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颈心移植小鼠模型的制作

改进的颈心移植小鼠模型的制作

一、改进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鲍志野[1](2020)在《Toll样受体预处理增强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器官移植是解决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包括肝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等。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包括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排斥,供体不足等。解决免疫排斥的方法是给予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致感染以及肿瘤的发生,以及药物的副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的终极目标。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包括阻断共刺激信号通路,微嵌合的形成,调节性细胞的过继输入等。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中,Treg细胞占主导地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再生能力,是组织工程学的种子细胞,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缺血性疾病。同时MSC具有免疫调节作用,MSC细胞移植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骨髓移植,器官移植等领域。没有经过刺激的MSC的免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MSC通过与多种免疫调节细胞作用发挥作用,包括Treg细胞。为了增强MSC的免疫抑制作用,用TLR3或者TLR4的激动剂预处理的MSC已经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动物模型,比如自身免疫性脑炎(EAE)模型,以及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但是结果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我们决定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观察TLR3和TLR4激动剂预处理的MSC对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鉴于以往的文献研究,TLR4激动剂LPS预处理的MSC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我们为了获得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将TLR3的激动剂poly(I:C)和TLR4阻滞剂TAK242联用,观察是否两种药物的联用可以获得比单药应用起到更强的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实验:选取了小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一般选用3-6代的细胞,通过形态学,体表标记物的鉴定,以及成脂,成软骨,成骨三系分化来确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身份。一共分为以下组别:ADSC组,TLR3激动剂Poly(I:C)预处理的ADSC组,TLR4激动剂LPS预处理的ADSC组,TLR4阻滞剂TAK242预处理的ADSC组,以及Poly(I:C)联合TAK242预处理的ADSC组。通过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加入TLR激动剂/阻滞剂预处理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检测CD4+T细胞的增值,从而判断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通过不同的TLR激动剂/阻滞剂预处理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检测细胞内的FGL2,Cox-2,IL-10的mRNA以及培养液中FGL2,PGE2,IL-10的含量,进一步验证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分子。第二部分为体内实验,采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第一天经尾静脉注射第3-6代的通过TLR激动剂/阻滞剂预处理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期,术后第7天获取脾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应用HE染色分析获取的移植心脏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程度,来评估TLR激动剂/阻滞剂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1.研究对象:8~10周龄昆明小鼠、C57BL/6小鼠、BALB/c小鼠,体重20-25g,均为雄性,无特殊病原体(SPF)环境饲养,自由进食、饮水。昆明小鼠100只,C57BL/6小鼠225只,BALB/c小鼠75只,预实验同系异位心脏移植供、受体为昆明小鼠,共50对;预实验同系移植供、受体为C57BL/6小鼠,共50对;正式实验同种异系移植以BALB/c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共75对,另外50只C57BL/6小鼠用于提取ADSC。2.ADSC的提取和培养:根据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分离人MSC的标准,采取C57BL/6小鼠的腹股沟区的ADSC,应用DMEM培养基进行传代和培养,实验采用第3-6代的ADSC。3.ADSC的鉴定:通过形态学,体表标记物CD29,Sca-1,CD34,CD45的鉴定,以及成脂,成软骨,成骨三系分化来确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身份。4.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FITC抗小鼠CD29,FITC抗小鼠Sca-1,PE抗小鼠CD34,PE抗小鼠CD45,FITC抗小鼠CD4,Alexa Fluor 647抗小鼠Foxp3细胞表面以及细胞核内的表达,鉴定ADSC以及测定Treg细胞的比值。