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邓潞[1](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层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A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久军[2](2021)在《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层次与普通高中教育并列,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居于中等层次,肩负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中等职业教育在为国家培养中等应用型专业和技术人才、传承技能技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教育体系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招生规模、社会地位和产教关系几经起伏,当前在理论认识和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育功能被异化、教育行为失据和社会认同低等价值问题。此类问题产生、变化和发展是主体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认识、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归根结底由主体价值取向偏差造成。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部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人才供给需求等外部动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本文试图厘清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究偏差形成的原因和制约价值取向的文化根源,探索实现人的尊严和中等职业教育尊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主体基于需要在其秉持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判断、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价值取向根植于文化,以价值观的形式沉淀于文化内核之中,在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中不断吸收新的文化和价值要素引导人的需求,形成影响人的价值认识、判断、选择和行动的力量。本研究将文化分析方法和价值理论相结合,以“观念、价值、行动和制度”文化分层结构与主体的“价值观、需要和行动”价值取向结构为基础,建立文化视野下基于“主体视角、价值观剖析、需要分析和行动探究”四个路径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分析框架。文化视野从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维度对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展开分析。现实的维度是文化历程的横截面以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为分析对象,历史的维度在文化历程的变迁过程以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的文化源头为分析对象。现实的维度立足社会和个人两大主体采用文本分析和调查问卷方法,以政策文本和统计数据为载体探究社会主体“工具性”和“功利性”取向的价值观基础和教育行动方式,通过学生使命感、职业认同度和职业态度与家庭社会地位、经济和文化资本相关性分析“工具性”和“功利性”取向对个体的影响。在对社会和个人主体价值取向的深度刻画与分析基础上,从主体和价值定位两个维度提取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人的主体性缺失”“经济主导”等价值取向失衡。历史的维度从人学观、社会职业结构和古代职业教育地位三个方面整理、分析和解读相关的学说、政策和实践透视“功利性”和“工具性”取向形成的文化源头。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从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表象、问题到根源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与社会、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关系问题是造成价值取向失衡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都聚焦于人与教育的尊严。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辩证统一,基于身份的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是尊严实现的标志。中等职业教育与人的尊严互为表里,以人的主体性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性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独特性,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表现为职业能力要素的引入,基于职业预期在知识学习、技能传承、情感发展和道德生成过程中形成自尊和获得尊重。中等职业教育的自尊源于教育本真价值的实现,尊重立足于价值地位的独立,关键在于处理好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基于上述思路,本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基础。本部分在人学、教育学、价值学和文化学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认识和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现实表现。本部分基于主体视角,一是依托政策文本结合统计数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功利性”和“工具性”价值取向的表现进行梳理;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人价值取向的综合影响。第三部分,问题呈现。从在社会与个人价值取向表象中提炼总结出因主体与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定位偏差造成的价值取向失衡。第四部分,文化根源。基于人、社会和教育的关系,从人性观、职业观和古代职业教育定位三个维度还原职业教育产生、发展和变迁过程中“人的真实地位”的文化原型,探究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的文化之源。第五部分,尊严实现。本部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探讨人的尊严和中等职业教育尊严的辩证统一关系,探索基于尊严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郑曼青[3](2021)在《乡镇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 ——以汕头市潮阳区C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赖蓓蓓[4](2021)在《基于绩效管理的江西省中职班主任职业胜任力研究》文中提出
