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开放性肝动脉栓塞及输液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原发性肝癌开放性肝动脉栓塞及输液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一、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准,王春玲,黄璋侃,徐林,殷鑫,毕新宇,车旭,倪勇[1](2021)在《急诊切除或肝动脉栓塞术后二期切除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近远期疗效的荟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究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策略。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 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比较急诊肝部分切除(ER)和经肝动脉栓塞术后二期手术(SH)的合格研究, 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报告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生存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回顾性研究, 总样本量556例, 其中ER组285例(51.3%), SH组271例(48.7%)。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SH组的围手术期失血量(WMD=683.61, 95%CI:283.36~1 083.86, P=0.0 008)及输血量(WMD=453.43, 95%CI:250.27~656.58, P<0.0 001)均少于ER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组的1、2、3年总生存率和1、2、3、5年无病生存期与S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ER组5年总生存率低于SH组(HR=1.52, 95%CI:1.14~2.03, P=0.005)。结论 ER或SH在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别, SH在远期生存方面优于ER。

阮诗烨[2](2020)在《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估及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细胞癌(HCC)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HCC患者最终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其特点是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肝切除术是自发性破裂肝细胞癌(srHCC)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在进行止血的同时予以根治性肿瘤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腹腔实体肿瘤的治疗,但在自发性破裂性肝细胞癌(srHCC)中HIPEC的应用尚有争议。我们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分析(PSM)比较手术后srHCC和未破裂肝细胞癌(nrHCC)患者HCC破裂事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术后HIPEC与术后未行HIPEC(nHIPEC)患者的复发与生存差异,评价肝切除术后HIPEC在srHCC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从2014年至2018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57例符合研究标准的srHCC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57例患者与同期的446例未破裂(nrHCC)的患者进行1:1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PSM),然后对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生存分析。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接受HIPEC治疗将57例srHCC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通过1:1 PSM分析发现,srHCC和nrHCC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就长期预后而言,手术后nrHCC组的总生存率(P=0.026)和无病生存率(P<0.001)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57例srHCC患者中,HIPEC组表现出比nHIPEC组出现额外的并发症,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增加。在复发患者中,转移方式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的无病生存率(P=0.28)和总生存率(P=0.56)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未发生破裂的HCC相比,破裂的HCC患者的术后预后较差。目前,无充分的证据证明术后辅助HIPEC是否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背景:由于肝炎等原因,很多肝细胞癌(HCC)患者同时患有肝硬化,伴有肝硬化的HCC患者可能预后更差。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我们对人群中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进行了评估,旨在构建并验证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的列线图模型以评估患者的生存率。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筛选了 2,369名患者。根据不同的Ishak肝纤维化评分将其分为F0(n=691)组和F1(n=1,678)组。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OS和CSS的生存差异。按照7:3的比例将F1组随机分组为训练集(n=1,176)和验证集(n=502)分别用于构建和验证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结果:通过PSM匹配分析,F1组(n=587)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与F0组(n=587)相比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FS:P<0.001)。通过COX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 OS和CSS的六个独立预测因子用于构建列线图。经过检验和校准分析,列线图与常规分期系统相比,列线图具有更好的临床净收益和辨识度。结论:在肝癌患者中,与无肝纤维化或轻中度纤维化患者相比,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短期及远期生存预后更差。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为肝细胞癌合并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

