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饮片的干燥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竹,杜春洁,鞠成国[1](2022)在《威灵仙炮制历史沿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整理并总结出威灵仙的炮制历史沿革,为现代威灵仙的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梳理、总结大量古今医药、本草书籍、文献,将威灵仙从古至今的炮制方法进行分析汇总。结果:威灵仙在古代有酒制、麸制、泔制、焙制、炒制、醋制、童便制等炮制方法,现行威灵仙主要炮制工艺为酒制。结论:由于威灵仙现代炮制工艺研究的逐渐单一化,对于进一步研究威灵仙其他炮制工艺并提高其药用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杨冰,杨陆,杨菊,路官正,封亮,贾晓斌[2](2022)在《新世纪20年:中药炮制装备的时空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中药炮制装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其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新世纪20年,炮制装备逐渐向高效、节能环保、集成化及自动化方向发展,且更加注重中药饮片炮制联动生产线装备的建立与应用。基于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中药炮制装备在线检测系统、中药炮制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中药饮片炮制装备的主流发展趋势。中药炮制装备的标准化是炮制工艺参数标准化的前提,炮制装备及炮制工艺参数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是促进中药饮片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该文聚焦中药炮制装备,综述新世纪20年中药炮制装备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中药炮制装备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孙婉萍[3](2021)在《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现执行版的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做描述统计,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利用统计学方法理论筛选出地方标准中的重点差异项,针对重点差异项进行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找到规范制定重点差异项标准的方法,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出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及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线上线下书店、出版社、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纸质标准或电子影印版材料,查询国内外关于质量标准、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历代本草古籍和中医方书典籍等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追本溯源地梳理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临床应用项目的历史应用脉络,客观科学的判断中药本身的准确内涵。2.运用描述统计对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分布状态、总体差异、标准特征等情况,通过图、表等形式描述中药饮片标准的基本情况。利用“赋值法”将文字内容拆分归类并量化为数值,再计算离散系数,进行差异分析来比较中药饮片在不同地方标准中的各个标准项目的差异情况,找到重点差异项。3.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双维度的来比较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次序性的判断在众多标准内容项中更具明显差异的内容。结果1.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品种3500余种,各地区的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修订的时间、原则、方法等各有不同,没有统一要求;各个地方标准之间的收载情况相比较,重复率在40%以上,中药饮片标准处于“管理多级,地标多杂,重复收载,标准各异”的现实情况。2.通过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重复收载率较高的三个品种芜荑、银耳、甜瓜蒂的各个体例项目的离散系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确定[归经]、[性味]是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存在的重点差异项。3.对医学标准项[归经]、[性味]的规范制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中药药性理论、方剂学、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脏腑经络中医理论的综合论证,以确定中药的[主治]为关键,再对[功能]、[性味]进行推导,最后确定[归经],即确定规范制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技术路径。结论1.“性味归经”属于中药饮片医学标准项的主要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内容,是对中药功效、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中药最为重要的学术特征和核心性能。性味归经差异大,就意味着各地方对中药饮片的本质存在较大争议。2.确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规范方法步骤为:(1)通过历代主流本草、代表方剂,确定“主治”,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应主要参考《中华本草》和《普济方》,将本草内容与方剂应用结果相结合进行考究,确定[主治]。(2)运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中医理论结合已确定的[主治],进行高度概括并提炼出中药[功能]项。(3)通过中药已确定的功能主治与中药药性理论之间的“效—性”关系,推导出中药的[性味]项。(4)根据已确定的[主治]和脏腑经络理论,进行“实践+理论”的综合归纳,确定中药的[归经]项。
李捷[4](2021)在《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肉苁蓉是临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也是应用历史悠久的滋补类食品,其性温,味甘、咸,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其临床用药和健康保健方面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但因加工方法、炮制工艺等不同,目前市面上的肉苁蓉质量参差不齐。“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用药经验的智慧结晶,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分析手段可实现中药性状的客观化表达。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肉苁蓉,有效保证肉苁蓉的质量,本论文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进行研究,优选其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肉苁蓉样品间的化学轮廓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药材加工形态的肉苁蓉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区域,对春季和秋季采收的样品中的差异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18个可能的化合物,得出区分不同采收期肉苁蓉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为蔗糖、甜菜碱、6-去氧梓醇、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和甘露醇。2.基于“辨状论质”理论对肉苁蓉的内在质量与外观性状进行研究,对不同干燥前处理及干燥方法的肉苁蓉样品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电子舌技术测定样品滋味,采用复水率和硬度指标对样品质地进行间接评价,并将肉苁蓉的滋味、质地信息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肉苁蓉整株经蒸制20 min后60℃烘干为最佳的产地加工方式,相关性研究发现滋味、质地等性状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材或饮片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3.