兰啸宇[5](2021)在《南京市职业学校篮球运动发展阻力探究 ——基于篮球项目文化视角》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中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中国制造”风靡全世界,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现象与热门话题,支撑“中国制造”横空出世的行业有很多,其中不乏有我国逐步完善起来的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是支撑“中国制造”横空出世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职业教育也日新月异,南京市职业学校在学校教育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在篮球项目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更是取得令人瞩目成绩。但从项目文化的视角透视南京市职业学校的篮球运动,发现篮球项目发展存在着特定的阻力与困境。因此,本研究从篮球项目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和聚焦南京市职业学校篮球项目文化发展中的阻力,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现场观摩、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职业学校篮球运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其发展阻力产生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项目文化的精神层面看,南京市职业学校校园篮球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式结构,处于最底层基座的职校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好及参与篮球运动高效认知水平很高;处于中间一层的体育教师对于在本校开展篮球运动持积极态度;但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职业学校校领导对于是否开展篮球运动在支持与不支持态度各半。因而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成为制约职业学校篮球项目文化发展的主要阻力。2、从项目文化的制度层面看,南京市各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均有篮球的内容,但总体上安排力度稍显不足;学校在课余体育活动方面,受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未能突出篮球项目优势地位;在校园篮球竞赛环节,缺乏较为固定的校园篮球赛事安排。因此,篮球在日常体育教学课时上安排不足、缺乏相对稳定的职业学校校园篮球赛事也是影响篮球项目文化的一个重要阻力因素。3、从项目文化物质层面看,近年来由于南京市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提升,导致各学校室外篮球场和室内篮球馆等专门性篮球场馆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篮球活动方面的个人投入越来越大;教师的篮球教学与篮球竞技训练等基本业务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能适应南京市职业学校日益增长的篮球教学与竞赛需要的现状;因此,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与篮球竞技训练技能储备已与快速发展的职业学校学生需求不匹配,成为物质层面阻力之一。
肖婷[6](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
贺浩刚[7](2021)在《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宁市H中职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李梦雅[8](2021)在《“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中职学校发展困境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坚持“就业导向”的办学方向,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出发,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职教高考”、高职扩招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家长和学生的升学热情被点燃,为了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以“升学”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培养。本文将Y职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它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理清发展脉络,它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演变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因此,结合相关政策把它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然后以“职教高考”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职教高考”对Y职中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教学、学生的影响。结合Y职中的发展现状,研究Y职中在“就业导向”与“升学导向”博弈下课程设置与课时、专业以及录取方式、教师与学校、“职教特色”与“升学率”之间的发展困境,最后,为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境,建议Y职中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坚持“职教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二是正确释放“职教高考”信息,积极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三是深化合作办学,构建“横纵联合”的职教发展立交桥;四是实施考核评价改革,提高教师能力。
李吉霞[9](2021)在《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内进行知识、技能的教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而课余时间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健康、科学的课余时间管理对中职生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非常薄弱,目前国内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管理问题的研究非常少。鉴于此上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样本学校的现场调查,找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可行的建议。本文以四川省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做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之前研究者对于课余时间管理的研究成果,编制了“中职在校生课余时间管理调查问卷”、“毕业生课余时间管理的回访问卷”、“中职教师调查问卷”和“中职家长调查问卷”4种问卷,在进行信度、效度检测基础上,对三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173名在籍中职生、355名毕业生、111名中职教师和94名中职生家长进行了调查。为了使调查结果更为准确,对中职学校在校的辅导员、任课教师和毕业生单位直接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此为依据,针对学生本人、家庭和学校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基于调研结果,得出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存在如下问题:缺乏课余时间管理的科学方法,课余时间管理计划性差,计划执行力差;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碎片时间利用效率低,上网时间过长,体育锻炼时间过少;中职学生普遍没有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造成课余活动与个人发展结合性不高;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够。