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ethod based on broadband compressed pulse superposition to measure propertie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materials(论文文献综述)
吴登苍,王月兵[1](2021)在《水声无源材料插入损失虚拟聚焦测量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一种适合在有限尺寸水池中测量水声材料插入损失的方法,称为"虚拟聚焦法"。该方法利用一弧形发射阵以一定规则对样品进行扫描,通过对接收数据进行叠加处理,使得同频声干扰贡献随机化和无规则化,从而提取出反映材料声参数的透射波信号。在尺寸为5.5 m×3.5 m×3.5 m的非消声水池,测量频率为2~15 kHz,对1.1 m×1 m×8 mm标准铝板样品和1 m×1 m×35 mm聚氨酯材料样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测量值与理论值有较好的吻合,测量不确定度为2.0 dB(k=2)。
张力恒[2](2021)在《基于压缩感知的声学覆盖层反射系数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潜艇的隐身性能在其军事行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潜艇被动隐身技术常使用声学覆盖层降低潜艇自身辐射声以及探测回波。声学覆盖层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到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测量其声学性能,其中大样反射系数的测量是声学覆盖层声学性能评估的重要环节,其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在室内有限空间(如压力消声水罐)下,难以直接分离多径混响噪声,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针对有限空间下低频反射系数测量存在的混响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的声学覆盖层反射系数测量方法,该方法可利用宽带信号实现高分辨多径时延估计。考虑到反射系数测量须估计试样回波的幅度信息,论文采用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单频信号的多径响应幅值,实现反射系数逐个频点的测量。论文首先建立了有限测量空间下的信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常规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与无栅格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然后论证了时延估计算法结合最小二乘方法估计反射系数的必要性,提出基于压缩感知的声学覆盖层反射系数测量方法。进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其性能。最后开展了实验,编写了自动化同步发射采集软件,于消声水罐环境下进行了钢板反射系数测量,验证了基于压缩感知反射系数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露露[3](2020)在《有限空间内声学覆盖层大样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声学覆盖层在水下航行器减振降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科学地评估各类声学覆盖层的吸声性能对其设计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反射系数是衡量声学覆盖层的重要声学性能指标,有限空间(如压力罐)环境下反射系数的测量是声学覆盖层声学性能评估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关键的低频区域面临强混响干扰问题。近年来,随着声聚焦技术在声学测量中的应用,有限空间下的声学覆盖层反射系数测量技术已取得了较大进步,基本解决了中高频段测量中的混响干扰问题,然而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仍未攻克,尤其是1 k Hz以下频率仍然面临强混响干扰及低分辨率问题。由于现有的声聚焦技术使声波聚焦于接收水听器处而非试样表面,导致试样表面的入射波为非聚焦入射,因此反射波依然残留较强的混响。论文基于现有的多通道逆滤波及时反声聚焦技术,将基于Kirchhoff偏移的反射波重构方法应用于反射系数测量,推导并提出了一种声学覆盖层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该技术使用多通道逆滤波技术形成声场聚焦,通过反射波重构技术重构试样表面的反射波并重新“时反”聚焦到试样表面,从而有效减少低频混响对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干扰,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反射波无法在试样表面接收从而导致混响干扰的问题,利用偏移的思路通过Kirchhoff积分重构试样表面反射波,然后把重构反射波通过数值时反重新聚焦到试样表面从而抑制混响。(2)对整个测量流程进行仿真,利用COMSOL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了多通道发射、阵信号接收,进行了试样表面反射波重构、数值时反,计算了基于反射波重构方法的试样反射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3)在大型压力消声水罐环境下,开展了整套测量流程、测量系统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多个批次的现场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并将相关测量结果与理论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论文方法在实际测量应用中的有效性。
