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符桑,文章新,陈蓉,刘舒颖,丁娜,欧阳娜,盛志峰[1](2021)在《跟骨定量超声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预测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跟骨定量超声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0月在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住院诊断为T2DM的中老年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运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测量,以DXA测量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定量超声参数—宽带超声衰减(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宽带超声声速(speed of sound,SOS)、骨硬化指数(stiffness index,STI)及T值与DXA参数—腰椎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髋部整体骨密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跟骨定量超声参数与DXA测量的各部位骨密度均为正相关,男性相关系数(r)为0.366~0.671,女性相关系数(r)为0.285~0.613;跟骨定量超声T值无法用于预测诊断男性腰椎骨质疏松症(P>0.05),可用于预测诊断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症、男性和女性髋部骨质疏松症,其阈值分别为-1.35、-2.40和-1.55 (P<0.05)。结论跟骨定量超声对于预测中老年T2DM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价值,其诊断阈值根据性别、骨密度测量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雷哲,刘兴党[2](2021)在《前臂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最佳定量指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测定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对于因年龄和疾病等因素导致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患者,前臂骨密度检测可作为常规骨密度检测的有力补充。笔者对前臂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杨双,肖喜刚[3](2021)在《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升高。采用影像学方法检测骨密度可以判断骨量变化,从而早期筛查和诊断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定量CT以其独特的三维成像优势在骨密度测量领域广泛应用。与双能X线相比,定量CT可选择性对骨骼中代谢转化率较高的松质骨进行检测,准确性高,同时定量CT可通过已有的CT扫描图像进行骨密度测定,具有经济、便捷的优势。定量CT有望在临床风险预判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数据研究已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骨密度参考值范围,未来可纳入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张源[4](2021)在《体优化扫描参数宝石能谱CT测量腰椎骨密度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优化扫描参数的宝石能谱CT测量人体L2、L3椎体骨密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4月-2019年10月期间同时接受过腹部或腰椎能谱CT检查(采用机器优化后的扫描参数,管电流260m A,球管转速0.8s/r)和QCT检查的患者,除外有肿瘤病史、腰椎外伤史、腰椎手术史、血液病及其他影响骨密度的代谢疾病患者,总共12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66例;年龄15-92岁。优化参数的能谱CT扫描后将重建的1.25mm图像传至AW4.6工作站,并测量L2、L3椎体的HAP(脂)值;QCT扫描后将图像传至Mindways工作站,并测量L2、L3椎体的骨密度值。对照组: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过腹部或腰椎能谱CT检查(采用机器默认的扫描参数,管电流375m A,球管转速0.7s/r)和QCT检查的患者,除外有肿瘤病史、腰椎外伤史、腰椎手术史、血液病及其他影响骨密度的代谢疾病患者,总共57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27-92岁。默认参数的能谱CT扫描后将重建的1.25mm图像传至AW4.6工作站,并测量L2、L3椎体的HAP(脂)值;QCT扫描后将图像传至Mindways工作站,并测量L2、L3椎体的骨密度值。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研究组及对照组L2、L3椎体的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其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Med Calc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相关系数行相关系数对比检验。结果:(1)研究组内全体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34、p<0.001,r=0.930、p<0.001;研究组内男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893、p<0.001,r=0.891、p<0.001;研究组内女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954、p<0.001,r=0.950、p<0.001;研究组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内全体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855、p<0.001,r=0.786、p<0.001;对照组内男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837、p<0.001,r=0.762、p<0.001;对照组内女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841、p<0.001,r=0.790、p<0.001;对照组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内各亚组HAP(脂)值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均较对照组更高(研究组内全体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r=0.934、r=0.930大于对照组内全体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r=0.855、r=0.786;研究组内男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r=0.893、r=0.891大于对照组内男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r=0.837、r=0.762;研究组内女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r=0.954、r=0.950大于对照组内女性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的相关性r=0.841、r=0.790),其中全体的L2、L3椎体相关系数对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9、p=0.011,Z=3.660、p<0.001);女性的L2、L3椎体相关系数对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4、p=0.009,Z=3.070、p=0.002);男性的L2、L3椎体相关系数对比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0、p=0.323,Z=1.967、p=0.061)。(4)研究组CTDIvol为10.30mGy,对照组CTDIvol为15.02mGy,研究组CTDIvol较对照组明显减低4.72mGy。结论:优化扫描参数的宝石能谱CT对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与QCT测量的一致性更好;优化扫描参数后的宝石能谱CT比默认扫描参数的宝石能谱CT辐射剂量更低。
