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鲜[1](2021)在《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消费信贷虽然包括房贷,然而传统意义上人们更愿意把较小金额的分期付款视为消费贷款。由于其贷款金额小,贷款人员多且资质参差不齐,贷后管理繁琐,不良率较其他贷款又高,在国内一直不为主流商业银行“待见”。甚至国内的很多年轻人是通过京东的白条、淘宝的花呗、美团的月付等金融产品开始接触消费贷款,这和消费贷款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惊人的相似。1878年,美国人弗兰克·麦基成立了世界范围内第一家家庭金融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被汇丰银行收购),作为商业银行与个人借款之间的中介,是美国消费信贷的鼻祖。而我国在商业银行和个人中间,也活跃着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充当介于银行与个人的中间业务者。通过各类营销文案,宣传提前消费的理念,分期付款的实惠,让消费信贷成为很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扩大内需、刺激内需的政策鼓励,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投入到消费贷款业务中,并将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支撑点,将传统的信贷业务向新型的零售贷款业务转型。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发出了各类现金代用券,其目的就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装修、购车等较大金额的消费则需要依托银行或各类财务公司、小贷公司。良性有序的消费信贷市场,不仅需要消费者培养理性消费、适度借贷的理念消费,更需要贷款机构从源头对风险进行把控,避免部分消费者超出能力的提前消费,甚至以贷养贷、多头借贷,最终因财务不支使自己在金融机构的贷款产生不良,自己的征信也产生逾期记录。本文从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以S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消费信贷的相关概念及重要理论进行阐述及梳理,再介绍S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包括其发展历史、信贷基本情况及消费贷款的发展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分析,详细分析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再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S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从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详细叙述风险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并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数据库及参考信息、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与专业技能、落实贷前贷后的实地调查以及确保对策得以执行的保障措施,希望能对S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做出一定参考。
段文娟[2](2020)在《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我国城市住房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配套服务业务之一的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节奏。然而,由于我国住房需求巨大,仅依靠住房消费贷款业务难以解决住房问题,为了强化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有效使银行的贷款风险降低,中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房目标,住房置业担保应运而生。住房置业担保作为以经营风险为主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经营的情况,关系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加之近几年国内国外经济形式变幻莫测,住房置业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因此,从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角度,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风险管理的制度,对于公司在预测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方面的意义十分重大,从而更好的支持住房市场的发展。首先,本文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与个人住房贷款担保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国内国外融资担保理论研究的成果,国内国外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选取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为研究对象,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的以住房担保为业务基础的担保公司,主要的业务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个人住房组合贷款担保,商品房抵押贷款担保,二手房抵押贷款担保等。公司发展二十余年,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典型代表。本文对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贷款业务进行了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贷款业务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贷款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中担保前期,担保中期,担保后期三个阶段的风险成因进行了逐一剖析,存在的问题有:担保项目制度调查不健全,担保前期项目准入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信息沟通制度缺失,反担保措施单一,贷后管理制度滞后;最后根据前面分析出来的风险成因对担保前期项目准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评判与打分,衡量风险的大小,提出了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合理化对策;针对担保中期反担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反担保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加强反担保措施管理的建议,合理设计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反担保措施;针对担保后期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体系,根据不同种类的风险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于此同时,本文从风险管理的人力保障,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风险管理的文化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本文的研究不仅仅关系到担保机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还惠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不断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优化风险管理的流程,能够明显降低通过合作而完成的业务中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在以经营风险为主的担保公司而言,更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合作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信任等级,促进公司业务健康的发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持久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赵一[3](2020)在《X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定价利率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我国正处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的高发阶段,加之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短存长贷、法律保障体制不完善、抵质押物处置困难等问题,使得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而这些风险将首先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甚至会扰乱整个国民经济安全运行体系。