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牛屠宰和胴体嫩化与分割(论文文献综述)
原振清[1](2021)在《硒源与硒水平对肉驴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李卿[2](2019)在《杜泊羊、萨福克羊冷热应激下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生产性能与肉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通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赛诺种羊场中体况相同、健康无病、月龄相同的杜泊羊、萨福克羊在热应激及冷应激状态下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与当地适应性较强的蒙古羊进行对比;测量记录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全年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性能。研究杜泊羊、萨福克羊在冷热应激下生理生化指标、生产性能和肉质特性,为内蒙其他地区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引种改良、杂交利用提供数据参考。实验结果得出,每当环境温度上升1℃时,杜泊羊体温平均上升0.08℃,呼吸频率上升10.79次/min,心率加快5.96次/min;萨福克羊体温平均上升0.O1℃,呼吸频率上升3.02次/min,心率增加2.84次/min;蒙古羊平均体温上升0.12℃,呼吸频率上升3.65次/min,心率上升1.64次/min。热应激条件下,萨福克羊上下午体温与杜泊羊和蒙古羊相比显着较高(P<0.05),但萨福克羊自身上下午体温温差显着低于(P<0.05)杜泊羊和蒙古羊上下午自身体温温差,环境温度的变化对萨福克羊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影响显着低于(P<0.05)杜泊羊,与蒙古羊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影响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杜泊羊、萨福克羊和蒙古羊血清中T3、T4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杜泊羊和蒙古羊红细胞中红细胞钾含量显着高于萨福克羊(P<0.05);杜泊羊、萨福克羊和蒙古羊血清中IgA、IgM、IgG含量与IL-2、IL-4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冷应激条件下,环境温度每降低1℃,杜泊羊体温降低0.039℃,萨福克羊体温降低0.022℃,蒙古羊体温降低0.015℃;杜泊羊呼吸频率下降0.229次/min,萨福克羊呼吸频率下降0.323次/min,蒙古羊呼吸频率上升0.014次/min;杜泊羊心率下降0.753次/min,萨福克羊心率上升0.432次/min,蒙古羊心率下降1.049次/min。杜泊羊、萨福克羊体温降低、呼吸频率降低且呼吸加深、心率变慢;机体受损,蛋白代谢能力降低,脂肪代谢速度加快,萨福克羊的应激程度要显着低于(P<0.05)杜泊羊和蒙古羊;杜泊羊、萨福克羊和蒙古羊免疫能力均下降,但冷应激对杜泊羊免疫力影响程度较小。3月龄到12月龄之间的体重及增长速度按照品种和相别由高到低分别为萨福克公羊>杜泊公羊>萨福克母羊>杜泊母羊。3月龄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P<0.05)6月龄和12月龄,6月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P<0.05)12月龄。成年母羊发情率达到100%,产羔率达到160%以上,繁殖成活率达到92%以上,死淘率仅为2%~3%。杜泊羊和萨福克羊能够保持较高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性能。萨福克羊脂肪沉积和生长速度显着高于(P<0.05)杜泊羊和蒙古羊。杜泊羊、萨福克羊和蒙古羊肉色无显着差异(P>0.05)。萨福克羊肉质较嫩,熟肉率较高,但杜泊羊和萨福克羊在24h时腐败程度较高。萨福克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优于杜泊羊。
张府,杨敏,孙守华[3](2018)在《宁夏中卫市养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中卫市养牛业是全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养牛业目前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养牛业发展提出一些思路措施。
常倩[4](2018)在《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羊肉作为一种优质肉类,已成为居民肉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羊肉消费需求的拉动下,中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中国肉羊产业发展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资源与环境的制约、生产效益与产品质量提升等多方压力,同时肉羊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在此严峻形势下,肉羊产业如何组织以提升经营效益,改善产品质量,实现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政府以及学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此背景下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双重维度对肉羊产业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肉羊产业主体效益、产品质量、产业组织进行理论分析,并探讨肉羊产业组织对效益与产品质量的作用机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肉羊产业的关键环节出发,对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组织形式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再次研究肉羊养殖和屠宰加工两个环节的纵向协作问题,对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决定因素及其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合同设计与农户参与等进行分析;接下来将肉羊产业相关辅助行业和机构纳入分析范围,研究肉羊产业的空间集聚问题;之后,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最后探讨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如何优化以实现效益与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产业组织是影响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产业组织可以通过影响成本和产品差异化而影响生产者效益,通过影响生产者质量控制的能力和动力而作用于产品质量。