Methanomethylophilus(0.17%)仅在北美野牛瘤胃中鉴定到,其他主要古菌属(相对丰度≥0.5%)在不同类型日粮或动物中差异均不显着。种水平上,日粮类型仅影响安格斯肉牛瘤胃methanogenic archaeon ISO4-H5 和 uncultured euryarchaeote 的相对丰度(FDR<0.05)。同饲喂BCK日粮,北美野牛瘤胃米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 millerae)、Methanomassiliicoccaceae archaeon DOK和Candidatus Methanomethylophilus alvus相对丰度均显着高于安格斯肉牛(FDR<0.05),而安格斯肉牛瘤胃中uncultured euryarchaeote相对丰度在BCK或HG日粮条件下均显着高于北美野牛(FDR<0.05)。(3)日粮类型对北美野牛瘤胃微生物SEED subsystems功能影响远小于安格斯肉牛。在北美野牛中,属于level1碳水化合物,辅因子、维生素、辅基和色素和蛋白质代谢中少数level3功能分类等BCK日粮组丰度更高,而属于蛋白质代谢,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少数level3级别功能在HG日粮组丰度更高。不同于北美野牛,安格斯肉牛主要在HG日粮组有大量level3功能分类丰度显着高于BCK日粮组,这些功能分类主要属于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辅因子、维生素、辅基和色素等level1功能。同饲喂BCK或HG日粮,北美野牛均有更多的level3功能分类丰度显着高于安格斯肉牛。同饲喂BCK日粮,北美野牛瘤胃微生物功能中丰度显着高于安格斯肉牛的level3功能分类主要是属于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以及辅因子、维生素、辅基和色素等,而安格斯肉牛主要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等功能丰度高于北美野牛。同饲喂HG日粮,在北美野牛中丰度更高的level3功能分类主要属于level1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脂质和甾体,以及辅因子、维生素、辅基和色素等相关功能,而安格斯肉牛中更丰富的功能主要是蛋白质代谢等功能。(4)日粮类型对北美野牛瘤胃微生物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mes)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基因组成影响小于安格斯肉牛,主要体现在安格斯肉牛不同日粮组差异CAZymes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数目大于北美野牛。两种动物中参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的的糖苷水解酶(GHs)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s)均在BCK日粮组更丰富,而参与寡糖降解的CBMs和糖苷水解酶及碳水化合物生成的糖基转移酶(GTs)等均在HG日粮组更丰富。同饲喂BCK日粮,参与半纤维素降解的GH113、CBM61等在北美野牛瘤胃中更丰富,而在安格斯肉牛中更丰富的主要是参与寡糖降解的CBM26、GH24、GH73等。同饲喂HG日粮,北美野牛瘤胃中仍有少数如GH8、GH9等纤维素酶或半纤维素酶,以及少数如CBM6、CBM9等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丰度高于安格斯肉牛,而参与寡糖降解的GH65、GH68和CBM34等在安格斯肉牛丰度更高。(5)本试验对部分微生物进行了一定的功能划分。细菌氨基酸球菌属(Acdaminococcus)、小类杆菌属(Dialister)与甲烷产生相关功能成显着正相关(ρ>0.7,且校正后P<0.001),而细菌短螺旋体属(Brachyspira)、奥尔森菌属(Olsenella)和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与甲烷产生相关功能成显着负相关(p<-0.7,且校正后P<0.001)。细菌另枝菌属(Alistipes)与B族维生素生物合成相对丰度成正相关,细菌Lachnoclostridium属、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与氨基酸生物合成相对丰度成正相关。此外,普雷沃氏菌与蛋白质降解相对丰度成正相关。(6)氨基酸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Lachnoclostridium属、Roseburia属与参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降解的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如CBM1、CBM6、CBM10等)成显着负相关。细菌布劳特氏菌属、Aminipila属与GH45、GH5等纤维素或半纤维素酶成显着负相关。此外,细菌布劳特氏菌属、Anaerostipes属、Lachnoclostridium属、Roseburia属与GH1、GH4等寡糖降解糖苷水解酶成正相关。细菌另枝菌属、布劳特氏菌属、Lachnoclostridium属、Anaerostipes属、Roseburia属与碳水化合物酯酶成正相关。小结:日粮类型对北美野牛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功能特性影响较小,而对安格斯肉牛影响较大。同种日粮北美野牛与安格斯肉牛中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功能特性也有一定差异。结合不同日粮中北美野牛与安格斯肉牛瘤胃微生物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差异,北美野牛对粗料日粮的利用中较安格斯肉牛更高效,而北美野牛与安格斯肉牛在高精料日粮中利用模式不同。部分瘤胃微生物物种与影响瘤胃发酵的微生物功能高度相关,调控瘤胃内这些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可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功能。第三部分体外发酵添加百里香酚影响瘤胃发酵功能的研究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发现细菌布劳特氏菌属、Lachnoclostridium属、Anaerostipes属等细菌与改善瘤胃发酵的微生物功能高度相关。百里香酚是具有抗微生物特性的植物精油的生物活性成分,其可能影响瘤胃微生物组成,并改善瘤胃发酵功能,因此,本试验体外模拟瘤胃发酵,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0、100 mg/L、200 mg/L、400 mg/L)百里香酚添加,探究百里香酚添加对瘤胃细菌、古菌和原虫组成,以及胃发酵功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瘤胃内各微生物组分变化与发酵产物产量之间的联系,获得与瘤胃发酵功能高度相关的微生物种类。其主要结果如下:(1)中浓度(200 mg/L)或高浓度(400 mg/L)百里香酚添加能显着降低瘤胃甲烷产量(P<0.05)。高浓度百里香酚添加会抑制瘤胃发酵,显着降低(P<0.05)瘤胃发酵总产气量(Total gas production,TGP)和 IVDMD、IVOMD,以及显着提高乙酸/丙酸比值(P<0.05)。中浓度或高浓度百里香酚添加显着降低瘤胃异丁酸和戊酸产量(P<0.05)。(2)百里香酚添加显着影响瘤胃细菌组成,门水平上,中浓度或高浓度百里香酚添加显着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P<0.05),而同时显着升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P<0.05)。属水平上,中浓度或高浓度百里香酚添加均显着降低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Veillonellaceae UCG-001属相对丰度(P<0.05)相对丰度,而显着提高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等细菌属的相对丰度。(3)百里香酚对瘤胃古菌的影响远小于细菌。种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或高浓度百里香酚添加显着降低了 unclassifiedfMethanomassiliicoccaceae的相对丰度(P<0.05),高浓度百里香酚添加显着提高了unclassified cMethanomicrobia 相对丰度(P<0.05)。(4)百里香酚的瘤胃原虫组分的影响较瘤胃古菌更小。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百里香酚添加对瘤胃原虫科水平上或属水平均无显着影响。(5)瘤胃细菌、古菌和原虫微生物相对丰度与瘤胃发酵产物参数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菌乳杆菌属、假丁酸弧菌属、链球菌属、Ruminococcaceae V9D2013 group 属、Ruminococcaceae UCG-002 属、琥珀酸弧菌属、unclassifiedfPrevotellaceae属和脱硫弧菌属,以及瘤胃原虫等毛虫属与甲烷产生和VFA产量等功能具有显着相关性(p>0.70或<-0.70,且FDR<0.005)。小结:200 mg/L百里香酚添加对瘤胃微生物仅影响少数瘤胃微生物组成,可一定程度促进瘤胃发酵,400 mg/L百里香酚添加可影响多数瘤胃微生物的丰度组成,并抑制瘤胃发酵。本试验主要发现部分微生物类型可通过降低瘤胃甲烷产量和提高瘤胃VFA产量,进而改善瘤胃发酵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新建立的瘤胃微生物物种分析数据库及Kraken2方法,不仅从算法优化上大大提高了物种分析效率,同时从数据库改进上提高了物种分析准确度,是更为可靠和高效的宏基因组学物种分析方法。2.日粮类型对北美野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较小,而对安格斯肉牛影响较大。同种日粮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性也存在一定差异。结合瘤胃微生物物种和功能特性在不同日粮和动物种类中的差异,相较安格斯肉牛,北美野牛对粗料日粮有更高利用率,且两种动物对高精料日粮有不同利用模式。3.外源添加200 mg/L百里香酚能显着降低瘤胃甲烷产量,对瘤胃细菌、古菌和原虫无明显不利影响,且能维持瘤胃正常发酵功能,而高浓度如400 mg/L百里香酚添加则对多数瘤胃微生物及瘤胃发酵有明显抑制作用。4.瘤胃部分微生物物种对瘤胃发酵功能影响较大,适当调控这些瘤胃微生物的丰度,可有助于改善瘤胃发酵功能。
张心钊[2](2021)在《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了混贮原料配比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并通过体外产气法和体外发酵试验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饲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将所制作的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作为粗饲料饲喂湖羊,通过比较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体内消化、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等指标,确定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最佳饲养方案,为燕麦草和稻秸在肉羊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试验一、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原料配比和制作工艺的筛选本试验以燕麦草和稻秸为制作原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稻秸青贮(RS)、处理1燕麦草+稻秸(3:7)常规混贮(OR30),处理2燕麦草+稻秸比例为(4:6)常规混贮(OR40),处理3燕麦草+稻秸比例为(5:5)常规混贮(OR50),处理4燕麦草+稻秸(3:7)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混贮(T30),处理5燕麦草+稻秸比例为(6:4)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混贮(T40),处理6燕麦草+稻秸(5:5)添加甲酸、乳酸菌、纤维素酶混贮(T50)。青贮45天后开封,对各组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燕麦草和稻秸混合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定均优于稻秸青贮饲料(RS组)。2)与稻秸青贮组相比,其他各组青贮饲料的pH、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OR30、OR40和OR50组乳酸含量显着上升(P<0.05);使用添加剂处理后的T30、T40和T50组乳酸、乙酸、TSCFA含量和乙丙比显着低于比例相同的OR30、OR40和OR50组(P<0.05),且T50组pH显着低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与OR30、OR40组相比,T30、T40和T50组NH3-N/TN显着降低(P<0.05),添加剂青贮组之间相比,T50组丙酸含量显着高于T40组(P<0.05)。3)营养成分方面,T30组、T40组、T50组WSC 含量均显着高于 OR30、OR40 和 OR50 组(P<0.05),DM、CP、EE 和 NDF 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剂青贮组之间相比,T30组DM、NDF含量显着高于T50组(P<0.05),而T50组CP、WSC含量要显着高于T30组和T40组,3个处理组EE、Ash差异不显着(P>0.05);各处理组ADF含量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见,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优于稻秸裹包青贮;当燕麦草和稻秸混合比例在4:6时,添加甲酸、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后青贮效果最佳。试验二、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制作及其饲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将刈割的燕麦鲜草与稻秸用切草机切碎,并按干物质含量4:6的比例充分混合添加0.6%甲酸、5×105 cfu/g乳酸菌和80 mg/kg纤维素酶制作混合裹包青贮,同时采用相同的添加剂处理制作燕麦草以及稻秸裹包青贮,裹包青贮采用Mk5050-G型号圆捆包膜机制作。