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王新宏,郑晓菊,王保山,李海军,代创国[1](2021)在《急诊一期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严重损伤》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诊一期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前臂Gustilo Ⅲ B和Ⅲ C损伤及离断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21年5月,急诊一期行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移植治疗前臂Gustilo Ⅲ B~Ⅲ C及离断伤63例。其中Gustilo Ⅲ C 25例,Gustilo Ⅲ B 29例,前臂离断伤9例。尺、桡骨远端骨折28例,尺、桡骨中段骨折20例,近端骨折15例,骨缺损8例。所有病例均伴有软组织缺损或大面积皮肤撕脱,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9 cm×13 cm~6 cm×5 cm;肌肉缺损8例,其中掌侧所有肌肉缺损2例,背侧所有肌肉缺损2例,指深屈肌缺损2例,指总伸肌缺损1例,掌、背侧肌肉都缺损1例。采用皮瓣、肌瓣、筋膜各种组合嵌合修复,其中联合Flow-through吻合技术桥接肢体血管41例,同时一期肌肉动力重建3例,一期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2例。术后通过患者来院复诊、医生上门、微信及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游离嵌合组织瓣4例术后发生血管危像,手术探查后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0例,残留肌肉创面植皮28例,一期愈合率47.62%,保肢率93.65%,感染率4.76%。术后随访5~42个月,平均16.41个月,骨愈合时间3~18(平均6.61)个月。根据Anderson等前臂骨折评价标准:优7例,良31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为65.52%。结论急诊一期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是治疗前臂严重Gustilo Ⅲ B、Ⅲ C损伤和离断伤的有效方法,可一次修复多种组织,一期闭合伤口,减少手术次数,并能恢复良好功能。
吴攀峰,唐举玉,钟达,卿黎明,庞晓阳,俞芳,曾磊,潘丁,肖勇兵,刘睿,黄承雄[2](2021)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开放并不同程度的关节囊缺损。术前通过"皮肤提捏法"判断供区所能切取的皮瓣宽度并通过HHD探测并标记股前外侧区域各穿支位置。术中按照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布样,以供区能直接闭合为原则设计单叶或者分叶穿支皮瓣,裁剪布样,选择合适的穿支设计并切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小14.0 cm×5.0 cm,有1例双叶皮瓣面积最大, 分别为17.0 cm×9.0 cm和18.0 cm×8.5 cm,并依据关节开放的位置和程度切取嵌合组织瓣(肌瓣或阔筋膜瓣)。嵌合组织瓣封闭关节腔,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吻合供区与受区血管,重建皮瓣血运,关节腔置管冲洗引流,供区均直接闭合。通过门诊随访其恢复效果。结果术后9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患者皮瓣受区因冲洗引流不彻底渗出较多,经换药引流后延期愈合,其余皮瓣受区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3~36(平均12)个月,受区外观、功能恢复满意,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戚建武,陈邵,陈川,孙斌鸿,柴益铜,黄剑,李一,杨科跃,孙赫阳,陈宏[3](2021)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9例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31~63岁[(45.3±5.6)岁]。皮肤缺损面积为20 cm×15 cm~25 cm×20 cm。均联合一侧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及对侧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供、受区均Ⅰ期缝合。观察皮瓣成活、供受区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6及12个月,参照皮瓣晚期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皮瓣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部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VS)评分评估供区瘢痕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色泽、弹性、外观及供区瘢痕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12.5±2.3)个月]。9例联合皮瓣均成活。大腿供区术后1例出现切口裂开,经Ⅱ期缝合后愈合,余供区均Ⅰ期愈合。受区皮瓣质地及外观可。5例患者皮瓣明显臃肿,行Ⅱ期皮瓣修整术,术后皮瓣外观得到明显改善。皮瓣晚期功能和手部功能评分随术后时间逐渐提高(P<0.05)。术后12个月皮瓣晚期功能评价:优3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78%。术后12个月手部功能评价:优3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67%。供区VVS评分术后1个月为(9.7±1.3)分,术后6个月为(5.7±0.9)分,术后12个月为(3.4±0.8)分(P<0.05)。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弹性与周围皮肤组织接近,轻度臃肿,供区瘢痕小。结论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进行移植,可以一次性覆盖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术后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性瘢痕。
