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篇结构分析在日语阅读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薛悦[1](2020)在《关联理论视阈下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对比研究 ——兼论对日话语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着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其外译是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相关文本进行日译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相关着作的原文及两个日译本为语料,探讨复句日译问题。通过考量译者与受众双方思维过程,厘清翻译-接受过程中双方思维异同,为习近平相关着作及中央文献日译提供翻译策略,助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本文所指习近平相关着作的译本是由中央编译局组织翻译的『中华民族の伟大な复兴を目指す中国の梦』『改革の全面的深化について』『全面的な法に基づく国家统治』『党风·廉洁政治建设と反腐败闘争』以及由中国外文局组织翻译的『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第一巻)、『习近平国政运営を语る』(第二巻)。由于译者不同,双方译文处理也存在诸多不同,为对比研究提供了现实保障。本文研究对象为复句。汉日复句无论是定义还是分类均有一定相通之处,为日译提供了语言学基础。同时,二者也存在诸多不同,需译者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习近平相关着作善用复句,语言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内容中既出现了不少并列铺排结构,也存在有标、无标复句混杂的复杂结构。日译中,由于汉日语法及逻辑思维的不同,这些复杂结构往往容易成为日译的难点,需译者对原文各分句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以实现达意,如完全保留原文结构进行日译,则容易影响交际效果。因此,本文详细探讨复句日译问题,现阶段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关联理论认为翻译即“交际”,在该理论视阈下,原文与受众不是难以平衡的天平两端,需要各自作为交际中一环,发挥自身作用,为实现交际,译者与受众需共同合作。因此,本文将译者与受众共同纳入考量,借鉴该理论中“推理-明示”“心力-效果”“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几个重要概念,归纳总结了习近平相关着作中有标、无标复句类型及各自日译方法,详细梳理了译本异同,探讨了复句日译及接受情况。译本对比结果显示,习近平相关着作复句日译译本处理同中有异。有标复句译本处理一致性较高,无标复句译本间体现了更强的差异性。在详细归纳总结了各句式日译方法基础上,本文将译文未采用顺译,而采用变序、转译等手法进行日译的例句视为体现了译者“额外心力”,通过译者访谈,明确了翻译中译者思维过程,更为真实的还原了译文背后译者诸多考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央文献日译译者“推理-明示”的“心力”主要面向原文,但是并非单纯忠实于原文,译者“额外心力”中,综合考虑了文意、语境、句长、逻辑等多方因素,且兼顾受众理解。以译本对比结果为基础,本文将译本处理一致的例句视为双方译文均已具备足够的关联,未详细进行受众调查。同时,聚焦译本处理差异性较大的例句,通过对受众进行问卷及访谈,探讨了译文接受效果。首先,问卷结果群体差异性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接触过中国政治,与个别题目接受度选择构成关联,职业及日译文期待则与各题目均未构成关联。其次,通过进一步分析问卷及访谈结果可知,受众“推理”过程中“心力”主要面向交际,受众希望复句结构体现日本政治文献文体特点,且主题突出、前后结构呼应、逻辑通畅、句长适中。因此,相关译文整体接受良好,同时由于受众与译者对日译文关注焦点有所差异,也存在一些译者心力与接受效果不相匹配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有标复句中多重复句及无标并列关系,个别内容存在逻辑不清、主题不明、难以理解等问题。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基础在于译者与受众间实现“互明”,这一观点正体现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所强调的“融通中外”逻辑内涵。因此,本文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点置于缩小译者与受众认知语境差距方面,从译者、受众、中央文献文本传播模式等几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以翻译贡献于对日、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以译者为中心,提出现阶段复句日译应进一步回应受众期待,实现“最佳关联”,明确了各句式日译策略,为习近平相关着作等中央文献复句日译提供了可参考意见。以受众为中心,明确了现阶段受众对我国政治文本整体认知情况,并探讨了进一步提升日本受众认知语境的策略、方法,强调需社会形成合力,在提升其对我国文化感知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对中央文献等政治文本整体接受水平。以中央文献传播模式为中心,指出线性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需要,应实现“传播-反馈”双向循环,既让受众听到我们的声音,也让我们听到受众的声音。只有通过不断明确受众心理,促进译者与受众间形成互明,中央文献翻译才能更好的实现“融通中日”“融通中外”,发挥其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于佩[2](2020)在《多元文化视角下日语阅读教学方法探析》文中认为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间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除了英语这一语言之外,人们还对日语、韩语、俄语以及阿拉伯语等语言产生了浓厚兴趣与使用需求。