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桑园病虫害的发生与治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乐波灵[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动广西蚕桑茧丝绸产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走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为深入探索并解决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在种桑养蚕、茧丝绸加工、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应用、科技创新以及政策资金人才保障5个关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蚕桑种业体系建设、推进茧丝绸加工业提档升级、推进蚕桑资源高值化开发应用、推进先进实用种养技术创新应用、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实现产业链延伸提升质量",立桑为业"多元化增收增效。
许涛[2](2021)在《桑椹干和桑叶茶农药残留检测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宋长贵,谌伦富,罗太明[3](2020)在《桑园害虫及其防治药剂和施药器械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桑树害虫对桑树健康生长影响巨大,长期的化学防治使得害虫产生"3R"[抗性(resistance)、残留(residence)、再猖獗(resurgence)]问题,再加上传统施药器械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桑园害虫的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减轻桑园害虫的危害,对我国桑园害虫种类及影响桑园害虫结构变化的因素,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发展情况、现阶段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使用情况及新药筛选情况,桑园施药器械的使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桑园害虫的防治及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王娜玉[4](2019)在《海南桑树主要害虫发育繁殖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南省具有典型的热带农业特点,种桑养蚕优势显着。21世纪以来,海南抓住“北桑南移”和新农村建设机遇,蚕桑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桑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加上热区适宜的气候条件,桑树害虫(螨)种类增多、为害严重,显着降低桑叶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家蚕发育,导致茧量、茧质均显着下降,阻碍海南蚕桑产业发展。然而目前尚未有热区桑树害虫(螨)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田间定点调查,基本明确海南桑树害虫(螨)的种类,确定桑螟、桑木虱和朱砂叶螨为海南主要桑树害虫(螨);进一步通过田间和室内饲养观察,初步明确了桑螟、桑木虱和朱砂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特性以及在桑树上(抗青283×抗青10)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桑螟天敌寄生蜂种类调查及寄生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初步明确了海南桑树害虫(螨)种类、分布与发生危害现状调查采集海南桑树害虫(螨)6目27科47种,其中害螨4种,半翅目16种,鳞翅目14种,鞘翅目9种,直翅目3种和缨翅目1种。确定桑螟Glyphodespyloalis、桑木虱Paurocephala sauteri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受其为害,桑叶产出分别降低45%、36%和29%,桑叶质量分别降低28%、44%和35%。桑木虱Paurocephala 为我国大陆植桑区首次发现。2.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4:10(L:D)条件下,明确了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桑螟、桑木虱和朱砂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特性桑螟的生活史由卵期、幼虫期(1-5龄),蛹期及成虫期组成。桑螟在桑树上(抗青283×抗青10)从卵发育至成虫的历期为688.00±168.57h,卵期为64.00±13.86h、1-5 龄历期均为 72.00±24.00h、蛹期为 192.00±48.00h、成虫寿命为 120.00±24.00h,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4.67±1 5.30)粒,卵孵化率为100%,雌性百分率为(66.18±7.36)%。桑木虱的生活史分为卵期,若虫期(1-5龄)和成虫期。桑木虱在桑树上(抗青283×抗青10)从卵发育至成虫的历期为660.00±60.00h,卵期为144.00±24.00h、1龄若虫和2龄若虫历期均为64.00±13.86h、3龄若虫为88.00±13.86h、4龄若虫和5龄若虫均为72.00±24.00h、成虫寿命为120.00±24.00h,平均每雌产卵量为(25.00±4.10)粒,卵孵化率为100%,雌性百分率为(70.49±4.31)%。朱砂叶螨的生活史分为卵期、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成螨期。