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行为效率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雁[1](2021)在《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文中指出利用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角度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当地方经济的财政分权程度较大、财政不平衡程度较严重以及地方政府的增长考核压力较小时,实施严格环境规制能产生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从溢出效应上来看,地方政府行为下的环境规制能够影响到周围地区的生态效率.
刘滨[2](2021)在《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文中研究指明
胥英伟,胡东兰,李勇坚[3](2021)在《地方政府行为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政府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中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量化并探究其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成果较为少见,已有成果中大多立足于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等某一具体领域或旅游、科技等某一具体产业部门来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它们的影响作用,而着眼于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成果鲜见。本文突破已有成果在政府行为量化方法、研究领域、指标选取、实证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以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样本,将服务业地方政府行为细化为7个二级分项指标及19个三级分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分项指标进行整合,并用动态面板SYS-GMM估计方法对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细致测算、分析,以期科学、深入地探究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快速、高效发展服务业的可靠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王佳节[4](2021)在《乌鲁木齐市政府在提升公民水素养中的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邱扬[5](2021)在《闲置宅基地整治中基层政府行为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
孙盼盼,李勇坚,李子璇[6](2021)在《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文中指出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在旅游产业中的主要行为和省际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为样本数据,通过建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系统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探索和实证检验了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TFP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构建行为与旅游产业TFP彼此促进,旅游行业管理行为则对旅游产业TFP产生负作用;宏观环境构建、旅游规划建设、旅游形象评鉴、旅游营销推介、旅游教育培训、区域旅游合作等行为则对旅游产业TFP具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正向影响。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各种行为对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即对旅游产业TFP的影响机制不同。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针对性地规范行为,优化对旅游产业TFP的影响机制,以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李婉然[7](2021)在《我国政府行为对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基于资源错配视角》文中指出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巨轮一直保持着高速一往无前地行驶,但长期粗犷式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有以下特点: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正在逐渐放缓,继续推动供给侧改革、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其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也越发明显,推动市场化改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人口老龄化、城乡医药卫生配置失衡等是现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如何解决求医难、医疗支出居高不下的问题,是百姓茶余饭后时常会提起的话题。提高医药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不仅能为我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还能缓解地区间医药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本文以中国31个省区市的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2010—2016年为研究区间,就医药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探究了各种政府行为对医药制造业错配的影响。文章首先确定了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方法,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进行了测算;其次,对我国各地区的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解读;再次,归纳分析了政府干预地区资源配置的几种途径和作用机理,并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以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为立足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从时空角度来看,从2010年到2016年间31个省市中的大多数省市的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情况在整个研究区间内变化幅度不大,个别省市出现大幅度的波动。(2)从地区差异角度来看,在这七年间,地区之间医药制造业的资源错配情况存在着显着差异,然而资本配置和劳动力配置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之间存在的偏移却是各地区共有的痛点。整体而言,西部地区的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比东中部地区要略逊一筹。(3)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参与、金融抑制、贸易开放、创新投入和产业集聚水平这5个影响因素对地区的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有显着影响,但具体情况各有所不同。其中,政府参与和金融抑制对于医药制造业的资源错配存在的不同影响效果,说明不同形式的政府调控资源配置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也有所差异。
