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

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

一、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1](2021)在《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前期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毒瘀肝络”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治疗在扶正的基础上强调化瘀通络、解毒散结,以芪术颗粒(黄芪、莪术、白术、丹参等)用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防治。前期研究发现芪术颗粒可减弱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 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磷脂酰肌醇 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表达,从而起到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至于芪术颗粒如何影响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LSEC)毛细血管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合临床、整体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完善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机制。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芪术颗粒对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及肝脏弹性纤维值的影响,研究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2.通过体内实验(Wistar大鼠)与体外实验(大鼠LSEC)相结合,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诱发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03月-2021年0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肝炎门诊及消化科病房就诊的18-65岁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芪术颗粒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芪术颗粒和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停药后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弹性指标,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2.动物实验:雄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ed pathogen free,SPF)级Wistar大鼠40只,其体重约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芪术颗粒组,除正常组大鼠外其它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以3ml/kg的剂量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在建模的同进行药物灌胃。造模4周时,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Masson及HE染色来评估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造模成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luster-of-differentiation-34,CD34)、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CD31)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同时进行新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陷窝蛋白-1(Caveolin-1)、Ⅷ因子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蛋白的表达。3.细胞实验:将Wistar大鼠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4周诱导肝纤维化,通过原代分离正常大鼠LSEC及肝纤维化大鼠LSEC。制备正常大鼠含药血清、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血清。正常组(正常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正常大鼠血清)、芪术颗粒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芪术颗粒含药大鼠血清)、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LSEC+复方鳖甲软肝片含药大鼠血清)分别常规培养48h。采用台盼蓝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各组LSEC,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LSEC的窗孔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LSEC表型CD31、SE-1(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标记物)及整合素α Vβ 3-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R as/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临床试验(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芪术颗粒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值为53.53±6.83岁,病程6.23±3.24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复方鳖甲软肝片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值为54.13±6.21岁,病程6.00±2.83年;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病因均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的影响: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AST和ALT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和AL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S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纤维化四项的影响:两组早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清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 Ⅳ 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芪术颗粒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患者血清PC-Ⅲ、LN、HA及Ⅳ-C的均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肝脏弹性值的影响:本研究纳入的60例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均高于正常水平,早期肝硬化患者给与芪术颗粒治疗后肝脏弹性值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芪术颗粒治疗12周后患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肝区(胁肋部)疼痛、气短懒言、胸闷善太息的症状均得到改善(P<0.01),芪术颗粒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其中在改善患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症状,芪术颗粒明显优于复方鳖甲软肝片(P<0.05)。芪术颗粒在缓解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上具有明显优势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2.动物实验(1)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4周后处死大鼠,取正常组、模型组、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进行Masson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增生的纤维组织和纤维隔形成,表明本研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同时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2)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SMA的表达的影响:正常组大鼠肝组织α-SMA表达很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显着降低(P<0.05)。(3)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D31、CD34的表达,其中模型组肝组织染色强度最强,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组织中CD31、CD34平均光密度面积比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Caveo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正常大鼠肝组织很少表达vWF和Caveolin-1蛋白,vWF和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显着增加。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vWF及Caveolin-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5)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新生MVD的影响:分别用CD31、CD34标记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进行新生MVD分析,经CC14处理后,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MVD明显增加,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同时给予芪术颗粒或者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处理,大鼠肝组织新生MVD明显减少,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实验(1)LSEC的观察: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LSEC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正常组及模型组LSEC中CD146+细胞和SE-1+细胞的比例均在90%以上。(2)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窗孔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正常LSEC的表面可见许多窗孔,模型组出现LSEC窗孔的减少,肝纤维化LSEC经芪术颗粒药物血清处理后LSEC窗孔增加。(3)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表型的影响:模型组大鼠LSEC表达CD31和SE-1的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组LSEC中CD31和SE-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4)对肝纤维化大鼠LSEC整合素α Vβ 3-FAK-R 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整合素α Ⅴ β 3/GAPDH比值显着升高(P<0.01),肝纤维化大鼠LSEC给予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后,LSEC中整合素α Ⅴβ 3/GAPDH比值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均显着升高(P<0.01),芪术颗粒含药血清处理肝纤维化大鼠LSEC后,LSEC中p-FAK/FAK、p-MAPK/MAPK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对比,芪术颗粒组整合素αV β 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1.芪术颗粒治疗3月后可明显改善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评分,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并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可降低早期肝硬化气虚血瘀证患者肝脏弹性值。2.芪术颗粒可显着抑制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可减少肝纤维化肝组织中CD31、CD34、vWF和Caveolin-1的表达,降低肝窦微血管密度,减少肝窦微血管增生,防止肝窦毛细血管化。3.芪术颗粒可减轻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毛细血管化,其机制为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窗孔的减少,改善肝纤维化过程中LSEC的表型,同时可调控LSEC中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窦毛细血管化作用。

