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市沿海2690名渔民饮酒与血压关系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云[1](2021)在《青岛成年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2型糖尿病(T2DM)是全球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心血管系统、肾脏、视力以及神经系统均可造成伤害。近年来,我国奶及奶制品消费总量迅速增长,目前的研究已证实了奶类在人类饮食中的营养重要性,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却发现其摄入与T2DM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联却存在争议,且二者关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分析青岛地区居民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与T2DM患病的关系,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来探讨奶类相关的各营养成分与T2DM关联的内在生物学机制,为成年居民奶类摄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奶及奶制品摄入与T2DM患病的关联。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6 000名35~74岁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实际调查5 110名,排除牛奶、酸奶、奶粉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信息缺失者,最终4 855名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牛奶、酸奶、奶粉摄入频率、摄入量与T2DM患病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奶类相关的营养成分与T2DM关联的内在生物学机制。借助比较毒理基因组数据库(CTD)挖掘奶类营养成分(钙、视黄醇、铁、维生素C)相关的基因,借助Pubmed的GEO Datasets数据库挖掘与T2DM相关的基因,筛选出奶类相关营养成分与T2DM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DAVID在线软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与KEGG分析探索奶类与T2DM间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1.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总奶类摄入、总奶类摄入量各分组间T2DM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牛奶摄入者T2DM患病率虽高于不摄入牛奶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牛奶摄入频率≥4次/周者T2DM患病率高于牛奶摄入频率0次/周(P<0.001);牛奶摄入量≥200g/d者T2DM患病率高于牛奶摄入量为0g/d者(P=0.001);酸奶摄入者T2DM患病率低于不摄入酸奶者(P=0.011);酸奶摄入频率≥2次/周者T2DM患病率低于酸奶摄入频率0次/周者(P=0.036);酸奶摄入量≥30g/d时T2DM患病率低于酸奶摄入0g/d、0~30g/d者(P=0.030);奶粉摄入、奶粉摄入频率、奶粉摄入量各分组间T2DM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婚姻、城乡分布、饮酒、职业体力活动、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不摄入奶类者相比,奶类摄入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为1.04(0.87,1.25);与总奶类摄入量0g/d者相比,总奶类摄入量为0~40g/d、41~115g/d、>115g/d者均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分别为1.02(0.77,1.35)、0.92(0.69,1.21)、0.99(0.74,1.31)。与不摄入牛奶者相比,牛奶摄入者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为1.02(0.85,1.24);与牛奶摄入频率为0次/周者相比,牛奶摄入频率≥4次/周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为1.25(0.98,1.59);与牛奶摄入量为0g/d者相比,牛奶摄入量≥200g/d者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为1.18(0.83,1.68)。与不摄入酸奶者相比,酸奶摄入者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为0.77(0.56,1.04);与酸奶摄入0次/周相比,酸奶摄入频率在0~2次/周及≥2次/周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分别为0.77(0.48,1.22)、0.77(0.53,1.12)。与酸奶摄入量0g/d者相比,酸奶摄入量≥30g/d与T2DM患病风险呈负相关,OR及其95%CI为0.62(0.40~0.96);与不摄入奶粉者相比,奶粉摄入、奶粉摄入频率在0~2次/周及≥2次/周、奶粉摄入量在0~4g/d、≥4g/d均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OR及其95%CI分别为0.84(0.59,1.20)、0.81(0.48~1.37)、0.95(0.58~1.54)、0.74(0.44,1.26)、1.01(0.62,1.66)。3.CTD数据库和GEO数据库结果显示,钙与T2DM关联的DEGs有25个,视黄醇与T2DM关联的有3个,铁与T2DM关联的有21个,维生素C与T2DM关联的有28个。GO分析表明,钙、视黄醇、铁、维生素C与T2DM的DEGs主要参与了细胞凋亡与增殖、脂多糖反应等生物学进程,参与细胞外间隙、细胞质核周区域等细胞组分,参与生长因子活性、蛋白质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钙、视黄醇、维生素C与T2DM的DEGs主要参与了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等通路。结论:总奶类摄入、牛奶摄入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酸奶摄入量≥30g/d与T2DM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奶粉摄入与T2DM患病风险无关。奶类相关营养成分(钙、视黄醇、维生素C)可能通过细胞凋亡与增殖、脂多糖反应、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等与T2DM相关联。后续还需要长期研究和干预实验进一步验证奶类与T2DM之间的关系。
刘园[2](2018)在《饮用海水淡化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s)为一组心脏和血管疾病,是全球死因的首要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1770万人死于CVDs,主要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通常被认为是吸烟、不健康饮食、肥胖、缺乏身体活动、滥用酒精和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表现[1]。我国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表水污染形势严峻。为保障我国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及供给需要综合利用水资源,海水淡化是重要的饮用水资源之一,尤其是在海滨城市及某些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在无污染的环境中,食物和饮水摄取可认为是人体暴露化学物质最主要的途径,淡化的海水在理化性质和化学组分方面可能与研究较多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理论意义。通常海水淡化水不同于传统水源,矿物质含量低,水质稳定性较差,硬度常常低于75 mg/L。饮用水对人体每日必需元素推荐摄入量贡献比例较少,而食物中摄入则是其大部分来源,但由于水中离子通常能直接被生物所利用,长期饮用淡化水就有可能造成饮水来源的矿物质摄入不足。