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营养(5)──特殊人群的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白金辉[1](2021)在《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社区健康教育是最贴近居民且能够覆盖全国的教育途径,通过对社区居民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对营养健康的认知,改善其态度和行为,对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社区营养教育紧迫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对目前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提高社区营养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旨在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符合人们需求的营养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社区营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进而引导居民养成合理膳食、营养搭配的良好生活习惯。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2](2020)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研究说明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WHO肺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2019年)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目的是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疫苗与发挥疫苗最佳预防作用方面提供证据,提高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水平。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3](2020)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WHO肺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2019年)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目的是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疫苗与发挥疫苗最佳预防作用方面提供证据,提高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水平。
李孟慧[4](2020)在《粥方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粥有主副(食)兼顾、荤素咸宜、干稀一体、养疗皆可的优势受到民众喜爱和中医学重视。如明代《本草纲目》“谷部”专列“粥”条,《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有“糜粥类”介绍,清代更有《老老恒言·粥谱说》专篇和《粥谱》专着,但更多养疗粥方散在于方书、本草、养生饮膳类书籍中,亟需深入整理、归纳、分析,以了解其基本情况。目的通过研究,梳理出传统粥方概貌,总结其组成和应用特点如入粥物品属性、主治病证及特殊人群应用等特点,以期对现代食粥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学、史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营养学、中药学、科技史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所收集资料。论文主体包括数据统计和问题探讨2部分。数据统计部分:主要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13455种古籍中,选取有粥方记载的方书类4本(《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臞仙活人方》)、本草类书9本(《食疗本草》《食物本草》(卢和)《食品集》《本草纲目》《药性全备食物本草》《食物本草》(姚可成)《食物本草会纂》《增补食物本草、备考》《食鉴本草》)、养生饮膳类书籍16本(《食医心镜》《山家清供》《养生杂类》《寿亲养老新书》《饮膳正要》《食治养老方》《遵生八笺》《寿世青编》《食宪鸿秘》《老老恒言》《随园食单》《调疾饮食辩》《养小录》《随息居饮食谱》《调鼎集》《粥谱》)及其它类书3本(科技典籍《调燮类编》、日用技着《多能鄙事》、学术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2部。统计入粥物品属性及毒性、归经特点,谷物种类和粥方大小、主治病证、特殊人群的应用并进行分析。问题探讨部分:包括粥的别称考证、汉代及以前与粥相关的养老制度、粥方所用有争议物品如土苏和浆水的考证及粥方制法和食法探析等。结果数据统计部分:1从纳入的32部文献,剔除重复后,统计出粥方555首,其中荤粥方164首(29.55%),素粥方391首(70.45%),包括蔬果(含植物药)类粥方313首(80.05%),谷物类粥方62首(15.86%),矿物类粥方16首(4.09%)。粥方方制偏小,包括谷物在内,2个以下物品组方者334首(60.18%),3个者104首(13.74%),4个者6]首(10.99%),1-4个物品组方者达499首(89.91%),组方物品最多者为9个,仅2首(0.36%)。2粥方总计用谷54种,既有粳、籼、糯、粟、林、稷、粱(青、白、高)、黍、稗?子、薏、苽、玉蜀黍、沙谷米等米类,也有大麦、小麦、莜麦、燕麦、荞麦、苦荞等麦类粒食。自唐迄清,有明确记载谷物种类的粥方中,粳米应用均占首位,宋元时期甚至达五成以上(55.99%)。除谷物外,粥方所用其它物品共计381味,其中属食者(290味,76.12%)远高于属药者(91味,23.88%)。寒热属性方面,除23味物性记载不详外,寒性94味(24.67%),凉性36味(9.45%),热性13味(3.41%),温性104味(27.30%),平性111味(29.13%),平性物品所占比例较大,寒凉物品(133味,34.12%)高于温热物品(117味,31.71%),且寒凉物品中偏性较大的寒远高于温热物品中偏性较大的热。五味属性和归经属性与现代《中医饮食营养学》所收录的常用物品一致,五味以甘味为主(244味,64.04%);归经以脾(140味,36.75%)、胃经(132味,34.65%)居多。毒性物品含量(24味,6.30%,包括药物15味,食物9味)极低,且以小毒为主,其中大毒1味(4.17%),常毒9味(37.50%),小毒13味(54.17%),微毒 1 味(4.17%)。3粥方的主治病证涉及103种,频次最多的是痢疾(146,8.96%),其次是虚劳(119,7.31%),以粥疗痢记载最早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治疗虚劳病证的粥方中荤粥方居多,体现出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血的特色。粥方在特殊人群中的运用,根据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依次为老年(234次,14.88%)、妇人(114 次,7.25%)和小儿(42 次,2.67%)。问题探讨部分:1粥之别称考证:粥有饘、糜、餬、餰、糂、糁、(?)和鬻等8个别称。鬻是粥的本字,音义同粥,理想状态的粥可径称粥和鬻;粥的黏稠状态可称糜、饘、餬和餰;加入肉、菜等食材者,古称糂、糁和(?)。粥的别称之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人对粥方养疗的重视。2汉代及以前与粥相关养老制度解析:以粥“养衰老”可追溯到先秦,《礼记·月令》提出“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西汉“养老令”中有针对长者的“受鬻法”,东汉借鉴《礼记》养衰老内容,改“行糜粥”制。