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阳铁皮石斛保护与栽培研究取得突破(论文文献综述)
梁晖辉[1](2019)在《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培养,采用的工艺一般为三步成苗法:种子无菌播种→壮苗→生根。该工艺需要多次换瓶转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增加组培苗污染率,致使铁皮石斛种苗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降低种苗生产成本,缩短培养周期,是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技术进行优化,对种子一步成苗与两步成苗培养技术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简化育苗工艺,降低种苗生产成本,为铁皮石斛种苗工厂化生产工艺改良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的试验结果如下:1.响应面法优化铁皮石斛一步成苗技术。研究发现在选择的10组常用铁皮石斛培养基中得出的三个影响铁皮石斛种子分化成苗的关键因素依次为:NAA浓度、有机物添加总量与有机物种类添加比例;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NAA浓度为0.30 mg·L-1、最佳有机物的添加总量为20%、有机物中马铃薯汁占比为40%;在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曲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得出铁皮石斛最佳的一步成苗培养基组合为:1/2 MS+12%香蕉汁+8%马铃薯汁+0.30 mg·L-1 NAA,经过240 d的培养,铁皮石斛种子可不经任何转接长成6~8 cm的带有根茎叶的幼苗。2.正交试验优化铁皮石斛两步成苗技术。研究发现铁皮石斛种子不同的撒播密度对其种子形成原球茎与原球茎后期分化成苗有明显的影响,并且相对于均匀撒播铁皮石斛种子,点播铁皮石斛种子的方式可有效促进铁皮石斛幼苗的快速生长,从而缩短育苗时间;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发现1/2 MS+5%马铃薯汁+15%香蕉汁+0.35 mg·L-1NAA的培养组合为最适的铁皮石斛播种分化培养基;MS+7.5%香蕉汁+7.5%马铃薯汁+2.00 mg·L-16-BA+5 mg·L-1NAA的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从而建立了以铁皮石斛种子为外植体,从种子到幼苗、幼苗到成苗的两步成苗的高效简洁扩繁体系,该体系只需240~270 d即可使铁皮石斛从种子长为10~12 cm的种苗。3.通过对一步成苗、两步成苗与现有工厂化三步成苗的铁皮石斛出瓶苗的农艺性状、生理差异与移栽成活率比较发现:两步成苗的铁皮石斛植株的农艺性状整体优于一步成苗和三步成苗的铁皮石斛植株的农艺性状,三步成苗植株的农艺性状次之,而一步成苗的植株的农艺性状最差。生理指标比较得出,两步成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OD与POD活性在3种成苗技术中均处于最高水平,且MDA含量最低;三步成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OD与POD活性次之;一步成苗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OD与POD活性则处于最低值。在铁皮石斛种苗的移栽成活率、萌芽数、生根数对比中发现,三种成苗技术的组培苗在三种常用基质中的平均成活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移栽成活率最高的为两步成苗的出瓶苗,在混合基质(松树皮:锯木屑=1:1)中平均移栽成活率达88.67%;萌芽数中,两步成苗的出瓶苗在锯木屑中最高为1.62;三种成苗的出瓶苗新生根数在三种基质中的混合基质中生根数对比得出,两步成苗最高新生根为2.87。得出铁皮石斛种子两步成苗产生的植株农艺性状最优、移栽成活率、萌芽数、生根数最高。而在生产成本上,一步成苗技术的生产成本最低,两步成苗技术的生产成本次之,三步成苗技术的生产成本最高。结合种苗质量以及种苗生产成本,综合比较得出在三种成苗技术中,两步成苗技术为铁皮石斛种子成苗技术的最佳选择。
吴广[2](2019)在《湘西铁皮石斛成分分析研究及铁皮石斛酸奶的研发》文中指出铁皮石斛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传统药食两用物质。近年来,铁皮石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被大众逐渐认识且接受,但也存在药理作用分子机制不明,营养成分特别是功能成分的对比分析缺乏,功能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系统测定和分析对比其功能成分的含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本文参照《中国药典》项下的方法测量湘西铁皮石斛干燥茎的基本成分,为湘西铁皮石斛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然后收集全国铁皮石斛三个主要产地湖南崀山、云南文山和浙江雁荡山共5个批次铁皮石斛样品,与湘西铁皮石斛一起测量后比较这几种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别,并分析找出湘西铁皮石斛的品质优势;最后以湘西铁皮石斛为原料,研制一款结合了铁皮石斛丰富营养和酸奶功能价值的产品,铁皮石斛酸奶,为铁皮石斛功能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湘西产铁皮石斛的水分含量为11.0%,灰分含量为5.29%,浸出物含量为7.11%,多糖含量为35.06%,甘露糖含量为20.21%,As和Hg含量分别为17.536、0.057ug/kg,Cu、Cd和Pb均未检出,五种农药残留也均未检出。检测结果表明湘西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含量均符合相关国家质量标准。(2)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五种活性成分含量都存在显着性差异,湘西铁皮石斛总酚含量为5.352mg/g,在4个产地6批样品中最多。多糖含量为402.396mg/g,甘露糖含量为208.325mg/g,黄酮含量为1.627mg/g,都是仅次于浙江雁荡山1号样品。整体来看,湘西铁皮石斛具有一定的质量优势。(3)以铁皮石斛酸奶酸度、粘度、活菌数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来选出每组单因素试验的三个最优水平。再通过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得到铁皮石斛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铁皮石斛汁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7%,接种量0.05%,发酵时间7h。最终得到一款结合了铁皮石斛丰富营养和酸奶功能价值的铁皮石斛酸奶产品。