第二,肉羊养殖环节组织效率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家庭经营到养殖合作社,再到公司制肉羊养殖,生产成本优势降低,而差异化优势凸显。第三,肉羊屠宰加工是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关键环节。肉羊屠宰加工呈现从以肉羊屠宰为主,到羊肉分割分级,再到羊肉及其副产品深加工的不同发展阶段,产品差异化程度和价值逐渐提升。第四,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是企业对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权衡的结果,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是推动紧密纵向协作的重要因素。第五,肉羊产业集聚对相关主体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混合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特色和可能的创新有:第一,从效益和质量两个视角综合分析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第二,将质量的品质与安全属性区别分析,并建立生产者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用以定量分析。第三,利用微观调研数据计量分析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的影响。
侯丽鹏,汪宏伟,张府,孙振华,王忠明[5](2018)在《中卫市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卫市畜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适度规模养殖初步呈现,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健全,但是依然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资源硬约束日益趋紧、肉牛基础母畜群体小,自给能力弱、融资困难、产业发展链条不够长、服务力量薄弱等问题,应通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龙头带动,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力度,推行生态养殖,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服务措施,加大对肉用基础母牛"见犊补母"力度、推行能繁母牛保险,研究制定肉牛改良技术路线,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措施推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张义博,周振[6](2017)在《解禁美国牛肉进口后产需利益需要再平衡》文中指出今年5月份,我国宣布最迟不晚于7月16日解禁美国牛肉进口,此举在国内外引发广泛讨论,就连特朗普也声称"中国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才是真正的新闻"。从解禁以来的市场情况看,美国牛肉价格高于预期,究其原因除了空运成本高外,也与美国牛肉主打中高端市场有关,后期海运进来后,美国牛肉价格将会明显下降,不少养殖户担心低价冲击,但也有专家认为无须过分担忧。鉴于此,亟需综合研判,规避潜在风险,在开放
韩志立[7](2017)在《肉牛屠宰加工中影响牛肉品质的关键工序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工程实际经验对迷道系统、电刺激、有机酸喷淋系统、两段式冷却、包装方式等工艺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进行逐一介绍,并探讨以上关键工序在优质牛肉生产过程中的影响。
牛珺[8](2017)在《牦牛胴体产量和质量等级评定研究》文中提出牦牛肉生长地区较为偏远和苦寒,屠宰和其肉品买卖还未形成一定规范,且尚无牦牛产业的规范标准。因此,本研究以青海和甘南两大地区的牦牛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胴体尺指标,胴体体型结构、生理成熟度等图像指标对牦牛胴体的影响,分析牦牛屠宰率,不同部位肉重和总产肉量,同时通过PCA分析,提取影响牦牛总产肉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总产肉量预测方程,制定牦牛产量等级评定标准。并对牦牛主要部位肉肉品质进行分析,根据肉品质指标对牦牛主要部位肉进行归类,并对每块部位肉进行质量等级评定,从而实现牦牛肉的增值。具体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年龄性别牦牛胴体尺指标整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变异较大,且年龄对牦牛胴体尺指标影响较大,各胴体特性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4岁以上牦牛和4岁以下牦牛在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及眼肌面积等大多数指标差异较显着(p<0.05),且4岁以上公牦牛和母牦牛差异较其他年龄段显着(p<0.05)。2.根据牛齿和脊椎处的3个部位,荐椎、腰椎和胸椎的骨质化程度,将牦牛生理成熟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A级,B级,C级和D级。3.牦牛胴体体型结构5个图像指标,背部脂肪覆盖度、正臀宽度、侧臀宽度、胸宽其频数分布图均成正态分布,除背部脂肪覆盖度外,其他4个图像指标不同年龄段差异显着(p<0.05),且体长与传统测量的胴体尺指标中胴体长的差异性表现一致,臀部丰满度两个指标与传统测量的后腿部位的3个指标差异表现一致,均大致表现为4岁以上牦牛显着(p<0.05)高于4岁以下牦牛。4.通过分析牦牛胴体屠宰率,得出4岁以下以屠宰公牦牛为主,4岁以后,特别是6岁时,母牦牛屠宰率上升。各部位肉重与胴体总产肉量也均是4岁以上公牦牛高于4岁以下牦牛。4-6岁,公母牦牛大多数部位肉重差异较明显,其他年龄段公母之间差异较小。5.通过PCA因子分析对3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牦牛的15个胴体指标进行提取,最后得出,4岁以下牦牛和4岁以上公牦牛提取的胴体关键因子均为4个,4岁以上母牦牛提取的胴体关键因子为3个,以胴体总产肉量为因变量,以这三个组别各自因子对应的胴体特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三个组别胴体总产肉量预测方程依次为Y1=-48.903+1.174×后腿长+0.860×腰部肉厚+0.463×眼肌面积-0.061×胸宽-3.692×10-5×背部脂肪覆盖度;Y2=137.018-0.787×后腿长+4.936×腰部肉厚+0.057×正臀宽度-0.140×侧臀宽度-0.195×体长;Y3=-8.947+0.451×后腿长-0.005×胸宽。