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习前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实习前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一、实习前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英[1](2021)在《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感、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感、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5家省级、市级公立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268名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16家单位实习的非医学专业实习生272名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工作倦怠感量表(MB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的MBI各因子分及总分、SDS评分、SAS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职业倦怠感(26.87%)、抑郁症状(19.78%)、焦虑症状(21.64%)的检出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在研究组中, 男生的MBI各因子分及总分、SDS、SAS评分均显着高于女生, 专科学历的护理实习生的MBI各因子分及总分、SDS、SAS评分均显着高于本科护理实习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研究组中, MBI各因子及总分与SDS评分、SAS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均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感、抑郁焦虑状况, 与其性别、学历有关, 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感与焦虑抑郁状况相关。

陈燕,李根娣[2](2021)在《情景模拟教学对手术室实习护生心理状态和工作适应情况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情景模拟教学对于手术室实习护生心理状态和工作适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室参加实习的7个小组共33名护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组共16名)和对照组(4组共17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在实习开始前的1周使用情景模拟教学进行提前干预。两组实习时间均为4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实习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工作适应障碍量表对两组实习后的工作适应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实习后,实验组SCL-90评分与实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SCL-90评分高于实习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习后,实验组工作适应障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实习护生对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和工作压力建立心理准备,更好地了解手术室的各类手术器械设备和护理操作,从而减少护生在实习期间负面心理状态和工作适应障碍的发生。

戴英秀[3](2021)在《医学生实习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策》文中提出作者通过对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来自不同专业的47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实习前的心理准备、进入实习阶段担心的难题、实习动机和实习目的以及希望学校在实习前做的工作四个方面对医学生实习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期为学校和医院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前的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戴秋初[4](2021)在《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推进顶岗实习标准建设”“规定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企业应当利用管理要素参与校企合作”等多条与顶岗实习管理相关的举措。顶岗实习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其管理工作对于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还存在松散式实习管理、校企管理双主体地位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高职教育背景下,重新审视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首先基于理论研究,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确定了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分析框架,并编制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再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对部分高职教师、企业人员与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找出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基于协同理论提出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发现:(1)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可从管理过程和实习成效两方面分析,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包括计划共商、共管共育、评价共享、总结共赢四个循环阶段;高职生顶岗实习成效可从实习满意度、学习获得程度、知识运用程度、组织贡献程度四个层面进行评估。(2)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现存问题主要包括校企合作的渠道较为单一;学校课程滞后于实习内容;校企教育功能未完全发挥;学生心理与安全问题凸显;实习评价与总结流于形式等。基于此,本研究从支持系统和主体系统两方面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1)支持系统方面的原因有政府的统筹制度尚未健全、行会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家长的心理教育功能缺失;(2)主体系统方面的原因有高职教师实习管理力量薄弱、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实习生自身管理能力较薄弱、主体系统协同管理程度较低。综合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研究基于协同理论提出了优化策略:(1)协调支持系统因素:政府加强作为序参量的主导地位、行会构建校企协同信息服务平台、家长强化教育与监督功能的发挥;(2)协同主体系统因素:高职院校提高顶岗实习管理能力、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与加强文化建设、实习生增强心理素质与制定实习规划、校企双方构建自组织实习管理系统。

赖珊珊[5](2021)在《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实习权益是实习生依法享有的各项实习权利和利益,实习权益保障对提升高职学生实习热情、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好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实习的顺利进行,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意义,也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实习权益理论、实习权益保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相关文献、理论、政策文件和专家意见对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和实习权益可操作性内涵进行归纳总结,选取政府保障、学校管理、企业支持和自我促因素来构建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研究框架。研究对回收的706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2.0和AMOS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现状,探究影响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路径和效应大小。研究结果发现,总体实习权益保障情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现状还有待提高。高职生实习权益与影响因素之间显着正相关,政府保障、学校管理、企业支持和自我促成因素对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产生直接的显着正向影响,各因素对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企业支持、学校管理、政府保障和自我促成。为进一步分析分析影响高职生实习期间实习权益保障的个性化、深层次原因,从参与问卷调查的高职生中选取20名实习生进行访谈,运用Nvivo质性分析工具编码得到,政府政策法规制定、宣传力度和监督管理;学校实习管理、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教育培训;企业社会责任感、实习指导师傅和教育培训;实习生维权意识、实习认知和个人行为;各主体尚未形成保障合力等都是影响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深层次原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不同利益主体出发,提出以下实习权益保障策略:政府层面要强化政策保障;学校层面要完善实习管理;企业层面要发挥核心作用;个人层面要提高维权意识。各主体要增强利益共同体意识,企业要发挥核心利益相关者作用;搭建多方互动平台,构建多方互动机制。政府、学校、企业和实习生这四大利益主体共同努力,多方主体形成合力才能实现高职生实习权益的良好保障。

