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贻俊教授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丁纪茹[1](2019)在《基于方证辨证理论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从方证辨证的理论出发,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阳虚寒湿水泛证的患者,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水肿的非透析患者,且中医辨证符合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将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干预方案(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以及饮食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内服,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温服,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定其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70.0%,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说明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临床综合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73.3%,两组临床疗效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3)肾功能:两组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均有所下降,试验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对照组升高不明显。试验组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能更明显地改善患者肾功能。(4)炎症因子: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治疗前后相比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降低CRP、IL-6方面,具有更明显的疗效。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阳虚寒湿水泛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和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史颖轩[2](2019)在《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复肾煎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复肾煎治疗肾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阐明中医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临床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肾煎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ys-c、Scr、UREA、e GFR、TP、ALB、24HUPRO、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等的变化。(2)动物实验:SPF级SD雄性大鼠80只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shame组),2.实验组(复肾煎组),3.模型组(IR组),4.对照组(WT组),每组20只。采用预先给药的方式,除实验组每日给予复肾煎浓缩液灌胃外,其余三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2周。4组大鼠中模型组、实验组采用肾IR模型复制方法造模。shame组游离双侧肾蒂血管后不作结扎,其他处理同IR组。WT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于48h时点处死动物,取血同时获取肾脏组织。检测Scr和Bun、血清Cys-c、β2-MG含量水平。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磷酸化Akt、磷酸化Bad、Bcl-2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的蛋白的定量表达,Caspase-3、Caspase-9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1)临床试验:最终剔除3例,两组共纳入57例。两组治疗后比较,Scr和e GFR、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统计学差异(<0.01),Cys-c、UREA具有统计学差异(<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78.57%,两组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0.01);TP、ALB、24HUPRO两组治疗后差异不大。说明试验组在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TP、ALB、24HUPRO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2)动物实验:WT组与shame组在Scr、Bun、Cys-c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手术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Scr、TUNEL、P-Akt、P-Bad、Bcl-2及Caspase-9结果示shame组与IR组相比,统计学意义显着(<0.01),Bun、及Caspase-3结果示shame组与IR组相比较具有差异(<0.05),说明造模成功。复肾煎大鼠HE染色结果优于IR组,同时复肾煎组在降低Scr、BUN、减少凋亡指数、提高P-Akt、P-Bad、Bcl-2表达、减少caspase-9表达方面较IR组具有显着优势与统计学差异(<0.05)。结论:(1)复肾煎治疗气虚瘀浊证AKI具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可以保护肾功能、改善实验室指标、缓解中医临床症状。(2)复肾煎可以很好保护IR大鼠的肾脏结构与功能,其作用机制推测可能是通过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Bcl-2、P-Bad表达、降低caspase-9表达来实现。
熊艳斌[3](2017)在《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诱发的慢性肾衰大鼠FN和Col-Ⅳ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诱发的慢性肾衰大鼠的一般状态、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血清及肾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FN)、Ⅳ胶原蛋白(Col-Ⅳ)的表达影响,探讨升清降浊胶囊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及治疗作用。方法:68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为空白组,剩余6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是模型组,肾衰宁组,升清降浊胶囊低剂量组,升清降浊胶囊中剂量组,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组。用3%浓度的腺嘌呤加入生理盐水配置的300mg/kg·d混悬液进行灌胃造模。在治疗期间,模型组每天给予正常自由的饮食饮水。肾衰宁组给予0.046gmL-1溶液进行大鼠灌胃,升清降浊胶囊低剂量组给予0.048gmL-1溶液进行大鼠灌胃,升清降浊胶囊中剂量组给予0.096gm L-1溶液进行大鼠灌胃,升清降浊胶囊高剂量组给予0.192gmL-1溶液进行大鼠灌胃。连续灌胃29天后,取血及肾组织进行指标观察,检测肾功能肌酐(Scr)和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纤维粘连蛋白(FN)、Ⅳ胶原蛋白(Col-Ⅳ)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FN)、Ⅳ胶原蛋白(Col-Ⅳ)的表达。结果:升清降浊胶囊能够改善大鼠的一般状态,增加大鼠的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升清降浊胶囊各治疗组和肾衰宁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状态好转(P<0.01);与空白组比较,升清降浊胶囊各治疗组和肾衰宁组大鼠右肾湿重显着增加(P<0.01),但仍低于模型组的右肾湿重。