因此本文以X银行为例,对LPR政策下的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实践层面体现出真实形势和环境下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在住房按揭贷款上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根据搜集到的对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利用李克特量表,对X银行信贷行业展开大规模调查,以此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LPR政策实施后,X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放款量有所提高,给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带来极大隐患。具体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借款人风险、房价风险以及X银行自身风险等方面,最后从利率风险管理、借款人风险管理、房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以X银行为例,展开对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在其过程中,充分了解和结合国内外信贷经验和知识,对其风险的管理和改善提出防范和解决措施,实际意义非常重大。一旦切实可行,便可在国内进行推广普及,起到标杆参考的作用。LPR定价策略的形成,对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方跃华[4](2020)在《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零售信贷业务是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和主要收入增长点,其在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方面由于金融脱媒日益加剧和互联网的影响,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传统的银行业务发展面临转型挑战;另一方面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推进城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乡居民消费持续提升,衍生大量信贷需求,零售信贷业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中农工建和邮储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以打造大零售银行作为战略目标,纷纷重返县域金融市场。在这个背景下,曾经的县域金融主力军--农商行,其零售信贷业务发展遭遇了瓶颈。本文希望通过研究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的建议和对策,进而为同类县域农商行发展零售信贷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A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经营管理与银行管理理论为指引,以及A农商行的经营数据信息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分析方法,透析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通过研究,发现A农商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经营上存在业务发展结构失衡、经营效益有待提高、资产质量有待改善、覆盖面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在管理上存在战略发展目标不够清晰,经营理念上下传导不足,组织架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产品研发跟不上发展需要,科技赋能基础薄弱,内部运营体系效率不高,渠道建设较为落后等问题。毋庸置疑,适应金融改革发展洪流,及时调整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方向和策略,既是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适用金融脱媒及同业竞争的必然手段。由此,本文结合金融发展需求,参考同业竞争需要,以经营管理问题为主要导向,以可持续健康发展为长远目标,基于A农商银行的实际管理现状,提出了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建议: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战略、打造服务营销标准化、健全产品服务体系、强化团队建设、加强全渠道建设以及信贷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
赵依琳[5](2020)在《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消费信贷是鼓励提前消费、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是信用资源分配的一种形式。“十三五”以来,国家要求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以改革创新方式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机制体制发展消费信贷,促进消费信贷提质升级。在这一进程中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稳定性(银行不良贷款率)有何影响。本文建立全国以及东、中和西部样本利用31个省份2005—2017年消费信贷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消费信贷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选取产能利用率、产业结构、存贷款余额比例、政府干预、以及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全国样本回归中,消费信贷对不良贷款率显着正向影响,在西部地区,消费信贷与不良贷款率显着负相关,在东部地区消费信贷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但是统计上不够显着,中部地区,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显着正向关系。因此,本文分别从消费信贷和不良贷款率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姜敬水[6](2020)在《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财富的增加,以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居民消费理念开始由“储蓄消费”向“贷款消费”转变,这种超前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另一种选择。近几年,商业银行消费贷款营销力度增加,已让消费贷款规模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19末,我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达43万亿元。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经济结构升级中的消费金融2019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创新与规范》预计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未来五年保持高速增长,预计表内总信贷规模的四分之一以上会是消费金融。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贷款需求,以及经营理念的转变,农村商业银行已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开始推出个人消费贷款服务。然而,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营销力度增加,贷款规模增长迅速,伴随而生的问题和风险逐渐显现,甚至可能给金融生态环境带来重大金融风险。