谢绍辉[5](2020)在《双能X线椎体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5月—2019年7月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46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观察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年龄> 60岁的骨质疏松患者(406例),多于年龄≤60岁患者(58例)(P <0.05);年龄> 60岁的骨质疏松患者中骨质量≤x-2.0SD、骨质量≤x-2.5SD的均值低于年龄≤60岁患者(P <0.05);在51~60岁年龄段,男性骨密度测定(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高于女性BMD值(P <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椎体骨密度测定,结果准确率高,其数据评估能够为临床资料提供依据。
马东营[6](2020)在《CTX、P1N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ker,BTM)在过去十年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患者椎体脆性骨折的重要指标。然而,血清中BTM的分析方法仍然是进一步临床试验的挑战。本课题对于Ⅰ型胶原接基末端肽(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N-termi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1NP)及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超早期发现患者骨代谢异常,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预防(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椎体脆性骨折起到指导作用。方法:对于入组患者制定相关的排除和纳入规则,即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均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或停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72小时以上;(3)、经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4)、就诊前1周无免疫放化疗史;(5)、伤后至就诊时间5d以内;(6)、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于本课题研究,且依从性好。排除标准:(1)、有肝、肾、心脏等严重疾病及血液性疾病患者;(2)、患者目前患有骨结核、脊柱以及相关转移性恶性肿瘤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3)、受过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治疗;(4)、吸烟史;(5)、伤后至就诊时间7d以上;(6)、依从性差,无法完成临床资料收集者。收集2019年02月至2020年03月我院入院的骨质疏松患者100例,记录入选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BMD值,以及既往吸烟史等。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老年OP并伴有椎体压缩骨折50例作为实验组,以及老年OP无椎体压缩骨折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至少空腹8小时,入院第二天晨起空腹抽取上臂静脉血送至我院检验科医务人员检验,相关检验人员分离入组患者血清,分离结束后将入组血清标本立即置于冰箱冻存,解冻后医务检验人员采用罗氏化学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入组患者血清CTX和P1NP水平。并且1个月后随访50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判其预后情况,并复查患者血清CTX和P1NP水平,分析并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CTX和P1NP水平变化。最后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于计数资料比较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而对于计量资料比较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老年OVC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TX、P1NP与老年OVCF间相关性,分析动态监测CTX、P1NP与老年OVCF预后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入组患者资料在T值(腰椎T值中P=0.442,髋部T值中P=0.788)、体重(P=0.10)、身高(P=0.30)、体重指数(P=0.36)、年龄(P=5.87)以及性别(P=0.84)等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血清CTX、P1NP水平比较:实验组P1NP、CTX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6.668,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ROC曲线结果示:在老年OP患者并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测方面,其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以P1NP>39n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2.00%,80.00%,84.00%,同时CTX>445pg/m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1.00%、80.00%、82.00%,而且P1NP、CTX两者联合测定其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4.00%,93.00%,95.00%,数据显示,两者单独时远远低于两者联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X(P=0.001)、P1NP(P=0.009)与老年OVCF发生显着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单因素方差分析老年OVCF患者预后与CTX(P=0.005)、P1NP(P=0.006)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OVCF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中CTX呈正直线相关关系(r=0.730,P=0.000),血清P1NP水平也与年龄成正相关关系(r=0.968,P=0.000),并且患者血清CTX与P1NP水平也具有正相关关系(r=0.717,P=0.000)。