升清降浊胶囊各治疗组和肾衰宁组与模型组比较,能够改善CRF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清中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P<0.01);能够明显升高CRF大鼠血清中纤维粘连蛋白(FN)的含量,降低血清中Ⅳ胶原蛋白(Col-Ⅳ)的含量(P<0.01),下调肾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FN)、Ⅳ胶原蛋白(Col-Ⅳ)的高表达(P<0.01),升清降浊胶囊中剂量组与肾衰宁组相互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升清降浊胶囊各治疗组和肾衰宁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管及肾间质红褐色嘌呤代谢产物结晶的沉积有一定减轻,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1),其中以中剂量组表达最轻。结论:升清降浊胶囊减少了ECM的过度沉积,下调FN和Col-Ⅳ的高表达,减轻细胞基质成分合成,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姚迪[4](2016)在《董志刚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衰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缓慢出现的慢性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的主要表现为多种代谢障碍及由于代谢产物潴留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慢性肾衰病情复杂,难以逆转,到后期往往变证丛生,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导师董志刚从事肾脏疾病诊疗二十多年,对慢性肾衰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颇多经验。导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绵长,除了有正气虚损,还有邪浊内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肺脾肾功能虚损,气化无权,水湿内停,郁而化热,导致湿热内蕴是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湿热为慢性肾衰病理变化的重要产物及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湿热弥漫上、中、下三焦为慢性肾衰湿热内蕴的主要表现,因此董师运用古法,以分消走泄为主,使三焦湿热之邪各寻其路而出,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保护残存肾功、延缓病情恶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
宋传波[5](2014)在《药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血液透析联合药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为对照组,血液透析联合药浴组为试验组,各10例。两组均予以规律血液透析、控制原发病,控制血压、改善营养状态、改善贫血状态等一般治疗,血液透析联合药浴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药浴,共观察4个月。通过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一般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试验前生活状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和试验组汗液中钾、磷、尿酸、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成分指标,并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安全性指标和皮肤过敏、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临床研究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相比,就改善临床证候来说,两组治疗有显着地差异(P<0.05)。血液透析联合药浴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和目前自认为的状况有明显改善(P<0.01),对过去四星期的情况改善有显着疗效(P<0.05)。但对患者一年的健康状况和总体健康却无明显改善(P>0.05),对患者的情绪问题和因肾病造成的日常活动困难,以及情绪和健康对社交的影响和身体疼痛的影响无明显改善(P>0.05)。血液透析联合药浴对患者的症状的真实性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亦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对患者症状的干扰有显着改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对患者肾脏病的干扰、生理功能、对家人和朋友的满意度有显着地改善(P<0.05),对患者睡眠尺度的改善和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患者工作和工薪的影响没有显着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药浴组汗液成分,发现汗液中钾、尿酸、尿素氮、磷、肌酐含量较多;排出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含量较少。试验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未见皮肤过敏,晕厥、血压波动较大等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药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能有效改善患者肌肉酸痛、肌肉痉挛、皮肤瘙痒、乏力、焦虑等临床症状。并对患者汗液成分有显着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黄秋华[6](2013)在《急性肾损伤(AKI)中医证候分析及“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AKI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预后不良,其治疗重点在于去除病因和控制危险因素,中医药治疗急性肾损伤尚在探索中。本研究初步观察70例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以及“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AKI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急性肾损伤的中医证候分析目的初步观察急性肾损伤发生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方法2011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分期标准的患者。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资料、中医症状、治疗处理经过以及患者发生AKI后90天内的临床结局与肾功能转归。结果1.一般资料AKI患者65人、70例次,男性42例次(60.0%)、女性28例次(40.0%)。平均年龄为61.66±19.81岁;其中老年患者(>65岁)36例(51.4%)。肾病科患者为主,39例(55.7%)。内科系统63例(90.0%),外科系统7例(10.0%)。2.基础疾病伴发基础慢性疾病以心血管疾病51例(72.9%)为主;其次为慢性肾脏病41例(58.6%)。3.AKI的获得性医院获得性AKI和社区获得性AKI各35例(50%)。4.AKI分期1期24例(34.4%),2期12例(17.1%),3期34例(48.6%)。5.AKI的发病原因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参与导致的AKI49例(70.0%)。肾前性因素为主者38例(54.3%),肾后性因素为主7例(10.0%),特异性肾实质因素为主25例(35.7%),全身性因素为主47例(67.1%)。6.AKI的合并症发生AKI后住院期间合并症以感染27例(38.6%)、心血管病变22例(31.4%)以及内分泌代谢疾病18例(25.7%)为主。7.中医证候中医辨证以本虚标实证为主,本虚证以阴虚证69例(98.57%)和气虚证67例(95.71%)为主,标实证均包括湿热证和浊毒证。病位诊断在肾70例(100%)和脾胃67例(95.71%)居多。8.临床结局与肾功能转归90天内存活38例(54.3%),死亡19例(27.1%),失访13例(18.6%)。90天内肾功能完全恢复26例(37.1%),未完全恢复5例(7.10%),维持透析或死亡23例(32.9%),失访16例(22.9%)。9.中医证候与AKI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AKI的分期与湿热证、浊毒证及标实证总积分呈正相关(P<0.05)。阳虚证(OR值2.895)以及病位累及于心系(OR值4.919)是AKI多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虚证(OR值2.850)和病位累及于心系(OR值3.085)是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虚证与患者需依赖透析呈正相关(P=0.031)。