因此,研究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对指导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消费贷款业务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学习和研究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其次,综合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案例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结合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在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最后,基于A农商银行视角,探讨加强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A农商银行应注重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人力资源环境,提高员工风险的管理能力;优化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夯实风险评估管理;强化贷款各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实行系统风险预警等一系列措施,以解决A农商银行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对地方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参考,具有一定的监管意义。
刘丹[7](2020)在《银行个人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银行作为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心支柱和重点,在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银行作为特殊的行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贷款业务占据着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不良贷款的形成也是贷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不良贷款是各个银行面临的难题之一,对于银行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来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率及金额方面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不光引起了银行的重视,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而这一现象也被学者和专家所关注,纷纷开始研究其成因。当前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出现的原因和优化策略成为了业内人士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将理论与数据相结合,分析总结出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关于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相关资料,对各种观点作了归纳总结,了解目前不良贷款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整理不良贷款成因以及与防控相关理论;再者,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探讨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的成因,包括宏观经济影响、债务人潜在风险、行政干预、新兴的网络贷款、同业竞争压力、道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员工综合技能、风险管理意识、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方式、信贷投放分布以及授信额度等。最后,在研究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即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新常态、提升债务人潜在风险认知、加强对网络贷款管控、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提升内部员工综合技能、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优化信贷结构、防范客户过度授信等。本文的研究不仅仅是局限于某银行地级市分行,而是建立在所有商业银行需要解决个人不良贷款问题基础之上的。某银行地级市分行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着商业银行普遍特征,代表着众多商业银行,也有着自身独有的个性。本文探讨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出现的原因,希望能够为某银行地级市分行解决个人不良贷款问题提供可参考建议的同时,为其他商业银行改善个人不良贷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进而帮助提升风险抵抗能力,推动其稳定发展。
渠源清[8](2020)在《基于信用评级的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以湘西州邮储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标志着我国经济正在由农业工商业向消费服务业快速转变。商业银行运用金融杠杆撬动了社会的进步,居民消费意识的转变,促使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迅猛发展,拉动了我国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银行的收入来源。随着个人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贷款投放结构不合理、贷款流程中问题频发、信用评级模型不完善、信贷队伍素质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对贷款质量造成了影响。不良贷款的日益增长,侵蚀了银行的利润,破坏了市场的信用环境,挤出了优质客户的贷款需求。为有效控制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客户信用评级的方式来筛选借款人,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发生率,随着信用评级模型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信用评级在商业银行贷款违约风险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关于个人消费贷款信用评级的研究仅限于国家层面,缺少对县市区域的研究,造成评级模型在部分地区不能准确识别客户的风险状况,导致不良贷款产生。本文以湘西州邮储银行人消费贷款存量数据为依托,选取全国性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分表中7大类21项通用指标,运用SPSS22.0软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抽取湘西州邮储银行2012-2018年间8县市375个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得出婚姻状况、单位性质、还款来源证明、总体收入还贷比、抵质押比例、信用报告分类、地区GDP水平、地区信用环境、贷款金额共9个指标对湘西地区贷款客户未来是否违约有显着性影响。在删除其他干扰项后,将这9项指标重新赋值,就能形成具有湘西地区特色的客户信用评级模型。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结合商业银行工作实践,从调整贷款产品要素和投放规模、加强贷款违约风险的流程管理、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评级模型、提高信贷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信用评级模型和违约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姚秋雯[9](2020)在《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讨 ——以蚂蚁小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得到了缓解,然而小额贷款公司同样面临着难以吸收存款,融资渠道匮乏等问题,限制了经营业务的良性发展。后来,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出现给予了小额贷款公司新的融资渠道,许多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证券化的方式顺利筹集到资金,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伴随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快速发展,这种融资模式下的风险控制问题也不断显示出来。