朱砂叶螨在桑树上(抗青283×抗青10)从卵发育至成螨的历期为216.00±48.00h,卵期为80.00±13.86h、幼螨为32.00±13.86h、前若螨为40.00±13.86h、后若螨为64.00±13.86h、成螨寿命为384.00±190.49h,平均每雌产卵量为(44.00±7.35)粒,卵孵化率为(85.08±13.79)%,雌性百分率为(88.89±1.21)%。3.初步明确了主要害虫桑螟和桑木虱的空间分布特性基于Taylor幂法则和IwaoM*-M回归分析法分析表明,桑螟在桑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包括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且个体间相互排斥,桑木虱在桑树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田间调查发现,桑螟在田间主要产卵于新抽嫩芽和嫩叶的背面,新孵化幼虫在嫩芽和嫩稍上取食,3龄开始转移为害,逐渐向植株下部为害。桑木虱主要产卵于新抽嫩芽和嫩叶的背面叶脉处,孵化若虫主要为害桑树嫩稍和上部叶片。4.明确了海南桑螟天敌寄生蜂种类和优势寄生蜂桑螟绒茧蜂的寄生特性针对田间桑螟幼虫被寄生比例较高的情况,开展了桑螟寄生蜂种类和对桑螟的寄生特性调查与研究。发现海南桑园桑螟主要天敌寄生蜂5种,分别为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Wilkinson、食心虫白茧蜂 Nees、红铃虫甲腹茧蜂 Chelonus pectinophorae Cushman、菲岛长距茧蜂 Macrocentrus philippinensisAshmead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us Walker,其中,桑螟绒茧蜂为优势种,田间寄生率高达63.24%,1头桑螟幼虫可出蜂11.96±1.02头;其他4种寄生蜂均为单寄生,田间平均寄生率依次为(9.15±0.02)%、(6.21±0.02)%、(5.62±0.01)%和(5.24±0.01)%。室内寄生特性研究发现,桑螟绒茧蜂对桑螟龄期和密度具有选择性,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4:10(L:D)条件下,主要寄生1龄和2龄桑螟幼虫,偶尔寄生3龄幼虫,1头交配后的雌蜂仅在1龄桑螟幼虫密度为9头和2龄桑螟幼虫密度为8头时寄生率最高,且出蜂量最大。待被寄生桑螟幼虫发育至5龄时啮出,啮出后6.05±0.33h结茧化蛹,啮出幼虫可全部化蛹。螟绒茧蜂在桑螟幼虫体内从卵到结茧发育时间 1 龄体内为280.00±36.66h、2龄为192.00±24.00h、3 龄为 120.00±24.00h;茧蛹历期,在 1 龄体内为 112.00± 13.86h、2 龄体内为104.00±13.86h、3龄体内为120.00±24.00h;啮出幼虫数在1龄体内为10.50±4.50头、2龄体内为10.50±5.50、3龄幼虫体内为4.00± 1.00头;结茧数在1龄为10.50±4.50头、2龄为10.50±5.50头、3龄为4.00±1.00头;羽化率在1龄为94.00±6.00%、2龄为94.50±5.50%、3龄为4.00± 1.00%;雌性百分率在1龄占65.43±1.79%、2龄占63.99±4.76%、3 龄占 29.04±6.67%;雌蜂寿命在 1 龄和 2 龄均为 48.00±24.00h、3 龄为32.00±13.86h;雄蜂寿命在1龄与2龄均为28.00±18.33h、在3龄为16.00±6.93h。
罗祖现[5](2017)在《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有效防止桑树病虫害,促进忻城县蚕业稳定发展,实地调查忻城县桑树病虫害,对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气候因素与桑园环境复杂、桑园管理不科学、技术与资金支持缺乏、桑树品种抗病差等问题。提出在蚕业生产中应稳定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建立健全蚕业技术服务网络;提高认识,加大对蚕农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力度;加强桑园管理;大力推广抗病性强的桑品种等建议。
施祖珍,邓玉娟[6](2016)在《广西桑园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文中指出桑园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桑树栽培管理是影响蚕茧产量和种桑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广西农村桑园栽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改进农村桑园栽培管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以及提高广西桑园栽培管理水平的建议。
陈红松,黄立飞,姜建军,王伟力,杨朗[7](2016)在《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主要害虫防控措施》文中提出为掌握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评价不同防治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系统调查了桑园常见害虫种群动态及喷施杀虫剂、悬挂黄(蓝)板和安装杀虫灯等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虫口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园常见害虫约10种,优势种明显,主要为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和桑螟,6—10月为害虫发生高峰期。单一物理防控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控制效果最差,化学和物理组合防控措施40%灭多威乳油6 000倍液+60%敌畏·马乳油2 0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黄板0.1块/m2和73%炔螨特乳油3 000倍液+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60%敌畏·马乳油2 000倍液+蓝板0.1块/m2+杀虫灯0.5盏/hm2的控制效果较好,处理后1 d防效接近或超过70%,处理后10 d防效在80%以上。