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国内铜原料短缺与铜冶炼企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肖莹颖[1](2021)在《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电力、通信、航天、航空等领域对铜消费需求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推动了铜加工行业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产业标准提高、环境保护日益关注,我国铜矿资源依赖海外进口、上下游产业链供应结构不匹配、资源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创新科研水准远远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对我国传统铜加工企业造成巨大冲击。鹰潭G铜业公司是一家研发和生产铜基新材料的铜加工企业,主要生产焊料、换向器、铜棒、铜带、铜线等铜产品。该公司位于我国主要的铜产业基地江西省鹰潭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产业等外部环境优势。同时,作为传统的铜加工企业,该公司主要通过粗铜加工等方式获取利润,盈利模式单一。在铜行业出现激烈的内部竞争,铜加工产品呈现同质化的大趋势下,该公司也面临着市场份额占比下降、产品核心技术薄弱、成本控制不足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作者将战略管理作为研究方向,选取鹰潭G铜业公司作为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选取当地铜产业行业数据、重点企业的相关素材,并合理运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型对鹰潭G铜业公司所处的内外部发展战略环境逐个进行研判。此外,通过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鹰潭G铜业公司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分析对比出最适合鹰潭G铜业公司的战略选择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措施,为公司管理者在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扩充思路,提供参考。通过贯彻此次发展战略,便于鹰潭G铜业公司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外部威胁带来的弊端,实现公司稳健长足的发展;同时,为其他中小规模铜加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张琰[2](2020)在《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研究》文中指出JX铜业集团公司(后文简称JX铜业)成立于1979年7月,经过40年的逐渐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铜冶炼行业的领头羊。一个在行业内作为领先者的公司,往往首要任务是保持自身稳定性,控制风险,巩固市场地位。扩张型的企业发展战略必然是伴随风险的,JX铜业为何在此阶段仍然选择此种企业战略?在铜冶炼行业这样一个饱和度高、增量少的市场,它又如何规划自己的实施路径?基于以上两点疑问,再加上希望通过对其的战略评价来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几点个人认为可行的改进意见,笔者创作了本篇论文。本论文专门针对JX铜业企业扩张战略这一具体案例,实地收集相关资料,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解析了 JX铜业企业扩张的原因,详细解析了此次扩张型战略所规划的实施路径。介绍实施路径时,为清晰明了,分为了资源储备扩张、产能规模扩张、经营领域扩张和国际化四个方面。随后从一致性、协调性、优越性和可行性四方面对其战略进行了评价,并针对存在的各点缺陷提出了改进方案,分为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机制四大块。通过以上分析,主要可以得出四点主要结论,关于JX铜业选择扩张型战略的原因,实施的扩张型战略的类型,对于其此次战略的评价以及可进行的改进。结论之后,笔者也介绍了几点个人的展望以及认为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笔者认为JX铜业实施扩张战略案例,对相同或不同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具备良好的借鉴意义的
李青[3](2020)在《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电力、通讯、航天、航空等领域对铜消费需求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这些领域以及新型领域的发展为铜冶炼行业发展注入了动力。当前铜冶炼企业的利润主要依靠加工费来实现,盈利模式单一,铜冶炼企业想要不断提高自身盈利能力,需要通过冶炼工艺和技术的革新。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FS铜业”)主营业务铜冶炼,主要产成品粗铜、阳极板,主要副产品工业硫酸,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实现铜精矿的粗加工,年产粗铜、阳极板10万吨,年产硫酸37万吨。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铜冶炼行业发展环境的日新月异,FS铜业内外部面面临着如行业内部竞争激烈,铜冶炼成品生产过剩的趋势;现有冶炼工艺无法满足深加工需求,当前产能已达到最大限度,如不进行技改或扩建无法取得重大突破;成本控制不足,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鉴于以上背景及原因,本文以FS铜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等相关理论,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对FS铜业所处的发展战略环境即外部环境包括发展环境及行业环境进行分析,之后详细分析了FS铜业内部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归纳并总结FS铜业发展中的机遇与威胁、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FS铜业未来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差异化加集中化的竞争战略。最后围绕企业组织架构、拓宽营销网络、提升冶炼工艺创新能力、优化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FS铜业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本文通过战略理论运用、相关行业数据分析等,提出了FS铜业的发展战略,可以为FS铜业管理层进行战略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抓住战略发展机遇,规避外部威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能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其它中小规模铜冶炼企业在面对全新竞争环境、制定发展战略时,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