小额贷款公司有大量的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数额小且分散程度高,其风险控制一直是小额贷款公司的难题。因此,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风险环节、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便可以通过这种新方式筹集资金。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时间较晚,蚂蚁商诚小贷于2013年发行了我国第一单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之后陆续发行了一系列产品。蚂蚁小贷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提高了企业的流动性。本文以蚂蚁小贷公司推行的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蚂蚁小贷公司在推行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过程中体现的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针对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效果评价,为行业中其他小贷公司融资提出相关的风险控制建议。本文的研究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对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了介绍,列举了相关的文献综述,确定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而画出文章的框架。第二部分是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理论概述,对相关概念、动机、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分类及特点、风险成因和风险控制措施展开介绍。本文认为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可以分为原始债务人信用风险、交易结构风险、参与机构风险、利率风险及政策风险。产生这些风险的原因主要是:资产池运营问题、多参与方的交易流程问题和市场、政策因素的变化。针对过程中不同的风险成因,对应有信用增级、破产隔离及循环交易结构等风险控制措施。第三部分对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及风险成因进行介绍,首先对蚂蚁小贷公司发展历程、业务流程和资产证券化动机进行概述,其次通过资产池的组建、特殊目的机构的设立、评级工作的开展和证券的发行及后续交易方面介绍了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然后分析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与基础资产、重要参与者、外部环境相关风险的表现形式,最后得出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成因主要有入池资产质量差、信息不对称及利率与政策变动。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蚂蚁小贷公司为控制相关的风险采取的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为:建立全过程控制体系及信用增级措施、转移基础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建立循环交易结构。蚂蚁小贷针对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为: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开放相关数据接口、建立不合格基础资产赎回机制。蚂蚁小贷针对外部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为:提供高于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持续跟踪监管动态及政策要求。对风险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从与基础资产、重要参与者、外部风险相关的风险控制效果的角度展开。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启示,对案例进行总结,同时,对同行业中其它采取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的公司提出采用信用增级措施、破产隔离机制、循环购买交易结构等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
杨望望[10](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中国经济进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为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注入澎湃动力。同时,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意味着国内商业银行依靠存款和贷款息差来获取利润的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银行必须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各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规划,逐步将业务发展的重心向经济资本占比低,风险相对较小的消费信贷业务拓展和倾斜,因此,消费信贷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纷纷竞争的新领域。传统风险管理技术与高速发展的消费信贷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更高效、更准确的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抢占消费信贷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为主线,分析了兰州银行消费信贷在传统风险管理技术下,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通过在建立评分模型,调整审批策略,多元化场景建模,加强贷后风险监控预警等风险全流程管理环节中的改进措施,建设自助审批决策平台实现消费贷款审批决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消费贷款的审批决策效率,兰州银行百合评分和知识图谱的应用实践更是丰富了兰州银行大数据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向,最后提出消费信贷大数据风险管理改进措施的保障,以确保大数据风险管理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为兰州银行规模化的消费信贷健康、稳健、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明晰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特别是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二、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学术价值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消费信贷 |
2.1.2 信贷风险 |
2.1.3 消费信贷风险 |
2.2 基本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信贷配给理论 |
2.2.3 家庭生命周期假说理论 |
2.2.4 融资担保理论 |
第三章 S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
3.1 S商业银行贷款及消费贷款现状 |
3.1.1 S商业银行各类贷款情况简介 |
3.1.2 S银行及各家银行的消费信贷现状 |
3.1.3 各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原因分析 |
3.2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3.2.1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识别、评估及预警 |
3.2.2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外部风险 |
3.2.3 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内部风险 |
第四章 S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
4.1 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借鉴 |
4.2 S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对策 |
