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獭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文献综述)
仇汝龙,范志宇,胡波,宋艳华,魏后军,陈萌萌,朱伟峰,薛家宾,王芳[1](2021)在《4种家兔呼吸道致病菌多重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建立检测家兔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rodetella bronchiseptica)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考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rcs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KMT1基因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laA基因,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能同时扩增4种家兔呼吸道致病菌核酸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进一步对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测。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4种家兔呼吸道致病菌的核酸,而对兔出血症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奇异变形杆菌与肠炎沙门菌无特异性扩增条带,说明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2.5×10-1,2.5×100,2.5×10-2,2.5×10-2μg/L。用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并且特异地鉴别4种细菌病原的单独或混合感染,与单一PCR检测方法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该方法的建立为家兔呼吸道疾病临床鉴别诊断和4种细菌病原的分离鉴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王锦祥,孙世坤,陈岩峰,陈冬金,桑雷,谢喜平[2](2021)在《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从福建省某兔场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病死兔的鼻腔分泌物和肺脏样品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PM2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2108。将2种分离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兔后,能复制出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变与临床自然发病病例相同的病兔,且能从人工感染试验兔的肺脏样品中回收到相应的攻毒菌株,表明该兔场的呼吸道传染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M2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2108对不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但都对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敏感。
廖娟,杨子艺,王钢,喻世刚,石英子,冯丹妮,梁梓[3](2021)在《一株兔源溶血性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树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者对从患肺炎死亡兔肺脏分离得到的一株疑似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对可疑菌进行了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及药敏试验等。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分离株16SrRNA序列长度为1450 bp,基因序列与Gene Bank登录号为MH542264.1溶血性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头孢哌酮、头孢拉定、万古霉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他啶、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韩晓芳[4](2021)在《羊皮下脓肿病原分离鉴定及天蚕素AD防治试验》文中提出皮下脓肿是羊的常见皮肤病之一,该病在全国广泛流行,其病程长,传染性强,该病可导致羊只消瘦、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环境中致病菌的存在及羊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给羊皮下脓肿的预防与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近年来关于羊皮下脓肿病原菌研究报道显示,羊皮下脓肿致病菌主要为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ulosis,C.p)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两种。患羊皮下脓肿形成后会持续性增大,常规抗菌药物对该病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我国从2020年全面进入了“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限抗”时代,因此,在养殖业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热点。目前市场上关于抗生素替代物主要有抗菌肽、中草药和植物精油等,其中关于抗菌肽的研究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以热稳定性强,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着称。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榆林市部分规模化湖羊养殖场的羊皮下脓肿进行了采样,依次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并且做了抗菌药敏感性试验,随后使用琼脂扩散法及微量稀释法确定了抗菌肽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此外,利用分离到的病原菌感染实验兔形成皮下脓肿,同时采用抗菌肽(天蚕素AD)对兔皮下脓肿进行预防与治疗试验。最后将抗菌肽在湖羊养殖场用于羊皮下脓肿的防治,验证了抗菌肽对羊皮下脓肿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对甘肃省庆阳市和陕西省榆林市部分规模化湖羊养殖场的26只具有代表性的羊皮下脓肿例进行采样,经过实验室分离纯化及PCR鉴定并且测序发现,仅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10份,仅分离伪结核样本7份,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伪结核棒状杆菌混合感染共8份(包括继发感染表皮葡萄球菌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黏液棒状杆菌混合感染1份,伪结核棒状杆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混合感染1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69.2%(18/26)和57.7%(15/26),上述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序列与基因库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序列(KX456106.1)同源性均在98.04%以上,15株伪结核棒状杆菌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伪结核棒状杆菌标准序列(KX580966.1)同源性均在99.31%以上,因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是羊皮下脓肿的主要病原菌。