5.ADSC的预处理:短时程处理1个小时,三种试剂分别为TLR3的激动剂Poly(I:C)(10μg/mL),TLR4的激动剂LPS(500 ng/mL),以及TLR4的阻滞剂TAK242(1μM)。6.CD4+T细胞的提取:从C57BL/6小鼠的脾脏提取细胞,应用磁极获取CD4+T细胞,并用CFSE标记,作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效应细胞。7.混合淋巴细胞反应:BALB/c小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采用不同的组别预处理的ADSC干预5天,分别采用不同的浓度比例1:0.1,1:0.2,1:1,1:2(CD4+T细胞:ADS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的表达,反应CD4+T细胞的增值。8.PCR:检测不同预处理的ADSC内Fgl2,Cox-2,and IL-10的表达。9.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FGL2,PGE2,IL-10的水平。10.小鼠异位心脏移植:BALB/c小鼠的心脏移植到C57BL/6小鼠的腹腔。简单地说,就是供体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当恢复血供后,移植心脏恢复跳动。免疫耐受组为分别在术后第0,1,2,4,6,8,10,12,14,16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诱导耐受。术后第一天给受体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5×106个ADSC,于第7天取脾脏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获取心脏行HE染色。11.CD4+Foxp3+Treg细胞的测定:行CD4细胞表面染色,以及Foxp3细胞核内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reg细胞的比例。12.HE染色观察小鼠移植心脏急性细胞排斥反应:心脏移植术后第7天获取移植心脏,进行HE染色,并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的心脏活检的指南,进行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分级。结果:1.通过ADSC形态性,体表标记物的鉴定,以及三系分化鉴定,所提取和培养的细胞为ADSC。2.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随着ADSC浓度的增加,ADSC对CD4+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3.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Poly(I:C)预处理的ADSC对于CD4+T细胞抑制作用最强。4.通过PCR以及ELISA方法显示ADSC-poly(I:C)的免疫调节因子FGL2升高最明显。5.Poly(I:C)预处理的ADSC可以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寿命。6.Poly(I:C)预处理的ADSC可以增加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脾脏CD4+Foxp3+Treg的比例。7.HE染色提示ADSC-poly(I:C)处理组的移植心脏的急性细胞排斥反应最弱。结论:1.TLR3激动剂Poly(I:C)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以显着增强ADSC的免疫调节能力。2.TLR3激动剂Poly(I:C)联合应用TLR4的阻滞剂TAK242并不能进一步增强ADSC的免疫抑制作用。3.注射一次剂量的ADSC可以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寿命,但是无法达到耐受,需要进一步调整剂量,频次或者注射途径。4.TLR3激动剂Poly(I:C)可以上调FGL2的表达,FGL2可能是ADSC一个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宋少华,徐春扬,郭猛,刘芳,丁国善,王全兴,傅志仁[2](2018)在《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并改进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器官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支持。方法选取C57BL/6小鼠为同系移植供、受体和同种移植受体,BALB/c小鼠为同种移植供体。将供体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建立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受体准备、供体心脏摘取和修整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加以改良,观察改进后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其优势。结果预实验完成50对。正式实验同系间移植完成20对,成功17对,成功率为85.0%;同种间移植完成15对,成功13对,成功率为86.7%。模型总成功率为85.7%(30/35)。受体血管吻合前准备时间平均为(11.2±2.5)min,供体心脏摘取和修整时间平均为(13.6±3.3)min,供、受体血管吻合时间平均为(21.7±3.5)min。结论改进的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具有简便、成功率高等优点,为进一步移植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魏嘉[3](2018)在《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文中认为心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心脏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和供心冷保存时限较短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心脏移植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心脏移植过程中,供心必然经历缺血缺氧-再灌注重新获氧这一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IRI是供心术后急、慢性功能不全甚至功能衰竭,致使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目前临床通常使用冷保存液灌注和保存离体供心,然而,在此低温条件下的心肌代谢并未停止,有害代谢产物的积聚最终会在再灌注阶段引起供心损伤。目前该法的心肌有效保存时限仅有46 h,进一步加剧了待移植患者与供心不足的矛盾。