4.2.1 内部风险管理对策 |
4.2.2 外部风险管理对策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5.1 强化风险意识 |
5.2 完善内部制度 |
5.3 健全和完善短期消费信贷的法律及制度 |
5.4 提高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容忍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住房担保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住房担保风险概述 |
2.1.1 住房担保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
2.1.2 住房担保风险分类 |
2.2 住房担保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住房担保风险管理理论 |
2.2.2 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基本情况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3.1.3 公司业务特点 |
3.2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业务流程及业务现状 |
3.2.1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业务流程 |
3.2.2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业务现状 |
3.3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3.3.1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
3.3.2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指标 |
第四章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担保前风险识别阶段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1.1 担保前风险管理的现状 |
4.1.2 担保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 担保中风险评估阶段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2.1 担保中风险管理的现状 |
4.2.2 担保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 担保后风险控制阶段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3.1 担保后风险管理的现状 |
4.3.2 担保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五章 完善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担保前项目的风险控制 |
5.1.1 加强项目准入的管理 |
5.1.2 完善尽职调查程序 |
5.1.3 完善沟通合作机制 |
5.2 强化审批阶段和承保阶段的风险管理 |
5.2.1 审批阶段的风险控制 |
5.2.2 加强反担保措施的管理 |
5.3 建立保后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体系 |
5.3.1 保后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及流程 |
5.3.2 保后风险五级分类对应措施 |
5.4 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4.1 风险管理的人力保障 |
5.4.2 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 |
5.4.3 风险管理的文化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X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之处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贷款价值比率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1.4 风险期权理论 |
2.2 住房按揭贷款相关理论 |
2.2.1 住房按揭贷款定义及特征 |
2.2.2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2.3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
2.3 LPR的相关理论 |
2.3.1 LPR的定义及背景 |
2.3.2 LPR的实施意义 |
2.3.3 LPR定价对住房按揭贷款的影响 |
3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1 X银行发展概况 |
3.1.1 X银行简介 |
3.1.2 X银行的个人贷款定价政策 |
3.1.3 X银行LPR运行情况 |
3.2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现状 |
3.2.1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发展现状 |
3.2.2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现状 |
3.3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3.1 X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
3.3.2 X银行风险管理架构 |
3.4 违约风险过程管理 |
3.4.1 授信管理政策 |
3.4.2 风险管理模式 |
3.4.3 业务运行机制 |
4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识别调查及成因分析 |
4.1 针对X银行业人士的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4.1.2 调查方式 |
4.1.3 建立定量分析研究表 |
4.1.4 统计处理 |
4.2 测度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调查问卷结果及成因分析 |
5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5.1 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
5.1.1 加强银行利率制度建设 |
5.1.2 加快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进程 |
5.2 借款人风险管理对策 |
5.2.1 做好对借款客户的审查 |
5.2.2 加强对抵押物风险的防范 |
5.3 房价风险管理对策 |
5.4 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
5.4.1 加强对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的区分 |
5.4.2 加强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贷中管理 |
5.4.3 建立健全违约处理及失信惩罚机制 |
5.4.4 建立个人房贷风险的宏观经济预警机制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致谢 |
(4)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现状 |
2.1 A农商行简介及发展概况 |
2.1.1 A农商行的经营范围 |
2.1.2 A农商行的市场定位 |
2.1.3 A农商行的机构人员 |
2.1.4 A农商行的机构设置 |
2.1.5 A农商行的经营规模 |
2.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2.2.1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类型 |
2.2.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发展规模 |
2.2.3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团队建设 |
2.2.4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渠道建设 |
2.2.5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科技支撑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发展问题 |
3.1.1 发展结构问题 |
3.1.2 经营效益问题 |
3.1.3 资产质量问题 |
3.1.4 客户覆盖面问题 |
3.2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管理问题 |
3.2.1 员工问卷调查揭露的管理问题 |
3.2.2 员工访谈调查揭露的管理问题 |
3.3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问题成因剖析 |