杜晓宇[4](2020)在《基于声弹性效应的薄板材料应力表征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材料的应力状态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军事装备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薄板材料组成的机械构件,在加工和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内部应力。这会使构件内部产生微小裂纹,降低构件的疲劳使用寿命,导致其发生变形或断裂。因此,探究应力的检测方法显得极其重要。针对服役过程中机械构件应力的检测与评估,超声检测因其无损、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声弹性效应和声反射技术,对应力条件下的薄板材料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静形变上叠加声波小扰动的声弹性理论基本框架,建立包含应力参量的声学模型,使初始预应力在超弹性体的假设下以应变势能的方式导入理论模型,获得初始预应力下的位移与应力方程和应力应变关系,并推导出自然坐标系下的声弹性运动方程和应力条件下固体的三阶等效弹性常数。(2)利用声弹性方程,结合液/固界面的边界连续条件,推导出预应力材料在液/固界面的反射系数理论求解矩阵。通过数值仿真,与文献结果相对比,验证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同时,计算预应力下各向同性单层和镀层板的反射系数谱,利用相关系数分析不同应力对反射系数谱的影响,为超声检测应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3)针对薄板的应力测量,开展仿真研究,建立应力状态下声反射系数测量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提取液/固界面处的反射系数。同时分析不同应力对反射系数谱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进行对比验证。(4)基于超声显微镜技术,建立反射系数测量理论模型。对薄板材料进行散焦实验测量,提取反射系数频谱,将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同时开展不同应力状态下薄板结构的反射系数测量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应力对反射系数谱的影响。为利用超声显微镜技术表征薄板材料的应力状态奠定基础。
尹雅倩[5](2020)在《混响法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测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是评价吸声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所以对于水声材料吸声系数准确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吸声系数的测量有着多种不同的方法,比如驻波管法、传递函数法等。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的方向是随机的,所以混响室法是测量声波无规入射时材料平均吸声系数的经典方法。由于水和空气在物理特性上的较大差异,使得水下混响场声学特性与空气中的混响场声学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水下封闭空间中应用混响法测量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时不确定度增加。所以,开展基于混响水箱法水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理论推导、数值仿真计算、实验三个方面进行了玻璃水箱混响声场特性分析研究。并将空气混响室测量材料吸声系数技术应用到混响水箱中。首先,从波动声学及统计声学理论两方面分析箱内几个基本声学特性,如简正振动模式、单位频带内简正波数目、模态密度、稳态频率响应、截止频率等基本声学特性。并推导出混响法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测量的计算公式。接下来,通过仿真建模计算,给出了不同声源位置下的声场分布仿真结果,试件面积与声场分布的变化关系情况。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给出了吸声系数受声源位置、试件面积、水听器测量间距、混响时间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测量方法及测试结果(混响水箱尺寸1.6m、0.75m、1m下,频带8k Hz-25k Hz范围内)。