朱自林[4](2019)在《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的支柱性产业,铜材产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铜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材在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铜材产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国铜材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西方铜材产业强国仍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何提高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铜材和铜材产业进行了界定和定义,并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简要阐明了支撑本文的三大经济学理论。其次,从生产、贸易、消费和存在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铜材产业发展现状,即中国是世界铜材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但同时存在着原材料依存度高、产业趋离散化、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产品品种少以及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之后,构建了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一指标评价法,测度出中国铜材产业在该指标下的水平;通过综合指标评价法,将中国与其他9个铜材产业强国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并采用取均值再排名的方法,对10个国家进行排名,准确定位出我国铜材产业的水平。然后,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内容,从五个维度对影响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再在“钻石理论”模型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即根据每一个影响因素选取适合的代理变量作为时间序列,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模型,将各个影响因素作为投入要素带入模型之中进行分析。其中中国铜材出口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作为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作为被解释变量,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国外人均GDP、铜选矿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和铜材企业数量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负)和铜选矿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正)对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大,国外人均GDP(正)和铜材企业数量(负)对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小。最后,结合中国铜材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文章给出了提升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包括深挖国内铜矿资源、实施集团化和名牌战略、进行生产规模的专业化和大型化、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拓宽铜材产业链与培养高精尖人才等。
刘芬[5](2017)在《中国铜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综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宏观调控的作用下,我国铜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这种急剧增长带来了资源的高速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阻碍了铜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提高铜资源效率,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在铜工业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我国铜工业中生产、加工制造、使用和回收利用四个阶段,计算了 1990-2014年铜元素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变化量,并画出相应的物质流图。基于物质流分析,计算了铜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指数,包括:直接物质投入、直接物质产出、生产阶段和加工制造阶段的原材料自给率与废杂铜使用比例、废铜指数、矿石指数、铜资源效率、社会存量变化和人均社会存量变化。我国铜资源效率呈降低趋势,平均值为1.4t/t,废铜指数和矿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t/t和0.75t/t;社会存量变化和人均社会存量变化增长非常快。其次,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价值流方法,并针对1990-2014年我国铜工业进行价值流分析。通过计算铜元素在生命周期流动中各个阶段的价值量变化,画出相应的价值流图。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各种铜产品进口价值持续走高,2014年我国进口各种铜产品总值达4410.6亿。其中,精炼铜的占比达到38.57%。当铜产品的加工程度越高时,其价值量也升高。最后,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基本理论和eBalance软件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对废弃空调中废铜的回收过程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计算了该过程的酸化潜值(AP)、中国资源消耗潜值(CADP)、一次能源潜值(PED)、全球变暖潜值(GWP)、工业用水量(IWU)、可吸入无机物(RI)、二氧化硫(S02)、固体废弃物(Waste Solids)和富营养化潜值(EP)。归一化结果表明,在废铜回收过程中各项指标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度为:CADP>EP>Waste solids>S02>AP>RI>PED>GWP>IWU,铜再资源化过程的综合指标为2.45362E-11。