分析原因如下:中职学生自身素质偏弱,缺乏积极向上的入学动机,学习和生活习惯普遍较差,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处理干扰的能力较弱,受周围氛围影响大;中职学生家长不重视课余时间、言传身教不利于学生课余时间管理;中职学校的入学教育缺乏针对性、职业生涯课的设置学期和课时量分布不合理、班级辅导员未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任课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缺乏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中职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时间管理的科学方法、做好课余时间目标管理、做好课余时间的效率管理,提高执行力、建立课余时间健康管理意识;中职学生家庭应该发挥家庭的养成作用、调动家庭的积极教育干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加强任课教师对中职生的正确引导。
郑晓[10](2021)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青岛市X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价值取向危机 |
(二)源于价值取向危机的尊严缺失 |
(三)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持 |
(四)文化学与价值论的结合提供了研究方法论 |
二、文献综述 |
(一)价值取向研究 |
(二)教育价值取向 |
(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
(四)已有研究评述 |
三、核心概念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价值取向 |
(三)文化分析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与思路 |
(二)研究方法论 |
(三)具体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理论视野 |
一、探究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
(一)价值学理论 |
(二)职业教育的人学视角 |
(三)职业社会学理论 |
(四)文化分析 |
二、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 |
(一)价值取向研究的切入点 |
(二)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 |
第二章 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
一、社会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 |
(一) “工具人”:中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取向 |
(二) “经济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功利性取向 |
二、个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 |
(一)从职业价值观分析学生对职业教育价值认可度 |
(二)从生源结构分析家庭职业教育选择的价值基础 |
第三章 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失衡的追问 |
一、价值主体定位的偏差 |
(一)社会与个人的冲突 |
(二)人的主体性缺失 |
二、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定位的偏差 |
(一)中等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
(二)价值的偏离与冲突 |
第四章 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失衡的文化根源探究 |
一、人学观与技术观的冲突 |
(一)从“身、心”关系中探究传统人学思想 |
(二)对技术的误解与排斥 |
二、根深蒂固的职业等级结构 |
(一)职业认知的变化 |
(二)职业地位的变迁 |
三、职业教育变迁中的价值选择 |
(一)职业教育属性的厘定 |
(二)职业教育价值的固化 |
第五章 基于尊严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展望 |
一、何为基于尊严的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 |
(一)尊严的内涵 |
(二)尊严的实现 |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尊严何以实现 |
(一)尊严实现的核心因素 |
(二)尊严实现的内部要素 |
(三)尊严实现的外部条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南京市职业学校篮球运动发展阻力探究 ——基于篮球项目文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咨询法 |
2.2.4 现场观摩法 |
2.2.5 访谈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物质层面 |
3.1.1 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 |
3.1.2 教师的教学技能储备 |
3.1.3 学校在篮球训练竞赛的投入 |
3.1.4 学生个人在篮球运动上的投入 |
3.2 制度层面 |
3.2.1 课程计划及实施 |
3.2.2 课外活动安排中篮球项目情况 |
3.2.3 校内外篮球竞赛安排与实施 |
3.3 精神层面 |
3.3.1 职业学校校领导层对开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性判断 |
3.3.2 职业学校校领导层对本校开展篮球运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价值断 |
3.3.3 教师对本职业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的重要性评估 |
3.3.4 职业学校学生对开展篮球运动重要性及功效的认识 |
3.3.5 南京市职业学校开展篮球项目的课程目标 |
3.4 南京市职业学校篮球发展的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中职学校发展困境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缘起 |
1.1.1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面临挑战 |
1.1.2 以升学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势头突出 |
1.1.3 两种导向下中职学校发展困境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已有研究述评 |
1.5 概念界定 |
1.5.1 “就业导向” |
1.5.2 “升学导向” |
1.5.3 中等职业学校 |
1.5.4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
1.5.5 发展困境 |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7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7.1 .组织转型发展理论 |
1.7.2 三重螺旋理论 |
1.7.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 基于政策变迁的Y职中的发展历程 |
2.1 起步萌芽阶段(1982-1993) |
2.2 政府主导、联合办学阶段(1994-1999) |
2.3 曲折中发展阶段(2000-2011) |
2.4 托管转型阶段(2012-2021) |