有关于海水淡化饮用水与居民健康[2.3]的研究结论显示,与饮用淡水和混合水源(淡化水与淡水混合)的居民相比,饮用海水淡化水的居民高血压、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率较高,也有研究如杨晓雄[4]等关于海水淡化水与高脂血症患病现状调查显示,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目前我国关于海水淡化水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现场位于我国东海北端,陆地面积小,水源短缺,淡水资源贫乏,当地很大程度上依靠海水淡化水对淡水资源进行补充,在某些乡镇,居民生活用水甚至是完全依赖于海水淡化水。而海水淡化水水质卫生调查研究[5]显示,海水淡化水水质硬度低,属于“软水”,水中钙、镁含量往往低于传统淡水资源,而钙、镁等矿物质摄入不足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6-8]。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地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并对其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索饮用海水淡化水是否是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他可能危险因素,以期为海岛居民的健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居民健康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关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线索。2研究目的了解我国海水淡化水卫生学研究现状,海岛居民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以及当地的水质卫生情况,通过分析当地居民饮食、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探索居民心血管疾病与当地居民生活、行为习惯、饮水暴露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当地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3研究方法采用现场调研、专家讨论和文献调研的方式对我国海水淡化水的卫生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获得某海岛县居民心血管疾病数据以分析其流行特征。调研该海岛县各乡镇的供水水源、基本水质、居民用水等基本水供情况,确定单纯供应海水淡化水的G乡和供应淡水的H乡作为2个调查现场。收集部分水质资料、2013~2016年的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作为回顾性调查基线资料。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新发心血管病例列入病例组,并以性别相同,年龄±2岁,同期匹配对照(1:1),同时收集研究对象尿样用于钙、镁含量以及尿肌酐含量检测。利用Epidata 3.1双录入调查问卷,SAS 9.3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4结果第一部分我国海水淡化水的卫生学研究现状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已占总规模的1/3,海水淡化水主要水质卫生问题有TDS低,矿物离子含量、硬度均较低,海水淡化水的硬度一般在10~75 mg/L,此外还存在腐蚀输水管网,以及卫生监管、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肿瘤、甲状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第二部分某海岛县居民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2013年到2016年全县的心血管疾病报告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2013年35岁以上参加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与年龄、(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身体活动、饮用海水淡化水、心率有关。第三部分饮用海水淡化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查阅及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除水质有明显差别,其它影响因素在H乡和G乡无明显差异。H乡自来水出厂水水质硬度为140mg/L,G乡硬度<5 mg/L,而两个乡居民的钙镁代谢水平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2013~2016年,两乡心血管疾病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8.83‰,居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肥胖(OR=5.38,95%CI=1.05~27.45)、缺乏身体活动(OR=0.35,95%CI=0.16~0.75)、高血压(OR=3.61,95%CI=1.58~8.25)、饮酒(OR=2.57,95%CI=1.02~6.47)和易怒(OR=4.30,95%CI=1.93~9.60),而本研究未观察到饮用海水淡化水对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OR=0.94,95%CI=0.49~1.83)。5结论我国海水淡化饮用水在卫生、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需要建立、改进和完善。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海岛人群心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流行特征。文章第二部分通过生态学研究初步探索了当地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饮用海水淡化水存在关联,第三部分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检验了相关假设,发现当地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是肥胖、缺乏身体活动、高血压、饮酒和易怒,未发现饮用海水淡化水可增加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白尧勇,龙超年[3](2016)在《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特征,了解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等点及危害因素,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初步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三级预防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为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指导。
唐明华[4](2016)在《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文中认为公元1894年9月17日,当北洋水师的战舰在晨曦中醒来的时候,四十五岁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迎来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邓世昌像往常一样巡阅完毕,他手扶舷栏,引颈眺望,恍惚中,耳边响起四女小婷嫩嫩的声音:等爹爹生日的时候,我给您唱好听的歌儿。一缕淡淡笑影从邓管带的眼波里溢出,绽成深秋里一朵盛开的墨菊。就在这时,号角响了。十二时许,中日两国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迎头相撞。顿时,阴风怒号,樯倾楫摧,惊天地、泣鬼神。弹尽援绝之际,邓世昌回首西望,双膝跪地。随即,二百四十余弁勇亦悉数跪倒。邓世昌仰
