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

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

一、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邓师放[1](2020)在《硬盘木马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硬盘作为最主要且最常见的存储设备,保存着计算机系统中绝大部分文件,是木马攻击和感染的主要目标。硬盘木马指的是通过感染硬盘来隐藏自身,驻留在计算机中,并执行恶意功能的木马,这种木马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危害性。本论文将木马对于硬盘的感染位置和方式的不同,将硬盘木马分为Bootkit木马和硬盘固件木马。Bootkit木马是当前主流木马的一种,Bootkit技术和其检测技术不断地对抗升级,促使Bootkit木马迅速发展。硬盘固件木马难度大,且位于用户无法访问的区域内,所以对于固件木马的研究较少,但硬盘固件木马是杀毒软件的一个盲区,也是木马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针对硬盘木马难以检测的问题,分析了硬盘木马的实现方式,建立了硬盘木马检测模型。在硬盘木马检测模型中,本论文将硬盘木马检测分为对Bootkit木马的检测和对硬盘固件的检测,其中Bootkit木马检测能够检测出硬盘引导区的感染情况以及系统的感染情况,硬盘固件检测能够检测出硬盘固件是否被篡改和硬盘是否挂载有小型系统。并且在硬盘木马检测模型中,本文提出了基于行为的Bootkit木马检测,基于可信引导的硬盘固件检测以及基于SMART的硬盘挂载系统检测的方法。接下来本文基于硬盘木马检测模型,设计并实现了硬盘木马检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硬盘木马检测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在实现的过程中,本文突破了硬盘固件区访问技术,实现了通过数据线对硬盘固件的直接提取。接下来本文设计实验对硬盘木马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硬盘木马检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又对硬盘木马检测系统和杀毒软件以及硬盘工具进行功能对比,证明硬盘木马检测模型对于硬盘木马检测的全面性。

詹祖焱[2](2018)在《船舶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开发》文中提出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在2016年1月1日之后建造的船舶在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区内行驶必须满足Tier III的排放标准,因此对新生产的发动机需要在保持良好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排放。试验台架作为发动机各系统或零部件开发与验证测试平台,与之配套的测控系统可以进行检测、分析和控制其各性能参数,为检测、评估和优化设计提供研究平台条件。国内的发动机测试技术起步较晚,与国外已经成熟的测试技术还存在很大差距,开展船舶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的研制,有助于推动我国研发更高水平的船舶发动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船舶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船舶发动机各主要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需求分析;再根据目标测量参数点以及运行环境来确定测控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并开发发动机试验台的测控系统软件程序;最后在实机环境下开展测控系统的试验验证。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结合对船舶发动机各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确定发动机所需测量的关键参数点以及测量范围,参考测量的信号列表以及发动机的工作环境,从测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功能性、拓展性、兼容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完成了测控系统的硬件选型设计。(2)分析船舶发动机测控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测量精度要求,完成测控系统整体的软件架构设计;依据程序的执行流程,自下而上地开展测控系统的软件开发。所开发的测控系统具有两种可实时切换的采集机制、实时显示和信号滤波等功能,并预置了测量仪器广泛使用的VISA接口和CAN通讯接口,使程序有较强的拓展性,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测试需求。(3)开发了测控系统的数据读取程序。通过对存储数据时加入时间标识,采用数据流盘的方式后,能轻松的定位到特定时间段的数据且不会造成短时间内数据量太大而导致内存溢出的错误,对齐数据文件至硬盘扇区能加快数据的读取速度。(4)采用TCP/IP、UDP协议、DataSocket通信与Web网络发布程序等方式,完成对测量数据的远程传输以及程序的远程操控,实现在异地也能实时监测发动机现场试验的数据。(5)采用通过递进式的试验方式,验证了测控系统采集信号完整不丢失,并可以保证采集的精度;验证了优化后的数据读取程序,可以成功的实现回放和分析存储的大容量数据;验证了使用Web发布程序能实现多台客户端对服务器上的程序进行远程监测与控制。最后在ACD320DF双燃料发动机上进行了实机测试,在测控系统的界面上可监测发动机运行的异常点,作为修改发动机控制器执行参数的依据。