(2)抗生素药敏检测结果发现,所有分离到的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达到44%以上。15株伪结核棒状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对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45%。(3)通过琼脂扩散法试验发现,天蚕素AD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40 mm,显着超过被测试的抗生素药敏片最大抑菌圈直径(33.5 mm);同时发现最小抑菌浓度为3906μg/m L。由于伪结核杆菌的体外培养液含有抑制抗菌肽功能的磷脂类物质,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抗菌肽对伪结核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效果不明显。(4)利用分离到的两种主要病原菌对实验兔进行致病试验,采用天蚕素AD进行预防与治疗试验发现,天蚕素AD能够完全预防(发病率为0)和治疗(治愈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实验兔皮下脓肿,但不能预防和治疗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兔皮下脓肿;(5)利用天蚕素AD防治羊皮下脓肿发现,预防组脓肿发病率为0.6%(n=834只),显着低于对照组12.4%(n=780);采用外科手术排脓结合天蚕素AD治疗,治愈率达90.0%(n=110),而对照组发病仍为100%。因此,羊皮下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采用天蚕素AD预防和治疗效果显着。
赵巧雅,吴静,史玉颖,李秀娟,李富金,黄兵[5](2020)在《山东地区肉兔常见病原菌感染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山东地区规模化肉兔场常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对2019年10月份种兔存栏量300只以上兔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预期抽样原则选取34个规模化养殖场,采取鼻腔棉拭子904份,利用PCR方法检测各类病原。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个体表观阳性率及群体表观阳性率均最高,单一感染场户中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7/11);阳性兔群大部分以混合感染为主(14/25),其中二重感染比例最高(9/14),混合感染主要形式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也有三重、四重及以上混合感染。由此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山东省兔群中的感染最为普遍,且与其他病原菌的混合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安泓霏[6](2020)在《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文中认为宁夏具有适合发展奶产业和肉牛产业的自然条件,但中小型规模牛场和散养户的饲养量基数比较大,饲养水平不高导致产科疾病多发,尤其是牛子宫内膜炎最为常见。为了更好的治疗子宫内膜炎,本研究对宁夏6个市、县(区)开展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对导致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针对性地研制出一种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泡腾栓,并对该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和临床治疗实验,收到了良好疗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随机调查宁夏33个规模化养殖场和50个散养户,共抽检2 160头牛,结果显示:2016年1月12月宁夏平均发病率约为27.0%,各市、县(区)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发病率与季节气候、饲养管理水平和牛年龄有相关性:发病率春秋季节较低,冬夏季节较高;规模养殖场全年发病率为18.5%,显着低于散养户发病率35.5%(P<0.05);随着牛年龄增长,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其中4岁时发病率最低为17.17%,8岁时发病率最高为42.0%;不同品种的牛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2.从宁夏6个市、县(区)抽检的180头份牛子宫内膜炎病料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0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53.3%、50.0%、28.9%和18.3%,其他细菌检出率较小;银川市和利通区以单一感染为主,单一感染率分别为60%和53.3%,其它地区均以混合感染为主;在单一感染的病例中,银川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的优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西吉县、彭阳县的优势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各地检出的病原菌的种类复杂,不具有规律性;通过药敏实验,测得各市、县(区)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次之,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3.选定泡腾栓作为研制药物剂型,对引起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正交法筛选中药组方和泡腾栓辅料,确定中药组方为:连翘、黄连、黄柏、蒲公英、升麻、红花、柴胡、当归,泡腾栓辅料配比为:酒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物(1∶9)∶甘露醇乳糖混合物(1∶10)∶十二烷基硫酸钠∶中药干浸膏粉=0.25∶0.2∶0.15∶0.1∶0.3,确定的制粒工艺为滚压干法制粒,共制备三个批次的中药组方泡腾栓。经过质量检验,该处方及配比组成的颗粒外观合格,硬度大于6kg/cm2,脆碎度在0.5%以下,崩解时限在5min以内,重量差异在±5%以内,最小发泡量大于6mL,泡沫持续时间在5558min之间,变形温度在38.538.9°C,融变时限低于30min,需氧菌数量每克小于100cfu,霉菌和酵母菌每克小于10cfu,均符合药典规定,满足使用需求。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得该中药组方泡腾栓的LD50≈5 788.32mg,属于实际无毒物质,家兔阴道大剂量给药后应激反应较小,对家兔眼睛有轻度刺激性,符合黏膜用药要求。经过临床治疗实验,中药组方泡腾栓治疗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均为90%,与抗生素恩诺沙星相比,不但治疗有效率高,还能更快促进牛恢复发情周期,大幅提高受孕率,尤其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显着,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梁娟[7](2020)在《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分别是引起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格拉瑟氏病的主要病原,也是当前养猪业常见的五种呼吸系统疾病病原菌。