吕程[8](2021)在《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相应制度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最优边界以及行为决策,进而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而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财政分权制度体系,是政府部门治理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制度工具和支柱,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财政分权体现的是央地政府间的收入安排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其核心是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相结合而产生的激励制度。由于央地政府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中央政府在主导地方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滞后性和供给不足等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而经济分权后,地方政府拥有了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可以依据辖区的区位优势、产业格局以及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政府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在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引致地方政府运用公共资源引导经济资源流动和分配的灵活性和效率性增强,刺激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并最终作用于经济发展质量。纵观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制度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平衡发展。目前,我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以助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成为现阶段重要的议题。因此,如何科学研判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获得财政分权制度红利,以及发挥财政分权优势,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围绕“中国财政分权是否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这一核心研究问题展开,通过作用机制阐释来明晰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关系,通过测度和现状观察来把握现阶段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特征,通过实证检验来探讨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和传导效应。本文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的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的阐述,以及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的说明。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首先对财政分权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主要包括财政分权内涵、财政分权测度等方面。其次,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等方面。再次,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主要包括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财政分权与资源优配、财政分权与要素扭曲等方面。最后,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第三章是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部分。首先,本文对财政分权相关理论和经济发展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以经济发展质量内涵为依托,从效率提升、结构优化、经济稳定、动能培育、绿色环保以及民生改善六个方面,探讨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最后,从地方政府行为引致的资源优配和要素扭曲效应来探讨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第四章是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与现状观察部分。首先,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选择地方财政收入自治率、地方财政收入占比、地方财政支出自决率和地方财政支出占比来测度财政分权;从效率提升、结构优化、经济稳定、动能培育、绿色环保以及民生改善六个维度构建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测度。其次,对测度结果进行现状观察,包括变化趋势观察和核密度估计观察。最后,通过拟合观察发现,除了地方财政支出自决率外,地方财政收入自治率、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与和地方财政支出占比均与经济发展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五章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检验部分。首先,采用中国2007-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进行基准回归估计和成因分析。其次,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以及处理内生性问题来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从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以及时序异质性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进行拓展分析,对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发展质量作用进行非线性考察。第六章是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检验部分。首先,构建递归效应模型来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其次,从资源优配效应传导途径和要素扭曲效应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包括以科技投入、环境投入以及FDI衡量的资源优配效应和以产能利用率、市场分割、投资偏好以及公共支出结构偏向衡量的要素扭曲效应。最后,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七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首先,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包括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与现状观察、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以及传导效应检验。其次,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从直接效应检验提出的政策建议(完善财政分权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的设置财政分权强度)以及从传导效应检验提出的政策建议(科技投入方面、环境投入方面、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产能利用方面、市场分割方面、投资偏好方面、公共支出结构方面)。最后,提出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区别已有研究从金融发展、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和人力资本的视角,本文以中国财政分权制度为切入点,考察财政分权制度是否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第二,在作用机制方面,本文分别从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和传导效应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梳理直接效应时,更是从构成经济发展质量的六个维度入手,使作用机理分析更加贴合实际。而在梳理传导效应时,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引致的资源优配和要素扭曲效应来探讨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使作用机理分析更加符合现实。第三,在实证检验中,本文运用多种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财政分权是否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这一研究问题进行论证。具体而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来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构建递归效应模型,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