林文亮[3](2019)在《铁皮石斛栽培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栽培技术规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民间称为“救命仙草”,但野生资源极为稀少,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属珍稀濒危物种,1981年就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家贸易公约》,我国1987年将其录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属于一类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作为国内石斛种植主产区之一,福建省将铁皮石斛产业化发展列入福建省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但福建铁皮石斛种植产业存在“大面积小产值”的薄弱现状,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栽培技术不规范、加工环节简单等已经严重制约福建铁皮石斛产业的健康发展。“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规范”已列入福建省地方标准修订计划项目。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着重开展了福建省铁皮石斛栽培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栽培技术规范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比较福建当地丰富的花岗岩碎石、松树皮、红壤土、花生壳等作为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效果及不同移栽时间对移栽苗的影响。研究表明,福建当地最多易得的松树皮、红壤土(1:2)复合基质适合铁皮石斛的栽培。移栽苗最佳移栽时间排序依次为春季(1-3月)>秋季(6-9月)>夏季(3-6月)>冬季(9-12月)。2.分析人工栽培过程中光照强度、湿度、温度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铁皮石斛适宜温度为20-28℃、空气湿度为60%-80%;采用遮阳网降低光照,适宜遮阳率≤70%。3.系统规范了福建省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基地选择,以及种植基质、种苗、光热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树栽和岩栽两种生态栽培模式、采收、初加工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制定《福建省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规范》草案。4.对制定铁皮石斛花、叶的质量标准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为福建省铁皮石斛花、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叶乐斌[4](2018)在《农村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农村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得相当火热,全国上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特色小镇。浙江作为我国特色小镇最早的发源地,特色发展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温州作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特色小镇开展情况却不是很突出。温州乐清市目前有7个特色小镇在建,其中2个已经先后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另外5个目前暂无上级创建申请计划,其中铁皮石斛小镇是唯一一个体现“农创”精神的特色小镇。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到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以致财政“三农”投入增长受限、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情况。特色小镇的出现既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上述困难和矛盾。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以建设“养生福地、旅游胜地”为目标,推进铁皮石斛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康养福地,建设美丽乡村,既符合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符合浙江省特色小镇政策导向,对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转型提升、非物质文化传承以及乐清山老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下“养生潮”兴起、人们对铁皮石斛逐渐关注,本文选取铁皮石斛小镇作为分析对象,首先从区位交通、资源环境、项目建设三方面研究了铁皮石斛小镇发展现状,从规模、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研究了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现状;然后选取了两家省级创建特色小镇——乐清市智能电气小镇、乐清市电力科技小镇作为比较分析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发展情况进行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指出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建设具有:创建时间早、产业基础坚实的优势,产业结构不佳、人才吸引力不强的劣势,政府扶持力度大、工商资本充足的机遇,以及投资进度快慢不一、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挑战;最后提出乐清市特色小镇发展应坚持以下三大原则:一是坚持产业分明,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二是坚持统筹规划,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唐立舟[5](2017)在《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创意产业、农业旅游的发展,创意农业也开始逐渐兴起,创意农业的高融合性、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创意农业体验园是创意农业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国内对创意农业体验园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意农业产业与经济方面,涉及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规划设计研究极少,且缺乏系统性理论,致使园区建设发生价值观偏离。