孙敏,王月兵,郑慧峰,赵鹏,吴黎卓[6](2020)在《水声材料插入损失测量中的声波多途效应抑制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出了一种在非自由声场中测量水声材料插入损失时抑制多途效应的方法,称为"虚拟端射阵技术"。通过仿真设计,采用逐点移动分时发射信号的方式破坏各路径同频反射干扰的相干性,并在阵长方向形成尖锐的指向性,将上述所有位置的信号延时叠加消除干扰杂波,最后提取所需波形实现对材料插入损失的计算。在尺寸为5.5 m×3.5 m×3.5 m非消声水池中对1.1 m×1.0 m×8 mm的铝板和直径0.5 m、厚8 mm的圆形铝板进行了测量,测量频率范围为3~20 kHz。结果表明虚拟端射阵技术相比于常规方法能降低测量频率下限,矩形铝板和圆形铝板的有效测量频段内误差均小于0.5 dB,有效减少了声波多途效应的干扰。该方法的实现提高了非消声水池中单换能器测量水声材料的能力。
李水,易燕,张军[7](2020)在《压力罐中水声材料声学特性的参量源测量法》文中提出设计了一种原波频率500 kHz、差频范围1~30 kHz的截断宽带参量阵,作为水声材料测量系统的声源。通过分析典型频率下的宽带参量源指向性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结果,发现两者结果的曲线基本吻合,证明计算模型是正确的。应用钟形短时脉冲实现水声材料声特性的宽带测量,有益于降低样品边缘衍射干扰。并建立了测量水声材料大面积板状样品声压反射系数、声压透射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压力罐测量系统,罐体内尺寸Φ4 m×12 m,最高静水压4.5 MPa,测量频率范围1~30 kHz。对标准样品(尺寸1m×1m)进行了测量实验,其测量结果和理论曲线有很好的吻合,参量源测量法得到了验证;之后,通过对一块橡胶板样品在不同静压力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测量和有效评估,进一步确认了参量源测量法在压力罐这样有限水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张志富[8](2019)在《含亚波长压电阵列的新型半主动声学覆盖层低频吸声特性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潜艇凭借独特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博得了各大海军强国的青睐,成为扞卫国家领海主权的战略兵器。受竞相发展的(低频)声呐探测技术的驱动,积极开展潜艇声隐身技术的研究对提升我方潜艇的隐身性、攻击力及服役寿命至关重要,对维护世界和平不可或缺。潜艇声隐身技术的关键在于控制潜艇声场和声目标特性,降低敌艇主/被动声呐的探测概率和距离,以削弱其水下攻击力,同时提升本艇对目标的探测发现、跟踪定位和精准打击等作战性能。其中,声学覆盖层技术是唯一能同时兼具抑制艇体回波和振声响应的声隐身技术。鉴于被动声呐探测技术随潜艇辐射噪声(RN)的降低而逐渐受限,应运而生的主动声呐探测技术得以蓬勃发展,工作频率逐渐向低频段移动。故此,本文针对潜艇覆盖层声隐身技术,为应对未来的新型主动声呐提出了含周期性亚波长压电阵列的新型半主动声学覆盖层,围绕其声学特性的理论建模、规律分析和多重耗能吸声机理揭示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建立了亚波长压电阵列薄板耦合空腔吸声体的水下声学特性理论分析模型。基于压电分流技术和等效媒介法(EM)建立亚波长压电阵列薄板的等效模型,分析其双重等效特性(等效面密度和等效动弯曲刚度);同时,引入声学波动方程和基尔霍夫薄板理论,建立吸声体的声学特性理论分析模型。继而,先借助有限元仿真技术对理论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后展开研究了吸声体中背衬空腔深度、晶格常数、基板厚度和压电片尺寸等结构参数对其吸声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含亚波长压电阵列薄板的复合覆盖层声学特性理论预测模型。基于前述亚波长薄板结构的等效模型,结合分层介质中波传播理论构建了吸声特性的全局四端网络理论预测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和驻波声管测试技术协同完成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验证。深入研究了橡胶层和亚波长压电阵列薄板层的材料几何参数对复合覆盖层吸声系数的影响规律,以揭示覆盖层的多重耦合耗能机制。建立了计及双层艇壳背衬结构的一体化覆盖层吸声特性理论模型。综合考虑了三明治背衬中肋板的惯性量,并通过空间谐波法和虚功原理依次建立面板振动控制方程和分离面板位移响应幅值系数,以解析背衬结构的表面输入阻抗。基于前述全局四端网络法建立了相应的吸声特性理论预报模型。同时,提出了背衬结构的谐波分量截断收敛判定准则,对正交加肋三明治背衬中面板的无限大控制方程组进行有限截断。进而,先建立覆盖层对比结构的声-结构全耦合有限元模型,后研制水声阻抗管实验测试样件,分别进行了理论预测结果的仿真验证和常压下行波声管吸声系数实验验证。最后,深入探究了三明治背衬的主要材料几何参数对一体化覆盖层声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揭示相应的声能耗散机理。面向静水压力环境中的一体化覆盖层,建立了吸声特性理论解析模型。基于唯象理论,分别建立含圆柱型空腔非均匀橡胶层和均匀橡胶层的本构模型,以一体化覆盖层的周期性条件构建相应橡胶层的平衡控制方程,并考虑应力边界和体积不可压缩性,对各向同性不可压缩neo-Hookean材料的橡胶层进行有限形变解析。综合非均匀层等效分层收敛判定准则,以各子层的有限形变来逼近含圆台型空腔非均匀层的变形结果。进而,把各橡胶层的形变融入常压下的全局传递矩阵中,建立吸声特性的理论解析模型。依次基于有限元仿真技术和面向加压恒压环境的行波声管测试技术,完成了理论解析模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研究了不同静压载荷作用下一体化覆盖层吸声特性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其多重耗能吸声机理。