周怡驰[2](2021)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肝病大国,多种肝病高发,肝纤维化作为肝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纤维化是肝脏修复肝损伤引起的异常结缔组织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阻止肝病的发展、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确切的优势,已有多种注册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中成药上市。柴芪益肝方由导师胡世平教授所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方,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胡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获评“南粤最美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目的结合临床回顾性研究、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并分析总结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柴芪益肝方组方思路中的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3日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患者。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QYG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指标,包括主要指标:肝脏硬度值(LSM)、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次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白蛋白(ALB),将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2、网络药理学:检索 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基于R语言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选取5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抽取10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CT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柴芪益肝方低剂量组(CQYG-L)、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CQYG-H)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ilymarin),共5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含15%CCl4的橄榄油5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从造模第1天起,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37 g·kg-1·d-1、0.74 g·kg-1·d-1的柴芪益肝方,水飞蓟素组给予100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摘取所有小鼠肝脏、收集血清,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HE、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lagen I、Vimen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Lgr5+细胞;提取各组肝组织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03人,其中,常规治疗组纳入101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1.34±0.90)岁;CQYG组纳入10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3±0.7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无创肝纤维化指标(LSM、FIB-4、APRI)在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2)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治疗前和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QYG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sAg显着性降低(P<0.05),CQYG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sA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3)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B)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组间比较肝功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预测:共获得121种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5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14种关键药效分子及28个核心靶点。点度中心性值前10的核心靶点和关键药效分子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活动、血管生成、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3、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改善,水飞蓟素组和CQYG-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QYG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和Hyp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SOD和GSH-Px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QYG组和水飞蓟素组α-SMA、CollagenI、Vimentin阳性表达区域较模型组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柴芪益肝方组Ki67阳性细胞和Lgr5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增多趋势;CQYG组肝组织中p-NF-κBp65、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H 肝组织 CollagenI、TGF-β、TNF-α、IL-1β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 Collagen I、α-SMA、TIMP-1、TGF-β、磷酸化 Smad2/3、Smad2/3、Smad4、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而MMP-9、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临床研究:柴芪益肝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有降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HBV-DNA和HBsAg含量的趋势,且在降低HBsAg定量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柴芪益肝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白藜芦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Jun等靶点,以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肝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3、动物实验研究:柴芪益肝方能显着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并通过调节TGF-β/Smad、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调节MMP-9和TIMP-1活性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α-SMA、Collagen I、Hyp的合成,促进ECM降解相关。4、“推陈致新”学术思想: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核心在于顺应人体本身的正气祛邪之势和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过程,协助人体自然排邪,促进疾病向愈。在肝纤维化治疗上,通过“推陈致新”,加强气化动力、调节气机升降,使病理产物消除的同时,人体气血津液正常化生。

杨琴[3](2021)在《无创诊断模型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抗病毒对象筛查的作用》文中认为[目 的]评价无创模型筛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需要抗病毒治疗对象的效能。筛选需要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独立危险因子,探索高效的无创诊断模型,为临床无创模型筛选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正常并完成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的相关信息,整理患者人口学、血清学、影像学、病理学等基线数据。分析入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乙肝表面抗原定量(Quantitative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qHBsAg)、乙肝表面抗原对数值(lgq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 e 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 e 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乙肝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HBVDNA对数值(lg(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倍数(Alanine aminotransferase/upper limit of normal,ALTU)、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上限倍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upper limit of normal,ASTU)、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血小板(Platelet,PLT)、血小板指数(Platelet index,PI)、AST/ALT 比值(AST to ALT ratio,AAR)、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rosis 4 score,FIB-4)、年龄-血小板指数(Age-Platelet index,API)、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和腹部超声等指标。