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其经济发展迅速,语言体系较为完整,加强对日本国家语言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更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发展,尤其是有效的日语阅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点,不断拓展自身视野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思圆[4](2020)在《有效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上海市初级中学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提到了在我们的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浅层阅读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初中英语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不能帮助学生达到这样的标准,作为学校和教研组,如何改进管理机制,促进阅读教学策略的落实;作为教师,如何通过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合理使用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意义更为深远。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词汇和语法基础,具备了自我展开阅读的潜在可能性。但是由于长期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迫于压力去学习,而缺少学习英语的真正兴趣,只是满足于应试教育分数的要求,长此以往,会产生对英语的厌倦,难以使学生已有的阅读潜在可能性变为真正的阅读能力。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关注和把握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特点的同时关注管理机制的改进,促进阅读教学策略的落实,针对教师和学生存在的教学问题和学校、教研组存在的管理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从而提高教师英语阅读教学课的整体设计水平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笔者通过文献的梳理,阐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性和现状,并结合自身经验印证研究的意义及策略实施的现状,对策略的落实和实施的得当与不当之处及其原因进行分析;选取常见的教研组开展听课教研活动为例实施行动研究,教研组根据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课堂教学研究的中心议题,建立教师合作评议、专家指导和执教老师最终实施三者结合,利用信息平台交流的听课教研机制,多轮递进,最后形成课的整体方案。从而改进教师和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水平;改进教研组教学研究的管理机制,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落实。以此来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本研究提出了:1、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浅层阅读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建立阅读兴趣开始,从浅层阅读到深层次阅读,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教师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要促进学生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2、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同时关注管理机制的改进,研究证明了管理支持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3、建议从学校、教研组、班级三个层面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关运行机制,并获得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有效落实阅读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刘娇[5](2020)在《在中职日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法”的策略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日语阅读教学作为核心课程"综合日语"中的一部分,虽然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更多地注重词句、语法等语言形式,对分析语言的功能、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关注不够。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方式虽有其必要性,但也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停留在对词句的表面理解层面,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把控,无法正确提炼文章主旨、理顺章节脉络。笔者基于所任学校的中高职贯通应用日语专业、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认为应尝试在中职日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法",立足语篇,兼顾语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语言在语篇中的功能性。