杭州是我国创意农业体验园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论述了创意农业的兴起、概念、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创意经济学、“场所”精神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园林规划设计理论,提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内涵、类型、创意主体以及运作体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杭州地区的发展概况以及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建设现状,提出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主要特征与发展模式,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杭州地区创意农业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设计方法,从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创意基础出发,分析其创意资源与创意策略;同时,以合理的定位、科学的规划设计原则为指导,阐述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规划内容与设计策略,包括立地条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景观设计策略和文化内涵策略,以期为杭州地区的创意农业体验园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最后以富阳市五龙山创意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实践为例,对上述创意策略和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实践和反馈,验证其可行性,以期为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案例。
刘静雯[6](2017)在《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组培快繁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实验室通过茎尖诱导获得的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花自-2株系为材料,通过茎段扩繁和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二种途径,建立倍性株系无菌高频快繁体系,为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株系的大规模扩繁提供技术支撑,为优良倍性株系的生产推广奠定基础。通过综合利用气孔、叶绿体、染色体计数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对花自-2株系的纯合性作出判断,对茎段扩繁和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二种技术方案的增殖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原球茎的倍性稳定性进行再鉴定。确定了实验室通过茎尖诱导获得的花自-2株系为纯合的同源四倍体。茎段扩繁最佳增殖培养基:MS+2.0 mg·L-16-BA + 05 mg·L-1NAA+15%香蕉汁,该方法增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工厂化生产需求。由幼嫩茎段可诱导产生大量的原球茎,用茎段诱导原球茎的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 L-16-BA+0.5 mg· L-1NAA+0.2 mg· L-1KT,诱导率达到76.66%;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5 mg·L-1NAA+15%马铃薯提取液;铁皮石斛原球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16-BA+20%马铃薯提取液,分化率达到85.70%;铁皮石斛原球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mg·L-1NAA+15%香蕉汁,生根率达到92.77%;原球茎根尖鉴定结果显示诱导的倍性可以稳定遗传;瓶苗移栽的最佳炼苗时间为5d。通过试验建立了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株系的快繁技术体系,为四倍体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和生产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杭州市人民政府[7](2016)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杭政函[2016]6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2016年4月8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
叶飞飞,胡雪华,李晓红,贺俐,闫小红,殷帅文[8](2016)在《铁皮石斛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铁皮石斛是中国长期使用的名贵药用植物。近年来,该药用植物的研究和生产已取得了显着的进展。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信息和对铁皮石斛多年的研究经验,对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人工种植快速繁殖研究的进展做一简要总结和评价。
王珂珂[9](2016)在《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药用价值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以4种栽培模式(林下床栽、林下悬挂、林下附生、大棚床栽)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的主要成分含量,及铁皮石斛提取物对体外抗氧化、体外抑菌和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的多糖、氨基酸、黄酮、多酚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性。其中林下附生铁皮石斛的多糖、多酚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7.29%、0.369%和7.4%;林下床栽铁皮石斛的氨基酸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97%和1.82%。从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测定结果来看,多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在几种主要成分中比例最大,且林下床栽和林下附生铁皮石斛的有效成分最高。2.基于铁皮石斛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对比林下床栽、林下悬挂、林下附生、大棚床栽的铁皮石斛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1)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IC50值为2.773 mg·mL-1)高于其他3种,其中大棚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清除能力(IC50值为5.497 mg·mL-1)最差。(2)林下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IC50值为4.329 mg·mL-1)最强。另外,在浓度为2~8 mg·mL-1时,大棚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优于林下悬挂;在浓度为8~14 mg·mL-1时,林下悬挂铁皮石斛提取物优于大棚床栽。