上述2种综合防控措施对桑园桑蓟马、朱砂叶螨、桑粉虱和桑螟等主要害虫防控效果好,可为桑园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虞崇江[8](2017)在《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正所谓“产业发展,良种先行”,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背后离不开桑蚕良种作为基础保障,而桑蚕原种作为良种的源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广西桑园面积增加虫害发生猖獗,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桑蚕饲养中毒时有发生,同时野外害虫与家蚕交叉感染导致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压力的增大。虫害多发和农药使用严重影响整个蚕种行业发展,为了保障源头桑蚕原种安全生产和广西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虫害防治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依托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调查其桑树主要害虫种类,明确了种茧性质桑园管理封园期、发育生长期、用叶期三个时期及其主要常发性害虫种群动态情况。研究应用新设备新方法进行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其中试验结果表明:低容量高工效植保飞机防治桑螟幼虫,500倍40%乐果和77.5%敌敌畏乳油防效高达93.75%,黄色粘虫板防治桑粉虱效果最高达37.91%,蓝色粘虫板防治桑蓟马防效最高51.43%,喷灌设施防控桑蓟马最高达91.53%,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控桑叶螨平均防效达90.56%,这些设备及相关防治技术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防虫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另外,防虫网棚等农业设施对桑园害虫也具有良好的隔离避害效果,对于蚕种业防止家蚕微粒子病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有较好的启发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和基地桑园的实际情况,完善广西桑蚕原种繁育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各个时期分阶段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总体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改变了化学防治单一手段进行桑树害虫防治的局面,达到了减少部分化学农药施用量的目的。
祁广军[9](2015)在《蚕桑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2015年度工作总结》文中提出根据"十二五"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聘任人员任务书和2015年度任务书的有关内容,以及体系办公室和首席专家的要求,结合本试验站实际,现将2015年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完成情况报告如下。1具体任务和工作进展情况本试验站服务横县、宾阳、上林、邕宁、武鸣等5个示范县区,团队成员5人,其中推广研究员4人、高级农艺师1人;另有示范县区技术骨干15人,其中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11人。在体系首席专家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和有关试验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围绕年度体系重
杨妙,李韬,黄凌[10](2015)在《桑尺蠖的综合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说明论文对桑尺蠖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各种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探讨出一套适合广西气候特点及蚕作形式的桑尺蠖综合防治措施。
二、广西桑园病虫害的发生与治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桑园病虫害的发生与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
2 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1 蚕桑种养环节 |
2.1.1 蚕、桑种业体系不够健全,生产经营秩序亟待规范 |
2.1.2 商品小蚕管控有待加强,养蚕成功率受一定影响 |
2.1.3 示范基地带动能力不强,先进种养技术普及不够 |
2.1.4 生产经营模式亟需创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
2.1.5 蚕用物资监管难度增大,安全生产面临较大挑战 |
2.2 茧丝绸加工环节 |
2.2.1 蚕茧收烘市场秩序欠佳,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
2.2.2 |
2.2.3 各地蚕茧质量不够均衡,茧丝质量整体有待尽快提升 |
2.2.4 蚕茧价格受制生丝价格,蚕农面临较大市场风险 |
2.2.5 丝绸产品出口数额较少,茧丝交易平台亟待加强 |
2.3 蚕桑资源开发应用环节 |
2.3.1 参与主体多,深入研究少 |
2.3.2 研发种类多,形成商品少 |
2.3.3 开发范围广,技术含量低 |
2.3.4 企业分布多,产出规模小 |
2.4 科技创新环节 |
2.4.1 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缺乏,科技成果转化较为滞后 |