采用体外产气法和体外发酵试验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饲用价值进行评定,将燕麦草青贮(OS组)、燕麦草:稻秸4:6混合青贮(OR组)、稻秸青贮(RS组)以及自然状态保存的稻秸(RH组)作为发酵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试验和体外发酵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OS组在各个时间点的产气量最大;OS、OR组在各时间点产气量均显着高于RH组(P<0.05),72h累积产气量显着高于RS、RH组(P<0.05),而OS组和OR组在除12h以外的其余时间点差异均不显着(P>0.05)。2)在 12h、24h、48h 和 72h 时,OS、OR 和 RS 组 pH 均显着低于 RH组(P<0.05),在 12h、24 h 和 48 h 时,OS 组 pH 显着低于 RS 组(P<0.05)。3)各组培养液中TVFA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在12 h时,OS组培养液TVFA浓度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6h、48 h和72 h时,OS、OR、RS和RH组培养液TVFA浓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3 h、6h、12 h、24 h和72h时,各组培养液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各处理组丁酸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3 h、6 h时,各处理组乙酸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3 h、6 h、12 h和24 h时,各处理组丙酸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48 h时,各组培养液丙酸和丁酸浓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乙酸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各时间点各处理组培养液乙丙比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在3h、24h时,OS组培养液的NH3-N浓度显着高于RH组(P<0.05);在48h时,OS组和OR组培养液NH3-N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但都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5)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的IVDOM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在3h、6h、24h、48 h和72h时,OS、OR组IVDOM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其中在 3h、6h 和 72 h 时,OS 组IVDOM 显着高于 OR 组(P<0.05)。综上所述,燕麦草裹包青贮、燕麦草与稻秸4:6混合裹包青贮能够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其中燕麦草裹包青贮的利用效果最好。试验三、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平均体重为27±1.3K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湖羊,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分别饲喂试验二中所制作的裹包青贮,处理组1为燕麦草裹包青贮(OS)组,处理2为燕麦与稻秸按4:6的比例混合裹包青贮(OR)组、处理3为稻秸裹包青贮(RS)组、处理4为稻秸干草(RH)组。试验期为54天,试验预饲期为14天,正饲期为40天,分别于第1天、20天、40天采集瘤胃液。结果表明:1)OS组净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要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但与OR组无显着差异(P>0.05);OS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RH组(P<0.05),与OR、RS组差异不显着(P>0.05)。2)OS组的DM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RH组(P<0.05);OS组和OR组的EE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高于RS组和RH组(P<0.05);RS组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均显着高于OS组(P<0.05),与OR组和RH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3)第1天RS组瘤胃液的NH3-N含量显着高于RH组(P<0.05);第20天RH组瘤胃液的乙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OS组丙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OR组和RS组丙酸含量显着高于RH组(P<0.05),OS组和OR组的乙酸/丙酸的值显着低于RH组,其中以OS组最小为2.92;各组试验羊瘤胃液的pH、NH3-N、MCP、TVFA、乙酸、和丁酸含量以及亦没有显着差异(P>0.05);第40天OS组瘤胃液的TVFA含量显着高于RH组(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4)OS组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肌酐含量显着低于RS组和RH组(P<0.05);OS组和OR组血液中尿素氮无显着差异(P>0.05),但均显着低于RH组(P<0.05)。5)OS组背最长肌肉色H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RS组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和剪切力均显着高于RH组(P<0.05),但与OS组合OR组差异不显着(P>0.05);OS组前腿肌的蒸煮损失显着低于RH组(P<0.05),与OR组、RS组无显着差异(P>0.05);OR组后退肌的pH45min显着高于OS组和RS组(P<0.05);各组不同部位肌肉的pH24h、肉色L和肉色C差异都不显着(P>0.05)。6)OS 组背最长肌 C14:0、C15:0、C16:0、C18:0 和 C18:ln9c 含量均显着高于RS组(P<0.05),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OS组C17:0和C18:3n3的含量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C22:6n3的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其余肌肉脂肪酸指标亦无显着差异(P>0.05)。
葛文霞[3](2020)在《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研究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适用于妊娠母羊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Diet,TMR)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放牧绵羊抵御灾害的能力。方法:论文通过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品质及应用效果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TMR颗粒饲料为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的精粗饲料比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因子A为饲料精粗比,水平分别为50:50、40:60、30:70,因子B为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水平分别为1:2、1:1、2:1,共9个试验组,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精粗比和粗饲料组成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TMR颗粒饲料的品质,确定适宜的精粗比。试验筛选出A1B1组TMR颗粒饲料,作为对照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VE(20IU/kg、40 IU/kg、60 IU/kg)、VC(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和乙氧喹(100mg/kg、200 mg/kg、300 mg/kg),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测定饲料中·O2-自由基活力、H2O2含量、·OH自由基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时间点,不同种类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对TMR颗粒饲料的抗氧化能力,确定适宜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A1B1组TMR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和延胡索酸,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150 d,测定环境温湿度变化、饲料中水分、感官变化、霉菌总数和霉菌分布情况,确定适宜的防霉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第二部分:用第一部分生产的TMR颗粒饲料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妊娠母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评定TMR颗粒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1)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0.05)、硬度显着降低(P<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的粗饲料组成比例(因子B)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的精粗比与粗饲料的组成的交互作用对TMR颗粒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在贮存期0~120 d内,各氧化剂添加组可以有效清除饲料氧化过程中产生H2O2、·OH、·O2-,提高饲料的总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VE和乙氧喹,各组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在贮存期初始阶段15 d,30 d,60 d,各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贮存前期和贮存中期不同剂量的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产生差异,到了后期,又趋于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3)贮存期间,贮藏室温度变化范围在16.5℃~28℃,室内平均温度为22.02℃,相对湿度在33%~75%,平均相对湿度在46.04%。在贮存期的15 d,饲料中水分出现下降,到30 d开始回升,各组间饲料水分的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在60~150 d之间,对照组饲料中的水分显着高于各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在0~90 d期间,各组饲料外观保持良好颗粒饲料感官性状,无霉变。在贮存期120 d,对照组饲料表现出隐约霉变,其他各组饲料外观情况良好。在贮存期150d时,对照组饲料出现轻度发霉,各试验验组外观良好。15~120 d,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多于各防霉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120~150 d时,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各防霉剂组(P<0.01),各防霉剂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经PCR-DGGE分析,发现各饲料中主要存在的与饲料卫生有关的霉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和青霉菌。(4)不同精粗比影响母羊的采食量,精粗比为50:50时显着高于精粗比40:60组和30:70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4.76%和19.13%(P<0.05);TMR经制粒后可以缩短妊娠母羊采食时间,提供采食速度;高比例的精饲料,可提高妊娠母羊的饮水次数和排便次数;不同处理的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运动和休息时间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喂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反刍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中CP和CF的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钙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体外发酵2~8 h,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浓度快速上升,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下降,8~12 h变化速度变缓,24 h到达峰值;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提高,瘤胃液中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降低,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随着升高。(6)给妊娠母羊饲喂经颗粒化处理的TMR,饲料中苜蓿干草比例越高,母羊血清中的TP、ALP、BUN、Cre含量越高。不同精粗比和不同的玉米秸秆:苜蓿干草比对妊娠母羊血清中的Blu、TG、Ca、P没有显着影响(P>0.05),保证母羊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可维持血清中的Blu、TG、Ca、P浓度的平衡。结论:当饲料精粗比在50:50~30:70的范围内,精饲料比例越高越有利于TMR颗粒饲料的成型;相同精粗比的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比例降低苜蓿干草比例,颗粒容重和长度随之下降。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C、VE、乙氧喹,可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延胡索酸,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饲料保存期。饲喂TMR颗粒饲料可以保证妊娠母羊健康,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