分析入组患者总体特征,按照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肝穿组织学结果为标准(≥G2和/或S2)将总体分为非推荐抗病毒组和推荐抗病毒组。对临床常见的无创指标进行组间差异比较,评估可能用于抗病毒人群筛查的无创指标。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方法评价无创指标在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筛查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效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危险因素,构建新型无创诊断模型。[结 果]1.本研究共纳入313例符合入组标准,并有肝活检病理结果的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男性有155例(49.52%),女性有158例(50.48%)。年龄为34.69±10.11岁,年龄≥30岁患者的占多数(66.77%)。HBeAg阳性患者占多数(62.71%)。总人群的 lgqHBsAg 为 3.20(2.69-3.75),HBcAb 为 3.75(3.49-3.75)PEIU/mL,lg(HBV DNA)为 6.38(4.20-8.00),ALTU 为 0.58(0.43-0.77),ASTU 为 0.63(0.53-0.80),TB为 12.7(8.8-16.05)umol/L,DB 4.4(3.4-6.1)umol/L,LSM 为 6.1(5.1-8.15)kPa。AAR评分为 1.05(0.84-1.25),APRI 评分为 0.31(0.24-0.42),API 评分为 2(1-4),FIB-4评分为0.82(0.56-1.17),有57.40%的患者影像学提示肝损伤。2.对入组患者肝脏病理结果分析发现,炎症活动度G0-1患者有188例(60.06%),炎症活动度G2患者有107例(34.19%),炎症活动度G3患者有17例(5.43%),炎症活动度G4患者有1例(0.32%)。纤维化程度S0-1患者有265例(84.66%),纤维化程度S2患者有36例(11.5%),纤维化程度S3患者有7例(2.24%),纤维化程度S4患者有5例(1.60%)。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抗病毒标准(G≥2和/或S≥2)的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有126例,占患者总数的40.26%。3.对非推荐抗病毒组和推荐抗病毒组基线临床特征分析发现,非推荐抗病毒组和推荐抗病毒组年龄分别为34.77±9.83岁和34.58±10.56岁。非推荐抗病毒组男性多于推荐抗病毒组(51.34%VS46.83%)。在年龄分层方面,非推荐抗病毒组年龄≥30岁的患者有129例(68.98%),推荐抗病毒组有80例(63.49%)。在非推荐抗病毒组和推荐抗病毒组 lgqHBsAg 分别为 3.20(2.69-4.13)和 2.95(2.65-3.54),HBcAb为 3.60(2.64-3.75)PEIU/mL 和 3.75(3.60-3.75)PEIU/mL,lg(HBV DNA)为 6.80(4-8)和 6.14(4.50-7.70),ALTU 为 0.58(0.42-0.69)和 0.66(0.45-0.82),ASTU 为0.59(0.51-0.72)和 0.69(0.57-0.85),TB 为 13(8.9-15.83)umol/L 和 12.05(8.7-16.45)umol/L,DB 为 4.4(3.25-5.8)umol/L 和 4.6(3.6-6.3)umol/L,LSM 为 5.4(4.7-7.6)kPa和7.2(5.3-9.85)kPa。AAR评分在非推荐抗病毒组和推荐抗病毒组为1.05(0.84-1.26)和 1.05(0.85-1.25),APRI评分为 0.29(0.23-0.38)和 0.36(0.28-0.51),API 为 2(1-4)和 3(1-5),FIB-4 评分为 0.79(0.55-1.11)和 0.88(0.56-1.34)。非推荐抗病毒组和推荐抗病毒组影像学异常的患者分别占53.03%和63.74%。对基线数据组间比较发现 qHBsAg(p=0.019)、lgqHBsAg(p=0.019)、ALTU(p=0.006)、ASTU(p=0.000)、PLT(p=0.015)、LSM(p=0.000)、APRI(p=0.000)、API(p=0.042)、FIB-4(p=0.045)、PI(p=0.00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上述指标是筛查抗病毒治疗患者可能有效的无创参数。而年龄、性别、HBeAg定性、HBsAb、HBeAb、HBcAb、lg(HBVDNA)、TB、DB、AAR、影像学异常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计算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无创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发现 lgqHBsAg(AUROC=0.421,p=0.019)、ALTU(AUROC=0.595,p=0.006)、ASTU(AUROC=0.631,p<0.001)、PLT(AUROC=0.419,p=0.015)、LSM(AUROC=0.667,p<0.001)、APRI(AUROC=0.649,p<0.001)、API(AUROC=0.567,p=0.044)、FIB-4(AUROC=0.569,p=0.045)、PI(AUROC=0.596,p=0.004)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筛查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能力,其中LSM的筛查效能最高(AUROC=0.667)。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 lgqHBsAg(p=0.005)、ALTU(p=0.008)、ASTU(p=0.001)、PI(p=0.001)、APRI(p=0.000)、FIB-4(p=0.003)、API(p=0.012)、LSM(p=0.001)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发现lgqHBsAg(p=0.001)、ASTU(p=0.031)和 LSM(p=0.049)是预测抗病毒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lgqHBsAg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为0.522(0.353-0.772),ASTU 为 16.535(1.292-211.633),LSM 为 1.144(1.001-1.302)。以 lgqHBsAg、ASTU 和 LSM 构建的模型为 Y=2.805(ASTU)+0.135LSM-0.651(lgqHBsAg)-1.629,筛查的准确度从59.1%提升至72.6%。[结 论]1.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存在大量的实际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此类患者的抗病毒人群筛查不可缺少。2.1gqHBsAg、ALTU、ASTU、PLT、LSM、APRI、API、FIB-4、PI 具有筛查 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人群的能力,其中LSM筛查效能最高。3.lgqHBsAg、ASTU和LSM是筛查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需要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的回归方程可以改善无创诊断指标的筛查效果,可作为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筛查需要抗病毒人群的参考。

肖长燕[4](2021)在《FibroScan、肝纤维化评分及miR-6763-5p对NASH病情无创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第一部分FibroScan联合肝纤维化评分对NASH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 的]探讨FibroScan联合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区分NASH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1、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科住院由肝穿病理诊断的NASH患者4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PLT、血生化指标、CAP和LSM并计算无创肝纤维化评分(FIB-4、NFS、APRI、GPR)。2、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学评分将NASH患者按肝脏不同纤维化分期(S)、炎症程度分级(G)、脂肪变性程度分度(F)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3、用SPSS 26.0软件分析不同分组间临床指标、CAP、LSM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FIB-4、NFS、APRI、GPR)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CAP、LSM及无创肝纤维化评分(FIB-4、NFS、APRI、GPR)单独及联合诊断NASH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炎症、脂肪变性的价值。采用MedCalc18.2.1软件Delong方法进行AUC的两两比较,评价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NASH进展期肝纤维化、中重度炎症、中重度脂肪变的早期预警价值。[结 果]1、LSM与肝穿病理诊断中的纤维化分期(S)有较高的相关性(r=0.614),区分NASH患者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89,高于FIB-4、NFS、APRI、GPR 的 AUC,诊断能力优于 APRI、GPR(P<0.05),并不优于 FIB-4、NFS(P>0.05),但LSM诊断准确性最高为84.5%。2、联合诊断:LSM联合FIB-4和NFS诊断NASH患者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02,高于其他联合指标的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LSM联合FIB-4、NFS、APRI和GPR在诊断NASH进展期肝纤维化的准确性最高为87.25%,LSM联合FIB-4或APRI次之,诊断准确性均为86.2%。3、NFS与肝穿病理诊断中的炎症分级(G)有较高的相关性(r=0.584),区分NASH患者中重度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71,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准确性最高为82.75%。LSM与肝穿诊断一致的准确性为78.6%,仅次于NFS。4、CAP与肝穿病理诊断中的脂肪变性分期(F)有较高的相关性(r=0.533),区分NASH患者中重度脂肪变性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47,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准确性最高为80.90%。CAP联合APRI可以提高对NASH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性为83.35%,高于单独用CAP。[结 论]1、LSM联合FIB-4、LSM联合APRI可以更好的无创评估NASH纤维化进展。2、CAP联合APRI可以更高效的无创评估NASH脂肪变性程度,NFS可以早期识别NASH中重度炎症,轻度炎症时NFS诊断准确性高于LSM。3、应用LSM、CAP及NFS可以更全面的对NASH患者进行无创诊断及病情评估。第二部分miR-6763-5p在NASH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 的]通过检测miR-6763-5p在NASH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探讨miR-6763-5p对NASH的诊断价值。[方 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科就诊的NASH患者46例、健康对照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FibroScan检查,依据测得的CAP和LSM分组。2、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PLT、血生化指标、CAP和LSM并计算无创肝纤维化评分(FIB-4、NFS、APRI、GPR)。3、采集所有入组对象的空腹血,用RT-qPCR检测血浆中miR-6763-5p的表达水平。4、用SPSS 26.0软件分析各组血浆中miR-6763-5p的相对表达量和临床相关指标,并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绘制miR-6763-5p的相对表达量图。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多变量诊断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miR-6763-5p、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及多变量诊断模型在正常人中诊断NASH的能力。