2.4.2 实用技术研究开发不够,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
2.4.3 经营主体创新能力缺乏,产业新业态力量较薄弱 |
2.5 政策、资金与人才保障环节 |
2.5.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发展后劲推力不足 |
2.5.2 财政资金支持不够,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
2.5.3 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推广体系力量薄弱 |
2.5.4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研发推广支撑不足 |
3 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
3.1 加强蚕桑种业体系建设 |
3.1.1 加大桑树品种选育力度 |
3.1.2 加大家蚕品种选育力度 |
3.1.3 加强蚕、桑种生产核心技术和繁育体系建设 |
3.1.4 构建蚕桑种业现代集约化发展管理体系 |
3.2 推进先进实用种养技术创新应用 |
3.2.1 加强桑树种植管理技术与设备研发 |
3.2.2 加强养蚕技术和省力化设备研发 |
3.2.3 加强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消毒防病药物研发 |
3.2.4 加强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开发 |
3.3 推进茧丝绸加工业提档升级 |
3.3.1 提升煮茧缫丝环节工效 |
3.3.2 提高生丝织绸环节技术工艺 |
3.3.3 发展丝绸家纺和服装设计 |
3.3.4 推进丝绵高值化加工 |
3.4 推进蚕桑资源高值化开发应用 |
3.5 强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
3.5.1 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 |
3.5.2 建立健全蚕业技术推广队伍 |
3.5.3 加大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 |
3.5.4 加大基层蚕农技术培训 |
4 结语 |
(3)桑园害虫及其防治药剂和施药器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桑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其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
1.1 桑园主要害虫种类 |
1.2 桑园害虫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
2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发展情况 |
2.1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发展历史 |
2.2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现状 |
2.3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筛选情况 |
3 桑园害虫防治施药器械的使用情况 |
4 展望 |
(4)海南桑树主要害虫发育繁殖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海南蚕桑发展现状 |
1.2 桑树害虫(螨)研究进展 |
1.2.1 害虫(螨)对桑产业的影响 |
1.2.2 桑树害虫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桑树主要害虫(螨)桑螟、桑木虱和朱砂叶螨研究与防治现状 |
1.3.1 桑螟 |
1.3.2 桑木虱 |
1.3.3 朱砂叶螨 |
1.4 桑螟天敌的研究现状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地点 |
2.1.2 供试桑苗 |
2.1.3 供试虫(螨)源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1.5 供试药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海南桑树害虫(螨)种类调查 |
2.2.2 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的生物学特性 |
2.2.3 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的空间分布 |
2.2.4 桑螟天敌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类的寄生特性研究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海南桑树害虫(螨)种类调查 |
3.2 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的生物学特性 |
3.2.1 桑螟的生物学特性 |
3.2.2 桑木虱生物学特性 |
3.2.3 朱砂叶螨的生物学特性 |
3.3 主要害虫(螨)的空间分布 |
3.3.1 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 |
3.3.2 桑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 |
3.4 海南桑螟天敌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类的寄生特性研究 |
3.4.1 桑螟天敌寄生蜂种类及其自然寄生率 |
3.4.2 桑螟优势天敌寄生蜂—桑螟绒茧蜂的田间自然寄生率 |
3.4.3 桑螟绒茧蜂对桑螟的寄生特性 |
3.4.4 桑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
3.4.5 桑螟绒茧蜂的孤雌生殖观察 |
3.4.6 桑螟绒茧蜂对家蚕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海南桑树害虫(螨)种类与发生危害现状 |
4.2 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的生物学和空间分布研究 |