李海军,郑晓菊[4](2021)在《股外侧肌表浅分区嵌合移植一期修复小腿严重损伤》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表浅分区与其同源血管皮瓣或筋膜嵌合一期修复小腿离断和Gustilo III B-C型损伤伴有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肌表浅分区嵌合移植急诊一期修复小腿严重损伤49例,其中车祸伤30例,重物砸伤13例,机器伤6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42岁。完全离断共6例,Gustilo III B型损伤27例,Gustilo III C型损伤16例;所有病例均呈环形撕脱或缺损,缺损面积10 cm×6 cm~60 cm×40 cm。股外侧肌表浅分区嵌合皮瓣31例,嵌合皮瓣和筋膜17例,嵌合筋膜1例;肌肉瓣切取体积6 cm×4 cm×2 cm~25 cm×11 cm×4 cm;各组织瓣借穿支不同方向覆盖环形创面。术后半年及之后每3个月随访,记录皮瓣颜色、质地变化、患肢功能、供区肢体伸膝等情况。结果移植肌肉均成活,供区直接缝合39例,10例植皮,1例出现部分坏死,伸膝功能正常,无不适感。术后随访42.5(3~55)个月, 1年以上随访49例,2年以上随访40例, 3年以上随访33例。下肢功能根据LEFS评分,70以上分者23例(48.9%),61~70分21例(44.7%),51~60分3例(6.4%)。保肢率达到91.8%,感染率为8.1%。结论精确切取股外侧肌并与皮瓣或筋膜瓣嵌合,急诊一期修复小腿严重损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组织摆放灵活,易于修复不规则组织缺损,供区损伤小,无并发症发生。
倪晓,邱海胜,张怀保,王健[5](2021)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在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3月至2019年4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9例共10块皮瓣。修复部位:手部及腕部6例,前臂1例,小腿1例,足部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面积5 cm× 19 cm~17 cm×24 cm,供区创面均一期缝合。术后通过门诊随访。结果本组7例患者皮瓣顺利成活;1例双游离皮瓣患者其中一块皮瓣术后发生动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吻合血管进行外增压后顺利成活;l例患者皮瓣的一个分叶坏死,经二期植皮修复残留创面。术后随访3~48个月,患者对皮瓣外观均较为满意,供区瘢痕略有挛缩。结论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可以在仅有单一穿支的情况下,对皮瓣进行分叶设计,通过皮瓣各叶间的不同组合,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供区创伤小,成活率高。
霍达[6](2021)在《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实际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应用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0例,术前对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进行测量,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侧大腿的穿支动脉在穿出深筋膜的位置进行定位。根据穿支数量及其营养范围对可切取的面积进行评估,术中根据超声定位处寻找穿支,若穿支位置及数量与术前定位存在差异,可依照术中具体情况寻找穿支位置及数量,最后根据术中实际探查到的穿支数量对皮瓣面积及可修复范围进行进一步评估,可按照手术需要选择是否保留深筋膜,皮瓣转移至受区时血管蒂的吻合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若受区创面面积大且不规则,或存在多处创面,可考虑设计分叶皮瓣并按照创面的形状及位置进行灵活调整。皮瓣供区尽量一期闭合。本研究中9例患者供区一期闭合,1例患者单侧供区因一期闭合张力较大,二期延迟闭合。本次研究中创面分布在前臂、肘部、上臂、足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9×12cm~38cm×15cm。术中评估出血量、吻合血管后皮瓣的血运情况等,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出血、感染、动静脉危象等并发症。出院后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对于皮瓣移植后外观的满意度及四肢功能的恢复程度。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10例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延迟愈合,后经换药完全愈合。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供区一期闭合,1例患者单侧供区二期延迟闭合。供区因张力大拆线时间较无张力缝合创口延长1周左右。本研究中供区未发生术后皮瓣供区血肿、伤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该技术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第一穿支位置相对恒定,切取简单。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可以做到一次性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既减少了手术次数又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还减少了仅从单侧切取面积较大的皮瓣对肢体造成的损伤。本研究中显示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联合移植并未影响皮瓣成活率。通过本研究的临床实践及术后观察,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是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满意度高。
袁野,邱俊涛,李辉,易芳林,李高辉,余振涛,姚刘永,路闯[7](2021)在《应用超引流技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收治的四肢创面的病例。均采用超引流技术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术中皮瓣除常规吻合皮神经并按1∶2的动、静脉比例吻合穿支血管外,再根据皮瓣浅静脉(v)和受区浅静脉(V)在皮缘的相对位置、管径大小及静脉的长度给予匹配,按照静脉标记编号依次吻合1~3条浅静脉。上肢创面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下肢创面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所有患者皮瓣感觉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共纳入67例,男54例,女13例,年龄21~65岁,平均44岁。创面位于上肢16例,下肢51例。术中吻合3条浅静脉的皮瓣有8例,吻合2条的皮瓣38例,吻合1条的皮瓣21例;56例直接闭合供区,11例因切取面积较大行全厚皮片移植覆盖供区。