[结 果]1、与CON组相比,NASH组患者TP升高(P<0.05),体重、BMI、ALT、AST、ChE、GGT、UA、TG、FBG、CAP、LSM、APRI 和 GPR 显着升高,HDL-C显着降低,血浆中miR-6763-5p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2、临床相关参数与miR-6763-5p的相关性分析:ALT、AST、GGT、CAP、LSM、GPR与miR-6763-5p的相对表达量均呈负相关,其中GGT相关系数最高为-0.413,其次是GPR、ALT,相关系数分别为-0.382、-0.374。HDL-C与miR-6763-5p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1(P<0.05)。3、临床相关参数与NASH的相关性分析:体重、BMI、TP、ALT、AST、ChE、GGT、UA、TG、FBG、CAP、LSM、APRI、GPR 与 NASH 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455、0.532、0.234、0.479、0.369、0.369、0.598、0.394、0.536、0.378、0.864、0.781、0.292、0.590。而 HDL-C、miR-6763-5p 与 NASH 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383、-0.440(P<0.05)。4、miR-6763-5p在正常人群中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51-0.859,P<0.01),其灵敏度为56.50%、特异度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88.28%、阴性预测值为68.01%、Youden指数为0.49、诊断准确性为74.5%。5、无创肝纤维化评分FIB-4、NFS、APRI、GPR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524、0.534、0.669、0.841,其中 FIB-4、NFS 无诊断价值(P>0.05),APRI、GPR 有诊断价值(P<0.01)。6、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多变量诊断模型,模型中纳入miR-6763-5p、BMI、TG、UA 和 FBG,logistic(P)=-1.112*serum miR-6763-5p+0.391*BMI+1.78*TG+0.02*UA+0.952FBG-22.899,该五变量诊断模型在正常人群中诊断NASH的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34-0.996,P<0.01),且显着优于单一用miR-6763-5p、APRI、GPR 诊断NASH 的曲线下面积。7、血浆中miR-6763-5p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NASH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区分NASH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结论]1、miR-6763-5p在NASH患者中表达显着降低。2、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miR-6763-5p、BMI、TG、UA和FBG的五变量联合诊断模型,可以显着提高对NASH诊断的准确性。3、miR-6763-5p可能是NASH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程龙浩[5](2021)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期的共同病理表现,是诊断和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环节。现阶段,临床诊断肝纤维化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但仍需更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疗效明确的药物可供使用,因此在临床研究前期,需要建立能模拟不同病因导致肝纤维化的小鼠模型,作为解决肝纤维化防治问题的基础研究手段。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是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研究工具,生物标志物是代谢组学的研究意义,考虑到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和药物治疗手段,通过代谢组学筛选肝纤维化模型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不仅能为临床疾病代谢组学提供前期理论基础,也对肝纤维化代谢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种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物,寻找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相关的共同代谢标志物和代谢机制。方法:分别建立四氯化碳化学毒性诱导的急、慢性肝纤维化模型,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早、晚期肝纤维化模型和胆管结扎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并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分析及纤维化标志物等验证肝纤维化模型的成功性。运用UPLCHDMS技术对以上小鼠模型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性化合物,再与代谢组学数据库匹配,鉴定得到各组模型特定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通路分析研究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代谢通路变化。最后将五种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性代谢物信息和代谢通路进行整合,筛选共同的肝纤维化生物标志物。结果:五种肝纤维化模型中Model组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AST和ALT水平均较Control组有不同升高,但在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模型中升高不明显,肝组织切片H&E染色发现五种模型中Model组均发生炎症反应和肝损伤;肝纤维化评价方面,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表明,五种模型中Model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沉积,肝纤维化轻重不同,编码肝纤维化基因Acta2和Col1a1的m RNA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肝纤维化病理结果,Model组Acta2和Col1a1的基因表达升高。以上结果说明五种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构建成功。随后就上述小鼠模型的血清样本进行基于代谢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群研究。多元统计分析共筛选得到四氯化碳急性模型的81个差异性代谢物,四氯化碳慢性模型的63个差异性代谢物,高脂高糖早期模型的88个差异性代谢物,高脂高糖晚期模型的107个差异性代谢物和胆汁淤积性模型的147个差异性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得到与肝纤维化发生相关的通路有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视黄醇代谢和生物素代谢,五种肝纤维化模型差异性代谢物整合分析得到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相关的共同代谢标志物有Lyso PC(14:0)、Lyso PC(15:0)、Lyso PC(16:0)、Lyso PC(17:0)、Lyso PC(18:0)、Lyso PE(22:0/0:0)、12(S)-HEPE和4,7,10,13-Eicosatetraenoic acid。结论:成功复制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并就其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的生物标志物群研究。肝纤维化发生涉及的代谢通路变化有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视黄醇代谢和生物素代谢。Lyso PC(14:0)、Lyso PC(15:0)、Lyso PC(16:0)、Lyso PC(17:0)、Lyso PC(18:0)、Lyso PE(22:0/0:0)、12(S)-HEPE和4,7,10,13-Eicosatetraenoic acid这8个代谢物可作为肝纤维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沈小飞[6](2021)在《FibroTouch联合肝脏血清生化指标评估HBeAg阴性慢乙肝进展期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具有密切关联,而肝脏纤维化通过诱发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进一步影响了肝脏的结构及其功能[1,2]。其中最主要是持续的肝损害因素将引起持续性慢性炎症,激活肝脏内的肝星状细胞[3]。这种细胞导致原有肝脏结构的改变,破坏了肝内外正常血流动力学以及引起肝功能异常,进而肝纤维化进一步向肝失代偿、肝硬化及肝癌方向进展[4]。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同时采取有效干预策略对于患者自身远期肝纤维化具有先阻断、后逆转的临床意义[5]。一直以来临床均采用肝活检来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然而。肝活检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不能提供关于疾病是进展、倒退还是静止的信息[1]。然而,肝活检技术的众多不足,也间接催生了临床中一大类具有无创性特征,还具备较为准确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方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touch)为临床提供了可靠、及时与动态的肝纤维化诊断、监测的新方式[6]。本研究拟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与血清标志物联合诊断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进展期肝纤维化程度,现报告如下。实验目的:降低进展期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活检的必要性,降低肝活检风险,并为临床提供可靠、及时与动态的诊断、监测及评估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无创检测方法。实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共计108例,此类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纳入标准:1、本实验中HBeAg阴性慢性乙肝的研究对象诊断要求满足《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9版)》中的诊断标准。2、慢性乙肝病程>1年。按照组织学分期将研究对象分为进展期纤维化组(≥S2期)与非显着纤维化组(<S2期)。本实验进行前,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修改同意,所有参与实验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并与研究对象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7]检查方法:1、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获取患者腹部肝脏超声二维图像,选择好适当的弹性检测位置。2、Fibrotouch成像检查:利用Fibrotouch成像设备进行检测,设定好各项参数后触发弹性成像功能,测得肝脏感兴趣区域硬度值。3、实验室检查指标:检测方式按照各自试剂检测盒的说明书进行操作。4、病理学检查:肝脏活检要求粗针穿刺,标本长度须在1.0cm以上。术后病理组织送检,每名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根据《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的MERAVIR评分系统的病理学诊断标准。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中,所有研究对象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软件,采取统计学分析及作图。对本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各组连续变量,对于不同分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各等级分组间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组间肝脏硬度值最大曲线下面积,并依据Yuden指数最大取得各组间的最佳截断值。结果:一、在本研究中,随肝活检纤维化组织学分级增加,研究对象的杨氏模量值LSM也随之增加。进展期纤维化组的肝硬度值LSM与肝活检分级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是0.71(P=0.00),而非显着纤维化组(<S2期)为0.64(P<0.05)。二、同时,在实验中,对进展期纤维化组(≥S2期)与非显着纤维化组(<S2期)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LSM、HA、LN、IV-C、PCIII、AST及ALT等实验室指标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相关因素,其中LSM、HA、LN与IV-C是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SM与HA及AST评估相结合后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发现可辨别出S2-S3期肝纤维化程度患者,减少患者活检必要性,提供动态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方式。