为解决酒苁蓉炮制步骤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建立酒苁蓉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考察含水率、黄酒用量和蒸制时间等工艺参数,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酒苁蓉的一体化工艺,结果表明当含水率为30%,黄酒用量为30%,蒸制时间为4.5 h时加工的酒苁蓉质量最佳,且与传统分段加工相比,一体化工艺下制得的酒苁蓉饮片中部分成分含量显着提高,工艺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4.采用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对酒苁蓉的色泽气味进行客观量化,结合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探究酒苁蓉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时间与蒸制次数的饮片颜色、滋味、气味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酒蒸时间的延长和酒蒸次数的增加,饮片中多糖含量逐渐升高,但苯乙醇苷类各成分的含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其最佳的酒蒸时间为4 h,此时酒苁蓉炮制程度适宜,饮片质量最好;借助电子眼技术发现炮制过程中饮片粉末颜色逐渐加深,从中棕色变为黑棕色,结合内在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当酒苁蓉饮片粉末颜色以1619色号为主时炮制程度适宜;与生品相比,炮制后的酒苁蓉饮片甜味值升高,苦味值降低,随着酒蒸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咸味值逐渐升高,从整体滋味来看,炮制过程中不同蒸制时间的酒苁蓉样品的滋味存在显着差异,反复蒸晒对其滋味影响不大,酒蒸4 h后滋味趋于稳定;利用电子鼻技术发现酒苁蓉气味的物质基础可能是乙醇、正己烷、异丁醇、三氯乙烷、1S-α-蒎烯、苯乙醛等成分,从整体气味特征来看,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及反复蒸晒对酒苁蓉的气味影响较大。5.采用UHPLC-Q-Orbitrap-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肉苁蓉生品和炮制品间的化学轮廓差异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肉苁蓉酒制前后的特征性差异成分为蔗糖、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甜菜碱、8-表马钱子酸、咖啡酸,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出这些化合物可能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研究表明蔗糖、毛蕊花糖苷、甜菜碱、8-表马钱子酸、咖啡酸可通过与PPARG、FOS、MAOA、SREBF1、ADRB2等关键靶点结合,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突触、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与糖代谢合成、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主要信号通路,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体内激素、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能,为肉苁蓉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应金琴[5](2021)在《酒蟾酥及酒乌梢蛇炮制原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药酒制法是传统中药炮制中运用广泛且较为重要的一种制备方法。目前,关于中药酒制的研究已有不少,普遍认为酒制可使药材中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及矫臭等目的,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本研究选取蟾酥、乌梢蛇为模式药物,探究酒制减毒及矫臭原理,以期为中药酒制理论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在探讨蟾酥量丰单体成毒-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酒制蟾酥过程中温度、光照、溶剂等因素对蟾酥化学成分和毒性影响,建立成分与毒性的关系,阐明酒制蟾酥解毒机理,具体方法如下:1.1采用反相制备色谱和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分离蟾蜍中单体化合物,对其中主要成分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进行卤虫急性毒性研究。1.2采用HPLC测定蟾酥酒制前后指纹图谱研究和指标性成分含量,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蛋白质变性程度,采用急性眼刺激实验和卤虫毒性实验探究蟾酥酒制前后毒性。2.从乌梢蛇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入手,应用电子鼻、气质联用和分子网络技术探讨乌梢蛇酒炙矫臭原理。其次在明确乌梢蛇酒炙矫臭增香原理的基础上,优选酒炙乌梢蛇的最佳工艺。具体方法如下:2.1采用Super Nose电子鼻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乌梢蛇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整体分析。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对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LC-MS/MS结合分子网络图技术比较分析炮制前后非挥发性化学成分。2.2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乌梢蛇酒炙矫臭的最佳工艺,采用Super Nose电子鼻和色度测定法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对酒乌梢蛇粉末颜色及整体气味轮廓的影响。结果:1.从蟾酥中得到了19个化合物,其中游离型蟾蜍二烯内酯类17个,结合型蟾蜍二烯内酯类1个,脂肪酸类1个。采用卤虫急性毒性实验对其中含量较大的9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毒性测定,其24h后半数致死浓度在2.54-74.48μg.m L-1不等,毒构关系结果表明母核结构、羟基数目及位置、含乙酰基与否均可影响其毒性。2.经酒制,不同方法处理后蟾酥粗提物HPLC指纹图谱存在差异,温度、溶剂、光可对部分蟾毒配基类单体造成影响。蟾酥经酒制后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降低,相反华蟾毒它灵的含量升高;温度和光对3个单体的含量均有影响;在所有样品中只有水制冷冻干燥品样在DSC扫描图谱中出现一个吸热峰;酒制蟾酥刺激性有所减弱;蟾酥酒制品对卤虫的24h半致死浓度略高于未炮制品。3.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乌梢蛇与酒炙乌梢蛇差异较大,酒炙乌梢蛇则与黄酒气味相近。HS-GC-MS结果表明酒炙后乌梢蛇醛类化合物和1-辛烯-3-醇相对质量分数减少,未检测出硫化物,杂环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增加;酒炙乌梢蛇与黄酒含有2种共有成分,且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LC-MS/MS-分子网络图表明生乌梢蛇、酒炙乌梢蛇和水炙乌梢蛇对照物中非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接近。4.综合加权评分结果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对酒炙矫臭的品种质量均无显着影响,乌梢蛇酒炙矫臭的最佳工艺为80℃下炒制2.5h。外观色泽识别结果表明不同炮制工艺能影响酒乌梢蛇粉末的颜色,明度值的变化与炮制时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气味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炮制工艺对酒乌梢蛇气味组成影响不大,对其含量影响较大。结论:1酒制可使蟾酥中蛋白质变性,减轻刺激作用;炮制过程中酒、光、温度使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种类发生变化和毒性指标成分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降低。2酒炙使乌梢蛇腥味物质醛类化合物、1-辛烯-3-醇、硫化物含量降低、杂环和酯类等香气成分显着增加以达矫臭作用。确定乌梢蛇酒炙矫臭的最佳工艺为80℃下炒制2.5h。