薛白[5](2016)在《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近几年来,已然被看做是重要的危险因素,被痛风、关节炎、肾功能障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打上生物标记物的称号。2型糖尿病目前已上升为全球健康问题,而尿酸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仍未见定论。本文先后采用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两种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并验证尿酸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1.分析基线调查数据了解青岛市成年人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情况。2.探讨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3.分析不同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病、血糖异常的关联性。4.利用2009年随访调查数据估计2型糖尿病累计发病率。5.检验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6.估计高尿酸血症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研究对象和方法:1.第一阶段(横断面研究):本阶段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别于2006、2009年在青岛市开展两次糖尿病横断面调查抽样人群包括三个城区(市南区、市北区、原四方区)和三个农村(原黄岛、原胶南和即墨)。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青岛市居住至少5年,年龄35-74岁的普通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抽样12200例,实际调查10465例,应答率为85.78%。两次调查采用相同的协议、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已诊糖尿病是本次研究前被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为糖尿病(无论本次测定的血糖是多少)。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颁布的新诊断标准,新诊断的糖尿病被定义为糖化血红蛋白≥6.5%和∕或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血糖≥11.1mmol/L。对于计量资料,组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率表示,率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尿酸水平与糖尿病患病、不同尿酸水平与血糖异常(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完成。2.第二阶段(队列研究):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于2009-2010年完成基线调查,2012-2013年开展为期3年的随访调查。满足随访条件的研究对象为2346人,实际随访2312人,失访率为3.33%,最终2177人纳入本次研究。随访调查研究的内容与基线调查完全一致均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高尿酸血症参照叶任高第六版内科学定义,男性尿酸>420μmol/L,女性尿酸>350μmol/L时即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颁布的新诊断标准新诊断的糖尿病被定义为糖化血红蛋白≥6.5%和∕或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血糖≥11.1mmol/L。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率表示,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种率的差异分类变量釆用卡方检验。估计尿酸对糖尿病发病的校正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釆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利用Bruzzi等定义的公式方法估计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1.青岛市成人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0.7%、17.3%(标化患病率30.65%、17.06%),其中,男性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1.8%、17.8%,女性为29.9%、16.9%。不同性别间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城市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0.9%、19.3%,农村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0.7%、15.7%。2型糖尿病城市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前期城市农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P<0.01),糖尿病前期各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访时间为3年,发生糖尿病208例,累积发病率为9.55%。其中男性88例,女性120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97%、8.73%。从总体来说,糖尿病累积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P<0.01)。吸烟者、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者、血脂异常者的累积发病率均较高(P<0.05)。3.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当糖化血红蛋白<6.5%时,尿酸随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而升高,当糖化血红蛋白≥6.5%之后,尿酸随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而下降。而尿酸最低值则在已诊糖尿病组中。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已诊糖尿病患者中,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0.303,P<0.001),未诊糖尿病组中,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r=0.013,P=0.324)。以Hb A1c为诊断标准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酸的第二分位校正优势比最高(OR=4.088),第三分位校正优势比为2.091,第四分位校正优势比为1.642。4.高水平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患病﹝Q3:1.397(1.139-1.714),Q4:1.459(1.185-1.798)﹞和血糖异常﹝Q4:1.268(1.104-1.455)﹞的独立危险因素。5.高尿酸血症者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概率是尿酸水平正常者的1.497倍。高尿酸血症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是6.71%。结论:青岛市35-74岁成人2型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高水平血尿酸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有6.71%的人归因于高尿酸血症,假如去除高尿酸血症这个危险因素,则6.71%的2型糖尿病可以被阻止发生。