何丹青[7](2021)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HBV感染后有30%的患者会出现肝损害导致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晚期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早期并准确评估HF程度,可以指导临床有效用药使HF甚至早期肝硬化逆转。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超声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rography,2D-SWE)以及实验室基于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wave-number domai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W-Ac)在体诊断HF分期的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探索W-Ac诊断HF的潜能。第二部分旨在探讨利用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HBV相关肝病治疗的住院患者64例为HF组,且住院期间行肝脏穿刺活检,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22~69,平均年龄(42.10±11.58)岁。其中METAVIR病理学显示F1 23例,F2 16例,F3 15例,F410例,进一步分为F1+F2为肝纤维化组,F3+F4为肝硬化组。另选30例F0为正常对照组。于肝穿刺前先采用法国Surpersonic Imagine公司的Aixplorer型Shear Wave TM实时剪切波弹性超声诊断,选择SC6-1凸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6 MHz,于肝包膜下缘1~2cm测量杨氏弹性模量值。同时使用VINNO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X4-12L线阵探头,中心频率为10MHz,成像深度6cm,焦点设在3cm处,能够输出所有患者的射频(post-beamforming radio frequency,PRF)数据。然后采集PRF数据;根据PRF数据采集点定位,超声检查后2小时内行肝脏穿刺活检。超声选择肝组织近场回声作为参考信号,以其远场肝脏为感兴趣区域,计算肝组织的W-Ac值。将2D-SWE测值及PRF数据W-Ac数值与肝组织活检METAVIR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两者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二者诊断效能。另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并接受恩替卡韦治疗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69(43.10±11.48)岁,平均BMI(24.07±3.38)kg/m2。HBV相关肝病的病程6.8年(6~15年)。同时选取同期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性别、年龄、BMI等相匹配的CHB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肝和基础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恩替卡韦0.5 mg,1次/d,治疗48周为实验终点。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变化,并分析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HF程度进展(F0-F4期),肝脏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随之升高。2.正常对照组的整体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明显低于H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各组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HF不同病理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867,P<0.001;r=0.796,P<0.001)。4.2D-SWE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AUC)为0.960,截断值为0.12253时,敏感性为0.806,特异性为0.930。W-Ac技术诊断H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90,截断值为0.12212时,敏感性为0.706,特异性为0.830。2D-SWE与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2D-SWE诊断HF的诊断效能高于W-Ac,且HF分期和杨氏弹性模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大于HF分期和W-Ac之间的相关性。5.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HB48周后,两组肝功能,HF血清学指标及杨氏弹性模量值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比较研究组HF血清学指标及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0、0.48、0.38、0.51,P均<0.05)。结论:1.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2D-SWE技术可用于诊断HF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2.PRF是实验室在体实验的一种新方法,即波数域衰减系数测量法。W-Ac值诊断HF各组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在临床实践中,W-Ac具有在体无创诊断HF的诊断潜能。3.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值均与HF的METAVIR病理分期有显着相关性,但是2D-SWE测得的杨氏弹性模量值诊断HF各组的诊断效能优于W-Ac。4.2D-SWE联合HF血清学指标在监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随访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伍莉红[8](2020)在《MiR-223/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信号轴调控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肝细胞单纯性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由其进展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由于肥胖和代谢综合症发病率快速增加,NAFLD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与单纯性脂肪变相比,NASH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肝病的风险显着增加。目前,NASH发生及发展为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尚无特异性治疗NASH及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药物。临床及动物研究结果已证实,肝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强是NASH的重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之一[1]。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是中性粒细胞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重要因子。Micro RNA-223(miR-223)是一种在中性粒细胞中具有高丰度的micro RNA,其在多种炎症状态下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及炎性反应。研究miR-223及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调控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对于深入揭示NASH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发现药物研发的新型、潜在靶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总体研究目标在于揭示miR-223/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信号轴调控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功能和分子机制,具体包括:1.采用低蛋氨酸和胆碱缺乏及L-氨基酸限定的高脂饮食(CDAHFD),诱导可模拟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关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小鼠模型;2.研究miR-223调控NASH肝脏炎症及相关肝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学功能;3.通过转录组测序鉴定出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关键转录因子;4.利用miR-223敲除和野生型小鼠骨髓移植形成miR-223嵌合体小鼠,验证髓系细胞及其分化的中性粒细胞是否是介导miR-223调控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三、研究策略与方法1.NASH相关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诱导及表型鉴定C57 BL/6J野生型的10周龄雄性小鼠以CDAHFD饮食饲喂10周诱导NASH相关肝纤维化。通过肝组织的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纤维化相关基因m RNA水平检测以及血清ALT和AST生化检测进行NASH组织病理学特征、肝纤维化及肝损伤程度分析。通过体重、瞬时血糖以及代谢耗氧量和体脂率的检测鉴定小鼠肥胖代谢表型。2.Mi R-223表达水平检测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23在标准饲料和CDAHFD饮食饲喂10周的野生型(wild type,WT)雄性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3.Mi R-223敲除和野生型对照小鼠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评价C57 BL/6J背景的miR-223敲除(miR-223 knockout,miR-223 KO)小鼠和野生型对照小鼠按照与第1部分相同的方法诱导NASH相关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运用上述实验方法检测NASH组织病理学、肝纤维化、肝损伤及代谢表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肝脏浸润及在LPS诱导炎症中的迁移能力、肝脏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表达。检测中药干预后的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TNF-α、IL-1β、IL-10、IL-6、MPO、LCN2、PR3、NE的m RNA水平。4.转录组学筛选miR-223下游转录因子进行miR-223的转录组测序,筛选出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潜在转录因子。通过检测野生型和miR-223 KO小鼠中性粒细胞和肝脏非实质细胞中m RNA水平验证并进一步筛选转录因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23是否直接与转录因子结合发挥其作用。