易双霞[6](2019)在《语篇意识训练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就语篇意识训练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语篇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很多教师和学生的语篇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教学中过于侧重语言形式的现象有所减少,但针对学生语篇意识强弱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还不是很多,相应的教学评估体系还不健全。韩礼德、景飞鹏等人已经对语篇意识和英语阅读有了大量的研究,说明此研究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和价值。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同时评估学生的语篇意识和阅读理解中的语篇把握能力,以得到学生语篇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全面信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主要基于衔接理论和图式理论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1)语篇意识训练对高中生的语篇能力有何影响?2)语篇意识训练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有何影响?本文以岳阳县某高中两个高三班的学生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语篇能力和阅读能力测试卷,对学生语篇意识、语篇能力和阅读能力等情况进行前测,然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限时的语篇意识训练,系统地强化学习阅读中的语篇与语篇连贯、语篇的衔接、语篇体裁和语境等语篇内容,并举例说明和练习,随后进行语篇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之后把所有成绩输入电脑,用统计软件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用到了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语篇意识训练三周后学生语篇意识提高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英语阅读语篇意识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语篇能力。语篇意识和语篇能力两者成正相关。2)英语阅读语篇意识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语篇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语篇意识,学生语篇意识提高后英语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研究发现分析表明: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英语阅读语篇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英语语篇意识的培养,重点在于英语阅读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意识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以语篇主题为中心,结构为框架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鉴于本人平时工作量较大,实验时间较仓促,问卷样本数量较小,且没有涉及其他省份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再者,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因素除了语篇能力外,还有其它很多方面的因素需要考虑,在研究语篇意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总之,受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褚文扬[7](2018)在《语篇分析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日语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一定的弊端,运用语篇分析进行的阅读理解教学,并不会与其相抵触,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有相容之处,能弥补其不足。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从语篇教学的优势出发,探讨了语篇分析理论在日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以求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杜静波[8](2017)在《现代日语语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语语篇研究是时代的要求,是日语语言学研究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跳出句子、句群等语篇片段,深入研究现代日语语篇整体结构、语篇之间和语篇之内各单位的互文结构、语篇的整体关联性等也是现代日语研究的重点。本文立足于现代日语语篇语料,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描写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多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现代日语语篇的结构、说话人在文本内体现、语篇语法形式化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提出日语语篇内仍如句法一样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结构。但是其聚合单位是句子和句群,其组合单位是功能格。本文所提出的功能格概念是建立在普洛普开创的叙事学基础上的语篇范畴,是一个与语篇整体功能和句子、句群个体功能相联系的动态概念。由此,本文建立叙事语法的基本框架,并论证格雷马斯符号学方阵的数学模型等相关问题。本文提出说话人不仅是语境因素而且是语篇内因素,深入阐述了日语小说等语篇内的说话人类型、说话人递归现象,将会话分析理论的话轮概念、话轮转换机制引入到日语书面语篇分析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尝试建立日语形式语法新模型。在分析乔姆斯基四阶层的基础上,提出将描写句看成数据语言,将判断句看成程序指令语言的设想。进而提出语篇不仅是数据语言集合,也是程序指令语言,更是程序指令语言和数据语言综合体。由此提出语篇语法是通用图灵机语法的设想,并且定义了日语瞬间描写语篇等一系列形式语篇模型。本文广泛地涉猎了普通语言学、叙事学、会话分析理论、离散数学、计算机编程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将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日语语篇语法的分析中。本文证明了日语语篇语法是一个可以使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的对象,日语语篇语言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有着光明的前景。