周瑞岩,张彦敏[3](2017)在《IDE硬盘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分析了利用DSP、FPGA、CPLD和双端口RAM等高速器件设计完成基于IDE硬盘的高速数据采集的实时存储系统。对于硬盘的读写PIO模式及硬盘的数据存储FAT32格式实现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包瑞琳[4](2016)在《FishOs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信息存储和信息访问的重要模块。从系统角度看,文件系统的功能是对文件存储设备的空间进行组织和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检索,并向应用层提供文件访问接口。本文阐述一个自定义文件系统FishOs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说明该文件系统的构建步骤,包括:文件系统数据结构的设计,引导程序、中断处理程序、文件操作的实现,目录检索算法的研究。本文的重点是设计FishOs文件系统的磁盘组织结构,实现硬盘的逻辑格式化、系统引导程序,键盘和硬盘中断处理程序,向用户层提供常用的文件操作,研究目录检索算法,并使用高效的目录检索算法提高FishOs文件系统的性能。

贾效玲[5](2016)在《一种可堆叠存储阵列及其分布式存储管理》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数据海量增长,对存储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个存储设备由于受到工艺水平的制约,提升性能的空间有限,存储阵列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设备结构。对于扩大存储系统的容量,目前存储阵列结构有较多解决方案,但是如何在扩容的同时提升存储访问带宽,仍是十分棘手的难题。为了设计新型高速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使得存储阵列能够在扩容的同时,同步提升I/O带宽的访问速度,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可堆叠存储介质的方案,然后基于可堆叠存储介质设计了可堆叠存储阵列,是一种扩容同步提速的存储阵列解决方案。可堆叠存储介质必须是消息连接的设备。传统的并行接口存储介质如ATA硬盘,升级成为SATA硬盘后,访问控制器从主机端转移到设备上,成为消息连接的存储介质。但是SATA硬盘还不是可堆叠存储介质,由于SATA的消息协议中不包含存储介质的地址字段,多个SATA硬盘堆叠连接在一起是无法区分的。Marvell公司于2012年推出SATA端口倍增器PM,设置了端口地址用来区别多个不同的SATA硬盘,实现了多个SATA硬盘的堆叠连接。但是这样堆叠在一起的SATA设备是通过PM控制选通方式工作的,存储介质本身并不是可堆叠的,因此PM方案只能扩容,不能提升I/O访问带宽。本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存储访问消息协议MES,在其中设置了存储设备的目标地址字段,包括群group,组set和通道channel(或设备),按照群组通道gsc方式设置阵列参数,并通过新定义的消息结构mes传递参数,访问阵列,形成一种支持存储介质和存储阵列堆叠的消息交换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可堆叠存储阵列的具体设计,10个通道(或设备)的系统i/o访问带宽可达48g,并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样机正在制作中。论文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存储设备和存储阵列的可堆叠思想,介绍了可堆叠控制芯片pm,详细分析pm工作原理,实现了pm的硬盘访问;2.提出可堆叠存储阵列的gsc组织方式,建立了扇区堆和超扇区的实施方案;3.定义了可堆叠存储阵列的消息交换结构mes,分析划分了可堆叠存储阵列的各模块,定义了各自的结构和功能。4.将可堆叠存储阵列与pm的端口倍增功能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扩容和提速,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并为分布式文件管理奠定了基础。5.利用xilinxkintex-7fpga和marvell88sm9705可堆叠控制芯片,搭建了ccs2040硬件平台;使用mentordxdesigner电路设计工具设计了电源、时钟、复位、88sm9705、ddr3、flash以及jtag、pcie、sata和sas接口的硬件电路,完成可堆叠存储阵列系统的结构设计。ccs2040通过pcie2.0x4硬核或pcie3.0x4软核接口与t2080开发板交换mes消息,通过t2080的4个10gbit光纤接口接入网络,可另外通过2个12gbps的sas接口接入主机,实现高带宽的主机接口与低速率的存储设备的平滑对接。目前,系统原型机设计已经定型,样机正在布线制板过程,FPGA程序设计已经完成,正在等待样机验证调试。

张青林[6](2010)在《机器视觉高速图像处理平台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机器视觉就是使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视觉的功能,对图像进行测量和判断。它是实现仪器设备精密控制、智能化、自动化的有效途径。使用机器视觉可以完成很多人类无法完成的任务,同时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据国际权威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总量约为9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0.9%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到2012年将超过150亿美元。说明机器视觉系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而高速以及一体化、个性化是机器视觉系统的发展方向,就需要有一款嵌入式通用高速图像采集处理硬件平台来适应机器视觉的发展。目前国内的机器视觉厂商主要还是以代理国外的产品为主,包括其中的硬件产品,特别是针对高端应用的高速高分辨率应用的硬件。国内的机器视觉厂商也意识到需要发展自己的产品,而且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对图像处理的硬件进行研究,但是主要还是在低端应用。因此本文针对机器视觉系统中的高速图像采集处理硬件平台进行研究,设计出一款基于FPGA+DSP的嵌入式通用高速图像采集处理硬件平台(Embedded General High-speed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Platform, EGHIAPP),并就其中的高速图像采集、压缩以及存储通用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机器视觉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在机器视觉应用中的高速图像处理平台需要具备的功能,并就此功能设计完成了基于FPGA+DSP的通用高速图像处理的硬件平台。