张斌[3](2020)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PICOS原则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及纳入排除标准,并使用计算机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及百度学术数据库中检索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中比较急诊肝切除(emergency hepatectomy,EH)与延期肝切除(staged hepatectomy,SH)两种治疗方式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如两者意见有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第三方协调解决。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作为效应指标,计算它们的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异质性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过文献筛选后15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被纳入分析,NOS评分均大于5分。共712个患者,EH组354个患者,SH组358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EH组相比,SH组的术中出血量(MD=426.78,95%CI=340.57-513.00,P<0.00001),术中输血量(MD=796.69,95%CI=688.27-905.12,P<0.00001)更少,围手术期并发症(OR=2.17,95%CI=1.17-4.03,P=0.01)和围手术期死亡率(OR=5.85,95%CI=2.32-14.74,P=0.0002)更低。此外,SH组的1年生存率(OR=0.58,95%CI=0.41-0.80,P=0.001)和3年生存率(OR=0.63,95%CI=0.42-0.93,P=0.02)明显更高。两组间手术时间和腹膜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MD=-4.02,95%CI=-12.14-4.09,P=0.33,腹膜转移率:OR=1.08,95%CI=0.58-2.03,P=0.81)。EH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SH组(MD=-4.32,95%CI=-6.11--2.54,P<0.00001)。结论:1.延期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性优于急诊肝切除,延期肝切除术中出血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2.延期肝切除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疗效优于急诊肝切除,延期肝切除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更高。3.但受纳入研究数量、样本量等因素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尤旷逸[4](2019)在《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临床上最为广泛应用的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对于中期肝癌患者标准推荐的治疗方式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是单一 TACE手术疗效仍不够理想,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随着外科断肝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进,可使肝切除所需的时间缩短,手术的切除率不断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也大为降低,手术的适应症也处在不断扩展。不少研究报道在中期的肝细胞肝癌中,手术切除肿瘤相对于TACE术会导致更好生存获益。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于肝癌切除术联合TACE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的研究报道。肝癌切除术后辅助TACE治疗对于中期肝癌患者能否取得较单纯肝切除术或单TACE更好的疗效尚待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巴塞罗那分期(BCLC)分期为中期(B期)的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肝癌切除术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的TACE及姑息性肝癌切除术间对中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中期”肝癌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首次诊断中期肝细胞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进行肝切除术或者TACE术。将患者分为三组,一组为单纯肝切除组(切除组),一组为单纯TACE治疗组(TACE组),一组为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切除+TACE组)。单纯肝切除组仅行单纯肝切除术,单纯TACE组仅行TACE,肝切除联合TACE组在行肝切除术后的基础上,术后2周至1月左右(2月内)接受辅助性TACE治疗,纳入研究162例,患者的年龄26~80岁,平均年龄为57.60±8.72岁,其中男性98例,女性64例。其中行单纯肝切除患者为54例(切除组),行单纯TACE治疗患者有70例(TACE组),行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患者为38例(切除+TACE组)。2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了三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60天死亡率;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分析不同组间患者1年、2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另外分析了中期肝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60天死亡率比较,结果显示:单纯行TACE的患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切除组和切除+TACE(P均<0.05);而行肝切除联合TACE的患者其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与单纯行肝切除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肝切除联合TACE的患者其穿刺点出血、血肿的发生率与单纯行TACE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60天死亡率的比较上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生存分析:三组患者间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2年生存率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的生存率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而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间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3年生存率也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同时单纯肝切除组3年生存率也显着高于单纯TACE组(P<0.05);在5年生存率上,三组患者虽然均较低,但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还是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P均<0.05),而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间5年生存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总体生存期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总体生存期要明显长于单纯肝切除组和单纯TACE组(P<0.05),另外,单纯肝切除组总体生存期也要明显长于单纯TACE组(P<0.05)。3总体生存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患者存在肝硬化、肝肿瘤多发、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是中期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和TACE是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肝切除术相较于TACE创伤较大,故行肝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患者;而患者切除肝切除术后,在2个月内予以TACE治疗,在并发症的发生上较肝切除组也无增加;这些并发症在予以相关处理后均可解决,术后60天死亡率三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予以中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TACE并不会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2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患者在2年、3年及5年生存率上要明显高于单纯肝切除组和TACE组,在总体生存期的比较上,肝切除联合TACE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8个月,比单纯肝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9.3个月)延长达5.5个月,比单纯TACE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6.2个月)延长8.6个月。3患者存在肝硬化、肝肿瘤多发、直径≥5cm、分化程度低是中期肝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切除和TACE是患者术后生存的保护性因素。

王杰[5](2019)在《肝动脉栓塞和肝部分切除对肝癌破裂近期及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标: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分析比较肝动脉栓塞术与肝部分切除术在短期及长期治疗效果的优劣,以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方法:近期治疗效果选取发病后30天的死亡率,远期治疗效果选择一年生存率。以行肝动脉栓塞术者作为试验组,行肝部分切除术者作为对照组,检索Cocrhane、EMbase、PubMed及中国知网上相关文献研究,提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研究文献9篇,患者总例数330,其中行肝动脉栓塞术179例,肝部分切除者151例。经过统计学分析,肝动脉栓塞术对比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30天死率(OR=1.34,95%CI=0.612.96,P=0.46)及1年生存率(OR=1.14,95%CI=0.592.20,P=0.7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动脉栓塞术与肝部分切除术对于肝癌破裂出血有着相似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故具有微创性、高选择性、可重复性、相对风险较低的肝动脉栓塞术是一种更加理想的治疗方式。