术后1例出现动脉危象,急诊探查后1/2皮瓣坏死,二期行植皮手术修复;3例出现皮瓣下积血,经清创后二期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随访6~44个月,术后早期未见明显肿胀及水泡,皮瓣质地与受区皮肤基本一致,后期萎缩不明显,未见色素沉着,感觉恢复较快,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供区均一期愈合,无功能异常。16例上肢创面患者经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可1例;51例下肢创面患者经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优38例,良11例,可2例;所有患者经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两点辨距觉为8~10 mm,平均9.1 mm,皮瓣感觉功能48例达S3+,19例为S3。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手术中应用超引流技术,能有效预防皮瓣血液淤滞,降低皮瓣坏死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皮瓣成活质量,利于受区功能恢复。
殷强[8](2021)在《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分析讨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及交通工具的普及,每年创伤发生例数居高不下,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皮肤撕脱伤的发生也较为常见。皮肤撕脱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于皮肤,导致皮肤软组织失去原本的解剖位置。从浅筋膜或深筋膜剥脱,常常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肉、血管等的损伤和暴露。尤其是大面积撕脱伤患者,往往伴随出血量较大,且个别患者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情况。这就要求必须依照最快、就近原则进行治疗,但关于撕脱伤的具体诊疗方式,到目前为止未有一套完整的临床指南。本研究旨在通过总结撕脱伤的受伤原因、受伤机制、撕脱类型及手术方式、从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适应症,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治疗各种部位、类型的皮肤撕脱伤。方法:系统性回顾山东省立医院2015-2020年此6年间收治的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将本次研究分为手部组和非手部四肢组,分别比较不同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解剖特性,分析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的常见受伤原因,了解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的撕脱机制及受伤特点,进一步比较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原位缝合、反取皮削薄皮片再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皮瓣修复术、一期清创+VSD+二期植皮等。我们可以从收集的病例里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一期创面愈合率、平均手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等指标来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及优缺点,从而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结果:本次研究收纳四肢撕脱伤患者107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41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1岁,平均38.06±17.36岁;面积最大15%(体表面积),最小不足1x2cm;其中手指32例,手掌及手背35例,前臂及上臂10例,下肢(含足)30例;手撕脱伤最常见受伤原因为挤压伤,其余为锐器切割伤、机器皮带绞伤。双上肢皮肤撕脱伤最常见原因为机器皮带绞伤,其余为车祸伤;双下肢皮肤撕脱伤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在手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原位缝合、皮瓣修复及反取皮回植相较于传统一期清创、二期修复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次数等方面均有较显着的优势,且一期有效的封闭创面的成功率更高,且手部(小面积)撕脱伤患者采取原位缝合手术成功率高;在非手部四肢撕脱伤的治疗中,原位缝合和反取皮回植相较于传统一期清创、二期修复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次数等方面也均有较显着的优势,且一期有效的封闭创面的成功率更高,反取皮植皮法,撕脱皮瓣可“废物”利用,减少手术带来的二次供区损伤。结论:皮肤撕脱伤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创面的污染程度、早期彻底清创、撕脱皮肤的完整性、撕脱皮片的血运等。手部撕脱伤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原位缝合+皮瓣修复术,术后手指感觉、运动功能较植皮手术方式更具优势;双上肢(不包含手)及下肢(包含足)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反取皮削薄回植+二期植皮+VSD;较传统的“一期清创,二期植皮”方式,不同部位采取适应的手术方式,一期创面愈合率更高,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次数更少,不仅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且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各方面压力。