李明慧[9](2016)在《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阅读教学一直是大学日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当前的传统教学法使学习者停留在"表层理解"层面,而语篇分析教学为大学日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在阐述语篇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日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理论各个模式的策略。
叶枫[10](2011)在《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文中研究说明意义是语篇交际的主要内容,语义是语篇的本质属性。语篇语义学是对超越句子的语言复合体的意义的研究。但是,语篇语义学理论不充分、不完善,是当前制约自然语言处理的瓶颈之一。语篇意义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语篇语义学”是在1980年代才正式被提出,而且目前的几种学派各有侧重,研究理论和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的体系。甚至语篇语义的实体概念都没有清晰地提出过,基本都是把语篇意义作为心理学或话语分析的一个话题展开,偏重把语篇的意义看作是心理的属性,而语篇语义的语言学范畴的系统研究不多。本文以语言项的形式-意义制约关系为主线,把制约的视角拓展到语篇的层次,探索语篇的语义内容和结构的来源、成因,以及处理的方法,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语义分析和处理的体系。本文的目的是在小句之下、句子层、句际关系、语篇层等四个层次上,讨论知识整合、信息操作、形成推理、语义表征等方面语义操作,构建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语篇语义分析和处理的模型,对语篇意义的来源或基础、语篇整体的语义信息的处理过程、语义内容的组织方式、语篇语义结构的形式化表征等方面做出解释和说明。国外语篇语义研究主要有四大学派。欧洲大陆学派的语篇语义研究,侧重于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篇的意义内容。van Dijk(1980)讨论了语篇语义的宏观结构,分析如何通过宏观规则的操作形成宏观命题;后来又在话语分析的框架下提出了话语的语义分析的七大特征或原则(Van Dijk, 1985a)。Seuren(1985)的《语篇语义学》是第一本以此为题的专着。它以模型-理论范式,整合了简化的命题(reduced propositions)之间的语篇计算和真值条件计算,从而展现了句子的意义是如何受到连贯语篇中的条件制约的。但是,他的着眼点最终还是以句子为主,对语篇的语用功能、语篇整体的特征等都没有涉及。悉尼学派的语篇语义研究,是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作为社会符号的语篇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或功能,主要是结合系统理论和功能理论,研究语篇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并在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评价理论和语篇格律理论。语篇语义学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部分,不是一个独立的分支。美国的形式语义学派的语篇语义研究,叫做动态语义学,代表理论是话语表征理论。语篇语义的基础是句子的真值条件,依靠符号和公式做严格的演算和表征,来计算、推导小句之间的意义关系。美国的功能主义学派的语篇语义研究,主要是在功能语法和话语分析领域,在信息结构、话题结构、指示关系等课题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语篇语义的认识。在语篇结构方面,修辞结构理论可以说明语篇段之间功能上的关系和整个语篇的层级性结构。在心理学的语篇理解的研究中,Kintsch(1988)的构造-整合模型,解释语篇中的语言知识是如何操作和整合,以形成语篇的心理表征的。Gernsbacher(1990)的结构建造框架,认为语篇理解是通过对语篇提供的信息的心理表征的强化或抑制,实现语篇的心理表征的构建。国内的语篇语义学研究刚起步,只有少数几篇论文,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篇意义的研究。心理语言学的语篇语义研究侧重依照语言理解的心理学机制解释语篇语义的处理过程,但是在语言学上的观察和实验却是离散的,缺乏对语言现象的全面的把握和处理。形式语义学通过真值条件的逻辑公式来描写语篇语义关系,虽然准确、简洁、无歧义,但是对真值条件不确定的句子,如涉及语境和语用因素的,则无法处理。功能主义的语篇语义研究,较好地分析和掌握了语言的形式、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形成对这个分析过程的形式化的即表征,需要一个形式化的体系来全面而系统地记录语义分析和处理的过程。本文有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核心问题是:语篇语义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落实到语言的实体上?换句话说,语篇的语义在多大程度上是语言为中心的?因为语篇的是“使用中的话语”,必然涉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语篇语义学在多大程度是语言学的,多大程度上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这个问题又可以分解为几个子问题。首先,语篇语义的基础来源是什么?是词语?句子?还是语篇?其次,语篇的语义是怎么形成的?如何从词语、句子,以及句子和语篇的组织获得语篇整体的意义?