先秦到两汉期间,官方到民间对高龄长者实施以送糜粥为代表的养老民俗和诏令,为粥方养疗的理论与实践在汉以后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民众共识。3粥方所用有争议物品考证(1)土苏:苏与酥两字至晚东汉末年即存在,虽本义迥异但有混用情况如“屠苏”与“屠酥”。从古籍记载、入粥形态、组方功效和相近粥方分析,土苏是一种食物;功效和配伍上,酥粥方与苏粥方近似,入粥之土苏应指土酥的本意酥油或酥酪。(2)浆水:含有浆水的粥方共6首,均为治疗淋证涩痛不利或不通诸症。典籍载浆水原料多为粟米,加水煮热后再经轻发酵而成,味甘酸。从浆水粥方主治病证及其除烦、止渴等功效特点分析,浆水食性应偏凉。4粥方制法与食法分析:据入粥物品性质和粥方养疗所需,对入粥物品要再加工,以取汁(煮、研、捣)和磨粉(磨、澄)最常用。入粥有先煎后下之分。煮粥宜用急火,不加“消石”速成,以成糜为度。食粥以淡食为主、微温为宜。结论通过上述整理、归纳、分析、研究,基本复原出古代粥方概貌。即粥方组成以食物(特别是全谷物和蔬果代表的素粥)为主、药物为辅、甘味居多、物性均衡、毒性极低、方制偏小为特点;主治病证和适用人群宽泛,对脾胃、感官和虚损病证及老、妇、幼儿尤宜;粥方对辅料加工的制法精致和火候把握的考究,既有利于粥方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又可规避过度糊化导致血糖升高加速,还提高了食用安全性如预防长者噎膈;食粥主张空腹、清淡、不佐它物,体现出传统饮食营养学“本味”为上、“茹淡”养老原则,与现代部分民众“白粥配咸菜”的早餐模式迥然有异;强调食粥微热但以“不灼唇”为度,又与现代防癌饮食方法相契合。凡此种种,都使粥方对慢病患者及普通民众特别是高龄长者的长期养疗,具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5](2020)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提出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并减少细菌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在《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上,结合WHO肺炎球菌疫苗立场文件(2019年)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疾病负担、疫苗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目的是为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在科学使用疫苗与发挥疫苗最佳预防作用方面提供证据,提高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水平。
李云龙[6](2020)在《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铁元素是人体需要微量元素之一,维持着机体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身体缺铁会导致贫血,除了贫血本身导致的临床症状外,引起患者缺铁的病因也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而和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很多,目前部分病因确切,但有些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尚不清楚,而针对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是否相关的研究较少,重庆南部(渝南)地区未见相关报道。为明确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等不同层面是否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是否相互关联,希望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有所影响、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或预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阅读,筛选与缺铁性贫血可能相关的各种因素或病因的报道和进展,汇总分析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对符合定性分析的文献资料,予以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在渝南地区四所大型医院专科门诊和体检门诊抽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问卷调查,此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实验室结果验证是否确诊缺铁性贫血,然后总结分析对于在渝南地区的成人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关联或相互影响。结果: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发生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情况、自感家庭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吸烟、饮酒、膳食等社会因素,与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免疫性疾病、矿物质缺乏、遗传性疾病、慢性病贫血、肾病、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体肿瘤、恶性贫血等身体疾病因素,与围手术期管理、急诊科管理缺陷等医疗管理因素,和孕妇、老年人、新兵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有一定关联性;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结果提示,社会人口学因素中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促进因素,家庭因素中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情况是促进因素、家庭支持是阻碍因素(家庭成员关心、支持则较少发病),个人生活方式中不合理膳食促进因素,疾病因素中胃肠道疾病、炎症、失血、癌症是促进因素,管理因素中围手术期管理缺陷是促进因素,特殊人群中女性、老年人是促进因素,上述相关促进因素证据等级为中级;对于渝南地区社会因素的调查,从多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吸烟,紧张工作和无固定工作时间是ID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理膳食,较高文化程度和3人以上家庭规模为IDA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了全面总结分析,并进行定性系统评价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丰富了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内涵,探讨了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医疗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联;定性系统评价从专业分析角度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评价;而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则对吸烟、工作、膳食、文化程度、家庭人数等影响因素予以验证。