最终根据生理成熟度和胴体预测指标将牦牛产量等级划分为:Ⅰ级(优秀),Ⅱ级(良好),Ⅲ级(中等),Ⅳ级(较差)。6.牦牛9个主要部位肉L*、a*、b*值、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蛋白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和6个TPA特性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外脊L*值和剪切力均显着(p<0.05)高于其他部位肉,但失水率显着(p<0.05)低于其他部位肉,而在所有部位肉中,里脊的失水率最高,剪切力、内聚力、粘附性和恢复力最小;眼肉的a*值显着(p<0.05)高于除里脊和小黄瓜条以外的其他6块部位肉。而后躯部位肉的a*值较大,蛋白含量较高,但脂肪和水分含量低,咀嚼力较大。7.通过对牦牛9个部位的肉品质进行PCA分析,可以将其大体分为4类,第一类包括小黄瓜条、大黄瓜条、米龙、霖肉;第二类包括辣椒条、上脑、眼肉;第三类包括外脊;第四类包括里脊。再根据部位肉重量建立牦牛部位肉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小黄瓜条、米龙、霖肉、辣椒条、上脑、眼肉、外脊、里脊均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大黄瓜条分为A级和B级两个等级。
李耀坤[9](2015)在《草饲与谷饲安格斯牛瘤胃组织转录水平、DNA甲基化及microRNA表达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遗传因素对肉牛生长及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不同饲喂条件下瘤胃功能差异影响牛肉品质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草饲及谷饲牛生长速度及肌肉嫩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肉牛的生长速度明显不同;同时,我们也对血液和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一些生化物质的含量在两组牛中存在着显着差异。瘤胃作为饲料消化的主要场所,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猜测,在草饲与谷饲这两种不同的饲养条件下,肉牛生长速度及牛肉肉质性状的不同,可能与瘤胃功能差异有关,这种差异与瘤胃组织转录水平、DNA甲基化水平及microRNA的表达水平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我们以草饲与谷饲安格斯牛瘤胃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瘤胃组织基因表达、DNA甲基化及microRNA的表达水平,同时也进行了转录水平与DNA甲基化、转录水平与microRNA表达的联合分析,期望找出影响瘤胃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为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等经济性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饲牛平均日增重(0.73kg/天)要显着低于谷饲牛(1.07kg/天);草饲牛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要显着高于谷饲牛,草饲牛肉的营养价值要优于谷饲牛肉。(2)通过RNA-Seq,我们在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中共发现了342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FDR<0.1);初步筛选出F2RL1、MFAP5、SLC2A11、DSG1、RSPO3、PPARG、GATA6、FOXA1、BNIPL、GLRX、GSR和AGPAT2等基因,它们可能是影响肉牛生长和牛肉肉质性状的重要基因;表达差异极显着的前10个基因中,GALNT15、LOC512548和MPZL2仍未有相关报道,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则有可能改善牛肉肉质。(3)通过microRNA-Seq分析,我们发现bta-mi R-122在谷饲组肉牛中的表达量显着上调,而bta-miR-655则在谷饲组肉牛中特异性表达;bta-miR-122的145个靶基因中,只有基因OCLN和RBM47的表达量在草饲与谷饲组肉牛中发生了显着变化;bta-miR-655的749个靶基因中,有14个基因在RNA-Seq分析中是差异表达的,其中,基因FAM84A和EMP1与胃肠功能有关;PCDH19和DSG3是仅有的两个与我们所发现的GO terms相关的基因,它们均参与细胞黏着这一生物学进程,通过改变细胞结合方式,从而可能对牛肉肉质产生影响。(4)对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甲基化谱分析后,共发现21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其中,有57个DMR位于基因内部,它们所对应的52个基因中,只有ADAMTS3和ENPP3的表达在草饲组与谷饲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ADAMTS3的表达与其对应的DMR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基因ENPP3的表达与其对应的DMR的甲基化呈正相关。初步推断,DNA甲基化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肉质性状的调控。综上所述,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围绕基因组转录、DNA甲基化和microRNA表达水平,对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展开了研究,并对基因转录与DNA甲基化、基因转录与microRNA表达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为研究瘤胃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鹏[10](2014)在《不同极限pH值牛肉成热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变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有关牛肉的众多食用品质中,嫩度及一致性是衡量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尽管对肉品领域已经进行了数多年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许多一致和存在分歧的成果,但准确预测牛肉的嫩度依然是牛肉生产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预测牛肉嫩度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由于支撑肌肉嫩度基础的生物复杂性,不仅体现在遗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水平,也与外在因素如生殖繁育条件(养育条件、饲喂、体力活动和宰前应激等)和宰后处理(温度、pH、贮藏条件、吊挂方式、延迟冷却和电刺激等)有重要联系。