郭义琴[9](2021)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世界创造了多个不可能的记录。然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高能源消耗的产业面临资源衰退,高污染企业使得生态环境面临退化的威胁,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五位一体”的全面布局突出了建立自然、和谐、友好的生态文明理念。习总书记重访“两山论”发源地,明确指出需要将环境惠益转化为经济惠益,并走出一条绿色经济之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预算法》颁布与多次修订后后,获得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后,地方政府能够为地方经济规划提供经济支持,这也为地方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激励。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多,目前研究主要从经济层面与制度层面分析环境治理。尽管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直接的,就我国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无法脱离制度背景而单独作用的。我国的财政体制是财权与事权的结合,财政是实现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决不能忽视财政政策对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研究显示,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产生负面的影响,某些地方政府只顾追求GDP的快速增长,没有承担好环境保护职责。本文以分权体制为背景,以政府行为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论述大量财政分权理论的基础上,认为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作用不仅是直接的,而且还可以通过政府行为间接影响环境污染。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思路与框架。文章在论述了相关基础理论之后,阐述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环境污染作用机制;然后对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将30个省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从不同地理区域出发,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环境保护支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确实存在区域差异性,揭示了财政分权、政府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路径。本文认为: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会加重环境污染,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是双向的,环境保护支出能够提高环境质量;人均GDP、第三产业占比与环境污染呈反向关系。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结论下,指出现阶段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方式,调整官员晋升机制;完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加大政府部门治污效力;提高公众监督意识,落实第三方监管,不断健全环境治理体制。
吴圣[10](2021)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创新。2001年,为了追赶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由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六部门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以来,就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先后9次对园区工作做出部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取得巨大成就,然而也存在着要素集聚不足、创新水平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构建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类型园区研究中,现有文献对政府协作问题缺乏关注,虽然众多学者已经肯定了政府在园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机理研究存在不足。一方面,大多数学者都将政府视作为一个主体或基本单元,抽象掉了政府内部的互动关系,没有关注到政府内部协作关系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协作研究很少涉及园区领域,理论界关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内部运行缺乏关注,对存在的协作问题也未能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需要,论文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部门运行的内在机理,以更好地发挥园区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论文根据园区建设中的政府组织结构,将政府协作组织系统分为宏微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为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协作,微观层面为地方政府的内部协作。其次,论文分别从两个层面分析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重点包括协作动因、协作机制,以及协作存在的问题。再次,根据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分析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提出政府协作优化提升的路径及对策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第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在宏观层面,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普遍构建了县市协作机制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系统,这个协作体系的运行情况,决定了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从影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效果。第二,政府协作对促进园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中央、省级和地方存在协作制度不完善、协作能力缺乏、协作行动不足,使得园区建设缺乏配套的政策体系,未能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其次,县市协作过多依赖于双方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和积极性,如果双方缺乏共识,县市协作将受到阻碍;再次,地方跨部门协作存在议事协调机构虚设、地方官员协调和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协作资源匮乏等问题。第三,激励失灵是地方政府园区建设行动不足的重要原因,而激励缺失的根源来自于多个方面。由于园区经济效益较低、城乡发展和工农收益差距较大,加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激励和监管不足,园区建设未能对地方政府形成了足够的激励。地方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动力不足,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较少,不利于县市协作和跨部门协作推动园区建设。第四,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存在权威依赖,地方党政领导在地方跨部门部协作中起关键作用。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在协作中的作用,可以将单一政府建设园区的跨部门协作分为强治理模式和弱治理模式。根据县市党政领导在协作中的作用,可以将在县市共建园区的跨部门协作分为块块带着条条做、县级带着市局做、市级推着县级做、条条求着块块做四种模式。第五,政府协作不足会影响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从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园区的自身特征、政府职能分散化的体制设置、园区所处的特殊环境,园区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协作不足是政府效率不高和职能作用不明显的一种表现,影响园区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发挥,从而影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得出以下启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内部的相互协作决定了园区建设中政府整体作用的发挥。园区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予以推动,为园区提供配套的、完整的、系统的政策支持。针对当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协作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园区宏观管理创新,对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构建“央省地”协调互补的政策体系;明晰县市在园区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地方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各部门协同推动园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政府行为效率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行为效率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研究设计 |