刘培建[6](2012)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铜冶炼企业进口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从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升值趋势。随着美国经济低迷,启动QE3的可能性不断加大,相应的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一般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其进口贸易有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几年我国铜消费量不断增加,铜冶炼企业的产能也在不断扩张,铜精矿进口数量也在相应的逐年递增。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必将更大程度的影响我国铜冶炼企业的原料进口。本研究通过对人民币升值历史演进的介绍及升值原因的认真分析,推测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铜冶炼企业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获取对研究问题的全面认识。同时运用现实推测、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等研究手段,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铜冶炼企业原料进口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人民币升值对铜冶炼企业原料进口数量有显着影响,同时也存在很显着的滞后效应;(2)我国铜冶炼行业有可能已经脱离经济基本面,盲目扩张产能;并根据所得研究结论,针对我国铜冶炼企业在原料进口的实际操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如(1)慎重制定合同条款,灵活选择贸易合同;(2)合理选择融资渠道,保障铜精矿进口资金充裕;(3)做好铜精矿存货保值设计;(4)通过联盟手段加强在铜产业链中的地位
杨长华[7](2010)在《中国铜资源保障现状与未来发展》文中指出中国铜冶炼产能将保持快速扩张趋势,国内自产铜原料增速仍将低于冶炼产量,对进口原料依赖程度继续加大。值得提出的是,海外铜矿项目投产时间的不确定性很大。未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形成的铜原料供应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贺华[8](2010)在《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铜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其生产与供应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国内需求旺盛,但铜矿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铜矿资源进口量大,但在国际市场丧失话语权。国内铜工业的健康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要素禀赋理论、资源约束理论、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为指导,采用时间序列、供求平衡分析法确定我国铜工业的约束发生在资源供给环节。全文从铜矿资源全球配置的角度,探索解决我国铜工业资源约束问题的途径。资源禀赋决定我们必须“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铜矿资源供给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保障铜资源供给安全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了铜矿资源禀赋、生产消费状况、经济、政治因素对我国铜资源供给安全的影响。通过对我国铜精矿供给安全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认识和解决铜资源供给保障问题探寻理论和方法。由于资源禀赋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有着眼铜资源的国际市场,才能确保中国铜资源乃至其它重要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第三部分在预测未来铜资源的需求程度的基础上,根据日本的全球资源战略,阐述了中国可以借鉴的模式,并以前面的研究为基础,对海外铜矿资源获取、控制的战略进行论述,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海外铜矿资源控制战略实施方案。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海外铜精矿资源控制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同时为中国铜冶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政策支持。本文采用了大量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以探索铜资源相关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我国下一步利用、控制和储备国内外铜矿产资源,保障铜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陈立铭[9](2010)在《铜资源风险投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世界第一铜消费国,在国际贸易中,定价话语权的缺失使我国国民经济不得不承受国际市场投机炒作,付出经济发展严重的成本损失。如何整合力量,争取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阶段最重要任务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引入铜资源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直接参与铜矿石国际贸易谈判争夺话语权,即维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权益性,又按照现有国际规则增强了谈判砝码,免受国际炒家的恶性敲诈。这种投融资制度可以合理分离我国铜行业上中游企业,优化铜行业产业结构,聚集社会资金投资于铜行业项目,推动国际性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扩大我国铜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实力,进而产生惠及相关产业产生连锁反应效果,是解决当前发展瓶颈的很好设想。本文核心问题是设计铜资源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内部激励机制、盈利运行机制以及风险防范策略,进而提出建立以公募方式成立的矿资源产业基金和以私募方式成立的各种铜矿资源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组成的纽带式资金投资结构的规划,将各方面资源统筹纳入国家矿资源战略,推动我国矿业产业整体升级,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目标是十分有益的创举。