10.AKI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急性肾损伤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以及内科、尤其是肾病科患者。校正发病原因以及其他系统基础病的影响后,发生老年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伴发呼吸系统基础病(OR值4.344),发生医院获得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使用肾毒性药物(OR值13.315)和未受到肾病专科干预(OR值6.819),多次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血红蛋白水平(OR值0.943)。11.AKI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9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础神经系统疾病(RR=3.265)、AKI发生后未经肾病专科干预(RR=3.568)以及合并MODS(RR=5.548)。不当的液体管理(P=0.001)和糖尿病(P=0.003)与患者依赖透析呈正相关。结论1.脾肾气阴两虚、湿热浊毒内阻是急性肾损伤的中医病机关键之一2.反复AKI患者常见阳虚证,病位常累及于心;气虚证表现明显、病位诊断累及心系的AKI患者死亡率高;AKI依赖透析的患者气虚证候明显。研究二、“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初步探究“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纳入25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病科住院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AKIN诊断分期标准且中医辨证属湿热浊毒弥漫三焦证。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与对照组13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和解少阳通利三焦中药口服,疗程28天。肾功能评价以血肌酐下降情况和是否维持透析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90天内肾功能和临床结局,以及中医证候疗效。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结局与肾功能恢复情况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740)。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均较发生AKI时显着下降,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624)。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湿热证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可改善AKI患者湿热证候,但应适当延长疗程以廷缓肾脏病进展、减轻慢性化改变。
傅奕[7](2012)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研究概况》文中提出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人体气化功能渐衰至衰竭的过程,气化功能不仅与肾有关,与其他脏腑亦有关。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双亏,气血不足为发病之本,浊邪内蕴为标,湿瘀互结贯穿始终。中医采用辨证施治、复方、专方、保留灌肠等方法治疗,疗效显着。
张英杰[8](2012)在《肾康汤联合阿法迪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钙磷失衡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肾康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期患者钙磷失衡干预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和可行性,为进一步完善配方及配方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为中西医联合治疗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阿法迪三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肾康汤,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综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75.86%,对照组总有效率41.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治疗组在升高血钙及血红蛋白、降低24小时尿蛋白、血磷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治疗组在降低尿素氮、血肌酐、尿酸提高患者肌酐清除率改善患者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患者骨密度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1、肾康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期钙磷失衡病人的中医临床症状。2、肾康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有效改善此类病人的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尿酸、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24小时尿蛋白等相关检查指标,从而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肾康汤联合阿法迪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钙磷失衡安全性良好,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应用的价值。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骨密度改善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
栾智杰[9](2011)在《茵陈蒿汤对腺嘌呤肾衰大鼠CT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茵陈蒿汤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的肾脏功能、肾组织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组、茵陈蒿汤组、大黄组。治疗后观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T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茵陈蒿汤能降低实验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含量;能够改善实验大鼠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状况;可明显下调TGF-β1和CTGF在实验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其作用弱于尿毒清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可以改善实验大鼠肾功能。茵陈蒿汤可能是通过减少实验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ECM的合成,达到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
李筱雯[10](2010)在《浅谈湿热对慢性肾衰竭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肾衰竭在中医学中常归属于“癃闭”、“关格”、“肾风”、“溺毒”、“肾劳”等范畴,其病机主要在于脾肾亏虚,浊毒内盛,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多在脾肾,标实多在毒邪,湿热,瘀血,其临床表现有水肿,癃闭,蛋白尿等,这些主要和水液代谢有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并且工作压力的增加,笔者在跟随导师马进老师学习期间发现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湿热型患者亦明显增加,意识到湿热之邪对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影响。吾师马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是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亏虚最为常见,而邪实则以湿热最为常见,所以治疗应从清热利湿,补脾益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方面着手。本文在导师指导下详细探讨了湿热之邪对慢性肾衰竭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慢性肾衰竭中湿热证产生的机制,阐述了湿热之邪的致病特点——缠绵难愈、易耗气伤阴、日久而致瘀、易化为浊邪,并且详述了湿热对慢性肾衰竭各病程的影响,根据湿热蕴结的部位不同分别描述了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典型临床表现,提出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治疗原则在于补脾益肾的同时注意清利湿热,同时根据湿热之邪蕴结的部位不同进行详细的辨证论治,最后简述了慢性肾衰竭的临床防护。本文着重指出湿热之邪在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中的重要影响。