张国雷[9](2021)在《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 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对手指指固有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了解了指动脉指背分支发出的位置、走形、数量、分布,并进行测量与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其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为临床中设计皮支皮瓣与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10双20只新鲜手标本,分别于前臂尺桡动脉灌注红色填充剂,待其凝固后,解剖寻找指动脉及其指背所有皮支血管,应用游标卡尺对双侧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管径进行测量,记录指背皮支起点的位置,观察其走形分布情况及在指背的网联情况。解剖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血管的来源、走形及供养位置,了解手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皮肤供养血管的组成与来源。结果:指固有动脉在手指近节、中节恒定的位置向指背方向发出4条较粗大的皮支,除了这些皮支,指固有动脉还发出多条肉眼可辨的指背方向的毛细皮支,这些毛细皮支位置不定、粗细不等、间距并非恒定(小于0.5cm)。指动脉指背皮支发出多条次级分支,在指侧方及指背形成毛细血管链。掌背桡侧皮肤的血供主要包括:第一掌背动脉发出的皮穿支;拇主要动脉发出的掌背皮支;示指桡侧指动脉的掌背皮支;虎口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其中以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为优势血管。结论:指背及掌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的皮肤存在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其主要供养动脉均来自指动脉的背侧皮支。据此解剖学基础,可设计指背及掌背桡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第二章 手指皮支皮瓣及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目的:基于对指动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于指背、指侧方及掌背第一骨间背侧肌处设计皮支皮瓣、皮支链皮瓣用以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取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共33例,设计应用4种皮瓣予以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根据多项评定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3例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病例,皮瓣均成活,4例4指皮瓣局部血运差,经拆线、换药等处理,皮瓣血运好转。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13.5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感觉部分恢复,伤指屈伸活动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基于对指动脉及其指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根据手指创面的位置于指背及掌背桡侧设计皮支皮瓣或皮支链皮瓣,能有效覆盖手指创面。此系列皮瓣具有皮瓣外形美观,副损伤小,对手指活动影响较小等优点,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适宜推广。
郭振飞[10](2021)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颌面部软组织的缺损常常由于外伤和肿瘤引起,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外貌上的缺陷以及功能上的障碍,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遗留下来的创面修复,通常需要使用邻近或者远处的皮瓣进行重建。传统皮瓣修复的目的是使皮瓣成活并达到创面的愈合,对于皮瓣受区形态和功能的恢复、尤其是皮瓣供区损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微创、精准”皮瓣外科理念的确立,穿支皮瓣的地位日渐显现。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因位于下腹部的“泳裤供区”,损伤小,位置隐蔽,并发症少,符合现代外科皮瓣的理念。但该皮瓣以往主要应用在乳房、四肢等部位,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较少。目的:同期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患者术后颌面部软组织的缺损,对比两种皮瓣术后供区的并发症及临床效果,评价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口腔癌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因病灶扩大切除而行游离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15例患者,以及15例同期行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供、受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主客观的方法评估并比较两种皮瓣术后供、受区外观和功能影响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在术后受区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供区创面经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只遗留线形瘢痕,对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小。而应用前臂皮瓣修复的患者中,供区创面均植皮修复,术后供区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较为明显。两组皮瓣术后供区主观感受对比显示,感觉异常和供区外观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和外观的客观检查中,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组有更明显的供区并发症。两组皮瓣术后受区功能的恢复和患者主观满意程度上基本相仿。结论:在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两组皮瓣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并发症少,对供区美观、功能影响小,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二、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6)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概述 |
2.2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血管解剖 |