张如资[10](2009)在《中国铜工业SCP范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铜的消费需求持续上升,铜工业迅猛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铜工业进行SCP范式分析,着重研究铜工业市场结构中竞争性不强,进入壁垒较高的状况,得出我国铜工业内部竞争不足的结论。在市场行为研究中也可以发现我国铜工业企业竞争行为较弱。近些年虽然我国铜工业规模、技术等方面进步巨大,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国际铜价不稳定,也会造成国内产能的急剧扩张或者产能闲置,这都不利于我国铜工业的发展。由于铜行业产品对下游经济的影响较大,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因此加大对铜行业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其中的问题,便于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也分析了中国铜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缺口、矿石资源的进口依赖以及国内铜冶炼行业的规模性发展现状,着重从以上方面入手,寻找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通过大力提升铜行业产业结构,提高冶炼企业生产能力,降低消耗。在大力开发国内铜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海外开采矿业,缓解铜矿资源紧张局面。同时加强废旧铜产品回收再利用,扩大铜冶炼生产原料的来源,通过以上手段来缓解我国铜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二、浅谈国内铜原料短缺与铜冶炼企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国内铜原料短缺与铜冶炼企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1.2.1 国外理论研究 |
1.2.2 国内理论研究 |
1.2.3 理论研究小结 |
1.3 研究方法、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第2章 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2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五力分析模型分析法 |
2.2.3 SWOT分析法 |
第3章 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3.1 鹰潭G铜业公司基本情况 |
3.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资源分析 |
3.2.2 能力分析 |
3.2.3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3.3 外部环境分析 |
3.3.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PEST模型分析) |
3.3.2 行业环境因素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
3.4 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会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第4章 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4.1 鹰潭G铜业公司SWOT矩阵分析表 |
4.1.1 优势机会战略(SO战略) |
4.1.2 优势威胁战略(ST战略) |
4.1.3 弱点机会战略(WO战略) |
4.1.4 弱点威胁战略(WT战略) |
4.2 鹰潭G铜业公司战略选择 |
第5章 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
5.1 加大人才科研投入,深挖产品附加值 |
5.1.1 丰富产品种类,扩大市场覆盖面 |
5.1.2 推进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
5.1.3 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完备人才体系 |
5.2 扩大企业销售网络,拓展稳定客户群体 |
5.3 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整合资源提效增速 |
5.4 引入资本重组转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
5.5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推动企业高效运行 |
5.6 壮大企业生产规模,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基本研究思路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企业战略理论 |
2.1 企业战略的概念 |
2.2 扩张型企业战略 |
2.3 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
2.4 企业战略管理 |
2.5 麦肯锡三层面理论 |
第3章 JX铜业公司的企业战略选择 |
3.1 JX铜业公司发展现状 |
3.1.1 JX铜业公司概况 |
3.1.2 JX铜业公司发展状况 |
3.1.3 JX铜业公司所处行业状况 |
3.2 JX铜业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内部体制问题 |
3.2.2 外部竞争问题 |
3.2.3 经营风险问题 |
3.3 JX铜业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
3.3.2 行业情况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3.3.3 企业微观分析(SWOT模型) |
3.4 JX铜业公司的扩张型战略选择 |
3.4.1 选择扩张型战略的原因 |
3.4.2 扩张型战略的目标 |
第4章 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的实施路径 |
4.1 资源储备扩张 |
4.1.1 推进国内资源整合收购 |
4.1.2 积极参与新生资源探索 |
4.1.3 加大国外现存资源并购力度 |
4.2 产能规模扩张 |
4.2.1 并购重组现有产能为主 |
4.2.2 挖潜扩能、投资新建为辅 |
4.3 经营领域扩张 |
4.3.1 加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 |
4.3.2 大力推进金融、贸易产业 |
4.3.3 提质增效物流产业 |
4.4 国际化经营 |
4.4.1 品牌国际化 |
4.4.2 平台国际化 |
4.4.3 布局国际化 |
第5章 JX铜业扩张型战略的评价和改进 |
5.1 JX铜业公司扩展型战略的战略评价 |
5.1.1 一致性分析 |
5.1.2 协调性分析 |
5.1.3 卓越性分析 |
5.1.4 可行性分析 |
5.2 JX铜业公司扩展型战略的改进措施分析 |
5.2.1 组织形式改进 |
5.2.2 管理模式改进 |
5.2.3 创新体系改进 |
5.2.4 人力资源机制改进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理论回顾 |
1.3.1 战略概念 |
1.3.2 战略管理发展脉络 |
1.4 分析工具 |
1.4.1 PEST分析 |
1.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1.4.3 SWOT分析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
2.1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概况 |
2.1.1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冶炼工艺分析 |
2.1.2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所在集团情况分析 |
2.2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2.3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2.3.1 业务组织机构 |
2.3.2 主营业务情况 |
2.3.3 财务情况分析 |
2.4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4.1 战略成本管理与控制效果不足 |
2.4.2 盈利模式单一,深加工能力不足 |