2、针对EGHIAPP上的Camera Link和GigE相机的图像采集问题进行研究,对两种接口相机的图像数据采集的详细工程实现以及其中的难点进行了设计,最后分别针对两种典型的相机MC1362以及piA2400实现高速图像采集。3、针对实时采集的高速图像的JPEG压缩问题进行了研究,解决高速压缩中的速度问题以及传统方案中的需要大容量缓冲问题,并对多路并行压缩方法进行研究,实现单FPGA芯片对piA2400的500万像素高分辨率彩色图像以及MC1362的500帧/秒超高速灰度图像的JPEG实时压缩。4、针对图像的实时大容量存储问题进行研究,使用FPGA实现SATA硬盘的数据读写功能,对影响硬盘速度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了硬盘扇区直接顺序读写的方式提高硬盘的存储速度。并对多路硬盘的并行存储技术进行研究,以两路硬盘存储为例,给出并行存储的方案。5、采用EGHIAPP完成了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两个典型应用,说明本平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并且其中一个已经量产,成功的应用于实际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晓娟[7](2009)在《C语言特殊函数的建立》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TC2.0内部函数的剖析,给出直接访问内存的相关技术与硬盘读写函数的建立技术。该技术可以更好地拓展TC2.0功能、使用范围及变量内存结构的研究。

樊建川[8](2008)在《电力系统连续录波器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系统连续录波装置标准的发布,录波方式和记录的数据量都将发生较大变化,海量的录波数据压缩与存储将成为连续录波器中的重要技术。本课题以小波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Clark变换和Lz77编码对连续录波器录波数据的压缩和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部分工作:使用基于Bior4.4小波基的提升算法对录波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减少了内存消耗,提高了小波分解的运算速度和信号的重构精度。本文把能量泄漏问题考虑进小波分解层数的选择中,确定了一种根据采样率大小确定分解层数的办法。该方法所确定的分解层数既能使压缩率达到最好效果又不会使重构造成过大的误差。提出将故障的小波识别方法和Clark变换相结合的自适应阈值处理方法。该方法能有效的区别出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提高正常数据的压缩率并保留故障数据的有用信息。阈值处理之后,结合Lz77无损压缩算法对低频数据进行压缩。在对数据压缩处理后使用硬盘扇区直接读写的方式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建立相应的cfg文件记录压缩数据信息,该方法避免了Windows繁琐的文件管理,方便于故障再现和数据查询。最后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模型产生线路运行数据,用Matlab和C语言分别编写了数据压缩和存储程序,并对Simulink模型产生的仿真数据和电科院动模数据进行压缩和存储,验证了上述方法对连续录波器录波数据压缩和管理的有效性。

黄金福[9](2008)在《流媒体数据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流媒体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的视频监控系统日益得到厂商的重视和推广。本文在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和流媒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储系统的存在问题和项目现实需要,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流媒体的易于扩展、便于移植和便于管理的存储系统。文中对流媒体存储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以及并对其具体模块予以实现。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流媒体存储系统的要求和嵌入式存储系统的现状,阐述了本设计与监控系统之间的关系;在对多种存储介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进行研究比较后,设计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和系统的框架,提出采用IDE硬盘和嵌入式Linux分别作为本存储系统的存储介质和操作系统。其次,重点介绍了IDE硬盘接口的原理和流媒体文件系统的相关技术。接着构思了各个模块实现的具体方法、设计了硬盘底层驱动函数和流媒体存储系统的流程、编写具体实现的代码、并给出具体实现实例。此外,本系统还设计出流媒体文件存储的策略,包括记录流媒体文件的大小、监控地点、建立时间等相关信息。存储策略的实现,使业务开发人员可以在存储系统上实现其它增值业务,如方便用户使用的回放、查询等功能。最后通过Linux操作系统、东芝的IDE硬盘和串口调试调试软件对本存储系统进行了测试工作,并将其放到整个视频监控系统中进行了整体测试。结果表明,该存储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功能效果,满足基本监控系统的需要。本文所开发的系统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灵活性以及可重用性,适用于嵌入式Linux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满足现实流媒体文件的存储。