汪笑妹[6](2021)在《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设计出一款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通过交互次数、交互类型、反馈形式的设计,以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推广应用至其他学科。(2)探讨交互式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的培训效果。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检索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制作。(2)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严格参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0月~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职业防护教学;2020年10月~12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40名为试验组,采用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法进行职业防护教学。测量并比较两组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防护行为执行正确率、教学满意度以及手术室实习期间职业暴露发生率。及时整理分析收集资料,使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80名,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名,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教学前职业防护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护生的职业防护理论成绩(85.58±2.60)高于对照组(82.05±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试验组护生的锐器传递操作成绩(4.63±0.63)高于对照组(3.8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的锐器处理操作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护生的手卫生执行正确率、戴手套执行正确率、肌肉骨骼防护执行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辐射防护执行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护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生率、辐射暴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频次差异、辐射暴露发生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护生发生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在护生的职业防护教学中切实可行。(2)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及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3)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自觉促进防护行为的形成。(4)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满意度、教学质量。

潘阳[7](2021)在《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阶段学习成果的标准之一,是取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关键。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论文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对论文地开展至关重要,为后续论文撰写工作提供整体框架和写作思路。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还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6——2020年共五年以来的373篇学位论文选题为研究对象,从选题视角、选题类型、选题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了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的因素,最后从学位论文选题、培养单位、学生个人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其中选题视角方面,主要以东南亚国家为主;选题类型方面,调研报告和专题研究的占比较高;选题内容方面,主要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主。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选题的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学位论文选题要结合时代,关注学科前沿;结合兴趣,把握研究方向;结合能力,考虑选题的可行性。同时培养单位可以开设论文选题指导课、优化现有论文写作课、加强实习管理、建立相关电子数据库、完善导师指导制度;学生个人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姚利民,张祎[8](2021)在《大学生实习投入的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文中指出大学生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培育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调研H大学520名参与过实习的大学生发现,大学生实习投入总体及各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实习投入各维度差异不大,按得分高低排列依次是:心理调节、情感投入、努力质量、同事互动。不同性别、年级、实习生导师、实习时长的大学生实习投入水平存在差异。大学生实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对实习不重视、适应能力不佳、对实习单位归属感偏低、实习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失调以及实习任务简单化、零碎化和缺乏吸引力。为提高大学生实习投入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学生应注重心理调节;大学生应加大情感投入;提升大学生实习投入中的努力质量;发挥同事互动的积极作用;精选、安排具有吸引力的实习任务;鼓励和督促女大学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增大实习投入;尽量配备实习单位导师;适当延长实习时间。