3 “职教高考”对Y职中的影响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发放 |
3.1.2 学生、教师访谈的实施 |
3.2 .中职学生对“职教高考”的认识 |
3.2.1 中职学生获取“职教高考”信息的主要途径 |
3.2.2 .中职学生对“职教高考”的认知 |
3.3 “职教高考”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
3.3.1 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
3.3.2 对班级设置的影响 |
3.3.3 对学校质量监测的影响 |
3.4 “职教高考”对教师的影响 |
3.4.1 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
3.4.2 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
3.5 “职教高考”对教学的影响 |
3.5.1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
3.5.2 对考核评价的影响 |
3.6 “职教高考”对学生的影响 |
3.6.1 对学生主体参与动机的影响 |
3.6.2 对学生参与技能比赛动机的影响 |
3.6.3 对学生文化学习动机的影响 |
3.6.4 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
3.7 “职教高考”影响下中职学校发展的隐忧 |
4 “就业导向”与“升学导向”的博弈 |
4.1 课程设置以及课时的博弈 |
4.2 专业以及录取方式的博弈 |
4.3 教师和学校的博弈 |
4.4 “职教特色”与“升学率”的博弈 |
5 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
5.1 坚持“职教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 |
5.2 正确释放“职教高考”信息,积极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
5.3 深化合作办学,构建“横纵联合”的职教发展立交桥 |
5.4 实施考核评价改革,提高教师能力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时间管理是个人发展的前提 |
1.1.2 课余时间管理对中职教育意义重大 |
1.1.3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中职生 |
1.4.2 课余时间 |
1.4.3 时间管理 |
1.5 文献综述 |
1.5.1 对时间的认识 |
1.5.2 国、内外对时间管理的研究 |
1.5.3 关于课余时间管理的应用研究 |
1.5.4 关于中职生特点研究 |
1.5.5 研究评述 |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设计 |
2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全面发展要求下,时间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
2.2 终身教育理念下,时间管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
2.3 掌握时间管理技能和策略,改善学生时间管理行为 |
3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调查方案的设计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对象分析 |
3.1.3 调查工具分析 |
3.2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调查结果 |
3.2.1 中职生的课余时间量占有总体情况 |
3.2.2 中职生课余时间利用现状总体情况 |
3.2.3 中职生课余生活安排情况 |
3.2.4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情况 |
3.2.5 中职学生、家长及教师对课余时间重要性认识的调查 |
3.2.6 课余时间管理指导教育的相关调查 |
4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1.1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意识薄弱、缺乏明确的目标 |
4.1.2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缺少计划性且执行力差 |
4.1.3 课余生活的安排时间分配不合理 |
4.1.4 中职学校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教育引导不够 |
4.2 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与学生自身相关的原因 |
4.2.2 与学生家庭相关的原因 |
4.2.3 与学校管理相关的原因 |
5 提升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效率的建议和对策 |
5.1 加强课余时间的自我管理 |
5.1.1 树立目标、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 |
5.1.2 学习和掌握时间管理的科学方法 |
5.1.3 提高课余时间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
5.1.4 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活动 |
5.2 发挥、调动家庭对于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的积极作用 |
5.2.1 发挥家庭的养成作用 |
5.2.2 调动家庭的积极教育干预 |
5.3 优化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 |
5.3.1 建立课余时间管理制度 |
5.3.2 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配合 |
5.3.3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作用。 |
5.3.4 增强任课教师的引导作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等职业学校中层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A校为例[D]. 邓潞.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2]中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 李久军. 四川师范大学, 2021
- [3]乡镇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及解决对策研究 ——以汕头市潮阳区C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郑曼青. 东华理工大学, 2021
- [4]基于绩效管理的江西省中职班主任职业胜任力研究[D]. 赖蓓蓓. 华东交通大学, 2021
- [5]南京市职业学校篮球运动发展阻力探究 ——基于篮球项目文化视角[D]. 兰啸宇.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6]中等职业学校组织管理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肖婷. 石河子大学, 2021
- [7]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宁市H中职学校旅游服务类专业为例[D]. 贺浩刚.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8]“就业导向”还是“升学导向”:中职学校发展困境的案例研究[D]. 李梦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中职生课余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吉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青岛市X学校为例[D]. 郑晓. 青岛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