由此可见,研制可减轻IRI和延长供心冷保存时限的冷保存液,是心脏移植的重要技术关键和研究热点。IRI诱导多条信号通路的激活并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坏死最终引起器官损伤,业已证明:细胞凋亡、补体激活和炎症皆为参与IRI的经典关键通路。研究发现将针对上述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化学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加入器官保存液,可有效抑制IRI所致的器官损伤,然而,这些研究仅局限于小动物模型,很难客观模拟人类疾患过程。猪在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与人类极为相似,是学术界公认的最适合模拟人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模型动物。有鉴于此,我们以小型猪为实验动物,根据RNA干扰理论,研制可减轻IRI和延长有效保存时限的含siRNA心肌保存液。在siRNA体内给药中,转染效率一直是个技术难点。小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裸siRNA分子加入保存液可有效减少IRI,但大剂量siRNA给药策略不适用于大动物或人医临床。而转染试剂(Transfection reagent,TR)广泛应用于siRNA的体内和体外转染中,可减少siRNA使用剂量,较适合临床给药。为此,我们选取IRI相关的4个基因:Complement component 3(C3)(补体激活)、Nuclear Factor kappa B-p65(p65)(炎症)、Caspase 8和Caspase 3(细胞凋亡),设计并合成siRNA,用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筛选出抑制效率最强的4对siRNA。再将不同剂量化学修饰的siRNA-TR混合物或单纯siRNA加入常规心脏保存液Celsior液中,灌注并冷保存离体猪心。研究发现含低剂量siRNA-TR的保存液(4 OD siRNA-TR)在抑制4个目的基因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作用上均优于只含有高剂量单纯siRNA的保存液(16 OD siRNA)。为减少和降低供心离体冷保存和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我们研究发现含siRNA-TR的保存液可减少冷保存供心的凋亡细胞,但其对再灌注复跳心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设计和构建了大动物供心保存评价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通过灌注温血灌流液可使各类大动物供心在离体情况下跳动,再与心脏原位移植模型结合,构成供心体内外各项主要生物学参数综合评价平台。保存后供心在连接于离体心灌流系统或原位移植到受体时,经监测复跳过程中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生存率、组织结构改变、心肌坏死、氧化应激、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生物学参数,可全面客观评判不同保存方式保存后的供心质量,为大动物心功能监测和人医心血管疾病临床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平台。为检验含siRNA-TR的保存液对再灌注猪心的保护效果,使用500 ml含2、4、6 OD siRNA(siRNA组)或4 OD scramble siRNA(阴性对照组,Ctrl)与TR混合物的Celsior液,以及500 ml单纯Celsior液(常规保存组,CEL),灌注并冷保存离体猪心12 h后再将供心连接于体外灌流系统,温血灌注供心以左心做功模式跳动3 h。结果发现:siRNA组供心做功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好于对照组CEL和Ctrl;做功结束后,其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低;组织结构改变轻微;血浆中的心肌酶学标志物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低;心肌组织中促炎因子和4个靶蛋白表达下调;组织中TLR-7及其配体MyD88水平未见升高。3个siRNA组之间相比,4 OD组综合效果最好,与冷保存未复跳猪心试验结果一致。从而提示siRNA保存液具有保护心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心肌正常组织结构、减轻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控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基于离体心试验结果,为证实4 OD-TR的siRNA保存液在原位移植中同样具有较好心肌保护效力,我们将6只成年雄性小型猪供心分为2组,常规保存组供心冷保存6 h,而灌注siRNA-TR保存液的供心冷保存时间延长到12 h。冷保存结束后全部原位移植到受体胸腔并开放主动脉使其复跳做功3 h,期间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所有供心冷停跳后、检测与离体心复跳心相同的指标。结果发现,与常规冷保存6 h的供心相比,延长保存时间到12 h的供心在凋亡水平、组织结构变化、心肌坏死、炎症反应和先天免疫激活等方面都有所减轻,心功能参数良好。在延长一倍时间的基础上,仍具有比常规临床保存供心更好的质量参数。本研究证明:通过含抑制炎症和凋亡途径的siRNA心肌保存液冷保存猪供心,能有效提高供心质量和延长保存时限,为深入研发临床新型供心保存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曹健斌,龚勇泉,韦成信,李富骊,罗鹏[4](2017)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如何建立稳定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雄性C57小鼠,周龄约68周,体质量1924 g,随机分成供体和受体,每组20只。供体心脏升主动脉与受体右侧颈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心脏肺动脉与受体右侧颈外静脉对端吻合,建立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结果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冷缺血时间(15±5)min,热缺血时间(23±6)min,手术时间(55±15)min,术后移植心脏存活达到30 d以上,术后1个月移植心脏病理检查和正常心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可靠,通过直视和触诊可以方便监测供体心脏的存活,有利于开展移植方面的基础研究。