4.3 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的针对性防治技术研究 |
4.3.1 桑螟寄生蜂种类及寄生特性研究 |
4.3.2 朱砂叶螨防治技术 |
5 结论 |
5.1 初步明确了海南桑树害虫(螨)种类、分布与发生危害现状 |
5.2 明确了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桑螟、桑木虱和朱砂叶螨的生物学特性 |
5.3 研究并提出了海南桑树主要害虫(螨)的针对性防控技术 |
6 本文创新点及展望 |
6.1 创新点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忻城县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现状 |
2 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
2.1 温暖多湿气候与桑园环境复杂的不利影响 |
2.1.1 温暖多湿气候利于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
2.1.2 桑园分布复杂, 环境多样 |
2.2 桑园管理不科学 |
2.2.1 桑树种植密度过大 |
2.2.2 重蚕轻桑, 忽视桑树肥培管理 |
2.2.3 养蚕批次过密, 桑园治虫效果差 |
2.2.4 桑苗调运、检疫把关不严 |
2.3 技术与资金支持缺乏 |
2.3.1 缺乏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 |
2.3.2 专项经费缺乏 |
2.4 桑树品种抗病力差 |
3 建议及对策 |
3.1 稳定基层技术人员队伍, 提升蚕桑技术和服务水平 |
3.2 提高认识, 加大对蚕农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培训力度 |
3.3加强桑园科学管理, 为蚕桑生产提供优质饲料 |
3.3.1推广冬伐留长枝的剪伐形式 |
3.3.2 合理密植和布局桑园 |
3.3.3 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桑树苗木的检疫 |
3.4 大力推广抗病性强的桑品种 |
(6)广西桑园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桑园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
1.1 蚕农有“重蚕轻桑”的思想 |
1.2 桑园施肥不合理 |
1.3 桑园治虫不科学 |
1.4 不重视中耕、除草 |
1.5 桑树剪伐不合理 |
2 改进广西桑园管理工作的措施 |
2.1 加强对蚕农种养技术培训,提高蚕农素质 |
2.2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充分发挥桑树丰产性能 |
2.3 科学防治桑园病虫害 |
2.4 加强桑园中耕和除草 |
2.5 采取合理的桑树剪伐方式 |
3 提高广西桑园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
3.1 提高蚕农桑园管护意识,科学管护 |
3.2 加强各重点蚕区桑园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
3.3 发展龙头企业和蚕户合作模式 |
(7)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主要害虫防控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供试桑园 |
1.1.2 供试材料 |
1.2 方法 |
1.2.1 常见害虫发生规律调查 |
1.2.2 主要害虫防控措施研究 |
1.2.2. 1 试验设计 |
1.2.2. 2 调查方法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桑园常见害虫的发生规律 |
2.2 不同防控措施对桑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
2.2.1 桑蓟马 |
2.2.2 朱砂叶螨 |
2.2.3 桑粉虱 |
2.2.4 桑螟 |
3 结论与讨论 |
(8)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桑园几种主要桑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 |
1.1.1 桑蓟马 |
1.1.2 桑螟 |
1.1.3 桑粉虱 |
1.1.4 叶螨 |
1.2 桑树害虫防治研究进展 |
1.2.1 桑树害虫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2 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
1.2.3 物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1.2.4 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1.2.5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
1.3 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桑树品种 |
2.2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条件 |
2.3 桑园管理期内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
2.3.1 桑园管理期阶段划分与调查方法 |
2.3.2 桑树主要害虫种类调查与方法 |
2.3.3 桑树主要害虫发生动态调查与方法 |
2.4 桑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内容与方法 |
2.4.1 不同喷施设备防治桑螟幼虫田间效果及工效比较试验 |
2.4.2 防虫网应用对桑树生长发育及桑螟发生的影响 |
2.4.3 不同物理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桑粉虱、桑蓟马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2.4.4 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治桑始叶螨田间效果试验 |
