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跨国经营,电子商务帮助(论文文献综述)
罗远旺[1](2021)在《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互联网+贸易”跨境连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方姝[2](2021)在《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的商誉减值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方式。但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中国式溢价”的现象却频频出现,意味着我国企业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并购成本。此外,企业在高溢价的并购活动中形成了巨大的商誉泡沫,在并购完成后纷纷计提巨额的商誉减值,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譬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国民的保健意识也逐渐提升,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行业内的高溢价并购案例也屡见不鲜。2018年,汤臣倍健支付了高达34倍的溢价,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的保健品企业——Life-Space Group Pty Ltd(简称LSG)的收购,并在2019年计提了约10.09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使得汤臣倍健迎来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本文就此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商誉发生巨额减值的成因展开分析,研究得出保健品行业监管差异下的品牌效应、汤臣倍健强烈的海外布局战略动机、资产评估机构对LSG的估值偏高以及LSG的自创商誉无法被确认等是产生高额并购溢价的主要原因。后续商誉发生巨额减值的原因则可以归结为《电子商务法》对LSG的经营业绩带来冲击、LSG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并购后的业绩、并购方案未充分发挥风险防控作用以及汤臣倍健对商誉减值的计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上述研究发现,为了防范频发的巨额商誉减值现象,建议企业加快推进产品的品牌建设,持续巩固品牌建设的成果,同时做好跨国并购各环节的风险防控工作,根据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并购目标,科学评估跨国并购的可行性,聘请专业的并购团队制定并购整合方案;资产评估机构在对国外企业估值时,应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运用先进的估值技术,加强与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确保估值结果的客观性,协助企业规避跨国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完善会计准则对自创商誉的确认,对商誉减值测试过程做出更为明确的规范,压缩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完善保健品行业的监管制度,加大对企业计提巨额商誉减值的监管力度,督促资产评估机构以及审计机构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共同遏制巨额商誉减值的乱象。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企业降低跨国并购成本、改善并购绩效、防范并购风险,以及商誉准则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志强[3](2021)在《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这种方式来扩大自身规模、占领新市场,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一方面同行业并购往往能使企业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跨行业并购能促进企业产业的多元化,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但并购即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并购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与此同时目前并没有学者对大宗商品服务平台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因此,有必要对大宗商品平台企业并购的绩效进行研究。文章选取的案例是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购中联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此次并购行为属于同行业之间的并购。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构建出一套由财务指标评价法、经济附加值评价法和非财务指标评价法组成的大宗商品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运用此评价体系对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购中联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一案例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在财务绩效方面,并购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在并购当年及第二年都有着良好的反应,并购当年经济增加值由负值转变为正值,变化幅度较大且并购完成后的两年里经济增加值连续增长;在非财务绩效方面,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后企业的绩效得到提高,实现了并购的初衷,此次并购较为成功。最后,结合并购动因提出一些积极的启示,为以后其它大宗商品平台并购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梁绮慧[4](2021)在《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与外贸的结合,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与商家能够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交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出口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出口绩效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这种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如何减少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易成本,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转化更多的流量,如何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和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跨境电商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微观主体,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据此展开分析并对跨境电商企业在具体实践中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先行优势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两类理论的主体研究对象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传统贸易类企业为主,鲜有文献将跨境电商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个理论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跨境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交易成本,包括平台佣金、营销成本、服务成本等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然后对交易成本中的物流运输成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的视角切入,探讨跨境电商企业通过选择物流运输方式减少交易成本的可行性路径。