曹文正[6](2021)在《防风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所收集到的防风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探讨防风饮片的炮制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多方面评价;综合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对防风饮片等级进行划分。方法:1.收集来自8个产地的24批防风药材,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其进行分析。2.选取上述收集到的防风药材,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净制部分的防风芦头及根的差异性进行探讨;其次采用单因素考察结合响应面法对防风饮片炮制过程中的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及干燥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防风饮片最佳炮制工艺。3.参考《中国药典》、《香港中药材标准》及相关研究报道,结合自制饮片及收集到的市售饮片进行防风饮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对饮片的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项目进行研究,评价防风饮片的质量。4.选取上述收集到的30批市售饮片,对其直径、颜色、浸出物以及内在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30批防风饮片进行聚类分析,建立防风饮片的等级划分标准。结果:1.不同产地防风药材有一定差异,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差异明显。根据对差异产生的贡献度大小,筛选得到26个差异性成分,其中7个化合物得到鉴定,分别为:异欧芹素乙、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珊瑚菜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divaricataester A、升麻素以及3-O-当归乙酰亥茅酚。2.在防风芦头和根的对比研究中,发现芦头和根能够被明显区分,显示出较大差异。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到14个差异性化合物,鉴定了其中6个,分别为:亥茅酚、5-O-甲基维斯阿米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珊瑚菜内酯及divaricataester C。3.响应面法得到最佳的炮制工艺为切片厚度3 mm,50℃干燥2.5 h。4.基于现有标准,对防风饮片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防风饮片指纹图谱的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合格,表明所用方法均能对防风饮片进行鉴别或测定。此外,防风饮片的检查项、浸出物以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结果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5.在所研究的30批防风饮片中,无一等品;二等品有14批(FF-4~FF-6,FF-9,FF-16~FF-19、FF-25~FF-30),其中仅FF-9的药材产地为吉林,FF-19的药材产地为河北,其余二等防风饮片的药材产地均为内蒙古。剩余的16批饮片均为统货。分级结果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所划分等级样品质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分级依据合理、可靠,同时,提示药材产地为内蒙古的防风饮片质量较好。结论:不同产地防风有一定差异;考察得到的防风炮制工艺合理、可行;防风饮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全面;防风饮片分级依据合理,分级结果表明防风饮片的原产地与其质量有一定相关,可以为防风饮片质量评价及药材种植基地提供科学参考。
郑宇[7](2021)在《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依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的煎煮要求制备了标准汤剂,以标准汤剂为质控参照,对五味子(Schisandrae chinensis Fructus)配方颗粒的提取、浓缩、干燥和制粒工艺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五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探讨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提取液成分含量相关性,阐释了五味子提取液喷雾干燥黏壁的内在因素。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分述如下:1.选择15批不同来源的五味子药材,参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制备标准汤剂,采用均值±3SD算法,制订了指标成分五味子醇甲转移率和浸膏得率的范围,五味子醇甲转移率为21.28%~33.85%,浸膏得率为31.90%~38.91%,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质量控制依据。五味子醇甲属于木脂素类,其在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小于等于13mg/m L,易溶于氯仿,甲醇,丙酮等,水中溶解度小。标准汤剂参照临床用药习惯,只用水做溶媒提取,故五味子醇甲转移率低。2.以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在之前开展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优化五味子配方颗粒提取、干燥及制粒工艺参数,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择L9(34)正交表,将五味子醇甲的转移率和五味子醇甲浸膏得率做为指标,通过对加水的倍量、提取的时间和次数3个因素的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的考察,优化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次数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加水倍量次之。最终确定五味子药材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加水8倍量并且煎煮1h。该工艺条件下五味子指标成分转移率以及浸膏得率值均在制订的标准汤剂指标范围内。3.五味子提取液直接进行喷雾干燥黏壁严重,干燥过程无法进行,在提取液内加入麦芽糊精有助于改善五味子提取液喷雾干燥黏壁现象,提高得粉率,并对比研究了不同DE值及加入量的麦芽糊精对五味子提取液喷雾干燥的影响。测定干燥粉末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全因子试验设计,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最终确定干燥工艺为:加入提取液含固量40%的麦芽糊精(DE10),进风温度140℃,进液速度7.5m L/min,雾化压力45mm Hg,压缩空气比100%,得粉率为70%,干燥粉的临界相对湿度(CRH)为49.43%,松密度0.30g/m L,振实密度0.51g/m L,休止角51.8°。4.对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选用干法制粒方式。考察制粒常用添加剂麦芽糊精,糊精和乳糖对五味子浸膏粉干法制粒的影响,筛选最佳比例,并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为:原辅比为1:1.5,即(浸膏粉100g+40g麦芽糊精):110g麦芽糊精,滚轮压力2.0MPa,滚轮转速10Hz,侧封压力2.0MPa。可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提供参考。5.五味子提取液在喷雾干燥过程中,若不添加助喷辅料,干燥粉出现黏壁。已有实验证明,有机酸、小分子糖等小分子物质引起黏壁,蛋白质等大分子改善黏壁。课题组前期将玻璃化转变温度(Tg)理念引入喷雾干燥,通过加入适当辅料提高混合物Tg值,可使喷雾干燥顺利进行。通过测定15批次五味子水提取液中成分含量,蛋白质的含量在22.77~35.75mg/g之间,总酚含量在3.40~4.92mg/g,鞣质含量在1.58~3.11 mg/g之间,果糖含量在0.78~5.23mg/g,葡萄糖含量在0.01~3.82mg/g,总多糖含量在7.37~17.68mg/g之间。分析成分含量与喷干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相关性,为喷雾易黏壁中药提取液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6.为了确保其制剂的质量,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四部相关质量标准要求,对多批五味子配方颗粒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检查、功能性指标成分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证明均满足颗粒剂项下要求,且配方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平均含量为2.33mg/g。