3.3.1 新政治周期和新经济背景下,零售信贷业务的选择 |
3.3.2 战略发展目标及经营理念传导不匹配 |
3.3.3 组织架构及内部运营体系不匹配 |
3.3.4 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不匹配 |
3.3.5 产品研发及业务发展需要不匹配 |
3.3.6 科技赋能及渠道建设基础不匹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对策 |
4.1 重构零售信贷业务战略,全员确立经营理念 |
4.1.1 制定清晰的零售银行战略 |
4.1.2 明确具体的零售信贷目标 |
4.2 打造营销标准体系,梳理组织运营秩序 |
4.2.1 客户分户、分类、分层的客户信息管理 |
4.2.2 做好精细化客户管理和服务 |
4.2.3 实施综合性专业型宣传营销 |
4.3 完善产品研发流程,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
4.3.1 建立产品管理架构 |
4.3.2 加强产品规划管理 |
4.3.3 优化产品研发流程 |
4.3.4 加大信用类信贷产品供给 |
4.4 夯实零售队伍建设,培养与激励并举 |
4.4.1 建立产品研发团队,培养具有战斗力的管理队伍 |
4.4.2 加强客户经理管理,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营销队伍 |
4.5 利用科技赋能手段,巩固全渠道服务阵地 |
4.5.1 探索建立支付生态圈 |
4.5.2 网点转型要持续推进 |
4.5.3 再造线上的业务渠道 |
4.6 全面落实信贷管理流程化 |
4.6.1 实施限时服务制度,提高信贷流程效率 |
4.6.2 优化贷款各环节,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 |
4.6.3 信贷流程优化步骤 |
4.7 做好风险管控精细化 |
4.7.1 加强风控理念,前瞻性地做好业务管理 |
4.7.2 创新方法,优化流程,提升风控及资产处置效率 |
4.8 做好零售信贷保障服务 |
4.8.1 进一步完善总行-部门-支行层级管理的支撑 |
4.8.2 进一步推动系统应用,提升零售信贷管理水平 |
4.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5)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消费信贷相关文献综述 |
二、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关文献综述 |
三、文献综述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可能的创新 |
一、技术路线 |
二、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消费信贷的界定与分类 |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理论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消费信贷的基本理论 |
二、不良贷款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我国消费信贷与银行不良贷款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消费信贷发展概况 |
一、消费信贷发展背景 |
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
第二节 我国不良贷款现状及其产生因素分析 |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现状 |
二、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分析 |
第四章 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指标选取 |
一、被解释变量 |
二、解释变量 |
三、控制变量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
一、数据来源 |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三节 模型的设定 |
第四节 实证分析 |
一、相关性检验 |
二、单位根检验 |
三、个体效应检验 |
四、三大问题的检验(三大问题代表截面相依、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检验) |
五、模型选择 |
六、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相关对策建议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一、理论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 |
二、数据样本有待扩充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基础理论 |
2.1 个人消费贷款概述 |
2.2 个人消费贷款风险 |
2.3 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 |
2.4 相关理论 |
2.4.1 预期收入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3 有效需求理论 |
第三章 A农商银行概况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现状分析 |
3.1 A农商银行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外部经营环境 |
3.2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现状 |
3.2.1 贷款种类 |
3.2.2 贷款规模 |
3.2.3 贷款结构 |
3.2.4 资产质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 |
4.1.1 组织架构 |
4.1.2 人力资源环境方面 |
4.1.3 信用等级评定方面 |
4.1.4 贷款业务流程方面 |
4.1.5 风险预警管理方面 |
4.2 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4.2.1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主体职责落实无力 |
4.2.2 人力资源环境有待改善 |
4.2.3 信用等级评定模式存在缺陷 |
4.2.4 贷款“三查”履职不到位时有发生 |
4.2.5 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事件的预判能力不足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强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
5.1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
5.2 改善人力资源环境,提高员工风险管理能力 |
5.3 优化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夯实风险评估管理 |
5.4 强化贷款各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杜绝风险事件发生 |
5.4.1 强化贷前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 |
5.4.2 强化贷中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 |
5.4.3 强化贷前环节风险识别与控制 |
5.5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实行系统风险预警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银行个人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银行不良贷款研究 |
1.2.2 国内银行不良贷款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
1.3.1 基本框架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界定 |
2.1.1 不良贷款的含义 |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 |
2.2 基本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3.1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基本情况 |
3.1.1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概况 |
3.1.2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类型及特点 |
3.1.3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贷款经营现状 |
3.2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 |
3.2.1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的分布 |