最后,从先行优势的视角研究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出口绩效的动态变化,研究同行竞争、在位时长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平台的时长,探究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的产品策略选择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拓展先行优势理论在跨境电商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花费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供需双方信息搜寻、合同签订、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的后台数据,从跨境电商与原有传统商业模式最为突出的不同点“交易成本”入手,探究跨境电商交易成本的构成、投入及成效,发现不同类型的成本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最终出口绩效具有不同的贡献。首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有明显提升作用。其次,跨境电商的兴起因降低生产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而创造了更多的贸易量,扩大广告营销和提供优质服务是跨境电商企业增加销售量的一大途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此外,出口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加成率,可以依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收益、可持续出口。基于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和定位目标市场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研究各国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分析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商品运费占商品销售额的占比较高,并且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挂号物流运费高于平邮物流运费,但是仍有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挂号方式。其次,不同国家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在理论分析中,基于消费者效用函数,发现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与商品运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关,且消费者对跨境物流的信息偏好程度随商品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挂号服务费价格的增加而递减。最后,实证分析印证了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主要受商品重量、物流运费以及消费者所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确认较高的商品价值、低廉的运输成本、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是决定消费者物流信息偏好的关键。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线上购物为全球的卖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和崛起更加剧了这一红利。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数据,发现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随入驻平台的时长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行业竞争对跨境电商的出口存在直接影响,随着行业竞争的减少,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的出口绩效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而且行业竞争通过影响企业的先行优势对跨境电商出口有间接的影响,表现为行业竞争对于企业出口的影响随着企业入驻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外,产品定价低和多样性少的企业出口绩效受到行业竞争的影响程度更大,适度的竞争会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先行优势。在跨境电商企业成立初期,良好的声誉和爆品推广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提高出口销量尤其重要,优质的商家服务、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均会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而偏高的商品价格则不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销量。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消费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料中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消费者可在全球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相关信息。为跟上这一趋势,许多中小商家开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开始新的探索,本文以国际营销战略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建立起不同产品策略与企业出口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平台上跨境电商企业不同产品策略选择对于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爆品策略与新品策略均有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绩效,随着企业入驻时间的增长,爆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新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后进入企业选择爆品策略的效果最好,而先进入企业更适合选择新品策略。此外,消费者往往会更加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因此提高商品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加潜在顾客。同时,增加店铺声誉有利于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本文为文献中关于跨境电商企业在新进入市场时如何制定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策略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为后入企业与在位企业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提供了相应启示。