宋莉娟[9](2021)在《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死亡教育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医学生是死亡教育的先行者,未来也是与濒死患者接触最多的照护者。医学生获取死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仅影响个体对死亡的认知、态度和应对,也直接和间接影响着其对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乃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质量。死亡相关课程是普及性和专业性死亡教育的最有效形式。然而我国死亡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实践极少,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医学院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医学院校本科生学情特点为基础,通过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以课程设计相关理论为指导,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课程,从而为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开展推广提供相应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调查分析:采用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性研究了解上海市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态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的影响路径及各路径的影响效应,构建基于学情背景特点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模型。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开展情况。从课程目标、性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数、教学师资以及课程评价等比较要素进行比较研究。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的课程设计:采用课程设计理论设计课程,以泰勒目标模式为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选择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进行课程目标分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借鉴;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分析结果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进行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包括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采用Delphi法专家咨询论证课程的关键要素,最终确定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4.《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采用教育实验方案评价课程效果,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对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研制实验测评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分别进行单组前后测分析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的课程前后变化及两组间的区别;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与改变,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结果1.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分析结果: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态度得分3.739±0.575。死亡教育态度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家中谈论死亡的情形、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对死亡教育的了解共5个外因变量,死亡态度、死亡焦虑以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共3个中介变量。其中医学生年龄、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死亡态度、死亡焦虑均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直接影响,性别、对死亡教育的了解、临终患者接触经历、家中谈论死亡情形分别通过中介变量对其死亡教育态度具有间接影响;另外年龄、死亡态度和死亡焦虑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所以路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国内外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结果: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主要面向非实习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课程目标多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设定;课程内容集中于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但各国的侧重点不同;理实融合教学法是死亡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其中临床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是应用最多的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学时数与课程内容相一致,各国差异较大;师资队伍以多学科教学团队为主;课程评价以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方式。3.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计结果:以泰勒的目标模式为指导设计形成的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标准,包含课程性质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及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维度共计17个项目;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死亡与死亡教育展开,涵盖死亡与死亡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临终照护知识与技术、濒死与死亡应对3个主题8个章节27项内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共计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践14学时。4.《死亡教育》课程实施评价结果:教育实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课程实施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死亡相关知识认知、照顾临终患者态度以及死亡应对能力三个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课程实施后:(1)死亡教育相关知识方面,《死亡教育》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大部分项目准确率得分显着高于实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实验组学生各项目准确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对患者家属的关怀态度维度得分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和实验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应对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在课程前后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课程后的死亡应对能力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实验质性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8个主题25个亚主题:(1)个体收获与改变方面,包括死亡认知的深入、死亡态度的改变、死亡应对能力的提升、延伸思考共计4个主题11个亚主题。(2)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方面,包括课程的优点、课程存在的不足、自我表现评价、对课程的建议共计4个主题14个亚主题。结论1.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死亡教育总体持积极和肯定态度,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从低年级开始,定位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通识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死亡相关背景经历。2.我国死亡教育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设置应符合国情和授课对象学习特点,充分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促进多维课程评价。3.形成的死亡教育课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和学习对象的学情。包含普适性死亡教育和专业性死亡教育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4.死亡教育课程能够改变学生对死亡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死亡应对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生活态度和职业态度,对学生今后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对课程的建议对后续课程的完善修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推广提供了参考。

王宏珊[10](2021)在《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职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安排高职生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岗位实践的一项教学活动。在顶岗实习中,高职学生以顶岗实习生的角色身份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对提升综合素质与促进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该阶段中,高职生会面临从学生角色向顶岗实习生角色转换的适应性问题,而帮助学生在领悟、学习和实践角色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角色扮演,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这对提升高职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社会输入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三种分析方法,分别是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在文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角色适应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关于本论题的具体研究进展并构建研究思路框架;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别从从角色认知维度、职业精神维度、工作承载维度、组织融入维度和人际协调维度对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并发现当前高职生在顶岗实习生角色适应上存在诸多问题;再次,依据三元交互决定理论和角色理论分别对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和适应过程进行理论剖析;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分别从个体本身、高职院校、实习企业、校企合作等层面着手,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帮助高职生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顺利扮演顶岗实习生角色,从而提高高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实习前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习前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情景模拟教学对手术室实习护生心理状态和工作适应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前后SCL-90评分情况比较
    2.2 两组实习后工作适应障碍量表评分比较
3 讨论

(3)医学生实习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实习前的心理准备情况
    2.2 进入实习阶段担心的难题
    2.3 实习动机与目的
    2.4 希望学校在实习前做的工作
3 医学生实习前心理状态分析
4 对策及建议
    4.1 做好实习动员,明确实习目的
    4.2 加强技能训练,增强实习信心
    4.3 做好心理健康指导,舒缓实习压力
    4.4 完善见习制度,实现实习过渡