三者结合较为全面总结阐述和验证了相关危险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吴婷婷[7](2020)在《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进行调查,发现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及职业认知板块的薄弱环节,了解营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利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调查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进行,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处、重庆市健康教育所工作人员将电子问卷链接或二维码分别发送至重庆市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群与重庆市基层健康教育工作群。调查问卷经过文献检索与专家咨询后自行设定,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卷首语与知情同意书;(2)调查对象基本资料;(3)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包含25题计分题)(4)当前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及相关需求。营养教育职业素养评分方式根据所属板块不同进行赋分,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知识与技能板块答对一题计一分,答错不计分;行为板块根据营养教育职业行为频率进行以下赋分,“总是”3分、“经常”2分、“偶尔”1分、“几乎没有”0分;认知板块答案赋分如下,“非常必要”3分、“必要”2分、“必要性不大”1分、“完全没必要”0分;“愿意”1分、“不愿意”0分。本研究中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tata软件包完成。年龄、工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等连续型变量组间均值,采用ANOVA分析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选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以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基层医务人员共1051名,其中男性264人(25.12%),女性787人(74.88%);61.18%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年龄为34.05岁,平均工龄为12.01±0.29年;民族以汉族为主(91.96%);学历以大专及本科为主(88.6%);其中,仅有0.48%的医务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76.59%的调查对象已婚,参与本次调查的51.28%基层医务人员已生育1个小孩子。岗位以医师和护士为主(医生35.68%VS护士35.56%),其中技师所占比例最少为8.85%。职称以初级为主(57.09%),高级职称不到5%;此外,28.25%的基层医务人员已工作时间已经超过15年。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总分平均分为17.971±0.12。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知识维度8.32±0.08,技能维度2.97±0.04;行为维度3.64±0.02,认知维度3.04±0.04;总分及格率仅有46.81%,优秀率仅有3.43%。722名(68.70%)基层医务人员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对病人或居民进行过饮食建议或营养教育。40.03%的基层医务人员自愿主动开展进行营养教育。97.91%的基层医务人员表示愿意学习更多的营养知识与技能。营养资料(75%)、系统式学习(58.7%)、同事交流(40%)是基层医务人员最受欢迎的三种营养教育接收途径。77.10%医务人员认为当前营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自身营养专业知识短缺。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岗位、职称、个人月收入和BMI的基层医务人员之间得分的有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岗位、个人平均月收入、性别、工作单位分类、职称、民族对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有影响。营养教育开展情况与营养职业素养得分呈正相关,开展了营养教育的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高于未开展营养教育的基层医务人员(β=-0.431,p<0.001),技师(β=-0.59,p<0.001)、护士(β=-0.216,p<0.001)和其他岗位(β=-0.172,p<0.001)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水平得分都较医生低;个人平均月收入高于3000元的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比个人平均月收入小于3000元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高,其中3000-5999元范围内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最高(β=0.185,p<0.001);女性基层医务人员的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高于男性(β=0.181,p<0.001);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的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务人员(β=0.086,p=0.001);少数民族人群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得分与汉族人群相比较低(β=-0.061,p=0.017)。结论: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水平不高,优秀率低;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知识掌握处于基础的阶段,对专业营养知识掌握不足,营养专业技能缺乏。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情况一般,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积极,学习需求大,营养资料、系统学习、同事交流是其期望接收营养知识的方式。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岗位、个人平均月收入、性别、民族对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有影响。
吴婷婷,梁籍予,吴佳莉,刘薇薇,赵勇[8](2020)在《我国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文献描述性系统评价》文中提出在经历2003年非典型肺炎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为了严防"病从口入",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又被提到新的重要高度。本文通过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2020年1月前发表的关于中国社区营养教育的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信息分类、归纳和整理,最终纳入53篇文献,总结了常见的社区营养教育内容、方式、实施者与接受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今后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提出建议:社区今后的营养教育要拓宽知识面,尤其是加强食品安全和正确的中医食疗营养教育;加大特殊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社区营养教育,继续加强社区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力度;拓展更新信息时代的社区营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开展更多元、精准、实时的营养健康教育。
