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石哲,晋小祥,朱国清,赵应龙[1](2021)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及出血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有效性及病人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选择性介入栓塞手术治疗,2组术后5 d对病人效果进行评估,术后对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生活质量。结果:无转开腹或者再手术发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进食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3、5、7d VA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5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及肾上腺素(E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5d白细胞计数、CRP、Cor及E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5d QOL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5d生理机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性治疗用于外伤性脾破裂病人中,病人出血量较小,能减轻病人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蔡煌兴,向华[2](2020)在《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提出创伤性脾出血的诊疗流程,阐述创伤性脾出血的急救、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对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出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介入治疗操作步骤、血管栓塞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防治进行归纳和说明。
牟奇海,彭科,邱远,刘高,刘会勇[3](2020)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救治的效果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救治中实施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PSAE)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修补组(n=43)和栓塞组(n=43),修补组实施脾修补术,栓塞组实施PSAE。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T淋巴细胞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栓塞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P=0. 002、0. 012、0. 007),术中出血量少于修补组(P=0. 000);治疗14 d后栓塞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修补组(P=0. 023、0. 018、0. 011),CD8+水平低于修补组(P=0. 015)。栓塞组共有3例患者(6. 98%)发生并发症,而修补组有10例(23. 26%)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SAE应用于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至康复所需时间,同时起到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肖琳,姜淮芜,欧荣册[4](2020)在《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90例,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脾缝合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手术方案。检测2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于术前、术后30d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检测,比较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2组血小板水平术后1、5、10、15、30d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24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保脾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后30dIgG、IgM、IgA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较传统手术可有效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周小兵,蒋美芳[5](2018)在《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人员一共为5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4年8月2017年9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性脾动脉拴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差异不大,但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脾脏保存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预后,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王成[6](2014)在《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至脾动脉主干,经导管将明胶海绵条或明胶海绵颗粒推注入脾动脉内。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尽可能保留脾脏维护机体的免疫机制。
刘茂辉,周爱国,胡学捷[7](2013)在《超选择性栓塞治疗12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文中研究说明脾脏是腹部内脏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1-3]。脾脏具有抗感染、免疫性、抗肿瘤、内分泌、储血和造血、滤血后毁血的功能,对血液流变学有影响[2],脾切除术后可出现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而致死亡,因而在坚持"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下,保脾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是十分必要的。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属保脾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随着现代医学观念的更新,微创化
陶洪,马继民,石哲,王胤中[8](2011)在《部分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 min,患者术后24~48 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良山[9](2011)在《脾外伤的CT诊断与损伤分级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脾外伤的CT诊断及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脾外伤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结果脾外伤性破裂的常见CT表现有脾周新月形密度异常区、脾内类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影、脾实质内线状不规则低密度影等;增强扫描脾实质明显强化,而血肿不强化或强化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脾脏或肝脏密度。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显示脾外伤性破裂的部位及范围,并能明确脾脏损伤程度分级。
周爱国,李小兰,欧阳军[10](2009)在《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介入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29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有效率98%。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介入性栓塞(PSE)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的费用也比手术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及出血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外科手术 |
1.2.2 选择性介入栓塞 |
1.3 观察指标 |
1.3.1 手术指标 |
1.3.2 VAS评分 |
1.3.3 生化指标 |
1.3.4 生活质量 |
2 结果 |
2.1 2组手术指标比较 |
2.2 2组VAS评分比较 |
2.3 2组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比较 |
2.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2)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 |
1.1 临床表现[5] |
1.2 影像学检查 |
1.2.1 CT检查 |
1.2.2 彩色超声检查 |
1.3 实验室检查 |
2 治疗 |
2.1 急诊处理 |
2.2 保守治疗 |
2.3 介入治疗 |
2.3.1 适应证 |
2.3.2 禁忌证 |
2.3.3 术前检查和治疗准备 |
2.3.4 手术麻醉方式 |
2.3.5 术中穿刺与造影 |
2.3.6 血管栓塞方式 |
2.3.7 腹腔引流和自体血液回输 |
2.3.8 术后常规处理 |
2.3.9 术后并发症处理 |
2.3.1 0 疗效评价 |
2.4 非血管介入治疗 |
2.5 外科治疗 |
(3)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救治的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手术指标 |
2.2 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 |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4)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血小板检测: |
1.3.2 免疫功能: |
1.3.3 术中情况: |
1.3.4 术后情况: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小板 |
2.2 术中情况 |
2.3 术后情况 |
2.4 免疫指标变化 |
3 讨论 |
(5)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患者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范围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超选择性栓塞治疗12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2 术中护理 |
2.3 术后护理 |
2.3.1 右下肢制动 |
2.3.2 生命体征监测 |
2.3.3 观察有无栓子脱落 |
2.3.4 腹腔引流管监测 |
2.3.5 活动与饮食 |
2.3.6 发热与疼痛的观察 |
2.3.7 预防感染 |
3 结果 |
4 小结 |
(8)部分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脾脏破裂行介入治疗的优点 |
3.2 脾脏破裂行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
(10)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损伤的原因及类型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外伤性脾破裂介入治疗依据 |
3.2 适应证 |
3.3 优点 |
3.4 注意事项 |
四、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介入性治疗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性及出血量的影响[J]. 石哲,晋小祥,朱国清,赵应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09)
- [2]创伤性脾出血介入治疗专家共识[J]. 蔡煌兴,向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07)
- [3]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救治的效果探讨[J]. 牟奇海,彭科,邱远,刘高,刘会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05)
- [4]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比较[J]. 肖琳,姜淮芜,欧荣册.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01)
- [5]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周小兵,蒋美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2)
- [6]外伤性脾破裂的介入性治疗[A]. 王成. 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2014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4
- [7]超选择性栓塞治疗12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观察与护理[J]. 刘茂辉,周爱国,胡学捷. 护理研究, 2013(14)
- [8]部分脾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J]. 陶洪,马继民,石哲,王胤中. 中华全科医学, 2011(09)
- [9]脾外伤的CT诊断与损伤分级的临床意义[J]. 李良山. 安徽医学, 2011(07)
- [10]介入性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周爱国,李小兰,欧阳军. 当代医学, 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