初步拟定五味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草案,为企业制定产品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五味子药材为原料,科学合理地研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艺以及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五味子提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提取液成分相关性进行研究,为富糖类中药五味子配方颗粒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马亚男[8](2021)在《木香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木香挥发油工艺。(2)探究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成分和药效差异,以期扩大木香临床用药种。(3)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中药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分析机制,为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和结果:(1)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木香挥发油,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以木香挥发油得油率为评价指标,最后确定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1,温度50℃,时间36 min。经过对最佳工艺进行试验验证,得到挥发油平均得油率为5.60%(RSD为1.17%),与理论预测值5.70%无显着差异,说明响应面法能够准确筛选出超声辅助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参数。(2)按药典方法测定木香不同炮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高低排序均为生品>纸煨品>麸炒品>清炒品>麸煨品。木香炮制后,与生品木香相比较,其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都有所降低,但不同的炮制方式其含量降低的程度有所差异。(3)采用顶空进样技术结合GC-MS法对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生品木香挥发性成分48种,占总检出物的94.67%;炒木香52种,占93.98%;麸炒木香41种,占96.42%;麸煨木香37种,占96.00%;纸煨木香46种,占94.26%。这表明木香经过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种类产生变化。其中它们共有的成分仅有16个,包括β-榄香烯、α-紫罗酮、α-姜黄烯、β-紫罗酮、糠醛、环己烯、1-十五烯、等成分,但它们相对质量分数大小不一,这表明这些成分的含量在等量样品的情况下有所变化或减少或增加。采用GC-MS分析木香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生品木香有35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3.58%;清炒木香40种,占94.64%;麸炒木香34种,占93.38%;麸煨木香41种,占95.48%;纸煨木香31种,占85.31%。木香及其炮制品有17个共有化学成分,包括β-榄香烯、7,8-二氢紫罗兰酮、反式石竹烯、α-紫罗酮、香叶基丙酮、α-姜黄烯、榄香醇、石竹素、桉叶-4,11-二烯、β-桉叶醇、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等成分。木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四个炮制品中去氢木香内酯成分含量相比生品都有所降低,不同炮制品降低程度不同;木香烃内酯含量相比生品都有所减少,其清炒品减少较多。综合看来,木香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的挥发性成分是有一定影响,对揭示炮制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4)以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作为指标,考察木香不同炮制品对小鼠不同状态下胃肠运动的作用。在给以木香不同炮制品治疗后,在正常状态下,清炒品、麸炒品对小鼠胃排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炮制品则没有显着作用;生品、清炒品、麸炒品能促进小鼠小肠推进。采用阿托品致小鼠抑制状态下胃肠运动模型,除清炒品外,其余木香生品和其炮制品均有拮抗阿托品抑制胃排空的作用。除麸炒品外,其余木香生品和其炮制品均能拮抗阿托品抑制小肠推进的作用。采用新斯的明致小鼠兴奋状态下胃肠运动,木香各炮制品都有拮抗新斯的明的兴奋胃肠运动的作用,但作用差异大,在相同剂量下,生品木香的胃残留率最大,小肠推进率最小,这表明与其炮制品相比,木香生品的拮抗新斯的明的兴奋胃肠运动的作用较强。(5)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潜在机制,结果筛得到2,4-Hexadiene,3,4-dimethyl-,(E,Z)-、Ambrosin和Methyl betulinate等97个化学成分是木香的作用活性成分;得到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关键作用靶点185个,其中包含AKT1、ALB、IL6、CASP3、SRC、TNF、MAPK1、CXCL8、HRAS、PTGS2、JUN、MMP9、IL1B、ESR1、HSP90AA1、TLR4、KDR、MTOR、APP、MMP2和IL2等21个核心关键靶点。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涉及到包括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调节细胞增殖、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在内的10个生物过程,核、细胞外空间、高尔基体和膜筏4个细胞组分,血红素结合和激酶活性2个分子功能。涉及到的KEGG通路有雌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69条KEGG通路,其中涉及的22条相关疾病通路。结论:(1)超声辅助法可适用提取木香挥发油,且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超声提取木香挥发油具有一定价值。(2)木香经过犯火炮制后,使其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或减少或增加,这导致木香生品和炮制品不同的药效物质基础;但在抑制和兴奋状态下的胃肠运动,生品木香的作用效果更好些。(3)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由多个中药木香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多个作用靶点、多个生物过程和多个通路共同起作用。体现了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
赵小军[9](2021)在《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枸杞子饮片进行提取、浓缩、干燥、成型工艺研究,完成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制备工艺,进行中试放大,对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并起草质量标准草案,为后续枸杞子配方颗粒的备案审查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要求(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颗粒技术要求》)及制备规范要求,主要进行以下试验:1.枸杞子原药材饮片的质量检测,包括按照药典项目全检及水溶性固形物得率的测定。2.制备工艺研究:(1)提取工艺:以甜菜碱含量和固形物得率为指标,运用综合加权系数评分法评价。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筛选出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优工艺;(2)浓缩工艺:以甜菜碱含量保留率为指标,对常压和减压浓缩方式进行优选;(3)干燥工艺:以甜菜碱含量保留率为指标,对干燥方式(常压和真空)以及铺盘厚度(0.4、0.8、1.2cm)进行考察;(4)成型工艺: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为指标,运用综合加权系数评分法评价,分别对湿法和干法制粒的辅料种类、配比等进行考察;在干法制粒中以一次成型率为指标,对干法制粒机工艺参数(送料、压片、制粒频率)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参数;总混工艺条件通过设置不同时间,根据辅料和主药混合色泽外观情况,确定混匀最少时间;颗粒装量根据中国药典枸杞子饮片规定用量及本试验中出膏率计算;临界相对湿度根据颗粒在不同饱和盐溶液中的吸湿率绘制临界相对湿度曲线得到。(5)中试研究:根据以上工艺考察结果确定颗粒制备工艺,进行中试放大三批样品。(6)量质传递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测定实验室自制颗粒同批次饮片、提取液、浓缩清膏、干浸膏和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根据其相似度评价成分在各中间体中的保留情况。