结论:1、老年OVCF发生后,其血清CTX、P1NP水平变化较单纯老年OP患者明显升高;2、血清CTX、P1NP水平预测老年OVCF患者方面在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都较高,且两者联合时较两者单独时效能更佳;3、血清CTX、P1NP水平变化与患者1月后的临床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王荣爱[7](2020)在《定量超声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相关性研究及其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骨质疏松症(OP)和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显着升高,而OP又是T2DM常见的并发症,这两种疾病密切相关。近些年众多研究表明,T2DM不仅可能导致OP,还会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尤其在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更为显着。但无论是原发性骨质疏松还是T2DM性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骨折后都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所以OP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上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OP进行诊断、疗效评估及骨折预测,但因其价格昂贵、体积大、不易移动、有辐射等缺点,未能被普遍应用,尤其在基层医院。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QUS)作为OP的筛查方法,在基层医院与查体机构较为普及,体积小、便于携带进行社区筛查,有利于OP的早期诊断。但QUS与DXA测得T值没有可比性,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QUS筛查判定标准,T2DM患者QUS结果判定与普通人群是否存在差异也有待探索。目的探究DXA和QUS应用在不同人群(男性、女性、T2DM人群)测量骨密度的相关性;探寻不同人群QUS筛查OP高危人群的T值切点;并探索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US与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治疗方案、生化指标、DXA参数等相关性。对象和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查体者及招募的志愿者406人(下文称之为整体人群,其中男性152名,女性254名);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中老年T2DM患者124名(下文称之为T2DM组,包括50岁以上男性61名、绝经后女性63名)。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应用过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关病史等,并收集T2DM患者的病程、并发症、治疗方案、生化指标等。收集DXA(Hologic,Discovery-Wi型)检测的所有患者腰椎、股骨颈及髋部的骨密度、T值、Z值,跟骨QUS(Hologic,Sahara型)检测的所有患者BUA、SOS、T值、Z值、骨密度值、骨硬度值等指标。根据性别将整体人群分为女性组、男性组,再根据DXA的结果,分别将两组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根据DXA测量的不同部位,将男、女性组分为股骨颈组、全髋部组、全腰椎组;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将所有组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低骨量组和正常组。将T2DM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绝经后女性组、50岁以上男性组;依据不同的检测部位,将男、女性T2DM患者分为股骨颈组、全髋部组、全腰椎组;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将所有组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低骨量组和正常组;并以DXA-T≤-2.0为标准将男、女性T2DM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和非骨质疏松组(非OP组)。所有的数据采用均数土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Pearson和Spearman 相关分析、方差分析、LSD-t、Kruskal-Wallis、Mann-Whitney-U、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QUS在整体人群中筛查骨质疏松症(OP)、低骨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的灵敏度分别为36.6%、74.7%,特异度分别为90.8%、71.0%。-绘制ROC曲线,当AUC为0.764、0.786时,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T截断值分别为-1.7、-2.QUS各参数与DXA各部位T值的相关性,以及QUS在整体人群中筛查不同部位(股骨颈、全髋、全腰椎)骨质疏松症(OP)、低骨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QUS-骨硬度值、骨密度值、BUA、SOS、T值均与股骨颈-T值、全髋部-T值、Wards三角-T值、全腰椎-T值成正相关,其中QUS-T值与Wards三角-T值相关性最高、与腰椎-T值相关性最低。QUS对应股骨颈、全髋、全腰椎筛查OP的灵敏度分别为48.9%、76.2%、34.7%,特异度分别为87.3%、86.5%、89.2%;筛查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79.0%、81.1%、73.1%,特异度分别为63.8%、54.7%、63.9%。绘制ROC曲线,当三个部位的AUC分别为0.785、0.877、0.749时,QUS筛查 OP 的 T 截断值分别为-1.8、-2.2、-1.7;当 AUC 分别为 0.794、0.773、0.740时,筛查低骨量T的截断值分别为-1.3、-1.7、-1.I。3.女性及男性人群骨质疏松组(OP组)、骨置减少组、骨量正常组三个亚组部分参数的比较。女性组:三个亚组间身高、体重、OSTA指数、QUS-骨硬度值、BMD、BUA、SOS、T值均逐渐增高,绝经年限逐渐减低。OP组及骨量减少组的年龄均高于骨量正常组,OP组的BMI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男性组:三个亚组间体重、BMI、OSTA指数均逐渐增高。OP组的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的QUS-骨硬度值、BMD、SOS、T值均高于骨量正常组。4.QUS在筛查女性、男性组骨质疏松症(OP)、低骨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女性组中,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42.7%、80.4%,特异度分别为86.7%、75.4%。绘制ROC曲线,当AUC分别为0.779、0.843,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T截断值分别为-1.7、-1.0。男性组中,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0%、59.7%,特异度分别为95.6%、67.5%。绘制ROC曲线,当AUC为0.664时,QUS筛查低骨量的T截断值为-1.0。5.QUS-T与DXA各部位T值的在女性组、男性组的相关性,以及QUS在女性、男性组筛查不同部位(股骨颈、全髋、全腰椎)骨质疏松症(OP)、低骨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两组中QUS-T与股骨颈-T值、全髋-T值、Wards三角-T值、全腰椎-T值均成正相关。在女性组、男性组及整体人群中,QUS-T与Wards三角-T值的相关性最高。女性组:QUS对应三个部位筛查OP的灵敏度分别为52.4%、76.2%、41.2%,特异度分别为81.1%、80.3%、84.0%;筛查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82.9%、87.0%、79.5%,特异度分别为 61.5%、49.3%、61.4%。