程曾,张晓娟,唐福,贺刚刚,高新梅,高巍[4](2020)在《应用CNCPS-S模型预测全混合日粮碳水化合物绵羊瘤胃降解率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绵羊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sheep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S)的瘤胃降解预测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CHO)瘤胃有效降解率,并实测验证CNCPS-S模型预测值的准确性。选取3只安装瘤胃瘘管、体重分别为(38.03±1.56)kg的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配制3种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的全混合日粮(TMR),利用瘤胃灌注试验和尼龙袋试验实测3种日粮CHO的瘤胃外流速度(Kp)和降解率,同时利用CNCPS-S模型预测3种日粮CHO的Kp与降解率,对CHO的降解率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种TMR的瘤胃食糜Kp随精料比例增加而依次升高(P<0.01),分别为3.58%/h、3.83%/h、4.05%/h,据此计算而得的CHO的降解率分别为42.7%、43.1%、42.3%(P>0.05);随精料比例的增加,3种TMR的瘤胃食糜Kp的模型预测值依次升高(P>0.05),分别为1.62%/h、1.63%/h、1.64%/h,CHO瘤胃降解率的预测值分别为39.5%、39.1%、39.6%(P>0.05);3种日粮CHO瘤胃降解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4 g/100 g CHO),相关性较高(R2≥0.86),均方根误差也较低(RMSE≤1.93 g/100 g CHO)。以上结果说明,CNCPS-S瘤胃降解预测模型对日粮CHO的降解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程曾[5](2020)在《应用CNCPS-S绵羊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应用康奈尔绵羊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S)的瘤胃发酵和肠道消化预测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CHO)的瘤胃有效降解率(ED)、小肠消化率和瘤胃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并结合实测法验证CNCPS-S体系中模型公式预测日粮CHO消化率的准确性。试验一:选用3只安装瘤胃瘘管、体重均值为(38.03±1.56)kg的哈萨克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配制3种精粗比为30:70、35:65、40:60的全混合日粮(TMR),利用瘤胃灌注试验和尼龙袋试验实测3种日粮的瘤胃外流速度(Kp)和日粮中CHO的ED,同时利用CNCPS-S模型公式预测3种日粮的Kp与日粮中CHO的ED,对日粮中CHO的ED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该模型预测日粮中CHO的ED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种日粮中CHO的瘤胃ED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平均偏差≤4 g/100 g CHO),高精料组CHO的ED的预测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最小,各组日粮中的CHO的ED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很高(R2≥0.86),均方根误差也较低(RMSE≤1.93 g/100 g CHO)。由此说明,CNCPS-S体系中的瘤胃降解预测模型对高精料日粮组CHO的瘤胃ED预测值最准确,对低精料日粮组CHO的瘤胃ED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试验二: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取3头体重均值为(45.08±1.91)kg且手术安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哈萨克公羊为试验动物。体内法实测3种不同精粗比例TMR(同试验一)绵羊十二指肠微生物蛋白质(MCP)的合成量和瘤胃液pH值,同时应用CNCPS-S体系中瘤胃发酵模型预测3种饲粮的MCP合成量,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3种TMR的瘤胃液pH的实测值按精粗比由低到高分别在6.386.71、6.016.59、5.816.41之间,模型预测的pH值为固定值6.46;2)3种TMR均为瘤胃能氮负平衡型,瘤胃能氮平衡(RENB)值随着精料水平增加极显着降低(P<0.01),TMR1组MCP转化效率最高;3)经线性回归分析,3种饲粮MCP的预测值与十二指肠MCP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大(平均偏差≥116 g/d),高精料组MCP的预测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数值上大于低精料组,各组的相关性都特别低(R2<0.75),RMSE值都较大。以上结果说明,CNCPS-S体系预测模型对本地区绵羊瘤胃pH值的预测结果可以接受,对高精料组饲粮绵羊MCP合成量的预测结果最差,对其它两组饲料也具有较低的预测能力。试验三:分析试验二体内法采集的十二指肠食糜、粪便与尿液,测定绵羊饲粮过瘤胃碳水化合物(RECHO)的肠道消化率、饲粮CHO的全消化道消化率及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结合CNCPS-S体系模型预测3种饲粮的RECHO的绵羊小肠消化率及DMI,评价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氮的表观消化率随精粗比比例增加无显着变化(P>0.05),淀粉的肠道消化率随精料水平增加显着升高(P<0.05)。2)绵羊DMI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平均偏差≤0.15 kg/d),除TMR2外,TMR1和TMR3组的相关性高(R2≥0.68),RMSE也较低(RMSE≤0.02 kg/d);3种饲粮的RECHO的小肠消化率的预测值与肠道消化率的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平均偏差≤6.22 g/100 g RECHO),相关性高(R2≥0.61),RMSE也较低(RMSE≤6.03 g/100 g RECHO);3种饲粮中CHO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偏差比较小(平均偏差≤15.97 g/100 g CHO),TMR1组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很高(R2≥0.98),各组的RMSE也较低(RMSE≤4.77 g/100 g CHO)。由此说明,CNCPS-S体系预测模型对绵羊DMI的预测基本可以接受,对高精料比例饲粮中RECHO的小肠消化率及CHO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的预测能力较好,对低精料组的预测结果可以接受。综上所述,CNCPS-S体系的模型公式对绵羊高精料比例日粮中CHO的消化率预测结果最准确,对低精料组日粮中CHO的消化率的预测值可以接受,对绵羊饲粮瘤胃pH值和DMI预测结果基本可以接受,对各组日粮的MCP合成量的预测能力较差。
彭婉婉[6](2020)在《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多浪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瘤胃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缓解新疆饲草资源短缺的现状,更合理利用葡萄籽资源,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分析葡萄籽对多浪羊瘤胃发酵指标和瘤胃饲料降解率的影响,在体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饲养试验,分析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葡萄籽对多浪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参数、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浓度、血液指标和瘤胃细菌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探索葡萄籽在日粮中的适宜添加范围,为葡萄籽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全价日粮配制不同比例葡萄籽(0%、4%、8%、12%、16%、20%、24%和28%)加入多浪羊瘤胃液进行发酵,采用体外产气监测系统记录各比例饲料的48 h产气量(GP),收集发酵液,测定pH、氨态氮(NH3-N)和菌体蛋白(MCP)浓度;运用体外尼龙袋法分析各比例饲料的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发酵液pH、NH3-N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籽添加比例的增加,发酵液pH升高,GP先增长后减少,16%添加组48 h潜在GP高于0%添加组(P<0.05);0%、4%和8%添加组MCP浓度高于其余各组(P<0.05),16%添加组NH3-N浓度低于0%添加组(P<0.05);尼龙袋试验中,添加16%以上的葡萄籽降低了DM和CP的有效降解率(P<0.05)。试验二:选用15只健康、1.5岁左右、体重41.0±1.0 kg、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多浪羊羯羊,将试验羊随机分成5组,分别饲喂添加0%(D1组)、4%(D2组)、8%(D3组)、12%(D4组)和16%(D5组)葡萄籽的全混合日粮。采用全收粪尿法收集粪尿,并通过采食量与营养物质排出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各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氮(N)、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及能量代谢参数。结果表明:D5组的DM和OM表观消化率显着低于D1组(P<0.05),NDF的表观消化率为D5组显着低于D1组(P<0.05),D5组氮存留率显着低于D3和D4组(P<0.05),D4组ADF和EE表观消化率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总能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变化规律相同(D2>D1>D4>D3>D5),消化能代谢率为D1>D4>D2>D5>D3,但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三:在试验二日粮的基础上,分时间点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液的pH、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消化酶活性浓度;在晨饲前采集劲静脉血,测定血液指标。结果表明:(1)日粮葡萄籽水平对采食后各时间点NH3-N浓度无影响(P>0.05),但可显着升高瘤胃液pH(P<0.05);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相对含量随日粮中葡萄籽比例的增加而降低,D4、D5组日粮中瘤胃液TVFA的相对含量显着低于D1、D2、D3组(P<0.05)。日粮葡萄籽水平改变瘤胃液TVFA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戊酸的比例,D4、D5组乙酸/丙酸值显着小于D1、D2、D3组(P<0.05)。(2)D3和D4组日粮可提高瘤胃液α-淀粉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浓度(P<0.05)。(3)D5组多浪羊血液中白细胞数目、中性粒细胞数目显着高于各组(P<0.05),D4和D5动物血清肌酐含量显着高于D1、D2、D3组(P<0.05),血液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日粮中葡萄籽的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D5组日粮显着提高动物血液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试验四:在试验二的日粮基础上,晨饲前采集瘤胃食糜,采用illuminam mi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瘤胃细菌菌群丰富度无显着影响,但16%的葡萄籽使瘤胃真菌的菌群丰富度增大(P<0.05)。(2)细菌门水平上的绝对优势菌属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两个菌门相对丰度和在89.56%92.85%。细菌属水平上的绝对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1),其中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1)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7(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的相对丰度随日粮中葡萄籽比例的上升而降低(P>0.05)。(3)多浪羊瘤胃真菌的绝对优势菌门为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两个菌门在瘤胃真菌门中总相对丰度在90.18%96.13%,D2组新丽鞭毛菌门的相对丰度较D1组增加13.92%(P<0.05),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较D1组降低了33.69%(P<0.05)。真菌属水平上的绝对优势菌为根囊鞭菌属(Anaeromyces),D5组根囊鞭菌属相对丰度最低为15.93%,比D1组低68.29%,瘤胃壶菌属(Piromyces)随日粮葡萄籽的比例增加先降低,然后升高,D3组最低点,低于照组79.68%。D3组未注释-肉座菌目、unclassifiedpAscomycota、Latorua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另外4组(P<0.05)。结论:(1)体外试验中,全价日粮中添加8%16%的葡萄籽可以提高饲料的产气量,但全价日粮值中添加16%以上的葡萄籽降低了营养物质的降解率,使瘤胃液pH升高。因此,体外试验中绵羊日粮中葡萄籽的适宜添加范围应为8%12%。(2)饲养试验中,日粮中添加16%的葡萄籽不利于多浪羊营养物质的消化;4%8%的葡萄籽可提高瘤胃中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16%以上的葡萄籽添加量不利于动物的身体健康;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可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葡萄籽的添加比例未改变瘤胃细菌和真菌的菌群结构。综上,日粮中添加葡萄籽的比例应在12%以下,建议添加比例为4%8%。