李亚光[5](2017)在《来氟米特延长大鼠—小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物生存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异种移植是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在解决了超急性排斥反应之后,目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及细胞性排斥反应(CMR)的发生成为了异种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最大免疫学障碍。因此,建立具有典型AVR及CMR表现的小动物异种移植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LEF)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首次运用套管法建立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2.比较以BALB/c及以C57BL/6小鼠为受体的两种模型的典型免疫排斥机制3.探究来氟米特对以上两种模型中典型免疫排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首先运用套管法建立Lewis大鼠——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并进行初步评估,要点如下:(1)供体大鼠最佳体重范围18—25g,个例不可超过30g。(2)供心在升主动脉根部,常见有一上行并汇入左上腔静脉的细小分支,在分离时需将其电凝或结扎,以免术后难止性出血。(3)供心大鼠升主动脉内膜脆弱,且与血管其它层结合疏松易损伤,故全身肝素化时选择从供体胸主动脉以免损伤动脉内膜。稳定建模后,将BALB/c及C57BL/6两种受体的小鼠各分成三组:其中,阳性对照组单纯移植而不用药物处理,来氟米特处理组用LEF 30mg/kg/d腹腔注射干预。两受体分别在阳性组供心完全排斥当天取样,做移植物病理分析,并使用流式细胞数术对受体血清抗体,T细胞、B细胞及Tfh细胞进行分析。结果:稳定期建模发现,Lewis——BALB/c移植组平均生存期为4.3±0.8天(n=6),LEF给药组生存期最长可达15天,而Lewis——C57BL/6移植组平均生存期为11.7±2.4天(n=6),LEF给药组生存期最长可达25天。HE分析发现,Lewis——BALB/c阳性对照组供心表现为典型AVR表现,Lewis——C57BL/6阳性对照组供心表现为AVR+CMR混合型表现。两组相应的用药处理组AVR表现大大减轻。BALB/c为受体移植组移植后第4天,B6为受体移植组移植后第9天取样FCS分析发现,BALB/c组阳性组血清IgG1、IgG2a、IgM水平相比于空白组及给药组明显上升,给药组及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使用套管法可以成功建立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BALB/c受体中移植物表现出典型AVR排斥反应,而C57BL/6受体中移植物表现为AVR+CMR混合型排斥反应。2.来氟米特主要通过抑制AVR显着延长异种移植物生存期,该作用主要与抑制模型受体血清中IgG1、IgG2a和IgM的水平有关。