陈健华[9](2020)在《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骨代谢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可怕的结果,是许多老年人群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概率在大于50岁的人群中达到了50%以上,骨质疏松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因其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造成了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绝经和2型糖尿病做为骨质疏松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常共患于老年女性,伴随着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导致这部分高危人群的数量也大幅上涨。目前临床指南建议的骨质疏松初筛年龄为65岁,加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设备的普遍缺乏,导致了绝大多数65岁及以下绝经早期的2型糖尿病女性不了解自身的骨质情况,增加了脆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临床现有的一些针对一般人群骨质疏松的预测工具方法在这一类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预测方面均未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临床及流行病学筛查迫切需要对于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骨质疏松预测模型工具。本研究旨在探讨:1)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风险因素。2)筛选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具有预测诊断功能的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3)制定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简便有效的预测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概率的预测模型工具。方法:本研究是以沈阳及下属共十个市辖区内居民为基础的横断面病例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研究中心,招募年龄在50-65岁之间的绝经2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自愿参与项目。研究对象无重大疾病史、无特殊用药史、非糖尿病极高危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最终入组病例123例。实验设计使用收集到的调查问卷结果及血液样本,统计人口学、行为习惯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指标作为参考变量池,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筛选研究对象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风险因素,共同构建应用于不同场景下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完整病例资料包含:一般自然信息表,FRAX骨质疏松及骨折预测量表、FI老年衰弱指数调查问卷、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MNA微缩营养调查问卷,检验指标包含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钙磷镁离子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系列、25羟基维生素D、脂蛋白胆固醇系列、乳酸脱氢酶系列、甲功三项、乙肝五项、尿常规、便常规等,骨质疏松诊断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调查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整理和核查。对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连续性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反之采用非参数检验;离散型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自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法,用优势比(Odds ratio,OR)与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使用Agilent 1290(Agilent Technologie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mm,1.8μm)液相色谱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色谱分离。Thermo Q Exactive Orbitrap质谱仪在控制软件(Xcalibur,版本:4.0.27,Thermo)控制下进行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采集。使用自主编写的R程序包(内核为XCMS)进行峰识别、峰提取、峰对齐和积分等处理。预测模型构建部分将风险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逐步向前回归分析,计算研究人群的临床特征和检验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关系。使用SPSS 25.0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其他统计方法均使用R 3.6.0进行分析。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123例研究对象整体骨质疏松症发病率33.3%。通过对全部分析结果有显着意义的单因素项目,加入年龄、民族、婚姻状态、家庭收入、是否长期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家族骨折史等因素进行调整,最终多因素综合筛选出10个临床特征与检验指标。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计数(OR=0.985,95%CI=0.975-0.996,P=0.005)、25羟基维生素D(25-(OH)-D)(OR=0.851,95%CI=0.776-0.933,P=0.001)、BMI(OR=0.296,95%CI=0.116-0.760,P=0.011)、血清钾浓度(OR=0.030,95%CI=0.004-0.242,P=0.001)、钙浓度(OR<0.001,95%CI=0.000-0.010,P=0.001)均明显低于骨质正常患者,与此相反的是前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OR=1.396,95%CI=1.084-1.797,P=0.010)、总胆红素(TBil)浓度(OR=1.283,95%CI=1.120-1.469,P<0.001)、γ-谷氨酰胺转移酶浓度(OR=1.026,95%CI=1.010-1.043,P=0.001)均明显高于后者(全部P<0.05)。