普宣宣[7](2020)在《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微生物、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旨在为配制改善卡拉库尔羊瘤胃内环境,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的饲粮结构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饲粮NFC/NDF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指导。试验设计为饲养试验,预饲期15 d,正饲期113 d,正饲期采样分为四个阶段,第Ⅰ阶段(117 d,1213月龄)、第Ⅱ阶段(3349 d,1314月龄)、第Ⅲ阶段(6581 d,1415月龄)和第Ⅳ阶段(97113 d,1516月龄)。每个阶段均于第18 d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并预测甲烷排放量;于第911 d连续三天采集不同时间点的瘤胃液,分析瘤胃发酵指标;于第1517 d连续三天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及结构。预饲前和每个阶段采样后均对试验动物进行空腹称重(晨饲前)以测定日增重(ADG)。最后,通过对四个阶段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日增重、甲烷预测排放量、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数据进行分类整合,进而研究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整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日增重及甲烷预测排放量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日增重及甲烷预测排放量的影响,旨在为配制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甲烷排放量的饲粮结构提供数据支撑。试验选取12只体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羯羊,按体重(35±3.3 Kg)和年龄(12月龄)相近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3只。试验分别限制性饲喂卡拉库尔羊4组NFC/NDF饲粮,比例分别为0.54、0.96、1.37和1.90作为组1、组2、组3和组4。每个阶段均于第18 d采用全收粪法进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测定;试验预饲前和每个阶段采样后均对试验动物进行空腹称重(晨饲前)以测定ADG;根据模型:CH4(L/d)=-26.94×NFC/NDF+90.71(R2=0.665),对甲烷排放量、单位营养物质摄入量及单位代谢体重的甲烷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在四个阶段均为:组3>组4>组2>组1,组间差异显着(P<0.05)。(2)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在第Ⅰ阶段为:组4>组3>组2>组1,组间差异显着(P<0.05),第Ⅱ、第Ⅲ和第Ⅳ阶段则均为组3最高,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在四个阶段均为组3最高,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4)ADG在第Ⅰ阶段和全阶段均为:组3>组4>组2>组1,组间差异显着(P<0.05)。(5)由模型可知饲粮NFC/NDF分别为0.54、0.96、1.37和1.90时,甲烷预测排放量分别为76.16、64.85、53.80和39.52 L/d。限制饲喂下,单位DM摄入量(DMI)和单位OM摄入量(OMI)的甲烷预测排放量在四个阶段均为:组1>组2>组3>组4,组间差异显着(P<0.05)。限制饲喂下,单位NDF摄入量(NDFI)和单位ADF摄入量(ADFI)的甲烷预测排放量在四个阶段均为组4最低,组间差异显着(P<0.05)。限制饲喂下,单位代谢体重的甲烷预测排放量在四个阶段均为:组1>组2>组3>组4,组间差异显着(P<0.05)。综上,饲粮NFC/NDF为1.37时,卡拉库尔羊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ADG在整个饲养时间内均为最高。限制饲喂下,饲粮NFC/NDF为1.37和1.90时,甲烷预测排放量显着降低。第二部分: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通过研究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发酵的影响,旨在为配制改善瘤胃内环境的饲粮结构提供数据支撑。试验动物、饲粮及分组均同第一部分。每个阶段均第911 d连续三天采集瘤胃液,分别取饲喂后0、1、3、6和9 h的瘤胃液各50 mL,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NH3-N)和固相纤维素酶活,各项指标最终结果均取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值。结果表明:(1)pH平均值在四个阶段均为:组1>组2>组3>组4,组间差异显着(P<0.05)。(2)氨态氮(NH3-N)平均浓度在四个阶段均为组3最高,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平均酶活在第Ⅰ阶段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其余各阶段均为:组1>组2>组3>组4,组间差异显着(P<0.05)。葡萄糖苷平均酶活和木聚糖平均酶活在第Ⅱ、第Ⅲ和第Ⅳ阶段均为:组2>组1>组3>组4,组间差异显着(P<0.05)。综上,整个饲养试验内,卡拉库尔羊瘤胃液pH随饲粮NFC/NDF的升高而降低,NH3-N浓度在饲粮NFC/NDF为1.37时最高,固相纤维素酶活在饲粮NFC/NDF为0.54和0.96时较高。第三部分: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细菌和古菌的影响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NFC/NDF对瘤胃细菌和古菌的影响规律,为改善瘤胃发酵,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挖掘卡拉库尔羊瘤胃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试验动物、饲粮及分组均同第一部分。每个阶段均于第1517 d连续三天于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各50 mL,分别利用三代全长扩增子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瘤胃细菌和古菌的组成及结构。结果表明,细菌:(1)饲粮NFC/NDF为1.90时,瘤胃细菌多样性在第Ⅲ和第Ⅳ阶段降低。(2)门水平上,细菌在四个阶段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其相对丰度分别在37%60%和26%51%之间。饲粮NFC/NDF对Bacteroidetes、Firmicutes、Tenericutes和Spirochaete的相对丰度无显着影响(P>0.05)。(3)属水平上,未分类毛螺旋菌科(unidentified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在第Ⅰ阶段为:组3>组4>组1>组2,第Ⅲ阶段为:组3>组1>组4>组2,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Mycoplasma的相对丰度在第Ⅰ阶段为组4最高,组2最低,组间差异显着(P<0.05)。Succiniclasticum的相对丰度在第Ⅱ阶段为组2最高,组间差异显着(P<0.05)。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则较低,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4)种水平上,瘤胃主要半纤维降解菌和淀粉降解菌的相对丰度均较低,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5)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饲粮NFC/NDF为0.96时的细菌结构变化较大。古菌:(1)饲粮NFC/NDF为1.90时,瘤胃古菌多样性在四个阶段均为最低。(2)属水平上,产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为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第Ⅰ、第Ⅲ和第Ⅳ阶段均为组4最高,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由Beta Diversity指数可知,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饲粮NFC/NDF为0.96和1.90组的古菌结构差异较大。(4)种水平上,米氏产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millerae)、Methanobrevibacterwolinii和MethanosphaeraspISO3-F5的相对丰度在四个阶段均为:组4>组3>组1>组2,反刍兽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ruminantium)的相对丰度则为:组2>组3>组4>组1,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纤维降解菌Butyrivibriofibrisolvens的相对丰度在第Ⅰ阶段为:组1>组3>组4>组2,第Ⅲ阶段则为:组3>组1>组4>组2,组间差异均显着(P<0.05)。Ruminococcusflavefaciens、RuminococcusspFC2018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albus)的相对丰度较小,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综上,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细菌和古菌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饲粮NFC/NDF为1.37时,半纤维降解菌属和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均达到最高,NFC/NDF为1.90时,瘤胃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在整个饲养时间内均为最高。结论随饲养时间的延长,瘤胃微生物对饲粮结构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饲粮NFC/NDF为1.37时,半纤维降解菌属和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纤维物质降解率及ADG均为最高,且饲粮NFC/NDF为1.37时,甲烷预测排放量较低。因此饲粮NFC/NDF为1.37,可提高卡拉库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善瘤胃发酵及降低甲烷排放量。
蒋辰宇[8](2021)在《甘草酸单铵盐对绵羊瘤胃甲烷产生的关键菌群、相关代谢产物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通过研究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甲烷菌产生的关键菌群、相关代谢产物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能改善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降低甲烷排放量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皂苷类添加剂提供数据支持。本试验通过体外法筛选甘草酸单铵盐最适浓度用于动物试验,通过动物试验分析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对瘤胃内环境指标、甲烷排放量、营养消化率、瘤胃微生物、甲烷代谢功能基因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动物试验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正饲期分为两个采样阶段,第Ⅰ阶段(0~30 d),第Ⅱ阶段(31~60 d)。具体试验结果分为以下5个部分:试验一:体外发酵法筛选甘草酸单铵盐最适体内添加浓度本试验通过体外发酵法比较不同浓度甘草酸单铵盐对瘤胃甲烷产量及发酵参数的影响,筛选其在动物试验中适宜添加浓度。选取3只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卡拉库尔羊羯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基础饲粮为发酵底物,设置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和Ⅴ组,甘草酸单铵盐浓度分别为0、50、150、250、350、450 mg/L,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培养3、9、12、21、24 h后,测定p H、产气量、氨态氮(NH3-N)浓度、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甲烷产量,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24 h后,Ⅲ组、Ⅳ组和Ⅴ组的产气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p H随着发酵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干物质降解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加,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组NH3-N浓度随着甘草酸单铵盐浓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其中Ⅲ组、Ⅳ组和Ⅴ组的NH3-N浓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和对照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在发酵24小时后,处理组Ⅳ、Ⅴ的甲烷产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P<0.05)。