刘虹[6](2018)在《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与胃癌,受解剖位置、肝内转移、门静脉侵犯甚至远处转移等因素的影响,超过60%的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切除。寻求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是肝癌治疗的重点。目前,肝癌替代治疗方法较多,以介入治疗应用较多,也被证实具有明确效果。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是血管介入与非血管介入术的代表性方法。但目前,上述两种方法单用的治疗效果及适用患者均相对局限,有必要探讨联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本研究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特殊位置肝癌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烟台市传染病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和/或影像学确诊的初治的肿瘤直径≤5cm的单发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采用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估算样本,考虑25%失访,计算得所需最低样本量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对照组,各组42例。观察组先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2周后行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收集患者基础信息、6个月治疗效果后肿瘤直径与体积变化、术后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对患者进行随访,观测患者3年内生存情况;收集患者围手术期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术后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肿瘤直径、癌胚抗原水平(CEA)、TNM分期等基线信息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6月后进行有效率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9例与25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6例与2例,治疗有效率为80.9%;对照组CR与PR人数分别为6例与19例,SD与PD人数分别为12例与4例,治疗有效率为59.4%,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1)。(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最大直径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1.91±0.42cm与0.92±0.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98,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月后肿瘤体积缩小平均水平分别为38.66±9.28cm3与28.01±9.4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P<0.001)。(4)TACE+RFA组与TACE组患者AFP治疗6月后较基线的平均降低水平分别为1252.9±216.8ng/ml与976.2±23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4,P<0.001)。术后6月,观察组11例患者AFP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26.2%,对照组5例回到正常水平,比例为11.9%,两组AFP正常比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779,P=0.096)。(5)并发症中以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与对照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61.9%与54.8%,患者骨髓抑制分级均相对较低,均在II°以内。其次为消化道反应与转氨酶上升,但分级均低于二级。不同组别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转氨酶上升及术后发热的发生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6)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9月(95CI%:14.391-23.609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4月(95CI%:11.149-15.581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4,P=0.017)。(7)观察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29、0.833、0.784与0.572;对照组治疗后6月、12月、24月及36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05、0.734、0.530与0.327,中位生存时间25月(95CI%:18.397月-31.603月)。K-M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36月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P=0.013)。(8)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治疗方式,Child-Pugh分级及TNM分期是肝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在平衡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相对于TACE+RFA联合治疗的患者,单用TACE治疗的患者3年死亡风险HR=1.748(95%CI:1.251-2.245,P=0.035)。结论:(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提高RFA对肿瘤组织的消融与清除,联合治疗可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2)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3)年龄与基线肝功能分级是影响特殊位置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高龄及分期较晚的患者的随访关注,严格监测患者肝功能变化,以改善远期预后。