何莹,宫念樵[6](2016)在《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是研究移植免疫学常用的实验模型和重要手段[1-5]。从1964年Abbott等[6]首次成功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开始,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方法,其中以小鼠和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最为常用,颈部和腹部为主要移植部位。本文就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将来建立更加稳定的移植动物模型,更好地研究移植免疫学提供基础。

陈心足,Shi-jun Wang,Cheng Zhou,胡建昆[7](2015)在《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文中指出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技术复杂的小动物显微手术。对于初学者必须经历一个学习曲线过程。学习曲线包括三个阶段:(1)熟悉供体和受体小鼠的局部解剖;(2)掌握供体小鼠心脏采集和受体小鼠腹腔大血管的准备;(3)掌握大血管的吻合技术。学习曲线的瓶颈在于大血管的吻合技术。学习曲线中的渐进要点是"认识、熟悉、准备、提速"。

杜蓥凎[8](2015)在《常山酮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构建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Wistar-SD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麻醉固定大鼠后,受体大鼠做颈部切口,摘除一侧颌下腺,并分离同侧颈动脉与颈外静脉,分别套管翻转血管,供体大鼠全身肝素化后结扎供心除主动脉与肺动脉以外的其他血管,取下心脏后采用套管法分别连接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实验分组:同系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未治疗组分别以Wistar大鼠为供体,以SD大鼠为受体。结果:预试验25对,成功完成心脏移植16例,成功率约为64%,未使用抗排斥药物情况下,供心最长持续搏动8d。正式实验中,共使用动物85对,成功制作心脏移植模型77例,手术成功率约为90.6%,平均手术时间103.0+5.0 mmin。术后大鼠苏醒快,供心搏动有力,病理切片检查显示未治疗组排斥反应严重,而同系对照组仅有轻微炎症反应。结论:通过改良的自制套管,成功构建了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该方法制作模型成功率高,且无需使用显微放大设备,适合推广。第二部分常山酮对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排斥反应初步研究目的:探索常山酮经口给药大鼠的耐受剂量,并初步研究其与IL-17表达分泌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均为Wistar大鼠,受体均为SD大鼠,分为4组,每组3对。未治疗组:术前1d至术后5d,给予与治疗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常山酮低剂量组:术前1d至术后5d,给予常山酮10mg/kg经口灌胃;常山酮中剂量组:术前1d至术后5d,给予常山酮20mg/kg经口灌胃;常山酮高剂量组:术前1天至术后5天,给予常山酮30mg/kg经口灌胃。并观察术后供心搏动情况以及受体大鼠的大体情况,于移植术后第5天将各组大鼠处死后,切取供心,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IL-1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受体大鼠反应灵敏,供心搏动正常。第5天时,未治疗组供心暗红发黑,常山酮低中剂量治疗,供心外观鲜红,仅有少量坏死灶,高剂量组则有两例大鼠死亡。实时定量PCR检测提示中剂量组对供心IL-17mRNA表达抑制效果最佳,与低剂量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山酮具有抗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实验中20mg/kg的剂量,大鼠可以耐受且较其他组对IL-17的抑制效果更佳。高剂量的常山酮(30mg/kg),严重抑制大鼠的正常生理活动,易导致其死亡。第三部分常山酮与FK506作用于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对比研究目的:将常山酮与FK506分别作用于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研究常山酮对急性排斥反应中辅助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同系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其余各组,供体均为Wistar大鼠,受体均为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7对。未治疗组:术后不进行任何免疫抑制治疗。HF治疗组:术前1天至术后7天,20mg/kg经口灌胃。FK506治疗组:术后当天至术后7天,给予1mg/kg,经口灌胃。HF+FK506联合治疗组:给予HF治疗,其方案为:术前1天至术后7天,同时给予FK506治疗,其方案为:术后当天至术后7天,给予1mg/kg,两者均经口灌胃。于移植后第3、5、7天每组各处死5只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切取移植心,进行病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开腹后经由下腔静脉取血5m1左右,离心后留取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SD-SD大鼠同系移植,其供心内IL-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始终低表达,未治疗组中则相反。常山酮及FK506治疗均表现出了对IL-17的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常山酮对RORyt的作用尤为明显,同时能一定程度抑制THl相关细胞因子IFN-y的表达,且能明显抑制TGF-β的表达,但对于TH2相关因子IL-4的作用不及FK506。结论:HF治疗能显着降低IL-17以及转录因子RORyt的表达,对于后者的抑制作用强于FK506。 HF对于TH1/TH2/Treg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不及FK506,但病理表现上两者的差距不大。我们认为TH17在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起主导作用,HF能有效抑制这一时期的排斥反应,而其中RORyt可能为HF作用的重要靶点。

张金敏,张松林,魏蕾[9](2014)在《Tail-Cuff技术改良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Tail-cuff技术(带尾套管法)改良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效果。方法以SD大鼠和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应用22 G和20 G静脉内导管制作成带有尾巴的动脉或静脉套管(Tail-cuff),在准备受体血管时,Tail-cuff通过右颈外静脉或右颈总动脉近心端后,用显微血管夹一起固定其近心端和Tail-cuff管的尾巴,翻转血管并固定后分别与供体心脏的肺动脉主干和升主动脉连接固定。结果实验总操作时间为(40.2±6.8)min,血管翻转和与供心连接时间分别为(3.8±1.1)min和(2.7±1.3)min,模型建立成功率为100%(44/44)。结论应用Tail-cuff技术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时间短、成功率高。