FI-70衰弱指数超过或等于0.25(量化为衰弱人群)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衰弱指数低于0.25的研究对象(OR=3.266,95%CI=1.318-8.091,P=0.011);充足运动活动的研究对象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低于缺乏运动活动的研究对象(OR=0.365,95%CI=0.138-0.963,P=0.042)。其余特征因素均未显示显着统计学差异。通过对30例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血清样本进行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得到新蝶呤(Neopterin)作为本研究模型预测因子。选取另55例研究对象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新碟呤、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osteocalcin,OC)、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疾病程度水平指标脂联素(Adiponectin/ADPN)进行了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新碟呤是有效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生物标志物。第三部分通过整合前两部分筛选出的有效预测变量,构建并验证了适合不同场景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1)社区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7.748-0.358×(BMI)+1.511×(FI-70)-1.489×(文化程度)-0.954×(运动),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特异度为72.0%,灵敏度为85.4%。2)临床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1.109-0.076×(25羟基维生素D)-0.011×(Platelet)+0.165×(TBil),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特异度为80.5%,灵敏度为68.3%。3)临床筛查应用(包含Neopterin)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6.330-0.142×(25羟基维生素D)+0.959×(Neopterin)+0.187×(TBil),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特异度为95.1%,灵敏度为82.9%。4)精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Logit(P)=40.735-0.678×(BMI)-0.225×(25羟基维生素D)-13.906×(钙浓度)+0.173×(TBil)+1.136×(Neopterin),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特异度为93.9%,灵敏度为87.8%。结论:1.临床特征与检验指标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中,其BMI、钙浓度、血小板计数、血清钾浓度、25羟基维生素D较低,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总胆红素浓度、γ-谷氨酰胺转移酶浓度较高将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FI-70衰弱指数超过0.25、缺乏运动性体育活动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2.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新碟呤(Neopterin)是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诊断的有效指标。3.应用于不同场景的骨质疏松预测模型及评分列线图均得到了较高的预测能力,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筛查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工具参考。
刘俞如[10](2020)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问题研究 ——以先行试点S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上海市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本文以此为背景,将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调研,笔者阐述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状,发现服务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是一篇定性研究论文,主要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深度访谈法,笔者选取上海市S区作为调研区域,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抽样方法,抽取了 30名调查对象,分别包括长期护理机构工作人员、实施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以及接受护理服务的参保对象。具体而言,本文的写作结构是“现状-问题-原因-借鉴与对策”的形式,内容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绪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状、实际调研结果所呈现的问题表现、原因分析、其他国家关于服务项目的经验借鉴以及笔者提出的完善思路。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确实为老年护理责任主体创造了喘息式服务,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老人和护理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但与此同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表现出诸多问题,在以下几方面依旧呈现出弱势。从服务项目的内容来看,它们简单有限,部分项目表述模糊、存在偏倚与重叠现象,项目表格有出入,基本生活照料项目错位等;从服务项目的时间与频次来看,服务的时间较短、频次较少,且时间安排出现矛盾;从服务项目设置与需求匹配程度来看,缺少特定的服务项目,例如预防、康复、精神、心理、家务援助等。结合文献资料与访谈材料,笔者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几大原因:传统养老观念的挑战、长期护理保险等级评估的约束、服务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护理人员资质与待遇有限等。最后,本文借鉴国外既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参考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长期护理服务项目的设置,包括其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等,由此得出一些解决既有问题的启示,并提供一些新思路。笔者认为,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类别与内容应再做调整,构建服务项目库以满足差异性老年人服务需求,建设与服务项目相配套的专业护理团队,通过等级评估再细化提升服务项目的精准度,以及为特殊群体开设专项服务等。
二、社区营养(5)──特殊人群的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区营养(5)──特殊人群的营养(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