孙敏[9](2019)在《虚拟端射阵技术及在水声材料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水下隐身和声呐技术的需求牵引,水声材料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向宽带低频方向发展,但在低频段测量中,声波多途效应是影响水声材料测量时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水声材料测量时如何抑制声波多途效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水声材料测量时的声波多途效应抑制方法,称为“虚拟端射阵技术”。该方法是通过逐点移动分时发射信号的测量方式对水听器的接收波形进行分析,表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破坏同频反射声之间的相干性从而抵消反射声干扰,然后根据移动方式推导了虚拟端射阵指向性函数,并通过实际布局对端射阵进行了设计,将逐点移动过程中所有位置的信号延时叠加消除干扰杂波,最后提取所需波形实现对水声材料声学参数的计算。实验利用尺寸为5.5 m×3.5 m×3.5 m的非消声水池对铝板和吸声尖劈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减少和消除在低频测量过程中由边界反射波和试样边缘衍射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虚拟端射阵技术测量所得结果相比常规方法误差更小,有效测量频率相比常规方法更低,并且在低频段的抑制效果更好。测量所得有效频段与理论推导所得一致,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并且根据该原理搭建而成的测试系统可以在小型非消声水池中实现对水声材料的中低频测量,节省了成本。虚拟端射阵测量方法的实现弥补了传统测量方法中无指向性声源无法减少试样边缘衍射的不足,并且为水下材料的低频声性能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屈武[10](2018)在《基于倒谱的水声材料声反射系数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声学材料在水声学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潜艇作为海军装备中不可或缺的武装力量越来越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潜艇的隐身性能是其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潜艇表面敷设消声瓦可降低潜艇内部辐射的噪声级,并减弱敌方主动声呐的回波强度,进而降低潜艇的目标强度。而声反射系数是表征吸声材料声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准确、快速地获取吸声材料的声反射系数可科学地指导其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声波在均匀分层介质上的声反射规律,研究了水声材料声反射系数自由场测量倒谱法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倒谱域震荡的来源,最后提出了改进方案,区别于现有倒谱法,无需二次测量,实现了直达声与反射声在倒谱域上的有效提取,提高了现有倒谱法的测量效率。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了背景噪声、试样边缘衍射效应以及测量系统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证明了测量的有效性。其次,本文将矢量水听器应用于倒谱法测量。矢量水听器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矢量水听器有传统声压水听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可以共点、同步地获取声场中的声压与质点振速信息,扩展了信号处理的空间,并且其矢量通道具有“8”字形指向性,通过声压与质点振速联合信号处理技术可得到单边指向性,获取一定的空间处理增益。本文所述基于单矢量水听器的测量方法利用其空间增益抑制试样边缘衍射声等干扰,并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研究了背景噪声、试样边缘衍射效应以及测量系统参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证明了测量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开展了基于单声压水听器与单矢量水听器的改进倒谱法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工作。通过发射满足测量要求的声信号,对不同入射角度情况下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验证了测量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Method based on broadband compressed pulse superposition to measure propertie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material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ethod based on broadband compressed pulse superposition to measure propertie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materials(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压缩感知的声学覆盖层反射系数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声学覆盖层发展现状 |