张向辉,刘晓萍,宋丽绅,丁志威[10](2014)在《介绍一种改良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方法》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袖套"法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建模的技术改进。方法选择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供体鼠、受体鼠各50只。采用改良"袖套"法血管吻合术(Cuff技术)进行50次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结果改良方法使供心术中缺血时间<15 min,21 d存活率达到98%。结论改良后的模型简单实用,便于单人操作,提高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值得推广。

二、改进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Toll样受体预处理增强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TLR3激动剂预处理的ADSC通过FGL2调节CD4+T细胞的免疫功能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对象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2.2.2 ADSC细胞悬液的解冻和复苏技术
        2.2.3 小鼠脂肪干细胞的鉴定-细胞表面分子的染色
        2.2.4 C57BL/6小鼠CD4+T细胞的提取
        2.2.5 C57BL/6小鼠CD4+T细胞进行CD4表面分子检测,以及CFSE染色
        2.2.6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2.2.7 流式细胞仪上机和关机
        2.2.8 TAKARA二步法RT-PCR
        2.2.9 FGL2,PGE,IL-10的ELISA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ADSC体表标记物的鉴定,符合ADSC
        3.1.1 ADSC的形态学鉴定
        3.1.2 ADSC的体表标记物鉴定
        3.2 随着ADSC浓度的增加,ADSC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
        3.3 Poly(I:C)预处理的ADSC对于CD4~+T细胞有最强的抑制作用
        3.4 ADSC-poly(I:C)的免疫调节因子FGL2升高最明显
        3.4.1 PCR提示ADSC-poly(I:C)的Fgl2 mRNA升高
        3.4.2 ELISA提示ADSC-poly(I:C)培养液中的FGL2 分子的表达升高.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TLR3 激动剂预处理的ADSC对小鼠心脏移植的生存期的改善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对象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2.2.2 尾静脉注射
        2.2.3 细胞表面因子CD4的染色
        2.2.4 Th1,Th2,Th17细胞内染色(1h)
        2.2.5 CD4~+CD25~+Foxp3~+Treg细胞染色
        2.2.6 流式细胞术
        2.2.7 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的HE染色(Solarbio HE protocol)
        2.2.8 FGL2,Treg细胞Foxp3,巨噬细胞CD206 免疫组化(迈新SP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poly(I:C)预处理的ADSC可以延长小鼠移植心脏的寿命
        3.2 Poly(I:C)预处理的ADSC可以增加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脾脏CD4+Foxp3+Treg的比例
        3.3 HE染色提示ADSC-Poly(I:C)处理组急性排斥反应最弱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器械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准备
        1.3.2 受体心脏植入前准备
        1.3.3 供体心脏的摘取
        1.3.4 供体心脏的修整
        1.3.5 血管吻合及血流开放
    1.4 术后监测及排斥判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预实验
    2.2 移植结果
    2.3 病理检测
3 讨论
    3.1 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3.1.1 操作流程
        3.1.2 手术麻醉
        3.1.3 受体准备
        3.1.4 供体心脏获取
        3.1.5 血流阻断
        3.1.6 血管吻合
    3.2 注意事项