利用RT-PCR的方法检测野生型和miR-223 KO小鼠骨髓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多个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MPO、LCN2、PR3、NE)的m RNA水平。5.骨髓移植形成miR-223髓系细胞嵌合体小鼠通过骨髓移植选择性改变小鼠骨髓中miR-223的表达,并诱导NASH相关肝纤维化。造模结束后,运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NASH组织病理学、肝纤维化程度及代谢表型。四、研究结果1.CDAHFD饮食诱导小鼠模型可模拟临床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关键组织病理学和代谢异常模型小鼠表现出NASH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以及肝组织炎症;并表现出明显的纤维化;该模型除体重及血糖外,其它代谢表型与NASH患者相符,包括体脂率升高和代谢耗氧量降低(n=5/组)。2.Mi R-223在小鼠NASH相关肝纤维模型的肝组织表达丰度显着升高Mi R-223在标准饲料和CDAHFD饮食诱导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miR-223在CDAHFD饮食诱导的NASH相关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显着升高(n=5/组)。3.Mi R-223在NASH相关肝纤维化中的病理生理学功能1)Mi R-223缺失显着加重CDAHFD饮食诱导的实验性NASH在CDAHFD饮食诱导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肝脏NASH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脂肪变性、气球样变以及肝小叶炎症较野生型对照组显着加重(n=5/组)。2)Mi R-223缺失显着加重CDAHFD饮食诱导的肝纤维化在CDAHFD饮食诱导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较野生型小鼠肝脏出现更加明显的胶原沉积及肝纤维化相关基因m RNA水平升高(n=4-5/组)。3)Mi R-223缺失显着加重CDAHFD饮食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在CDAHFD饮食诱导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的血清肝细胞损伤指标ALT、AST水平较野生型小鼠显着升高(n=4-7/组)。4)Mi R-223缺失不影响CDAHFD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表型在CDAHFD饮食诱导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体重、血糖水平、体脂率和代谢耗氧量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显着性差异(n=4-12/组)。4.Mi R-223缺失显着增强中性粒细胞肝脏浸润及炎症反应1)Mi R-223缺失明显增加CDAHFD饮食诱导小鼠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CDAHFD饮食诱导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较野生型小鼠肝脏中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n=5/组)。2)Mi R-223缺失明显增强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在LPS诱导炎症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较野生型小鼠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n=5/组)。3)Mi R-223缺失明显增加CDAHFD饮食诱导小鼠肝脏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在CDAHFD饮食诱导的情况下,miR-223 KO小鼠较野生型小鼠肝脏中MPO、LCN2、PR3蛋白水平升高(n=5/组)。4)化浊中药抑制免疫细胞中促炎因子及颗粒蛋白表达5.介导Mi 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关键转录因子的筛选1)Mi 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测序筛选结果通过miR-223敲除和野生型对照小鼠原代中性粒细胞的转录组测序,我们筛选、鉴定出miR-223缺失时显着上调、作为miR-223靶基因并且与四种颗粒蛋白MPO、LCN2、PR3、NE相关的转录因子:Fosl2、Plagl1。2)Mi 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测序筛选结果验证与WT小鼠相比,miR-223 KO小鼠肝脏非实质细胞及原代中性粒细胞中Fosl2、Plagl1的m RNA水平均升高,说明Fosl2、Plagl1是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关键转录因子。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miR-223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当与含有Fosl2基因3’-UTR序列的重组质粒共转染时,miR-223的过表达导致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表达降低,提示miR-223直接作用于Fosl2 m RNA的3’-UTR序列,显着抑制Fosl2的表达。综合上述结果,miR-223通过抑制转录因子Fosl2的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6.髓系细胞来源的miR-223在NASH相关肝纤维化中的病理生理学功能1)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改变miR-223 KO小鼠经CDAHFD饮食诱导的NASH肝脏炎症及其相关肝纤维化2)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不影响miR-223敲除小鼠CDAHFD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表型五、结论1.本课题采用CDAHFD饮食饲喂10周诱导小鼠NASH相关肝纤维化,该模型小鼠表现出典型的NASH组织病理学特征、肝纤维化及多个肥胖相关代谢表型,可作为研究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和新药干预效果的小鼠模型。2.Mi R-223缺失显着加重模型小鼠的肝脏炎症、肝损伤及肝纤维化。3.Mi R-223缺失显着增强中性粒细胞肝脏浸润及迁移能力,上调NASH状态下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水平。4.Mi R-223通过抑制转录因子Fosl2的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5.髓系细胞及其分化的中性粒细胞是介导miR-223调控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课题揭示了miR-223通过直接抑制转录因子Fosl2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显着减轻NASH肝脏炎症、肝损伤及相关肝纤维化。因此,miR-223、Fosl2和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可作为NASH及相关肝纤维化新药研发的潜在靶点。

翁容萍[9](2020)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等指标的关系,并分析LSM评估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以及预防肝纤维化进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纳入18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参照2017年《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HBeAg阳性CHB患者中医证型与LSM的关系。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的LSM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内结证>肝郁脾虚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医证型间LSM值比较:肝郁脾虚证与湿热内结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结证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脾肾阳虚证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LSM值与PLT呈负相关(r=-0.210,P<0.001),LSM值与APRI指数呈正相关(r=0.512,P<0.001)。(3)LSM值在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M值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0.803、0.793,P<0.001)。(4)以肝穿刺活检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LSM、APRI指数这2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对CHB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LSM、APRI无论单独或联合应用,均有较高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5)不同中医证型与PLT、APRI指数、肝活组织检查的关系:PLT(P<0.001)、APRI指数(P<0.001)、肝组织炎症分级(P<0.001)、纤维化分期(P<0.001)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LSM值存在差异,以瘀血阻络证的LSM值最高。总体上LSM值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2)LSM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LSM结合APRI指数对评估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高。(3)HBeAg阳性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PLT、APRI指数、肝活组织检查均具有一定的关系。

李盛楠[10](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初治患者133例为病例组(CHB+NAFLD组),选取同期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治患者139例为对照组(CHB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各有40例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收集两组患者可能与CHB合并NAFLD相关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病史情况、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初次血清学指标、初次腹部超声及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查(LSM、CAP)结果。初次血清学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 L、DBi L、ALB)、脂代谢指标(TG、TC、HDL-C、LDL-C、Ap0A1、Ap0B)、空腹血糖(FBG)、尿酸(UA)、肝纤维化四项(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蛋白、透明质酸)、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结果;应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显示,病例组及对照组在年龄(t=0.979,P=0.328)、性别(χ2=1.364,P=0.243)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间BMI(27.74±3.91 vs 24.06±4.04,t=-7.610,P<0.001)、慢性病史情况(χ2=7.253,P=0.007)、ALT(125.08±389.17 vs 57.59±36.99,t=-1.991,P=0.048)、AST(68.09±181.86 vs 35.97±18.56,t=-2.027,P=0.045)、GGT(72.75±92.44 vs 32.01±16.41,t=-5.009,P<0.001)、TG(1.71±0.99 vs1.21±0.85,t=-4.467,P<0.001)、HDL-C(1.41±0.38 vs 1.52±0.38,t=2.254,P=0.025)、FBG(6.55±2.19 vs 5.61±1.19,t=-4.329,P<0.001)、UA(345.80±57.81 vs 296.41±64.10,t=-6.664,P<0.001)、HBc Ab(339.22±222.20 vs458.12±199.85,t=4.644,P<0.001)、HBV DNA(3.99±2.33 vs 4.62±2.34,t=2.141,P=0.033)、PCIII(105.51±77.64 vs 170.17±210.23,t=3.392,P<0.001)、IV-C(111.06±99.65 vs 156.30±170.69,t=2.683,P=0.008)、LN(98.52±64.41 vs 168.11±172.66,t=4.440,P<0.001)、LSM(7.55±4.13 vs9.82±7.18,t=3.218,P=0.001)、CAP(257.94±55.33 vs212.07±53.06,t=-6.978,P<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些指标与CHB患者发生NAFLD有关系。