(7)稳定性研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确定其贮藏条件和有效期。3.质量标准研究:以中试三批样品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质量标准,包括名称、来源、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特征图谱、含量测定、规格、贮藏,同时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规定。结果:1.采集自宁夏、青海、甘肃三个产地共15批原药材饮片的质量检测结果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水溶性固形物不得少于49.7%作为饮片入选标准。2.最佳制备工艺:取枸杞子饮片,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5h,煎煮时间1h,煎液用200目筛滤过;第二和第三次,加6倍量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三次滤液浓缩(60℃,-0.07~0.085MPa)至相对密度为1.20~1.25(60℃)的清膏,然后铺盘(厚度≤0.8cm)真空干燥(60℃,-0.06~0.085MPa),粉碎,取适量干浸膏粉加入处方量的30%β-环糊精和0.1%硬脂酸镁,混合5min,使用干法制粒机(KCG-25B智能型),压力为3-3.5MPa(常规制粒参数),装一级制粒2.0mm,二级制粒1.8mm筛网,送料、压片、制粒频率分别为10Hz、20Hz、20Hz,进行干法制粒,在一号筛至五号筛之间的颗粒为合格颗粒,包装(CRH<82%),每袋装量5g;量质传递特征图谱相关性结果表明所制成的配方颗粒较好的保留了饮片所含的成分;稳定性研究数据尚在收集中。3.建立了枸杞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以薄层(TLC)法进行鉴别;建立了HPLC特征图谱,规定了7个特征峰;以甜菜碱为指标成分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以上质量标准各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起草说明。结论:本文制备出了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经中试放大后验证参数明确、稳定可行、质量可控;所建立的质量标准适用可靠,可为枸杞配方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周杰[10](2021)在《黄精炮制一体机设计与干燥均匀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属于药食同源中药。新鲜黄精黄精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后才可为人们食用,然而黄精的炮制加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反复的蒸煮和干燥,而蒸煮和干燥往往还要分开进行,黄精需要在蒸煮、干燥两道工序间转移,蒸煮和干燥工艺能够连续进行,将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力和降低成本。本论文研究了基于PLC控制的黄精炮制一体机设计,实现黄精蒸煮和干燥工艺连续进行。对黄精炮制一体机设计主要包括蒸煮机构、热风干燥机构和控制系统。黄精炮制一体机的均匀性对黄精蒸制产品起到关键作用,为了保证黄精炮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的均匀性,采用Ansys-Fluent15.0软件对主箱体的出风口位置、出风口大小和进风风速进行了仿真试验,确定最合适的出风口位置、出风口大小和进风风速,并对黄精炮制一体机进行验证试验,证明仿真试验的合理性。应用Design-expert10.0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以蒸煮时间(8h、10h和12h)、干燥时间(6h、12h、18h)和干燥温度(60℃、70℃、80℃)作为试验因素,以色差、收缩率、硬度、多糖含量和复水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蒸制时间、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对黄精蒸制品质的影响,确定了黄精最佳蒸制工艺。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黄精炮制一体机总体结构方案进行设计,具体包括箱体结构、加热装置、自动补水装置、箱体保温层设计以及热风干燥结构方案设计,使其满足黄精炮制加工工艺要求。(2)完成对黄精炮制一体机控制系统硬件选型与软件程序设计。具体包括控制系统硬件选型(PLC型号选型、触摸屏型号选型、接触器选型、中间继电器选型等)。软件程序设计具体包括黄精三蒸三制工艺PLC程序编写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组态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包括登陆界面、操作界面和工作状态指示界面,实现黄精蒸制自动控制工艺。(3)为了保证黄精炮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的均匀性,采用Solid-works 2016软件黄精炮制一体机箱体进行3D建模,运用Ansys-Fluent15.0软件对黄精炮制一体机箱体的出风口位置、出风口大小和进风风速进行模拟仿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Y=-0.18m处截面的平均风速和三条轴心线(z=0.5m、0.6m、0.7m)上速度方差最小值为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参数组合:进风风速4 m/s,出风口大小直径110 mm,出风口位置x=60 mm,y=105 mm,黄精蒸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箱体内风场均匀性效果最好。对风速仿真结果和箱体均匀性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在载物盘上均匀选取9个点,通过黄精蒸制品的含水率来验证黄精蒸制一体机干燥阶段的均匀性,结果表明:试验测得这9个点上黄精蒸制品的含水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0.81%。证明仿真试验的合理性。(4)确定了黄精蒸制的最优工艺。应用Design-expert10.0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以蒸煮时间(8h、10h、12h)、干燥时间(6h、12h、18h)和干燥温度(60℃、70℃、80℃)作为试验因素,以色差、收缩率、硬度、多糖含量和复水率作为评价指标,探究蒸制时间、干燥时间和干燥温度对黄精蒸制品质的影响规律,对黄精蒸制工艺与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黄精最佳蒸制工艺,得出最佳的工艺为黄精蒸煮时间为8h,干燥时间为13.4h,干燥温度为60℃时。各个指标的预测值最大,即色差值为14.69,硬度值为63.21,收缩率为52.65%,多糖含量7.78%,复水率为132.48%,此时Desirability值最大为0.90。对最优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将蒸煮时间设为8h,干燥时间设为13h,干燥温度设为60℃,验证试验重复3次,得到黄精蒸制品各指标如下:色差值为15.00,硬度值为62.97,收缩率为53.24%。多糖含量为7.69%,复水率为131.63%,与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吻合度达98%,表明优化的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回归模型可靠。
二、中药饮片的干燥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饮片的干燥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威灵仙炮制历史沿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威灵仙古代炮制方法 |
1.1 净制 |
1.2 切制 |
1.3 炮炙 |
1.3.1 酒制 |
1.3.2 炒制 |
1.3.3 醋制 |
1.3.4 蜜制 |
1.3.5 其他制法 |
2 威灵仙现代炮制规范 |
3 威灵仙炮制现代研究 |
3.1 炮制工艺研究 |
3.2 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
3.3 炮制对威灵仙药理作用的影响 |
4 讨论 |
(2)新世纪20年:中药炮制装备的时空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世纪20年全国中药炮制装备整体态势分析 |
2 中药炮制装备的时空演变 |
2.1 中药炮制装备简介 |
2.2 中药炮制装备的更新换代 |
2.3 中药饮片干燥装备特点各异、优势突出 |
3 中药饮片炮制联动线装备 |
4 不同类型中药饮片生产线 |
5 中药饮片炮制装备发展趋势 |
5.1 中药炮制装备的自动化升级 |
5.2 中药炮制装备在线检测系统 |
5.3 中药饮片炮制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 |
5.4 炮制装备及炮制工艺参数标准化体系 |
6 总结与展望 |
(3)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相关概念 |
1.4.1 中药饮片 |
1.4.2 药品标准 |