段芳[7](2016)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基于此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后的相关护理分析。方法本文关于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在此次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回顾分析与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方法,选取了我院近一年(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2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25×100%=68.00%,对照组2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6)/25×100%=44.00%。结论观察组25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临床疗效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孟繁中[8](2016)在《基于文献及病例调查方法的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执行多种生理功能。本身可以发生癌变,也可由其他器官转化而来。肝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且由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等的特殊性,开展的临床研究较多,产生的新治疗、新技术也多。微创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肝癌的微创治疗手段多样,常见的如血管介入治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治疗等。因微创治疗具有相比传统手术开腹治疗损伤更小、适应症更广、并发症更少的优点被广泛认为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更新:肝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不足或肿瘤位置难以切除的原发肝癌,首先进行移植评估,其中不适合移植者首选微创治疗。肝移植涉及费用昂贵、供源紧张、高风险等问题,因此微创治疗成为许多肝癌病人的首选。肝癌微创治疗手段各异,大体包括经血管介入治疗和经非血管介入治疗,其术后并发症种类相似。严重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如继发严重感染、肝肾功能衰竭、胆瘘、肝脏破裂出血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肝区疼痛、发热、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胸腹腔积液等。目的本研究以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不同微创治疗方法易发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中医干预方法。东方医院肿瘤科长期应用微创联合中医药治疗肝癌,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索微创联合中医干预的治疗模式对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原因,为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分三个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以其中常见的3种肝癌微创治疗方法(介入栓塞化疗、氩氦刀冷冻消融、射频消融)为主体,对常见的6种并发症(疼痛、发热、肝功能损害、出血、消化道反应、胸腹腔积液)进行分析总结。归纳3种肝癌微创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中医干预方法。临床观察。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接受肝癌微创联合中医药治疗病例50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生命体征、理化检查、症状表现等分析统计,重点对微创术后并发症及中医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归纳总结,探求联合中医干预在防治微创术后并发症上的优势。导师经验总结。总结导师胡凯文教授治疗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简述胡凯文教授经验理论在肝癌微创治疗中的学术价值。结果文献研究部分:1.普遍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种类及发生率:(1)经血管介入治疗:发热51—88%、疼痛48—97%、消化道反应45—84%、肝功能异常28—89%、骨髓抑制15—50%;(2)氩氦刀治疗:发热25—93%、疼痛45—80%;(3)射频消融治疗:发热63—100%、疼痛34—100%。2.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1)肝储备功能、术前肝硬化及门脉癌栓情况;(2)血管介入治疗中侧支循环情况、栓塞位置及栓塞剂剂量、化疗药物使用及给药途径;(3)氩氦刀治疗中冰冻组织的体积、冻融循环的数量和氩氦刀数量;(4)糖尿病等基础病;(5)微创术中的辅助用药;(6)术者的操作及术中影像学支持。3.治疗上多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干预的报道较少,中医治法上,对栓塞/消融后综合征多以健脾、益气、清肝为法;对骨髓抑制多以健脾益气、活血养阴、活血解毒为法;保护肝功能多以清肝、健脾、理气为法。临床观察部分:1.统计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4.5%)、肝区疼痛(25.4%)、消化道反应(29.9%)、肝功能异常(10.4%)、消化道出血(1.5%)、腹水(1.5%):总发生率为43.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2.东方医院肿瘤科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疼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单纯血管介入及氩氦刀治疗的文献报道;3.术前与术后7天、14天、30天疼痛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NRS评分整体呈下降趋势,提示术后患者疼痛情况逐渐改善;比较术前与术后7天NRS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联合中医干预的微创治疗不会引起显着的疼痛;4.术前与术后7天、14天、30天统计ALT、AST,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联合中医干预的微创治疗不会显着引起患者转氨酶升高;5.接受丁香止痛膏止痛的病人中,术后7天与术后14天、30天的疼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接受中药贴脐治疗 恶心呕吐的12例患者,11例术后14天恶心呕吐缓解,术后30天所有12例病人恶心呕吐全部缓解;7.术前中医舌脉以舌暗、脉弦细最多;辨证以肝郁脾虚,夹痰夹瘀最为常见;中成药选择上,艾迪、康莱特、消癌平、华蟾素应用最多。结论文献研究部分1.不同微创手段常见并发症发生种类相似,发生率存在差异;2.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前评估是影响并发症发生及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3.并发症的治疗上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干预在并发症的治疗上有较好疗效但报道较少;中医药治疗对防治栓塞/消融后综合征、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治法不一,主要以健脾益气为核心。临床观察部分:1.东方医院肿瘤科肝癌微创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肝区疼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和腹水;2.微创联合中医药治疗模式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单纯血管介入及氩氦刀治疗的文献报道;3.50例联合中医干预的微创治疗不会引起显着的术后发热、疼痛或转氨酶升高;术后新发消化道反应,主要发生在血管介入治疗后,考虑栓塞化疗中化疗药物使用可能为其主要原因;4.丁香止痛膏外敷对肝癌微创术后疼痛治疗有效;以温中止呕为法中药贴脐对肝癌微创术后恶心呕吐治疗有效;5.肝郁脾虚、痰饮瘀血是术前最常见的证型,中医药干预对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导师思想探讨部分:总结导师胡凯文教授中医药治疗经验为以注重“寒、热”辨证,注重“阳气”;胡凯文教授“绿色治疗”的学术观点,肿瘤治疗的“护场理论”观点,以及“衰其大半而止”的学术观点在指导肝癌微创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何晓顺,朱晓峰,杨扬,蔡常洁[9](2003)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来自全国主要肝移植中心的 2 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专家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教授就《营养支持疗法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卢宠茂教授就《活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全文另发 )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夏穗生教授致开幕词并做大会总结。《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副总编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李宁教授亦应邀出席了座谈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陈规划教授主持了本次专家座谈会。