其中宰后极限pH值(pHu)对于牛肉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pHu能够对宰后肌肉的色泽和保水性方面产生影响,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于机理的研究仍在继续探讨中;而关于pHu对于宰后肌肉嫩度的影响,特别是成熟期间不同pHu牛肉嫩化速率是否一致鲜有报道。肌肉成熟过程蛋白质的变化与肌肉品质存在很强相关性,对于肌肉嫩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的品质变化规律,探讨各指标与p Hu的关系,特别是嫩度与p Hu的关系,揭示宰后影响牛肉嫩度的生化基础是否与pHu有关;同时借助蛋白质组iTRAQ技术对不同pHu牛肉的蛋白质表达进行研究,以便更深入了解不同pHu牛肉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肉质差异提供相关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牛肉pHu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我国几个肉牛屠宰企业近3000头肉牛进行调研,测定宰后24 h胴体背最长肌pHu,发现p Hu分布范围比较广泛,pHu≤5.80的胴体占总数的62%;5.80<pHu≤6.10的胴体占总数的21%;pHu>6.10的胴体占总数的17%。一般认为正常牛肉的pHu≤5.80,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的生产条件下所生产的牛肉仍有近38%的牛肉处于非正常pHu范围。2、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根据pHu将牛肉分为三个组别:低pHu(p Hu≤5.80)组,中p Hu(5.80<pHu≤6.10)组和高pHu(p Hu>6.10)组,4oC条件进行为期9天的成熟。不同pHu牛肉成熟期间色泽、汁液损失、蒸煮损失、嫩度及嫩化速率和MFI值变化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L*、汁液损失、蒸煮损失与p Hu显着负相关(P<0.01);MFI与p Hu显着正相关(P<0.01)。高p Hu组样品始终具有最低的剪切力值(P<0.05),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所有牛肉的剪切力值都能显着降低(P<0.05),中和低pHu组样品最初3天剪切力值差异不显着(p>0.05),从第5天开始中phu组样品剪切力值显着高于低phu组(p<0.05),说明中phu样品嫩化速率最慢,如果要想达到一致的嫩度要求,中phu组样品需要更长的成熟时间。3、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肌肉蛋白质降解的变化通过对成熟过程中不同phu牛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phu对维持肌肉组织结构稳定的主要肌原纤维蛋白α-actin,desmin,actin,troponin-t,myosinlightchain1,troponin-i,troponin-c,myosinlightchain2的降解速率存在显着影响(p<0.05)。高phu牛肉肌原纤维蛋白降解最为迅速,在宰后1d即出现大量降解条带;低phu组宰后3d内降解较为缓慢,而后期也出现大量降解;中phu牛肉整个成熟过程蛋白的降解最为缓慢,且降解条带最为微弱。伴随着这些完整肌肉组织蛋白的降解,同时出现了分子量大约为175-138kda,92-68kda,49-46kda,32-27kda的降解产物,并且这些产物的增加趋势与完整组织蛋白降解趋势相对应。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对主要的肌原纤维骨架蛋白desmin和troponin-t降解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种蛋白的降解趋势与sds-page结果一致。高phu组牛肉,从宰后0.5h到宰后3d,完整desmin蛋白(54kda)发生降解,伴随产生较大浓度的小分子量降解条带(50kda-39kda)。从宰后5d开始,desmin(54kda)以及50kda和47kda的降解产物条带开始明显减少,同时生成浓度高的39kda和34kda降解条带;低phu牛肉desmin蛋白降解速率明显缓于高phu组牛肉,宰后3d才有39kda的降解条带产生,而整个成熟期间未见34kda降解条带生成;中phu牛肉的desmin蛋白降解模式明显低于高phu和低phu组牛肉,在整个成熟期间desmin蛋白(54kda)始终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仅有微弱的降解条带可见。对于troponin-t蛋白,在高phu组和低phu组牛肉,从宰后0.5h开始,完整的troponin-t蛋白条带便开始降解,38kda和36kda降解条带的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并且高phu组牛肉从宰后0.5h开始有30kda和28kda降解条带,宰后3d出现34kda和32kda降解条带;中phu牛肉,在整个成熟期间,troponin-t蛋白始终保持较高的完整性和很高的浓度,仅在宰后3d才有微弱的降解条带出现。4、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μ-calpain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对肌肉成熟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钙激活酶(μ-calpain)进行分析,发现高phu牛肉中的μ-calpain在宰后30min就开始出现明显的自溶现象,表明μ-calpain对肌肉蛋白的水解作用在宰后很短时间即开始启动,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μ-calpain分子中具有水解活性的的80 kDa和78 kDa亚基条带逐步减弱,直至宰后9 d时80 kDa条带完全降解为没有活性的76 kDa亚基;在低pHu牛肉中μ-calpain在宰后1 d时80 kDa亚基条带才开始出现明显的自溶现象,一直到宰后9 d该条带才基本消失,同时78 kDa条带从宰后5 d开始减弱;而中pHu牛肉中μ-calpain自溶速率更为缓慢,宰后9 d时80 kDa条带仍然可见,而且整个成熟期间78 kDa条带未见明显的降解。