第三,语篇的语义具有怎样的结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语篇的语义如何描写或表征?即,如何把语篇的语义分析的结果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描写出来。本文的语义的基础是语言哲学上的整体论,即一个元素只有在整体中才有意义。语篇语义学既尊重语篇语义的组合性,从词、句的语义实体出发,进行语篇语义的构建;又重视语篇意义的整体性,充分考虑语篇整体的规约结构和意义。而且,整体论的语言学体系是非模块性,本研究中语篇语义分析的四个层次的区分是为分析的方便,它们并不是自然的、自治的,而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本文的理论基础是语篇语言学中的语义理论和构式语法中形式-意义对应的观点。在语义构建方面,本文认为语言项体现了形式-意义的制约关系,把语篇语言学中语义特征的分析和语篇语义构建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都分析为形式-意义之间的制约条件。这些制约条件标记为属性-值矩阵,以盒装图的形式表征出来,实现对语篇语义的描写。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分析和比较语篇语义研究的理论,以制约条件为主导,构建起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通过语言实例来分析和论证,完善和改进该模型。在本研究的语篇语义学模型中,对语篇语义的处理包括三个方面:(1)内容,(2)结构,(3)表征。首先是对语篇语义的基础来源和基本内容的分析,进而是对这些内容的组织结构的分析,最后是把前两者予以形式化的表征。语言项是意义与形式的结合体,二者是一种互动的制约关系,这种制约是语篇的语义信息处理的指向标,指导着语篇的信息单位以何种形式来操作:建立新信息,强化或者抑制已有信息。本文在四个层次上来分析语篇语义和结构方面的制约关系。1.小句之下的信息和特征,主要包括:(1)独立的程序语的语义信息和特征,(2)短语的可及性与信息处理的关系,(3)关键词对于语篇意义框架的激活作用三个方面。2.句子层的信息和特征。小句是语篇语义的基本单位,语义分析包括三个步骤:(1)先从小句的题元结构分析获得基本的概念意义或逻辑意义;(2)然后通过信息结构的分析,明确语义内容在小句内的分布所传递话题、焦点等意义;(3)最后,还要考虑句子整体所具有的构式意义。3.小句关系的信息和特征。明确句际关系的本质是语义关系,在表达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语言标识的句际关系,有联系语和语法结构两个类别;二是无语言标识的句际关系,这主要是推理。4.语篇整体的信息和特征。把语篇看作是体现了功能和形式的对应的规约化的构式,相对应地本文从体裁和语篇类型分析语篇的交际功能和形式结构,重视语篇整体结构所传达的信息。这四个层次中,1和2属于语篇语义内容的分析,3和4属于语义结构的分析。二者又可归为一个范畴,即对语篇语义的实体的分析。语篇语义的另一个范畴是表征,即对语篇语义的形式化描写。本文提出以嵌套的特征结构盒装图为主要手段,表征语篇段的语义关系和结构,实现对语篇语义内容分析和结构构建的过程的描写。本研究试图证明,以制约条件为主线,通过构建一个整体性的分析和表征的体系,一方面,我们可以实现自下而上的从词语到语篇的语义分析,也可以实现自上而下的语篇整体对其成分的意义和结构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特征结构的盒装图实现对整个语篇语义分析和处理做全程的描写和表征。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方法依然属于内省法。理论的完整性和实践的可行性还需要在自然语篇的意义处理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在语料方面还不够丰富,中英文语料也没有区分,而且对语料的分析可以更详细和深入。语篇语义分析的盒状图的形式表征还要进一步细化。
二、语篇结构分析在日语阅读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语篇结构分析在日语阅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关联理论视阈下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对比研究 ——兼论对日话语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及价值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价值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2.1 习近平着作翻译研究综述 |
2.1.1 文本分析视角下习近平着作翻译研究 |
2.1.2 传播视角下习近平着作翻译研究 |
2.2 复句研究综述 |
2.2.1 汉语复句定义及分类 |
2.2.2 日语复句定义及分类 |
2.2.3 汉日复句相关研究 |
2.2.4 复句翻译研究 |
2.3 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综述 |
2.3.1 政治理论视角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
2.3.2 传播理论视角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
2.3.3 话语理论视角下对外话语体系研究 |
第三章 理论综述 |
3.1 关联理论 |
3.1.1 理论缘起 |
3.1.2 关联理论概述 |
3.2 关联翻译理论 |
3.2.1 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 |
3.2.2 关联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
3.3 本文理论框架 |
第四章 译者“心力”:习近平着作译本对比研究 |
4.1 有标复句特点及日译情况概述 |
4.1.1 因果类分句特点及日译处理 |
4.1.2 并列类分句特点及日译处理 |
4.1.3 转折类分句特点及日译处理 |
4.2 无标复句特点及日译情况概述 |
4.2.1 关联词省略式无标复句 |
4.2.2 并列关系 |
4.2.3 连贯关系 |
4.3 小结 |
4.3.1 译者心力概述 |
4.3.2 意与形间的关联 |
第五章 接受“效果”:习近平着作日译交际效度研究 |
5.1 问卷及访谈概况 |
5.1.1 问卷及访谈设计 |
5.1.2 问卷及访谈实施概要 |
5.1.3 受访者基本情况 |
5.1.4 问卷调查群体差异分析 |
5.2 问卷及访谈结果分析 |
5.2.1 复句结构与交际 |
5.2.2 文化与交际 |
5.3 小结 |
5.3.1 受众心力概述 |
5.3.2 交际过程:译者与受众心力对比分析 |
第六章 关联原则与对日话语体系构建 |
6.1 日本受众的认知语境 |