绘制 ROC 曲线,当AUC分别为0.763、0.851、0.752时,QUS筛查OP的T截断值分别为-2.0、-2.5、-1.7;当AUC分别为0.828、0.804、0.794时,筛查低骨量T的截断值分别为-1.6、-1.8、-1.3。男性组:QUS法对应三个部位筛查OP的灵敏度均为0%,特异度分别为96.0%、96.0%、95.6%;筛查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67.3%、65.0%、53.6%,特异度分别为 66.0%、61.6%、59.4%。绘制 ROC 曲线,当AUC分别为0.695、0.671时,股骨颈及全髋部的筛查低骨量T截断值分别为-1.0、-1.2。6.QUS在筛查绝经后女性T2DM组和50岁以上男性T2DM组骨质疏松症(OP)、低骨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绝经后女性T2DM组: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41.7%、88.0%,特异度分别为89.7%、46.2%。绘制ROC曲线,当AUC分别为0.813、0.731时,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T截断值分别为-1.7、-1.5。50岁以上男性T2DM组:QUS筛查OP和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0%、67.6%,特异度分别为96.5%、62.5%。绘制ROC曲线,当AUC为0.701时,QUS筛查低骨量的T截断值为-1.1。7.当以DXA-T≤-2.0为诊断T2DM合并OP的标准时,QUS在绝经后女性T2DM组和50岁以上男性T2DM组筛查OP的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当以T≤-2为诊断OP的标准时,绝经后女性T2DM组中,QUS法筛查OP的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75.8%;绘制ROC曲线,当AUC为0.769时,QUS筛查OP的T截断值为-1.5。在50岁以上男性T2DM组中,QUS筛查OP的灵敏度为36.4%,特异度为86.0%;绘制ROC曲线,当AUC为0.709,QUS筛查OP的T截断值为-1.3。8.QUS-T与DXA各部位T值的在绝经后女性T2DM组、50岁以上男性T2DM组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两个组筛查不同部位(股骨颈、全髋、全腰椎)骨质疏松症(OP)、低骨量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在ROC曲线下的QUS-T的最佳截断值。在中老年T2DM人群、绝经后女性T2DM组、50岁以上男性T2DM组中,QUS-T与股骨颈-T值、全髋-T值、Wards三角-T值、全腰椎-T值均成正相关。在两个组间QUS-T与全髋部-T值相关性最高、与全腰椎-T值相关性最低。绝经后女性T2DM组:QUS法对应股骨颈、全髋、全腰椎筛查OP的灵敏度分别为41.7%、100%、45.0%,特异度分别为86.3%、86.0%、88.4%;筛查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88.6%、96.0%、88.9%,特异度分别为36.8%、28.9%、38.9%。绘制 ROC 曲线,当 AUC 分别为 0.853、0.961、0.776时,QUS筛查OP的T截断值分别为-2.1、-2.5、-1.7。当AUC分别为0.751、0.846、0.746时,QUS筛查低骨量T的截断值分别为-1.8、-1.9、-1.5。50岁以上男性T2DM组:QUS法对应三个部位筛查OP的灵敏度均为0%,特异度分别为96.7%、96.7%、96.5%;筛查低骨量的灵敏度分别为75.0%、80.0%、69.6%,特异度分别为60.6%、56.1%、52.6%。绘制ROC曲线,当AUC分别为0.746、0.777、0.679,筛查低骨量的T截断值分别为-1.3、-1.2、-1.3。9.中老年T2DM患者QUS各参数与基本资料、生化指标、骨密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QUS-骨硬度值、骨密度值与身高、体重、BMI、OSTA指数、WC、WHR、ALB、UA、eGFR、RBC、Hb、DXA-BMD(股骨颈、全髋、Wards三角、全腰椎)成正相关,与年龄、AKP、ESR成负相关。QUS-BUA与身高、体重、BMI、OSTA 指数、WC、WHR、RBC、Hb、DXA-BMD(股骨颈、全髋、Wards三角、全腰椎)成正相关,与AKP、ESR成负相关。QUS-SOS 与身高、体重、BMI、OSTA 指数、WC、WHR、ALB、UA、eGFR、RBC、Hb、DXA-BMD(股骨颈、全髋、Wards三角、全腰椎)成正相关,与年龄、AKP、ESR、下肢血管病变成负相关。QUS-T与身高、体重、BMI、OSTA 指数、WC、WHR、ALB、eGFR、RBC、Hb、DXA-BMD(股骨颈、全髋、Wards三角、全腰椎)成正相关,与年龄、下肢血管病变、AKP、UACR、ESR呈负相关。10.以QUS为筛查OP标准,中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病程、吸烟史、HbAlc为DOP的危险因素。结论:1.QUS法在男性、女性人群中筛查低骨量的准确度高,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人群中筛查骨质疏松症的准确度高,其可在不同人群中作为筛查骨质疏松症和低骨量的重要工具。2.QUS法在5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查骨质疏松症的准确度低,以DXA-T<-2作为DOP的诊断标准时,筛查准确度增高。3.QUS法对于筛选中老年T2DM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价值,可以在缺乏DXA的地区作为早期筛查工具。
屈晓龙[8](2020)在《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当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国内外危及中老年群体的潜在疾病,其具有患病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多发于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脊柱和髋部,尤其对于老年和绝经后女性威胁甚大。多数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负担、身心健康、手术方案等影响巨大。因此合理有效的骨折预测和评估工具对早期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骨质疏松骨折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际上除了骨密度以外,骨转换标志物、FRAX?工具、QCT、TBS、Garvan nomogram评估法、QUS技术、骨质量相关髋部骨骼几何参数、有限元建模分析等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均具有预测作用,但除骨密度测定以外的其它工具均未得到有效证实,并且缺乏国际统一指南进行推荐。骨转换标志物作为反应骨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IOF和IFCC以及欧洲绝经后女性诊疗指南均推荐进行骨折预测,但缺乏对比和大数据、多中心研究。且有研究发现骨密度作为常规预测评估工具,对部分具有临床高危因素的患者有低估骨折发生率的倾向,建议开展多个有效评估工具并实施对比研究,条件充沛的临床试验机构可展开前瞻性临床试验。