这五种病原菌均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且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通过肉眼观察有时难以区分。有时还存在这几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更给疾病的诊断造成困难。为了有效鉴定这些病原菌,本课题拟建立一种同时鉴定这五种病原的PCR诊断方法。1.猪呼吸系统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猪呼吸系统病原菌的单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巴氏杆菌plpE基因、猪链球菌gdh基因、猪肺炎支原体mhp677基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基因和副猪嗜血杆菌vanY基因序列各设计1对引物,确定每种病原单重PCR的退火温度和敏感性,验证引物的特异性。结果:确定五种病原单重PCR扩增的退火温度范围为54℃-60℃,每对引物均为相应病原菌特异的引物。plpE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ng/μL,gdh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0.1 ng/μL,mhp677基因的最检出限为0.1 ng/μL,apxⅣ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0.1 ng/μL,vanY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结论:建立了五种病原各自的单重PCR检测方法,为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猪呼吸系统病原菌的五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将确定的5种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引物和模板混合,确定五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和和敏感性,验证引物的特异性。结果:五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为60℃,每对引物均为相应病原菌特异的引物。在五重反应PCR体系中,plpE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gdh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0 ng/μL,mhp677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 ng/μL,apxⅣ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0 ng/μL,vanY基因的最低检出限为10ng/μL。结论:建立了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3.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应用目的:验证所建立的五重PCR方法是否可用于临床检测。方法:采集病变猪肺组织,提取基因组后用已经建立的方法检测五种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结果:对采集的224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表明,在65份样品中检测到上述五种病原中的至少一种,其中50份样品为单纯感染,15份为混合感染。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呼吸系统病原菌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及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刘洁玉[8](2019)在《冀南地区鸡胚蛋有害菌的检测》文中研究指明鸡胚蛋制品是人们喜食的传统营养食品,但在鸡胚孵化过程中,由于多种病原菌污染,给鸡胚蛋及其制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了解鸡胚蛋中病原菌的污染情况,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对提高鸡胚的健康存活率及孵化场的经济效益,保障鸡胚蛋制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1、为探究鸡胚蛋污染病原菌情况,采集91枚病死鸡胚蛋,解剖胚体,从肝脏分离细菌、培养,观察菌落菌体形态,提取分离株DNA,经16S rDNA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与相近序列进行BLAST比对,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鸡胚蛋外观有裂痕或粪便污染物等,解剖发现皮下有胶冻状物、肝脏呈土黄色、卵黄吸收不良。从鸡胚蛋内共分离鉴定出86株细菌,污染率为59.3%(54/91),混合污染率为42.6%(23/54)。鉴定出11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占比为37.2%(32/86)、粪肠球菌为26.7%(23/86)、志贺氏菌为9.3%(8/86)、阴沟肠杆菌为5.8%(5/86)、博得特氏菌为4.7%(4/86)、沙门氏菌为4.7%(4/8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5%(3/86)、鲍氏不动杆菌为3.5%(3/86)、Pseudomonas psychrotolerans为2.3%(2/86)、Massilia alkalitolerans为1.2%(1/86)和铜绿假单胞菌为1.2%(1/86)。这些表明病死鸡胚的污染较高,涉及多种病原菌,其中以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这为鸡胚蛋制品的安全生产与监测提供依据。2、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鸡胚蛋中大肠杆菌的方法,根据大肠杆菌fimC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方法。经鸡胚蛋样品试验,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之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1CFU/mL,比普通PCR方法敏感约100倍,灵敏性好;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小于2%,说明重复性好,该方法稳定,可用于鸡胚蛋制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3、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鸡胚蛋中粪肠球菌的方法,根据粪肠球菌sodA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方法。经鸡胚蛋样品试验,与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菌之间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粪肠球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1CFU/mL,比普通PCR方法敏感约100倍,灵敏性好;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小于2%,说明重复性好,该方法稳定,可用于鸡胚蛋制品中粪肠球菌的检测。4、针对鸡胚蛋主要污染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建立了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经鸡胚蛋样品试验,大肠杆菌产物的Tm值为85.6℃86℃,粪肠球菌产物的Tm值为83.9℃84℃,且与其他菌无交叉反应;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较小,重复性好;对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检测限均为101 CFU/mL。说明该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特异、稳定、可靠,一次反应同时检测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可用于鸡胚蛋制品的检测。