6.2 译者: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关联原则 |
6.2.1 复句结构之最佳关联 |
6.2.2 文化信息之足够的关联 |
6.3 受众:认知语境的发展路径 |
6.4 关联理论交际观与中央文献外译传播模式 |
第七章 终章 |
7.1 内容与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局限与前瞻 |
7.3.1 局限与不足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要旨 |
附录 |
博士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
(2)多元文化视角下日语阅读教学方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日语阅读及教学现状 |
语篇分析教学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有声思维方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结语 |
(4)有效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过程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英语阅读 |
(二)英语阅读策略 |
(三)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
第二章 文献概述 |
一、阅读的目的 |
二、阅读策略的研究 |
(一)阅读策略的内涵 |
(二)阅读策略的类型 |
(三)阅读策略的运用研究 |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的研究 |
(一)阅读教学策略的分类 |
(二)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 |
四、英语阅读教学的管理机制 |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中学教师激励机制建构的启示 |
(二)关于教研组的研究 |
第三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
一、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一)读前活动功能单一,教学效益较低 |
(二)读中活动没有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必要经历 |
(三)读后活动割裂了学生从“学得”到“习得”的学习路径 |
(四)多媒体的过度使用,抑制学生的思考,局限学生思维的发展 |
二、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一)学生缺乏主动阅读的意识 |
(二)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 |
(三)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式 |
(四)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
三、学校和教研组在落实阅读策略过程中的管理机制问题 |
(一)学校缺乏对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整体管理机制 |
(二)教研组对研究阅读策略缺乏相应的教学研究机制和明确的行动途径 |
第四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改进行动 |
一、改进行动的目标和过程设计 |
(一)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改进行动目标: |
(二)体现英语阅读策略和以管理促教研的过程设计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
(一)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师的改进意见 |
(二)专家意见 |
(三)执教老师的自我反思 |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
(一)改进后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
(二)教学反思 |
四、最后形成的课的整体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教案设计 |
五、本次改进行动给我们的启示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
(二)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完善管理机制 |
二、建议 |
(一)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议 |
(二)关于完善管理机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附件 |
(5)在中职日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法”的策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日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分析 |
1.1 调研学生在日语阅读学习中的情况 |
1.2 基于调研结果的分析 |
2 基于语篇分析理论的“语篇分析法” |
2.1 语篇分析理论的由来 |
2.2 何为“语篇分析法” |
3 在日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法”的策略思考 |
3.1 阅读前———具备阅读所需语言知识,预测语篇内容 |
3.2 阅读中———把握文章整体结构,语言知识运用和段落衔接分析 |
3.2.1 帮助学生把握不同体裁的语篇结构特点 |
3.2.2 注重培养学生在语篇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
3.2.3 注重培养学生对段落的分析、衔接及概括的能力 |
3.3 阅读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丰富拓展课外知识 |
4 结语 |
(6)语篇意识训练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关于语篇理论的研究 |
1.1.1 语篇意识概念的界定 |
1.1.2 语篇教学的应用现状研究 |
1.1.3 小结 |
1.2 关于语篇能力的研究 |