曹乾斌[6](2013)在《青岛市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青岛市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患病情况、组分聚集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0年“青岛市糖尿病预防项目办”在青岛市进行的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城乡35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分布特点,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5002人,MS患病率为26.97%,标化率为25.31%。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4.62%,高血糖患者率为44.86%,超重或肥胖罹患率为47.36%,血脂紊乱罹患率为28.73%。MS患病率,男性为25.37%,女性为28.00%(P<0.05);35~44岁为15.94%,45~54岁为24.50%,55~64岁为33.72%,65~74岁为40.19%(P<0.01);城区居民为32.35%,农村居民为24.91%(P<0.01)。经T检验MS组与非MS组在最高体重年龄、血尿酸、腰围、臀围、腰臀比、最高体重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Z检验已婚或同居人群MS患病率低于未婚或独居人群(x2=7.46,p<0.01),有高尿酸血症史人群患病率高于无高尿酸血症史人群(x2=14.81,p<0.001),不吸烟者患病率高于吸烟者(x2=20.74,p<0.001),有组分家族史者患病率高于无组分家族史者(x2=27.70,p<0.001),饮茶者与不饮茶者患病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49,p>0.05)。卡方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学历的升高,MS患病率降低(x2=30.57,p<0.001);家庭月收入与MS患病没有趋势关联(x2=11.69,p≧0.05);饮酒情况与MS患病没有趋势关联(x2=6.67,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痛风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年龄、不合理饮食、最高体重时年龄为影响罹患MS的因素,OR值分别为1.468、2.469、1.277、1.201、1.042。[结论]青岛市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刘丽[7](2012)在《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协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总体性肥胖、腰臀比异常的交互作用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按照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青岛城乡居民中进行抽样调查,将在抽样调查中发现的604例新发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病例组,以同期调查的3985名血糖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相加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与总体性肥胖及腰臀比异常的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家族史(x2=18.2,P<0.001)、40岁时肥胖(x2=6.71,P=0.010)、调查时肥胖(x2=24.44,P<0.001)和腰臀比异常(x2=36.59,P<0.001)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40岁时肥胖共同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75,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65,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45.9%,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63.6%;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40岁时肥胖共同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89,归因交互效应[I(AB)]为2.02,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61.5%,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AB)%]为65.4%。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调查时肥胖同时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33,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04,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36.9%,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57.1%;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调查时肥胖同时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2.86,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02,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39.7%,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65.0%。调整混杂因素前,糖尿病家族史与腰臀比异常同时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3.32,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69,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49.5%,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69.9%;控制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腰臀比异常同时存在的协同效应指数(S)为5.63,归因交互效应[I(AB)]为1.49,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52.9%,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AP%)为82.2%。结论糖尿病家族史、总体性肥胖及腰臀比异常均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与总体性肥胖及腰臀比异常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存在协同作用。
高倩[8](2011)在《吸烟对青岛地区城乡居民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居民的吸烟状况,探讨吸烟等因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006年,在青岛市城乡抽取5474名35岁以上居民,调查吸烟情况,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结果调查5474人,吸烟率为24.22%。吸烟率,男性为49.10%,女性为8.55%(P<0.05);35-44岁为23.68%,45-54岁为25.85%,55-64岁为24.07%,65-74岁为21.70%,≥75岁为20.00%(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空腹血糖高、超重、肥胖,每天吸烟10支以上者TG水平高,女性TG水平低;年龄大、空腹血糖高、超重、肥胖、每天吸烟30支以上者TC水平高;年龄大、空腹血糖高、超重、肥胖者LDL-C水平高,每天吸烟10-19支者LDL-C水平低;女性、年龄大、轻体重者HDL-C水平高,空腹血糖高、超重、肥胖者HDL-C水平低。结论青岛市城乡居民吸烟率较低,影响人体血脂水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超重、肥胖、吸烟量等。