王蕾[9](2019)在《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调查及临床治疗》文中指出犬中耳炎(Canine Otitis Media)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导致耳道感染,严重时会影响患病犬的听力。由于不同地区犬中耳炎病原菌的分布不同,使临床用药缺乏针对性。因此,本实验调查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病的发病情况,采集病犬的中耳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每株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确定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同时对典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筛选治疗方案,为本地区犬中耳炎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河子地区4个动物医院接诊的96例中耳炎患病犬进行发病情况调查,主要通过问诊和现场调查患病犬的年龄、患病时间、品种、性别和单双耳的发病情况等,统计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无菌采集病犬中耳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对培养的细菌进行病原学、生化鉴定及PCR鉴定,并对病原菌进行14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结合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患犬中耳炎典型病例采用对因与对症的治疗方案,记录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发病情况与患病犬的品种、年龄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关系:多个年龄和品种的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中耳炎,低于3岁的犬发病率较高,7岁以上犬的发病率比较低。38月份是犬中耳炎的高发病时间,122月份的发病率较低;在品种上,长毛犬、趴耳犬及耳道狭窄的犬较其他品种的犬易发生中耳炎;犬中耳炎发病常表现为双耳同时发病,单侧耳道发生的情况偏少。此外,中耳炎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在该研究中共分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得到48株,占总的分离菌株数的42.8%,其次是链球菌32株,占28.6%,18株假单胞菌占16.1%,大肠杆菌1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2.5%。革兰氏阳性病原菌主要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有较高的敏感性,阴性病原菌主要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敏感。4种菌都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极高的耐药性。在10例临床病例的治疗中,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了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4例经诊断为犬耳螨与细菌性中耳炎混合感染病例,使用组方(1)包括福来恩驱虫滴剂配合犬耳净(主要成分庆大霉素等)等药治疗;6例经诊断为细菌性中耳炎病例,组方(2)使用的是氟苯尼考甲硝唑滴耳液,9例患病犬都痊愈。结论:本地区犬感染中耳炎的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优势菌对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经典型病例治疗,使用犬耳净、氟苯尼考甲硝唑滴耳液等药物取得良好的疗效,试验结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李博[10](2019)在《出壳雏鸡病原菌分析及粪肠球菌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胚胎期以及刚出壳的雏鸡处于其生命最脆弱的时期,该阶段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疾病发生,造成孵化率低、健雏率低,对孵化场和种鸡场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调查研究目前导致雏鸡胚胎病的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对雏鸡胚胎病和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调查病、弱感染雏鸡胚胎的主要病原菌,采集了90只刚出壳的病、弱雏鸡。解剖观察其病理变化,从肝脏分离细菌,观察细菌的菌落菌体形态,提取分离菌株的DNA、进行16SrDNA基因序列的扩增并测序,再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的标准株序列比对,最终将比对结果与菌落菌体形态相结合,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发现病、弱雏鸡腹围较大;解剖发现皮下胶冻样,卵黄吸收不良,肝呈土黄色;显微镜下显示肝充血,脂肪变性。从病、弱雏鸡的肝脏分离出菌株56株,分离率为62.2%(56/90)。其中粪肠球菌分离率为46.4%(26/56),大肠杆菌为16.1%(9/56),金色葡萄球菌为14.3%(8/56),奇异变形杆菌为8.9%(5/56),鲍氏不动杆菌为5.3%(3/56),沼泽考克氏菌为3.6%(2/56),柠檬酸细菌属为1.8%(1/56),无色杆菌为1.8%(1/56),地衣芽胞杆菌为1.8%(1/56)。结果提示刚出壳雏鸡感染的细菌有9种,主要有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雏鸡胚胎细菌感染的防治奠定了基础。2、为探究粪肠球菌毒力的大小及耐药性,本试验测定了粪肠球菌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并对粪肠球菌做了8类抗生素1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发现10倍系列浓度梯度粪肠球菌液,尿囊绒毛膜接种后,鸡胚的存活时间和死亡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粪肠球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为3.03×103cfu/mL;药敏试验发现鸡源粪肠球菌对头孢类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较敏感。成功建立了粪肠球菌鸡胚毒力模型,同时筛选出粪肠球菌有效药物。3、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鸡源粪肠球菌的方法,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鸡粪肠球菌全基因组,采用Primer Express 5.0软件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并通过临床组织样品检测评价其临床实用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55;该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测粪肠球菌的最低限度可达101 cfu/mL;特异性强,不与其他鸡源致病菌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中变异系数小于5%,比较稳定。将患雏肝脏组织块提取的DNA作模板,经建立的SYBR GreenⅠLC-PCR方法检测,结果出现了特异性扩增曲线。此方法可用于临床上粪肠球菌的检测。
