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低浓度氯气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璐[1](2021)在《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3年调查资料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企业作业现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来了解生产工艺特点、岗位设置和岗位人数、操作方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和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和佩戴情况等。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筛选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描述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以及生产环境条件与工人健康的早期影响关系。方法1.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劳动定员、操作方式、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置和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和佩戴情况等。2.工程分析: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结合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最终产品的生产情况以及使用的设备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判断,筛选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的化学性毒物、粉尘及物理性因素采样、检验及评判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进行。4.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收集2013~2016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检查项目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其中新入职人员检查指标为接触相应职业病危害因素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入职后第二年起的体检项目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必检项目。结果现场调查发现企业为24小时连续作业,四班三运转的劳作制度,作业场所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设置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及噪声;企业职业环境检测化学性毒物浓度均未超出国家接触限值,部分作业场所粉尘或噪声超出国家接触限值;企业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总异常检出率高于岗前(P<0.05);男性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一般项目中肝功能总异常检出率、血压总异常检出率、血脂总异常检出率、心电图总异常检出率、脂肪肝总检出率及血常规总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岗前(P<0.05);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肝功能总异常检出率、血脂总异常检出率及血常规总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第一次(P<0.05);岗前及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一般项目中男性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血压异常检出率及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在岗期间第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中男性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在岗期间第二次职业健康检查中男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及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岗前及在岗期间两次职业健康检查不同年龄组肝功能异常检出率、血脂异常检出率及血压异常检出率不同(P<0.05);在岗期间两次健康检查接触氯乙烯职工肝脏超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不接触氯乙烯职工(P<0.05);在岗期间第二次职业健康检查接触氯乙烯职工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及肝脏超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第一次(P<0.05);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第二次接触噪声职工听力异常检出率高于第一次(P<0.05);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第二次接触粉尘职工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及X线胸片(高千伏)异常检出率均低于第一次(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及聚氯乙烯粉尘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FEV1.0(%)值均低于岗前(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及聚氯乙烯粉尘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FEV1.0(%)值均低于第一次(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聚氯乙烯粉尘及石灰石粉尘职工在岗期间两次健康检查FVC(%)值均低于岗前(P<0.05);接触煤尘、电石粉尘、其他粉尘、聚氯乙烯粉尘及石灰石粉尘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FVC(%)值均低于第一次(P<0.05);接触氯乙烯职工在岗期间第二次健康检查血清ALT高于岗前及第一次在岗期间(P<0.05);接触氯乙烯职工两次在岗期间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较岗前有所降低(P<0.05)。结论粉尘及噪声是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尘职工早期肺功能损害可表现为肺功能指标FVC值下降,FEV1.0值下降出现的较晚。长期低浓度氯乙烯作业职工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ALT升高,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王登强,林洁,蒋景辉[2](2019)在《某化工企业氯气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福建省某化工企业氯气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氯气对健康的影响,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将接触氯气作业人员376人设为接触组,另选取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业者282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接触组工人的失眠、胸闷、咳嗽、咽痛、咽部异物感和皮肤瘙痒等自觉症状发生率以及咽部红肿、结膜充血、肺部呼吸音粗等体征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工人的白细胞偏高、双肺纹理增多检出率、肺功能各项指标异常率均较高;接触组工人的MEF25%、MEF50%、MEF75%和FEV1指标异常率随工龄增加而增高。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人员肺部可造成损害。建议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对员工职业危害因素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切实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黎燕,王祖兵,吴炜[3](2014)在《长期低浓度接触氯气工人疾病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氯气对长期低浓度接触工人的慢性损害。方法分析接触氯气作业工人健康体检表,对其疾病谱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结果接触氯气作业工人的慢性损害主要是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损害,患病率随工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职业接触氯气20年以上肝囊肿患病率最高(7.9%),男性工人肝囊肿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接触氯气工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气对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有慢性损害。