朱正[10](2008)在《数据采集系统并行存储的实现》文中提出在现代工业生产、控制和科学研究中,对各种现场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常,在数据采集的应用开发中,为了便于进行事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为了存档,需要实时地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介质中。IDE硬盘具有存储容量大、接口智能化程度高、控制方便等优点,比较适合作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存储介质。当采样率不太高、路数较少时,要做到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采样率较高、路数较多时,进行高速数据存储就变得比较困难。本论文讨论了基于IDE硬盘的高速数据存储技术:介绍了硬盘的结构、影响硬盘存储速率的因素、硬盘的IDE接口以及FAT32文件格式;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结构,包括电源部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缓存部分和数据存储部分;还给出了实现数据以FAT32格式存储进硬盘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该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同时对12路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并能够以较高的速率进行并行存储,具有存储量大、存储速率快、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处理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硬盘木马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Bootkit木马研究现状
        1.2.2 固件木马研究现状
        1.2.3 现有检测方法的缺陷及分析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硬盘木马检测相关技术
    2.1 预备知识
        2.1.1 Windows引导和启动过程
        2.1.2 硬盘相关结构
    2.2 相关技术
        2.2.1 Bookit相关技术
        2.2.2 SCSI协议
        2.2.3 SATA协议
        2.2.4 基于MD5 的完整性检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盘木马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硬盘木马检测模型
        3.1.1 硬盘木马实现分析
        3.1.2 硬盘木马检测模型
    3.2 硬盘木马检测系统架构设计
        3.2.1 Bootkit检测模块
        3.2.2 硬盘固件检测模块
    3.3 硬盘木马检测系统实现
        3.3.1 引导区检测模块
        3.3.2 关键文件检测模块
        3.3.3 隐藏进程驱动检测模块
        3.3.4 DLL注入检测模块
        3.3.5 固件区提取模块
        3.3.6 基于可信引导的硬盘固件检测模块
        3.3.7 SMART提取分析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盘木马检测系统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环境
    4.2 测试用例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 Bootkit木马检测模块测试结果及分析
        4.3.2 硬盘固件木马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功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船舶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试验台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测控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
    1.4 虚拟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船舶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硬件选型
    2.1 船舶发动机监测点需求分析
    2.2 采集模块的硬件选型
    2.3 工控机的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测控系统的软件开发
    3.1 测控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3.2 发动机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3 测控系统的软件架构
        3.3.1 FPGA程序设计
        3.3.2 上位机程序框架设计
        3.3.3 信号滤波
        3.3.4 信号可选显示
        3.3.5 电磁阀驱动程序
        3.3.6 通讯接口预置
        3.3.7 CAN接口预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容量数据的处理及远程监测的实现
    4.1 优化大容量数据的读取
        4.1.1 对齐TDMS文件至硬盘扇区
        4.1.2 数据读取的优化设计
        4.1.3 数据保存的优化
        4.1.4 显示大容量数据处理方法
    4.2 数据远程监测
        4.2.1 TCP/IP网络数据传输
        4.2.2 UDP网络传输
        4.2.3 DataSocket 通信
        4.2.4 在Web上发布程序
        4.2.5 DTU模块远程传输数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控系统的试验验证
    5.1 试验验证
        5.1.1 数据采集测试
        5.1.2 大容量数据回放验证
        5.1.3 数据远程传输验证
    5.2 实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发动机测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4)FishOs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机文件系统
        1.2.2 网络文件系统