二、獭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獭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4种家兔呼吸道致病菌多重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与临床样本 |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4 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1.5 多重PCR特异性试验 |
1.6 多重PCR敏感性试验 |
1.7 人工感染及兔肺脏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 |
1.8 临床样品的检测 |
2 结果 |
2.1 多重PCR反应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
2.2 特异性试验 |
2.3 敏感性试验 |
2.4 人工感染及兔肺脏多重PCR检测 |
2.5 临床样品的检测 |
3 讨论 |
(2)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试验动物 |
1.2 方法 |
1.2.1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
1.2.2 动物试验 |
1.2.3 药敏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
2.2 动物试验 |
2.3 药敏试验 |
3 讨论 |
(3)一株兔源溶血性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 |
2.1 动物样品及处理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3 试验方法 |
3.1 细菌分离和纯化 |
3.2 染色观察 |
3.3 生化鉴定 |
3.3.1 糖类发酵试验 |
3.3.2 凝固酶试验 |
3.3.3 3%过氧化氢触酶试验 |
3.3.4 尿素分解试验 |
3.4 16S r RNA基因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3.5 药敏试验 |
4 试验结果 |
4.1 分离纯化与革兰氏染色 |
4.2 生化鉴定结果 |
4.3 菌落PCR鉴定 |
4.4 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4.5 药敏试验结果 |
5 讨论 |
(4)羊皮下脓肿病原分离鉴定及天蚕素AD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羊皮下脓肿研究进展 |
1.1.1 羊皮下脓肿流行特点 |
1.1.2 皮下脓肿发病机理 |
1.1.3 羊皮下脓肿主要病原 |
1.1.4 羊皮下脓肿的诊断 |
1.1.5 皮下脓肿的防治 |
1.2 抗菌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
1.2.1 抗菌肽抑菌机制 |
1.2.2 抗菌肽生物学特性 |
1.2.3 抗菌肽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羊皮下脓肿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
2.1 试验材料 |
2.1.1 病样来源 |
2.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致病菌分离纯化 |
2.2.2 PCR鉴定 |
2.2.3 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测定 |
2.2.4 天蚕素A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
2.3 结果 |
2.3.1 羊皮下脓肿病原菌分离结果 |
2.3.2 抗菌药物对皮下脓肿主要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
2.3.3 天蚕素AD对皮下脓肿主要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天蚕素AD防治皮下脓肿的试验及应用 |
3.1 实验兔致病及天蚕素AD防治试验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实验兔分组 |
3.1.3 实验兔致病 |
3.1.4 指标测定 |
3.2 羊皮下脓肿的预防与治疗 |
3.3 试验结果 |
3.3.1 实验兔皮下脓肿预防与治疗结果 |
3.3.2 天蚕素AD防治羊皮下脓肿的效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山东地区肉兔常见病原菌感染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参考菌株 |
1.2 样品来源及抽样原则 |
1.3 主要试剂 |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5 实验室检测 |
1.6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个体及群体表观阳性率 |
2.2 混合感染情况 |
3 讨论 |
4 防控措施 |
4.1 改善饲养环境 |
4.2 免疫及保健 |
(6)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
1 牛子宫内膜炎概述 |
1.1 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
1.1.1 产褥期子宫内膜炎 |
1.1.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
1.1.3 隐性子宫内膜炎 |
1.2 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
1.2.1 病原微生物感染 |
1.2.2 日粮营养失衡 |
1.2.3 环境因素 |
1.2.4 继发性因素 |
1.2.5 内分泌因素 |
1.2.6 遗传因素 |
1.3 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
1.3.1 临床诊断 |
1.3.1.1 直肠检查 |
1.3.1.2 阴道检查 |
1.3.1.3 超声波检查 |
1.3.2 实验室诊断 |
1.3.2.1 子宫分泌物检查 |
1.3.2.2 精液试验 |
1.3.2.3 尿液组胺检查 |
1.3.2.4 乳中孕酮含量检测 |
1.3.2.5 子宫组织与细胞检查 |
1.4 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1.4.1 子宫内疗法 |
1.4.1.1 子宫冲洗治疗 |
1.4.1.2 子宫灌注治疗 |
1.4.1.3 子宫填塞药物治疗 |
1.4.2 全身抗菌治疗 |
1.4.3 激素治疗 |
1.4.4 激光治疗 |
1.4.5 其它疗法 |
1.5 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 |
1.5.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
1.5.2 加强牛产后护理和保健 |
2 泡腾栓剂的研究进展 |
2.1 栓剂简介 |
2.2 中药泡腾栓的研究概况 |
3 宁夏养牛业现状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调查对象 |
1.1.2 采样地点 |
1.1.3 药品与试剂 |
1.1.4 耗材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抽样方法 |
1.2.2 养殖基本情况调查 |
1.2.2.1 选址与布局(20分) |
1.2.2.2 设施与设备(30分) |
1.2.2.3 管理制度与人员配备(30分) |
1.2.2.4 环保要求与生产性能(20分) |
1.2.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调查 |