2.4.3 现有冶炼工艺存在缺陷,资源综合利用不足 |
2.4.4 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制约因素较多 |
第三章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特征分析 |
3.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3 机遇与威胁分析 |
3.3.1 机遇分析 |
3.3.2 发展威胁分析 |
第四章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能力分析 |
4.1 资源分析 |
4.1.1 客户资源分析 |
4.1.2 人力资源分析 |
4.2 能力分析 |
4.2.1 生产加工能力分析 |
4.2.2 销售能力分析 |
4.2.3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4.2.4 运营管理能力分析 |
4.2.5 财务能力分析 |
4.3 优势与劣势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第五章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5.1 巴彦淖尔市FS铜业的SWOT矩阵分析 |
5.1.1 SO战略 |
5.1.2 W0战略 |
5.1.3 ST战略 |
5.1.4 WT战略 |
5.2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战略选择 |
5.2.1 发展战略 |
5.2.2 竞争战略 |
5.3 重点业务 |
5.3.1 持续提高阳极板生产加工能力,占据市场份额 |
5.3.2 积极布局电解铜加工生产,提升资源利用率 |
5.3.3 加快技术转型,提高副产品加工盈利能力 |
5.3.4 稳固与采矿企业合作,储备国内原料供应渠道 |
第六章 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
6.1 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
6.2 提升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
6.3 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
6.4 进一步优化采购及销售机制 |
6.5 推进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标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总体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铜材的定义与分类 |
2.1.1 铜材的定义 |
2.1.2 铜材的分类 |
2.2 铜材产业的定义 |
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
2.4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2.4.1 比较优势理论 |
2.4.2 要素禀赋理论 |
2.4.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3 中国铜材产业发展 |
3.1 发展现状 |
3.1.1 生产状况 |
3.1.2 贸易状况 |
3.1.3 消费情况 |
3.2 存在问题 |
3.2.1 对外依存度高,威胁国家安全 |
3.2.2 集中度趋向离散化,制约企业发展 |
3.2.3 产品品种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
3.2.4 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竞争能力差 |
4 中国铜材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设计原则 |
4.1.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1.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1.3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 评价国家选取 |
4.3 单一指标评价与分析 |
4.3.1 铜材国际市场占有能力 |
4.3.2 铜材创汇能力 |
4.3.3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指数 |
4.4 综合指标评价与分析 |
5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5.1.1 生产要素 |
5.1.2 需求条件 |
5.1.3 相关支持产业 |
5.1.4 企业战略、结构及同行竞争 |
5.1.5 政府和机遇 |
5.2 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
5.2.1 指标选取 |
5.2.2 模型构建 |
5.2.3 数据来源 |
5.2.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 提升我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与结论 |
6.1 结论 |
6.2 相关对策建议 |
6.2.1 企业层面 |
6.2.2 产业层面 |
6.2.3 政府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中国铜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物质流分析的定义 |
1.3 论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3.3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铜工业物质流相关研究方法 |
2.1 物质流分析的研究方法 |
2.1.1 国外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进展 |
2.1.2 国内物质流分析的研究进展 |
2.1.3 物质流分析的两种方法 |
2.2 价值流分析方法 |
2.2.1 价值流分析 |
2.2.2 价值流分析方法国内外发展 |
2.2.3 价值流分析的意义 第3章 中国1990-2014年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
3.1 物质流分析框架 |
3.2 2013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
3.2.1 生产阶段 |
3.2.2 加工制造阶段 |
3.2.3 使用阶段 |
3.2.4 回收利用阶段 |
3.3 1990、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
3.3.1 1990、1995、2000、2005、2010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图 |
3.3.2 直接物质投入计算(DMI) |
3.3.3 直接物质产出计算(DMO) |
3.4 2010、2011、2012、2013、2014年中国铜工业物质流分析 |
3.5 重要指标分析 |
3.5.1 铜生产和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原料自给率和使用废杂铜比例 |
3.5.2 矿石指数、铜资源效率和废铜指数 |
3.5.3 社会存量变化和人均社会存量变化 |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物质流的价值流分析和LCA评价 |
4.1 基于物质流的中国铜工业价值流分析 |
4.1.1 1990、1995、2000、2005、2010年价值流分析 |
4.1.2 2011、2012、2013、2014年价值流分析 |