1.2.2 声学参数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
1.2.3 时延估计技术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潜在创新点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2 潜在创新点 |
2 基于压缩感知的时延估计算法 |
2.1 压缩感知理论 |
2.1.1 信号的稀疏表示 |
2.1.2 压缩测量 |
2.1.3 信号重构 |
2.2 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 |
2.2.1 有限测量空间信道建模 |
2.2.2 常规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 |
2.2.3 多快拍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 |
2.2.4 无栅格的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压缩感知的反射系数测量方法及仿真分析 |
3.1 基于压缩感知的反射系数测量方法 |
3.2 仿真验证 |
3.3 性能分析 |
3.3.1 带宽取值影响 |
3.3.2 时延误差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反射系数测量技术实验验证 |
4.1 大型消声水罐测量系统 |
4.2 反射系数测量实验方案 |
4.2.1 信号设计、发射及采集 |
4.2.2 多径时延值估计 |
4.2.3 试样回波幅度及反射系数测量值计算 |
4.3 反射系数测量实验结果 |
4.3.1 基于常规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的反射系数测量结果 |
4.3.2 基于无栅格压缩感知时延估计算法的反射系数测量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有限空间内声学覆盖层大样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声学覆盖层发展现状 |
1.2.2 声学参数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潜在创新点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1.3.2 潜在创新点 |
2 声学覆盖层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 |
2.1 多通道逆滤波技术 |
2.2 反射波重构技术 |
2.3 收发合置阵的构造 |
2.4 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声学覆盖层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仿真分析 |
3.1 逆滤波技术仿真分析 |
3.1.1 单通道逆滤波反射系数测量仿真 |
3.1.2 多通道逆滤波反射系数测量仿真 |
3.2 反射波重构技术仿真 |
3.3 本章小结 |
4 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实验验证 |
4.1 大型压力消声水罐测量系统 |
4.2 低频反射系数测量实验方案 |
4.3 低频反射系数测量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基于声弹性效应的薄板材料应力表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声反射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应力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声弹性理论研究现状 |
1.2.4 反射系数测量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无应力下不同板结构的反射系数求解方法 |
2.1 单层金属板结构的声反射特性 |
2.1.1 液/固界面反射系数求解方程的建立 |
2.1.2 各向同性板反射系数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2.2 镀层板金属板结构的声反射特性 |
2.2.1 液/固界面反射系数求解方程的建立 |
2.2.2 镀层板材料反射系数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预应力薄板结构的反射系数求解方法 |
3.1 应力超声检测的声弹性理论基础 |
3.1.1 位移与应力方程 |
3.1.2 应力应变的关系 |
3.1.3 声弹性方程 |
3.2 单层薄板结构的声反射特性 |
3.2.1 应力状态下反射系数求解方程的建立 |
3.2.2 单层薄板结构反射系数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3.3 镀层薄板结构的声反射特性 |
3.3.1 应力状态下反射系数求解方程的建立 |
3.3.2 镀层薄板结构反射系数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薄板结构的声反射仿真分析 |
4.1 声学有限元简介 |
4.2 应力状态下单层薄板结构声反射的有限元仿真 |
4.2.1 单层薄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2 单层薄板反射系数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4.3 应力状态下镀层薄板结构声反射的有限元仿真 |