1.2.3.1 临床症状检查 |
1.2.3.2 直肠检查 |
1.2.3.3 实验室诊断 |
1.2.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结果 |
2.2 子宫分泌物检查结果 |
2.3 养殖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
2.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 |
2.5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 |
2.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地域的相关性 |
2.7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饲养模式的相关性 |
2.8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年龄的相关性 |
2.9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品种的相关性 |
3 讨论 |
3.1 养殖基本概况 |
3.2 宁夏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
3.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 |
3.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地域的相关性 |
3.5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饲养模式的相关性 |
3.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年龄的相关性 |
3.7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品种的相关性 |
第三章 宁夏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试剂与药品 |
1.1.3 耗材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的采集 |
1.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
1.2.3 高智能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 |
2 结果 |
2.1 宁夏各县、市(区)分离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
2.2 宁夏各市、县(区)牛子宫内膜炎检出细菌的分布 |
2.3 宁夏各市、县(区)牛子宫内膜炎感染类型 |
2.4 宁夏各市、县(区)细菌的耐药率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1 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 |
3.2 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
第四章 治疗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泡腾栓的研制 |
实验一 中草药组方的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中草药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中草药筛选 |
1.2.2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 |
1.2.3 供试菌液的制备 |
1.2.4 中草药抑菌正交实验 |
1.2.5 中草药组方的确立与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
2 结果 |
2.1 中草药组方筛选正交设计试验结果 |
2.2 中草药组方抑菌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中药组方泡腾栓的制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主要试剂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泡腾栓辅料的选择 |
1.2.2 中药和辅料的预处理 |
1.2.3 泡腾栓辅料配比优选实验 |
1.2.4 中药组方泡腾栓制备工艺流程 |
1.2.5 中药组方泡腾栓质量检查 |
2 结果 |
2.1 中药组方泡腾栓辅料配比优选结果 |
2.2 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
2.3 中药组方泡腾栓质量检查结果 |
2.3.1 外观检查 |
2.3.2 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检查 |
2.3.3 重量差异检查 |
2.3.4 pH值、发泡量、泡沫持续时间测定 |
2.3.5 变形温度、融变时限和微生物限度测定 |
2.3.6 中药组方泡腾栓抑菌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中药组方泡腾栓安全性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器材与药品 |
1.2 方法 |
1.2.1 小鼠腹腔给药急性毒性预实验 |
1.2.2 小鼠腹腔给药急性毒性正式实验 |
1.2.3 家兔阴道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
1.2.4 家兔Draize眼部刺激试验 |
2 结果 |
2.1 小鼠腹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2.2 家兔阴道给药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2.3 家兔Draize眼部刺激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
3.2 家兔眼部刺激试验结果分析 |
实验四 中药组方泡腾栓对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药品 |
1.1.2 实验器材 |
1.1.3 实验动物 |
1.2 方法 |
1.2.1 实验分组与设计 |
1.2.2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两种药物对急性、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
2.2 两种药物对患病牛发情时间和受孕率的影响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7)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猪链球菌研究进展 |
1.1.1 病原学 |
1.1.2 流行病学 |
1.1.3 毒力因子 |
1.2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
1.2.1 病原学 |
1.2.2 流行病学 |
1.2.3 毒力因子 |
1.3 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
1.3.1 病原学 |
1.3.2 流行病学 |
1.3.3 毒力因子 |
1.4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研究进展 |
1.4.1 病原学 |
1.4.2 流行病学 |
1.4.3 毒力因子 |
1.5 猪肺炎支原体研究进展 |
1.5.1 病原学 |
1.5.2 流行病学 |
1.5.3 毒力因子 |
1.6 实验室检测技术 |
1.6.1 血清学方法 |
1.6.2 分子生物学方法 |
1.6.3 多重PCR检测方法 |
1.6.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
1.6.5 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引言 |
第3章 猪呼吸系统病原菌单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 材料 |
3.1.1 菌株、毒株 |
3.1.2 主要试剂 |