根据多项指标综合评定,在体内试验中适宜添加的甘草酸单铵盐浓度为350 mg/L。试验二: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选取12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并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卡拉库尔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处理组)每组6只,处理组向瘤胃瘘管中注射甘草酸单铵盐水溶液,对照组向瘤胃瘘管中注射同等体积的蒸馏水。于采样期的1~3 d和31~33 d采集晨饲后0、2、4、6和8 h五个时间点的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液p H、NH3-N及VFA指标。结果表明:卡拉库尔羊p H在采食后0~2 h显着下降(P<0.05),随后逐渐升高,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后降低了瘤胃p H值,在Ⅰ期各组各时间点p H差异不显着(P>0.05),在Ⅱ期0 h处理组p H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采食后0~2 h的NH3-N浓度显着上升(P<0.05),随后逐渐下降,处理组的NH3-N浓度要低于对照组的NH3-N浓度(P<0.05)。卡拉库尔羊在采食后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在0~4 h显着上升(P<0.05),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甘草酸单铵盐降低了瘤胃乙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提高了瘤胃丙酸浓度,丁酸和TVFA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三: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消化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动物及分组与试验二相同。于正饲期5~12 d和35~42 d收集粪样,进行营养表观消化率的测定;于正饲期15~25 d和45~55 d利用SF6示踪法进行卡拉库尔羊排放甲烷的收集及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的DM、OM和CP的表观消化率并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后NDF、ADF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Ⅰ期处理组甲烷排放量及单位干物质甲烷排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Ⅱ期处理组甲烷排放量及单位干物质甲烷排放量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同时也降低了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日排放量。试验四: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微生物及相关甲烷途径代谢基因的影响本试验利用原虫计数及宏基因组测序进行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微生物数量及结构影响的研究,探究甘草酸单铵盐降低甲烷产量的微生物机理。试验动物及分组与试验二相同。试验分别采集两次瘤胃液用于原虫计数及宏基因组测序。试验结果表明:在Ⅰ期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后显着降低了采食后0、4、6、8 h的原虫数量(P<0.05),但在Ⅱ期添加甘草酸单铵盐仅有采食后6 h的原虫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物种相对丰度及功能基因丰度PCo A分析图中显示在Ⅰ期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距离较远有,两组差异较大,但Ⅱ期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距逐渐缩小,两组差异不明显;在Ⅰ期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对产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斯氏甲烷菌属(Methanosphaer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Bacteroides)和甲烷代谢功能基因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但在Ⅱ期甘草酸单铵盐对上述菌种及甲烷代谢功能基因的抑制作用逐渐降低。试验五: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动物及分组均同试验二。于预饲期的0 d、采样期29~30 d和59~60 d采集绵羊血液,测定血液抗氧化能力指标及血液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添加甘草酸单铵盐对血清GSH-Px、SOD和T-AOC活力有增加的趋势,处理组T-AOC的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及预饲前(P<0.05),但GSH-Px、SOD处理组与对照组及预饲前差异均不显着(P>0.05);添加甘草酸单铵盐降低了血清MDA水平,其中Ⅰ期处理组与对照组及预饲前差异显着(P<0.05),Ⅱ期处理组与对照组及预饲前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甘草酸单铵盐提高了血清中Ig G、Ig M及IL-2的含量,但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论综上所述,添加甘草酸单铵盐改善了瘤胃内环境,降低了NH3-N、乙酸浓度和乙丙比,提高了丙酸浓度,降低了甲烷排放量,减少了与甲烷排放相关瘤胃微生物及相关代谢功能基因丰度,提高了卡拉库尔羊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其对反刍动物瘤胃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王春梅[9](2020)在《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优质牧草短缺是反刍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导致动物生产依赖于粮食,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牧草品质直接影响反刍家畜营养物质利用效率,进而关系到精料的补饲量与饲养成本。提高栽培草地的优质牧草供应能力是促进我国反刍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准确测定对肉羊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我国牧草引种种植历史最悠久的河西走廊,探索了主要利用方式下3种麦类牧草在肉牛瘤胃内的降解特性,不同品质粗饲料型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的对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和测定了绵羊的维持代谢能需要量,具体研究如下:1)刈割期/刈割茬次对3种麦类牧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选用8头450±20 kg、3岁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云岭牛与黄牛杂交一代作为试验动物,进行4(4个样品分组)×2(2个试验期)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试验,研究5个刈割期/刈割茬次对大麦、黑麦和小麦牧草瘤胃降解特征和能氮平衡的影响。与一次刈割相比,多次刈割的牧草干物质(DM)、有机物(OM)、可消化有机物(D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有效降解率(ED)及可发酵有机物(FOM)和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分别增加了14.9、16.7、15.1、16.1、22.6、13.5、15.1和43.7%。多次刈割中,牧草的DM、OM和DOM的ED和FOM均随着刈割茬次增加而降低;除第二茬受施N肥的影响外,CP的ED和RDP也呈下降趋势;同时,黑麦的DM、OM、DOM、NDF和ADF的ED和FOM最高,但CP的ED和RDP在3个品种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一次刈割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牧草DM、OM、DOM、NDF和ADF的快速降解部分、潜在降解部分、降解速率和ED均是随着收获日期的推迟而降低;三个品种中,大麦的营养物质ED最高。因此,黑麦适合用作多次刈割品种,大麦和小麦适合用作一次刈割品种且最佳收获期是抽穗初期。最佳刈割期后,收获时间每推迟1天,DM的ED降低8 g/kg DM。2)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12只年龄为3岁、体重为32.6±0.68 kg湖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空怀期母羊,进行3×3的拉丁方试验,研究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苜蓿:精料分别为0:40、15:25和30:10)对空怀期母羊的营养物质消化率、N利用效率、CH4排放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日粮中玉米秸秆为固定的60%DM,3组日粮等DE和CP。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干物质采食量(DMI)、总能采食(GEI)、消化能采食(DEI)、代谢能采食(MEI)、能量平衡(EB)和氮存留(RN)无显着性影响;显着降低消化率、DE/GE和ME/GE,氮采食(NI)、尿N(UN)、UN/MN及尿中NH4+-N损失量,CH4排放、乙酸和乙/丙。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增加了瘤胃解蛋白质菌属(Proteiniclasticum)相对丰度,但降低了瘤胃球菌2属(Ruminococcus2)相对丰度。因此,增加苜蓿替代精料水平会减少消化率、CH4排放和UN损失,但能维持同样的DMI。3)黑麦鲜草或干草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12只年龄为3岁、体重为32.0±0.75 kg湖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空怀期母羊,进行2期的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苜蓿:精料分别为0:40、15:25和30:10)的试验。日粮中黑麦鲜草或干草为固定的60%DM,3个苜蓿替代精料水平日粮等DE和CP。AH15的消化率显着高于AH0和AH30,同时AH0和AH30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随着苜蓿替代精料水平的增加,乙酸和乙/丙比显着增加,但对CH4排放和N及能量利用效率无显着性影响。与干草日粮相比,鲜草日粮能显着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EB,瘤胃液的p H、乙酸和丙酸;降低丁酸和乙/丙,有减少CH4排放的潜力。苜蓿替代15%的精料和鲜草日粮有显着增加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的相对丰度。因此,15%苜蓿替代精料和饲喂鲜草日粮均能提高消化率,且不会增加CH4排放。4)空怀期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测定和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根据3个消化代谢试验的81只空怀期母羊的能量利用效率的数据及45只羊的绝食代谢数据,以测定维持代谢能需要量(MEm)、评估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及绝食代谢产热(FHP)是否会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通过EB和MEI数据或FHP数据得到的MEm为0.440或0.511 MJ/kg BW0.75。FHP和EB/MBW、ME/GE、ME/DE、EB/GEI和EB/MEI显着负相关,与CH4-E/GEI、HP/GEI和HP/MEI正相关。相比于AH0,AH15日粮降低了DEI、MEI和HP,但有同样高的EB和能量利用效率。因此,当前使用的饲养标准可能低估了绵羊的MEm。15%苜蓿替代水平和低的FHP挑选有增加能量利用效率的潜力。综上所述,适宜的管理措施能提高麦类牧草的可利用的养分。绵羊玉米秸秆型、黑麦型粗饲料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是可行的,且以15%比例为宜,总的粗饲料比例不宜超过75%。黑麦型粗饲料日粮中,黑麦鲜草日粮能提高营养物利用率,且有减少CH4排放的潜力。研究测得的空怀期母羊的MEm是0.440或0.511 MJ/kg BW0.75,这对指导绵羊生产具有重要的价值。