曹冰[5](2021)在《中国电商企业欧洲发展战略研究 ——以阿里巴巴为例》文中指出中国电子商务起源于于上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于本世纪初,如今也是风头正盛、势不可挡。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跨境电商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驱使电商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跨境电商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红利期,而中美贸易冲突不断激化,基础设施完善、消费能力高、政治社会相对较为稳定的欧洲市场成为了中国电商企业的新目标,但欧洲进入门槛较高,行业监管严格,对大部分中国电商企业来说也是充满未知与风险的所在。因而对电商企业欧洲发展战略研究能够为那些正在或即将进行欧洲市场拓展的中国电商企业,实现向跨国公司的转型、参与到欧洲市场份额的竞争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与借鉴。本文先从宏观层面入手,对中国电商企业的发展状况、国内政策环境加以概述,而后对中国电商企业的目标市场——欧洲电商市场的宏观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环境加以分析。再转向微观视角,聚焦阿里巴巴欧洲发展战略,深入分析其战略的主要内容、实施保障与实施效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阿里巴巴通过由点及面、层层渗透的低成本方式进入欧洲市场,避免与当地企业的正面冲突,以互利共赢的寻求合作者形象“润物细无声”地开拓市场;进入市场后持续创新,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持续调整策略与业务重点。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在欧洲复制了国内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尽可能地扩展业务触角,发展互补互利业务,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但是阿里巴巴仍需加强在欧洲市场的品牌与形象建设。基于阿里巴巴欧洲发展战略的经验,针对中国电商企业在欧洲发展面临的企业内部建设、产品服务、合规问题以及政治风险问题,本文建议:政府应当加大对于电商企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健全有关跨境出口电商的法律体系,加快与国际对接,降低电商企业的行政与合规成本;联合国内外高校、企业重点培育跨境电商人才;大力发展电商外交,联动国家机构、政府以及企业促进电商交易中的政策沟通、制度构建与国际化业务拓展,为中国电商企业“出海”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企业应从巩固内部建设出发,灵活调整组织架构、重视人才挖掘与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匹配战略的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坚实保障;在实施战略时应循序渐进,保持谨慎态度,优先推进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通过持续创新、强化内部能力及与外部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法律意识,规范国际化经营;采取多种策略加强品牌建设及形象建设。
彭钰栋[6](2021)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 ——以《民法典》第86条为对象》文中提出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百余年时间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经历了从萌芽到诞生,再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现代公司企业的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企业在为股东利益赚取利润的同时,是否应当兼顾社会中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成为了企业必须面对的议题。随着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议题也逐渐进入了法学领域中,在我国突出表现为2005年《公司法》第5条中加入了“社会责任”,这一修订被视作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诞生,并引起了商法学界的积极讨论。但自那之后,由于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认识的不足,以及《公司法》第5条概括性质的规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并未取得实质性质的突破。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在总则编的“营利法人”中通过第86条,再次规定了“社会责任”的内容,这一条可兹看作对于《公司法》第5条的延续和发展。将企业社会责任条款规定于《民法典》的总则编之中,于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之下,使得第86条具有了商法原则的地位。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条款具有法律原则的性质,于现有立法模式之下,无论是对条款自身性质的认识与解释,还是对于法条适用方法的探究都大有裨益。首先,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条文的概括性使得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不足,在历史解释和文义解释之外还需要对法律原则的价值进行探讨和补充,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下可用民事基本原则对企业社会责任原则进行价值补充,尤其是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以及绿色原则。其次,作为商法原则的《民法典》第86条,在其适用上可以借鉴法律原则的指导功能、裁判功能以及评价功能进行展开,其中指导功能强调第86条对于《公司法》《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部门法中有关利益相关者保护的法律规则进行解释;裁判功能则是在缺少法律规则的时候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进行规则化适用,以弥补对于利益相关者保护不足的法律漏洞;评价功能则是在个案中,当企业社会责任原则在与其他法律原则发生冲突时,通过比例原则进行衡量的过程。作为商法原则的《民法典》第86条通过发挥其法律原则的功能而进入司法实践中,但这一过程可能赋予法官过于宽泛的自由裁量权。于是在现有的立法模式之下,可以利用“标准”与“法律”的特殊关系,在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所构建的制度基础上,发挥标准制定主体的灵活性与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在企业声明适用某一标准的情况下,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构成对《民法典》第86条的原则补充,一方面指导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价值贯彻于日常经营之中,另一方面为法官在审判中利用原则进行规则创制或者进行原则之间的衡量提供规范性依据。最终通过这一法律化路径,将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成果融入到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之中。
汪斌红[7](2021)在《跨国零售企业ALDI在华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人均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跨国零售巨头们普遍看好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未来的发展潜能,借着中国政策对外资入驻的鼓励和支持,零售巨头们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开始在中国零售市场开疆破土,深耕细作,且成绩斐然。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等技术在中国发展成熟,以及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觉醒和购买力的提升,电子商务有了发展的土壤,开始迅速崛起并向传统零售企业发起猛烈冲击。B2C,C2C,C2B,O2O等各种新兴零售业态纷纷涌现,中国零售业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次变革中,有顺应变革取得成功的零售巨头沃尔玛,但更多的是面对变革反应平平态度保守,最终遗憾离场的外资巨头们如家乐福,特易购和麦德龙。ALDI是一家老牌德国零售企业,凭借其经典的营销模式及低价格高质量的自有品牌商品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逆流而上,在德国本土和欧美十几个国家/地区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追捧。2017年,ALDI通过天猫正式入驻竞争激烈的中国零售市场,并于2019年在上海开设了线下门店和微信奥乐齐商城。ALDI在中国市场前有老对手Walmart和Costco,后有本土零售巨头如天猫,永辉等,面对夹击,ALDI会如何应对,又如何突破作为传统零售商的局限,如何制定出适合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本土化营销策略在中国站稳脚跟是ALDI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ALDI企业,欧美经典营销模式和在华营销现状的介绍,并通过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相关营销理论的指导,找出ALDI在华遭遇的问题和优劣势。同时本文结合了中国零售业宏观环境和行业内竞争程度分析,并横向通过三家跨国零售企业和三家本土零售企业在华的发展历程和营销现状做出竞争态势对比分析,最终提出ALDI在新零售背景下目标市场选择,定位以及在华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同时为了保证优化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和推进,本文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实施及保障措施。