3.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3.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方法 |
3.2.1 菌株培养 |
3.2.2 细菌、病毒基因组的提取 |
3.2.3 反转录 |
3.2.4 核酸浓度的测定 |
3.2.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2.6 单重PCR退火温度的确定 |
3.2.7 单重PCR反应的特异性检验 |
3.2.8 单重PCR引物敏感性检验 |
3.3 结果 |
3.3.1 单重PCR退火温度的确定 |
3.3.2 单重PCR反应中引物特异性检验 |
3.3.3 单重PCR反应的敏感性检验 |
3.4 讨论 |
第4章 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 材料 |
4.1.1 菌种、毒株 |
4.1.2 主要试剂 |
4.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方法 |
4.2.1 五重PCR退火温度确定 |
4.2.2 五重PCR引物特异性检验 |
4.2.3 五重PCR反应敏感性检验 |
4.3 结果 |
4.3.1 五重PCR反应退火温度的确定 |
4.3.2 五重PCR反应特异性检验 |
4.3.3 五重PCR敏感性检验 |
4.4 讨论 |
第5章 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5.1 材料 |
5.1.1 菌种 |
5.1.2 主要试剂 |
5.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5.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2 方法 |
5.2.1 样品采集 |
5.2.2 基因组的提取 |
5.2.3 临床样品中猪呼吸系统病原菌的五重PCR检测 |
5.3 结果 |
5.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冀南地区鸡胚蛋有害菌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病原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
1.2 鸡胚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1.3 鸡胚蛋致病菌的研究及流行情况 |
1.4 鸡胚蛋中常见的致病菌 |
1.4.1 大肠杆菌 |
1.4.2 粪肠球菌 |
1.4.3 志贺氏菌 |
1.4.4 沙门氏菌 |
1.4.5 金黄色葡萄球菌 |
1.5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5.1 传统检测方法 |
1.5.2 免疫学方法 |
1.5.3 分子生物学技术 |
1.5.4 生物传感器技术 |
1.5.5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鸡胚蛋污染菌的分离鉴定 |
2.1 材料 |
2.1.1 污染样品与菌株 |
2.1.2 试验试剂与耗材 |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2 方法 |
2.2.1 培养基制备 |
2.2.2 细菌培养 |
2.2.3 细菌分离纯化 |
2.2.4 菌落菌体观察 |
2.2.5 模板DNA提取 |
2.2.6 分离株的PCR扩增 |
2.2.7 分离株序列测定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鸡胚蛋大体观察 |
2.3.2 分离株PCR扩增结果 |
2.3.3 分离株鉴定 |
2.3.4 分离株鉴定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 材料 |
3.1.1 菌株 |
3.1.2 试验试剂与耗材 |
3.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3.2 方法 |
3.2.1 DNA提取 |
3.2.2 大肠杆菌特异性引物设计与合成 |
3.2.3 大肠杆菌引物特异性检测 |
3.2.4 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
3.2.5 线性范围的测定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3.2.6 定量PCR特异性检测 |
3.2.7 定量PCR敏感性检测 |
3.2.8 定量PCR重复性检测 |
3.2.9 鸡胚蛋样品检测 |
3.3 结果 |
3.3.1 大肠杆菌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
3.3.2 线性范围及定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
3.3.3 定量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
3.3.4 定量PCR敏感性检测结果 |
3.3.5 定量PCR重复性检测结果 |
3.3.6 鸡胚蛋样品检测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粪肠球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 材料 |
4.1.1 菌株 |
4.1.2 试验试剂与耗材 |
4.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4.2 方法 |
4.2.1 DNA提取 |
4.2.2 粪肠球菌特异性引物设计与合成 |
4.2.3 粪肠球菌引物特异性检测 |
4.2.4 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 |
4.2.5 线性范围的测定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
4.2.6 定量PCR特异性检测 |
4.2.7 定量PCR敏感性检测 |
4.2.8 定量PCR重复性检测 |
4.2.9 鸡胚蛋样品检测 |
4.3 结果 |
4.3.1 粪肠球菌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 |
4.3.2 线性范围及定量标准曲线的制作 |
4.3.3 定量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
4.3.4 定量PCR敏感性检测结果 |
4.3.5 定量PCR重复性检测结果 |
4.3.6 鸡胚蛋样品检测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5.1 材料 |
5.1.1 菌株 |
5.1.2 试验试剂与耗材 |
5.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5.2 方法 |
5.2.1 DNA提取 |
5.2.2 双重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 |
5.2.3 双重荧光定量PCR敏感性检测 |
5.2.4 双重荧光定量PCR重复性检测 |
5.2.5 鸡胚蛋样品检测 |
5.3 结果 |
5.3.1 双重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结果 |
5.3.2 双重荧光定量PCR敏感性检测结果 |
5.3.3 双重荧光定量PCR重复性检测结果 |
5.3.4 鸡胚蛋样品检测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加科研情况 |
(9)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调查及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犬中耳炎的临床概况 |
1.1 犬中耳炎的概念 |
1.2 犬中耳炎的病因 |
1.3 犬中耳炎的病原 |
1.4 发病机制 |
1.5 犬中耳炎的症状 |
1.6 犬中耳炎的诊断 |
1.7 犬中耳炎的治疗 |
2 本研究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目的意义 |
2.1 发病情况调查 |
2.2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
2.3 病原菌的药敏性分析 |
2.4 犬中耳炎的临床治疗 |