二、梁贻俊教授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梁贻俊教授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方证辨证理论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两组治疗前比较 |
3.3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
讨论 |
1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
1.1 慢性肾脏病的一般治疗 |
1.2 吸附剂的应用 |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2.1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探讨 |
2.2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分析 |
3 方证辨证的研究进展 |
3.1 方证辨证的历史沿革 |
3.2 方证辨证的应用与创新 |
4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证特点 |
4.1 经方条文释义 |
4.2 方证分析 |
4.3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体质分析 |
4.4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体会 |
5 桂枝芍药知母汤单味药物分析 |
6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分析 |
6.1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
6.2 改善实验室指标 |
6.3 安全性判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解表温里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刍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慢性肾脏病患者情况调查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复肾煎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方式 |
1.3 研究方法 |
1.4 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案 |
2.1 对照组治疗 |
2.2 试验组治疗 |
2.3 治疗周期 |
3 观察指标 |
3.1 中医证候积分 |
3.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3.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3.4 安全性指标 |
4 终止试验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情况比较 |
6.2 实验室检查 |
6.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6.5 不良反应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观察指标 |
2.1 肾功能检测 |
2.2 肾脏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 |
2.3 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
2.4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Bad(P-Bad)、Bcl-2的蛋白的定量表达 |
2.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表达 |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结果 |
4.1 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Scr、Bun、Cys-c、β2-MG含量 |
4.2 HE染色 |
4.3 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 |
4.4 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P-Bad、Bcl-2 的蛋白的定量表达 |
4.5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 表达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急性肾损伤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 |
1.1 急性肾损伤西医研究现状 |
1.2 AKI的防治 |
1.3 肾缺血再灌注与肾脏再生修复机制 |
1.4 PI3K/Akt信号通路与RIRI保护 |
2 中医认识 |
2.1 病名探讨 |
2.2 诸医家对AKI的认识 |
2.3 气虚瘀浊型AKI的提出依据 |
2.4 复肾煎方药分析 |
3 复肾煎疗效分析 |
3.1 改善实验室指标 |
3.2 改善中医临床症状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保护肾脏结构改变 |
3.5 抗凋亡起到RIRI保护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RIRI西医研究进展 |
1.1 RIRI作用机制 |
1.2 RIRI的治疗 |
2 中医辨证论治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发表论文 |
(3)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诱发的慢性肾衰大鼠FN和Col-Ⅳ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实验动物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2 药物剂量换算 |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3.1 大鼠一般状态 |
2.3.2 大鼠体重变化,右肾的重量 |
2.3.3 肾功能的变化 |
2.3.4 肾组织HE染色 |
2.3.5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FN、Col-Ⅳ的表达 |
2.3.6 ELISA法检测血清中FN、Col-Ⅳ的含量 |
2.4 标本的采集 |
2.5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1.大鼠行为和身体变化情况 |
2.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右肾的重量 |
3.对大鼠血清BUN、Scr变化情况 |
4.大鼠血清中FN、Col-Ⅳ的含量 |
5.肾脏组织形态的变化 |
6.FN、Col-Ⅳ在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立题依据 |
1.1 中医学对慢性肾衰竭以及肾脏纤维化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
2.Col-Ⅳ、FN与肾脏纤维化 |
3.慢性肾衰竭模型的选择 |
4.升清降浊胶囊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的干预作用 |
4.1 升清降浊胶囊的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4.2 升清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大鼠的作用机理探讨 |
4.2.1 改善CRF大鼠的一般状态 |
4.2.2 降低CRF大鼠血清中Scr、BUN的含量 |
4.2.3 改善CRF大鼠的肾组织病理损害 |
4.2.4 对CRF大鼠肾组织FN和Col-Ⅳ的表达的影响 |
5.不足之处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图 病理图片 |
(4)董志刚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衰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浅述分消走泄理论源流 |
2.湿热在慢性肾衰的发展中贯穿始终 |
2.1 湿热致病的特点 |
2.2 湿热伤肾的病因病机 |