2 社区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
2.1 重视程度不高 |
2.2 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陈旧落后,成效不彰 |
2.3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营养专业水平不高 |
3 社区营养教育工作策略 |
3.1 完善机制,加强培训,提高效能 |
3.2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 |
3.3 加强社区营养健康宣教和居民健康管理 |
(4)粥方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粥方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粥方养疗的理论研究 |
1.1 对有养疗作用粥的定义 |
1.2 含药粥方的源流问题 |
1.3 单本着作中的粥方研究 |
2 粥方养疗的临床研究 |
2.1 术后及癌症康复期等病证的粥养 |
2.2 特殊人群和常见病证的粥疗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粥方记载与应用概况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文献检索与资料整理 |
2 统计结果 |
2.1 唐代粥方情况 |
2.2 宋元时期粥方情况 |
2.3 明代粥方概况 |
2.4 清代粥方概况 |
3 粥方应用特点分析 |
3.1 粥方基本情况分析 |
3.2 粥方物品性质分析 |
3.3 谷物种类分析 |
3.4 主治病证分析 |
3.5 主治人群分析 |
第三部分 粥的相关问题讨论 |
1 粥的别称考证 |
1.1 粥的理想状态称谓 |
1.2 粥的黏稠状态别称 |
1.3 粥与羹的混合状态别称 |
2 唐代之前粥的发展概况 |
2.1 原始时期粥相关物品的历史遗迹 |
2.2 与粥相关的养老制度 |
2.3 以粥治病之滥觞 |
3 粥方中所用土苏考证 |
3.1 认定土苏为药物无案可稽 |
3.2 土苏作为食物所指为何,尚存异议 |
3.3 粥方中的土苏(酥)考证 |
4 粥方中所用浆水考证 |
4.1 浆水考源 |
4.2 浆水制作原料与工艺概述 |
4.3 浆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述 |
5 粥方传统制法与食法讨论 |
5.1 粥方主辅料的选择与加工 |
5.2 粥方烹煮“火候”说 |
5.3 粥方“食候”说 |
5.4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步骤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 |
2.1 社会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
2.2 疾病因素及管理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施策略 |
2.3 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
第三章 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 |
3.1 资料检索与检索策略 |
3.2 方法与检验 |
3.3 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渝南地区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4.1 资料与方法 |
4.2 调查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存在的不足 |
5.4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诊治因素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伦理审查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
2.2 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 |
2.3 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及相关需求 |
2.4 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影响因素 |
3 讨论 |
3.1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分析 |
3.2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情况及需求分析 |
3.3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3.4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
4 局限性与展望 |
5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
(8)我国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文献描述性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提取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纳入文献结果 |
2.2.1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
2.2.2 纳入文献的营养教育主题 |
2.2.3 纳入文献营养教育的实施者与营养教育对象 |
2.2.4 纳入文献营养教方式 |
3 讨论 |
3.1 社区营养教育要拓宽知识面,尤其是加强食品安全和正确的中医食疗营养教育 |
3.2 加大特殊人群尤其是儿童的社区营养教育,继续加强社区医务人员营养教育开展力度 |
3.3 拓展更新信息时代的社区营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开展更多元、精准、实时的营养健康教育 |
(9)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流行病学风险因素筛选与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对象 |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1.3 伦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诊断标准 |
2.2.2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信息 |
2.2.3 血液检验指标 |
2.3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1.1 研究对象入组情况 |
3.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3.1.3 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 |
3.1.4 研究对象多因素综合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验证 |
1 前言 |
2 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筛选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对象 |
2.1.2 生物样本采集 |
2.1.3 实验流程 |
2.1.4 仪器与试剂 |
2.1.5 生物样本处理方法 |
2.1.6 生物样本检测流程 |
2.1.7 数据处理 |
2.2 实验结果 |
2.2.1 代谢物筛选结果 |
2.2.2 数据分析与差异性代谢物筛选 |
2.2.3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2.3 讨论 |