(4)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职教育
        二、顶岗实习
        三、顶岗实习管理
    第四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理论
        二、PDCA循环理论
        三、柯氏评估模型理论
    第二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的构成
        一、内部主体系统的构成
        二、外部支持系统的构成
        三、内外部协同管理系统的功能定位
    第三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分析框架
        一、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的阶段及内容分析
        二、高职生顶岗实习成效的评估维度及内容分析
        三、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调研工具的编制与实施
    第一节 调研工具的编制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访谈提纲的编制
    第二节 研究实施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二、访谈调查的实施
        三、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过程的现状分析
        一、计划共商阶段
        二、共管共育阶段
        三、评价共享阶段
        四、总结共赢阶段
    第二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成效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二、各个层面的描述性分析
        三、不同背景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校企实习合作的渠道较为单一
        二、学校课程内容滞后于实习内容
        三、校企共管共育功能未完全发挥
        四、实习生的心理与安全问题凸显
        五、实习评价与总结形式主义突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支持系统方面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的统筹制度尚未健全
        二、行会服务功能未完全发挥
        三、家长的心理教育功能缺失
    第二节 主体系统方面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教师实习管理力量薄弱
        二、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
        三、实习生自身管理能力较薄弱
        四、主体系统协同管理程度较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协调支持系统因素以发挥保障作用
        一、政府:加强作为序参量的主导地位
        二、行会:搭建校企协同信息服务平台
        三、家长:强化教育与监督功能的发挥
    第二节 协同主体系统因素以促进有序管理
        一、高职教师: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水平
        二、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与加强文化建设
        三、实习生:增强心理素质与制定实习规划
        四、校企双方:构建自组织实习管理系统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5)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基于Citespace的实习权益文献可视化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高职生实习
        二、实习权益
        三、实习权益保障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劳动权益理论
        二、劳动者权益保障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假设
    第二节 问卷的预测试与分析
        一、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现状问卷修订
        二、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问卷修订
    第三节 问卷的正式施测与结果分析
        一、正式问卷信效度检验
        二、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现状结果与分析
        三、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分析
    第四节 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二、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章 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的访谈调查研究
    第一节 访谈调查设计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题目设计
        三、访谈分析工具
    第二节 访谈研究过程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访谈资料的编码
    第三节 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词频分析
        二、父节点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 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层面:强化政策保障
        一、建立健全实习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二、拓宽宣传渠道路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三、设立专门监管部门,加强实习监督管理
    第二节 学校层面:完善实习管理
        一、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二、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指导教师管理
        三、设置专门化指导课程,重视法律知识教育
    第三节 企业层面:发挥核心作用
        一、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强实习生的管理
        二、强化技能和安全教育,加强培训支持力度
        三、校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保障实习权益
    第四节 个人层面:提高维权意识
        一、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个人法律意识
        二、端正实习工作态度,强化个人实习认知
        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节 责任共担:多方主体协同保障实习权益
        一、各主体增强利益共同体意识,企业发挥核心利益相关者作用
        二、搭建多方互动平台,构建多方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理论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制作
    2.1 基础条件
        2.1.1 理论支持
        2.1.2 技术支持
    2.2 交互式微课的制作
        2.2.1 确定交互式微课教学内容
        2.2.2 制作交互式微课
    2.3 德尔菲专家咨询
        2.3.1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2.3.2 遴选咨询专家
        2.3.3 咨询过程
        2.3.4 统计学处理
        2.3.5 专家咨询结果
3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样本量计算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分组
    3.4 研究方法
        3.4.1 教学内容
        3.4.2 教学团队
        3.4.3 教学时间
        3.4.4 教学地点
        3.4.5 教学方法
    3.5 评价指标
    3.6 资料收集方法
    3.7 统计学方法
    3.8 质量控制
    3.9 伦理原则
4 结果
    4.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的比较
    4.2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的比较
    4.3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操作成绩的比较
    4.4 两组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的比较
    4.5 两组护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4.6 两组护生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的比较
        4.6.1 两组护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的比较
        4.6.2 两组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频次的比较
        4.6.3 两组护生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发生情况的比较
        4.6.4 两组护生辐射暴露发生频次的比较
5 讨论
    5.1 手术室职业防护交互式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5.2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理论成绩的影响
    5.3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操作成绩的影响
    5.4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手术室职业防护执行正确率的影响
    5.5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5.6 交互式微课辅助教学对护生职业暴露情况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性
    6.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现状及教育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总体情况分析
    第一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分析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
        二、实习管理与学位论文
    第二节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一、中国学生的课程设置
        二、外国留学生的课程设置
第二章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第一节 学位论文选题视角分析
        一、学位论文选题视角总体情况
        二、中国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视角
        三、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视角
    第二节 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一、学位论文选题类型概念及特点
        二、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分析
    第三节 学位论文选题内容分析
        一、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分类
        二、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内容总体情况
        三、学生学位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因素分析
    第一节 问卷整体情况介绍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二、问卷的设计与编写
        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节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论文选题基本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
        二、影响论文选题的内部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三、影响论文选题的外部因素调查统计与分析
        四、汉硕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第一节 关于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
        一、结合时代,关注学科前沿
        二、结合兴趣,把握研究方向
        三、结合能力,考虑选题的可行性
    第二节 关于培养单位的建议
        一、开设论文选题指导课
        二、优化现有论文写作课
        三、加强实习管理
        四、建立相关电子数据库
        五、完善导师指导制度
    第三节 关于学生个人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三、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影响因素调查
附录二 中国学生关于泰国的论文选题统计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大学生实习投入的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及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大学生实习投入量表信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大学生实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
    (二)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实习投入存在差异
    (三)不同实习导师配备情况下的大学生实习投入存在差异
    (四)不同实习时长的大学生实习投入存在差异
四、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论
    (二)对策建议
        1.大学生应注重心理调节
        2.加大大学生实习投入中的情感投入
        3.提升大学生实习投入中的努力质量
        4.发挥大学生实习投入中同事互动的积极作用
        5.精选、安排具有吸引力的实习任务
        6.特别重视鼓励和督促女大学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增加实习投入
        7.尽量配备实习单位导师
        8.适当增加实习时间