(3)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的还原能力(1C50值为3.404)高于其他3种(4)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无明显差异,均接近于100%。3.通过平板滤纸片扩散法测定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以及采用两倍稀释法对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5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H30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6 mg·mL-1时,抑菌直径分别为28.59、23.61和14.33 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31.25和250μg·mL-1;林下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铜绿假胞杆菌和粘质沙雷氏菌MG1的抑菌效果最好,在浓度为16 mg·mL-1时,抑菌直径分别为16.67和14.97 mm,MIC分别为62.5和125 μg-mL-1。4.将试验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1)。以连续灌胃50%乙醇的小鼠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连续灌胃3周后取样,称量小鼠的体重和肝重,检测血清指标(AST、ALT、ALP、TBIL、 TC、TG)和肝组织生化指标(SOD、MDA、GSH、GSH-Px、ADH、ALDH),观察小鼠肝损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大棚床栽铁皮石斛提取物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最差,林下附生的效果最好。4种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高、中剂量可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TG水平,增强肝组织GSH-Px活性;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减少TC和MDA含量,提高肝组织中GSH、SOD、ADH和ALDH活性。铁皮石斛的栽培模式影响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这可能与铁皮石斛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其次生代谢物的差异有关。同时,综合分析来看,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对急性酒精肝的保护优于大棚栽培。综上所述,铁皮石斛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与其栽培环境密切相关,试验中对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的研究比较,发现3种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体外抑菌、急性酒精肝的保护作用均优于大棚设施栽培。
王洋[10](2015)在《铁皮石斛双杂交F1遗传变异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18个铁皮石斛双杂交F1苗期、1.5年生子代测定,分析双杂交F1间农艺性状和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取得如下成果:1、铁皮石斛双杂交F1家系间株高、萌条数、苗基部粗、苗中部粗、叶长、叶宽、叶长宽比、根系长度和根系数量等农艺性状平均值存在显着性差异,18个双杂交F1家系中10个家系的苗高、苗基部粗、苗中部粗和根长优于中亲值,占双杂交F1的55.6%。双杂交的F1正交与反交间在苗期农艺性状的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正交和反交对双杂交F1苗期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在株高、根系长度和根系数量上,对萌条数、苗基部粗、苗中部粗、叶长、叶宽影响不大。2、1.5年生铁皮石斛双杂交F1家系间萌条数、株高、茎粗、节数、节间距、叶长和叶宽等农艺性状存在显着性差异,萌条数、株高和节间距的变异最大,其中8个组合的萌条数、茎长、茎粗和叶片数数值优于或同于中亲值,占双杂交F1的50%。正交与反交比较,差异主要表现在萌条数和茎粗上,对株高、节数、节间距、叶片数、叶长和叶宽影响不大,与双杂交F1苗期的农艺性状相比,株高的农艺性状差异性由显着变为不显着,萌条数和茎粗的差异性由不显着变为显着,说明双杂交F1苗期测定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铁皮石斛的育种实践中,在注重母本与父本的选择与控制的同时,应坚持多年、多点子代测定,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双杂交F1 1.5年生萌条多糖和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供试16个家系多糖和浸出物含量存在极显着差异,供试的11个双杂交(9×66)×(78×69)F1家系间多糖变异系数为16.42%,浸出物变异系数为9.29%,多糖与浸出物总量为38.29%,变异系数为36.99%;供试的5个双杂交(78×69)×(9×66)F1间多糖变异系数为18.09%,浸出物变异系数为7.78%,多糖与浸出物总量变异系数为36.99%。综合1.5年生双杂交F1农艺性状、生物量与功效成分,可初步选择S9、S1、S15、S12、S17、S18作为双杂交F1优良杂交组合。
二、富阳铁皮石斛保护与栽培研究取得突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阳铁皮石斛保护与栽培研究取得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铁皮石斛概述 |
1.1 铁皮石斛的外部特性 |
1.2 铁皮石斛的资源分布 |
1.3 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 |
2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2.1 铁皮石斛根尖与茎尖的组织培养 |
2.2 铁皮石斛茎段的组织培养 |
2.3 铁皮石斛叶的组织培养 |
2.4 铁皮石斛种子组织培养 |
3 铁皮石斛成苗技术 |
3.1 铁皮石斛种子成苗技术 |
3.2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技术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4.2 本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铁皮石斛种子一步成苗技术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培养基中影响铁皮石斛种子萌发分化成苗的关键因素 |
2.2 培养基中不同浓度NAA对铁皮石斛种子一次成苗的影响 |
2.3 培养基中不同有机物总含量对铁皮石斛种子一次成苗的影响 |
2.4 有机物中马铃薯汁占比对铁皮石斛种子一次成苗的影响 |
2.5 响应面(RSM)试验结果 |
2.6 响应面(RSM)分析 |
2.7 最优培养基组合培养铁皮石斛种子成长为幼苗的关键时期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正交试验优化铁皮石斛种子两步成苗技术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种子悬浮液浓度撒播对铁皮石斛种子形成原球茎的影响 |