李娜[10](2020)在《体外法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组分对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采用体外发酵的方法,五种不同粗饲料来源(稻草、玉米秸秆、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和燕麦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或酸性洗涤纤维(ADF)作为培养底物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其对瘤胃发酵、纤维素酶活性、细菌菌群及纤维降解菌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NDF、ADF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不同饲料来源的NDF,ADF为研究对象,不同饲料来源的NDF,A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pH均没有显着差异,但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均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不同饲料来源N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但不同饲料来源ADF对其的影响未呈现显着差异。以同一饲料来源NDF与ADF为研究对象,总体来说,去除半纤维素后,会使体外瘤胃培养液pH升高,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浓度降低。试验二: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NDF、ADF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以不同饲料来源的NDF,ADF为研究对象,不同粗饲料来源N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存在显着的差异;不同粗饲料来源A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存在着极显着的差异。以同一饲料NDF与ADF为研究对象,五种饲料A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纤维素酶活力均高于NDF组。试验三: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NDF、ADF对体外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及纤维降解菌的影响。以不同饲料来源的NDF,ADF为研究对象,基于门水平分类,不同粗饲料来源N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其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结构存在显着的差异;不同粗饲料来源A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其物种的多样性未呈现显着差异,但菌群结构有一定差异。以同一饲料NDF与ADF为研究对象,五种粗饲料NDF组体外瘤胃培养液中物种多样性均高于ADF组,基于门水平分类,体外瘤胃培养液中的菌群结构也呈现了显着的差异。综上所述:不同饲料来源的NDF,ADF和同一饲料NDF与ADF对瘤胃发酵、纤维素酶活性和瘤胃细菌多样性、菌群结构以及纤维降解菌的相对丰度的影响皆存在差异。试验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粗饲料来源的NDF与ADF在奶牛瘤胃的降解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探索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对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规律。
二、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宏基因组学解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性及外源添加剂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组成与功能 |
2.1 瘤胃细菌 |
2.2 瘤胃古菌 |
2.3 瘤胃原虫 |
2.4 瘤胃真菌 |
2.5 动物类型及日粮对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2.5.1 动物类型对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 |
2.5.2 日粮对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 |
2.5.3 动物类型对瘤胃古菌组成的影响 |
2.5.4 日粮对瘤胃古菌的影响 |
2.6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生产的重要性 |
2.6.1 瘤胃微生物影响饲料利用率 |
2.6.2 瘤胃微生物与CAZymes |
2.6.2.1 纤维素酶 |
2.6.2.2 半纤维素酶 |
2.6.2.3 果胶酶 |
2.6.3 瘤胃微生物与甲烷排放 |
3 研究瘤胃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3.1 宏分类组学 |
3.2 宏基因组学 |
3.3 宏转录组学 |
3.4 代谢组学 |
3.5 组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展望 |
4 植物提取物调控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4.1 皂甙在瘤胃微生物调控中的应用 |
4.2 单宁在瘤胃微生物调控中的应用 |
4.3 植物精油在瘤胃微生物调控中的应用 |
4.4 植物提取物调控瘤胃微生物的研究展望 |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6 研究内容 |
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Kraken2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验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动物试验及样品采集 |
2.2 RNA提取与测序 |
2.3 数据分析流程设置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Kraken2与Kraken方法宏转录组学物种注释结果比较 |
3.2 微生物α及β多样性在Kraken和Kraken2方法中的差异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宏基因组学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物种和功能解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动物试验及样品采集 |
2.2 DNA提取及宏基因组测序 |
2.3 宏基因组数据分析 |
2.3.1 宏基因组物种组成分析 |
2.3.2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宏基因组学功能分析 |
2.4 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与差异功能关联分析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宏基因组学数据总体统计 |
3.2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细菌和古菌生物多样性分析 |
3.2.1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细菌和古菌α多样性分析 |
3.2.2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细菌和古菌β多样性分析 |
3.3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分析 |
3.3.1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微生物域水平组成 |
3.3.2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细菌组成 |
3.3.2.1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细菌门水平组成 |
3.3.2.2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细菌属水平组成 |
3.3.3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古菌组成分析 |
3.3.3.1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古菌门水平和科水平组成 |
3.3.3.2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古菌属水平和种水平组成 |
3.4 北美野牛和安格斯肉牛瘤胃微生物功能分析 |
3.4.1 瘤胃微生物SEED subsystems功能分析 |
3.4.2 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中CAZymes组成分析 |
3.4.2.1 瘤胃微生物GHs功能基因组成 |
3.4.2.2 瘤胃微生物CBMs功能基因组成 |
3.4.2.3 瘤胃微生物AAs、CEs和PLs功能基因组成 |
3.4.2.4 瘤胃微生物GTs功能基因组成 |
3.5 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与差异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1 瘤胃微生物组成与SEED subsystems差异功能相关性分析 |
3.5.2 瘤胃微生物丰度组成与差异CAZymes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日粮及动物类型对瘤胃细菌和古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2 日粮类型及动物类型对瘤胃细菌和古菌组成的影响 |
4.2.1 日粮类型对瘤胃微生物细菌和古菌组成结构的影响 |
4.2.2 动物类型对瘤胃微生物细菌和古菌组成结构的影响 |
4.3 日粮类型及动物类型对瘤胃微生物功能结构的影响 |
4.3.1 日粮类型对瘤胃微生物SEED subsystems功能组成的影响 |
4.3.2 动物类型对瘤胃微生物SEED subsystems功能组成的影响 |
4.3.3 日粮类型对瘤胃微生物CAZymes组成的影响 |
4.3.4 不同动物类型瘤胃微生物CAZymes组成的差异 |
4.3.5 瘤胃微生物物种组成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
5 小结 |
第四章 百里香酚对瘤胃发酵、甲烷排放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及瘤胃液采集 |
2.2 瘤胃体外发酵试验 |
2.3 瘤胃体外发酵后指标测定 |
2.4 扩增子测序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 |
2.4.1 总DNA提取及扩增子测序 |
2.4.2 扩增子测序数据分析流程 |
2.5 瘤胃微生物组成与瘤胃发酵产物相关性分析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瘤胃pH、总产气量、甲烷产量、NH3-N浓度及物质消化率 |
3.2 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
3.3 百里香酚添加对体外发酵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3.3.1 百里香酚添加瘤胃微生物Alpha及Beta多样性的影响 |
3.3.1.1 百里香酚添加对瘤胃细菌、古菌和原虫Alpha多样性的影响 |
3.3.1.2 百里香酚添加对瘤胃细菌、古菌和原虫Beta多样性的影响 |
3.3.2 百里香酚添加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3.3.2.1 百里香酚添加瘤胃细菌组成的影响 |
3.3.2.2 百里香酚添加瘤胃古菌组成的影响 |
3.3.2.3 百里香酚添加瘤胃原虫组成的影响 |
3.3.3 瘤胃微生物组分与瘤胃发酵产物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外源添加剂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
4.2 外源添加剂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4.3 瘤胃微生物组分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五章 总体讨论和结语 |
1 总体讨论 |
2 主要结论 |
3 创新点 |
4 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2)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江苏省山羊生产及饲料资源利用现状 |
1.1.1 江苏省粗饲料资源现状 |
1.1.2 农作物秸秆等非常规粗饲料资源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途径 |
1.2 燕麦作为粗饲料利用的研究进展 |
1.2.1 燕麦草的分布与产量调查 |
1.2.2 燕麦草的饲用价值与有效利用 |
1.2.2.1 燕麦草的营养价值 |
1.2.2.2 燕麦草在肉羊产业中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原料配比和制作工艺的筛选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2.2.1 试验设计 |
2.2.2.2 青贮饲料的调制 |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2.3.1 感官评定 |
2.2.3.2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2.3.3 发酵品质分析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燕麦草和稻秸的营养成分 |
2.3.2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品质感官评定 |
2.3.3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营养成分 |
2.3.4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发酵品质 |
2.4 讨论 |
2.4.1 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感官评定的影响 |
2.4.2 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
2.4.3 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3章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饲用价值的分析与评价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的现场制作 |
3.2.2 试验动物及瘤胃液的采集 |
3.2.3 微生物培养液的配制 |
3.2.4 试验设计 |
3.2.4.1 体外发酵产气试验 |
3.2.4.2 体外发酵批次培养试验 |
3.2.5 体外发酵指标的测定 |
3.2.5.1 产气量和产气参数的计算 |
3.2.5.2 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测定 |
3.2.5.3 NH_3-N浓度的测定 |
3.2.5.4 MCP浓度的测定 |
3.2.5.5 有机物消化率的测定 |
3.2.6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发酵底物的营养成分 |
3.3.2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产气试验结果 |
3.3.3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培养液pH值 |
3.3.4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发酵培养液VFA浓度 |