郭轶舟[8](2020)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新动能,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互联网产业自身还存在着结构失衡、产业布局不完整、无序竞争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中美贸易战更突显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引发国人担忧。因此如何维护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未有文献对互联网产业安全进行探讨。为此本文基于产业安全理论,提出互联网产业安全的概念,尝试建立互联网产业安全理论,考察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产业安全状态,通过实证分析,探明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以期在理论上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上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按照发现问题-理论准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逻辑,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聚焦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存在哪些产业安全问题”、“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处于何种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是什么”三个具体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与论证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存在市场结构呈现寡头垄断趋势、市场绩效整体下降趋势、管理主体分散、资源供给不足、均衡产业布局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等安全问题;在产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缺乏配套区域专业化水平低、区域产业同构化和市场换技术政策失效等安全问题;在产业控制力方面存在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依赖外国资本、关键技术依赖国外转移和利用外资政策偏差等安全问题;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免费定价方式影响产品策略趋向恶意、模仿抄袭促生不公平竞争行为等安全问题。(2)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状态目前处于基本安全,并且在2007-2017年间其安全度呈小幅上升态势,主因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所致,但由于受到网络安全环境日趋严重、外资对技术控制导致产业控制力下降、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削弱竞争力三方面的安全威胁,因此我国互联网产业安全总体形势依然严峻。(3)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主要因素是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特征、产业要素和国内企业竞争力。其中自主创新能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竞争力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产业特征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要素环境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均有正向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4)提升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主要措施包括: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完善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坚持数字化战略扩大基础建设来改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立完善互联网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来提升互联网产业竞争力;通过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和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来强化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建立互联网产业安全分析的理论框架,首次提出互联网安全也是产业安全重要内容的论述,认为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占据网络中心节点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主导全球各产业链延伸是引发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对产业安全理论做出了有益尝试和拓展。第二,从互联网产业安全内涵实质、互联网产业特征和互联网产业要素环境的变化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互联网产业安全主要受到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产业特征、产业要素和国内企业竞争力五大因素影响,通过实证发现自主创新能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竞争力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特征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有正向影响,要素环境对自主创新能力和互联网产业安全有正向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对互联网产业安全具有正向影响,这为政府、监管机构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借鉴与参考。第三,建立以产业发展环境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产业控制力评价和网络安全环境评价为主的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状态,得出我国互联网产业整体安全程度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的结论,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张晨瑶[9](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庞启亮[10](2020)在《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卖家满意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传统国际贸易的补充力量活跃在经济领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客户成为了除了产品、技术以外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客户的评价决定着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前景客户满意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了热门研究之一。