3 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验证实验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社区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3.2 临床筛查应用的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3.3 精准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问题研究 ——以先行试点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1 概念界定 |
1.4.2 理论依据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文献评述 |
1.6 本文贡献 |
第2章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状 |
2.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
2.1.1 研究方法 |
2.1.2 上海市S区A护理站基本情况 |
2.1.3 研究对象 |
2.2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背景 |
2.2.1 服务项目设置的政策背景 |
2.2.2 服务项目设置的依据 |
2.3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情况 |
2.3.1 服务项目设置的类别与内容 |
2.3.2 服务项目的时间与频次 |
2.4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实意义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
3.1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内容设置问题 |
3.1.1 服务项目内容简单、有限 |
3.1.2 服务项目设置存在重叠和偏倚 |
3.1.3 服务项目表格不统一、表述模糊 |
3.1.4 生活护理服务项目存在错位现象 |
3.2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时间设置问题 |
3.2.1 服务项目时间安排少、时长短 |
3.2.2 服务项目设置的频次少 |
3.2.3 服务项目的时间安排与实际生活存在矛盾现象 |
3.3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开展受限 |
3.3.1 缺少针对失智老人的服务项目 |
3.3.2 缺少专业的预防和康复护理项目 |
3.3.3 缺少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类服务项目 |
3.3.4 缺少家务援助类服务项目 |
3.3.5 缺乏陪医服务项目和紧急情况应对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传统养老观念的约束 |
4.1.1 失能、失智的概念尚未厘清 |
4.1.2 传统的护理观念的桎梏 |
4.1.3 护理与家政界限模糊 |
4.2 受到等级评估的约束 |
4.2.1 评估等级偏重医疗 |
4.2.2 等级评估进度不一 |
4.2.3 等级评估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 |
4.3 服务项目涉及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4.3.1 老人和护理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4.3.2 老人与护理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4.3.3 护理员与护理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4.4 护理人员的资质与待遇有限 |
4.4.1 护理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 |
4.4.2 护理人员收入水平较低 |
4.4.3 护理员的有效服务时间和持证率存在问题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经验借鉴 |
5.1 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
5.1.1 基本健康保险中的长期护理服务项目 |
5.1.2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内容 |
5.2 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
5.2.1 服务项目的内容 |
5.2.2 服务项目的时间及频次 |
5.3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
5.3.1 介护保险的服务项目 |
5.3.2 介护保险的服务时间及频次 |
5.4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完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对策建议 |
6.1 调整服务项目的类别和内容 |
6.1.1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再细分 |
6.1.2 补充特定服务项目类别 |
6.1.3 根据老人失能程度扩展照护服务项目、延长照护时间 |
6.2 构建服务项目库,满足差异性老年人服务需求 |
6.2.1 服务项目设计与实际需求双向匹配 |
6.2.2 服务项目由“结果式”转向“过程式” |
6.3 建设与服务项目配套的专业护理团队 |
6.3.1 根据服务项目需要扩大护理供给规模 |
6.3.2 开展与服务项目匹配的护理员培训 |
6.3.3 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
6.4 等级评估再细化,提升服务项目的精准度 |
6.4.1 评估等级再细分,与服务项目相匹配 |
6.4.2 优化评估流程,严格要求审核程序 |
6.5 重视特殊群体,开展独立的服务项目 |
6.5.1 为特殊群体开设专项服务 |
6.5.2 发展商业护理保险,充实特殊人群护理的供给市场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社区营养(5)──特殊人群的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营养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J]. 白金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09)
- [2]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12)
- [3]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0(12)
- [4]粥方的古代文献研究[D]. 李孟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12)
- [6]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云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7]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营养教育职业素养现况研究[D]. 吴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我国社区营养教育发展文献描述性系统评价[J]. 吴婷婷,梁籍予,吴佳莉,刘薇薇,赵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02)
- [9]绝经早期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预测模型研究[D]. 陈健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问题研究 ——以先行试点S区为例[D]. 刘俞如.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