2.2 不同播种方式对铁皮石斛种子分化成苗的影响 |
2.3 铁皮石斛播种分化培养基的确定 |
2.4 铁皮石斛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的确定 |
2.5 铁皮石斛种子两步成苗的几个关键时期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一步成苗、两步成苗与三步成苗技术比较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移栽及管理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一步成苗、两步成苗与三步成苗的成苗植株农艺形状对比分析 |
2.2 一步成苗、两步成苗与三步成苗植株的生理差异对比分析 |
2.3 一步成苗、两步成苗与三步成苗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对比分析 |
2.4 一步成苗、两步成苗与三步成苗技术的生产成本对比分析 |
2.5 最佳成苗技术体系的确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2)湘西铁皮石斛成分分析研究及铁皮石斛酸奶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铁皮石斛概述 |
1.1.1 铁皮石斛简介 |
1.1.2 铁皮石斛活性成分研究现状 |
1.1.3 铁皮石斛功能作用研究现状 |
1.1.4 铁皮石斛产品开发现状 |
1.2 酸奶概述 |
1.2.1 酸奶的定义 |
1.2.2 酸奶的分类 |
1.2.3 酸奶的营养保健作用 |
1.2.4 酸奶的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湘西铁皮石斛成分分析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水分含量的测定 |
2.2.2 总灰分含量的测定 |
2.2.3 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2.2.4 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
2.2.5 甘露糖含量的测定 |
2.2.6 重金属残留含量的测定 |
2.2.7 农药残留含量的测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2 总灰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3 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4 总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5 甘露糖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6 重金属残留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3.7 农药残留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产地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分析对比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
3.2.2 总多糖含量的测定 |
3.2.3 甘露糖含量的测定 |
3.2.4 总酚含量的测定 |
3.2.5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3.2.6 数据处理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铁皮石斛酸奶的研制 |
4.1 试验材料 |
4.1.1 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工艺流程 |
4.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
4.2.3 正交试验设计 |
4.2.4 感官评价方法 |
4.2.5 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数据模型 |
4.2.6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4.2.7 微生物指标测定方法 |
4.2.8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铁皮石斛汁添加量对铁皮石斛酸奶品质的影响 |
4.3.2 白砂糖添加量对铁皮石斛酸奶品质的影响 |
4.3.3 接种量对铁皮石斛酸奶品质的影响 |
4.3.4 发酵时间对铁皮石斛酸奶品质的影响 |
4.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3.6 验证试验 |
4.3.7 质量指标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文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3)铁皮石斛栽培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栽培技术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铁皮石斛植物基源 |
1.2 福建省铁皮石斛植物基源 |
1.3 铁皮石斛种苗生产技术 |
1.3.1 种子资源 |
1.3.2 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 |
1.3.3 种苗组织培养 |
1.3.4 种苗的栽培 |
1.3.5 病虫害控制 |
1.3.6 采收时间和方法 |
1.3.7 产地加工与炮制 |
1.4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
1.4.1 化学成分 |
1.4.2 药理活性 |
1.5 立项依据 |
第2章 铁皮石斛栽培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产品安全分析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试剂 |
2.1.3 仪器设备 |
2.1.4 单因素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
2.2.2 移栽时间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
2.2.3 光照强度、湿度、温度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3章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规范的编制研究 |
3.1 标准制定的相关说明 |
3.1.1 任务来源和意义 |
3.1.2 制定依据 |
3.1.3 研究方法 |
3.2 技术规范的编制分析 |
3.2.1 设施栽培要求 |
3.2.2 种植技术 |
3.2.3 种苗的选择 |
3.2.4 移栽 |
3.2.5 光照、温度、湿度调控管理 |
3.2.6 施肥管理 |
3.2.7 病虫害防治 |
3.2.8 生态栽培 |
3.2.9 采收与初加工 |
3.2.10 质量安全 |
第4章 福建省《铁皮石斛花、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的探讨 |
4.1 概述 |
4.2 铁皮石斛花、叶食用依据 |
4.3 毒理学评价 |
4.3.1 急性经口毒试验 |
4.3.2 遗传毒性试验 |
4.3.3 其他相关毒理学文献 |
4.4 铁皮石斛花、叶相关文献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4)农村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1.2.2 铁皮石斛产业研究综述 |