1.1 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
1.1.1 被解释变量 |
1.1.2 核心解释变量 |
1.1.3 控制变量 |
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
3 实证结果及经济解释 |
3.1 空间自相关检验 |
3.2 空间杜宾模型计量分析 |
4 结论及建议 |
(3)地方政府行为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
二、研究设计 |
(一)地方政府行为量化探索 |
1.地方政府行为构成体系: |
2.地方政府行为量化方法选择: |
3.地方政府行为量化结果及分析: |
(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构建与分析 |
1.测度指标构建与选取: |
(1)服务业总产出指标。 |
(2)资本存量指标。 |
(3)劳动力指标。 |
(4)外部环境变量。 |
2.测度结果及总体分析: |
(三)中国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计量分析 |
1.变量设定: |
2.模型设定: |
3.估计结果分析: |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经济环境方面 |
(二)社会环境方面 |
(三)产业环境方面 |
(四)生态环境方面 |
(五)基础设施环境方面 |
(六)文化环境方面 |
(七)政策环境方面 |
(6)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机制分析 |
(一)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系统:地方政府行为的作用载体 |
(二)地方政府行为与旅游产业TFP:影响机制分析 |
二研究设计 |
(一)计量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取与衡量 |
1. 被解释变量。 |
2. 解释变量。 |
3. 工具变量。 |
(三)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
三地方政府行为与旅游产业TFP:影响效应评估及机制识别 |
(一)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TFP的影响效应评估 |
(二)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TFP的影响机制识别 |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我国政府行为对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基于资源错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资源错配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资源错配测度方法的研究 |
1.2.3 关于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4 关于政府行为对资源错配影响的研究 |
1.2.5 关于地区间资源错配的研究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创新及不足 |
第2章 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资源配置 |
2.1.2 资源错配 |
2.1.3 政府行为 |
2.2 基本理论 |
2.2.1 资源错配指数 |
2.2.2 绝对扭曲系数 |
2.2.3 相对扭曲系数 |
2.3 影响机理 |
2.3.1 金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2.3.2 劳动力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2.3.3 政府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医药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 |
3.1 中国及各省市要素资源配置现状 |
3.1.1 资金配置现状 |
3.1.2 劳动力配置现状 |
3.2 错配的测算 |
3.2.1 测算方法的选择 |
3.2.2 错配测算的结果 |
3.2.3 错配测算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政府行为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分析 |
4.1 变量选取与模型结构 |
4.1.1 综合资源错配影响因素模型 |
4.1.2 数据来源和处理 |
4.2 计量模型概述 |
4.2.1 分位数回归模型相关理论 |
4.3 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 |
4.3.1 回归结果 |
4.3.2 稳定性检验 |
4.3.3 异质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财政分权相关文献综述 |
2.1.1 财政分权内涵 |
2.1.2 财政分权测度 |
2.2 经济发展质量相关文献综述 |
2.2.1 经济发展质量内涵 |
2.2.2 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 |
2.3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关系相关文献综述 |
2.3.1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 |
2.3.2 财政分权与资源优配 |
2.3.3 财政分权与要素扭曲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
3.1 财政分权理论 |
3.1.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
3.1.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
3.1.3 中国式财政分权理论 |
3.2 经济发展相关理论 |
3.2.1 经济增长理论 |
3.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3 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直接作用机制分析 |
3.3.1 效率提升 |
3.3.2 结构优化 |
3.3.3 经济稳定 |
3.3.4 动能培育 |
3.3.5 绿色环保 |
3.3.6 民生改善 |
3.4 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传导作用机制分析 |
3.4.1 财政分权与资源优配效应 |
3.4.2 财政分权与要素扭曲效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与现状观察 |
4.1 财政分权测度 |
4.1.1 指标选择 |
4.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2 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 |
4.2.1 指标体系构建 |
4.2.2 测度方法选择 |
4.2.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3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观察 |
4.3.1 财政分权的现状观察 |
4.3.2 经济发展质量的现状观察 |
4.3.3 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拟合现状观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直接效应检验 |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5.1.1 模型构建 |
5.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基准检验及成因分析 |
5.2.1 收入分权检验 |
5.2.2 支出分权检验 |
5.3 稳健性检验 |
5.3.1 替换被解释变量 |
5.3.2 更换模型估计方法 |
5.3.3 内生性问题处理 |
5.4 异质性检验 |
5.4.1 结构异质性检验 |
5.4.2 区域异质性检验 |
5.4.3 时序异质性检验 |
5.5 拓展分析:非线性思考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作用的传导效应检验 |
6.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6.1.1 模型构建 |
6.1.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 资源优配效应的传导途径检验及成因分析 |
6.2.1 科技投入传导途径 |
6.2.2 环境投入传导途径 |
6.2.3 FDI传导途径 |
6.3 要素扭曲效应的传导途径检验及成因分析 |
6.3.1 产能利用率传导途径 |
6.3.2 市场分割传导途径 |
6.3.3 投资偏好传导途径 |
6.3.4 公共支出结构偏向传导途径 |
6.4 稳健性检验 |
6.4.1 资源优配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6.4.2 要素扭曲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基于直接效应检验的政策建议 |
7.2.2 基于传导效应检验的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9)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简要评述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财政分权 |