5、不同pHu牛肉中差异表达蛋白研究采用iTRAQ技术,对宰后24 h的高、中、低pHu牛肉的蛋白质表达进行研究,一共鉴定出具有意义的蛋白927个,其中差异倍数在1.5倍以上的差异表达蛋白有61个,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能量代谢、蛋白水解、细胞凋亡、防御及应激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其中糖酵解酶类,如creatine kinase M chain、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L-lactate dehydrogenase A chain、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phosphoglycerate kinase、phosphoglucomutase-1 isoform X1等;组织结构蛋白,如tubulin、troponin-C、troponin-I、tropomyosin alpha-1 chain、tropomyosin beta chain isoform和four and a half LIM domains protein 1 isoform1(FHL1);细胞凋亡蛋白voltage-dependent anion-selective channel protein1 isoform X4和应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beta-1 isoform X1(HSPB1HSP27)peroxiredoxin-6等。这些由于pHu引起的差异蛋白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钙激活酶与细胞凋亡酶途径、防御与应激途径参与宰后肌肉组织的变化,从而对牛肉的品质及嫩度变化产生影响。pHu能够通过影响肌肉的蛋白质降解速率、钙激活酶活性以及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来影响宰后牛肉的嫩度及嫩化速率,高p Hu牛肉嫩化速率最快,低pHu牛肉次之,中pHu牛肉最慢,因此研究不同p Hu牛肉品质变化对进一步了解导致牛肉嫩度差异的生化基础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肉牛屠宰和胴体嫩化与分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牛屠宰和胴体嫩化与分割(论文提纲范文)
(2)杜泊羊、萨福克羊冷热应激下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生产性能与肉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冷热应激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
1.2 冷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
1.3 热应激对家畜的影响 |
1.4 应激对动物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生长繁殖性能的影响 |
1.5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热应激对杜泊羊、萨福克羊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冷应激对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生产性能研究 |
第一章 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繁殖性能和免疫性能的测定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杜泊羊和萨福克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肉质特性研究 |
第一章 杜泊羊、萨福克羊肉品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分析 |
1.1 实验材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4 结果与分析 |
1.5 讨论 |
1.6 小结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研究结果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宁夏中卫市养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1.1 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
1.2 龙头带动效果显现 |
1.3 养殖形式独具特色 |
1.4 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
1.5 绿色养殖初步形成 |
2 存在问题 |
2.1 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
2.2 资源硬约束日益趋紧 |
2.3 肉牛基础母牛量小, 自给能力弱 |
2.4 融资还比较困难 |
2.5 产业链条不够长 |
3 对策建议 |
3.1 强化龙头带动,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
3.2 生态养殖, 加大粪污治理力度 |
3.3 拓宽融资渠道, 撬动牛产业发展 |
3.4 加大政策扶持, 促基础母牛扩规增量 |
3.5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4)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肉羊产业效益与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 |
2.3 肉羊产业组织的理论分析 |
2.4 肉羊产业组织影响效益与质量的机理分析 |
2.5 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现状与组织特征 |
3.1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历史 |
3.2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
3.3 肉羊产业组织特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生产要素充分利用的肉羊家庭经营分析 |
4.1 肉羊家庭经营的概念 |
4.2 肉羊家庭经营的优势 |
4.3 肉羊家庭经营的分化 |
4.4 肉羊家庭经营面临的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肉羊企业化经营分析 |
5.1 肉羊养殖合作社 |
5.2 公司制肉羊养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产品差异化与价值提升的肉羊屠宰加工分析 |
6.1 肉羊屠宰加工组织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
6.2 肉羊屠宰加工发展不同阶段 |
6.3 肉羊屠宰加工的效益与质量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的肉羊产业纵向协作分析 |
7.1 纵向协作的基本形式与运行机制 |
7.2 纵向协作形式对效益与质量的影响分析 |
7.3 纵向协作形式的决定 |
7.4 肉羊产业纵向协作的实证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多种效应整合的肉羊产业集聚分析 |
8.1 肉羊产业集聚特征 |
8.2 肉羊产业集聚的理论分析 |