1.4.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
1.4.4 国家药品标准 |
1.4.5 地方药品标准 |
2 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 |
2.1 相关理论 |
2.1.1 中药学理论 |
2.1.2 中医学理论 |
2.1.3 中药炮制理论 |
2.1.4 药品监管科学理论 |
2.1.5 统计学理论 |
2.2 相关法律法规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 年主席令 13 届第 31 号) |
2.2.2 《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国药监 2018 年第 16 号) |
2.2.3 《国家药监局关于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备案程序及要求的通知》(国药监药注[2020]2 号) |
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 |
2.2.5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1987 年原卫生部) |
2.3 本草学概述 |
2.3.1 本草、本草学、本草考证的内涵 |
2.3.2 本草学的研究内容 |
3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现状研究 |
3.1 国家中药饮片标准概述 |
3.1.1 《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 |
3.1.2 《中国药典》(2020 版)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及内容情况 |
3.1.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标准内容及收载情况 |
3.2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 |
3.2.1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颁布时间及修订情况 |
3.2.2 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执行情况 |
3.2.3 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收载情况 |
3.3 小结 |
4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差异化分析 |
4.1 地方标准体例情况 |
4.1.1 地方标准之间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
4.1.2 地方标准与《中国药典》(2020 版)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
4.2 以三种中药饮片标准为例的差异化分析 |
4.2.1 离散度分析法 |
4.2.2 定性资料量化方法与赋分规则 |
4.2.3 芜荑的差异化分析 |
4.2.4 银耳的差异化分析 |
4.2.5 甜瓜蒂的差异化分析 |
4.2.6 分析结果 |
4.3 小结 |
5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的规范制定方法研究 |
5.1 医学标准项确定的方法研究 |
5.1.1 确定[主治]项与[功能]项 |
5.1.2 依据中医药理论确定[性味与归经]项 |
5.2 以“芜荑”为例,确定医学标准项 |
5.2.1 芜荑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项的比较 |
5.2.2 芜荑“主治”的确定 |
5.2.3 芜荑“功能”的确定 |
5.2.4 芜荑“性味”的确定 |
5.2.5 芜荑“归经”的确定 |
5.2.6 芜荑的医学标准项的制定结果 |
5.3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基于UHPLC-Q-Orbitrap-MS和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肉苁蓉化学轮廓差异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与药材 |
2 方法 |
2.1 样品的制备 |
2.2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
2.3 溶液的制备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化学计量学分析 |
3.2 差异性成分的鉴定 |
4 小结与讨论 |
实验二 基于“辨状论质”对不同产地加工方式肉苁蓉的内在成分和性状特征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与药材 |
2 方法 |
2.1 样品的制备 |
2.2 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测定 |
2.3 肉苁蓉多糖的测定 |
2.4 样品滋味的测定 |
2.5 样品质地的测定 |
3 结果 |
3.1 不同加工方法对肉苁蓉有效成分的影响 |
3.2 不同加工方法对肉苁蓉滋味和质地的影响 |
3.3 肉苁蓉的滋味、质地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
4 小结与讨论 |
实验三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酒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与药材 |
2 方法 |
2.1 样品的制备 |
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
2.3 单因素考察 |
2.4 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 |
3 结果 |
3.1 单因素考察结果 |
3.2 响应面结果分析 |
3.3 最佳工艺的验证及与传统工艺的比较 |
4 小结与讨论 |
实验四 基于电子眼、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的酒苁蓉炮制过程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与药材 |
2 方法 |
2.1 样品的制备 |
2.2 样品含量的测定 |
2.3 电子眼对样品颜色的测定 |
2.4 电子舌对样品滋味的测定 |
2.5 电子鼻对样品气味的测定 |
3 结果 |
3.1 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
3.2 炮制过程中饮片颜色的变化 |
3.3 炮制过程中饮片滋味的变化 |
3.4 炮制过程中饮片气味的变化 |
4 小结与讨论 |
实验五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肉苁蓉炮制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样品的制备 |
2.2 样品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2.4 网络药理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肉苁蓉生品与炮制品间差异性成分的筛选 |
3.2 作用靶点的获取 |
3.3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
3.4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5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构建 |
4 小结与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肉苁蓉加工炮制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酒蟾酥及酒乌梢蛇炮制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章 蟾酥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 前言 |
2 蟾酥的炮制 |
2.1 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 |
3 化学成分 |
3.1 其他蟾蜍内酯类 |
3.2 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4 蟾酥的药理作用 |
4.1 抗肿瘤作用 |
4.2 强心作用 |
4.3 抑菌作用 |
4.4 抗炎作用 |
4.5 其它作用 |
4.6 炮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
5 蟾酥的毒性 |
5.1 毒性研究概况 |
5.2 炮制减毒原理研究 |
6 结语 |
第二章 蟾酥的化学成分及毒构关系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材 |
2 方法 |
2.1 提取与分离 |
2.2 蟾蜍甾烯类溶解方法 |
2.3 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
3.2 化合物波谱解析 |
3.3 9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 |
3.4 9种蟾蜍二烯内酯类毒构关系分析 |
4 讨论 |
第三章 酒制蟾酥炮制减毒原理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仪器 |
3 方法 |
3.1 不同处理方式蟾酥样品的制备 |