2.2.1 穿支血管穿出点的分布及范围 |
2.2.2 穿支来源的分类 |
2.3 股前外皮瓣的术前定位技术 |
2.3.1 手持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技术 |
2.3.2 断层扫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
2.4 带蒂股前外皮瓣的临床应用 |
2.5 游离股前外皮瓣的临床应用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手术方法 |
3.2.1 受区的处理 |
3.2.2 皮瓣的设计及游离 |
3.2.3 血管蒂及神经的吻合 |
3.2.4 受区的闭合 |
3.2.5 术后的处理 |
3.3 评估指标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典型病例 |
4.1.1 病例一 |
4.1.2 病例二 |
4.1.3 病例三 |
4.2 生活质量评估 |
4.3 统计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
5.2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与同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
5.2.1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同类穿支皮瓣在头颈部的应用 |
5.2.2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同类穿支皮瓣在四肢的应用 |
5.2.3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腹壁、腹股沟区及臀部的应用 |
5.2.4 联合穿支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分析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及方法 |
2.1 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分组 |
2.2 手术资料 |
2.2.1 手术方法 |
2.2.2 观察指标 |
第3章 结果 |
3.1. 手部组 |
3.2. 非手部四肢组 |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皮肤撕脱伤的治疗进展 |
6.1 撕脱皮瓣回植术 |
6.1.1 原位缝合 |
6.1.2 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回植 |
6.1.3 吻合血管再植术 |
6.1.4 冷冻后二期利用 |
6.2 植皮术 |
6.2.1 异位植皮术 |
6.2.2 反取皮植皮术 |
6.3 皮瓣移植术 |
6.3.1 随意推进皮瓣 |
6.3.2 游离皮瓣 |
6.3.3 带蒂皮瓣 |
6.4 人工皮肤 |
6.5 药物辅助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手指动脉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
第一节 新鲜标本解剖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铸型标本的制作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指固有动脉指背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手指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
第一节 手指筋膜蒂指动脉皮支链皮瓣的临床应用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指背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
1 引言 |
2 研究内容 |
3 资料与手术 |
4 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综述 |
一、皮瓣发展史 |
二、皮瓣应用于手部的现状 |
三、临床中常见皮瓣的特点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B 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 |
附录 C 个人简历及已发表论文 |
附录 D 综述 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急诊一期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严重损伤[J]. 王新宏,郑晓菊,王保山,李海军,代创国.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6)
- [2]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J]. 吴攀峰,唐举玉,钟达,卿黎明,庞晓阳,俞芳,曾磊,潘丁,肖勇兵,刘睿,黄承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5)
- [3]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J]. 戚建武,陈邵,陈川,孙斌鸿,柴益铜,黄剑,李一,杨科跃,孙赫阳,陈宏. 中华创伤杂志, 2021(09)
- [4]股外侧肌表浅分区嵌合移植一期修复小腿严重损伤[J]. 李海军,郑晓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4)
- [5]游离股前外侧单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 倪晓,邱海胜,张怀保,王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3)
- [6]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 霍达. 吉林大学, 2021(01)
- [7]应用超引流技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J]. 袁野,邱俊涛,李辉,易芳林,李高辉,余振涛,姚刘永,路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05)
- [8]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分析讨论[D]. 殷强. 山东大学, 2021(12)
- [9]基于解剖学研究基础上的4种指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国雷.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10]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与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D]. 郭振飞. 蚌埠医学院,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