4.2 基于物质流的废弃空调中铜再利用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 |
4.2.1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现状 |
4.2.2 范围界定和功能单位 |
4.2.3 清单分析 |
4.2.4 影响评价 |
4.2.5 生命周期解释 |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6)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铜冶炼企业进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 |
1.3 选题的意义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汇率与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 |
1.4.2 汇率与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
1.4.3 研究现状评述 |
1.5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5.1 研究步骤 |
1.5.2 研究方法 |
1.5.3 设计路线图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汇率决定理论 |
2.1.1 国际借贷理论 |
2.1.2 购买力平价理论 |
2.1.3 利率平价理论 |
2.1.4 资产组合理论 |
2.2 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理论 |
2.2.1 弹性分析理论 |
2.2.2 吸收分析理论 |
2.2.3 货币分析理论 |
3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趋势 |
3.1 人民币升值的历史演进 |
3.1.1 人民币汇率缓慢上升期(2005.7—2006.7) |
3.1.2 人民币汇率加速上升期(2006.8—2008.6) |
3.1.3 人民币汇率缓慢上升期(2008.7—2010.5) |
3.1.4 人民币汇率第二轮加速上升期(2010.6—2012.6) |
3.2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分析 |
3.2.1 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 |
3.2.2 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
3.3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 |
3.3.1 2012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回顾 |
3.3.2 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
4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铜冶炼企业影响的分析 |
4.1 我国铜冶炼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4.1.1 我国铜冶炼企业的现状 |
4.1.2 中国铜冶炼企业的发展趋势 |
4.2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铜冶炼企业进口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1. 一般影响机理 |
4.2.2 进口汇率弹性分析 |
4.2.3 J曲线效应分析 |
5 人民币升值对铜冶炼企业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说 |
5.2 模型的建立 |
5.2.1 变量选择说明 |
5.2.2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假说一 |
5.2.3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假说二 |
5.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5.4 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与分析 |
6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的铜冶炼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的政策建议 |
6.1 存在的问题 |
6.1.1 进口原料方面的问题 |
6.1.2 采购方面的定价权问题 |
6.1.3 汇率风险的问题 |
6.1.4 经营风险的问题 |
6.2 我国铜冶炼企业进口策略调整的政策建议 |
6.2.1 慎重制定合同条款,灵活选择贸易合同 |
6.2.2 合理选择融资渠道,保障铜精矿进口资金充裕 |
6.2.3 做好铜精矿存货保值设计 |
6.2.4 通过联盟手段加强在铜产业链中的地位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铜资源的战略意义 |
1.1.2 铜资源的巨大需求 |
1.1.3 国内供应不足 |
1.1.4 资源“瓶颈”束缚铜工业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 |
2.1 要素禀赋理论 |
2.2 资源约束理论 |
2.3 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 |
2.4 国家经济安全 |
2.5 贸易安全 |
第3章 中国铜工业的资源供给状况 |
3.1 中国铜工业面临的资源风险 |
3.2 保障中国铜资源供给安全 |
第4章 影响铜资源供给安全的原因 |
4.1 资源禀赋 |
4.1.1 全球铜矿资源禀赋 |
4.1.2 中国铜矿资源禀赋 |
4.1.3 资源垄断 |
4.2 供需失衡 |
4.2.1 全球铜资源供需状况 |
4.2.1.1 全球铜矿生产供给状况 |
4.2.1.2 全球铜消费需求状况 |
4.2.1.3 全球铜矿资源供应特点 |
4.2.2 中国铜资源供需状况 |
4.2.2.1 中国铜矿生产供给状况 |
4.2.2.2 中国铜消费需求状况 |
4.2.2.3 供需平衡分析 |
4.3 国际贸易交换 |
4.3.1 全球铜产品进出口情况 |
4.3.2 中国铜产品进口情况 |
4.4 投机投资因素 |
第5章 铜资源的供需预测 |
5.1 全球铜资源供需预测 |
5.2 中国铜资源供需态势 |
5.2.1 我国铜工业的发展态势 |
5.2.2 对本次市场周期前景的估计 |
5.2.3 我国铜资源需求预测 |
第6章 实现中国铜资源供给安全的对策 |
6.1 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启示 |
6.2 保障中国铜资源供给安全的根本途径 |
6.2.1 战略:实现资源全球配置 |
6.2.2 对策: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 |
6.2.2.1 政府可做的努力 |
6.2.2.2 企业应有所作为 |
6.2.2.3 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第7章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铜资源风险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
1.3.2 国内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
1.3.3 国际贸易定价权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方法与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5.3 论文结构 |