周新文,饶荣生,夏雨,周峥,李小军[10](2002)在《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估及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预后及腹腔热灌注化疗预防腹腔转移的疗效研究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发生机制
        1.2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3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种植性转移机制
        1.4 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腹腔热灌注的过程
        2.3 术后并发症的判断标准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srHCC与nrHCC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
        3.2 srHCC患者的肝切除术与肝切除术联合HIPEC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omogram预测肝细胞癌伴有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的生存预后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人与资料收集
        2.2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倾向评分匹配分析
        3.2 患者临床病理学及人口统计学特征
        3.3 短期和长期预后
        3.4 Nomogram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5 比较传统分期系统与nomogram的临床效能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治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表
英文缩写
致谢

(5)肝动脉栓塞和肝部分切除对肝癌破裂近期及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的选择
    1.2 结局事件的选择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研究数据的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文献检索及纳入结果
    2.2 分析结果
        2.2.1 30天死亡率
        2.2.2 一年生存率
3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6)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指标收集与患者随访
    4.统计分析方法
    5.质量控制方法
    6.论文撰写阶段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
    2.近期治疗效果
    3.治疗后6月肿瘤最大直径与肿瘤体积
    4.AFP变化
    5.不同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6.肿瘤进展情况
    7.患者生存情况
    8.生存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护理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观察
3 讨论

(8)基于文献及病例调查方法的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肝癌治疗及其常见并发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
        系统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微创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认识
        对疼痛的认识
        对发热的认识
        对消化道反应的认识
        对肝功能异常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文献及病例调查研究
    前言
    第一节 近30年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的文献研究
        资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第二节 东方医院50例肝癌联合中医药治疗对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材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第三部分 胡凯文教授对肝癌微创治疗的理论认识及经验介绍
    第一节 对肿瘤治疗的认识
        “绿色治疗”观点
        “护场理论”观点
    第二节 对肝癌微创治疗的认识
        “衰其大半而止”的学术思想
        治疗经验例举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东方医院肿瘤科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介入放射学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1 肝移植前的介入放射学应用
    2 肝移植后的介入放射学应用
        2.1 动脉并发症
        2.2 静脉并发症
        2.3 胆道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2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3 新的肝移植免疫抑制剂
肝癌肝移植评价标准及疗效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
供肝切取及修整技术
    1 切取时供肝迅速降温途径的选择
    2 门静脉插管部位的选择
    3 灌注液的选择
    4 胆道冲洗途径的选择
    5 供肝的快速切取、保存及运输
    6 切取和修剪中如何避免变异肝动脉的损伤
    7 供肝变异肝动脉成型
    8 术中再灌注液的选择
肝移植围手术期肝外器官损害的防治
    1 肾脏功能的保护
    2 肺功能的保护
    3 神经系统功能的保护
    4 消化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10)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诊切除或肝动脉栓塞术后二期切除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近远期疗效的荟萃分析[J]. 黄小准,王春玲,黄璋侃,徐林,殷鑫,毕新宇,车旭,倪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11)
  • [2]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评估及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D]. 阮诗烨.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肝切除与延期肝切除对比的Meta分析[D]. 张斌.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4]肝癌切除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尤旷逸. 苏州大学, 2019(04)
  • [5]肝动脉栓塞和肝部分切除对肝癌破裂近期及远期疗效的Meta分析[D]. 王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6]TACE联合RF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虹. 青岛大学, 2018(02)
  • [7]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 段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8)
  • [8]基于文献及病例调查方法的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研究[D]. 孟繁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进展[J]. 何晓顺,朱晓峰,杨扬,蔡常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05)
  • [10]原发性肝癌开腹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J]. 周新文,饶荣生,夏雨,周峥,李小军. 实用临床医学, 2002(06)

标签:;  ;  ;  ;  ;  

原发性肝癌开放性肝动脉栓塞及输液化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