目的: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女性检测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临床意义,并比较两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s,OF)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OF患者96例和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骨密度,电化学发光检测BTMs:I型前胶原N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ptide,PINP)、I型胶原β-异构化C末端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骨钙素N端分子片段(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 terminal,N-MID),同时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t检验对比两组之间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分析采用One-way ANOVA,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D和BTMs与OF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的PINP、β-CTX高于非骨折组,骨折组71-80岁、81-90岁患者的N-MID低于非骨折组相同年龄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P、Ca在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腰椎及髋部骨密度、β-CTX与OF具有显着相关性,OR分别为-4.182、-6.929和7.5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N-MID与OF呈正相关,OR分别为4.213和2.5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骨密度、高β-CTX的骨质疏松症老年女性更容易发生OF,β-CTX可能比骨密度预测OF的能力更强,可适时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干预管理。
陈健华[9](2020)在《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骨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可怕的结果,是许多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概率在大于50岁的人群中达到了50%以上,骨质疏松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因其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造成了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绝经和2型糖尿病做为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常共患于老年女性,伴随着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导致这部分高危人群的数量也大幅上涨。目前临床指南建议的骨质疏松初筛年龄为65岁,加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设备的普遍缺乏,导致了绝大多数65岁及以下绝经早期的2型糖尿病女性不了解自身的骨质情况,增加了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临床现有的一些针对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的预测工具方法在这一类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预测方面均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临床及流行病学筛查迫切需要对于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预测模型工具。本研究旨在探讨:1)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风险因素。2)筛选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具有预测诊断功能的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3)制定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简便有效的预测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概率的预测模型工具。方法:本研究是以沈阳及下属共十个市辖区内居民为基础的横断面病例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研究中心,招募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绝经2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自愿参与项目。研究对象无重大疾病史、无特殊用药史、非糖尿病极高危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最终入组病例123例。实验设计使用收集到的调查问卷结果及血液样本,统计人口学、行为习惯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指标作为参考变量池,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研究对象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风险因素,共同构建应用于不同场景下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完整病例资料包含:一般自然信息表,FRAX骨质疏松及骨折预测量表、FI老年衰弱指数调查问卷、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MNA微缩营养调查问卷,检验指标包含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钙磷镁离子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系列、25羟基维生素D、脂蛋白胆固醇系列、乳酸脱氢酶系列、甲功三项、乙肝五项、尿常规、便常规等,骨质疏松诊断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核查。对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连续性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反之采用非参数检验;离散型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自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法,用优势比(Odds ratio,OR)与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使用Agilent 1290(Agilent Technologie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mm,1.8μm)液相色谱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色谱分离。Thermo Q Exactive Orbitrap质谱仪在控制软件(Xcalibur,版本:4.0.27,Thermo)控制下进行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采集。使用自主编写的R程序包(内核为XCMS)进行峰识别、峰提取、峰对齐和积分等处理。预测模型构建部分将风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回归分析,计算研究人群的临床特征和检验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关系。使用SPSS 25.0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其他统计方法均使用R 3.6.0进行分析。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123例研究对象整体骨质疏松症发病率33.3%。通过对全部分析结果有显着意义的单因素项目,加入年龄、民族、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是否长期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家族骨折史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多因素综合筛选出10个临床特征与检验指标。