8.3 肉羊产业集聚的效益与质量效应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与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
9.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 |
9.2 产业组织对肉羊养殖效益影响的计量分析 |
9.3 产业组织对肉羊质量控制影响的计量分析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提升肉羊产业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1 提升肉羊产业主体组织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2 提升肉羊产业纵向协作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3 提升肉羊产业集聚效益与质量的运行机制优化分析 |
10.4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11.1 主要研究结论 |
11.2 完善肉羊产业组织、促进效益与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
11.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中卫市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2 畜牧业新业态模式和成效 |
2.1 产业各类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
2.2“数量、质量、生态、效益”并重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
2.3 标准化规模养殖格局基本形成 |
2.4 健康养殖理念逐步建立 |
2.5 数据监控统计优势逐步显现 |
2.6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
3 存在的问题 |
3.1 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
3.2 资源硬约束日益趋紧 |
3.3 肉牛基础母畜群体小, 自给能力弱 |
3.4 融资困难 |
3.5 产业发展链条不够长 |
3.6 服务力量极为薄弱 |
4 发展建议 |
4.1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强化龙头带动 |
4.2 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力度, 推行生态养殖 |
4.3 拓宽融资渠道, 强化服务措施 |
4.4 加大对肉用基础母牛“见犊补母”力度, 推行能繁母牛保险 |
4.5 研究制定肉牛改良技术路线 |
4.6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
(6)解禁美国牛肉进口后产需利益需要再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禁美国牛肉进口释放出三大积极信号 |
(一) 中美双边经贸紧张关系有所缓解 |
(二) 我国应对美国牛肉进口冲击有底气 |
(三) 解禁美国牛肉进口有好处 |
二、解禁美国牛肉需要警惕三大潜在风险 |
(一) 进口冲击导致国内肉牛产能和价格宽幅波动 |
(二) 制约国内肉牛产业发展空间 |
(三) 影响主产区农牧民增收和扶贫攻坚 |
三、政策建议 |
(一) 灵活应用国际贸易规则, 支持肉牛企业“走出去” |
(二) 积极引导肉牛规模生产, 全面提升国产牛肉竞争力 |
(三) 努力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 巩固肉牛产业扶贫成果 |
(7)肉牛屠宰加工中影响牛肉品质的关键工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迷道系统 |
2 电刺激 |
3 牛胴体表面的灭菌措施 |
4 两段式冷却排酸工艺 |
5 包装方式 |
5.1 真空热收缩包装 |
5.2 气调包装 |
6 结论 |
(8)牦牛胴体产量和质量等级评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1 立题背景 |
2 牦牛 |
3 国内外牛肉分级体系现状及差异 |
3.1 国内外牛肉分级体系现状 |
3.1.1 美国 |
3.1.2 加拿大 |
3.1.3 澳大利亚 |
3.1.4 日本 |
3.1.5 欧盟 |
3.2 不同国家牛肉分级体系差异 |
3.2.1 不同国家牛肉产业及人群需求差异造成的 |
3.2.2 生态环境和饲养方式不同导致各国牛种品质差异造成的 |
4 我国牦牛肉生产现状及牛肉分级体系现状 |
5 高新技术在牛肉分级体系中的应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1.1 试验原材料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技术路线图 |
2.2.2 牦牛胴体性状测定方法 |
2.2.3 牦牛胴体特征图像采集及测定 |
2.2.4 牦牛胴体产量级评定指标的确定及方法的建立 |
2.2.5 牦牛胴体主要部位肉重量测定 |
2.2.6 牦牛不同部位食用品质的测定 |
2.2.7 牦牛不同部位肉营养品质测定 |
2.2.8 牦牛不同部位肉质构特性(TPA)测定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牦牛胴体尺指标分析 |
3.1.1 牦牛胴体尺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3.1.2 牦牛不同年龄段胴体特性指标差异性分析 |
3.2 不同年龄牦牛生理成熟度等级划分 |
3.2.1 不同年龄牦牛门齿特征分析 |
3.2.2 不同年龄牦牛脊椎骨骨质化程度 |
3.2.3 根据脊椎骨骨质化程度与门齿变化进行牦牛生理成熟度等级划分 |
3.3 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测定牦牛胴体体型结构特征指标分析 |
3.3.1 背部脂肪覆盖度 |
3.3.2 臀部丰满度 |
3.3.3 半胴体胸宽 |
3.3.4 侧半胴体长 |
3.3.5 不同年龄性别牦牛胴体体型结构图像处理指标差异性分析 |
3.4 不同年龄性别牦牛产肉量分析 |
3.4.1 不同年龄性别牦牛屠宰率分析 |
3.4.2 不同年龄性别牦牛主要部位肉重和胴体总产肉量差异分析 |
3.5 牦牛产量级评定指标的筛选及等级划分 |
3.5.1 影响牦牛产肉量的胴体指标PCA分析 |
3.5.2 牦牛胴体总产肉量预测方程的建立及验证 |
3.5.3 牦牛胴体产量级预测指标的等级划分及评价方法的建立 |
3.5.4 基于生理成熟度及胴体指标的牦牛产量等级评价系统的建立 |
3.5.5 牦牛产量等级评价系统的验证 |
3.6 牦牛主要部位肉品质分析 |
3.6.1 不同部位牦牛肉食用品质差异 |
3.6.2 不同部位牦牛肉营养品质差异 |
3.6.3 不同部位牦牛肉TPA特性分析 |
3.7 基于肉品质的牦牛主要部位质量等级评定 |
3.7.1 牦牛主要部位肉品质的PCA分析 |
3.7.2 牦牛主要部位肉的类别划分 |
3.7.3 不同类别牦牛部位肉质量等级评定及标准 |
4 讨论 |
4.1 牦牛胴体尺指标分析 |
4.2 不同年龄牦牛生理成熟度等级划分 |
4.3 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测定牦牛胴体体型结构特征指标分析 |