3.3.5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体外发酵的IVDOM及其培养液的NH_3-N、MCP浓度 |
3.4 讨论 |
3.4.1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产气的影响 |
3.4.2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培养液pH的影响 |
3.4.3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培养液VFA的影响 |
3.4.4 不同比例燕麦草与稻秸混合青贮对体外发酵培养液NH_3-N、MCP浓度和IVDOM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肉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2.3.1 生长性能指标 |
4.2.3.2 消化代谢指标 |
4.2.3.3 瘤胃发酵指标 |
4.2.3.4 血液生化指标 |
4.2.3.5 屠宰性能指标 |
4.2.3.6 肉品质指标 |
4.2.4 数据统计分析 |
4.3 试验结果 |
4.3.1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4.3.2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营养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3.3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4.3.4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5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3.6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4.4.2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营养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4.3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4.4.4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5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6 饲喂燕麦草与稻秸不同组合裹包青贮对绵羊肉品质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5.1 全文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我国及新疆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
2.2 我国羊饲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3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研究进展 |
2.4 羊用TMR颗粒饲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2.5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使用 |
2.6 TMR颗粒饲料在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工艺影响的研究 |
试验一 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项目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不同水平VE、VC和乙氧喹抗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的采集 |
1.5 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2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3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氧化与抗氧化剂 |
3.2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3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4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不同水平防霉剂对TMR颗粒饲料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1.4 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保存与采集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贮藏室温湿度变化 |
2.2 贮存期间水分的变化 |
2.3 贮存期间饲料霉变情况 |
2.4 贮存期间饲料中霉菌数量的变化 |
2.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环境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 |
3.2 贮存期内饲料水分的变化 |
3.3 贮存期内饲料感官的变化 |
3.4 贮存期内霉菌的变化 |
3.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TMR颗粒饲料饲养效果研究 |
试验四 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的指标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影响 |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五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供体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
1.3 人工瘤胃培养系统 |
1.4 试验设计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值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
3.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六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饲养管理 |
1.5 血样的采集 |
1.6 测定指标 |
1.7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
2.6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的血磷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
3.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
3.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血磷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应用CNCPS-S模型预测全混合日粮碳水化合物绵羊瘤胃降解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 试验日粮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指标 |
1.4.1 CHO各组分含量 |
1.4.2 瘤胃食糜外流速度(Kp)与有效降解率(ED) |
1.4.3 CNCPS-S瘤胃降解预测模型[1] |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3种TMR CHO有效降解率的实测值 |
2.2 3种TMR CHO有效降解率的CNCPS-S预测值 |
2.3 碳水化合物瘤胃有效降解率实测值和CNCPS-S预测值的回归分析 |
3 讨 论 |
3.1 3种TMR的Kp与DM的瘤胃降解特性 |
3.2 CHO各组分瘤胃降解率分析 |
3.3 CNCPS-S模型预测与实测CHO的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对比分析 |
4 结 论 |
(5)应用CNCPS-S绵羊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试验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体内消化代谢 |
1.2.2 碳水化合物需要量体系 |
1.2.3 CNCPS-S模型综述 |
1.2.4 模型应用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应用CNCPS-S模型预测全混合日粮碳水化合物绵羊瘤胃降解率的研究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2 试验设计安排与样品的采集 |
1.2.3 分析与计算 |
1.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3种TMR CHO有效降解率的实测值 |
1.3.2 3种TMR CHO有效降解率的CNCPS-S预测值 |
1.3.3 碳水化合物瘤胃有效降解率实测值和CNCPS-S预测值得回归分析 |
1.4 讨论 |
1.4.1 3种TMR的 Kp与 DM的瘤胃降解特性 |
1.4.2 CHO各组分瘤胃降解率分析 |
1.4.3 CNCPS-S模型预测与实测CHO的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对比分析 |
1.5 小结 |
试验二 应用CNCPS-S模型预测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及合成效率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4 测定分析与计算公式 |
2.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精粗比例饲粮绵羊瘤胃pH实测与预测值 |
2.3.2 不同精粗比例饲粮绵羊MCP实测值与CNCPS-S预测值及能氮平衡分析 |
2.3.3 MCP实测值与CNCPS-S预测值的回归分析 |
2.4 讨论 |
2.4.1 CNCPS-S模型预测与实测瘤胃pH的对比分析 |
2.4.2 CNCPS-S模型预测与实测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的对比分析 |
2.5 小结 |
试验三 应用CNCPS-S模型预测全混合饲粮过瘤胃碳水化合物绵羊肠道消化率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3.2.2 试验设计 |
3.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3.2.4 测定分析与计算 |
3.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DM、NDF、淀粉、氮和ADF育肥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2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羊氮代谢的影响 |
3.3.3 3种饲粮CHO肠道消化率和CHO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的预测 |
3.3.4 3种饲粮过瘤胃CHO的肠道消化率和CHO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实测值 |
3.3.5 3种饲粮过瘤胃CHO的肠道消化率和CHO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实测值与CNCPS-S预测值的回归分析 |
3.4 讨论 |
3.4.1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DMI的影响及DMI实测值和预测值的比较分析 |
3.4.2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羊DM和 OM养分表观消化率与氮代谢的影响 |
3.4.3 3种饲粮过瘤胃CHO的肠道消化率和CHO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实测值与CNCPS-S预测值的回归分析 |
3.5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6)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多浪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瘤胃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2 葡萄籽的营养价值 |
1.3 葡萄渣在反刍动物日粮上的研究 |
1.4 葡萄渣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
1.5 葡萄渣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指标的研究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体外法研究葡萄籽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底物降解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多浪羊营养物质和能量消化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多浪羊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多浪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饲粮结构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
1.2 饲粮结构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 |
1.2.1 饲粮结构对瘤胃pH的影响 |
1.2.2 饲粮结构对瘤胃NH_3-N的影响 |
1.2.3 饲粮结构对瘤胃纤维素酶活性的的影响 |
1.3 饲粮结构对反刍动物瘤胃细菌的影响 |
1.3.1 主要瘤胃细菌组成及作用 |
1.3.2 饲粮结构对瘤胃细菌的影响 |
1.4 饲粮结构对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菌的影响 |
1.4.1 产甲烷菌与纤维降解菌的关系 |
1.4.2 产甲烷菌与原虫的关系 |
1.4.3 产甲烷菌与真菌的关系 |
1.4.4 饲粮结构对瘤胃产甲烷菌的影响 |
1.5 饲粮NFC/NDF概况 |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8.1 试验内容 |
1.8.2 技术路线 |
第2章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日增重及甲烷预测排放量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时间与地点 |