1.3 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
1.3.1 分析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现状分析 |
2.1 铁皮石斛小镇现状分析 |
2.1.1 区位交通 |
2.1.2 资源环境 |
2.1.3 项目建设 |
2.2 乐清市铁皮石斛产业现状分析 |
2.2.1 规模 |
2.2.2 种植 |
2.2.3 加工和销售 |
第三章 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SWOT分析 |
3.1 优势 |
3.1.1 创建时间早 |
3.1.2 产业基础坚实 |
3.2 劣势 |
3.2.1 产业结构不佳 |
3.2.2 人才吸引力不强 |
3.3 机遇 |
3.3.1 政府扶持力度大 |
3.3.2 工商资本充足 |
3.4 挑战 |
3.4.1 投资进度快慢不一 |
3.4.2 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
3.5 小结 |
第四章 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发展建议 |
4.1 坚持产业分明,逐步完善配套设施 |
4.1.1 突出主业 |
4.1.2 创新特色 |
4.1.3 完善配套设施 |
4.2 坚持统筹规划,共同发展 |
4.2.1 强化统一宣传渠道、构建公共电子商务平台 |
4.2.2 加强技术创新 |
4.3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
4.3.1 健全组织领导 |
4.3.2 完善政策扶持 |
4.3.3 提高人才吸引力 |
4.3.4 创新招商模式,加强金融保障 |
4.3.5 加强土地要素保障 |
4.3.6 完善小镇建设考核体系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1.5 技术路线 |
2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相关理论和概况 |
2.1 创意农业的内涵 |
2.1.1 创意的内涵 |
2.1.2 创意农业的兴起 |
2.1.3 创意农业的概念 |
2.1.4 创意农业与其他相关名词辨析 |
2.1.5 创意农业的特征 |
2.2 创意农业的发展趋势 |
2.2.1 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
2.2.2 生态的需求 |
2.2.3 人文要素的注入 |
2.2.4 农业多功能的展现 |
2.3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相关理论 |
2.3.1 创意学 |
2.3.2 “场所精神”理论 |
2.3.3 农业多功能理论 |
2.3.4 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
2.4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论述 |
2.4.1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内涵 |
2.4.2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类型 |
2.4.3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创意主体 |
2.4.4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运作体制 |
2.5 本章小结 |
3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概述 |
3.1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发展概况与主要特征 |
3.1.1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发展背景 |
3.1.2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发展SWOT分析 |
3.1.3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发展历程 |
3.1.4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主要特征 |
3.1.5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的主要模式 |
3.2 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主题定位模糊,创意化不够 |
3.2.2 园区景观设计城市化现象严重,缺乏文化内涵 |
3.2.3 建筑小品设计风格不统一,缺乏创新 |
3.2.4 5项目单纯模仿,缺乏特色 |
3.2.5 参与性较低 |
3.2.6 缺乏理论指导 |
3.3 本章小结 |
4 创意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
4.1 创意农业体验园创意的内容与方法 |
4.1.1 创意的基础 |
4.1.2 创意的策略 |
4.2 创意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定位 |
4.2.1 以园区产业地位为切入点 |
4.2.2 以优势资源为切入点 |
4.2.3 以文化内涵为切入点 |
4.2.4 以特色发展模式为切入点 |
4.3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设计流程 |
4.4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规划内容 |
4.4.1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建园条件分析 |
4.4.2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
4.4.3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规划 |
4.5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设计策略与内容 |
4.5.1 创意农业体验园的景观设计策略 |
4.5.2 文化内涵策略 |
4.6 本章小结 |
5 富阳市五龙山创意农业产业园案例实践 |
5.1 创意基础条件分析 |
5.1.1 地理位置优越 |
5.1.2 自然资源丰富 |
5.1.3 农业、物产资源富饶 |
5.1.4 人文资源丰厚 |
5.2 创意核心内容 |
5.2.1 创意主题的打造 |
5.2.2 创意农业景观 |
5.2.3 创意文化体验——孝文化、造纸艺术 |
5.2.4 创意养生体验——“五位一体”养生 |
5.2.5 创意农业科技——铁皮石斛立体种植 |
5.2.6 创意经营理念——众筹农场、直播经营 |
5.3 园区规划设计 |
5.3.1 空间布局 |
5.3.2 分区规划 |
5.3.3 专项规划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不足 |
6.1 总结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6)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组培快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铁皮石斛的资源情况 |
1.1 野生资源分布 |
1.2 野生资源现状 |
2 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模式及产业现状 |
2.1 人工栽培模式的开发 |
2.2 规模化产业种植 |
2.3 产业现状 |
2.4 存在的问题 |