3.2.2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的特征 |
3.2.3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的趋势 |
3.3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3.3.1 案例一——个人商务贷款之小企业法人授信不良 |
3.3.2 案例二——小额贷款投资集中于“三农” |
3.3.3 案例三——一手房操作错误,导致担保权落空 |
3.3.4 案例四——个人二手房贷款之贷款人潜在风险 |
4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
4.1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成因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问卷的发放和收回 |
4.1.3 问卷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4 结果分析 |
4.2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
4.2.1 宏观经济影响 |
4.2.2 债务人潜在风险大 |
4.2.3 新兴的网络贷款的冲击 |
4.2.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
4.2.5 内部员工综合技能有待提升 |
4.2.6 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方式不太合理 |
4.2.7 信贷投放过于集中 |
4.2.8 银行对企业过度授信 |
5 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个人不良贷款防范及治理对策 |
5.1 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新常态 |
5.2 提升债务人潜在风险认知 |
5.3 加强对网络贷款管控 |
5.4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
5.5 提升内部员工综合技能 |
5.6 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
5.7 优化信贷结构 |
5.8 防范客户过度授信 |
6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信用评级的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以湘西州邮储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与信用评级的内涵 |
2.1.1 个人消费贷款的内涵 |
2.1.2 商业银行贷款违约风险的内涵 |
2.1.3 信用与信用评级的内涵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个人消费贷款的相关理论 |
2.2.2 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3章 湘西州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与违约风险现状研究 |
3.1 湘西州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发展现状 |
3.1.1 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增长迅速 |
3.1.2 个人消费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 |
3.2 湘西州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管理现状 |
3.2.1 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
3.2.2 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现状 |
3.3 湘西州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
3.3.1 贷款投放结构不合理 |
3.3.2 贷款流程中问题频发 |
3.3.3 信用评级模型不完善 |
3.3.4 队伍素质仍有待提升 |
第4章 信用评级与商业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关系研究 |
4.1 信用评级的流程与方法 |
4.1.1 信用评级的流程 |
4.1.2 信用评级的方法 |
4.2 信用评级模型对商业银行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机制 |
4.2.1 风险识别环节 |
4.2.2 风险评估环节 |
4.2.3 风险监测环节 |
4.2.4 风险控制环节 |
4.3 信用评级对贷款违约风险的测度 |
4.3.1 数据来源 |
4.3.2 邮储银行信用评级表 |
4.3.3 信用评级对贷款违约风险的描述性统计 |
第5章 湘西州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前提 |
5.1.1 模型选择 |
5.1.2 数据来源 |
5.1.3 样本检验 |
5.2 信用评级的实证分析 |
5.2.1 卡方检验 |
5.2.2 Logistic回归分析 |
5.3 信用评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3.1 模型建立 |
5.3.2 指标体系设计 |
5.3.3 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 研究结论 |
第6章 湘西州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对策 |
6.1 调整贷款产品要素和投放结构 |
6.1.1 调整贷款产品要素 |
6.1.2 调整贷款规模配给 |
6.1.3 提供准入名单指导 |
6.2 加强贷款违约风险的流程管理 |
6.2.1 严控贷款准入标准 |
6.2.2 加强贷后管理职能 |
6.3 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评级模型 |
6.3.1 细化评级指标体系 |
6.3.2 加大模型更新频率 |
6.3.3 实现地区差异化评级标准 |
6.4 提高信贷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 |
6.4.1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
6.4.2 提高员工风险防控能力 |
6.4.3 打造专业化的信贷队伍 |
6.4.4 建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9)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讨 ——以蚂蚁小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小额贷款行业融资的研究 |
1.2.2 关于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识别及成因的研究 |
1.2.3 关于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理论概述 |
2.1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定义及动机 |
2.1.1 小额贷款证券化概念 |
2.1.2 小额贷款证券化动机 |
2.2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分类及特点 |
2.2.1 原始债务人信用风险及特点 |
2.2.2 交易结构风险及特点 |
2.2.3 参与机构风险及特点 |
2.2.4 利率风险及特点 |
2.2.5 政策风险及特点 |
2.3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成因 |
2.3.1 资产池运营问题,引发基础资产风险 |
2.3.2 多参与方的交易流程,引发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 |
2.3.3 市场、政策因素变化,引发外部风险 |
2.4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措施 |
2.4.1 信用风险控制 |
2.4.2 交易结构风险控制 |
2.4.3 重要参与者风险控制 |
2.4.4 外部风险控制 |
2.5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理论基础 |
2.5.1 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原理 |
2.5.2 资产重组原理 |
2.5.3 破产隔离原理 |
2.5.4 信用增级原理 |
3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形成及风险成因介绍 |
3.1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基本情况 |
3.1.1 蚂蚁小贷公司的发展历程 |
3.1.2 蚂蚁小贷的业务流程 |
3.1.3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的动机 |
3.2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介绍 |