同时在CHE、TBi L、DBi L、ALB、TC、LDLC、Ap0A1、Ap0B、HA、HBs Ag、HBs Ab、HBe Ag、HBe Ab等指标方面,两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BMI(OR=5.607,95%CI:2.434-12.914)、ALT(OR=3.562,95%CI:1.013-12.528)、GGT(OR=31.517,95%CI:6.236-159.282)、TG(OR=3.861,95%CI:1.549-9.625)、FBG(OR=4.148,95%CI:1.757-9.966)、UA(OR=3.338,95%CI:1.520-7.334)、PCIII(OR=5.556,95%CI:1.538-20.069)、CAP(OR=32.019,95%CI:8.866-115.631)、合并慢性病(OR=38.287,95%CI:8.666-169.154)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而AST(OR=0.065,95%CI:0.012-0.364)及HBc Ab(OR=0.181,95%CI:0.077-0.423)的升高不增加CHB合并NAFLD的风险。4在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分级、炎症活动分级、纤维化分期三个方面,两组患者病理结果有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BMI、ALT、GGT、TG、FBG、UA、PCIII、CAP、合并慢性病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2 AST及HBcAb的升高不增加CHB合并NAFLD的风险。3合并NAFLD后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减弱、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图0幅;表13个;参163篇。

二、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 肝穿活检病理学
        2. 影像学检查
        3. 血清学
        4. 肝静脉压力梯度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1. 肝脏的结构
        2. 肝窦内皮的结构与功能
        3.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
        4.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的调控机制
        5. 肝窦内皮毛细血管化治疗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统计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实验一 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二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过程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三 芪术颗粒对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实验四 芪术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整合素αVβ3-FAK-Ras/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性
不足
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柴芪益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分组与治疗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前言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指标检测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无创诊断模型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抗病毒对象筛查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FibroScan、肝纤维化评分及miR-6763-5p对NASH病情无创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中文摘要
Part One Abstract
第二部分中文摘要
Part Two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FibroScan联合肝纤维化评分对NASH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iR-6763-5p在NASH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NASH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药品与试剂
        2.3 实验动物
    3.实验方法
        3.1 溶液配制
        3.2 动物实验方法
        3.2.1 CCl_4诱导的急性肝纤维化模型
        3.2.2 CCl_4诱导的慢性肝纤维化模型
        3.2.3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模型
        3.2.4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晚期肝纤维化模型
        3.2.5 胆管结扎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BDL模型)
        3.3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3.4 病理切片分析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3.5.1 肝组织样本处理
        3.5.2 Total RNA的提取
        3.5.3 逆转录(RT)
        3.5.4 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
        3.6 数据统计分析
    4.实验结果
        4.1 CCl_4诱导的急性肝纤维化模型
        4.2 CCl_4诱导的慢性肝纤维化模型
        4.3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模型
        4.4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晚期肝纤维化模型
        4.5 胆管结扎诱导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
    5.讨论
    6.结论
第二章 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
        2.2 药品与试剂
    3.实验方法
        3.1 溶液配制
        3.2 样本处理
        3.2.1 血清样本前处理
        3.2.2 质控(QC)样本前处理
        3.3 仪器分析方法
        3.3.1 色谱条件
        3.3.2 质谱条件
        3.3.3 质量轴调谐与校正和质量控制
        3.4 数据处理方法
        3.4.1 数据预处理
        3.4.2 多元统计分析
        3.4.3 物质鉴定
        3.4.4 生物标志物筛选
        3.4.5 代谢通路分析
    4.实验结果
        4.1 质控(QC)样本考察
        4.2 各组肝纤维化模型血清代谢轮廓分析
        4.3 多元统计分析
        4.4 生物标志物的鉴定与筛选
        4.5 潜在肝纤维化共同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分析
        4.6 肝纤维化模型代谢标志物含量分析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肝纤维化临床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附件

(6)FibroTouch联合肝脏血清生化指标评估HBeAg阴性慢乙肝进展期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仪器
    3.检查方法
    4.实验室检查指标
    5.病理学检查
(三)统计学处理
(四)实验规划设计图
(五)结果
(六)讨论
(七)结论
(八)全文小结
(九)参考文献
综述 FibroTouch联合肝脏实验室指标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HF评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患者血清学检查指标诊断HF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评估HF
        2.3 超声检查诊断HF
        2.4 组织声学参数测量技术
    3 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诊断HF分期应用价值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检查方法
        2.3 病理学评估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对照组和HF组杨氏弹性模量织及W-Ac参数值比较
        3.3 正常对照组和HF各组之间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比较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及W-Ac参数值与各组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
        3.5 2D-SWE与 W-Ac诊断HF的诊断效能比较
    4 讨论
        4.1 2D-SWE技术及W-Ac技术诊断HF的理论基础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说明
        4.3 各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分析
        4.4 各组W-Ac值比较分析
        4.5 杨氏弹性模量值和W-Ac与 METAVIR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4.6 W-Ac及2D-SWE诊断HF的效能比较
        4.7 W-Ac方法的优缺点
    5 结论
        5.1 全文研究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2D-SWE评价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血清学指标监测方法
        2.4 2D-SWE监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3.3 对照组和研究组杨氏弹性模量值比较
        3.4 杨氏弹性模量值与HF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血清学指标及2-SWE随访EVT治疗后效果的理论基础
        4.2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4.3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学及组织学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MiR-223/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信号轴调控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NASH相关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
        1.1.1 NASH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特征
        1.1.2 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
        1.1.3 发病机制
    1.2 中性粒细胞与肝脏天然免疫反应、肝脏代谢性炎症及其纤维化
        1.2.1 中性粒细胞概述