2.5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2.6 广西原种繁育桑园基地主要害虫阶段性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制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桑园管理期内调查情况 |
3.1.1 桑园管理期阶段划分 |
3.1.2 桑树主要害虫种类 |
3.1.3 桑树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
3.2 桑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
3.2.1 不同喷施设备防治桑螟幼虫田间效果及工效比较试验 |
3.2.2 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治桑始叶螨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3.2.3 不同技术措施防治桑粉虱、桑蓟马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3.2.4 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治桑始叶螨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3.3 广西原种繁育桑园基地主要害虫阶段性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
3.3.1 封园期桑园主要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
3.3.2 桑树发育生长期桑园主要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
3.3.3 用叶期桑园主要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蚕桑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2015年度工作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具体任务和工作进展情况 |
1.1 体系重点任务与完成情况 |
1.1.1 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 |
1.1.3 蚕桑现代生产模式研究与配套技术集成 |
1.2 功能研究室重点任务与完成情况 |
1.2.1 蚕、桑多元化品种选育 |
1.2.2 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
1.2.3 蚕、桑生产省力化设施研发、选型与 |
1.2.4 蚕、桑资源评价与新产品研发 |
1.2.5 蚕桑产业经济分析与跟踪调研 |
1.3 自主研发工作与完成情况 |
1.3.1 年度任务及考核指标 |
1.3.2 主要工作及任务完成情况 |
1.4 应急任务与完成情况 |
1.4.1 年度任务及考核指标 |
1.4.2 主要工作及任务完成情况 |
2 科技服务工作情况 |
2.1 面向政府部门的科技服务 |
2.2 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 |
2.3 面向基层的科技服务 |
2.4 对外交流活动 |
3 阶段性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
3.1.1 蚕桑新品种引进试验基本获得成功 |
3.1.2 形成了一套适合多批次养蚕的高产优质高效种养集成技术 |
3.1.3 蚕桑资源开发应用成效明显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2016年工作打算 |
4.1 积极推进蚕桑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
4.2 大力推进高效省力化种养集成技术 |
4.3 大力拓展桑树新用途 |
4.4 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
(10)桑尺蠖的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桑尺蠖的形态特征 |
2生活习性 |
3危害特点 |
4桑尺蠖的防治措施 |
4.1农业防治 |
4.1.1肥水管理 |
4.1.2土壤管理 |
4.1.3桑园管理 |
4.2化学防治 |
4.3生物防治 |
4.4物理防治 |
5小结与讨论 |
四、广西桑园病虫害的发生与治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乐波灵. 广西蚕业, 2021(02)
- [2]桑椹干和桑叶茶农药残留检测与风险管理研究[D]. 许涛.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3]桑园害虫及其防治药剂和施药器械研究进展[J]. 宋长贵,谌伦富,罗太明. 中国蚕业, 2020(04)
- [4]海南桑树主要害虫发育繁殖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步研究[D]. 王娜玉. 海南大学, 2019(06)
- [5]忻城县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罗祖现. 广西蚕业, 2017(01)
- [6]广西桑园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 施祖珍,邓玉娟. 广西蚕业, 2016(04)
- [7]广西桑园常见害虫发生规律及主要害虫防控措施[J]. 陈红松,黄立飞,姜建军,王伟力,杨朗. 河南农业科学, 2016(12)
- [8]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D]. 虞崇江. 广西大学, 2017(02)
- [9]蚕桑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2015年度工作总结[J]. 祁广军. 蚕学通讯, 2015(04)
- [10]桑尺蠖的综合防治措施[J]. 杨妙,李韬,黄凌. 广东蚕业,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