阳慧萍[4](2011)在《某烧碱厂职工体检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烧碱厂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52名烧碱厂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中,检出异常112人,异常率为44.44%。不同性别职工五官科、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血常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心电图、五官科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工龄组之间心电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厂近半数以上的职工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罹患疾病,应对职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李敏,李文勇,何振锋,黄丽蓉,陈朝东,林锦明[5](2011)在《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对广东省某氯碱化工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氯气浓度监测,并对196名氯气作业人员(接触组)和178名非接触尘、毒危害人员(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共测量氯气作业点15个,75个样品。各岗位氯气浓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 mg/m3)。职业健康检查中,结膜炎、咽炎、鼻炎、疑似牙酸蚀、肺纹理增粗、肺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等罹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Ρ<0.01)。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有慢性职业危害。
肖全华[6](2008)在《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慢性影响》文中认为短期接触高浓度氯气可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咳嗽、流泪、呼吸急促等急性刺激症状。而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的慢性影响是否存在,近几年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慢性影响,本研究对10家电镀厂从事污水处理作业的112名接触氯气的工人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夏猛,王桂[7](2004)在《吸烟与职业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近年吸烟与职业性毒物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有关资料,提出吸烟与金属和类金属、刺激性气体及其他毒物有协同作用,并与职业性癌症有关,提倡戒烟非常必要。
夏猛,赵海峻,郭平[8](2002)在《吸烟与职业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文中提出
王维,蒋学之,任引津[9](2000)在《氯气作业工人健康效应及肺通气功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工人健康效应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76名氯气作业工人及 189名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内科、眼科、五官科、口腔科、心电图、胸片、肺功能检查。结果 男性接触组咳嗽、气急、角膜上皮脱落、鼻粘膜干燥、鼻粘膜苍白、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显着高于对照组 ;女性接触组鼻粘膜苍白、嗅觉减退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检测表明 :女性接触组 VC%、FVC%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多因素分析表明 ,除年龄、身高、吸烟指数外 ,接触指数是影响 FEV1/ FVC的重要因素。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工人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损害肺通气功能。
郑剑朋[10](2000)在《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工人的心电图改变》文中提出
二、长期低浓度氯气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期低浓度氯气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3年调查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综述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职业危害现状 |
参考文献 |
(2)某化工企业氯气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2.1 两组人员自觉症状及体征阳性率比较 |
2.2 两组人员血尿常规及血清ALT检测结果比较 |
2.3 两组人员心电图、胸片及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
2.4 接触组不同工龄者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
3 讨 论 |
(3)长期低浓度接触氯气工人疾病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
1. 1对象 |
1. 2方法 |
2结果 |
2. 1主要疾病患病率和序位 |
2. 2主要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
3讨论 |
(8)吸烟与职业性毒物的联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吸烟与各类化学毒物的联合作用 |
1.吸烟与金属和类金属的联合作用 |
2.吸烟与刺激性气体的联合作用 |
3.吸烟与其他毒物的协同作用 |
二、烟草是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媒介 |
三、吸烟可促进毒物的吸收和排出减慢 |
四、吸烟与职业性癌症 |
小结 |
(9)氯气作业工人健康效应及肺通气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接触组 |
1.1.2 对照组 |
1.2 调查内容 |
1.2.1 生产环境监测 |
1.2.2 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慢性病患病率 |
2.2 自觉症状 |
2.3 五官科体征 |
2.4 口腔科、眼科体征 |
2.5 心电图与X线胸片 |
2.6 肺功能 |
3 讨论 |
(10)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工人的心电图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 |
1.1 心电图改变情况 |
1.2 心电图改变与工龄关系 |
2 讨论 |
四、长期低浓度氯气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3年调查资料分析[D]. 王璐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某化工企业氯气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J]. 王登强,林洁,蒋景辉.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9(01)
- [3]长期低浓度接触氯气工人疾病谱研究[J]. 黎燕,王祖兵,吴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4(01)
- [4]某烧碱厂职工体检结果分析[J]. 阳慧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1(02)
- [5]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J]. 李敏,李文勇,何振锋,黄丽蓉,陈朝东,林锦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1(01)
- [6]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的慢性影响[A]. 肖全华. 2008年全国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7]吸烟与职业性毒物的联合作用[J]. 夏猛,王桂.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4(12)
- [8]吸烟与职业性毒物的联合作用[J]. 夏猛,赵海峻,郭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02)
- [9]氯气作业工人健康效应及肺通气功能的研究[J]. 王维,蒋学之,任引津. 疾病控制杂志, 2000(04)
- [10]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工人的心电图改变[J]. 郑剑朋. 中国职业医学, 2000(06)