(3)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
    1.2 供心保存方法
        1.2.1 单纯低温保存
        1.2.2 连续灌注保存
        1.2.3 间断灌注保存
        1.2.4 高压混合气体干燥保存
    1.3 RNA干扰与器官IRI
        1.3.1 RNAi的机理
        1.3.2 介导基因沉默效应的其他手段
        1.3.3 介导RNAi的方法
        1.3.4 RNAi疗法面临的挑战
        1.3.5 RNAi在不同器官抗IRI的应用
        1.3.6 siRNA疗法在IRI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中的难点
    1.4 哺乳动物心脏模型
        1.4.1 离体心脏模型
        1.4.2 心脏移植模型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靶基因SIRNA序列的设计及效果验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2.3 主要软件
        2.2.4 siRNA的设计与合成
        2.2.5 溶液配制
        2.2.6 细胞培养
        2.2.7 细胞转染
        2.2.8 总RNA提取及反转录
        2.2.9 Real Time qPCR
        2.2.10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Real Time qPCR结果
        2.3.2 siRNA序列筛选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IRNA心肌保存液的研制及其对冷保存猪心的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耗材
        3.2.2 主要仪器
        3.2.3 主要软件
        3.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3.2.5 溶液配制
        3.2.6 动物麻醉及手术
        3.2.7 蛋白提取及浓度测定
        3.2.8 Western Blot
        3.2.9 石蜡切片制作
        3.2.10 TUNEL
        3.2.11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含TR的 siRNA保存液对冷保存供心靶基因的抑制效率
        3.3.2 含TR的 siRNA保存液对冷保存供心细胞凋亡的作用
        3.3.3 含TR保存液中siRNA最佳剂量的探索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动物供心保存评价体系的建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耗材
        4.2.2 主要仪器
        4.2.3 主要软件
        4.2.4 评价平台—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
        4.2.5 评价平台—心脏原位移植模型
        4.2.6 评价指标—左心室血流动力学
        4.2.7 评价指标—心肌生存率
        4.2.8 评价指标—心肌组织结构改变
        4.2.9 评价指标—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
        4.2.10 评价指标—先天免疫激活和炎症水平
    4.3 结果和讨论
        4.3.1 评价平台—大动物离体心灌流系统
        4.3.2 评价平台—心脏原位移植模型
        4.3.3 评价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RNA心肌保存液对离体复跳猪心的作用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耗材
        5.2.2 主要仪器
        5.2.3 主要软件
        5.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5.2.5 溶液配制
        5.2.6 动物麻醉及供心获取
        5.2.7 离体供心的再灌注复跳
        5.2.8 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5.2.9 蛋白提取
        5.2.10 Western Blot
        5.2.11 石蜡切片制作
        5.2.12 TUNEL
        5.2.13 HE染色
        5.2.14 血流动力学监测
        5.2.15 统计学方法
    5.3 结果
        5.3.1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5.3.2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组织生存率的作用
        5.3.3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的影响
        5.3.4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生化指标的影响
        5.3.5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先天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5.3.6 siRNA保存液对离体复跳心靶基因的抑制效果
    5.4 讨论
        5.4.1 siRNA保存液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5.4.2 siRNA保存液抗凋亡效果显着
        5.4.3 siRNA保存液减轻了心肌结构改变
        5.4.4 siRNA保存液减少了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
        5.4.5 siRNA保存液的安全性和抗炎作用
        5.4.6 离体灌流猪工作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IRNA心肌保存液对原位移植猪心的作用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耗材
        6.2.2 主要仪器
        6.2.3 主要软件
        6.2.4 试验动物及分组
        6.2.5 溶液配制
        6.2.6 动物麻醉及供心获取
        6.2.7 原位心脏移植
        6.2.8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样品采集
        6.2.9 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生化指标检测
        6.2.10 蛋白提取
        6.2.11 Western Blot
        6.2.12 石蜡切片制作及HE染色
        6.2.13 TUNEL
        6.2.14 统计学方法
    6.3 结果
        6.3.1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3.2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组织生存率的作用
        6.3.3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心肌组织结构改变的作用
        6.3.4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生化指标的影响
        6.3.5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先天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6.3.6 siRNA保存液对移植心靶基因的抑制效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来氟米特延长大鼠—小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物生存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器官移植概述
        1.1.1 器官移植简史
        1.1.2 器官供体短缺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1.2 异种移植
        1.2.1 异种移植发展简史
        1.2.2 异种移植供体的选择
        1.2.3 异种移植的基础研究及使用模型
        1.2.4 啮齿动物异种心脏移植模型及免疫排斥反应
        1.2.5 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优势及制作方法概述
    1.3 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及常用免疫抑制剂
        1.3.1 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可能机制
        1.3.2 异种移植免疫调节策略
        1.3.3 异种移植常见免疫抑制剂及作用机制
    1.4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内容、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及手术器械
        2.1.3 实验试剂
    2.2 研究方法
        2.2.1 大鼠—小鼠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2.2.2 组织学实验
        2.2.3 细胞免疫学实验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一部分 大鼠——小鼠异种颈部心脏移植套管法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排斥机制初探究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大鼠—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套管法模型制作高重复率的关键
        3.1.1 模型制作的关键点
        3.1.2 模型高重复率与供受体鼠体重差的关系
        3.2 大鼠——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套管法模型的免疫排斥机制探究
        3.2.1 大鼠—小鼠异种心脏移植物生存期分析
        3.2.2 大鼠—小鼠异种心脏移植物病理学分析
        3.2.3 大鼠—小鼠异种心脏移植受体T细胞总群及B细胞总群变化情况
        3.2.4 大鼠—小鼠异种心脏移植受体Tfh细胞的变化情况
        3.2.5 大鼠—小鼠异种心脏移植受体血清抗体的变化情况
        3.3 本部分结果小结
第二部分 来氟米特对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模型移植物生存期的影响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来氟米特对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作用研究
        4.1.1 来氟米特对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物生存期的影响
        4.1.2 来氟米特对小鼠为受体的异种心脏移植物病理学特征影响
        4.1.3 来氟米特对小鼠受体的T细胞总群及B细胞总群的影响
        4.1.4 来氟米特对小鼠受体血清抗体的影响
        4.1.5 来氟米特减轻移植物内特异性抗体的浸润程度
        4.2 本部分结果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待发表论文
致谢