3.2 溶液的制备 |
3.3 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 |
3.4 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
3.5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 |
3.6 蟾蜍二烯内酯类含量测定 |
3.7 不同蟾酥炮制品兔眼刺激实验 |
3.8 不同蟾酥炮制品卤虫急性毒性实验 |
4 结果 |
4.1 不同药材外观 |
4.2 不同蟾酥炮制品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结果 |
4.3 蟾酥不同方法处理前后指纹图谱 |
4.4 蟾蜍二烯内酯类HPLC测定结果 |
4.5 兔眼刺激实验结果 |
4.6 卤虫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5 讨论 |
第四章 乌梢蛇酒炙矫臭原理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仪器 |
3 方法 |
3.1 样品制备 |
3.2 电子鼻检测 |
3.3 HS-GC-MS检测条件 |
3.4 LC-MS/MS检测 |
3.5 LC-MS/MS-分子网络图构建 |
4 结果 |
4.1 乌梢蛇炮制前后整体气味分析 |
4.2 生乌梢蛇、酒炙乌梢蛇、水炙乌梢蛇对照物及黄酒的挥发性成分 HS-GC-MS分析 |
4.3 基于LC-MS/MS分子网络的生乌梢蛇、酒炙乌梢蛇和水炙乌梢蛇对照物的非挥发性成分分析 |
5 讨论 |
第五章 乌梢蛇酒炙矫臭工艺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仪器 |
3 方法 |
3.1 不同炮制炮制工艺酒乌梢蛇的制备 |
3.2 标准品溶液配制 |
3.3 HS-GC-MS检测条件 |
3.4 电子鼻检测 |
3.5 外观色泽识别 |
4 结果 |
4.1 不同炮制工艺酒乌梢蛇正交设计分析结果 |
4.2 不同炮制工艺酒乌梢蛇气味轮廓识别 |
4.3 .不同炮制工艺酒乌梢蛇外观色泽识别 |
5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6)防风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防风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和结果 |
3 小结和讨论 |
第二章 防风炮制工艺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防风饮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防风饮片分级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及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吸湿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一章 五味子标准汤剂的制备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
2.2 药材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
2.3 五味子标准汤剂制备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评价指标 |
2.2 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2.3 配方颗粒干燥工艺研究 |
2.4 配方颗粒制粒工艺研究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五味子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提取物成分含量相关性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五味子提取液制备 |
2.2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3 鞣质含量测定 |
2.4 单糖含量测定 |
2.5 总多糖含量测定 |
2.6 有机酸含量测定 |
2.7 五味子提取液浸膏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g)测定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五味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3 检查 |
2.4 指标性成分含量检测 |
2.5 含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8)木香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1 木香的现代研究 |
1.1 木香的品种概述 |
1.2 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 |
1.2.1 水蒸气蒸馏法 |
1.2.2 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法 |
1.2.3 溶剂回流提取法 |
1.2.4 其它提取方法 |
1.3 木香的化学成分 |
1.4 药理作用 |
1.4.1 抗炎作用 |
1.4.2 抗肿瘤作用 |
1.4.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1.4.4 解痉镇痛作用 |
1.4.5 抗变异链球菌作用 |
1.4.6 其它药理作用 |
1.5 讨论 |
2 中药木香炮制方法文献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2.1 木香古代炮制方法论述 |
2.2.2 现代木香炮制方法概述 |
2.2.3 木香炮制注意事项 |
2.3 讨论 |
3 木香挥发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仪器 |
3.1.2 材料 |
3.2 方法 |
3.2.1 木香挥发油的提取 |
3.2.2 得油率的计算 |
3.2.3 单因素分析 |
3.2.4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分析 |
3.3.2 Box-Behnken试验设计 |
3.4 讨论 |
4 木香及其炮制品初步比较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试剂 |
4.1.2 木香及其炮制品制备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2.1 薄层鉴别研究 |
4.2.2 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
4.3 讨论 |
5 木香及其炮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2.1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制备 |
5.2.2 顶空GC-MS分析 |
5.3 结果 |
5.3.1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
5.3.2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 |
5.4 讨论 |
第二节 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 |
5.5 实验材料 |
5.6 实验方法 |
5.6.1 木香及其炮制品制备 |
5.6.2 木香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提取 |
5.6.3 挥发油成分分析 |
5.7 结果 |
5.8 讨论 |
6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小鼠不同状态下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动物 |
6.1.2 木香及其炮制品制备 |
6.1.3 实验药物及试剂 |
6.1.4 实验仪器 |
6.1.5 营养性半固体糊的制备 |
6.2 实验方法 |
6.2.1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
6.2.2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阿托品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
6.2.3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新斯的明兴奋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
6.2.4 统计学方法 |
6.3 实验结果 |
6.3.1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
6.3.2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阿托品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
6.3.3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新斯的明兴奋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
6.4 讨论 |
7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机制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木香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获取 |