4.4 不同年龄性别牦牛产肉量分析 |
4.5 牦牛产量级评定指标的筛选及等级划分 |
4.6 牦牛主要部位肉品质分析 |
4.7 基于肉品质的牦牛主要部位质量等级评定 |
5 结论 |
5.1 产量级 |
5.2 质量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草饲与谷饲安格斯牛瘤胃组织转录水平、DNA甲基化及microRNA表达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牛肉肉质性状的重要性和意义 |
1.3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 |
1.3.1 遗传因素对牛肉肉质性状的影响 |
1.3.2 年龄因素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
1.3.3 日粮营养水平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
1.3.4 饲料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
1.4 草饲与谷饲牛肉 |
1.5 瘤胃机能 |
1.6 功能基因组学 |
1.6.1 牛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意义 |
1.6.2 功能基因组学在牛肉肉质性状研究中的应用 |
1.7 microRNA的特征及作用机制 |
1.8 DNA甲基化 |
1.9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二章 草饲与谷饲牛生长速度与肉质品质变化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采样 |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安格斯牛生长速度测定 |
2.2.2 烹制损失测定 |
2.2.3 剪切力测定 |
2.2.4 血液和肌肉代谢组学及代谢产物分析 |
2.2.5 生长及牛肉肉质性状测定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草饲牛与谷饲牛生长速度的比较分析 |
2.3.2 草饲牛与谷饲牛LD烹制损失和剪切力的差异分析 |
2.3.3 草饲牛和谷饲牛血液常规指标测定分析 |
2.3.4 草饲牛和谷饲牛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
2.3.5 草饲牛和谷饲牛肌肉代谢组学分析 |
2.4 讨论 |
2.4.1 草饲与谷饲牛的生长速度 |
2.4.2 草饲与谷饲牛的肉质性状 |
2.4.3 引起牛肉品质变化的原因分析 |
2.5 小结 |
第三章 草饲与谷饲牛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1.4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
3.2 实验方法 |
3.2.1 总RNA提取 |
3.2.2 RNA质量检测 |
3.2.3 从totalRNA中提取mRNA |
3.2.4 反转录合成c DNA第一条链 |
3.2.5 cDNA第二条链的合成 |
3.2.6 cDNA文库的构建 |
3.2.7 测序数据的分析 |
3.2.8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3.2.9 差异表达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调控通路的鉴定 |
3.2.10 qRT-PCR引物设计与合成 |
3.2.11 qRT-PCR验证数据结果分析 |
3.3 结果和分析 |
3.3.1 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总RNA的提取 |
3.3.2 测序数据的质量检测 |
3.3.3 草饲与谷饲肉牛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3.3.4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
3.3.5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3.3.6 IPA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所参与的调控通路 |
3.3.7 IPA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所参与的调控网络 |
3.4 讨论 |
3.4.1 实验动物来源及实验目的意义 |
3.4.2 高通量测序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
3.4.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标准 |
3.4.4 RNA-Seq测序分析结果的验证 |
3.4.5 草饲牛与谷饲牛牛肉肉质差异的分子机制 |
3.5 小结 |
第四章 草饲与谷饲牛miRNA表达谱分析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1.4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
4.2 实验方法 |
4.2.1 瘤胃组织总RNA的提取 |
4.2.2 RNA质量检测 |
4.2.3 miRNA-Seq文库的构建 |
4.2.4 测序数据分析 |
4.2.5 miRNA的靶基因预测 |
4.2.6 miRNA的靶基因所涉及的GO terms和调控通路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总RNA提取 |
4.3.2 测序数据的质量检测 |
4.3.3 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miRNA表达谱分析 |
4.3.4 差异表达miRNA bta-miR-122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 |
4.3.5 谷饲组肉牛特异性表达miRNA bta-miR-655靶基因的功能富集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分析 |
4.3.6 miRNA-Seq与RNA-Seq的联合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草饲与谷饲牛DNA甲基化分析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1.4 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 |
5.2 实验方法 |
5.2.1 DNA的提取及质量控制 |
5.2.2 甲基化DNA的富集 |
5.2.3 甲基结合DNA测序(MBD-Seq)文库的构建 |
5.2.4 测序数据分析 |
5.2.5 亚硫酸氢盐处理DNA |
5.2.6 DNA甲基化分析结果验证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5.2.7 亚硫酸氢盐测序 |
5.2.8 结果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总DNA提取 |
5.3.2 测序数据的质量检测 |