1.2.1 语篇能力概念的界定 |
1.2.2 语篇能力影响因素和检测方式研究 |
1.3 关于阅读能力的研究 |
1.3.1 阅读能力的界定 |
1.3.2 阅读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语篇衔接理论的基本内容 |
2.1.1 词汇的衔接手段 |
2.1.2 语法衔接手段 |
2.2 图式理论 |
2.2.1 图式理论的界定 |
2.2.2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问题 |
3.1.2 实验对象 |
3.1.3 实验工具 |
3.2 实验过程 |
3.2.1 数据收集 |
3.2.2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高中生英语阅读语篇能力现状 |
4.1.1 学生语篇能力概况 |
4.1.2 高中生英语阅读语篇意识前后测状况 |
4.1.3 维度分析 |
4.2 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显性和隐性衔接手段识别能力增强的原因 |
4.3.2 语篇中心思想确立能力增强的原因 |
4.3.3 语篇意识训练内容 |
4.3.4 语篇能力培养模式 |
4.3.5 语篇教学方法和练习设计 |
4.3.6 教学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7)语篇分析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语篇分析理论 |
2 语篇分析教学的优势 |
2.1 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2.2 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2.3 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
3 语篇分析理论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3.1 引导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查阅 |
3.2 引导学生寻找主题 |
3.3 引导学生辨识篇章结构 |
3.4 引导学生分析连贯和衔接手段 |
3.5 引导学生进行反馈总结 |
(8)现代日语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
三、研究方法和意义 |
四、论文结构 |
五、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从日语陈述句法到叙事语法的探索 |
第一节 日语陈述句和叙事语法的同态性假设 |
第二节 话语分析从常项和功能开始 |
第三节 叙事语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日语叙事语篇的故事、情节及人物 |
第一节 日语叙事语篇的故事和情节 |
第二节 人物――叙事理论的辩证法 |
一、功能人物观 |
二、性质人物观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格雷马斯符号学方阵与日语语篇构建 |
第一节 格雷马斯符号学方阵 |
第二节 格雷马斯符号学方阵在日语语篇构建中的应用 |
第三节 格雷马斯符号学方阵的数学原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日语语篇中的对话性及说话人与听话人 |
第一节 日语会话语篇中的话轮单位 |
一、会话分析理论 |
二、话轮的定义 |
三、话轮转换机制 |
四、随声附和词与话轮的关系问题 |
第二节 叙事语篇话轮 |
一、叙事语篇内说话人问题的提出 |
二、叙事语篇话轮概念的建立 |
第三节 叙事语篇中的说话人概念 |
第四节 叙事语篇话轮与说话人的深入考察 |
一、语篇文本是由说话人和叙事语篇话轮构成的 |
二、说话人在日语小说中的命名 |
三、汉日小说语篇中的人称翻译 |
第五节 日语叙事语篇中听话人概念及表现 |
一、听话人概念 |
二、日语日常会话中的听话人 |
三、日语叙事文本中的听话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现代日语叙事语篇结构分析 |
第一节 日语叙事语篇会话分析 |
一、人物会话话语和叙述者话语 |
二、日语小说人物会话话语的语言转写符号问题 |
三、日语小说叙述者话语中拟音词、拟态词的评价性 |
第二节 小说人物会话话语中的填充语 |
第三节 说话人视角下日语小说的文本结构 |
一、话轮对结构——两个说话人的语篇联系 |
二、引用语篇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日语语篇形式语法的新模型:通用图灵机语法 |
第一节 形式语篇语言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
第二节 回到乔姆斯基传统去发现语篇形式模型 |
第三节《句法结构》分析 |
一、如何从句法研究进入到语篇语法的研究 |
二、《句法结构》分析 1:递归和单位 |
三、《句法结构》分析 2:递归性与乔姆斯基层级 |
第四节 上下文无关语法视点下的语篇语法模型讨论 |
一、上下文无关语法无法描写语篇语法 |
二、上下文无关语法无法描写语篇语法的原因分析 |
三、句法和语篇语法在横组合和纵聚合方面发生了倒置 |
第五节 上下文相关语法下的语篇语法模型的探讨 |
第六节 转换语法是语篇语法的雏形 |
第七节 转换语法的思考 |
第八节 人类语言是一个通用图灵机 |
一、元语言和语言分层 |
二、数据语言层和程序语言层 |
三、通用图灵机模型下语篇语法的探讨 |
第九节 理想瞬间描述语篇和生成式语篇探讨 |
一、构成IIDD语篇的基本单位 |
二、生成式语篇(TGD) |
三、语篇等价问题的初步探讨 |
四、句柄函数与语篇内指称 |
五、标准通用图灵机语篇(SUTMD) |
六、含疑问句的 λ 函数语篇探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今后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普洛普的叙事角色定义 |
附录二:31 种行动功能 |
附录三:おうむのるすばん |
附录四:《うりこひめ》分析 |
附录五:盗んだ书类 |
附录六:《盗んだ书类》分析 |
附录七:《盗んだ书类》功能人物模型 2 |
附录八:《盗んだ书类》功能人物模型 3 |
附录九:《蜜柑》分析 |
附录十:伊予屋の娘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缩略符号说明 |
绪论 |
第一节 对本研究的说明 |
一、语篇研究 |
二、语义学研究 |
三、制约条件 |
(一) 制约条件的定义 |
(二) 以制约条件为基础的缘由 |
(三) 意义与形式的相互制约关系 |