段海平[9](2010)在《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别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成年双生子血尿酸和体质指数(BMI)水平的作用;验证血尿酸和BMI表型之间是否受到共同遗传和/或共同环境因素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从青岛市双生子注册系统中募集所需双生子。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尿酸,并计算BMI。相同性别和血型的双生子采用16个多态标记进行卵型鉴定。应用SPSS11.0软件及Mx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校正性别和年龄,分析血尿酸和BMI表型的遗传度。然后计算血尿酸和BMI表型相关和双生子间血尿酸和BMI表型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双变量Cholesky分解模型,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进行最佳模型模拟计算血尿酸和BMI表型的遗传相关。结果共收集24岁以上的成年双生子679对,其中同卵双生子413对,异卵双生子266对。血尿酸原始值描述为271.6±69.5μmol/L,BMI为24.19±3.25kg/m2。将血尿酸和BMI进行相关的转换后,校正性别和年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拟,血尿酸和BMI的的最佳模型均为AE模型,加性遗传因素和特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血尿酸和BMI指数的水平。血尿酸的遗传度为71.2%(95%的可信区间:66.6%-75.2%),BMI的遗传度为76.6%(95%的可信区间:72.7%-80.0%)。血尿酸和BMI的相关为0.302,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相关系数0.276。经双变量Cholesky分解模型模拟,最佳模型为抛去共享环境方差和协方差的模型,血尿酸和BMI的遗传相关为0.26(95%可信区间:0.17-0.36),提示有共同的基因作用于这两个指标(基因多效性)。血尿酸和BMI表型的观测值相关由遗传相关造成的为69.6%。对于血尿酸来说,只有5%的基因与BMI表型共享。结论血尿酸和BMI表型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作用。成年双生子血尿酸和BMI表型存在遗传相关,有部分基因作用于血尿酸的基础上,同时还影响BMI的水平,但是表型遗传效应主要还是来自各自特异的遗传效应。
倪娜[10](2010)在《青岛市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青岛市农村地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IFG/IGT)人群患病率的分析,了解该地区影响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今后本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及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农村地区(黄岛、胶南、即墨)35-74岁人群共3000人进行横断面调查,获得有效样本2608例,应答率为86.9%,其中男性1078例,占41.33%,女性1530例,占58.67%。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体检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的因素。所有数据通过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青岛市农村地区糖尿病前期(IFG/IGT)人群患病率为16.79%,标化率16.77%,其中男性患病率(15.96%)与女性(17.39%)两者相比无无统计学意义(χ2=2.85,P>0.05);糖尿病患病率为10.31%,标化率为10.25%,其中男性患病率(11.32%)与女性(9.61%)两者相比无统计学(χ2=0.0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文化程度、腰围、载脂蛋B、C反应蛋白既是导致DM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IFG/IGT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IFG/IGT患病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青岛市农村地区糖尿病患及糖尿病前期(IFG/IGT)患病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亟需采取综合有效的社区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延缓糖尿病前期(IFG/IGT)向糖尿病的转化。
二、青岛市沿海2690名渔民饮酒与血压关系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市沿海2690名渔民饮酒与血压关系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青岛成年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奶类摄入与2 型糖尿病关联的横断面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信息缺失者的排除 |
3 伦理学要求 |
4 样本量的确定 |
5 问卷调查 |
6 体格检查 |
7 实验室检测 |
8 T2DM诊断标准 |
9 质量控制 |
10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2 不同奶类摄入与T2DM患病率分析 |
3 不同奶类摄入水平与T2DM的回归分析 |
讨论 |
第二部分 奶类营养成分与2 型糖尿病关联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研究方法 |
1 奶类营养成分与T2DM关联的DEGs的挖掘 |
2 基因富集分析 |
研究结果 |
1 奶类营养成分与T2DM关联的DEGs |
2 基因富集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奶及奶制品与 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2)饮用海水淡化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我国海水淡化水的卫生学研究现状 |
1.1 数据来源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某海岛县居民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
2.1 数据来源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饮用海水淡化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
3.1 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 |
4.1 研究结论 |
4.2 当地防控建议 |
4.3 研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阶段 不同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病的关联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1.1.1 基线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体格检查 |
1.2.3 实验室检查 |
1.3 诊断标准 |
1.3.1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 |
1.3.2 血尿酸的等级划分 |
1.3.3 高尿酸血症 |
1.3.4 其他代谢性参数的诊断标准 |
1.4 本次研究的质量控制 |
1.4.1 基线调查的质量控制 |
1.4.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
1.5 调查变量的定义及有关变量的赋值 |
1.6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的比较 |
2.2 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
2.2.1 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 |
2.2.2 不同年龄的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较 |
2.3 尿酸水平分布及分析 |
2.3.1 不同性别四分位尿酸水平的代谢性指标分布 |
2.4 尿酸与糖化血红蛋白 |