3.2.1 选定基础资产并组建资产池 |
3.2.2 设立特殊目的机构并实现基础资产真实出售 |
3.2.3 聘请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评级与信用增级工作 |
3.2.4 发行证券并管理后续交易 |
3.3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表现形式 |
3.3.1 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 |
3.3.2 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 |
3.3.3 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外部风险 |
3.4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成因 |
3.4.1 入池资产质量差导致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 |
3.4.2 信息不对称导致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 |
3.4.3 利率与政策变动导致外部风险 |
4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及效果分析 |
4.1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控制 |
4.1.1 建立全过程控制与信用增级措施应对信用风险 |
4.1.2 转移基础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应对破产风险 |
4.1.3 建立循环交易结构应对期限错配问题与提前偿付风险 |
4.2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控制 |
4.2.1 及时披露相关情况应对参与机构失职风险 |
4.2.2 开放相关数据接口应对关联方信息披露风险 |
4.2.3 建立不合格基础资产赎回机制应对道德风险 |
4.3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相关的外部风险控制 |
4.3.1 提供高于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应对利率风险 |
4.3.2 持续跟踪监管动态与政策要求应对政策风险 |
4.4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
4.4.1 全过程控制体系有效降低了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 |
4.4.2 数据信息的有效提供降低了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 |
4.4.3 较强的政策敏感性有效降低了外部风险 |
5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蚂蚁小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研究结论 |
5.1.1 实施内外部增信措施利于控制与基础资产相关的风险 |
5.1.2 开放数据端与加强信息披露利于控制与重要参与者相关的风险 |
5.1.3 熟悉外部环境与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利于控制外部风险 |
5.2 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启示 |
5.2.1 合理采用信用增级措施与破产隔离机制 |
5.2.2 灵活运用循环购买交易结构 |
5.2.3 增强证券化过程中关键环节的信息透明度 |
5.2.4 熟悉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政策制度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数据背景下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概述 |
2.1 国内外相关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综述 |
2.1.2 国内研究综述 |
2.2 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2.1 消费信贷概念 |
2.2.2 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2.3 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2.3 大数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3.1 大数据概念 |
2.3.2 大数据风险管理理论 |
2.4 信用评分模型理论 |
第3章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现状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现状 |
3.1.1 兰州银行基本情况 |
3.1.2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
3.1.3 兰州银行消费贷款产品 |
3.1.4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及违约成因 |
3.2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2.1 贷前调查风险 |
3.2.2 贷中审查风险 |
3.2.3 贷后管理风险 |
3.3 兰州银行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贷前调查存在的问题 |
3.3.2 贷中审查存在的问题 |
3.3.3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大数据背景下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改进措施 |
4.1 消费信贷大数据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技术分析 |
4.2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的具体措施 |
4.2.1 建立评分模型 |
4.2.2 调整审批策略 |
4.2.3 多元化场景建模 |
4.2.4 加强贷后风险监控预警 |
4.2.5 提升数据获取能力 |
4.3 大数据风险管理改进措施的实施——建设自助审批决策平台 |
4.3.1 多维度信息同步审核 |
4.3.2 制定自助审批决策规则 |
4.4 兰州银行大数据风险管理的应用实践 |
4.4.1 百合信用——构建兰州银行信用评分规则 |
4.4.2 知识图谱——构建可视化风险关系 |
第5章 兰州银行消费信贷大数据风险管理改进措施的保障 |
5.1 构建大数据驱动发展战略 |
5.2 提升数据管理和存储能力 |
5.3 建设大数据专业团队 |
5.4 建设大数据风险管理评价与反馈制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贷记卡评级规则 |
附录 B 贷款评级规则 |
附录 C 综合评级规则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S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D]. 李鲜.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段文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X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赵一. 河南大学, 2020(02)
- [4]A农商行零售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研究[D]. 方跃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消费信贷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 赵依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A农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姜敬水. 广西大学, 2020(07)
- [7]银行个人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某银行地级市分行为例[D]. 刘丹. 河南大学, 2020(02)
- [8]基于信用评级的个人消费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以湘西州邮储银行为例[D]. 渠源清. 吉首大学, 2020(03)
- [9]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探讨 ——以蚂蚁小贷为例[D]. 姚秋雯.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10]大数据背景下兰州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 杨望望.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