4.3.1 镀层薄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3.2 镀层薄板反射系数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薄板结构材料应力测量方法研究 |
5.1 超声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 |
5.2 基于超声显微镜技术的反射系数测量理论 |
5.2.1 V(z,t)曲线的构成 |
5.2.2 反射系数测量理论模型的建立 |
5.3 薄板结构应力的实验测量与分析 |
5.3.1 反射系数实验测量系统 |
5.3.2 应力状态下薄板结构反射系数的实验测量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混响法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声学材料吸声系数测量研究现状 |
1.2.1 吸声材料及吸声结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空气中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方法 |
1.2.3 水声材料吸声系数的测量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混响水箱内声场的基本理论 |
2.1 用波动声学处理混响声场 |
2.1.1 理想矩形混响水箱内简正波 |
2.1.2 混响水箱内点源声场 |
2.2 混响声场的统计声学解法 |
2.2.1 平均吸声系数 |
2.2.2 混响时间公式 |
2.2.3 稳态声能密度 |
2.3 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测量混响法原理 |
2.3.1 混响法-Sabine公式 |
2.3.2 混响法-Eying公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混响水箱声场数值计算 |
3.1 未放入材料前混响水箱声场仿真 |
3.1.1 封闭空间中声源辐射声场数值验证 |
3.1.2 声源位置及个数对声场分布的影响 |
3.1.3 水箱不同尺寸比对混响声场的影响 |
3.2 吸声试件放入前后混响水箱声场仿真 |
3.2.1 宽带白噪声激励下的空箱声场仿真 |
3.2.2 放入吸声尖劈后混响水箱声场仿真 |
3.3 混响水箱声场特性实验测量 |
3.3.1 不同声源位置下的实验测量 |
3.3.2 测量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混响法水箱内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
4.1 玻璃水箱内混响时间的测量 |
4.1.1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 |
4.1.2 混响时间测量结果 |
4.1.3 玻璃水箱壁面及材料吸声系数计算公式 |
4.2 尖劈吸声系数测量实验 |
4.2.1 水下吸声材料 |
4.2.2 吸声系数测量 |
4.2.3 混响时间不同计算方法 |
4.2.4 材料最佳铺设面积、测量上下限频率 |
4.3 混响法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不确定度分析 |
4.3.1 材料吸声系数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量 |
4.3.2 吸声系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 |
4.3.3 合成不确定度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含亚波长压电阵列的新型半主动声学覆盖层低频吸声特性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潜艇声隐身的重要性 |
1.3 水下声学覆盖层概述 |
1.4 覆盖层吸声特性的技术研究现状 |
1.5 压电智能材料水下吸声特性的研究现状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7 本章小结 |
2 亚波长压电阵列薄板耦合空腔吸声体的声学理论建模 |
2.1 引言 |
2.2 含周期性亚波长压电阵列薄板的等效建模及特性 |
2.3 亚波长等效薄板耦合空腔共振吸声建模 |
2.4 算例验证 |
2.5 基于分布式多模态共振的亚波长等效薄板声学规律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含亚波长压电阵列的复合覆盖层声学特性理论预测 |
3.1 引言 |
3.2 复合声学覆盖层全局四端网络 |
3.3 复合声学覆盖层吸声特性 |
3.4 算例验证 |
3.5 复合覆盖层声学规律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4 计及背衬结构的一体化覆盖层吸声特性理论解析 |
4.1 引言 |
4.2 一体化声学覆盖层背衬结构声振特性 |
4.3 一体化声学覆盖层的吸声特性 |
4.4 算例验证 |
4.5 一体化覆盖层声学规律探究 |
4.6 本章小结 |
5 考虑静水压力环境的一体化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
5.1 引言 |
5.2 覆盖层中非均匀橡胶层的有限变形 |
5.3 覆盖层中均匀橡胶层的有限变形 |
5.4 静压环境中一体化覆盖层的吸声特性 |
5.5 算例验证 |
5.6 静压载荷作用下一体化覆盖层吸声规律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A 亚波长等效薄板耦合空腔吸声体控制方程的矩阵表达 |
附录 B 正交加肋三明治背衬板振动控制方程的矩阵向量元素 |
附录 C 典型潜艇的工作水深统计表 |