        1.2.3 并行文件系统
        1.2.4 分布式文件系统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文件系统简介
    2.1 文件及文件系统
        2.1.1 文件
        2.1.2 文件系统接口
    2.2 文件系统的按名存取机制
        2.2.1 目录
        2.2.2 目录的类型
        2.2.3 索引节点
    2.3 文件系统的存储技术
        2.3.1 磁盘空间管理
        2.3.2 文件数据块分配策略
第三章 FishOs文件系统的设计
    3.1 FishOs文件系统的软件构成
        3.1.1 设计硬盘组织结构
        3.1.2 设计引导程序
        3.1.3 设计FishOs文件系统的支持模块
    3.2 系统实现方案
第四章 FishOs文件系统的实现及引导
    4.1 实现文件系统的格式
        4.1.1 文件系统数据结构的实现
        4.1.2 硬盘逻辑格式化程序的实现
    4.2 引导程序的实现
        4.2.1 boot程序的实现
        4.2.2 loader程序的实现
    4.3 FishOs文件系统各模块的实现
        4.3.1 中断处理程序的实现
        4.3.2 文件操作的实现
        4.3.3 目录检索算法的实现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FishOs文件系统的执行效果
    5.3 不同目录检索算法的效率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2.1 提供了系统实验平台中完整的文件系统实现案例
        6.2.2 实现基于哈希的目录检索算法
        6.2.3 实现基于字典树的目录检索算法
    6.3 关键技术
    6.4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一种可堆叠存储阵列及其分布式存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硬盘技术
        1.2.2 存储系统
        1.2.3 存储阵列研究
        1.2.4 分布式文件系统
        1.2.5 现有问题
    1.3 平台介绍
        1.3.1 CCS2040开发平台
        1.3.2 T2080开发板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可堆叠存储介质
    2.1 可堆叠原理
        2.1.1 自主访问的存储设备
        2.1.2 可堆叠存储设备
        2.1.3 可堆叠控制芯片
        2.1.4 可堆叠存储阵列
    2.2 可堆叠控制芯片PM
    2.3 FIS帧结构
        2.3.1 命令/控制FIS
        2.3.2 回复帧FIS
        2.3.3 数据FIS
    2.4 PM工作原理
        2.4.1 PM端口调试
        2.4.2 读写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堆叠系统
    3.1 系统架构
        3.1.1 通道组织
        3.1.2 超扇区
        3.1.3 数据访问方式
    3.2 消息交换模块
    3.3 消息交换结构MES
        3.3.1 命令MES
        3.3.2 状态MES
        3.3.3 数据MES
    3.4 阵列管理模块
        3.4.1 消息处理模块
        3.4.2 群组控制器
        3.4.3 通道管理模块
    3.5 可堆叠存储阵列
    3.6 分布式存储管理
    3.7 FPGA芯片选型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电路与结构
    4.1 硬件系统设计
    4.2 电源电路设计
    4.3 时钟电路设计
        4.3.1 系统时钟
        4.3.2 用户时钟
        4.3.3 GTX时钟
        4.3.4 88SM9705时钟电路
    4.4 系统复位电路
    4.5 外围电路及其接口设计
        4.5.1 DDR3存储设计
        4.5.2 FLASH设计
        4.5.3 88SM9705设计
        4.5.4 USB-to-UART设计
        4.5.5 JTAG接口设计
        4.5.6 PCIe接口设计
        4.5.7 SATA接口设计
        4.5.8 SAS接口设计
    4.6 结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6)机器视觉高速图像处理平台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机器视觉系统
        1.2.1 机器视觉理论发展
        1.2.2 机器视觉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国内外现状
        1.2.3 机器视觉系统发展趋势
        1.2.4 图像采集处理平台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来源及研究的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机器视觉高速图像处理平台
    2.1 引言
    2.2 FPGA设计流程
    2.3 DSP设计流程
    2.4 高速图像处理平台总体设计
        2.4.1 高速图像处理平台功能需求
        2.4.2 FPGA与DSP功能划分研究
        2.4.3 FPGA选型
        2.4.4 DSP选型
        2.4.5 系统详细结构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相机图像采集
    3.1 引言
    3.2 Camera Link相机高速数据采集
        3.2.1 Camera Link接口标准
        3.2.2 Camera Link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3.2.3 异步串行接口的实现
        3.2.4 高速数据接收模块设计
        3.2.5 图像采集测试方案及测试结果
    3.3 GigE相机高速图像采集
        3.3.1 千兆以太网标准