3.湿热熏蒸,蒙上流下,弥漫三焦 |
3.1 湿热蒙上 |
3.2 湿热中阻 |
3.3 湿热下注 |
4.祛除湿热之邪,分消上下之势 |
4.1 提壶揭盖、宣通肺气 |
4.2 辛开苦降,畅达中焦 |
4.3 淡渗利湿,清利下焦 |
4.4 三焦同治,病证结合 |
5.药食结合,生活调护 |
6.病案举隅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药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终末期肾脏病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治疗 |
2 药浴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研究 |
2.1 减轻水肿 |
2.2 减少慢性肾衰竭代谢毒素蓄积 |
2.3 其他方面 |
3. 血液透析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4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干预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测量方法 |
2.1 量表选择 |
2.2 资料收集方法 |
3. 分组方法及治疗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3.5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 结果 |
4.1 治疗前后总症状积分比较 |
4.2 两组MHD患者治疗前后一般健康调查情况评估 |
4.3 两组临床证候疗效评价 |
4.4 两组实验室指标评价(对照组未进行汗液采集) |
4.5 安全性指标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慢性肾功衰竭以脾肾亏虚为本,浊毒内蕴为标 |
2 药浴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治疗的地位 |
3. 药浴方组方探讨 |
3.1 药物组成 |
3.2 配伍特点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急性肾损伤(AKI)中医证候分析及“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AKI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急性肾损伤的现代医学研究 |
1.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
2.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与分级标准 |
3. 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 |
4. 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
5. 急性肾损伤新的生物标志物 |
6. 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
7. 急性肾损伤的防治 |
8. 急性肾损伤的预后 |
9. 小结 |
综述二、传统医学对急性肾损伤的认识 |
1. 急性肾损伤的病名 |
2.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病机 |
3.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 |
4. 临床诊治经验总结 |
5. 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急性肾损伤 |
6. 小结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研究一、急性肾损伤的中医证候分析 |
1. 目的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研究二、“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目的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7)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临床研究 |
2.1 辨证论治 |
2.2 复方治疗 |
2.3 专方研究 |
2.4 单味药研究(大黄、冬虫夏草) |
2.5 中医外治法 |
3 结语 |
(8)肾康汤联合阿法迪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钙磷失衡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资料来源及依据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及终止试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治疗 |
2.2 给药方法及疗程 |
2.3 药物规格及组成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判断标准 |
2.6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
3.2 两组疗效比较 |
4.结论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对治疗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 |
3.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疗 |
3.3 肾康汤的方义分析及药物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 |
3.4 临床症状分析 |
3.5 肾康汤配伍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1 |
附表 2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
(9)茵陈蒿汤对腺嘌呤肾衰大鼠CT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3 现代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浅谈湿热对慢性肾衰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正文 |
一 慢性肾衰竭的总病机 |
二 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并提出湿热的重要地位 |
三 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 |
四 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临床表现 |
五 治疗 |
六 防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梁贻俊教授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方证辨证理论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研究[D]. 丁纪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复肾煎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史颖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升清降浊胶囊对腺嘌呤诱发的慢性肾衰大鼠FN和Col-Ⅳ表达的影响[D]. 熊艳斌.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2)
- [4]董志刚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慢性肾衰经验[D]. 姚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药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D]. 宋传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急性肾损伤(AKI)中医证候分析及“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AKI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秋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研究概况[J]. 傅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 [8]肾康汤联合阿法迪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钙磷失衡干预的临床研究[D]. 张英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茵陈蒿汤对腺嘌呤肾衰大鼠CT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D]. 栾智杰.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11(01)
- [10]浅谈湿热对慢性肾衰竭的影响[D]. 李筱雯.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