3 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
3.1 多倍体的特性 |
3.2 多倍体在生产上的应用优势 |
3.3 人工诱导多倍体途径 |
3.4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
4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4.1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简介 |
4.2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方法 |
4.3 原球茎在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中的应用进展 |
4.4 铁皮石斛组培技术的应用及开发方向 |
4.5 植物组织培养在多倍体诱导中的应用 |
5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5.1 研究内容 |
5.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的倍性株系的纯合性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自-2的生根培养 |
2.2 形态学鉴定 |
2.3 细胞学鉴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花自-2的茎段繁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6BA和NAA的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2.2 不同有机物添加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原球茎的诱导及生根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0 茎段诱导原球茎的产生 |
2.1 原球茎的生根培养 |
2.2 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倍性鉴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原球茎的增殖、分化及试管苗移栽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球茎的增殖 |
2.2 原球茎的分化 |
2.3 原球茎的分化壮苗 |
2.4 试管苗的炼苗与大田移栽 |
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铁皮石斛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研究 |
2 铁皮石斛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
3 铁皮石斛人工种植 |
(9)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药用价值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研究现状 |
2 铁皮石斛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2.1 铁皮石斛多糖 |
2.2 铁皮石斛氨基酸 |
2.3 铁皮石斛黄酮 |
2.4 挥发性化学成分 |
2.5 微量元素和木质素类 |
3 铁皮石斛药用效果研究进展 |
3.1 抗氧化作用 |
3.2 增强机体免疫力 |
3.3 抗肿瘤和抗突变 |
3.4 降血糖 |
3.5 对消化系统作用 |
3.6 对呼吸道作用 |
3.7 酒精性肝损伤 |
4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4.1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1 供试材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的制备 |
1.2.2 多糖含量测定 |
1.2.3 氨基酸含量测定 |
1.2.4 黄酮含量测定 |
1.2.5 多酚含量测定 |
1.2.6 浸出物含量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主要成分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体外抗氧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1 供试材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1.2.1 样品的制备 |
1.2.2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测定 |
1.2.3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测定 |
1.2.4 还原能力测定 |
1.2.5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铁皮石斛提取物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比较 |
2.2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活性评价 |
2.3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评价 |
2.5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评价 |
2.6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IC_(50)值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抑菌活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1 供试材料 |
1.1.2 供试菌种 |
1.1.3 培养基 |
1.1.4 主要试验试剂 |
1.1.5 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1.2.1 提取物的制备 |
1.2.2 菌悬液的制备 |
1.2.3 抑菌效果的测定 |
1.2.4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
1.2.5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
2.2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供试菌的MIC和MBC的测定 |
2.2.1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供试菌的MIC测定 |
2.2.2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对供试菌的MBC测定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章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对小鼠急性酒精肝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1 供试样品 |
1.1.2 试验动物 |
1.1.3 主要试验试剂 |
1.1.4 仪器与设备 |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1.2.1 提取物的制备 |
1.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1.2.3 酒精肝模型的制备 |