(四) 语篇处理中形式-意义制约的四个层次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语篇语义学的渊源和发展 |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综述 |
三、国内相关研究的综述 |
四、对当前文献的评述 |
第三节 语篇语义学的研究目的 |
第四节 语篇语义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五节 语篇语义研究的几个基本概念 |
一、语篇语义的三种隐喻观 |
(一) 管道观 |
(二) 蓝图观 |
(三) 建筑观 |
二、语篇语义的两个方面 |
(一) 知识整合 |
(二) 信息操作 |
三、语篇的语义内容与结构 |
(一) 意义优先于形式 |
(二) 基于内容的研究 |
(三) 基于结构的研究 |
四、语篇语义的表征方法 |
(一) 线型 |
(二) 树型 |
(三) 盒状图型 |
第六节 对基本原理和数据来源的说明 |
第七节 本论文的思路和组织 |
一、论文的思路 |
二、论文的组织 |
上编 语篇语义的内容 |
第一章 小句之下的信息及特征 |
第一节 程序语的语义信息及特征 |
一、概念信息与程序信息 |
二、语篇分析中程序信息的处理 |
(一) 程序语的判断和区分 |
(二) 程序语和程序信息的类型 |
第二节 短语的形式特征与可及性 |
一、可及性理论简介 |
二、短语可及性的标记 |
(一) 短语的形式特征与可及性级别 |
(二) 决定短语可及性的三个特征 |
(三) 短语位置特征与可及性的关系 |
三、英语可及性标示语的分类 |
第三节 关键词的框架激活与框架构建 |
一、“框架”的概念 |
二、语篇语义处理中的两种框架 |
(一) 认知框架 |
(二) 语法框架 |
三、关键词的框架功能 |
(一) 关键词的框架激活 |
(二) 关键词与框架构建 |
(三) 语篇语义构建中的框架转换 |
小结 |
第二章 句子层的信息及特征 |
第一节 小句的题元结构 |
一、题元结构理论 |
二、题元角色的类型 |
三、题元与论元 |
四、论元与附加语 |
(一) 论元的类型 |
(二) 附加语 |
五、小句的题元结构分析 |
第二节 小句的信息结构 |
一、信息结构的语言学性质 |
(一) 信息结构的性质 |
(二) 信息结构的形式表征 |
二、已知信息与新信息 |
(一) 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的概念基础 |
(二) 主位与主题操作 |
三、话题与焦点操作 |
(一) 话题 |
(二) 从小句的话题到语篇的主题 |
(三) 焦点操作 |
第三节 句子的构式意义 |
一、构式的定义 |
二、句子意义的组合性与整体性 |
三、句子意义与构式意义 |
小结 |
中编 语篇语义的组织 |
第三章 句际关系的信息与特征 |
第一节 小句关系研究的几个理论框架 |
一、Winter 的小句关系理论 |
二、以消息为中心的小句关系理论 |
第二节 句际关系的形式和性质 |
一、衔接 |
二、连贯 |
第三节 有语言标识的句际关系 |
一、联系语连接的句际关系 |
(一) 句际联系语的性质 |
(二) 句际联系语的类型 |
(三) 句际联系语的功能 |
二、基于语法结构的小句关系 |
(一) 跨越小句的主位推进 |
(二) 主位推进的类型 |
第四节 无语言标识的句际关系 |
一、句际关系的推理 |
二、句际推理关系的类型 |
三、确定小句关系的推理机制 |
(一) 根据情景做出的推理 |
(二) 动态语篇中对五方面事物的跟踪 |
(三) 从多视角确定小句关系 |
小结 |
第四章 语篇整体的信息和特征 |
第一节 语篇与构式 |
一、构式语法的语篇研究的渊源 |
二、作为规约构式的语篇模式 |
(一) 规约化的语篇 |
(二) 句法与语篇互补关系 |
(三) 语言形式的语境依赖性 |
(四) 作为体裁的框架 |
第二节 语篇整体的意义与功能:体裁与语篇类型 |
一、语篇的体裁与语篇类型 |
二、语篇体裁传达的信息 |
三、语篇类型的特征及信息 |
第三节 语篇的整体结构所传达的信息 |
一、语篇的宏观结构 |
(一) 宏观结构的语义属性 |
(二) 宏观操作的规则 |
二、语篇的超结构信息 |
(一) 语篇超结构的性质和特征 |
(二) 宏观结构和超结构的关系 |
(三) 侧重利用形式的语篇 |
小结 |
下编 语篇语义的表征 |
第五章 语篇语义的整体化形式表征 |
第一节 整体论的意义观 |
第二节 形式化表征的工作机制 |
一、构式分析所涵盖的信息 |
二、构式标注和分析的传统 |
(一) 嵌套盒装图 |
(二) 特征结构 |
三、特征合一的信息操作 |
(一) 特征合一简介 |
(二) 特征合一的四种情况和过程 |
第三节 实例分析:一个语篇语义分析与构建的表征过程 |
小结 |
结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回顾 |
第二节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语篇结构分析在日语阅读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联理论视阈下习近平着作复句日译对比研究 ——兼论对日话语体系构建[D]. 薛悦.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0(08)
- [2]多元文化视角下日语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 于佩. 新阅读, 2020(11)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有效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机制研究[D]. 刘思圆.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在中职日语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法”的策略思考[J]. 刘娇.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0(04)
- [6]语篇意识训练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D]. 易双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语篇分析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褚文扬. 科教导刊(下旬), 2018(21)
- [8]现代日语语篇研究[D]. 杜静波.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9]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李明慧.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9)
- [10]基于制约条件的英语语篇语义分析及构建[D]. 叶枫.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