本文聚焦亚马逊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卖家满意度现状分析,并提出提高卖家满意度的策略。亚马逊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及广阔的海外电子商务市场,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卖家注册其跨境电子商务项目-全球开店。卖家在平台运营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平台的政策、技术、服务、物流、结算等内容,根据自身体验而产生了卖家满意度评价。目前,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满意度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主要问题集中在服务的滞后、对卖家感知的欠缺、流程不完善、服务能力欠缺等。本论文以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满意度现状为背景,通过文献学习,结合现有的客户满意度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子;通过“SWOT分析方法”及“波特五力模型”对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定量分析法,找到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满意度现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服务有形度欠缺”“卖家感知缺乏”“投诉通道缺失”等部分;最后从技术改进、流程优化、员工培养等角度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本论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卖家满意度的提升,同时也抛砖引玉为同行业企业卖家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共同助力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卖家满意度的提升。
二、企业跨国经营,电子商务帮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跨国经营,电子商务帮助(论文提纲范文)
(2)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的商誉减值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跨国并购高溢价研究 |
1.3.2 巨额商誉减值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商誉的概念 |
2.1.1 三元论 |
2.1.2 核心商誉论 |
2.2 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
2.2.1 美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
2.2.2 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
2.2.3 我国会计准则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
2.3 跨国并购高溢价的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协同效应理论 |
2.3.3 品牌效应理论 |
3 汤臣倍健并购LSG的案例介绍 |
3.1 行业并购背景 |
3.1.1 保健品行业并购状况 |
3.1.2 保健品行业商誉减值状况 |
3.2 并购双方介绍 |
3.2.1 汤臣倍健公司 |
3.2.2 LSG公司 |
3.3 汤臣倍健并购LSG的过程 |
3.3.1 并购交易步骤 |
3.3.2 并购估值过程 |
3.3.3 并购支付方案 |
3.4 并购商誉发生减值及其影响 |
3.4.1 商誉减值迹象对股价的影响 |
3.4.2 商誉减值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4 汤臣倍健跨国并购商誉减值的成因分析 |
4.1 跨国并购高溢价的成因 |
4.1.1 保健品行业监管差异下的品牌效应 |
4.1.2 汤臣倍健强烈的海外并购战略动机 |
4.1.3 资产评估机构对LSG的估值偏高 |
4.1.4 LSG的自创商誉无法确认 |
4.2 跨国并购商誉减值的成因 |
4.2.1 电商法的实施影响LSG的经营业绩 |
4.2.2 LSG的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并购业绩 |
4.2.3 并购支付方案的风险防控作用不足 |
4.2.4 商誉减值的计提存在主观性 |
5 防范跨国并购商誉减值的对策 |
5.1 上市公司层面 |
5.1.1 合理防范跨国并购风险 |
5.1.2 加快我国企业品牌建设 |
5.2 评估机构层面 |
5.2.1 拓宽跨国并购的信息渠道 |
5.2.2 确保并购估值的客观性 |
5.3 会计准则层面 |
5.3.1 落实自创商誉的确认 |
5.3.2 规范商誉的减值测试 |
5.4 监管机构层面 |
5.4.1 完善保健品行业的监管制度 |
5.4.2 加强对跨国并购商誉减值的监管 |
6 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的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2 并购绩效的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企业并购 |
2.1.2 并购绩效 |
2.1.3 并购绩效评价 |
2.2 企业并购的分类与绩效评价方法 |
2.2.1 企业并购的分类 |
2.2.2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
2.3 并购绩效的理论基础 |
2.3.1 效率理论 |
2.3.2 协同效应理论 |
2.3.3 规模经济理论 |
2.3.4 资源配置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的案例介绍 |
3.1 并购背景 |
3.1.1 并购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3.1.2 并购微观环境分析 |
3.2 并购双方简介及并购过程 |
3.2.1 并购方—上海钢联简介 |
3.2.2 被并购方—中联钢简介 |
3.2.3 并购过程 |
3.3 并购动因分析 |
3.3.1 强强联合及谋求协同效应 |
3.3.2 弥补劣势及提升市场竞争力 |
3.3.3 降低风险及提高盈利能力 |
3.3.4 走出发展困境及实现战略调整 |
3.3.5 发挥品牌优势及加强定价能力 |
3.4 本章小结 |
4 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的绩效分析 |
4.1 基于财务指标评价法的绩效分析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4.1.2 营运能力分析 |
4.1.3 盈利能力分析 |
4.1.4 成长能力分析 |
4.2 基于经济附加值评价法的绩效分析 |
4.2.1 税后净营业利润的确定 |
4.2.2 税后总资本的确定 |
4.2.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确定 |
4.2.4 计算EVA |
4.2.5 经济增加值指标分析 |
4.3 基于非财务指标评价法的绩效分析 |
4.3.1 战略目标分析 |
4.3.2 市场占有率分析 |
4.3.3 员工素质分析 |
4.3.4 研发能力分析 |
4.4 绩效分析的结果与启示 |
4.4.1 绩效分析的结果 |
4.4.2 绩效分析的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梳理与归纳方法 |
1.3.2 数理建模与推演方法 |
1.3.3 管理统计与分析方法 |
1.3.4 计量建模与估计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及其衡量的研究评述 |
2.1.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的研究评述 |
2.1.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衡量的研究评述 |
2.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
2.2.1 有关企业内部特征与管理的研究评述 |
2.2.2 有关企业所在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
2.2.3 有关出口目的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
2.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研究评述 |
2.3.1 有关跨境电商平台的研究评述 |