(9)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态度现状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对象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结论
第五部分 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二、实验课程实施
    三、实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讨论
第六部分 讨论
    一、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考
    二、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三、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课程的推广价值
小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后续研究的思考
附录一 《死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死亡教育》课程前后测问卷(节选)
附录三 关于《死亡教育》课程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综述 医学院校死亡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启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10)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文献综述
    1.6 理论基础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1 调查设计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工具
        2.1.3 数据处理
    2.2 调查实施
        2.2.1 问卷施测
        2.2.2 访谈施测
第三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调研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3.2 高职顶岗实习生角色适应的总体性分析
    3.3 高职顶岗实习生角色适应的差异性分析
    3.4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存在的问题
    3.5 小结
第四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角色适应中的三元主体特征分析
        4.1.1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个体元因素
        4.1.2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行为元因素
        4.1.3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环境元因素
    4.2 角色适应中的三元交互影响关系
        4.2.1 个体元与行为元的交互影响
        4.2.2 环境元与个体元的交互影响
        4.2.3 行为元与环境元的交互影响
        4.2.4 个体元、行为元及环境元的交互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动态过程
    5.1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期望
    5.2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领悟
    5.3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学习
    5.4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角色实践
    5.5 小结
第六章 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的对策建议
    6.1 调整角色定位,适应职业岗位需要
    6.2 重视心理疏导,提高角色构建动力
    6.3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岗位适应能力
    6.4 加强实习培养,促进学生角色转换
    6.5 完善衔接机制,提升校企联动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实习前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感、抑郁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J]. 张海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2)
  • [2]情景模拟教学对手术室实习护生心理状态和工作适应情况的影响[J]. 陈燕,李根娣. 中国医药导报, 2021(22)
  • [3]医学生实习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策[J]. 戴英秀.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1(06)
  • [4]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D]. 戴秋初.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职生实习权益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D]. 赖珊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6]交互式微课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汪笑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7]近五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D]. 潘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大学生实习投入的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J]. 姚利民,张祎. 大学教育科学, 2021(03)
  • [9]医学院校本科生死亡教育及其课程设置研究[D]. 宋莉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10]高职生顶岗实习角色适应研究[D]. 王宏珊.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学生实习前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