2.5 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犬中耳炎发病情况调查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年龄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
2.2 不同月份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
2.3 不同品种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
2.4 单/双侧耳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
2.5 不同性别犬中耳炎的患病情况 |
3 讨论 |
3.1 犬中耳炎发病与年龄的相关性 |
3.2 犬中耳炎发病与季节的相关性 |
3.3 犬中耳炎的发病与品种的相关性 |
3.4 犬中耳炎多为双耳发病 |
3.5 犬中耳炎发病与性别无关 |
试验二 犬中耳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1 材料 |
1.1 材料来源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设备 |
1.4 分离用培养基 |
1.5 生化鉴定 |
1.6 四种菌的16Sr DNA引物序列 |
2 方法 |
2.1 病料的采集 |
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
2.3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 |
2.4 生化鉴定 |
2.5 PCR扩增 |
3 结果 |
3.1 病原菌初步鉴定结果 |
3.2 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
3.3 菌液PCR扩增结果 |
4 讨论 |
试验三 犬中耳炎病原菌的药敏性研究 |
1 材料 |
1.1 菌株来源 |
1.2 培养基 |
1.3 药敏纸片 |
1.4 试验器材 |
2 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
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
2.2 判断标准 |
3 结果 |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
3.2 链球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
3.3 假单胞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
3.4 大肠杆菌耐药性试验结果 |
3.5 耐药性比较 |
4 讨论 |
试验四 犬中耳炎临床病例的对比治疗试验 |
1 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药品 |
2 方法 |
2.1 诊断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结果 |
3.1 诊断结果 |
3.2 治疗结果 |
3.3 预防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10)出壳雏鸡病原菌分析及粪肠球菌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雏鸡成活率低的原因 |
1.1.1 细菌性因素 |
1.1.2 病毒性因素 |
1.1.3 饲养管理因素 |
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出壳雏鸡感染病原菌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样品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试剂与耗材 |
2.1.4 培养基的制作 |
2.1.5 病料的采集 |
2.1.6 病理切片的制作 |
2.1.7 细菌的纯化方法 |
2.1.8 菌落菌体的观察 |
2.1.9 分离菌株的DNA提取 |
2.1.10 分离菌株的PCR扩增 |
2.1.11 分离菌株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病、弱雏鸡的病理变化 |
2.2.2 分离菌株的PCR扩增结果 |
2.2.3 分离菌株的鉴定 |
2.3 鉴定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粪肠球菌的鸡胚致死率测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菌株和鸡胚来源 |
3.1.2 材料 |
3.1.3 鸡胚攻毒 |
3.1.4 药敏试验 |
3.2 结果 |
3.2.1 鸡胚模型攻毒结果 |
3.2.2 药敏试验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粪肠球菌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设备 |
4.1.2 试剂与耗材 |
4.1.3 菌株来源 |
4.1.4 DNA提取 |
4.1.5 引物设计与合成 |
4.1.6 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
4.1.7 线型范围测定和定量标准曲线制作 |
4.1.8 特异性试验 |
4.1.9 敏感性比较试验 |
4.1.10 重复性试验 |
4.1.11 临床组织样品检测 |
4.2 结果 |
4.2.1 粪肠球菌引物的特异性 |
4.2.2 线性范围与标准曲线 |
4.2.3 定量PCR的特异性试验结果 |
4.2.4 SYBR GreenⅠLC-PCR与常规PCR敏感性比较 |
4.2.5 重复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6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技术关键及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项目 |
四、獭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论文参考文献)
- [1]4种家兔呼吸道致病菌多重PCR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仇汝龙,范志宇,胡波,宋艳华,魏后军,陈萌萌,朱伟峰,薛家宾,王芳. 中国兽医学报, 2021(10)
- [2]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J]. 王锦祥,孙世坤,陈岩峰,陈冬金,桑雷,谢喜平. 中国养兔杂志, 2021(04)
- [3]一株兔源溶血性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进化树分析[J]. 廖娟,杨子艺,王钢,喻世刚,石英子,冯丹妮,梁梓. 当代畜牧, 2021(05)
- [4]羊皮下脓肿病原分离鉴定及天蚕素AD防治试验[D]. 韩晓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山东地区肉兔常见病原菌感染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及分析[J]. 赵巧雅,吴静,史玉颖,李秀娟,李富金,黄兵.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0(05)
- [6]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D]. 安泓霏.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7]猪呼吸系统病原菌五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梁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8]冀南地区鸡胚蛋有害菌的检测[D]. 刘洁玉.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9]石河子地区犬中耳炎的病原调查及临床治疗[D]. 王蕾.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10]出壳雏鸡病原菌分析及粪肠球菌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李博.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