(9)虚拟端射阵技术及在水声材料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声材料测量方法发展现状 |
1.2.2 参量阵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1 创新点 |
1.3.2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2 虚拟端射阵技术方法研究 |
2.1 声波多途效应 |
2.2 常规声脉冲技术及其局限性 |
2.3 虚拟端射阵原理 |
2.4 虚拟端射阵的设计 |
2.4.1 指向性推导 |
2.4.2 端射阵阵长的计算 |
2.4.3 端射阵移动间距设置 |
2.5 虚拟端射阵仿真 |
2.5.1 指向性仿真 |
2.5.2 声场仿真 |
2.6 本章小结 |
3 测量实验研究 |
3.1 实验设施 |
3.1.1 测量水池 |
3.1.2 仪器设备 |
3.1.3 选择被测材料 |
3.2 测量距离推导 |
3.3 测量步骤 |
3.4 测量系统软件 |
3.4.1 运动控制部分 |
3.4.2 数据采集部分 |
3.4.3 波形显示部分 |
3.4.4 声学参数计算部分 |
3.5 本章小结 |
4 抑制多途效应测量实例及分析 |
4.1抑制边界反射波实验 |
4.1.1 测量布局 |
4.1.2 测量波形与结果分析 |
4.2抑制试样边缘衍射波实验 |
4.2.1 测量布局 |
4.2.2 测量波形与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水声材料声学性能测量与分析 |
5.1 测量参数的选择 |
5.2 材料形状的选择 |
5.3 圆形样品的测量与结果分析 |
5.4 矩形样品的测量与结果分析 |
5.4.1 铝板测量实验 |
5.4.2 吸声尖劈测量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基于倒谱的水声材料声反射系数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声学材料声反射系数测量方法概述 |
1.3 倒谱技术在声反射系数测量中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基于声压水听器的声反射系数倒谱测量方法 |
2.1 倒谱法测量基本原理 |
2.1.1 球面声波反射理论 |
2.1.2 倒谱法测量水声材料声反射系数基本原理 |
2.2 水声材料声反射系数测量的倒谱方法改进 |
2.2.1 传统倒谱法测量原理 |
2.2.2 倒谱域混叠现象 |
2.3 倒谱法发射信号的改进 |
2.3.1 验证测量模型 |
2.3.2 边缘衍射效应的影响 |
2.3.3 信噪比的影响 |
2.4 测试系统频响修正 |
2.5 基于宽带脉冲的倒谱法 |
2.5.1 验证测量模型 |
2.5.2 信噪比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单矢量水听器的倒谱测量方法 |
3.1 引言 |
3.2 矢量信号处理基础 |
3.2.1 自由场中声波声压振速相关性 |
3.2.2 相干多途信道模型 |
3.2.3 单矢量水听器声压振速联合处理 |
3.3 基于单矢量水听器倒谱法的测量模型 |
3.3.1 测量基本原理 |
3.3.2 验证测量模型 |
3.3.3 边缘衍射效应的影响 |
3.3.4 信噪比的影响 |
3.4 基于宽带脉冲的倒谱法 |
3.4.1 验证测量模型 |
3.4.2 边缘衍射效应的影响 |
3.4.3 信噪比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
4.1 实验概述 |
4.2 声压水听器测量结果分析 |
4.3 矢量水听器测量结果分析 |
4.3.1 数据预处理 |
4.3.2 测量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Method based on broadband compressed pulse superposition to measure propertie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materials(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声无源材料插入损失虚拟聚焦测量方法[J]. 吴登苍,王月兵. 声学学报, 2021(02)
- [2]基于压缩感知的声学覆盖层反射系数测量技术研究[D]. 张力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3]有限空间内声学覆盖层大样低频反射系数测量技术研究[D]. 王露露. 浙江大学, 2020(02)
- [4]基于声弹性效应的薄板材料应力表征方法研究[D]. 杜晓宇.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5]混响法水声材料吸声系数测量研究[D]. 尹雅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6]水声材料插入损失测量中的声波多途效应抑制方法[J]. 孙敏,王月兵,郑慧峰,赵鹏,吴黎卓. 声学学报, 2020(02)
- [7]压力罐中水声材料声学特性的参量源测量法[J]. 李水,易燕,张军. 声学学报, 2020(02)
- [8]含亚波长压电阵列的新型半主动声学覆盖层低频吸声特性理论研究[D]. 张志富.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 [9]虚拟端射阵技术及在水声材料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 孙敏.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10]基于倒谱的水声材料声反射系数测量方法研究[D]. 屈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