        3.3.2 GigE Vision标准
        3.3.3 千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
        3.3.4 FPGA控制逻辑的设计
        3.3.5 GigE相机图像采集实现
        3.3.6 图像数据输出模块
        3.3.7 GigE相机图像采集测试方案及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图像压缩
    4.1 引言
    4.2 JPEG压缩标准
        4.2.1 JPEG基本系统
        4.2.2 颜色模式转换及采样
        4.2.3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4.2.4 量化
        4.2.5 直流分量编码和交流系数ZigZag排列
        4.2.6 熵编码
        4.2.7 JPEG的压缩比与压缩图像质量评价
        4.2.8 JFIF文件交换格式
    4.3 JPEG压缩的高速实现方法
        4.3.1 二维DCT变换的快速实现算法
        4.3.1.1 二维DCT的分解
        4.3.1.2 一维DCT的硬件实现算法
        4.3.1.3 二维DCT的结构及流水线技术
        4.3.2 量化及ZigZag排序模块
        4.3.3 熵编码
        4.3.4 JPEG压缩高速实现方法测试
        4.3.4.1 编码正确性测试
        4.3.4.2 编码效率及最大工作时钟测试
        4.3.4.3 FPGA资源消耗
        4.3.4.4 压缩效果测试
    4.4 高分辨率图像实时压缩系统设计
        4.4.1 高分辨率实时压缩系统可行性分析
        4.4.2 输入缓冲模块的改进及资源优化设计
        4.4.3 Bayer转YC_bC_r模块
        4.4.4 彩色压缩模块的设计
        4.4.5 彩色高分辨率压缩系统资源消耗
        4.4.6 高分辨率图像压缩测试方法及结果
    4.5 超高帧率图像实时压缩系统设计
        4.5.1 超高帧率实时压缩系统可行性分析
        4.5.2 超高帧率图像并行压缩方法设计
        4.5.3 输入分路及控制模块的设计
        4.5.4 高速并行压缩系统资源消耗
        4.5.5 超高帧率图像压缩测试方法及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硬盘高速存储
    5.1 引言
    5.2 IDE接口标准
        5.2.1 IDE物理接口
        5.2.2 ATA控制器的寄存器组
        5.2.3 硬盘的寻址方式
        5.2.4 ATA数据传输模式
    5.3 ATA控制器的FPGA实现
        5.3.1 硬盘初始化
        5.3.2 UDMA读写控制器设计
        5.3.2.1 UDMA写时序
        5.3.2.2 UDMA读时序
        5.3.3 总体程序设计
    5.4 SATA硬盘接口设计与测试
        5.4.1 SATA硬盘接口设计
        5.4.2 硬盘读写效率分析
        5.4.3 硬盘测试
    5.5 并行高速存储的研究与实现
        5.5.1 磁盘阵列技术
        5.5.2 硬盘高速存储测试方案及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图像处理平台的典型应用
    6.1 引言
    6.2 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
        6.2.1 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6.2.2 高速图像处理在TFDS中的应用
        6.2.3 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对比及测试
    6.3 棉花异性纤维在线检测清除系统
        6.3.1 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6.3.2 系统升级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
        6.3.3 高速图像处理平台使用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1:Camera Link接口信号图
附图2:Camera Link接口详细电路图
附图3:PHY芯片88E1111接口详细电路图
附图4:JM20330详细电路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C语言特殊函数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TC2.0相关函数分析
    2.1peek ()
    2.2 poke ()
    2.3 FP_OFF () , FP_SEG ()
    2.4 geninterrupt () 函数
3 汇编语言与硬盘的读写
4 实现技术
5 结语

(8)电力系统连续录波器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录波标准的发展
        1.2.2 数据故障录波器的研究现状
        1.2.3 数据压缩在故障录波数据压缩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小波分析理论基础
    2.1 小波分析基本理论
        2.1.1 小波变换的定义
        2.1.2 多分辨率分析
    2.2 小波分析的特点
    2.3 小波分解的两种算法
        2.3.1 Mallat 算法
        2.3.2 Lift 算法
        2.3.3 两种算法的比较
第3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连续录波数据压缩与重构
    3.1 小波压缩与重构
        3.1.1 小波压缩与重构的原理
        3.1.2 小波基的选取
        3.1.3 分解层数的确定
        3.1.4 阈值的选取
    3.2 录波数据的自适应压缩
        3.2.1 Clark 变换
        3.2.2 故障数据判别
        3.2.3 自适应阈值
    3.3 小结