2.3.2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效应的研究评述 |
2.3.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3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分析框架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因素 |
3.2.1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有利因素 |
3.2.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不利因素 |
3.3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
3.4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
3.5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一个分析框架 |
3.6 本章小结 |
4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
4.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
4.3.1 数据来源 |
4.3.2 描述性统计 |
4.3.3 特征性事实 |
4.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4.4.1 计量模型设定 |
4.4.2 基准回归结果 |
4.4.3 稳健性检验 |
4.4.4 进一步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物流方式视角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理论模型及假说提出 |
5.3 数据来源与指标构建 |
5.3.1 数据来源 |
5.3.2 数据描述 |
5.3.3 指标构建与计算结果 |
5.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5.4.1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
5.4.2 基准回归结果 |
5.4.3 稳健性检验 |
5.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
5.5 本章小结 |
6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
6.3 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
6.3.1 数据来源 |
6.3.2 变量构造及估计 |
6.3.3 描述性统计 |
6.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6.4.1 计量模型设定 |
6.4.2 基准回归结果 |
6.4.3 稳健性检验 |
6.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
6.4.5 异质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产品策略视角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理论基础与假说提出 |
7.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
7.3.1 数据来源 |
7.3.2 变量选择 |
7.3.3 描述性统计 |
7.3.4 特征性事实 |
7.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
7.4.1 计量模型设定 |
7.4.2 基准回归结果 |
7.4.3 分组回归结果 |
7.4.4 稳健性检验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中国电商企业欧洲发展战略研究 ——以阿里巴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四节 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国电商在欧洲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电商企业在欧洲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中国电商企业在欧发展支持政策 |
小结 |
第二章 目标市场——欧洲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
第一节 宏观市场环境分析 |
第二节 行业竞争环境 |
小结 |
第三章 阿里巴巴在欧洲的发展 |
第一节 阿里巴巴集团概况 |
一、阿里巴巴集团简介 |
二、阿里巴巴集团发展历程 |
三、阿里巴巴集团全球投资情况 |
第二节 阿里巴巴欧洲发展战略分析 |
一、欧洲发展历程 |
二、进入欧洲市场动因 |
三、在欧发展战略目标 |
四、进入欧洲市场的战略选择 |
五、国际化战略选择 |
六、市场营销战略 |
七、非市场战略 |
第三节 阿里巴巴欧洲发展战略的实施 |
一、战略实施保障 |
二、战略实施效果 |
第四节 阿里巴巴欧洲发展战略的启示 |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电商企业在欧洲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中国电商企业在欧发展问题 |
第二节 中国电商企业在欧发展建议 |
一、政府层面 |
二、企业层面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阿里巴巴海外投资情况一览 |
附录2 阿里巴巴欧洲发展历程 |
附录3 阿里巴巴文化与价值观 |
(6)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 ——以《民法典》第86条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情况 |
(一)国内研究概况 |
(二)国外研究概况 |
三、法律化路径说明 |
(一)道德的法律化 |
(二)本文法律化路径思考 |
第一章 法学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
一、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沿革 |
(一)中世纪后期西欧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萌芽 |
(二)1900-1950: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阶段 |
(三)20 世纪50-6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 |
(四)1970 年代: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时期 |
(五)1980-1990 年代:补充性理论的蓬勃发展 |
(六)21 世纪: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化 |
二、我国法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探讨 |
(一)法律概念之争与法律条文解释之辩 |
(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
(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困境 |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司法实践 |
(一)企业社会责任司法判例概况 |
(二)企业社会责任在判决中的运用 |
(三)企业社会责任司法实践的困境 |
四、对企业社会责任中“责任”概念的再认识 |
(一)何为“责任” |
(二)法学中有关“责任”的探讨 |
(三)企业社会责任是何种“责任” |
第二章 《民法典》第86 条的理论探讨 |
一、《民法典》第86 条立法沿革 |
(一)早期立法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
(二)2005 年《公司法》第5条中的“社会责任” |
(三)《民法典》第86 条的出台 |
(四)《民法典》第86 条文义解释 |
二、《民法典》第86 条的法律原则性质研究 |
(一)企业社会责任条款的法律性质之争 |
(二)法律规范理论:规则与原则的区分 |
(三)《民法典》第86 条法律性质:法律原则 |
三、作为法律原则的《民法典》第86 条解释 |
(一)体系因素解释:民商合一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原则 |
(二)目的因素解释:对企业社会责任原则的价值补充 |
第三章 《民法典》第86 条的司法适用 |
一、指导功能 |
(一)法律原则的指导功能——法律规则的解释方法 |
(二)劳工保护 |
(三)消费者保护 |
(四)环境保护 |
(五)案例分析 |
二、裁判功能 |
(一)法律原则的裁判功能——用于法律漏洞补充 |
(二)法律漏洞认定 |