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计数(OR=0.985,95%CI=0.975-0.996,P=0.005)、25羟基维生素D(25-(OH)-D)(OR=0.851,95%CI=0.776-0.933,P=0.001)、BMI(OR=0.296,95%CI=0.116-0.760,P=0.011)、血清钾浓度(OR=0.030,95%CI=0.004-0.242,P=0.001)、钙浓度(OR<0.001,95%CI=0.000-0.010,P=0.001)均明显低于骨质正常患者,与此相反的是前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OR=1.396,95%CI=1.084-1.797,P=0.010)、总胆红素(TBil)浓度(OR=1.283,95%CI=1.120-1.469,P<0.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浓度(OR=1.026,95%CI=1.010-1.043,P=0.001)均明显高于后者(全部P<0.05)。FI-70衰弱指数超过或等于0.25(量化为衰弱人群)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衰弱指数低于0.25的研究对象(OR=3.266,95%CI=1.318-8.091,P=0.011);充足运动活动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低于缺乏运动活动的研究对象(OR=0.365,95%CI=0.138-0.963,P=0.042)。其余特征因素均未显示显着统计学差异。通过对30例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血清样本进行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得到新蝶呤(Neopterin)作为本研究模型预测因子。选取另55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碟呤、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疾病程度水平指标脂联素(Adiponectin/ADPN)进行了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新碟呤是有效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通过整合前两部分筛选出的有效预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适合不同场景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1)社区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7.748-0.358×(BMI)+1.511×(FI-70)-1.489×(文化程度)-0.954×(运动),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特异度为72.0%,灵敏度为85.4%。2)临床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1.109-0.076×(25羟基维生素D)-0.011×(Platelet)+0.165×(TBil),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特异度为80.5%,灵敏度为68.3%。3)临床筛查应用(包含Neopterin)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6.330-0.142×(25羟基维生素D)+0.959×(Neopterin)+0.187×(TBil),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特异度为95.1%,灵敏度为82.9%。4)精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40.735-0.678×(BMI)-0.225×(25羟基维生素D)-13.906×(钙浓度)+0.173×(TBil)+1.136×(Neopter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特异度为93.9%,灵敏度为87.8%。结论:1.临床特征与检验指标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中,其BMI、钙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清钾浓度、25羟基维生素D较低,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浓度、γ-谷氨酰胺转移酶浓度较高将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FI-70衰弱指数超过0.25、缺乏运动性体育活动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2.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新碟呤(Neopterin)是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诊断的有效指标。3.应用于不同场景的骨质疏松预测模型及评分列线图均得到了较高的预测能力,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筛查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工具参考。
刘琳[10](2019)在《DXA影像评价与骨密度测定联合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DXA影像评价与骨密度测定联合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出本院骨科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诊治的8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DXA影像检查与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并对比DXA影像检查、超声骨密度测定及其联合诊断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准确率。结果:超声骨密度测定的诊断准确率为83.33%,DXA影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4.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8.81%;DXA影像检查及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超声骨密度测定,P <0.05;DXA影像检查与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相近,P>0.05。结论:DXA影像评价与骨密度测定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中均有发挥一定的应用价值,鉴于二者各有其优缺点,必要时应进行联合诊断,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二、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跟骨定量超声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预测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受试人群基本情况 |
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跟骨定量超声参数比较 |
跟骨定量超声参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
跟骨定量超声T值值预测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 |
讨论 |
(3)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定量CT的骨密度测量 |
1.1 基于定量CT的骨密度测量技术 |