1.2.4 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的测定 |
1.2.5 小鼠肝脏处理 |
1.2.6 生化指标的检测 |
1.2.7 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 |
1.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小鼠外观、行为观察及死亡数目统计 |
2.2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及肝脏系数的影响 |
2.3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
2.3.1 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 |
2.3.2 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的活性 |
2.3.3 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 |
2.3.4 小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的活性 |
2.4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C、TG水平的影响 |
2.4.1 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C)水平 |
2.4.2 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G)水平 |
2.5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5.1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SOD活性 |
2.5.2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MDA含量 |
2.5.3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GSH含量 |
2.5.4 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GSH-Px活性 |
2.6 不同栽培模式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乙醇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2.6.1 小鼠肝组织中ADH的酶活性 |
2.6.2 小鼠肝组织中ALDH的酶活性 |
2.7. 小鼠肝组织形态学观察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
附图二 |
附图三 |
附图四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铁皮石斛双杂交F1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 |
1.1.1 铁皮石斛的自然分布 |
1.1.2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收集 |
1.1.3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质量评价 |
1.1.3.1 铁皮石斛种质资源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3.2 石斛属植物指纹图谱研究 |
1.1.3.3 遗传多样性研究 |
1.2 铁皮石斛品种选育 |
1.2.1 单交育种研究现状 |
1.2.2 复式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铁皮石斛双杂交F_1苗期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双杂交F_1间苗期农艺性状的差异比较 |
2.2.2 聚类分析 |
2.2.3 双杂交的F_1正交与反交间农艺性状的差异比较 |
3 铁皮石斛 1.5 年生双杂交F_1测定与选择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地环境条件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双杂交的F_1间农艺性状的测定 |
3.2.1.1 农艺性状的差异比较 |
3.2.1.2 聚类分析 |
3.2.1.3 双杂交的F_1正交与反交间农艺性状的差异比较 |
3.2.2 双杂交的F_1间生物量的测定 |
4 铁皮石斛双杂交F_1主要功效成分测定与选择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仪器和试剂 |
4.1.2 试验材料和样品处理 |
4.1.3 试验方法 |
4.1.3.1 多糖含量测定 |
4.1.3.2 浸出物含量测定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双杂交(9×66)×(78×69)、(78×69)×(9×66)F_1 1.5 年生萌条多糖与浸出物含量差异 |
4.2.3 主要农艺性状苗期与 1.5 年生植株的相关性 |
4.2.4 双杂交(78×69)×(9×66)F_11.5 年生植株正反交间多糖与浸出物含量差异 |
5 结论与讨论 |
5.1 铁皮石斛双杂交F_1苗期测定 |
5.2 1.5 年生铁皮石斛双杂交F_1测定与选择 |
5.3 铁皮石斛双杂交F_11.5 年生萌条主要功效成分测定与选择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富阳铁皮石斛保护与栽培研究取得突破(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优化研究[D]. 梁晖辉.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2]湘西铁皮石斛成分分析研究及铁皮石斛酸奶的研发[D]. 吴广.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3]铁皮石斛栽培条件对品质的影响及栽培技术规范研究[D]. 林文亮. 集美大学, 2019(08)
- [4]农村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乐清市铁皮石斛小镇为例[D]. 叶乐斌.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5]杭州地区创意农业体验园规划设计研究[D]. 唐立舟.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6]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组培快繁工艺研究[D]. 刘静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J]. 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5)
- [8]铁皮石斛研究进展[J]. 叶飞飞,胡雪华,李晓红,贺俐,闫小红,殷帅文. 农技服务, 2016(04)
- [9]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药用价值的比较研究[D]. 王珂珂.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 [10]铁皮石斛双杂交F1遗传变异研究[D]. 王洋.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6)
标签:铁皮石斛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铁皮石斛种植方法论文; 种子植物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