(三)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 |
(四)案例分析 |
三、评价功能 |
(一)法律原则的评价功能——价值衡量的依据 |
(二)怎样进行衡量——比例原则 |
(三)案例分析:北京世界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诉刘富君劳动争议案 |
第四章 对《民法典》第86 条的补充——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为依据 |
一、对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
(一)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必要性 |
(二)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方法 |
二、标准:作为法律的补充 |
(一)什么是标准 |
(二)标准与法律的关系 |
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第86 条的补充 |
(一)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
(二)企业社会责任国内标准 |
(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实践中的运用 |
(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补充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跨国零售企业ALDI在华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理论基础 |
1.3.1 STP营销 |
1.3.2 7Ps营销 |
1.3.3 全渠道营销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框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创新 |
第2章 ALDI在华营销环境分析 |
2.1 ALDI企业介绍 |
2.2 零售业宏观环境分析 |
2.2.1 政策因素 |
2.2.2 经济因素 |
2.2.3 社会因素 |
2.2.4 技术因素 |
2.2.5 环境因素 |
2.2.6 法律因素 |
2.3 行业分析 |
2.3.1 业内的竞争程度 |
2.3.2 业内新入的威胁 |
2.3.3 供货方的议价能力 |
2.3.4 购买方的议价能力 |
2.3.5 替代品的威胁 |
2.4 国内外竞争对手在华竞争态势分析 |
2.4.1 沃尔玛(Walmart) |
2.4.2 家乐福(Carrefour) |
2.4.3 开市客(Costco) |
2.4.4 天猫 |
2.4.5 拼多多 |
2.4.6 永辉超市 |
第3章 ALDI在华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LDI在华营销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
3.1.1 ALDI在华营销现状 |
3.1.2 ALDI在华优劣势分析 |
3.2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调研和分析 |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设计和执行 |
3.2.2 问卷调查数据整理与分析 |
3.3 ALDI在华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消费者对ALDI自有品牌缺乏认知度 |
3.3.2 低价策略缺乏竞争优势 |
3.3.3 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 |
3.3.4 促销方式单调且互动性不足 |
第4章 ALDI在华营销策略改进研究 |
4.1 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选择 |
4.1.3 市场定位 |
4.2 在华营销策略优化组合方案 |
4.2.1 培养自有品牌,打造差异化商品 |
4.2.2 摒弃低价策略,保证价格稳定和长期竞争力 |
4.2.3 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的商业新模式 |
4.2.4 多样化多渠道促销 |
4.2.5 持续优化门店布局和商品陈列 |
4.2.6 全方位优化管控流程 |
第5章 ALDI在华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5.1 实施计划和遵循要素 |
5.1.1 实施计划 |
5.1.2 实施遵循要素 |
5.2 保障措施 |
5.2.1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
5.2.2 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
5.2.3 打造统一的全渠道运营团队和系统 |
5.2.4 加速本土供应链搭建 |
5.2.5 加强信息数据管理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产业已是发展现代经济体系重要生力军 |
1.1.2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凸显 |
1.1.3 产业安全理论研究滞后于互联网产业发展实践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产业保护论 |
2.1.2 产业控制论 |
2.1.3 产业国际竞争论 |
2.1.4 产业安全理论 |
2.2 产业安全的分类与评价体系 |
2.2.1 产业安全的分类 |
2.2.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2.3 互联网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
2.3.1 网络经济和网络产业 |
2.3.2 互联网产业 |
2.3.3 互联网安全和互联网产业安全 |
2.4 文献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3 互联网产业安全理论 |
3.1 互联网产业相关概念 |
3.1.1 互联网产业概念界定 |
3.1.2 互联网产业经济特征 |
3.2 对产业安全的再思考 |
3.2.1 产业安全观的形成及演变 |
3.2.2 互联网安全观的形成 |
3.3 互联网产业安全界定 |
3.3.1 互联网产业安全概念提出 |
3.3.2 互联网产业安全特点 |
3.3.3 互联网产业安全类型 |
3.4 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范式 |
3.4.1 互联网产业安全形成的系统论分析 |
3.4.2 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范式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现状分析 |
4.1 产业发展环境现状 |
4.1.1 垄断性市场结构影响可持续发展 |
4.1.2 市场绩效总体呈下降趋势 |
4.1.3 管理主体分散 |
4.1.4 资源供给不足 |
4.1.5 非均衡布局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 |
4.2 产业竞争力现状 |
4.2.1 缺乏配套区域专业化水平低 |
4.2.2 区域产业同构化 |
4.2.3 市场换技术政策失效 |
4.3 产业控制力现状 |
4.3.1 企业融资依赖外国资本 |
4.3.2 关键技术依赖国外转移 |
4.3.3 利用外资政策偏差 |
4.4 网络安全现状 |
4.4.1 免费定价方式影响产品策略趋向恶意 |
4.4.2 模仿抄袭促生不公平竞争行为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
5.1 产业安全影响因素一般性分析 |
5.1.1 基于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5.1.2 基于产业经济学框架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
5.2.1 对既有研究的再思考 |
5.2.2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5.2.3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模型 |
5.3 互联网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 |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3.2 模型设定与数据 |
5.3.3 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评价 |
6.1 评价方法及步骤 |
6.1.1 评价方法 |
6.1.2 评价步骤 |
6.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6.2.1 指标设计思路 |
6.2.2 指标体系建立 |
6.3 数据、权重及结果分析 |
6.3.1 数据说明 |
6.3.2 指标权重设置及计算方法 |
6.3.3 计算结果 |