        1.2.2 中性粒细胞与肝脏天然免疫反应
        1.2.3 中性粒细胞分泌的天然免疫介导因子
        1.2.4 中性粒细胞在NASH相关的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1.3 MiR-223与中性粒细胞功能、肝脏代谢性炎症及肝纤维化
        1.3.1 Micro RNA及 miR-223 概述
        1.3.2 MiR-223调节中性粒细胞功能
        1.3.3 MiR-223在肝脏代谢性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1.4 拟解决科学问题及研究意义
    1.5 研究策略
第二章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1 实验方法
        2.1.1 动物来源及饲养环境
        2.1.2 样品收集
        2.1.3 样品处理
        2.1.4 病理学检测
        2.1.5 蛋白检测
        2.1.6 核酸检测
        2.1.7 生化检测
        2.1.8 肝非实质细胞(non-parenchymal cell,NPC)的分离
        2.1.9 原代中性粒细胞分离、骨髓细胞分离
        2.1.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2.2 实验材料
        2.2.1 饲料
        2.2.2 化学试剂
        2.2.3 抗体
        2.2.4 引物
    2.3 仪器设备
    2.4 溶液配方
第三章 NASH相关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诱导与评价
    3.1 引言
        3.1.1 NAFLD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3.1.2 NAFLD理想动物模型的标准
        3.1.3 目前NASH的动物模型及其优势和局限
        3.1.4 研究目标与对策
    3.2 NASH相关肝纤维化模型的诱导方案及结果
        3.2.1 模型诱导方案
        3.2.2 模型诱导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iR-223 介导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功能研究
    4.1 引言
    4.2 MiR-223 的肝内丰度在CDAHFD饮食饲喂小鼠中显着升高
    4.3 成功获得miR-223 敲除(miR-223 KO或 miR-223-/-)小鼠
    4.4 MiR-223 缺失对CDAHFD饮食诱导的NASH肝脏炎症及其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
        4.4.1 实验方案
        4.4.2 检测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肝脏浸润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功能研究
    5.1 引言
    5.2 MiR-223 缺失显着增加CDAHFD饮食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的肝脏浸润
    5.3 MiR-223缺失导致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增强
    5.4 MiR-223 缺失显着增加CDAHFD饮食诱导小鼠肝脏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表达
    5.5 多种祛湿化浊中药可抑制免疫细胞中促炎性因子及颗粒蛋白的表达
    5.6 小结
第六章 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鉴定
    6.1 引言
    6.2 技术路线
    6.3 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转录组结果
    6.4 MiR-223调控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的验证
    6.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miR-223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
        6.5.1 实验方案
        6.5.2 实验结果
    6.6 MiR-223通过调控转录因子影响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的表达
    6.7 小结
第七章 髓系细胞来源的miR-223在NASH相关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功能
    7.1 引言
    7.2 骨髓嵌合型小鼠的获得及NASH相关肝纤维化模型诱导
    7.3 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改变miR-223 敲除小鼠经CDAHFD饮食诱导的NASH肝脏炎症及其相关肝纤维化
        7.3.1 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改变miR-223 敲除小鼠经CDAHFD饮食诱导的NASH组织病理学特征
        7.3.2 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改变miR-223 敲除小鼠经CDAHFD饮食诱导的肝纤维化
        7.3.3 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改变miR-223 敲除小鼠经CDAHFD饮食诱导的肝损伤
    7.4 野生型小鼠骨髓细胞嵌合不影响miR-223 敲除小鼠CDAHFD饮食诱导的肥胖代谢表型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设计及对象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中医证型判定
    7 检测指标及方法
    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CHB患者性别分布
        1.2 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1.3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的关系
    3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PLT、APRI指数的关系
    4 CHB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肝穿活检病变特征的关系
    5 LSM值与PLT、APRI指数的关系
    6 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7 LSM、APRI指数评估明显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HB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CHB的认识
        2.1 CHB病因归属
        2.2 CHB的中医证型研究
    3 HBeAg阳性CHB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HBeAg阳性CHB中医证型与LSM的相关研究
        4.1 Fibroscan的工作原理
        4.2 中医证型与LSM的关系分析
    5 HBeAg阳性CHB中医证型与其它理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5.1 中医证型与γ-谷氨酰转肽酶的关系
        5.2 中医证型与血小板、APRI指数的关系
        5.3 中医证型与肝纤四项的关系
        5.4 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6 LSM与 PLT、APRI指数的关系
    7 LSM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8 LSM、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9 CHB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0 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病例组及对照组的选择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
        1.2.2 单因素分析
        1.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BMI及慢性病史比较
        1.2.2.2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1.2.2.3 病例组与对照组脂代谢指标比较
        1.2.2.4 病例组与对照组乙肝病毒指标比较
        1.2.2.5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1.2.2.6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
        1.2.3 多因素分析
        1.2.4 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结果比较
    1.3 讨论
        1.3.1 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1.3.2 CHB合并NAFLD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
        1.3.3 CHB合并NAFLD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2.1 CHB合并NAFLD的流行病学
    2.2 CHB合并NAFLD的发病机制
    2.3 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2.3.1 CHB合并NAFLD的环境影响因素
        2.3.2 CHB合并NAFLD的遗传影响因素
    2.4 CHB合并NAFLD的临床特征
        2.4.1 生化指标学特征
        2.4.2 乙肝病毒指标学特征
        2.4.3 对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2.5 CHB合并NAFLD的诊断
    2.6 CHB合并NAFLD的治疗
    2.7 CHB与 NAFLD的相互影响
        2.7.1 CHB对 NAFLD的影响
        2.7.2 NAFLD对 CHB的影响
    2.8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 [1]芪术颗粒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 张荣.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周怡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无创诊断模型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中抗病毒对象筛查的作用[D]. 杨琴.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FibroScan、肝纤维化评分及miR-6763-5p对NASH病情无创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D]. 肖长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群的筛选研究[D]. 程龙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FibroTouch联合肝脏血清生化指标评估HBeAg阴性慢乙肝进展期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 沈小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波数域衰减系数在体实验无创诊断肝纤维化及治疗后随访的应用研究[D]. 何丹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MiR-223/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信号轴调控NASH相关肝纤维化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伍莉红.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9]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脏硬度值关系的研究[D]. 翁容萍.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李盛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超声评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指标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