5.3.3 草饲牛与谷饲牛瘤胃组织甲基化谱分析 |
5.3.4 亚硫酸盐测序法验证甲基结合蛋白测序(MBD-Seq)数据 |
5.3.5 MBD-Seq与RNA-Seq的联合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不同极限pH值牛肉成热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变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
1.2 宰后肌肉的变化 |
1.2.1 宰后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 |
1.2.2 宰后肌肉代谢变化 |
1.3 影响宰后肌肉嫩度的因素 |
1.3.1 品种和性别 |
1.3.2 年龄 |
1.3.3 营养及育肥方式 |
1.3.4 肌节长度 |
1.3.5 结缔组织和肌内脂肪 |
1.3.6 细胞骨架蛋白 |
1.3.7 肌肉蛋白水解酶 |
1.4 极限pH值与肌肉品质的关系 |
1.4.1 极限pH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1.4.2 极限pH值与保水性的关系 |
1.4.3 极限pH值与肉色的关系 |
1.4.4 极限pH值与嫩度的关系 |
1.5 蛋白质组学在肉品学研究中的应用 |
1.5.1 蛋白质组学技术概况 |
1.5.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宰后肌肉研究中的应用 |
1.5.2.1 关于肉品质形成机制研究的应用 |
1.5.2.2 关于宰后代谢机制研究的应用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试剂 |
2.2 试验设计 |
2.2.1 pHu分布规律的调查 |
2.2.2 不同pHu牛肉范围划分方法 |
2.3 试验方法 |
2.3.1 pH值测定 |
2.3.2 贮藏汁液损失率测定 |
2.3.3 肉色测定 |
2.3.4 蒸煮损失率测定 |
2.3.5 剪切力值测定 |
2.3.6 肌节长度测定 |
2.3.7 肌纤维小片化指数测定 |
2.3.8 肌肉蛋白SDS-PAGE电泳 |
2.3.9 免疫印迹分析 |
2.3.10 基于iTRAQ技术对不同pHu牛肉进行蛋白质组分析 |
2.3.1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极限pH值牛肉分布规律 |
3.2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
3.2.1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剪切力值的变化 |
3.2.2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肌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 |
3.2.3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肌节长度的变化 |
3.2.4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嫩化速率的变化 |
3.2.5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保水性的变化 |
3.2.6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 |
3.2.7 成熟期间牛肉各个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 肌原纤维蛋白的SDS-PAGE图谱分析 |
3.4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desmin降解变化 |
3.5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troponin-T降解变化 |
3.6 不同pHu牛肉成熟过程中 μ-calpain降解变化 |
3.7 对不同pHu牛肉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
3.7.1 差异表达蛋白的确定 |
3.7.2 差异表达蛋白GO富集分析 |
3.7.3 差异表达蛋白KEGG pathway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3.7.3.1 能量代谢相关蛋白 |
3.7.3.2 蛋白水解相关蛋白 |
3.7.3.3 防御与应激相关蛋白 |
3.7.3.4 肌纤维结构相关蛋白 |
3.7.3.5 其他相关差异蛋白 |
4 讨论 |
4.1 影响中国肉牛pHu的原因 |
4.2 pHu对成熟过程中牛肉品质的影响 |
4.3 pHu对成熟过程牛肉嫩化速率的影响 |
4.4 不同pHu牛肉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及对嫩度的影响途径 |
4.4.1 糖酵解途径 |
4.4.2 钙激活酶及细胞凋亡途径 |
4.4.3 防御与应激途径 |
5 结论 |
6 创新点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四、肉牛屠宰和胴体嫩化与分割(论文参考文献)
- [1]硒源与硒水平对肉驴生长育肥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D]. 原振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杜泊羊、萨福克羊冷热应激下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生产性能与肉质特性研究[D]. 李卿.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3]宁夏中卫市养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张府,杨敏,孙守华. 当代畜牧, 2018(17)
- [4]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 常倩.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5]中卫市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 侯丽鹏,汪宏伟,张府,孙振华,王忠明. 当代畜牧, 2018(02)
- [6]解禁美国牛肉进口后产需利益需要再平衡[J]. 张义博,周振. 中国经贸导刊, 2017(28)
- [7]肉牛屠宰加工中影响牛肉品质的关键工序的探讨[J]. 韩志立. 肉类工业, 2017(09)
- [8]牦牛胴体产量和质量等级评定研究[D]. 牛珺.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9]草饲与谷饲安格斯牛瘤胃组织转录水平、DNA甲基化及microRNA表达差异性研究[D]. 李耀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6)
- [10]不同极限pH值牛肉成热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变化机制研究[D]. 李鹏.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