6.3.4 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互联网产业安全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7.1 维护互联网产业安全的国外经验 |
7.1.1 以技术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安全的美国经验 |
7.1.2 强化网络安全促进产业安全的英国经验 |
7.1.3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安全的德国经验 |
7.1.4 增强产业控制力促进产业安全的日本经验 |
7.2 对我国维护互联网产业安全的启示 |
7.2.1 建立保护互联网产业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7.2.2 完善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化网络安全 |
7.2.3 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 |
7.3 本章小结 |
8 提升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
8.1 改善互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
8.1.1 优化管理体制 |
8.1.2 完善支持互联网业发展的资本市场 |
8.1.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
8.1.4 坚持数字化战略扩大基础建设 |
8.2 提升互联网产业竞争力 |
8.2.1 建立并完善互联网产业创新体系 |
8.2.2 提高互联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8.2.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
8.3 强化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
8.3.1 建立并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 |
8.3.2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
2.2.1 国家顶层设计 |
2.2.2 地方政策规划 |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
3.3 沈阳经济区 |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
3.4 哈长城市群 |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卖家满意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际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框架与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框架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 |
2.1 跨境电子商务概念 |
2.2 跨境电子商务研究 |
2.3 客户及客户满意度概念 |
2.4 国内外客户满意度研究 |
2.4.1 国外客户满意度研究 |
2.4.2 国内客户满意度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及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
3.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
3.1.1 国际环境 |
3.1.2 国内环境 |
3.1.3 我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模式 |
3.1.4 我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2 亚马逊简介 |
3.2.1 亚马逊中国简介 |
3.2.2 亚马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项目(全球开店)简介 |
3.3 亚马逊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
3.3.1 内部环境分析 |
3.3.2 外部环境分析 |
3.3.3 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亚马逊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卖家满意度现状分析 |
4.1 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卖家满意度现状分析(基于平台数据) |
4.1.1 亚马逊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满意度平台系统介绍 |
4.1.2 亚马逊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卖家满意度现状分析 |
4.1.3 小结 |
4.2 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卖家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分析 |
4.2.1 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
4.2.2 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
4.2.3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
4.2.4 卖家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实证分析 |
4.2.5 小结 |
4.3 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
4.3.1 平台投诉机制尚不完善 |
4.3.2 平台服务质量欠佳 |
4.3.3 平台有形度服务欠佳 |
4.4 亚马逊卖家满意度提升的重要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亚马逊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卖家满意度提升策略 |
5.1 优化卖家投诉感知 |
5.1.1 增宽投诉渠道 |
5.1.2 建立专业投诉队伍及投诉机制 |
5.2 提高服务质量感知 |
5.2.1 管理卖家期待 |
5.2.2 加强员工培训 |
5.3 改善服务有形度感知 |
5.3.1 服务系统改进 |
5.3.2 服务手段多样化改进 |
5.3.3 服务响应改进 |
5.4 平台卖家满意度提升策略保障 |
5.5 平台卖家满意度提升限制因素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
6.2.1 局限性 |
6.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四、企业跨国经营,电子商务帮助(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互联网+贸易”跨境连接战略研究[D]. 罗远旺. 广西大学, 2021
- [2]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的商誉减值成因及对策研究[D]. 方姝.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上海钢联并购中联钢的绩效评价研究[D]. 张志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4]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梁绮慧. 浙江大学, 2021
- [5]中国电商企业欧洲发展战略研究 ——以阿里巴巴为例[D]. 曹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研究 ——以《民法典》第86条为对象[D]. 彭钰栋. 中国政法大学, 2021(11)
- [7]跨国零售企业ALDI在华营销策略研究[D]. 汪斌红.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8]中国互联网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 郭轶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9]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10]亚马逊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卖家满意度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庞启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