2.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日增重的影响 |
2.2.2 饲粮NFC/NDF对甲烷预测排放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日增重的影响 |
2.3.2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3章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3.1.3 试验设计 |
3.1.4 瘤胃液采集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饲粮NFC/NDF对瘤胃液pH的影响 |
3.2.2 饲粮NFC/NDF对瘤胃液NH_3-N浓度的影响 |
3.2.3 饲粮NFC/NDF对固相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液pH的影响 |
3.3.2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液NH_3-N的影响 |
3.3.3 饲粮NFC/NDF和 pH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4章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细菌及产甲烷菌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时间与地点 |
4.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4.1.3 试验设计 |
4.1.4 瘤胃液采集 |
4.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6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瘤胃微生物的DNA提取结果 |
4.2.2 细菌测序基本数据分析 |
4.2.3 古菌测序基本数据分析 |
4.3 讨论 |
4.3.1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细菌的影响 |
4.3.2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古菌的影响 |
4.3.3 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瘤胃产甲烷菌与纤维降解菌的影响 |
4.3.4 试验不足之处 |
4.4 小结 |
第5章 全文结论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甘草酸单铵盐对绵羊瘤胃甲烷产生的关键菌群、相关代谢产物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抑制甲烷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
1.2 甲烷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1.2.1 抑制甲烷产生的途径及甲烷抑制剂的种类 |
1.2.2 皂苷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影响 |
1.2.3 甘草皂苷及甘草酸单铵盐概况 |
1.3 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关系 |
1.3.1 甲烷菌概况 |
1.3.2 甲烷菌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
1.3.3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耐受性 |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1.5 瘤胃甲烷产量的测定方法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7.1 试验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2章 体外发酵法筛选甘草酸单铵盐最适体内添加浓度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及饲粮 |
2.1.3 试验设计 |
2.1.4 体外发酵培养方法 |
2.1.5 指标测定 |
2.1.6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添加不同水平甘草酸单铵盐对体外产气量的影响 |
2.2.2 添加不同水平甘草酸单铵盐对培养液pH的影响 |
2.2.3 添加不同水平甘草酸单铵盐对底物降解率的影响 |
2.2.4 添加不同水平甘草酸单铵盐对培养液NH_3-N浓度的影响 |
2.2.5 添加不同水平甘草酸单铵盐对培养液VFA浓度的影响 |
2.2.6 添加不同水平甘草酸单铵盐对体外CH_4产量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时间与地点 |
3.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3.1.3 试验设计 |
3.1.4 瘤胃液采集 |
3.2 测定指标 |
3.2.1 p H测定 |
3.2.2 NH_3-N测定 |
3.2.3 VFA测定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p H的影响 |
3.3.2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NH_3-N的影响 |
3.3.3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VFA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消化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时间与地点 |
4.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6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营养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2.2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微生物及相关酶代谢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时间与地点 |
5.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5.1.3 试验设计 |
5.1.4 瘤胃液采集 |
5.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1.6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原虫数量的影响 |
5.2.2 瘤胃微生物的DNA提取结果 |
5.2.3 甘草酸单铵盐对瘤胃微生物物种相对丰度的影响 |
5.2.4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瘤胃甲烷代谢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时间与地点 |
6.1.2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6.1.3 试验设计 |
6.1.4 血液采集 |
6.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6.1.6 数据处理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6.2.2 甘草酸单铵盐对卡拉库尔羊免疫能力的影响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全文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刈割期/刈割茬次对麦类牧草品质的影响 |
1.2.2 精粗比和牧草品质对采食量的影响 |
1.2.3 精粗比和牧草品质对消化率的影响 |
1.2.4 反刍动物甲烷排放 |
1.3 研究思路与目标 |
1.3.1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刈割期/刈割茬次对麦类牧草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刈割牧草来源 |
2.2.2 瘤胃降解试验设计 |
2.2.3 营养成分测定 |
2.2.4 尼龙袋降解率和降解参数及能氮平衡计算 |
2.2.5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牧草主要营养成分 |
2.3.2 品种和利用方式对牧草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影响 |
2.3.3 品种和刈割时间对牧草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影响 |
2.3.4 不同品种的适宜利用方式和最佳刈割期 |
2.3.5 牧草品质与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的相关性关系 |
2.3.6 用牧草品质预测瘤胃降解参数和能氮平衡 |
2.4 讨论 |
2.4.1 利用方式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4.2 刈割茬次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4.3 刈割期对牧草有效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4.4 牧草品质对其瘤胃降解率和能氮平衡值的影响 |
2.5 小结 |
第三章 玉米秸秆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设计和日粮 |
3.2.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
3.2.3 呼吸代谢仓 |
3.2.4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采食量和消化率 |
3.3.2 能量利用效率 |
3.3.3 氮采食、排泄和利用 |
3.3.4 CH4排放 |
3.3.5 瘤胃发酵参数 |
3.3.6 瘤胃微生物 |
3.4 讨论 |
3.4.1 采食量和全肠道消化率 |
3.4.2 氮利用率 |
3.4.3 CH4排放 |
3.4.4 瘤胃发酵参数 |
3.5 小结 |
第四章 黑麦鲜草或干草基础日粮中苜蓿等量替代精料水平对空怀期母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设计和日粮 |
4.2.2 样品采集和测定方法 |
4.2.3 呼吸代谢仓 |
4.2.4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采食量和消化率 |
4.3.2 能量利用效率 |
4.3.3 氮采食、排泄和利用 |
4.3.4 CH4排放 |
4.3.5 瘤胃发酵参数 |
4.3.6 瘤胃微生物 |
4.4 讨论 |
4.4.1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 |
4.4.2 干草和鲜草 |
4.5 小结 |
第五章 空怀期母羊维持代谢能需要量的测定和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动物与日粮 |
5.2.2 代谢仓测定 |
5.2.3 样品收集与样品测定 |
5.2.4 维持代谢能需要量计算方法 |
5.2.5 统计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数据概况 |
5.3.2 MEm的线性回归方程 |
5.3.3 能量利用效率和FHP的线性相关性关系 |
5.3.4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维持能测定 |
5.4.2 能量利用效率和FHP的线性相关性关系 |
5.4.3 苜蓿替代精料水平对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体外法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组分对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对瘤胃纤维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对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5.1 结论 |
5.2 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比例对绵羊瘤胃内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宏基因组学解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性及外源添加剂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的研究[D]. 於江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燕麦草与稻秸混合裹包青贮制作及其对湖羊瘤胃发酵、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D]. 张心钊. 扬州大学, 2021(09)
- [3]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D]. 葛文霞. 石河子大学, 2020
- [4]应用CNCPS-S模型预测全混合日粮碳水化合物绵羊瘤胃降解率的研究[J]. 程曾,张晓娟,唐福,贺刚刚,高新梅,高巍.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8)
- [5]应用CNCPS-S绵羊模型预测日粮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研究[D]. 程曾.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日粮中添加葡萄籽对多浪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瘤胃菌群的影响[D]. 彭婉婉.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7]饲粮NFC/NDF对卡拉库尔羊消化、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D]. 普宣宣.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8]甘草酸单铵盐对绵羊瘤胃甲烷产生的关键菌群、相关代谢产物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蒋辰宇.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9]河西走廊主要栽培牧草的品质对肉牛和绵羊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D]. 王春梅. 兰州大学, 2020(01)
- [10]体外法研究不同粗饲料来源纤维组分对瘤胃发酵及菌群结构的影响[D]. 李娜. 宁夏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