2.4.1 不同性别不同HbA1c分组的代谢性指标分布 |
2.4.2 UA与HbA1c的相关性研究 |
2.4.3 以HbA1c为诊断标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UA四分位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UA四分位水平与血糖异常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二阶段 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
1 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
1.1 基线调查 |
1.2 随访数据的收集 |
1.2.1 随访人群的剔除条件 |
1.3 随访调查内容、诊断标准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性别的基线特征描述 |
2.2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基线特征描述 |
2.2.1 男性的不同年龄组基线特征描述 |
2.2.2 女性不同年龄组基线特征描述 |
2.3 不同性别不同尿酸水平基线特征描述 |
2.3.1 男性不同尿酸水平基线特征描述 |
2.3.2 女性不同尿酸水平基线特征描述 |
2.4 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
2.5 高尿酸血症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分析 |
2.5.1 2型糖尿病发病的单因素危险因素筛选 |
2.5.2 2型糖尿病单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 |
2.5.3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2.5.4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的多因素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分析 |
讨论 |
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词对照表 |
青岛市居民医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青岛市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体格检查 |
1.2.3 实验室检测 |
1.2.4 诊断标准 |
1.2.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患病率比较 |
2.3 不同年龄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
2.4 不同地区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
2.5 代谢综合征诊断各组分聚集情况 |
2.5.1 无代谢综合征组各组分聚集情况 |
2.5.2 代谢综合征组各组分聚集情况 |
2.6 单因素分析 |
2.6.1 单因素分析t检验 |
2.6.2 单因素分析x~2检验 |
2.6.3 各组分家族史与MS患病情况x~2检验 |
2.7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及结论 |
3.1 MS患病情况讨论 |
3.2 MS单因素分析讨论 |
3.3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讨论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7)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协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主要指标的定义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糖尿病家族史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
2.2 总体性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
2.3 腰臀比异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
2.4 交互作用 |
第三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吸烟对青岛地区城乡居民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相关概念与标准 |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
五、质量控制 |
结果与分析 |
一、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二、吸烟情况 |
三、血脂检测情况 |
四、血脂水平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
讨论 |
一、血脂异常的危害 |
二、吸烟行为的危害及流行趋势 |
三、吸烟与血脂异常的关系 |
四、控制吸烟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尿酸、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2 中间表型的引入 |
3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卵型鉴定 |
1.4 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2.1 双生子一般情况 |
2.2 血尿酸指标分析 |
2.3 BMI指数的分析 |
2.4 血尿酸和BMI指数之间的双变量遗传模型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10)青岛市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2.1 调查内容 |
1.2.2 诊断标准 |
1.2.3 质量控制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2.1 一般情况 |
2.2 糖尿病现患分析 |
2.2.1 基本情况 |
2.2.2 糖尿病年龄性别分布 |
2.2.3 不同糖尿病代谢状态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行为特征 |
2.2.4 生理学指标分析 |
2.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青岛市沿海2690名渔民饮酒与血压关系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成年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D]. 王云云. 青岛大学, 2021
- [2]饮用海水淡化水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研究[D]. 刘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3]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J]. 白尧勇,龙超年.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09)
- [4]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J]. 唐明华. 时代文学, 2016(05)
- [5]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D]. 薛白. 青岛大学, 2016(05)
- [6]青岛市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D]. 曹乾斌. 青岛大学, 2013(S1)
- [7]糖尿病家族史与肥胖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协同作用研究[D]. 刘丽. 青岛大学, 2012(09)
- [8]吸烟对青岛地区城乡居民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D]. 高倩. 山东大学, 2011(04)
- [9]血尿酸与BMI表型遗传度的双生子研究[D]. 段海平. 青岛大学, 2010(12)
- [10]青岛市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 倪娜. 青岛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