第4章 无损压缩在连续录波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4.1 常用无损压缩方法的简介
        4.1.1 Huffman 压缩原理介绍
        4.1.2 Lz77 压缩原理介绍
        4.1.3 Lz78 压缩原理介绍
        4.1.4 Lzw 压缩原理介绍
    4.2 常用无损压缩算法的录波数据的压缩比较
    4.3 仿真算例
    4.4 小结
第5章 连续录波压缩数据的管理
    5.1 录波数据的管理
    5.2 数据的直接硬盘读写
    5.3 录波数据压缩和存储算法总流程及程序实时性分析
        5.3.1 录波数据压缩和存储算法总流程
        5.3.2 实时性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9)流媒体数据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流媒体概述
    1.2 流媒体对存储系统的要求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流媒体存储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目标
    2.2 流媒体存储系统方案
    2.3 流媒体存储系统架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技术的介绍
    3.1 硬盘接口基本原理
    3.2 寄存器意义
    3.3 硬盘驱动器的寻址方式
    3.4 驱动器传输方式
    3.5 流媒体文件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盘底层驱动实现
    4.1 IDE硬件接口设计
    4.2 IDE硬盘初始化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4.3 扇区操作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底层设备驱动设计
    4.5 中断管理模块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流媒体存储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平台
    5.2 FAT文件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 流媒体数据存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实例
    6.3 测试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数据采集系统并行存储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数据采集系统系统的构成
    1.3 系统主要特点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据存储原理
    2.1 硬盘的基本知识
    2.2 IDE接口
        2.2.1 电气接口
        2.2.2 时序特性
        2.2.3 IDE协议
    2.3 硬盘分区及FAT32文件结构
        2.3.1 磁盘分区格式
        2.3.2 FAT32文件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3.1 电源设计
    3.2 数据采集部分
        3.2.1 A/D转换器概述
        3.2.2 A/D转换器CS5351
    3.3 数据缓存部分
    3.4 数据存储及控制部分
        3.4.1 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509A
        3.4.2 FPGA芯片XC4VLX15
        3.4.3 多路复用开关SN74CBT16232
    3.5 数据并行存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存储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硬盘的基本操作
    4.2 数据以FAT32文件格式存储的编程实现
    4.3 数据存储程序流程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四、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硬盘木马检测技术的研究[D]. 邓师放.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船舶发动机试验台测控系统开发[D]. 詹祖焱.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3]IDE硬盘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 周瑞岩,张彦敏.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7(04)
  • [4]FishOs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包瑞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5]一种可堆叠存储阵列及其分布式存储管理[D]. 贾效玲. 太原理工大学, 2016(08)
  • [6]机器视觉高速图像处理平台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 张青林. 武汉大学, 2010(05)
  • [7]C语言特殊函数的建立[J]. 王晓娟.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2)
  • [8]电力系统连续录波器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的研究[D]. 樊建川.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7)
  • [9]流媒体数据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黄金福. 暨南大学, 2008(03)
  • [10]数据采集系统并行存储的实现[D]. 朱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大容量硬盘扇区直接读写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