1.2 基于定量CT的骨密度测量优势 |
1.3 基于定量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理论依据 |
2 定量CT在我国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
2.1定量CT在我国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推荐方法与诊断标准 |
2.2 定量CT在我国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
3 小结 |
(4)体优化扫描参数宝石能谱CT测量腰椎骨密度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检查设备及扫描参数 |
2.4 方法 |
2.5 图像处理及分析 |
2.6 统计学分析 |
附图 |
(三)结果 |
3.1 优化扫描参数能谱CT(研究组) |
3.2 默认扫描参数能谱CT(对照组) |
3.3 优化参数与默认参数扫描结果相关系数对比 |
3.4 两种扫描参数辐射剂量比较 |
附表 |
(四)讨论 |
4.1 骨质疏松 |
4.2 定量CT |
4.3 宝石能谱CT |
4.4 宝石能谱CT的参数优化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一)综述 影像学技术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 |
(二)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5)双能X线椎体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骨质量测定结果比较 |
2.2 不同性别患者的骨密度测定结果比较 |
3 讨论 |
(6)CTX、P1N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列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2、实验方法 |
2.1 一般资料收集 |
2.2 OP的诊断标准 |
2.3 实验分组 |
2.4 骨密度检测 |
2.5 骨代谢指标检测 |
3、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两组间CTX、P1NP指标结果 |
3、老年OVCF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4、各类方法预测老年OVCF的结果 |
5、CTX、PINP与老年OVCF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定量超声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相关性研究及其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金资助页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设计 |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指标及测量方法 |
1.4.1 骨密度测量 |
1.4.2 血清学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风险因素筛选与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对象 |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1.3 伦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诊断标准 |
2.2.2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信息 |
2.2.3 血液检验指标 |
2.3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1.1 研究对象入组情况 |
3.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1.3 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 |
3.1.4 研究对象多因素综合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验证 |
1 前言 |
2 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对象 |
2.1.2 生物样本采集 |
2.1.3 实验流程 |
2.1.4 仪器与试剂 |
2.1.5 生物样本处理方法 |
2.1.6 生物样本检测流程 |
2.1.7 数据处理 |
2.2 实验结果 |
2.2.1 代谢物筛选结果 |
2.2.2 数据分析与差异性代谢物筛选 |
2.2.3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2.3 讨论 |
3 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验证实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社区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3.2 临床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3.3 精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DXA影像评价与骨密度测定联合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DXA影像检查方法 |
1.2.2 超声骨密度测定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3讨论 |
四、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跟骨定量超声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预测诊断中的应用[J]. 符桑,文章新,陈蓉,刘舒颖,丁娜,欧阳娜,盛志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04)
- [2]前臂骨密度检测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 雷哲,刘兴党.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1(06)
- [3]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杨双,肖喜刚. 医学综述, 2021(07)
- [4]体优化扫描参数宝石能谱CT测量腰椎骨密度临床效果评价[D]. 张源.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双能X线椎体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J]. 谢绍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22)
- [6]CTX、P1NP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 马东营. 扬州大学, 2020(04)
- [7]定量超声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相关性研究及其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D]. 王荣爱. 山东大学, 2020(02)
- [8]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预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对比研究[D]. 屈晓龙.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9]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D]. 陈健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DXA影像评价与骨密度测定联合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探讨[J]. 刘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