第2章 铜的概述 |
2.1 铜的历史 |
2.2 铜的基本情况 |
2.2.1 铜的属性 |
2.2.2 铜的分类 |
2.2.3 铜的主要应用 |
2.3 铜的地质形态 |
2.3.1 铜的地球化学特征 |
2.3.2 铜矿石类型 |
2.4 铜矿石的分布 |
2.4.1 铜矿床的形成时代 |
2.4.2 铜矿床的类型 |
2.4.3 世界铜矿床的分布 |
2.4.4 我国铜矿床的分布 |
2.5 铜矿石的加工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矿产资源的战略意义 |
3.1 经济全球化下矿产资源配置 |
3.1.1 全球经济一体下的国际分工 |
3.1.2 资源诅咒下的经济发展 |
3.1.3 新地缘政治形势下经济一体化的实质 |
3.2 世界矿产资源供需格局 |
3.2.1 世界矿产资源供应格局 |
3.2.2 世界矿产资源需求格局 |
3.2.3 世界重要矿产资源市场总体格局 |
3.3 各国矿产资源政策 |
3.3.1 以美国、日本为首的西方工业化国家策略 |
3.3.2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源出口型发达国家策略 |
3.3.3 以巴西、智利、哈萨克斯坦和蒙古等为代表资源出口发展中国家策略 |
3.4 我国矿产资源政策 |
3.4.1 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
3.4.2 我国矿业发展现状 |
3.4.3 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铜矿石供需的预测 |
4.1 预测方法 |
4.1.1 预侧方法类型 |
4.1.2 常用预侧法 |
4.2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4.2.1 模型结构 |
4.2.2 学习过程 |
4.3 铜价格影响因素 |
4.3.1 工业市场的影响颈 |
4.3.2 金融市场的影响 |
4.3.3 两种市场综合的影响 |
4.4 我国铜需求量的预测 |
4.4.1 全球铜消费需求的情况 |
4.4.2 我国铜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
4.4.3 基于BP模型对我国铜消费需求的预测 |
4.5 我国铜供给安全性保证 |
4.5.1 世界铜资源供给能力 |
4.5.2 铜冶炼生产能力 |
4.5.3 确保我国铜资源供给安全性评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铜精矿定价的博弈 |
5.1 铜精矿市场价格总趋势 |
5.2 铜工业市场议价竞争力分析 |
5.2.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概述 |
5.2.2 我国铜工业的五力分析 |
5.3 铜精矿议价机制 |
5.3.1 国际铜精矿价格 |
5.3.2 我国国际间铜精矿议价谈判 |
5.4 铜矿石博弈的市场 |
5.4.1 博弈的市场特征 |
5.4.2 我国定价权的缺失 |
5.4.3 随从者的博弈 |
5.5 争夺定价权的有效模式 |
5.5.1 联盟模式的缺点 |
5.5.2 建立强势模式的必要性 |
5.5.3 有效的铜精矿风险投资模式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研究 |
6.1 产业基金发展 |
6.1.1 国外产业基金情况 |
6.1.2 我国产业基金建设情况 |
6.1.3 建立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的意义 |
6.2 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运作机制 |
6.2.1 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治理结构 |
6.2.2 基金融资模式 |
6.2.3 基金盈利方式 |
6.3 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管理 |
6.3.1 公司管理的边界 |
6.3.2 管理结构设计的原则 |
6.3.3 基金公司组织架构 |
6.3.4 基金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6.4 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激励机制 |
6.4.1 信息不对称形成的风险 |
6.4.2 激励制度的原则 |
6.4.3 基金公司激励机制 |
6.5 铜风险投资产业基金风险控制 |
6.5.1 风险的属性 |
6.5.2 风险策略 |
6.5.3 风险管理的建设 |
6.6 发展我国产业基金的建议 |
6.6.1 战略部署建议 |
6.6.2 法律规范意见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成果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0)中国铜工业SCP范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 |
2 中国铜工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2.1 中国铜冶炼企业集中度 |
2.3 产品差异化 |
2.4 市场进入壁垒 |
3 中国铜工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分析 |
3.1 价格行为分析 |
3.2 非价格行为 |
3.3 市场绩效分析 |
4 铜工业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 |
4.1 精铜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
4.2 国内铜矿资源缺乏 |
4.3 政策建议 |
5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浅谈国内铜原料短缺与铜冶炼企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鹰潭G铜业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肖莹颖.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JX铜业公司扩张型战略研究[D]. 张琰. 南昌大学, 2020(01)
- [3]巴彦淖尔市FS铜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青.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中国铜材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朱自林.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5]中国铜工业物质流与价值流综合分析[D]. 刘芬. 东北大学, 2017(06)
- [6]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铜冶炼企业进口的影响研究[D]. 刘培建.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7)
- [7]中国铜资源保障现状与未来发展[J]. 杨长华. 中国金属通报, 2010(36)
- [8]中国铜资源的供给安全研究[D]. 贺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9]铜资源风险投资研究[D]. 陈立铭. 吉林大学, 2010(09)
- [10]中国铜工业SCP范式分析[D]. 张如资. 华中科技大学, 2009(S2)
标签:中国资源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铜材论文; 巴彦淖尔论文; 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