7.1.2 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对应的靶点 |
7.1.3 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关键靶点的获取 |
7.1.4 构建木香-成分-关键靶点-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网络图 |
7.1.5 Gene ontology(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 |
7.2 结果 |
7.2.1 木香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获取 |
7.2.2 DGIM对应的靶点的获取 |
7.2.3 木香-成分-关键靶点-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网络图 |
7.2.4 Gene ontology(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 |
7.3 讨论 |
结论 |
文献 |
个人简介 |
(9)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枸杞子饮片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初步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试药 |
2.枸杞子甜菜碱含量测定研究方法 |
2.1 甜菜碱固相萃取原理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及色谱分析条件 |
2.3 重现药典方法时存在问题 |
2.4 “提取液 1”和“提取液 2“纯化与不纯化回收率测定 |
本章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1.仪器与试药 |
2.15批次饮片质量检测 |
3.制备工艺路线设计 |
4.提取工艺研究 |
4.1 单因素实验 |
4.2 正交实验 |
4.3 固形物(干浸膏)得率的测定 |
4.4 指标成分的确定及检测 |
4.5 验证试验 |
5 浓缩工艺研究 |
5.1 提取液制备 |
5.2 浓缩方式考察 |
5.3 样品中指标成分含量的测定 |
6.干燥工艺研究 |
6.1 干浸膏粉甜菜碱含量的测定 |
6.2 常压和真空干燥 |
6.3 干燥铺盘厚度 |
7.成型工艺研究 |
7.1 评价指标测定方法 |
7.2 湿法制粒工艺研究 |
7.3 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
7.4 总混工艺条件的确定 |
7.5 颗粒装量的确定 |
7.6 临界相对湿度(CRH)的测定 |
8.中试研究 |
8.1 中试生产所用药材饮片及进货单位 |
8.2 试验方法 |
8.3 半成品质量控制标准及检验方法 |
8.4 中试工艺数据 |
9.量质传递特征图谱相关研究 |
10.中试稳定性研究 |
10.1 影响因素试验 |
10.2 加速试验 |
10.3 长期试验 |
本章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枸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仪器及试药 |
2.枸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3 检查 |
2.4 浸出物测定 |
2.5 特征图谱 |
2.6 含量测定 |
3.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3.1 质量标准草案 |
3.2 枸杞子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本章讨论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配方颗粒及枸杞子研究进展概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0)黄精炮制一体机设计与干燥均匀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黄精蒸制工艺研究现状 |
1.2.2 黄精炮制一体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黄精炮制一体机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机械部分方案设计 |
2.2.1 箱体结构方案设计 |
2.2.2 加热与自动补水装置方案设计 |
2.2.3 热风干燥机构方案设计 |
2.3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3.1 控制器方案设计 |
2.3.2 人机交互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黄精炮制一体机机械系统与控制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黄精炮制一体机机械系统设计 |
3.2.1 黄精炮制一体机工作原理 |
3.2.2 黄精炮制一体机的整体结构 |
3.2.3 箱体结构设计 |
3.2.4 箱体保温层设计 |
3.2.5 加热与自动补水装置设计 |
3.2.6 热风系统主要器件选型 |
3.3 黄精炮制一体机控制系统设计 |
3.3.1 黄精炮制一体机电气原理图 |
3.3.2 控制器件选型 |
3.3.3 PLC I/O资源分配 |
3.3.4 PLC外部接线 |
3.4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3.4.1 PLC蒸制部分与干燥部分程序 |
3.4.2 PID定温功能设计 |
3.5 人机界面设计 |
3.5.1 PLC与触摸屏组态 |
3.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黄精炮制一体机干燥均匀性试验 |
4.1 引言 |
4.2 基于Fluent15.0软件仿真 |
4.3 数学模型建立 |
4.4 Fluent分析处理 |
4.5 黄精蒸制一体机均匀性试验 |
4.5.1 试验因子与水平确定 |
4.5.2 试验结果分析 |
4.6 风速仿真试验验证 |
4.7 黄精蒸制一体机干燥均匀性试验验证 |
4.7.1 试验材料 |
4.7.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7.3 试验方法 |
4.7.4 试验结果 |
4.8 本章小结 |
5 黄精蒸制工艺试验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5.2.3 数据处理与试验设计 |
5.3 黄精切片厚度单因素试验 |
5.3.1 试验方法 |
5.3.2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黄精蒸制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及试验验证 |
5.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4.2 试验方法 |
5.4.3 Box-Behnken试验设计 |
5.4.4 试验结果分析 |
5.4.5 回归模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成果 |
附录B:程序语言 |
四、中药饮片的干燥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威灵仙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 李新竹,杜春洁,鞠成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01)
- [2]新世纪20年:中药炮制装备的时空演变[J]. 杨冰,杨陆,杨菊,路官正,封亮,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 [3]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D]. 孙婉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化学轮廓分析和“辨状论质”对肉苁蓉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的研究[D]. 李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酒蟾酥及酒乌梢蛇炮制原理研究[D]. 应金琴.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防风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曹文正.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五味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郑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木香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D]. 马亚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枸杞子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赵小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10]黄精炮制一体机设计与干燥均匀性试验研究[D]. 周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