二、地方政府竞争 |
三、财政支出 |
四、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理论基础 |
一、外部性理论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环境污染作用机制 |
第一节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及其假设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污染及其假设 |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环境污染及其假设 |
第四章 地方政府行为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设定与形式检验 |
第二节 变量定义与统计特征分析 |
一、被解释变量 |
二、核心解释变量 |
三、控制变量 |
四、统计特征分析 |
第三节 计量结果与相关分析 |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
二、基准模型结果分析 |
三、拓展模型一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
一、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省际差异 |
二、区域划分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四、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推动现行财税体制改革 |
二、进一步落实非经济性政绩考核指标 |
三、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
四、恰当运用财税激励政策 |
五、统筹规划防治环境污染政策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现状 |
1.3.2 政府协作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目标、思路及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数据来源 |
1.8 创新点 |
1.9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
2.1.1 政府协作相关概念 |
2.1.2 农业科技园区相关概念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政府行为理论 |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2.2.3 协作公共管理理论 |
2.2.4 创新系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情况 |
3.1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 |
3.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
3.2.1 地方自主探索阶段(80 年代末—2000年) |
3.2.2 中央引导下的规范建设阶段(2001—2009年) |
3.2.3 全面创新探索阶段(2010—2016年) |
3.2.4 提质升级发展阶段(2017 年—至今) |
3.3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现状 |
3.3.1 园区数量和空间分布 |
3.3.2 园区的产业分布情况 |
3.4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功能及管理制度 |
3.4.1 园区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功能 |
3.4.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制度 |
3.5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部门 |
3.5.1 园区建设的政府组织架构 |
3.5.2 宏微观视角下的园区建设政府协作框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协作 |
4.1 央省地协作动因和责任分工 |
4.1.1 央省地协作的动力机制 |
4.1.2 政府纵向协作的责任分工 |
4.2 协作治理框架下园区建设央省地协作机制 |
4.2.1 理论与方法 |
4.2.2 央省地协作分析 |
4.2.3 协作存在的问题 |
4.3 地方政府的协作行为分析 |
4.3.1 园区建设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4.3.2 地方政府协作行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
4.3.3 实证案例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内部协作 |
5.1 园区建设的县市政府协作 |
5.1.1 县市协作及其动因 |
5.1.2 县市协作机制及协作结果 |
5.1.3 县市协作问题及其产生机理 |
5.1.4 案例分析 |
5.2 园区建设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
5.2.1 跨部门协作及其动因 |
5.2.2 跨部门协作的协调组织 |
5.2.3 单一政府建设园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
5.2.4 县市政府共建园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
5.3 园区建设的跨部门协作困境 |
5.3.1 研究方法 |
5.3.2 地方政府的跨部门协作困境 |
5.3.3 讨论:地方领导和协作规则对跨部门协作的作用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政府协作对园区发展的影响机理 |
6.1 政府协作与园区建设的政府职能 |
6.1.1 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
6.1.2 政府协作与政府职能作用 |
6.2 政府协作在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6.2.1 集聚和整合政府资源促园区发展 |
6.2.2 提高园区建设的政府职能效率 |
6.2.3 促进园区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
6.3 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 |
6.3.1 园区建设政府协作问题的一般性 |
6.3.2 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分析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园区建设中政府协作的提升与优化 |
7.1 园区建设的宏观管理模式创新 |
7.1.1 其他类型园区的建设经验 |
7.1.2 园区建设宏观监管与激励 |
7.2 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协作 |
7.2.1 国家高新区政策协作经验 |
7.2.2 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启示 |
7.3 地方政府内部协作的宏观引导 |
7.3.1 政府协作引导的政策工具 |
7.3.2 地方政府内部协作的引导策略 |
7.4 地方层面的园区管理体制建设 |
7.4.1 构建以执行为导向的协调机构 |
7.4.2 明确县市之间的责任关系 |
7.4.3 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
7.5 小结与讨论 |
第八章 结论、启示和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启示 |
8.3 讨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政府行为效率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J]. 张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05)
- [2]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D]. 刘滨. 吉林大学, 2021
- [3]地方政府行为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分析[J]. 胥英伟,胡东兰,李勇坚. 经济问题探索, 2021(08)
- [4]乌鲁木齐市政府在提升公民水素养中的行为研究[D]. 王佳节. 新疆大学, 2021
- [5]闲置宅基地整治中基层政府行为有效性研究[D]. 邱扬.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6]地方政府行为对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J]. 孙盼盼,李勇坚,李子璇.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
- [7]我国政府行为对医药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基于资源错配视角[D]. 李婉然.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研究[D]. 吕程. 辽宁大学, 2021(02)
- [9]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 郭义琴.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10]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D]. 吴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