(7)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论文提纲范文)

1学习曲线
    1.1供体和受体小鼠的局部解剖
    1.3大血管的吻合技术
2手术程序
    2.1供体
    2.2受体
3讨论

(8)常山酮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第一部分: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构建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器材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3 构建动物模型实验结果
        3.1 手术结果
        3.2 大体观察
        3.3 供体心脏存活时间的观察
        3.4 供心的病理学观察
    4 讨论
第二部分 常山酮对大鼠心脏移植模型排斥反应初步研究
    5 材料和方法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及步骤
    6 实验结果
        6.1 受体大鼠大体观察
        6.2 实时定量PCR分析各组移植心脏IL-17mRNA表达水平
    7 讨论
第三部分 常山酮与FK506作用于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对比研究
    8 材料与方法
        8.1 实验用品及动物
        8.2 方法及步骤
    9 实验结果
        9.1 受体SD大鼠移植手术后大体观察结果
        9.2 供体心脏移植术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9.3 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结果
        9.4 Western blot检测供心IL-17蛋白的表达
        9.5 ELISA检测受体大鼠血清中IL-17的表达
    10 讨论
    11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Tail-Cuff技术改良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介绍一种改良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受体准备
        1.2.2 供心制备
        1.2.3 心脏移植
        1.2.4 术后处理与观察
2 结果
3 讨论

四、改进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Toll样受体预处理增强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 鲍志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2]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J]. 宋少华,徐春扬,郭猛,刘芳,丁国善,王全兴,傅志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03)
  • [3]猪心脏移植供心冷保存的研究及评价体系的建立[D]. 魏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4]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J]. 曹健斌,龚勇泉,韦成信,李富骊,罗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11)
  • [5]来氟米特延长大鼠—小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物生存期的研究[D]. 李亚光. 厦门大学, 2017(07)
  • [6]心脏移植动物模型的构建[J]. 何莹,宫念樵.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6(02)
  • [7]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J]. 陈心足,Shi-jun Wang,Cheng Zhou,胡建昆.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09)
  • [8]常山酮对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杜蓥凎. 武汉大学, 2015(10)
  • [9]Tail-Cuff技术改良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效果观察[J]. 张金敏,张松林,魏蕾. 山东医药, 2014(28)
  • [10]介绍一种改良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建立方法[J]. 张向辉,刘晓萍,宋丽绅,丁志威. 山东医药, 2014(21)

标签:;  ;  ;  

改进的颈心移植小鼠模型的制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